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016全国空气质量量状况是怎样的

2016年全国空气质量排名出炉:你家是第几?_凤凰科技
2016年全国空气质量排名出炉:你家是第几?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吴季友介绍,第一批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的74个城市中,空气质量相对较好的前10位城市分别是海口、舟山、惠州、厦门、福州、深圳、丽水、珠海、昆明和台州市。
IT之家1月22日消息近日国家环境保护部公布了2016年全国空气质量状况报告。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司副司长吴季友表示,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1436个空气质量监测点的监测结果表明,2016年全国环境空气质量总体向好,重点区域主要污染物浓度同比下降,但部分地区特别是北方地区冬季大气污染形势依然严峻。2016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有84个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占了24.9%。优良天数比例是78.8%,同比提高了2.1个百分点。重污染天气比例为2.6%,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PM2.5的浓度为47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了6%;PM10的浓度同比下降了5.7%。另外,吴季友介绍,第一批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的74个城市中,空气质量相对较好的前10位城市分别是海口、舟山、惠州、厦门、福州、深圳、丽水、珠海、昆明和台州市。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的前10位城市分别是衡水、石家庄、保定、邢台、邯郸、唐山、郑州、西安、济南和太原市。
[责任编辑:马晓宁 PT007]
责任编辑:马晓宁 PT007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科技官方微信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5808920
灯谜猜猜猜,“元旦过生日”,打一城市名称?
对啦,马上看美图~
答对才能看美图哦~
不对,再猜猜呗~17岁女孩网购号称&世界第一辣&的爆款韩国火辣泡面,本想尝个鲜…2016年全国空气质量状况是怎样的?
1月20日上午,环境保护部举行首场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2016年全国空气质量状况,介绍环境监测及《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大气十条》)工作进展情况。
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司副司长吴季友介绍,2016年,全国环境空气质量总体向好,重点区域主要污染物浓度同比下降,但北方地区冬季大气污染形势依然严峻。
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优良天数比例为78.8%
2016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舟山、丽水、福州、厦门、深圳、珠海、惠州、中山、海口、昆明等84个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好于国家二级标准),占24.9%;优良天数比例为78.8%,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重污染天数比例为2.6%,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4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0%;PM10浓度为8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7%。
第一批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的74个城市中,空气质量相对较好的前10位城市分别是海口、舟山、惠州、厦门、福州、深圳、丽水、珠海、昆明和台州市,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的前10位城市分别是衡水、石家庄、保定、邢台、邯郸、唐山、郑州、西安、济南和太原市。
京津冀区域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56.8%,区域PM2.5年均浓度为7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8%;PM10年均浓度为11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8%。
长三角区域2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76.1%,区域PM2.5年均浓度为4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2%;PM10年均浓度为7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6%。
珠三角区域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89.5%,区域PM2.5年均浓度为3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9%;PM10年均浓度为4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5%。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仍是大气污染最重区域
总体上看,2016年全国环境空气质量形势向好。一是空气质量达标城市数和优良天数稳步增加。2016年,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84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达标城市数同比增加11个;优良天数比例为78.8%,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二是城市颗粒物浓度和重污染天数持续下降。全国338个城市PM2.5浓度为4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0%;PM10浓度为8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7%;重污染天数比例为2.6%,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第一批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的74个城市PM2.5浓度为5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1%,与2013年相比下降30.6%;优良天数平均比例为74.2%,同比上升3.0个百分点,与2013年相比上升13.7个百分点;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3.0%,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与2013年相比下降5.7个百分点。三是重点区域污染物浓度持续改善。京津冀区域PM2.5浓度为7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8%,与2013年相比下降33.0%。长三角区域PM2.5浓度为4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2%,与2013年相比下降31.3%。珠三角区域PM2.5浓度为3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9%,与2013年相比下降31.9%。
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污染依然较重,从监测数据分析,3~10月份空气质量相对较好,重污染天气多出现在冬季,特别是北方地区进入采暖期后的时段。2016年,京津冀区域11月15日~12月31日供暖期期间,PM2.5浓度为135微克/立方米,是非供暖期浓度的2.4倍,仅12月份就发生了5次大范围空气重污染过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环境质量同比有所改善,但仍是我国大气污染最重的区域。区域内河南、北京、河北和山东等北方地区优良天数比例仍不足60%;74个城市空气质量排名相对较差的10个城市中,9个城市位于该区域。区域内PM2.5、PM10、SO2、NO2、CO和O3浓度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京津冀区域优良天数比例为56.8%,比全国平均比例低22.0个百分点;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9.2%;比全国平均比例高6.6个百分点。
全面建成京津冀及周边区域颗粒物组分、光化学监测网
吴季友还介绍了2016年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工作开展情况。2016年,环境保护部紧紧围绕环境质量改善这一核心,全力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实施工作,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一是全面完成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事权上收工作。2016年全国1436个国控站点已全部完成上收任务,为进一步厘清中央和地方事权与支出责任,有效避免行政干扰,确保监测数据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全面建成京津冀及周边区域颗粒物组分、光化学监测网。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设置19个颗粒物组分自动监测站、23个手工采样点、31个激光雷达观测站,并布置多台移动观测车,为准确研判重污染天气污染成因,客观评估应对措施及效果提供支撑,提高了京津冀及周边区域重污染天气应对的精细化水平。三是积极推进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工作。建成国家、区域、省级和城市级空气质量和重污染天气预警预报系统,并在重大活动空气质量保障中经受了检验,发挥积极作用。为冬季重污染过程研判、防控及应急应对提供了非常关键的技术支持。
大气污染治理方向正确、保障得力、效果初现
环境保护部大气环境管理司司长刘炳江介绍了《大气十条》工作进展情况。《大气十条》实施以来,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经中国工程院评估,大气污染治理方向正确、保障得力、效果初现。一是建立了以改善空气质量为核心的评估考核体系,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运用约谈、督察等多种手段,切实落实地方政府责任。二是各项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全国累计完成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达到了4.25亿千瓦,占燃煤火电47%;京津冀地区共完成80万户散煤替代工作,削减散煤约200万吨;淘汰老旧车、黄标车390万辆,完成了年度指标;发布了《关于实施第五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的公告》及轻型机动车的国六排放标准。三是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环保、公安开展联动执法1.7万次,联合整治突出问题6500余个,对涉及污染大气环境类违法案件的1500余人予以行政拘留。四是完善环境管理政策。完成排污费征收标准的调整工作,发布实施超低排放环保电价、北方采暖季水泥错峰生产、船舶排放控制区等政策措施。五是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定期会商,运用多种高科技手段进一步提升空气质量预报能力;统一了京津冀区域重污染天气预警分级标准,实施大范围高级别应急联动;多次派出督查组,督查各地重污染天气应对情况。
发布会上,刘炳江、吴季友及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副站长傅德黔回答了记者提问。
环境保护部自2017年1月起将每月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及时向新闻媒体及社会公众介绍环境保护的有关情况,回应社会关切。
来源:环境保护部网站
       我们致力于打造互联网最专业的国情知识互动社区。与你一起分享中国的基本情况。
       我们用知识为中国代言。环境保护部发布2015年全国城市空气质量状况
环境保护部发布2015年全国城市空气质量状况
  环境保护部今日向媒体通报,2015年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总体呈转好趋势,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76.7%,73个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占21.6%,达标城市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云南、贵州、西藏等省份。
  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司司长罗毅介绍说,去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均按空气质量新标准要求,开展包括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和臭氧(O3)等6项指标的监测。监测结果表明,338个城市PM10、SO2和NO2三项可比指标平均浓度同比分别下降7.4%、16.1%、6.3%。从各指标平均浓度来看,SO2、NO2、CO和O3等4项指标均达标,PM2.5、PM10分别超过年均值二级标准42.9%、24.3%。
  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和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等第一批开展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的74个城市空气质量来看,一是达标城市数量同比增加,舟山、福州、厦门、深圳、珠海、江门、惠州、中山、海口、昆明和拉萨等11个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占14.9%,较2014年增加了厦门、江门和中山3个城市。二是平均达标天数比例同比提高,74个城市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71.2%,同比升高5.2个百分点。三是主要污染物浓度同比下降,PM2.5平均浓度为5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1%;PM10平均浓度为9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4%;SO2平均浓度为2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1.9%;NO2平均浓度为3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1%;CO日均值第95百分位浓度平均为2.1毫克/立方米,同比持平;O3日最大8小时均值第90百分位浓度平均为150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3.4%。从74个城市6项指标平均浓度来看,SO2、NO2、CO和O3等4项指标均达标,PM2.5、PM10分别超过年均值二级标准57.1%、32.9%。
  按照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评价,2015年74个城市中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的后10个城市(从第74名到第65名)依次是保定、邢台、衡水、唐山、郑州、济南、邯郸、石家庄、廊坊和沈阳;空气质量相对较好的前10个城市(从第1名到第10名)依次是海口、厦门、惠州、舟山、拉萨、福州、深圳、昆明、珠海和丽水。
  京津冀区域13个城市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52.4%,同比提高9.6个百分点。PM2.5、PM10、SO2和NO2浓度同比明显下降,CO同比上升,O3同比持平。京津冀区域进入冬季采暖期,受污染物排放量大和不利气象条件影响,发生多次污染程度重、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的空气重污染过程,12月该区域先后出现5次明显重污染过程,保定、衡水市一度出现连续8天的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连续的空气重污染过程大幅拉升了全年颗粒物浓度,京津冀区域冬季采暖季期间PM2.5浓度同比上升了9.6%。
  2015年北京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186天,占全年天数的51.0%,同比增加14天,其中优级天数增加13天。出现重度及以上污染共46天,占12.6%,同比减少1天。PM2.5年均浓度为80.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2%。2015年以PM2.5为首要污染物的重污染天数共42天,其中仅在11-12月就出现22天重污染,同比增加15天。月份北京市PM2.5浓度同比降幅达到21.3%,但是由于采暖季的PM2.5浓度同比上升75.9%,导致统计全年的PM2.5浓度同比降幅仅为6.2%。
  长三角区域25个城市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72.1%,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PM2.5、PM10、SO2和NO2浓度同比下降,CO同比持平,O3同比上升。
  珠三角区域9个城市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89.2%,同比提高7.6个百分点,未出现重度及以上污染。空气质量6项指标浓度同比全部下降。其中,PM2.5年均浓度首次达标。
  罗毅说,分析2015年全国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有以下特点:一是全国和“三区”空气质量持续好转,但京津冀区域环境空气PM2.5浓度仍超标较重。二是北方地区采暖季期间大气污染依然较重。受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影响,采暖季期间静稳天气频发与污染物排放量大相互叠加,导致我国北方尤其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多次发生空气重污染过程,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影响较大。三是O3污染问题日益凸显。2015年74个城市O3日最大8小时均值第90百分位浓度平均同比上升3.4%,与2013年相比上升7.9%;长三角区域O3日最大8小时均值第90百分位浓度平均同比上升5.8%,与2013年相比上升13.2%;京津冀区域O3日最大8小时均值第90百分位浓度平均同比持平,与2013年相比上升4.5%,大气复合型污染特征突出。延伸阅读关键词:
诺克司·森态新风
| 版权所有:巴巴传媒 鲁ICP备:号
京ICP证110175号
Copyright & 2006-. All Right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6全国空气质量地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