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中如何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pH值

全国各地重点高中:
全国各地杯赛:
2017年中考化学知识点视频详解:酸碱盐
编辑推荐:2017中考化学各模块知识点汇总
特殊离子鉴别:
条件:生成物: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 反应物:有酸酸必溶,无酸碱盐溶
由于初中常见的酸是可溶性的,因此:
复分解反应 1、概念: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2、特点:首尾交换,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1.盐(可溶)+ 金属1
金属2 + 新盐(金属1比金属2活泼,K、Ca、Na除外)反应类型:置换反应 2.盐+ 酸 新盐+ 新酸(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反应类型:复分解反应 3.盐+ 碱 新盐+ 新碱(反应物需都可溶,且满足复分
1、酸:大多数都可溶(除硅酸H2SiO3不溶) 2、碱:只有氨水、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和氢氧化钙可溶于水,其余均为沉淀 3、盐:钾盐、钠盐、硝酸盐、铵盐都可溶; 硫酸盐除BaSO4难溶,Ag2SO4、CaSO4微溶外,
检验溶液中存在CO32-的方法: ⑴加入稀HCl,若有无色气泡产生,则有存在CO32- ⑵加入石灰水或Ba(OH)2溶液,若液体变浑浊,则有存在CO32- ⑶加入CaCl2或Ca(NO3)2溶液,若液体变浑浊,则有存在CO32-
碳及碳的化合物、两种碱的相互转化:
1、碳酸钙的化学性质:
2、碳酸钠的化学性质:
这两个反应可用检验NaOH是否变质 3、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与酸的反应;
HCl + NaHCO3 ___________ H2O+ NaCl +CO2
碳酸根离子的鉴别:
精盐提纯 去除不溶性杂质,得到的精盐中还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等可溶性杂质。 实验步骤:溶解、过滤、蒸发 实验仪器
改变溶液PH值的方法: ①酸性溶液:加水,溶液PH值不断增大,接近于7;
加碱性溶液,溶液PH值不断增大,最终PH值大于7 ②碱性溶液:加水,溶液PH值不断减小,接近于7;
加酸性溶液,溶液PH值不断减小,最终PH值
酸碱性与酸碱度关系:
溶液酸碱性 pH值 石蕊 酚酞 酸性
7 变红色 无色 中性 =7 紫色 无色 碱性 7 变蓝色 变红色
PH值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PH=7
溶液呈中性
Na2SO4溶液 PH<7
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
例如:酸溶液 PH>7
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
例如:碱溶液 注意:酸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
PH值的范围:0----14 在酸性溶液中,酸性越强,PH值越小,溶液中氢离子浓度越大 在碱性溶液中,碱性越强,PH值越大,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越大2015年关于中考化学中的酸碱问题
核心导读:关于中考化学中的酸碱问题 1.为什么酸或碱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呢? 答:酸或碱的水溶液,如盐酸、硫酸、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能够导电,这说明这些溶液中存在带电的粒子,例如HCl在水中解离出H+和Cl-,H2SO4在水中会解离出H+和SO42-;NaOH在水中会解离出N
关于中考化学中的酸碱问题1.为什么酸或碱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呢?答:酸或碱的水溶液,如盐酸、硫酸、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能够导电,这说明这些溶液中存在带电的粒子,例如HCl在水中解离出H+和Cl-,H2SO4在水中会解离出H+和SO42-;NaOH在水中会解离出Na+和OH-,Ca(OH)2在水中会解离出Ca2+和OH-。我们看到酸都能解离出H+,而碱都能解离出OH-,也就是说虽然有不同的酸或碱,但其溶液中都包含相同的成分H+或OH-,所以它们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2.凡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吗?答:不是。因为中和反应的定义是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除了酸和碱作用能生成盐和水外,在酸和碱的化学性质中我们还学到过能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如某些非金属氧化物与碱反应(2NaOH+CO2=Na2CO3+H2O); 某些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CaO+2HCl=CaCl2+H2O)等,但这些都不是中和反应。3.pH值小于7、等于7、大于7的溶液加水稀释,其pH值将分别出现怎样的变化?答:pH值小于7的溶液是酸性溶液,若加水稀释,溶液会变稀,浓度变小,溶液的酸性随之减弱,pH值会增大,但不会超过7,只会无限接近于7,。pH值大于7的溶液是碱性溶液,同理pH值会减小,但不会超过7,只会无限接近于7。pH值等于7的溶液,显中性,稀释后还是中性溶液,所以其pH不变,还是等于7。4.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遇到氢氧化铁会变色吗?答:不会。酸碱指示剂只有遇到酸溶液或碱溶液时才会改变颜色。大多数的酸都是溶于水的,而碱则不同,只有少数碱是能够溶于水的,如:氢氧化钾(KOH)、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钡〔Ba(OH)2)和氢氧化钙〔Ca(OH)2〕。当石蕊和酚酞遇到它们的水溶液时会变色,而氢氧化铁〔Fe(OH)3〕等是不能溶于水的碱,所以石蕊和酚酞不会变色。5.长期敞口放置的浓硫酸和浓盐酸,为什么溶质的质量分数都会减小?答:因为浓硫酸有吸水性,长期敞口放置易吸收空气中水分,溶剂质量增加,溶液质量增加,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浓盐酸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溶质,溶质的质量减少,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6.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时,能否将试纸用水润湿?答:不能。润湿后相当于将溶液稀释了,酸性和碱性都减弱了。润湿后测定的酸性溶液的pH值比实际溶液的pH值偏大,而碱性溶液的pH值比实际溶液的pH值偏小。7.酸溶液和酸性溶液,碱溶液和碱性溶液是一回事吗?答:不是。酸溶液仅指溶质为酸的溶液,一定属于酸性溶液;如盐酸、硫酸。但某些盐类化合物的溶液如NaHSO4也显酸性,却不属于酸溶液; 碱溶液指可溶碱的溶液(KOH、NaOH、Ca(OH)2、Ba(OH)2、NH3H2O),一定属于碱性溶液;但某些盐类化合物的溶液如Na2CO3溶液也显碱性,却不属于碱溶液。8.我们平日所说的调味品盐与化学上的盐是一回事吗?答:不是。我们平日所用的厨房调味品盐指的是食盐,也就是氯化钠(NaCl),而化学上所指的盐是一类化合物的名称,就像酸、碱一样,这类化合物在水中都能电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像氯化钙(CaCl2)、碳酸钠(Na2CO3)、硫酸钾(K2SO4)等都属于盐类物质。9.如何判断NaOH溶液与稀盐酸之间的反应恰好完全进行?答:我们可以利用指示剂来完成,在烧杯中加入约10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2~3滴酚酞溶液。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边滴边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恰好由红色变成无色为止,此时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10.为什么将氢氧化钠固体、生石灰密封保存?答:氢氧化钠固体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如下反应CO2+2NaOH=Na2CO3+H2O,会潮解、变质。同样生石灰会有如下反应CaO+H2O=Ca(OH)2,CO2+Ca(OH)2=CaCO3+H2O而变质,所以二者都需要密封保存。以上便是常见有关化学中的酸碱问题,希望可以对中考生有所帮助
本文来自:加速度学习网
欢迎记住域名下次再来。
相关阅读:
冀ICP备号|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来源网络,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当前位置:
>>>有规律称:强酸溶液每稀释10倍pH增加1,强碱溶液每稀释10倍pH减小..
有规律称:强酸溶液每稀释 10倍 pH增加 1,强碱溶液每稀释 10倍 pH减小 1,但此规律有一定的局限性。试问将 pH = 3的 H2SO4(aq)稀释 105倍,其 pH约为A.8B.7C.2D.3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B酸不可能稀释为碱,也不可能稀释后pH变小或不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有规律称:强酸溶液每稀释10倍pH增加1,强碱溶液每稀释10倍pH减小..”主要考查你对&&单质硫,金属硫化物,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单质硫金属硫化物二氧化硫三氧化硫
硫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化学符号是S,原子序数是16。单质硫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无臭无味的非金属,纯的硫是黄色的晶体,又称作硫磺。分子结构:硫元素有多种同素异形体 (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性质不同的单质)。若将硫的分子式设为 Sx,则x=1,2,3,4,5,6,7,8,9,10,12,18。Sx的分子结构可用如图表示。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硫为黄色晶体,俗称硫黄,质脆,易研成粉末。硫的密度比水大,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化学性质:硫位于第3周期ⅥA族,最外层有6个电子,在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而呈-2价;硫的最高正价为+6价;单质硫的化合价为0,处于中间价态,故单质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在反应中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如;①弱氧化性在加热的条件下,硫黄能被H:和绝大多数的金属单质还原。南于硫的氧化性比较弱,与变价金属反应时往往生成低价态的金属硫化物。例如: ②弱还原性在一定条件下,硫黄可被F2、O2、Cl2等非金属单质以及一些具有氧化性的化合物氧化,例如:&③硫黄在强碱溶液里加热可发生歧化反应。 (可用热碱液除去试管中残留的硫) ④特性:Hg、Ag在常温下不跟O2反应,但易跟S 反应。&存在与用途:存在:游离态的硫存在于火山喷口附近或地壳的岩层里,火山喷出物中含有大量含硫化合物,如H2S、 SO2、SO3等。化合态的硫主要以硫化物和硫酸盐的形式存在,如硫铁矿(FeS2)、石膏(CaSO4·2H2O)等。用途:制H2SO4、黑火药、农药、医药和硫化橡胶。金属硫化物:
(1)碱金属硫化物(Li----Cs)全部易溶于水。(硫化铵在低温下0度左右易溶于水,但是在常温下会逐渐分解为氨和硫化氢) (2)碱土金属硫化物(除了Be)(Mg----Ba)易溶于水,但是同时完全水解为氢氧化物和硫氢化物。 (3)铝,铍,铬的硫化物全部水解为硫化氢气体和氢氧化物沉淀。 (4)FeS,ZnS,MnS,NiS,CoS不溶于水但溶于稀盐酸。 (5)Bi2S3,SnS,SnS2,PbS,CdS,Bi2S5等不溶于水和稀盐酸,只溶于浓盐酸。 (6)CuS,Cu2S,Ag2S不溶于水,稀盐酸,浓盐酸,只溶于浓硝酸。 (7)Hg2S,HgS不溶于水,浓稀盐酸,浓硝酸,只溶于王水。 金属硫化物的溶解性归纳:
1.溶于水的有:等,由于的水解,此类金属硫化物的水溶液显碱性:。 2.不溶于水但溶于稀盐酸的有:FeS、ZnS、MnS等。如:。 3.不溶于稀盐酸但溶于浓盐酸的有:Cds、SnS、PbS等。 4.不溶于浓盐酸但溶于硝酸溶液的有:CuS等。 5.仅溶于王水的有:HgS等。 注意:遇水后,都水解,且相互促进,反应方程式为,因而不能与水共存,只能在干态下制取。
硫的价态转化规律:
硫元素的价态比较多,常见的有-2、0、+4、+6 价,它们间的转化关系是:现将它们在化学反应中复杂的变化规律归结如下: 1.邻位价态转化规律 (1)是硫元素的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它与氧化剂反应,其价态一般会升至相邻的价态()。(2)S能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即歧化反应),在反应时分别升至和降至与其相邻的价态。如(3)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与弱氧化剂作用时,被氧化成相邻的高价态;与弱还原剂作用时,被还原成相邻的低价态。如(4)是硫元素的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遇到还原剂时,其价态一般降至相邻的价态()。如2.跳位转化规律&(1)遇到强氧化剂时,价态会发生跳位转化。如(2)反应条件改变时,硫的价态也会发生跳位转化。如3.互不换位规律(1)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只能转化为中间价态,不可能互换位置。如 (2)相邻价态的两物质问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之间均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二氧化硫:①化学式:SO2②分子结构:SO2是由极性键形成的极性分子,因此易溶于水,其晶体为分子晶体。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 SO2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大约溶解40体积的SO2),易液化(沸点-10℃)。 2.化学性质 (1)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①将S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试液变红。 ②能与碱性氧化物、碱及某些盐反应。如:&(2)还原性 (3)弱氧化性 (4)漂白性(不能漂白酸碱指示剂) 能和某些有色物质化合生成无色物质,生成的无色物质不稳定,易分解而恢复原色,因此,SO2的漂白并不彻底。在中学化学常见试剂中,能用SO2漂白的只有品红溶液,品红溶液无色溶液恢复原色。SO2与一些物质反应的实验现象:
SO2与强碱反应后固体成分的确定:
SO2与强碱(如NaOH)溶液发生反应后的固体成分取决于二者的用量。遇到类似的问题,可以采用数轴分析法讨论。设SO2的物质的量为n(SO2),NaOH物质的量为n(NaOH),数轴代表,如下数轴所示:分析数轴可得:(1)则固体物质为Na2SO3,(2),则固体物质为NaOH 和Na2SO3.(3),则同体物质为NaHSO3(4),则固体物质为Na2SO3和NaHSO3,(5),则固体物质为NaHSO3。二氧化硫的制备:工业制法: 实验室制法:(1)收集:向上排空气法。 (2)检验:品红溶液。SO2是中学阶段学到的唯一种既能使品红褪色,加热后又能使其恢复原色的气体。 (3)尾气处理:用NaOH溶液吸收。 二氧化硫的用途:工业上用二氧化硫漂白纸浆、毛、丝、草编制品等。此外,二氧化硫还可用于杀菌消毒,可以用作防腐剂。 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及治理:三氧化硫:
分子式:SO3,是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固态时为分子晶体。三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易挥发的晶体,熔点为16.8℃,沸点为44.8℃,易升华。2.化学性质:SO3表现出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1)与水反应:,SO3遇水剧烈反应生成硫酸,同时放出大量的热,三氧化硫是硫酸的酸酐,又叫硫酐。(2)与碱反应:(3)与碱性氧化物反应:3.SO3的制法:
发现相似题
与“有规律称:强酸溶液每稀释10倍pH增加1,强碱溶液每稀释10倍pH减小..”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34304630336530483432995133685334072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y随x增大而减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