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手抄报内容的手抄报什么写内容

报班咨询:400-888-3456
作文网小学五年级手抄报频道提供全面的小学五年级手抄报大全,包括小学五年级手抄报内容,小学五年级手抄报图片,小学五年级手抄报素材,欢迎同学在线投稿,发表小学五年级手抄报原创作文.
第 1 页/共有 35 页
热点话题作文
分类·体裁
分类·字数
一周超高人气作文TOP5
一周最新热点话题TOP5
一周最受欢迎作文素材TOP5
一周最受欢迎写作指导TOP5
素材秘制坊
单元同步作文
Copyright (C)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启迪巨人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京公网安备82号小学五年级上册的手抄报资料内容
小学五年级上册的手抄报资料内容
学习啦【小学生手抄报】 编辑:思怡
  制作对于小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上册的手抄报资料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小学五年级上册的手抄报的图片参考
  小学五年级上册的手抄报参考图(1)
  小学五年级上册的手抄报参考图(2)
  小学五年级上册的手抄报参考图(3)
  小学五年级上册的手抄报参考图(4)
  小学五年级上册的手抄报参考图(5)
  小学五年级上册的手抄报参考图(6)
  小学五年级上册的手抄报参考图(7)
  小学五年级上册的手抄报的资料参考
  【成语】: 一夔已足
  【拼音】: yī ku& yǐ z&
  【解释】: 夔:古贤臣名,为舜时的典乐官。夔一人已足制乐。指只要是真正的人才,有一个就足够了。
  【】:
  在黄帝时代,东海有座山上出现了一只怪兽。它的形状像牛,头上无角,只有一只脚,却行走如飞;眼睛发出明亮的光,白天像太阳;发出的吼声比打雷还响,非常吓人。人们称这怪兽为夔。
  到了尧统治的时候,民间出现了一位很有名气的乐师,名字也叫夔。他精通音律,特别擅长击盘。盘是一种形状像曲尺,用玉或石制成的打击,据说夔一击盘,百兽就会随着它的节奏跳舞。
  舜继位后,认为音乐能体现天地的精华,打算任命一位乐官,便派重黎到民间去物色。重黎找到夔后,把他推荐给舜。舜任用他后,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音乐才能。
  舜非常欣赏夔的才能,派他到各地去正音协律,传播音乐。重黎担心夔一人难以胜任这个重任,建议舜再寻找几位乐师协助他执行任务。舜听后摇摇头说:&音乐之本,贵在能和。像夔这佯精通音律的人,一个就足够了。&
  鲁国有一个乡下人,送给宋元君两个用绳子结成的疙瘩,并说希望能有解开疙瘩的人。
  于是,宋元君向全国下令说:&凡是聪明的人、有技巧的人,都来解这两个疙瘩。&
  宋元君的引来了国内的能工巧匠和许多脑瓜子灵活的人。他们纷纷进宫解这两个疙瘩,可是却没有一个人能够解开。他们只好摇摇头,无可奈何地离去。
  有一个叫倪说的人,不但学识丰富、智慧非凡,就连他的弟子,也很了不起。他的一个弟子对老师说:&让我前去一试,行吗?&
  倪说信任地点点头,示意他去。
  这个弟子拜见宋元君,宋元君叫左右拿出绳疙瘩让他解。只见他将两个疙瘩打量一番,拿起其中一个,双手飞快地翻动,终于将疙瘩解开了。周围观看的人发出一片叫好声,宋元君也十分欣赏他的能干聪明。
  第二个疙瘩还摆在案上没动静。宋元君示意倪说的这个弟子继续解第二个疙瘩。可是这个弟子十分肯定地说:&不是我不能解开这个疙瘩,而是这疙瘩本来就是一个解不开的死结。&
  宋元君将信将疑,于是派人找来了那个鲁国人,把倪说弟子的答案说给他听。那个鲁国人听了,十分惊讶地说:&妙呀!的确是这样的,摆在案上的这个疙瘩是个没解的疙瘩。这是我亲手编制出来的,它没法解开,这一点,只有我知道,而倪说的弟子没有亲眼见我编制这个疙瘩,却能看出它是一个无法解开的死结,说明他的智慧是远远超过我的。&
  天下人只知道就疙瘩解疙瘩,而不去用推敲疙瘩形成的原因,所以往往会碰到死结,解来解去,连一个疙瘩也解不开。这则寓言提醒我们,要像倪说的弟子那样用分析的眼光,区别对待不同性质的事物,这样才能绕过障碍,抓住关键,克服困难,顺利地解开自己工作中一个又一个的&疙瘩&;同时也要注意从实际出发,避免死钻牛角尖。
推荐其他主题的手抄报资料和图片作为参考:
本文已影响 人
[小学五年级上册的手抄报资料内容]相关的文章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828人看了觉得好
206人看了觉得好
1193人看了觉得好
【小学生手抄报】图文推荐小学五年级上册的手抄报内容图片_手抄报_名人名言网
  手抄报的制作是我们最为常见的课外综合实践活动,手抄报的取材方便,制作原理简单,宣传效果好。下面是名言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上册的手抄报内容图片,希望大家喜欢。  小学五年级上册的手抄报的图片参考  小学五年级上册的手抄报参考图(1)  小学五年级上册的手抄报参考图(2)  小学五年级上册的手抄报参考图(3)  小学五年级上册的手抄报参考图(4)  小学五年级上册的手抄报参考图(5)  小学五年级上册的手抄报参考图(6)  小学五年级上册的手抄报参考图(7)  小学五年级上册的手抄报的资料参考  一、成语故事  【成语】: 一筹莫展  【拼音】: yī ch&u m& zhǎn  【解释】: 筹:筹划、计谋;展:施展。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  【成语故事】:  南宋孝宗十年(公元1173年),温州瑞安年仅18岁的蔡幼学便一举夺取朝廷礼部会试的第一名,成为当时最年轻的进土。当时的宰相张说就是宋孝宗的一个亲戚。朝中的政务全被张说一人独揽,政治腐败已到了不堪收拾的地步。蔡幼学上书宋孝宗,慷慨陈词,直率地批评朝政的失误。认为宰相张说权势太大,不明大体,有些做法近乎胡作非为,应该受到严厉惩处。奏章传到宰相张说的耳中,他气恼得大叫不止,非要将蔡幼学降职使用不可。时光如梭,这一年宋孝宗死去。即位的宋宁宗决心重振朝纲,在自己当政时要有所作为。于是,宁宗下令朝臣和地方官广开言路,放言为朝廷提意见,批评朝政。一直受到压制的蔡幼学看到皇帝要有所作为,心中万分高兴,便连夜草拟奏章,呈给宁宗。蔡幼学在奏章中写道:&陛下要打算当一名贤明、有作为的君主,必须抓住三个方面:一是要孝敬父母;二是要注意选拔品质高尚、才能超群的人担任重要职务;三是要减轻赋税,立法宽厚,使老百姓体会到朝廷的仁爱。&&要想抓好这三方面的事情,最根本的一条是抓住宣传教化这一重要环节。近些年来,一些心术不正的人大量制造舆论,目的在于排挤品德优秀而又有杰出才能的人。众大臣们有人心朝廷和陛下效力,但又怕招惹是非,身遭不幸。亲近的人有意为朝廷办事,常常担心与皇帝的意见不符。&朝中有学问的人不少,但他们不敢坦诚地说出自己正确的意见,使您一点办法都没有(多土盈廷而一筹不吐)。在这种情况下,不抓紧兴办教育,广泛地选拔人才,怎么能使天下的仁人志上振奋精神呢?&宁宗将蔡幼学的奏章反反复复地阅读了许多遍,对蔡幼学的学识、人品、对朝廷的忠心十分欣赏。于是,准备提升蔡幼学的官职。但是宰相韩胃却极力反对。宰相韩胃这个人也是个不学无术之徒,极力排斥与自己政见不合的官员。刚直的蔡幼学,不得已,只好离开京城,到外地做官去了。后人把蔡幼学奏章中的&一筹不吐&,久而久之说成&一筹莫展&。  二、寓言故事  我国古代的那些国君,在他们自己的国家里都是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他们每天接受着至尊的膜拜,欣赏着最美妙的音乐,吃着最讲究最丰盛的食物。这些人养尊处优,却不见得有多少过人的智慧。  有一天,一只巨大的鸟飞落在鲁国都城的附近。这是一只海鸟。它的头抬起的时候,身高达8尺,样子长得很漂亮,很像传说中的凤凰。因此,人们都把它当做神鸟。  鲁国国君听了臣属关于这只大海鸟的汇报,决定以盛大的礼节郑重其事地迎接它。鲁侯在宗庙里毕恭毕敬地设酒宴招待海鸟。鲁侯命宫廷乐师奏起了最高级的《九韶》曲。这是舜帝时在最隆重的场合下才演奏的乐曲,共有九章。他又派人给海鸟摆满最上等、最神圣的&大牢&供品做食物,这些食物就是用很大的盘子盛着烤熟的全牛、全羊和全猪。鲁候侍立在海鸟旁边,诚心诚意地请它食用。  海鸟看到这莫名其妙的场面,被吓得有些发呆。它离开了辽阔的大海,失去了宝贵的自由,看着面前纷乱的人世,只觉得头昏眼花,充满了惊恐和悲伤。海鸟始终不敢吃一块肉,不敢饮一杯酒。三天之后,它便在极度的惊吓忧郁中死去了。  鲁侯十分沮丧,还不知道自己到底错在何处。  其实,鲁国国君这是用供养自己的一套做法来养海鸟。他不知道世上万事万物皆有自身的特点和所应遵循的规律。而鲁侯却不看场合不分对象,只凭自己的想当然去办事,他不懂得用养鸟的办法去养鸟,结果事与愿违,做出了适得其反的蠢事来。
小技巧:使用键盘键可以快速翻页浏览哦 :-)
热点图文推荐
手抄报排行榜
1热点:970
2热点:869
3热点:838
4热点:538
5热点:386
6热点:338
7热点:318
8热点:215
9热点:200
10热点:191五年级春节手抄报 - 手抄报内容
& 正文『 更新时间: 16:04:50 』
五年级春节手抄报
五年级春节手抄报, &小学五年级春节手抄报:
 春节为什么要吃团圆饭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人们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熬,称作“年关”,每到这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
  吃过饭后,谁也不敢睡觉,坐在一起闲聊壮胆。不吃年夜饭是熬不过年的。所以就逐渐形成了除夕吃团圆饭的习惯。
  在中国各地,吃团圆饭并不都一样。在南方,这顿饭一般有十几道菜,其中一定要有豆腐和鱼,因为这是汉字“富裕”的谐音。在北方,团圆饭大多是饺子,全家人一齐包,这是一种把美味肉馅包在圆形的薄面皮里的食品,包好后,用开水煮熟,加上佐料,全家人坐在桌前,热热闹闹地聚餐。“饺子”具有象征团聚的意思。
  关于团圆饭的另一个传说
  在大年三十这一天,要吃一顿“团圆饭”。这“团圆饭”就是把天上的、地上的、水里的东西放在一起做着吃。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个老员外,家里雇了一个好厨师,老员外有一个独生子被抓去当了兵,眼看要过年了,老员外两口想起儿子一年都没给家里来个信儿,也不知道是死是活,就成天板着脸,没一点要过年的意思。老厨师看在眼里,心里为老俩口伤心,可他也没什么别的办法,只想把饭做的好点儿,也叫老俩口高兴点儿。
  三十儿这天,老厨师一早儿到街上买了些鸽、鸡、鱼、青菜,在厨房里做好了,正想端去,老员外的独生子回来了,老员外可高兴了,拉住儿子问这儿问那。这一下可又难坏了老厨师,菜只做两盘,是给老员外两口准备的,可这下成了三个人,端上去两盘菜多扫兴,若再做一盘吧,菜又不够,这可怎么办?想了一会儿,老厨师有办法了,他把做好的菜和剩下没做的菜堆在一块炒了一个大盘端了上去。
  老员外吃一口大盘菜,觉的味道不错,就问:“这叫啥菜?味道真好。”老厨师也不知道啊!他想:您家今天团圆了,我是为了您团圆才做出这样的饭。就随口说:“团圆饭”。从此,这种饭便留传下来了,每年三十这一天,人们就做一次“团圆饭”,表示全家团圆。
上一篇:下一篇:
五年级春节手抄报 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手抄报内容姐妹分类
手抄报内容热门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五年级手抄报图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