如何建立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分析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心得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心得
编辑:杰芳&
  小学数学教学中部分学生对数学感到困难,计算较慢,正确率低、记忆力弱,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目的。随着年级的增高,这类学生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所以我们开展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这是一个有效的,下面是yjbys整理的关于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心得范文,欢迎阅读!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出了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也是新课程在学习方式上有别于传统教学观的最明显的特征之一。但是在实践过程中,部分教师对合作学习缺乏理性的认识,从而导致操作上流于形式,实效性不强。
  1、小组成员间缺乏必要的人际交流和小组合作技能,不具备合作的心向和倾向性,学生本能地不知道怎样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互动。当问题出现时,学生之间不能做到相互了解对方,信任对方,并进行清晰正确地交流;当产生不同意见时,不能很好地解决矛盾冲突。
  2、教师为了体现整堂课的合作性,不管出示什么问题,都要学生合作讨论,似乎只有让学生合作讨论,才能解决问题。而每一次的合作讨论都是急急开场,又匆匆收场,学生根本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更何谈进行合作讨论了。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在无意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悖于合作学习之真谛。
  3、学优生在小组中处于主宰地位,成了一言堂,在反馈时听到最多的是:我认为&&我的意见是&&而不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而一些学困生因为基础薄弱,思维的敏捷性稍逊,往往总是落后优等生半步,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
  4、课堂秩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教师对小组学习缺乏必要的计划、调控等组织技能。当学生和小组面临问题时,教师无法对一些问题进行辨别、分析并对学生们进行帮助。
  由此可见,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已是我们教学改革的大势所趋,势在必行。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呢?下面就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巧设情境,诱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欲望
  合作学习是一种特殊的情知相伴的认知过程,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时,需要教师巧设悬念,精心设疑,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自己解答不了,或者自己得出结论确定不了是否准确,急需和别人交流,听取别人意见的欲望,在这种情况下就使学生恰到好处地进入合作学习的情境,使合作学习达到最佳状态。如在教学《统计的初步知识》这一课时,我一开始先让学生自己看着电视屏幕统计在5分钟内通过学校门口的车辆,学生兴趣较高,个个想做一个小统计员,在说开始后,同学们是一会儿看,一会儿记,弄得手忙脚乱。5分钟后,学生汇报出来的数据是各不相同,抓住这个机会,我就立即问学生:&为什么会也现这种情况呢?&同学们一下子议论开了,有的说我看了这辆,就忘了那辆;有的说,边看边记我忙不过来了&&抓住这个契机,我就及时提问:&那你们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这时在学生的心中有了一个强烈的愿望:最好有同学跟我合作该多好呀!经过同学们的讨论,最后达成一致意见,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每人统计一种车辆。针对学生提出的建议,教师立即加以采用。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了统计,学生的兴趣高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创造条件,提供学生合作学习的氛围
  合作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方式,教学中教师要提供让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时机,给学生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使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各展所长,协作互补。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时,我出示了三个形状各异的三角形,有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问学生:&同学们,老师说这些三角形的面积都是相等的,你们同意吗?&学生有的说:&不同意。&有的说:&同意。&我又问:&为什么?&学生纷纷举手阐明理由,有一个学生说:&三角形的形状大小不一,面积肯定不相等。&又有一个学生说:&我用数格子的方法数了数,面积是相等的。& &&同学们七嘴八舌的发表着自己的见解。接着我又问:&那你们能不能猜想一下,这些三角形的面积与它们各自的底和高到底会有什么关系呢。我们能用什么方法去证明一下呢?请同学们几人一组互相讨论,然后用你们自己的办法去证明。& 学生互相讨论动手操作,通过剪、拼、量等方法,各自有了结论,交流汇报,得出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在这种学习氛围中,真正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教学要求。这种做法,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地把握时机,选择有讨论价值的内容组织学生讨论,既发扬了教学民主,又为学生合作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机会,人人参与,个个发言,相互启发,取长补短,活跃了课堂气氛,形成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广泛的信息交流,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
下页更精彩:1
本文已影响人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心得相关推荐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心得]网友评论
<div class="ds-thread" data-thread-key="1022883" data-title="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心得" data-image="">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之我见_参考网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之我见
陈静【摘要】新课标的实施,以及现代社会的需要,强烈要求我们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同样挑战着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作出变化,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成果。小组合作,建立数学小组成为我们很多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共同选择。因其能使学生加强沟通交流,形成优势互补,以及建立起良好的沟通交流环境,能够让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协调发展,成为此次课程改革的有效学习方式。但小组合作学习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成员拒绝合作,没有完整的小组合作计划,造成流于形式,完全达不到教学目的的现象等。但这些问题真正的原因并不是数学小组合作的问题,而是一些教师对于小组合作这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缺乏正确的认知。【关键词】小学教育 小组合作 问题 解决方法【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6-01“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1]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肖川这样阐述小组合作学习。这涉及到小组学习任务的分配问题,小组合作的探究以及全班交流。道出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质。一、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1.学生学习参与度不高。这不仅仅是小学的情况,因为数学的学科特性,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普遍兴奋度不高。在实践教学中,常常是老师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分组进行讨论,学生才进行讨论,在实际分组中,一般前后两个课桌四个人进行讨论,但是现状不仅仅是学生不主动讨论,还有就是成绩相对优秀的学生更容易聚集成小组,学习不好的学生聚集成小组,一部分学生在讨论学习内容,另一部分学生却在讨论与课程无关的事情。学习好的学生发表观点,而学习相对不好的学生成为观众,导致一部分学生完全没有掌握合作学习的能力。由于经常听别人的意见和见解,反而导致他们出现自我价值判断的缺失。最终后果就是小组合作学习难以为继。2.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主动性不够和热情度不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如果没有主动性和热情度,那么合作学习的最大价值也就丧失了。合作机制的缺失造成学习效果的不尽人意。真正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需求主动学习。如课后留个相对难度适中的小作业,或者带有点脑筋急转弯的题目,学习相对优秀的学生就会选择挑战难度,自发的寻找小组一起解决难题,而趣味性的作业会让学生感觉轻松有趣。现状却是小组合作学习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3.小组合作学习流于表面,成为一种形式化的教学方式。合作学习缺乏深度,缺少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共享,导致小组合作学习这种讨论式的学习模式成为一种形式。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在于能够解决自主学习无法解决的问题,当学生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解决问题时,小组合作学习并不必要,而有些教师缺乏教学的目的性,一味选择小组合作学习,同样是在浪费教育资源。二、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想要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来。是为了改变应试教育的“填鸭式”教育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成更好的教学目的。引进了合作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同样起着重要作用。在教学实践中,合理有效的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提高学习效果是极其有利的。1.为了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定要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就需要针对相应的问题进行讨论,而有趣的问题,相对轻松的阐述往往能够让学生轻松愉快的投入到学习之中。这要求我们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有技巧性,不仅仅想到问题的逻辑性,同时也要考虑到设置问题的趣味性。在教学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在实际问题讨论中的变化,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考虑到小学生相对理解能力的差异性,对于复杂的数学问题拆分成相对简单的小问题,教授他们解析问题的解题技巧。不要一次告诉学生答案,一步一步的引导,让学生在讨论中寻找最后的答案。2.明确的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在备教案时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把教学目标灌输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没有学习目标的教学是盲目的,没有学习目标的学生是迷茫的。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数学问题的形式把学习目标烤熟学生,并且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把学习目标分配到每个小组成员身上,让所有的学生全部禅语道教学目的中去。让每个学生都有具体而明确的学习目标,并积极的解决老师所设置的各种问题,防止在相对自主性学习的小组合作学习中盲目性的发生。3.小组合作学习的精髓是沟通与交流。教师要通过多种手段积极引导小组中成员进行讨论。设置合理的问题,合理的人员分配,以及合理的教室布局,在日常生活及教学中时刻关注学生的沟通问题。在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是小组合作学习有机组成部分,老师应该从讲台走到学生中去,进行及时全面的掌握学生小组学习的状况,认真观察每个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一旦发现问题,能够及时有效的解决,全面指导整个小组合作学习的进程,使其能够达到其教学效果。4.合理分组,管理规范,完善小组合作机制。合理分组就要求教师在发挥其引导作用的时候要做到公平公正,各小组间公平,小组内部要充分发挥各个小组成员的能力。同时积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各个小组之间优等生与差生比例要协调。小组成立,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到各司其职。5.小组合作学习应该做好课后总结和学习评价。教师要做好小组合作学习过后的跟踪调查,做好记录,发现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成果和不足,对小组合作学习有一个全面而清晰的认识。这样有利于教学的改进,和教学进程的调整。针对各个小组的表现作出具体而行之有效的指导。三、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育实践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小组合作学习也同样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这些问题大多因为一些教育实践者在教学过程中个人出现的问题,从而导致小组合作学习并不尽人意的情况。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利大于弊,那么教师就应该积极地研究其相应的办法,改进这一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提高其小学数学教育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实际的教学效果。在小学教育实践中,学生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解还不太全面,还不太熟悉这种教育模式,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就需要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地完善教学方式,积极地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合理的运用小组合作模式,切实的帮助学生提高其学习效率。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育教学模式是一个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因而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和学生都要切实的参与进来。参考文献:[1]刘九菊.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初探[C] 2015年7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015.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的其它文章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分析_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分析-疾风资料库
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分析_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分析
发布时间: 10:49&&&&发布人: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分析卢丹丹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而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越来越被教师所重视,所接受。这主要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他们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合作学习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好学生合作学习时机,使“小组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且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互补互促,共同提高,这有待于我们教师认真思考。案例一:《5的加减法》教学片段师:算出一共有5只松鼠,你是用什么方法算的?生:我是用加法算的。师: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呢?生:这是把3只松鼠和5只松鼠合起来,要用加法。师:那算式中的3+2=5中的3、2、5分别表示什么呢?生:3表示有3只松鼠,2表示有2只松鼠,5表示合起来一共有5只松鼠。师:你是怎么知道3+2=5的?生1:心里想出来的。生2:我是算出来的。师继续问:你是怎么算出来的?生2:伸手指,三个再加上两个就是五个,所以3+2=5。生3:我是想分成组成。师评价并总结,然后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算法。小组汇报:&#9312;想分成组成&#9313;数数&#9314;从3接着数,4、5,一共有5只此环节的教学教师采用了小组合作交流学习,但前提是当学生已经知道不用的算法的基础上运用此数学学习的方法,也许是为了得到教材给定的方法多样化,为了讨论而讨论,即失去了合作的意义又浪费了课堂宝贵的时间。如若在给出问题之后让学生主动地合作交流,再根据不同的结论汇报结果,这样才能使老师提出的问题更有思考性和探索性。数学教学中的合作交流不能等同于日常随意性的谈话,它是为了解决问题而非重复已解决的问题,它具有一定的学习目标的指向性。因此教学中让学生主动想到与别人交流合作,而非在已解决问题以后进行所谓形式主义的合作交流。案例二:《5的加减法》教学片段小组合作中,不少是能力强的学生未等其他学生发言,就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相当与走了个形式,没有经过大脑思考便得到了现成的答案,结果两极分化好的更好,差的更差。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安排分工,讲清合作规则,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合作技能。在教学《5的加减法》时,分析讨论3+2为什么等于5时,设计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下面是近观1个小组的讨论:组长:咱们先自己想一想,然后1个1个说吧?(其他的3个组员点点头示意赞同组长的意见)过了一小会儿,组长问:谁想到了?“我,我”有2个同学直接说,而剩下的1个同学一言不发,看他的表情似乎没有什么想法。组长:XX(一言不发的那个同学),你是怎么想的?XX:(不自信地说)三个再加上两个(边伸出手指比划),不就是五个吗?其他的2个同学中的A边伸出手比划边说:就是5,我们在幼儿园就是这样学的。(得到了肯定XX的表情立即舒展了许多。)但是我是想着才学习过的分成组成,5可以分成3和2,3和2组成5。(组长和其他两位成员点头表示肯定)组员B:从图上就能直接数出来,有1.2.3.4.5,5只松鼠。讨论结束,组长又将3种算法说了一遍,算是整理了。在全班汇报时,组长很流利得说出了他们组的算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人人参与,人人发言,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增加课堂交流量,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发展,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另外在此过程中我们要做到及时指导,避免形式主义的合作学习,而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应合理给他们"分工",给每个同学参与的机会,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即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表达能力,又能够使学生学会在倾听中吸纳、修正、反思。采用有效的小组合作,使小组合作真正发挥它的优势,为教与学服务。
《小组合作学习如何能“脚踏实地”》案例分析
模块三可选案例(下)《小组合作学习如何能“脚踏实地”》案例分析1、你认为江老师第一次授课采用的分组策略有什么优点和缺点?采用什么样的分组策略能够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大优势?答:我认为江老师第一次授课采用的分组策略优点在于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合作内容较容易完成。缺点在于小组合作不够全面,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生之间的合作没能落到实处,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合作。可以采用分组合作的形式,把小组按学习能力、学习习惯、性别、兴趣、个性、心理素质、能力、基础等划分,能力强的与能力差的搭配,个性随和的与不爱交际的组合,分成几人一组在小组的组成上,发挥优势互补作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2、你认为第一次授课时,江老师设计的课堂讨论问题好不好?为什么?答:我觉得江老师的某些设计课堂讨论不具有讨论价值,比如,第一次授课时,江老师设计的课堂讨论问题有以下三个:“孙膑献的什么策?谁能上来在黑板上摆摆这几匹马,看看孙膑献的计谋究竟是怎样的?为什么马是一样的,只是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却有了不同的结果呢?”这些问题学生可以自己看书就能得出答案了,没有必要进行小组讨论,问题过于简单不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真正的小组合作没有体现出来。3、第二次授课在问题设计上比第一次授课好吗?好在哪里?答:江老师第二次授课在问题设计上比第一次授课要好了很多。第一,教师设计的问题不错,能够带引着学生围绕着课文进行思考,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问题设计循序渐进,学生完全沉浸在问题的探索中。第二,教师说“咱们小组内议议摆摆,比一比,哪组摆的最多?记录员要及时把本组摆放的方式记录下来。”这个任务的布置,又因为分工的原因促使学生必须合作,综合大家的想法。使小组合作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每个学生都积极的参与了进来。4、什么样的问题比较适合于小组讨论呢? 在设计小组讨论问题时要注意哪些问题?答:我认为适合于小组讨论的问题应该是:(1)学生独立思考不能完成的问题。(2)在学生的意见分歧比较大时产生的问题;(3)学生感兴趣的问题;(4)开放性的问题,学生可以畅所欲言的问题。在设计小组讨论问题时首先要注意设计内容必须是学生感兴趣的;其次,设计的内容应围绕教学的重点和关键;第三,设计的内容应具有探索性。5、结合教学经验,你认为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应该充当何种角色?你觉得案例结尾处所提到的几个在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时所遇到的困难可以如何解决?答:我认为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当起着组织者、引导着、合作者的角色,要做好合作学习的组织工作,创造合作学习的组织基础,精心进行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做好合作学习的指导,在合作过程中会出现哪些情况,怎样应付,等诸多方面进行周密的考虑和安排。我觉得结尾处所提到的几个问题可以这样解决:(1)合作学习渐入佳境时,打铃了,怎么办?教师应当做好预习工作,把握好课堂节奏。(2)因为激烈的讨论,打乱了授课计划,拖延了授课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怎么办?如果激烈的讨论是围绕着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来进行的。这种情况应该可以存在,不会影响教学的。(3)在班级规模达到70人的情况下,小组合作式学习,即便有成效,那汇报反馈的时间够吗?这个问题我们以前也遇到过,虽然不至于有70人,五六十人还是有的,小组合作式学习,正好弥补了教师针对班容量过大,无法照顾周全的不足。可以在每组里选一个能干的组长来管理小组和带着小组来一起完成任务。(4)教师协调、参与、指导的控制力够吗?这就要教师不断提高自己,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道路还很长,我觉得我们这个学习就不错,我真的获益匪浅。要衷心的说一声感谢。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分析
摘 要:“小学数学分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旨在通过对现行的以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师传授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文就几例不恰当的数学小组学习进行了案例分析。关键词: 小学数学 分组合作 学习研究新课程改革与时代的发展对人才标准作了重新界定,创新和合作能力是人才最重要的特征,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教育界培养大批有创新和合作能力的人才。在小组合作学习上,以往的研究重在研究小组学习的方式上,而忽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本文就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与实效性进行了探讨。一、杜绝形式上的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案例一]分数基本性质教学,教师设计了三个任务,让小组合作解决。1.三张大小相同纸,分别折出1/4、2/8、4/16,并将它们涂上不同的颜色。2.认真观察,1/4、2/8、4/16在纸上涂的颜色大小。3.小组讨论,这三个分数________变了,________不变。各小组经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后派代表回答,结果表述完全一样。反思: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而像上面的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虽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给了他们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但是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不大。这样只注重形式的小组学习没有帮助他们在合作学习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流于形式,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像这样的小组合作“探索”,事先设定“套路”,无需经过讨论,一目了然的“形式小组合作”学习现象,学生似乎都在积极参与,充其量只不过是一场依据剧本的演出罢了。笔者认为教师小组合作学习,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个性特点及认知规律设计探索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跳一跳摘果子”的感觉,应该围绕知识诞生的原始情景中发生的问题建设合作学习的依据,设置的问题应没有明显的“正确”答案,应是开放性的。这样就意味着他们有多种研究和讨论的路线,以期提出新问题,而不是诱导出教师预期的“那个”答案。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是为了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而精心构造的,通过合作得出独特的答案和创造性的方法。二、防止问题情境设计简单化[案例二]问题1: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的外角和分别是多少度?问题2:在有理数中,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是否一定是正数吗?较小数减去较大数是否一定是负数吗?为什么?问题3:正n边形的外角和是多少度?为什么?反思:问题一中提出的问题探索性不强,不具备挑战性,学生只要经过独立思考很快就可以解决。问题三中,由于问题的探索性较强,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一下子达不到这样的高度,很难进入合作角色。所以并不是每一个问题都适合小组合作学习,而且有些问题是可以改变的,把它重新设计成一个探索性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如:上面的问题一和问题三可以合成一个具有一定的层次感、可操作的探索性问题。问题二中的问题有一定的探索性,可操作性强,所以学生容易开展研究,学生很快进入合作角色,他们独立思考、互相交流,并很快得到答案,但当他们回答为什么时,思维遇到了障碍。这时就需要教师作一定的引导,如提示他们能否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和加法法则来探讨。由此可见,设计问题情境,应具有层次感、探索性、开放性、可操作性,具有小组合作学习的可行性。由于开放性的问题本身具有多种答案,因此在合作学习的环境下,学生可以集思广益,相互交流与沟通,碰撞出不同的思维火花,可以体现出不同学生对于同一个问题所采取的不同的解决策略。三、防止以教师为主体的小组合作教学[案例三]《圆柱体侧面积》的教学在复习了圆柱的相关知识后,老师拿出圆柱体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提出:要将这个圆柱体的侧面都包上,包装纸要多大?提完问题后,学生分组讨论,然后交流、汇报。(以下是部分教学片段)师:怎么办?生:剪曲面。师:怎么剪?生:剪高;垂直剪……师:为什么剪高展开就是包装纸的面积?生:因为底面周长乘高。师追问:底面周长乘高是求的什么呢?生:是曲面的面积。师继续追问:你是怎么知道底面周长乘高就是曲面的面积?生:剪开是长方形。……师:第一个问题答案是什么?生: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周长。师:你能演示给大家看吗?(师指名一生演示)师:谁再来一边演示一边说呢?一生先指了指长方形的长,再指着圆柱的底面绕了一圈。(师再次演示)师:第二个问题答案是什么?生: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师:为什么是高呢?生:因为是沿着高剪的。师:要知道长方形的面积就要知道什么?生:长和宽,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师板书)。师:我们知道长是圆柱的周长,宽是高,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圆柱的底面面积,那公式可以怎么写呢?生:圆柱侧面积=底面面积×高(师板书)。师:是不是每次都要把侧面积展开?生:不要,只要知道底面面积和高就行。反思:以上小组活动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开始动手剪开曲面,并展示学生的作品。师问学生是怎么剪的,生有讲沿高剪;有的说用尺子找,师追问:怎么找?生回答垂直,沿着高剪,师用模型边剪边示范。再后来,先让学生观察剪开的圆柱体侧面图与未剪开的图……表面上看小组讨论热烈,交流自如,但整个过程都是以老师为中心,是老师牵着学生走。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探究学习和算法多样化等新理念,小组合作学习走了过场。所以,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以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思考,靠学生的主动探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其次,教师要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以培养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在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给不爱动脑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帮助的。第三,要处理好交流与汇报的关系。一切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和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小组合作学习除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不能让好学生一个人代替小组汇报交流;要充分发挥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培养其独立思维的习惯,从而保证小组合作学习不放任自流或流于形式。
参考文献:[1]刘洪赏.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08).[2]杨军.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29).[3]李斌.如何防止数学问题情境设计简单化[J].辽()宁教育,2007(04).
CopyRight&2012- AllRight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