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人家族观念”观念是正确的价值观吗

简介/家庭价值观
家庭价值观可以说是个人对于家庭事务所抱有的一种观点、态度或信念,也是一个评价家庭意义与目的及理想家庭的标准,并影响着个人经营家庭生活与家庭相关事务的决定。因此,凡是与家人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亲属关系及其他家庭或婚姻事务相关的观点、态度以及信念,都属于家庭价值观。
苗族家庭观/家庭价值观
苗族普遍实行以父系为中心的小家庭制。家庭成员以两代或三代同住者多,四代以上同住的极少。多数是儿子结婚以后,即与父母分居另立家庭。父母多同幼子或自己最心爱的儿子一起生活。在家庭中,男性家长有较大权力,女性家长其次,成年子女有“参议”权。家庭财产只有男子才有继承权。分居时,除留一份给父母作“养老田”外,其余由儿子继承。兄弟多的实行平均分配。没有长子(或幼子)继承制。有些地方前妻长子可多分点,但没有形成制度。女子没有继承权。有的地方,如黔东南地区的部份苗族中,对未出嫁姑娘也分给小部份田产,供其作生活开支,叫“姑娘田”,由其同住父母或兄弟掌管,但姑娘出嫁后,便无权享受,也有的要到姑娘死后才收回。赘婿有财产继承权。寡妇若不另嫁,也可继承亡夫家产,如果转房,则由原夫儿子继承。苗族直系亲属与旁系亲属关系,一般比较亲密,仅有程度轻微的亲疏之分。他们组成一个家族,守望相助,贫困相扶持。在家族同辈成员中,不分直系旁系,不计亲疏远近,皆以兄弟姐妹相称。对与父辈者,均以叔伯父母称呼。对与祖父同辈的人,均以祖父或祖母称呼。对祖父以上的辈份,概以老祖父、老祖母呼之。对下辈,一般是直呼其名。苗族很讲究家教家规。对父母要孝敬,对兄弟姐妹要友爱,尊重长辈,爱护晚辈,是传统美德。叔嫂之间不可越伦。长辈不能对儿媳、孙媳开玩笑。晚辈不能在长辈前面戏耍轻浮。苗族家族内部聚合力很强。在日常生活中,互相间比较关心。若某家有重大困难,则举族相助;有贫困无衣者,全族极力扶持。相互相若发生纷争,小事则批评劝解,大事则由族中有威望者召集族人公议处断。家族中,团结对外的观念也很强。苗族家族过去都有自己的姓氏,即苗姓。它起源于古代氏族,一般称为某某支或某某分支。有的支以其首领名字命名,有的支以地名、动物名命名。为了便于追叙族谱,个人取名时多采用父子连名制,按连名顺序上溯,就可追溯到本家族的起源。父子连名是子名在前,父名在后,也有个别加连祖父名,如父名保,子名岩,即取名岩保。如祖父名里,连起来就成了岩保里。这是一般直系血统成年人的正式取名法,小儿取小名不在此列。安顺地区取名很隆重,要到藏有神鼓的人家举行仪式,并办招待,于席间取名。紫云地区取名要办盛大宴席,用很多四方高桌相连,从堂屋一直摆到屋外院子,本家族坐一边,岳父家族坐另一边。边吃边议。取名以吉祥为利,但不能与双方家长长辈之名雷同。(省政府信息处理中心)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5次
参与编辑人数:5位
最近更新时间: 23:44:42
贡献光荣榜韩国家族中心主义价值观探析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韩国家族中心主义价值观探析
上传于||文档简介
&&家族中心主义,是韩国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家族制度的产物。在韩国人的社会价值观中,家族中心主义价值观居于核心地位。韩国人通常为家族的延续、利益和名誉赋予很高价值。家族中心主义价值观是韩国人道德观念的中心和社会意识的基石,是构成韩国现代社会体系的基础。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家风是的微观体现 “家风”是一个家族开展教育的起点。在传统中国,社会教育不发达,人的成长往往依赖家庭教育。许多大的家族组织,承担着对本家族成员的社会保障功能。家族成员之间通过礼仪性的活动取得联系,同时也接受家族的集体约束。在这一层面,家风家训好比家族“纲领”,指导和规训着每一位家族成员的生活和行为。 “家风”还是家族的共识性的道德观念。无锡《锦树堂钱氏宗谱》所记载钱氏《家训》,可以概括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字。在传统社会,家风往往是儒家核心价值观念的具体展开,因族群的生活环境及文化传统不同,侧重会略有不同,但无外乎是教人向善、积极进取、勤劳节俭。 在每一个具体的家族中,家风不仅仅是道德教化的口号,还是家族精神的体现,通过代代家族成员具体的行为而践行和传承。有的历史人物,可能和这个家族并无直接的血缘关系,但是因为姓氏相同往往也被说成是本族的祖先。用祖先的荣耀和事迹,增强自身的荣誉感和尊严感,凝聚家族成员,使他们对于姓氏家族本身产生认同。家风实际是一种经过历史积累而形成的精神尺度。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方向: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对核心价值观的高度概括,反映了现阶段全国人民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 从家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个具体现实,另一个宏观抽象,二者其实存在深刻的内在联系。正是有了家风这样的微观载体,宏观抽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会变得具体而鲜活,也就更容易从精神层面的“深入”,到具体行动上的“浅出”。 现实中,家庭就是这样一个很好的载体。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个人、家庭、国家的统一。而受传统儒家文化的熏陶,中国人内心深处有着浓厚的家庭情结,诗礼传家、耕读传家、精忠报国等家风,更是一代代传承下来,深入到每个人的血脉当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风可谓是深入人心的无形力量。它有时候就是普普通通的语言,却能在日常生活中影响每个人的心灵;尽管它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却能通过言传和身教让每个人刻骨铭心。正因为家风是每个人从小就不断触及的,因此,对一个人的影响就是整体和全方位的。 家风的作用固然不可低估,但我们也要看到,随着传统大家庭在现代社会的分崩离析,家风的传承也正面临诸多挑战。在社会加剧转型过程中,不仅传统大家族逐渐被小家庭取代,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离婚率上升、啃老等问题,也对家庭道德产生诸多负面影响。将家风作为社会主流道德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更需要我们协调好国家、集体、家庭、个人的关系,维护一个个社会细胞的和谐与安定。 无论现实多么复杂多变,人们的价值观如何变化,一个个家庭的家风的存在,仿佛就是一棵棵参天大树,屹立不动。它们从历史中成长起来,植根于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有强烈的道德感召力,让人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启示。我们要继承历史留给我们的深厚家风,我们也要不断发扬民族的家国精神,让家风这一棵棵大树,最终成长汇聚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茂密森林。1. 下列关于“家风”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在社会教育不发达的传统中国,家风是人们所受的最基本、最经常的教育,是每个家庭成员受#from 本文来自 end#教育的起点,人的成长往往离不开它。文章出自,转载请保留此链接!B. 受中国传统文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影响,“诗礼传家、耕读传家、精忠报国”等家风代代传承,已融入到了每个人的血脉.C. 传统社会的家风是家族成员共识性的道德观念,往往是儒家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展开,不外乎教人向善、积极进取、勤劳节俭。D. 在家族成员受家族的约束层面,家风好比家族“纲领”,指导和规划着每位家族成员的言行,承担着对本族成员的社会保障功能。2. 下列对“家风”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家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微观载体,它使宏观抽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得具体鲜活;通过这个载体,核心价值观更易实现“深入浅出”。B.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国人民价值观的 “最大公约数”,家风是经过历史积累而形成的精神尺度;一宏观一微观,两者互为补充,各有侧重。C. 中国人有浓厚的家庭情结,家庭成员通过礼仪性的活动取得联系,从中受到家风无形力量的影响,这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可能性。D. 要想让家风这一棵棵大树成长汇聚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茂密森林,我们既要继承历史留给我们的深厚家风,又要不断发扬民族的家国精神。答案1、D2、B阅读答案:看完本文,记得打分哦:很好下载Doc格式文档马上分享给朋友:?知道苹果代表什么吗实用文章,深受网友追捧比较有用,值得网友借鉴没有价值,写作仍需努力相关阅读答案:网友评论本类热门48小时热门中华传统家风与价值观的培育--《教育伦理研究》2015年00期
中华传统家风与价值观的培育
【摘要】:家风,亦称门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多年来形成的传统风气、风格和风尚,表征和反映着一个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方式、情感态度、文化氛围、精神品质、价值观念、人生信仰等,并成为家族成员共同的文化基因和价值共识,建构的是一个家族成员共有的精神家园。在泱泱数千年的华夏文明之中,那些历史上曾经显赫长久的家族,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家风、家训和家教,《孔子家语》、《颜氏家训》、《朱柏庐治家格言》、《曾国藩家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G41【正文快照】:
家风,亦称门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多年来形成的传统风气、风格和风尚,表征和反映着一个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方式、情感态度、文化氛围、精神品质、价值观念、人生信仰等,并成为家族成员共同的文化基因和价值共识,建构的是一个家族成员共有的精神家园。在泱泱数千年的华夏文明之中,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才训;;[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李永贤;;[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张显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4期
李永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赵子文;[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牛杰;;[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崔文印;;[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赵振;;[J];北方论丛;2006年03期
杨忠谦;;[J];北方论丛;2012年01期
萧放;[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新;;[A];陕西省图书馆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与全国图书馆部室主任工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武波;[D];南开大学;2010年
黄胜江;[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王朝阳;[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石瑞丽;[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陈碧芬;[D];云南大学;2011年
赵永平;[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汤江浩;[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李健;[D];暨南大学;2002年
阿风;[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赵晓岚;[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梁巍;[D];河北大学;2009年
张艳;[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朱浩磊;[D];湘潭大学;2010年
郭小娟;[D];江南大学;2010年
岳丽丽;[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吴小英;[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王丽丽;[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李秀立;[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李妹;[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马亮;[D];河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吴育林,孔志学;[J];广西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王新生;[J];南开学报;2005年03期
吴军安;;[J];黑河学刊;2007年05期
吴祚来;;[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2008年12期
陈仕平;;[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陈先达;;[J];新东方;2009年08期
陈先达;;[J];思想理论教育;2009年17期
安国强;;[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沈湘平;;[J];学术研究;2011年03期
沈井伟;;[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付龙;;[A];2013年全国哲学伦理学博士后论坛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沈湘平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王琎;[N];光明日报;2012年
中共江西省宜春市委书记;[N];人民日报;2014年
本报评论员
刘林德;[N];长江日报;2013年
吴远龙;[N];金华日报;2012年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新闻系主任
教授;[N];文汇报;2014年
作者系广东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N];南方日报;2004年
许文彬;[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
林春逸;[N];广西日报;2010年
中宣部政研所副所长
戴木才;[N];光明日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乐;[D];郑州大学;2011年
康艳秋;[D];吉林大学;2014年
白文君;[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的家族观念的转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