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高考没考上大学怎么办的年纪的人考大学是怎么考的

高考不是人生终极判决 成功的路不止上大学一条|上大学|高考生_凤凰教育
高考不是人生终极判决 成功的路不止上大学一条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高考作为国内第一大考,每年此时,都牵动着多少学子、老师和父母的心,掌控着多少人的情绪。近日,随着高考分数的公布,电视里、报纸上,甚至人们的交谈中,满满都是分数、报考志愿、庆功宴等与高考相关的话题。
年年岁岁&考&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又一年高考结束,又一次考分公布,多少欢喜多少忧。高考作为国内第一大考,每年此时,都牵动着多少学子、老师和父母的心,掌控着多少人的情绪。 近日,随着高考分数的公布,电视里、报纸上,甚至人们的交谈中,满满都是分数、报考志愿、庆功宴等与高考相关的话题。可是,在这些喜庆画面的背后,那些&失败考生&正遭受着失落、沮丧、迷茫的煎熬。为此,北大青鸟提醒大家,高考失败只是人生中的一次挫折,成功的路不止上大学一条,建议家长要多关心那些高考失利的孩子,帮助他们重拾信心甄选最适合他们走的路才是硬道理。
&落榜生:高考失利心情不佳 自打6月23日查到412分的高考分以来,杨洋便一言不发地赖在床上,就算有同学发来问分的短信也不去理会。随即,家里的气氛变得格外沉重,爸爸把电视机的声音开得很小。除了饭量大增,杨洋不洗澡、不上网、也不出门。爸爸试图和杨洋谈谈,可他反复重复一句&考不上我这辈子就完了,太丢人了。& 同样这几天李易峰也被高考失败击倒。平时,李易峰在班上成绩不错,可这次因为背负的压力过大,过分紧张,他只考了396分。虽然爸爸多次安慰她&上不了公办的,就花钱上民办院校&,可爸爸越是安慰,他的心理越难受,一连几天将自己关在房间里,陷入深深的自责中,她觉得对不起下岗的父母。 心理专家:求诊者中30%是高考生 据央视新闻报道,每年高考结束后,医院心理健康门诊所接待的求诊者中,有30%是高考生。主要症状表现为失落感、负疚感、丧失信心否定自己,有的甚至出现了失眠甚至抑郁的症状。 心理专家建议,高考的成功和失败要放在人生更大的舞台上来衡量。大学教育是中学教育的延续,高考和上大学不是教育的终点,它是生命成长的一个过程。把上大学看成是一个终结目的,对人生的发展是很危险的。相反,不少落榜生利用高考失败来思考自己的生活,反而是一件因&祸&得福的好事情,他们从此成了自己的主人。 就业指导专家:成才并非上大学一条路 当一扇门向你关上,必然有另外一扇门向你打开。李开复曾经说过,&高考只是人生表面上的转折点。真正转折点应该是你每一天每一个小时都在积累的东西。大学文凭对一个人的未来确实有很大的帮助,但也不是只有大学毕业才能够成才,高考落榜生选择其他的途径也可以让你走向成功。& 成才的道路很多,并非只有上大学一条。对于失败考生的出路,北大青鸟APTECH表示,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改变生活,掌握一门技术照样可以弥补高考的遗憾。当前互联网业发展迅猛,对IT感兴趣的学生可以选择学一门技术,学期短高薪高就业保障。即使你选择了读大学或者就业,也可考虑在校期间学习O2O课程,&艺多不压身&。另外,自考、复读、远程网络教学也是一条出路。
[责任编辑:王尚喆]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教育官方微信
播放数:1009956
播放数:513616
播放数:1604865
播放数:2302200
48小时点击排行频道栏目&&&
新闻客户端&&&
华西都市报新闻客户端
华西都市报新HD
男子大学沉迷游戏没能毕业 30岁重新高考再上大学
漫画/杨仕成 & & & & & & & &    9月8日,30岁的陈宇(化名)提着行李走进西南石油大学的校门,这距离他上次做大学新生已有10年。  陈宇是四川成都人,家住郊县农村,2006年考入新疆农业大学,大学四年沉迷游戏,导致十几门课程挂科,最终没有拿到学位证和毕业证,也因此一直没有找到工作,毕业后在家里打麻将啃老。直到2013年,他才幡然醒悟,重新回到高中读书,希望以后能好好上大学找工作。2014年他第二次参加高考,只考了454分;今年,他终于以571分的成绩考入西南石油大学。●沉迷游戏大学四年挂科十几二十门  陈宇清晰地记得当年沉迷于网络游戏时的情景。  2006年,陈宇高考发挥失常,以只高出当年二本线10分左右的成绩,被新疆农业大学录取。大学不是自己满意的学校,独自一人在异乡没人管,意志消沉的他刚进校就开始沉迷于网络游戏,甚至军训都没有坚持完,“有10天左右的军训时间,我都在网吧玩游戏”。  陈宇当时痴迷游戏到了什么程度?晚上一直呆在网吧,让游戏挂机自动杀怪,他就盯着电脑一点点地升级,实在撑不住了,就趴在桌子上睡一会儿,白天要上课了,就继续让游戏挂机,他到课堂上“补眠”,下课后继续回到网吧,盯着游戏升级。  大学四年,陈宇几乎都这样度过,连宿舍都很少回。“辅导员打电话叫我回去,但是当时满脑子都是游戏,根本不理任何人。”陈宇说。这样的沉迷当然会导致学业荒废,大四快要结束的时候,宿舍同学带给他一个单子,上面列的是他要补考的科目,A4纸满满地打印了有近两页。陈宇已经记不清有多少门了,“可能有十多二十门。”他说。●回家啃老打麻将荒废了三年时间  2010年大学毕业,因为挂科太多,陈宇没有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也一直没有找到工作。  同时,还有一件事情影响了陈宇找工作。上大学时,他把户口从家中迁出,准备落户到学校,可到了学校之后,就疏忽了这件事情,一直没有去办理,到了大二身份证丢失之后,要去补办,才发现没有落户。可那时,已经错过了学校落户的时间,陈宇来来回回在学校和四川之间跑了很多次,事情一直没有得到落实,他也一直没有身份证。“没有身份证,很多事情就做不了,工作也不了了之。”  大学毕业后回到老家,陈宇依旧沉浸在“玩心”当中,没有大学毕业证和身份证,也正好给了他借口,心安理得地呆在家中“啃老”。“可打游戏的网吧离家太远,懒得去,就开始打麻将。每天打每天打,在家打了3年麻将。”时光飞逝,2013年,陈宇的户口终于“落地”,他也有了身份证。  也正是那个时候,打麻将打烦了的他,才开始思考自己的问题。●幡然醒悟参加两次高考重回大学校园  年近30岁,父母开始在村子里为陈宇张罗娶媳妇,但没有成功。  “你们想一下,一个人快30岁了,没房没车没工作,整天打麻将,连媳妇都养不活,我是女的我也不嫁呀!”陈宇拒绝了父母的好意,开始思索自己的人生。“在农村我能做些什么?将来成家有孩子了,我又能为他们提供什么?”痛定思痛的他,觉得自己不能一辈子就这样过去了。  2013年,陈宇重新回到高中校园,冲刺高考。他甚至把北京大学的图片,设置成手机屏保。2014年高考,考了454分,上了三本线,他决定再复读一年;2015年,再次冲刺高考,考了571分,上了一本线,被西南石油大学录取。  重新走进大学,陈宇跟自己说“我遭了一次,绝对不会再遭第二次”。他打算大学四年绝不再打游戏,集中精力好好学好专业知识,毕业了找个不错的工作,回报父母这些年的辛劳。●隐瞒年龄他害怕被同学们孤立  9月23日,陈宇站在操场上,穿着军训服,个子不高,很瘦,跟小他十多岁的同学们站在一起,没有什么不同。  而他也不希望大家看出不同,更不想让同学知道他的年龄。“如果你知道被孤立的那种滋味,你就会理解我的感受。”学校老师试图说服他面对自己的年龄,放开跟同学相处,被他拒绝了,“我现在跟同学相处得很好,能瞒多久就瞒多久,而且我这种隐瞒并没有伤害同学,我相信他们能够理解。”  这个心结源于高中时期的经历。重新回到高中校园后,陈宇告诉了同学自己的年龄。“有同学直接说看不起我。”陈宇说,有同学在背后议论,说他年纪那么大了,房子车子孩子没有,还要读书,还要靠父母养活。连体育课站队、毕业拍照的时候,都没有人跟他站在一起,他只好独自站在一旁;大家闹成一团的时候,也没有人愿意跟他开玩笑。“就好像他们刻意跟我保持了一种距离,这种孤立是最可怕的。”  到了全新的大学,陈宇渴望得到平等的对待,因此,一直不愿意跟同学坦承自己的年龄。“他们听的歌我也听,他们玩的游戏我也能聊,没有代沟,现在相处得很好。”他还跟辅导员打了招呼,希望老师不要主动跟同学透露自己的年龄,他想跟普通大学生一样,安安稳稳地度过大学四年。  学校定制辅导:指导他大一就做好职业规划  “4年后的就业,跟其他同学相比,你的年龄需要面临很大问题。”23日下午,在西南石油大学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中心内,一名职业生涯规划老师跟陈宇分析说。西南石油大学把全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提前到了大一进行,这样方便学生针对自己未来的目标,提前4年做好准备。  陈宇希望将来能够进入到中石油、中海油等大型石油企业。“他们对学生的要求非常高,不仅要求学生成绩好,英语能力、学生干部经历、社团经历等都要考量,你要知道,你的竞争对手是全国各大高校的优秀学生。”该名老师分析说,其他同学或许还有迷茫的机会,但是对于陈宇来说,他必须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非常清晰地规划,然后在这四年内一步步地按照规划去实现。因为他的年龄已经决定了,他比其他同学面临更大的挑战。  “这种辅导对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有目标,但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去实现。”陈宇说。  西南石油大学表示,将特别关注陈宇,专门为他定制辅导,在大一期间就尽早地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对话当事人  父母是最坚定的支持者  记者:你重回大学最大的动力是什么?  陈宇:是我爸妈。尤其是我妈,小学文化,在农村种地吃了很多苦,为了供我读书非常节约,我想让他们过上好日子。记得我十几岁时,我妈赶集买了花生米,我一粒粒地吃,她却把一粒花生掰成4瓣吃,说这样既吃了花生又节约了。她特别喜欢吃鸡蛋,家里养了几只鸡,她却舍不得吃,拿出去卖。她说我哪天有能力了,让她好好把鸡蛋吃个够。  记者:这次重考大学,爸妈支持吗?  陈宇:他们特别支持我,非常非常地爱我,比如,我说我想吃猪蹄,我们家冰箱里就会放满猪蹄,我说我想吃鸡,家里就会顿顿吃鸡,直到我吃够为止。连我之前大学毕业没拿到毕业证,他们都没舍得骂我。有时候我爸爸羡慕人家儿女有出息,我就想着上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让他们扬眉吐气一次。我之前的几个大学同学也很支持,他们说,有梦想就应该坚持。  记者:有人反对你重考大学吗?陈宇:我没让很多人知道我上大学了,但村子里有些人知道了,他们会说,我爸妈太惯我了,别人30岁早就成家立业,出去打工了,我还上学靠父母养活,没出息。但是我觉得人生就这一次,管别人怎么说,自己活得开心就好。但是爸妈年纪大了,我不想让他们承受那么大的压力,所以这次采访我不想透露真实姓名,就是为了照顾我爸妈的感受。  记者:你对现在的大学生有什么建议吗?  陈宇:大学期间,一定要合理安排时间,不要浪费在游戏上,可以偶尔打游戏放松,但是千万不要沉迷,学会控制自己。学业是必须要做好的事情,这是大学的重中之重。  华西都市报记者张菲菲
我要爆料(有奖爆料:20元--1000元)
网络爆料台 随时随地,极速爆料
虚假新闻邮箱爆料:
虚假新闻举报电话:028-
电话爆料:028-96111
邮箱爆料:
华西都市报官方微博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华西都市报电子版
热帖排行榜
华西都市报
华西都市报:
掌上四川:
zhangshangsc
华西都市网
四川华西都市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广告投放联系方式:028-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
四川华西都市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广告投放联系方式: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的这篇博文被推荐到此博主被推荐的博文:
亲历:92年高考顶替学籍考大学为何很普遍
《现代快报》报道中的顾春丽不能改回名字的无奈
近日,一篇由《现代快报》报道的文章《江苏灌南被曝20余年前千余人顶替学籍参加高考》成为网络热点,文章说的是1992年的事情。丁丁正是那一年参加高考的考生,对于那一年发生顶替学籍参加高考的现象其实不仅江苏省普遍存在,在许多省同样应该普遍存在。但是,当时那种顶替学籍考大学的情况与前几年曝光的顶替别人上大学的情况有着本质的差别,应该区别对待,而且学生本人是无辜的,不应该追究学生的责任。为什么这么说呢?丁丁当年即使也认为不公平,但多年之后也认为这是当时特殊环境下造成的,对于学生来说情有可原。
在1991年,当时全国有几个省率先实行高考改革,丁丁不记得具体是哪几个省,但我省是肯定之一,当年高考实行的既不是三加一政策,也不是传统的分文理科,而是固定的分类四类,如理工类,考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地矿类,考语文、数学、英语、地理;生化类,考数学、英语、化学、生理卫生;文史类,考语文、英语、历史、政治。丁丁是91年参加应届高考,作为农村学校的学生,当年差7分与大学无缘,那个时候考取中专对于农村孩子来说都算是考取了大学,而且录取率极低,不过30%左右,而轮到县城学校尤其农村学校,那高考录取比例往往只有10%左右,而丁丁所在的农村学校,当年没有一个考上大学,因为差7分的我是地矿类的第一名。当年高考之后参加复读是很正常的事情。
所以,当时高考之后,我们这些高分落榜生很走俏,许多补习复读学校争着要,而且是免费或者只交50元就可以进入补习学校复读。而从我们参加复读开始的1992年,高考政策竟然有了新的调整,为了显示所谓的高考公平,复读生的高考录取线要高于应届生20分左右,不同级别的大学录取分数线不同,但普遍在20分左右。这对我们这届复读生来说其实是很不公平的事,应届参加高考时不实行差别对待,但当我们参加高考时却实行差别对待,当年对于农村学校的学生来说能够考上大学包括中专是很稀奇的,不象现在没有考上大学才叫稀奇。
但是,当时抱屈也只能在心里埋怨,没有谁敢去反应,即使反应也不可能有结果,何况,当时的学习很紧张,天天都三点一线,正常的作息时间是从早晨不到六点就起来一直学习到晚上十点都是学习,许多学生还自己给自己加压力,要么是学到深夜,要么是更早起床早读,总之,当年的我们几乎就没有好好睡过一觉,以至于我们经常出现神经恍惚。
但是,在高考前,丁丁发现有同学神秘兮兮的,尤其是在填高考有关表格时,发现他们的名字变了,根本不是自己的名字,而且与丁丁同桌的一位同学竟然从一开始就使用别人的名字(因为不是我们原来学校的同学,具体名字已经忘记了),后来,当时丁丁也没有在意,根本也没有想到顶替学籍参加高考一事,但后来没有想到被其他同学知道了,向班主任进行了举报,后来,这个同学不知道转到哪里去读书去了,总之,从此再也没有见到他。当时参加高考时,只知道有许多同学用的临时身份证,名字完全不同。后来才知道,有一些复读生通过各种关系,冒用那些应届学生的名字,这些应届学生往往是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读完高中的,特别是那些参加会考之后没有继续读书的学生(当年在高考前有一场高中毕业考试,叫做会考,许多高考无望的学生在会考拿到高中毕业证之后要么去当兵,要么去打工,要么被老师劝退,因为升学率是当年考核老师成绩的基本标准)。这也就为复读生顶替学籍参加高考提供了机会,而当年的复读学校对老师的考核标准也一样,所以,学校包括老师对那些既有希望又比较危险的学生更换学籍就很普遍。
在高考之后才知道那些改名字的同学是用应届学生的名字顶替参加高考的,而且他们的分数线要低20分左右,丁丁算幸运的,虽然要高20分录取分数线,还是幸运的达到了普通高校的分数,顺利地进入了大学读书,所以,也没有在意有同学改名字的事。
而且,那个时候我们的档案被老师进行修改、润色是很普遍的事,这其中既包括年龄,也包括姓名,因为当年参加高考是有年龄限制的,超过28岁就不能参加高考,当年复读几届是很正常的事,有的复读八届甚至十届也很正常,现在想想,那确实是农村孩子别无出路的无奈选择,何况,当年只要考上大学包括中专,命运就意味着从此改变,穿草鞋还是穿皮鞋就在那一场考试,至少当时学校和老师都是这样宣传的。
在读大学时,丁丁同样发现有同学的名字存在疑问,因为有老乡来看他时,叫的名字不同,他会解释那是他曾经的名字,可见,这种顶替学籍参加高考的事在当时是很普遍的。
但是,在这里,丁丁还是要为当年那些顶替学籍参加高考的同学进行辩护,他们与高考后顶替学籍上大学的同学有本质的差别,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本质不同,顶替学籍参加高考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的,那些被顶替者在当年的环境下不可能考上大学;二是当时的高考制度逼出来的结果,当年实行应届与复读生区别对待本来就不公平,尤其是对于91年应届落榜生参加92届复读高考的考生太不公平;三是许多不是学生自己所为,是学校和老师主动的,学生只是被动参与;四是高考对于农村学校的学生确实不公平,优质资源主要集中于城市,包括高考出试卷的老师主要集中于城市老师,所以,直到现在,丁丁都不承认农村学生就真考不过城市学生,为什么参加工作后,城市学生并不比农村学生突出就能说明问题;五是时间已过20年,已经24年,任何追究都应该有一个时间界限,法律上普通案件追究的时间往往最多也只有20年,更何况要读大学不是错。所以,丁丁认为,对于20多年前的的普遍顶替学籍考大学的事件应该有一个比较公平的看待,既不能追究同学的责任,也不需要追究当年参与这些事件的老师和学校的责任,而且要对这种现象的后遗症进行完善,至少让他们恢复原来的姓名,让他们恢复正常的生活,毕竟,当年我们这一批人的无奈或许只有我们自己清楚。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考年纪最大复读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