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g6pd缺乏症黄疸和新生儿黄疸有没有有关系

黄连对广西贵港地区G6PD缺乏新生儿溶血性黄疸影响的调查研究--《中国中药杂志》2007年23期
黄连对广西贵港地区G6PD缺乏新生儿溶血性黄疸影响的调查研究
【摘要】:目的:考察黄连对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有无不良影响。方法:根据黄疸出现前是否服用过黄连,将广西贵港市人民医院1999年1月至2004年10月间收住的122例G6PD缺乏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例,分为黄连组(出生后于黄疸出现前应用过黄连者)62例与无黄连组(未使用者)60例,回顾性研究比较两组患儿的黄疸初见时间、持续时间、血液相关指标、核黄疸发病与治疗转归等情况。结果:与无黄连组相比,黄连组G6PD缺乏新生儿黄疸出现时间晚、持续时间短。同期血液检测:黄连组血红蛋白明显升高;血清总胆红素及结合胆红素均有降低趋势。黄连组66个病例中无核黄疸发生。黄连组与无黄连组在治疗转归上未见明显差异。结论:调查结果不支持黄连会加重G6PD缺乏新生儿溶血性黄疸及诱发核黄疸的观点。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R285.5【正文快照】:
自1978年新加坡卫生部发布文告宣布小檗碱(黄连)能引起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者的红细胞严重破坏、导致脑黄疸损伤而禁用黄连以来,有关黄连是否能引起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广西贵港市是G6PD缺乏的高发区,其民间历来有给新生儿服用黄连的习俗。为了解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艳伟;乔利;刘春芳;林娜;;[J];中国中药杂志;2010年18期
薛碧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年20期
刘春芳;林娜;王荣田;刘源;林秀兰;梁植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春芳;王艳伟;乔利;林娜;;[A];2009年全国中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汪长生,高晓山;[J];中国中药杂志;2000年05期
刘克丽,高晓山;[J];中国中药杂志;2000年11期
姜国峰,高晓山;[J];中国中药杂志;2001年03期
黄佛生,高晓山,胡更英,陈永英;[J];中国中药杂志;2001年08期
高晓山,陈馥馨,杨守业,皮晓霞,李建荣,林娜,刘源,王旭华,严梅桢,高雨农,汪长生,叶爱莲,刘克丽,姜国锋,黄佛生,刘晓龙;[J];中国中药杂志;2002年01期
叶爱莲,高晓山;[J];中国中药杂志;1998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显德,李启先;[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周晓丽,张琼枝,杨春芳,闵红,杨秀珍;[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水卫华;谢玉增;陶蓉;;[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程小芳;;[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王宁,吕红梅;[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2年04期
陶公民,朱晓琴;[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5年02期
杨蓉;;[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6年06期
程功,季钢;[J];安徽医学;1995年02期
季钢,刘其胜,程功,张正华,王慧琴,方勤,苏宇清,刘忠;[J];安徽医学;1997年01期
程功,季钢,王慧琴,严成明;[J];安徽医学;200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鸣;陈俊国;王琼;;[A];2011年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学术年会暨儿内科疾病诊治新进展国家级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1年
李隐民;肖志刚;陈惠琴;;[A];梅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集(第十届)[C];2010年
柳春玲;;[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李丽昆;;[A];第二十三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六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刘孝霞;李耀宗;;[A];山东省药学会第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马晓丹;马坚;舒蕾;杨娅华;杨杰;李含芬;;[A];玉溪市第十四届儿科年会论文集[C];2007年
马利锋;胡亚平;李文元;李坤梅;陈伟香;吴伟;王美玲;;[A];玉溪市第十四届儿科年会论文集[C];2007年
刘春芳;王艳伟;乔利;林娜;;[A];2009年全国中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程建强;;[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年会暨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蒋小飞;[D];西南大学;2011年
陈西平;[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魏英勤;[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3年
滕月娥;[D];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杜鹃;[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李冬;[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武辉;[D];吉林大学;2004年
赵军;[D];清华大学;2005年
王波;[D];暨南大学;2006年
石晓东;[D];南方医科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司江涛;[D];郑州大学;2010年
刘风敏;[D];吉林大学;2011年
周源;[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李娟;[D];暨南大学;2011年
张善稳;[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董高霞;[D];泰山医学院;2010年
张英;[D];山东大学;2011年
汪琪;[D];东北农业大学;2001年
李雁;[D];第一军医大学;2001年
盛西陵;[D];江西医学院;2001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宋红美;曹学征;;[J];海南医学;2010年02期
毕秀英;[J];河北中医;2001年11期
林志波;;[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郑启仲,林秀珍,刘志慧,郑宏;[J];河南中医;2002年01期
程梅,王毓三;[J];临床检验杂志;1997年05期
杨澄,仇熙,孔令东;[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5期
,钱燕宁;[J];海南医学;2003年12期
钱林生;[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6年09期
李元华,朱世春,杨修来;[J];现代诊断与治疗;1999年05期
高晓山;[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6年06期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荣田;林娜;;[J];中国中药杂志;2010年10期
张永;黎红平;李慈梅;;[J];现代医院;2012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春芳;王艳伟;乔利;林娜;;[A];2009年全国中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孙启明;[J];家庭中医药;1995年05期
俞水娟;官希吉;;[J];新生儿科杂志;1990年04期
高晓山;[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6年06期
高晓山;[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6年07期
李建荣,高晓山,刘岱;[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9年10期
陈馥馨,高晓山;[J];中成药;1997年08期
陈馥馨,高晓山;[J];中成药;1997年09期
汪长生,高晓山;[J];中国中药杂志;2000年05期
高雨农,高晓山;[J];中国中药杂志;2000年09期
刘克丽,高晓山;[J];中国中药杂志;2000年1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克丽,高晓山;[J];中国中药杂志;2000年11期
杨守业,高晓山;[J];中国中药杂志;1996年03期
汪长生,高晓山;[J];中国中药杂志;2000年05期
姜国峰,高晓山;[J];中国中药杂志;2001年03期
叶爱莲,高晓山;[J];中国中药杂志;1998年09期
刘春芳;林娜;王荣田;刘源;林秀兰;梁植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年09期
高晓山;[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6年06期
王荣田;林娜;;[J];中国中药杂志;2010年10期
许顺芳;[J];湖北中医杂志;1999年S1期
高晓山;[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6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绍敏;;[A];’98全国中药研究暨中药房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1998年
白光;王垂杰;周学文;;[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二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暨2010年脾胃病诊疗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0年
张先福;韦强;季权安;蔡翼虎;鲍国连;;[A];纪念《元亨疗马集》付梓400周年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华东区第十八次中兽医科研协作与学术研讨会暨兽药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李建荣;高晓山;林娜;朱江;杨桦;易红;詹贵成;陈馥馨;;[A];1999中药研究论文集[C];2000年
陆付耳;王增四;;[A];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周国儿;赵满靖;;[A];浙江省2005年中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张永刚;;[A];中医药学术发展大会论文集[C];2005年
黄彦珺;陈玉兰;尹鸿翔;张艺;;[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中药鉴定学术会议论文集——祝贺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鉴定分会成立二十周年[C];2008年
徐锦堂;;[A];中国黄连利川论坛论文集[C];2003年
周源;夏乐;仝小林;;[A];第十二届全国中医糖尿病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金容;[N];中国中医药报;2001年
秦海;[N];中国医药报;2005年
欧阳军;[N];上海中医药报;2009年
本报记者 陈光曼;[N];光明日报;2004年
张辛;[N];经理日报;2003年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杜恩;[N];健康时报;2007年
邹蔚烈;[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陶春祥;[N];中国医药报;2001年
牛剑;[N];医药经济报;2002年
邹蔚烈;[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丁志平;[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杨南林;[D];浙江大学;2003年
廖庆文;[D];湖南中医药大学;2007年
张勇;[D];吉林大学;2009年
徐颖;[D];第三军医大学;2006年
孟宪生;[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6年
金向军;[D];吉林大学;2007年
卢文彪;[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彭鑫;[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董宇;[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温泉;[D];西南大学;2012年
任秀娟;[D];西南农业大学;2004年
潘相学;[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2年
周韶华;[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4年
张浩;[D];西南农业大学;2003年
尹丽;[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张立春;[D];长春中医药大学;2008年
张莉;[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胡剑鸿;[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曾芸;[D];广西大学;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摘要】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是遗传性红细胞酶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呈全球性多民族分布。G6PD缺乏症"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G6PD测定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
2015年35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要】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是遗传性红细胞酶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呈全球性多民族分布。G6PD缺乏症主要由基因突变引起,为伴性不完全显性遗传,G6PD缺乏是新生儿发生早期病理性黄疸的危险因素。G6PD测定有助于早发现、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减少新生儿高疸红素血症及核黄疸,有利于新生儿健康成长。现对G6PD测定的方法、G6PD缺乏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及预防治疗措施进行概述。 中国论文网 /6/view-7248830.htm  【关键词】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缺乏症; 新生儿黄疸; 应用   doi:10.3969/j.issn.15.35.052   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疾病,新生儿早期黄疸不易发现,当间接胆红素异常增高可并发核黄疸或脑组织损害,严重威胁新生儿生命和健康,对提高我国人口素质极为不利。G6PD缺乏是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之一,早期明确黄疸的病因并及时干预对新生儿健康成长意义重大。现将G6PD测定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1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是一种存在于人体RBC内,参与葡萄糖磷酸戊糖旁路产生还原型辅酶Ⅱ(NADPH)的关键酶,对维护红细胞抗氧化系统的正常功能,保证红细胞膜骨架的稳定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G6PD缺乏症主要由基因突变引起,突变导致G6PD基因表达下降或G6PD酶结构改变,影响G6PD功能结构区的功能和二聚体的形成,致使G6PD酶活性降低。G6PD缺乏是伴性不完全显性遗传,其基因在X染色体长臂的2区8带上。按遗传规律:男性患儿及来源于母亲的女性患儿,母亲全部为G6PD缺乏的纯合子或杂合子,若女性患儿如为父源性,父亲为G6PD缺乏半合子。男性X染色体上的G6PD基因发生缺陷,酶活性就显著缺乏,故男性的酶活性只有两种状态:正常或显著缺乏;女性有两个X染色体,有两个G6PD基因,基因是否存在G6PD缺陷以及存在G6PD缺陷的红细胞数量的不同,使其酶活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故酶活性有三种状态:正常、中度缺乏和显著缺乏。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   2 G6PD检测方法种类   G6PD检测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方法。   2.1 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 红细胞中亚铁血红蛋白经亚硝酸盐作用变成高铁血红蛋白,正常红细胞的G6PD催化戊糖旁路使NADP变成NADPH,其脱出的氢经亚甲蓝试剂递氢作用使高铁血红蛋白还原成亚铁血红蛋白。当G6PD缺乏时,高铁血红蛋白还原率下降。该方法操作简便易行,实验稳定,成本低,检出率高,尤其是重度缺乏及正常人。该法无需特殊试剂,敏感度高,适用于基层进行筛查实验,但耗时长,假阳性高,特异性低。   2.2 荧光斑点试验 在G6PD和NADP+存在下,G6PD能使NADP+还原成NADPH,后者在紫外线照射下会发出荧光。荧光强弱反映酶活性强弱。对半合子和纯合子检出率最高,但对杂合子敏感性差,检出率不高。1995年谢彦晖等[1]经过改进,使特异性、敏感性和准确度都达到90%以上。该实验反应条件要求高,需专用仪器,因而在基层医院难于推广[2]。   2.3 硝基四氮唑蓝(NBT)比值法 即以NBT作为底物,间接测定G6PD活性和6PGD活性,计算G6PD/6PGD比值。受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推荐,本法操作简便、灵敏、结果比较可靠,对标本要求不严,试剂配制和设备简单。   2.4 NADPH定量比值法 血液中的G6PD催化G6P转化为6PG时,伴有NADP转化为NADPH,NADPH的量反映了G6PD的活性。通过直接测定NADPH的生成量来计算G6PD/6PGD比值。为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3],需要紫外分析仪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大大提高对女性杂合子的检出率,试剂用量少,出结果快。   2.5 G6PD活性检测 G6PD在NADP存在条件下催化葡萄糖-6-磷酸生成6-磷酸葡萄糖醛酸和NADPH。在340 nm处测定NADPH的生成速率,即可测定G6PD的活性。该方法省时、省力、简便、快捷,可减少试剂用量,降低检测成本,适用于大批量临床筛查,尤其适合于婚前、产前和新生儿筛查,是目前各个医院普遍使用的方法。G6PD活性的高低能反映其缺乏程度,但单测G6PD活性不能排除由其他原因引起的G6PD活性升高或降低,如:贫血、RBC增多症、溶血等。   2.6 G6PD基因检测 G6PD基因突变的检测最先用的是自然酶切点检测法。目前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等位基因寡核苷酸探针杂交等方法可检测已知突变;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等方法可检测未知突变。高分辨率熔解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新检测方法,可同时检测出中国及东南亚主要的G1388A、G1376T、A95G基因突变。基因检测是通过检测基因突变,并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突变酶蛋白质的稳定性以判断新的突变是否会造成酶活性的下降[4]。基因检测能提高用传统方法检测酶活性正常的女性杂合子的检出率,以确诊试验。基因分析法是从基因水平诊断G6PD缺陷,但由于其成本较高,方法很复杂,需特殊设备,还无法常规使用。   3 G6PD缺乏与新生儿黄疸   G6PD缺乏症,呈世界性分布,据估计,全球大约有4亿人患此症,其发病率存在地域和人种差异性。我国的长江以南地区是高发区,尤其是广西、广东、云南、贵州、四川等省较高[5]。G6PD缺乏症分5型:蚕豆病、药物致溶贫、感染诱发溶血、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和遗传性非球形红细胞溶贫。G6PD缺乏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病因。2004年,美国儿科学会制定的≥35周新生儿高胆的诊疗方案中提出,G6PD缺乏为胎龄≥35周婴儿换血治疗的高危因素之一[6]。G6PD缺乏所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胎龄偏大(平均胎龄39.6周)[7],有研究表明,胎龄29~32周的早产儿G6PD的活性要高于足月儿,推测可能是因为早产儿有更多的不成熟红细胞。
  新生儿早期病理性黄疸血清中主要是间接胆红素增高,多数由溶血引起,少数为肝细胞处理胆红素障碍所致。胆红素是血红素分解代谢的主要产物,而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等又是构成血红素的重要成分。胆红素主要来源于裂解的红细胞,约占80%。NADPH是谷胱甘肽还原酶的辅酶,由红细胞G6PD催化生成,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能保持血红蛋白稳定性及红细胞膜完整性,G6PD缺乏者因食用某些药物或食物代谢产生自由基,或与氧和血红蛋白作用形成H2O2,GSH氧化成GSSG。GSH降低,Hb的巯基失去GSH的保护,被氧化变性成Heinz小体。红细胞膜失去巯基的保护而功能受损,导致溶血。G6PD缺乏者,红细胞抗氧化能力下降,易发生氧化损伤使膜骨架蛋白,特别是收缩蛋白发生聚集交联,破坏膜结构稳定性和变形性,红细胞变形性下降,使红细胞不能通过微血管被挤撞碎裂。因此G6PD缺乏可使新生儿胆红素来源增加,在体内累积出现黄疸。G6PD缺乏患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早、发病率高、程度重[8],易引起胆红素脑病。黄疸常于生后2~3 d出现[9],黄疸消退慢,一般为10 d左右,表明G6PD缺乏延缓了机体对胆红素的代谢。钟丹妮等[10]认为黄疸是新生儿G6PD缺乏症最主要的临床症状,G6PD缺乏症患儿有72.2%发生新生儿黄疸。目前许多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G6PD筛查研究结果表明:G6PD缺乏存在一定比例,且男婴缺乏率高于女婴,说明G6PD缺乏是发生新生儿黄疸的原因之一。胆红素男女婴血清总胆红素均值分别高达(424.9±158.8)μmol/L、(396.1±131.3)μmol/L,出现黄疸后进展快,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核黄疸可在血清胆红素较低水平时发生,研究显示总胆红素水平的高低与神经系统并不一致[11-14]。G6PD缺乏症的新生儿12%可发展为核黄疸[15]。G6PD活性缺乏程度越重的患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越高[16],发生胆红素脑病的几率越大。虽然除了胆红素水平外,胆红素脑病的发生还与以下因素有关:新生儿的状态、血脑屏障的功能状态、胆红素联结状态与游离胆红素水平等。但目前血清总胆红素和未结合胆红素的监测仍然是评估发生胆红素脑病风险的常用指标。但并不是酶活性越低,引起的黄疸程度越重、黄疸出现时间越早、黄疸消退时间越慢[11]。文献[17]报道,高胆红素组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G6PD活性呈显著负相关,血清G6PD活性明显低于非高胆红素血症组,G6PD缺乏率明显高于非高胆红素组。目前酶缺陷程度与黄疸严重程度有关报道不多,也出现不同的报道,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我国目前发现有28种G6PD基因变异型,以G1388A、G1376T、A95G三种G6PD基因突变类型为中国人群最常见[18],都表现为酶活性降低,且为华人特有,这三种基因突变类型约占G6PD突变基因的90%。所以研究这三种基因突变类型对我国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意义重大。湖南长沙地区,新生儿黄疸严重程度从重至轻的次序为G1376T、A95G、G1388A,这三种G6PD基因突变类型酶活性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9]。这与检测酶活性方法学不同,不同G6PD基因突变类型累及酶的功能部位不同,对蛋白功能的影响存在差异,G6PD活性及G6PD活性缺乏的RBC数量等众多因素影响新生儿出现不同的黄疸轻重程度。研究对象及地域、基因突变频率的差异,导致不同地区G1388A、G1376T、A95G基因突变类型引起新生儿黄疸的比例、持续时间、严重程度有不同的报道。   G6PD缺乏引起高胆的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傅雯萍等[19]报告,G6PD缺乏的新生儿,如同时存在肝脏葡萄糖醛转移酶1A1G71R突变或有机离子转运因子2A388GA基因突变,使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增加。李梨平等[9]研究认为,G6PD缺乏症的患儿还原型辅酶Ⅱ不足,红细胞结构发生改变,功能出现异常,红细胞易破裂溶血使胆红素增高。苏珊珊等[20]认为,G6PD缺乏时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膜易发生氧化性损伤致溶血而使黄疸加重。G6PD缺乏发生高胆的诱发因素主要有,(1)宫内窘迫及产时窒息:胎儿或婴儿缺氧,产生大量的自由基,而G6PD缺乏的新生儿由于红细胞还原型辅酶Ⅱ(NADPH)生成能力不足,不能维持正常的抗氧化功能,致使红细胞大量破坏,导致高胆,而且分娩本身就是一个缺氧的过程;(2)感染:感染时吞噬细胞吞噬微生物产生过氧化物,促进血红蛋白变性,易发生溶血;(3)药物或某些化学制剂:如川连、磺胺吡啶等强氧化剂,也使红细胞破坏过多而发生高胆;(4)代谢障碍:低血糖、酸中毒;(5)其他因素:母亲乙肝病毒携带、ABO溶血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21]。但文献[22]表明,G6PD缺乏者不与已知的可导致溶血的化学物质或药物接触,仍可继续发生黄疸,而且在不少病例中找不到溶血的诱发因素,表明溶血并非G6PD缺陷症导致高胆红素血症的唯一机制。G6PD缺乏可能会减低肝细胞对胆红素的转化能力[23]。   4 G6PD测定与干预新生儿黄疸   由于G6PD缺乏症目前尚无根治方法,因此一旦发病就无法对症治疗。新生儿黄疸常规处理方法有光照、输注白蛋白或血浆、换血、药物治疗等,应该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以提高治愈率。G6PD缺乏的患儿应对以上诱因进行预防和治疗,避免黄疸加重。蓝光照射可使未结合胆红素由Z型转化为异构E型,使其具有水溶性,经胆汁或从尿排出,从而降低血清胆红素。G6PD缺陷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对光疗致溶血效应比G6PD正常高胆新生儿更敏感。采用2次/d,4 h/次,间隔4~6 h的方法,间断光疗患儿比连续8 h/d光疗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而疗效一致[24]。早期输注白蛋白能增加胆红素的结合位点,促进其代谢,从而减少游离的胆红素浓度。换血疗法能够移去有酶缺陷的红细胞,阻断溶血,还能换出大量未结合胆红素。药物治疗主要有肾上腺皮质激素类,如地塞米松能激活肝细胞酶系统。肝酶诱导剂常用苯巴比妥、尼可刹米。两者通过增强肝细胞微粒体活力来增加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结合,清除胆红素。此类药物对于肝酶活性不高的新生儿疗效显著。苯巴比妥、尼可刹米联用可减少不良反应。不同治疗方法其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或并发症使患儿身体生长发育受到极大的影响,同时给患儿家庭、社会增加经济负担,因此防重于治。新生儿采用脐带血做G6PD活性检测,有利于早期诊断G6PD缺乏症。(1)对G6PD缺乏的患儿、哺乳母亲避免使用可能引起溶血的氧化性药物(WHO鉴定有20余种可诱发溶血的药物)或食物(黄连、珍珠粉及熊胆等),可防止溶血。(2)对缺乏的新生儿3 d内服用苯巴比妥5 mg,3次/d,(注3 d后始服,效果不佳)及肌肉注射维生素E,或生后1 h即给予鲁米那3~5 mg/kg静脉滴注,可降低新生儿高胆的发病率。维生素E为强抗氧化剂,它比红细胞更易被氧化,从而防止红细胞氧化损伤。鲁米那为肝酶诱导剂。(3)新生儿不穿戴含有樟脑丸气味的衣物,避免诱发溶血。(4)对其父母如一方有缺陷者,孕妇于妊娠36周开始服预防药(苯巴比妥、叶酸、维生素E和Bco等)可促使胎儿、新生儿血中游离胆红素与葡萄醛酸结合后从胆汁排出,从而可预防G6PD缺乏症的新生儿出现黄疸及其发展[25]。引起黄疸的病因较多,有时病因重叠,对G6PD缺乏患儿用经皮胆红素检测仪每天动态监测经皮胆红素浓度TCB,对TCB逐渐升高者,动态监测血清胆红素,防止脑损害的发生。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监测是反映胆红素毒性对听觉中枢损害的灵敏指标。对G6PD缺乏患儿进行适时早期干预,能有效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测定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总胆红素与白蛋白比值可作为预判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脑损伤的指标[26]。
  5 展望   新生儿黄疸与G6PD缺乏症有着密切的相关性。目前G6PD检测方法仍各有其局限性,因而开发和应用高度敏感、高度特异、重复性好,且廉价、简单而检出率高易于实现自动化和标准化的筛查及确认技术仍然是临床实践中的迫切需求,是实现有效干预及控制的技术支撑前提。迄今为止,世界范围内发现的G6PD基因突变已超过190种[27],其中发现20多种G6PD基因变异型,引起溶血性黄疸。现已公认,G6PD基因12外显子、G6P、NADP结合位点及G6PD基因3’末端为重要的功能区,但它们的空间结构仍不清楚,故探讨G6PD基因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基因突变后正常G6PD的三维结构改变对酶活性的影响从而对疾病的影响,仍为今后研究的重点。G6PD基因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必定为揭示疾病的病理,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指导临床干预与治疗提供更多新途径,而当前普及孕妇产前以及新生儿G6PD筛查,及早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更具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谢彦晖,林果为,王倩,等.G6PD荧光斑点法检测影响因素的探讨[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1-2.   [2]张渝美.三种生化法和基因检测诊断G6PD缺陷症[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352-353.   [3]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4] Burzy??ska B,Adamowicz-Salach A,Plochocka D,et al.The C1155G mutation of the red blood cell 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 gene in a subject with severe hereditary chronic nonspherocytic anaemia[J].Medycyna Wieku Rozwojowego,):136-139.   [5]周道平.G6PD升高与地中海贫血的关系[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57-58.   [6]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Subcommittee on Hyperbilirubinemia.Management of hyperbilirubinemia in the newborn infant 35 or more weeks of gestation[J].Pediatrics,(1):297-316.   [7]袁义,陈玲.新生儿G6PD缺乏症并发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分析[J].临床急诊杂志,):485-486.   [8]梁栋伟,区丽群.生化仪直接测定G6PD活性的临床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709-710.   [9]李梨平,邹爱,祝兴元.湖南长沙地区G6PD基因突变与新生儿黄疸关系的研究[J].医学临床研究,):299-302.   [10]钟丹妮,高宗燕,刘悠南.广西南宁地区G6PD基因突变与新生儿黄疸的关系[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970-972.   [11]黄世荣.G-6-PD缺乏症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及其特点[J].中国医疗前沿,):1-2,43.   [12]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0.   [13]沈洋,王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防治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191-193.   [14]陆庆军.新生儿黄疸总胆汁酸和胆红素变化分析及临床意义[J].中国医学创新,):79-80.   [15]李巍,何蕴绍.遗传咨询[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16]李锡福,崔雪芳,林杏娟.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程度与患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相关性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   [17]马月廖.脐带血中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检测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98.   [18]徐芸,罗建明.我国G6PD缺乏症基因突变的研究现状[J].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143.   [19]傅雯萍,刘义.遗传因素在广西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作用[J].中华儿科杂志,):743-747.   [20]苏珊珊,罗成贵,黄永月.G-6-PD缺乏症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关系[J].广西医学,):.   [21]陈福雄,张瑶草,吴梓梁,等.还原型辅酶Ⅱ在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新生儿黄疸中的作用[J].中华医学杂志,):278-281.   [22] Kaplan M,Hammerman C.Severe 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A potential complication of 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 deficiency[J].Clinics in Perinatology,):575-590.   [23]陈俊,田鸾英,黄璐,等.G6PD缺陷症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程的影响[J].海南医学,):14.   [24]刘红.间断和持续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对比[J].中国医学创新,):146-147.   [25] Trevett T N Jr,Dorman K,Lamvu G,et al.Antenatal maternal   administration of phenobarbital for the prevention of exchangetransfusion in neonates with 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fetus andnewborn[J].Am J Obstet Gynecol,(2):478-482.   [26]马菲,张蕾.不同检测指标在预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胆红素脑损伤的比较[J].中国医学创新,):41.   [27] Dallol A,Bann H,Gari M A,et al.Five novel 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 deficiency haplotypes correlating with disease severity[J].J Transl Med,):199.   (收稿日期:) (本文编辑:欧丽)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g6pd缺乏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