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画面学生观察画面

教师还应该考虑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观察
时间: 13:20:41
“吃透教材”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蕉城区实验小学 黄垂武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我们老师要细心研读教材, “吃透教材”这样才能做 到精心设计课堂,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如何才能研读文本吃透教材呢?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读情境图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数学学习必须与现实密切联系。 ”为此新教材按照“创设 情境――构建模型――理解与运用”的方式进行编排。课文往往都是创设一个学生所熟悉的 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交流,逐步构建出新知的模型,或者解释一种数学现 象。因此教材为构建知识模型所创设的情境图都是经过精心设计,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 从而提出数学问题,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教师在解读情境图时,应该既考虑到学生的现实 基础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将会怎样观察,获取哪些信息,并且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同时, 教师还应该考虑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观察,获取有价值地信息。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对于情境 图的处理往往存在着现种倾向。 1、简单化。教材的设计者所设计的情境图都涵盖着很多的数学信息,一些老师课堂教学 时,把课文的情境图进行过于简单地处理,使学生在观察时没有方向,没能正确地引导学生 从观察中获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如苏教版第九册《找规律》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国庆节到了,学校门口进行了布置。 (师出示主题图) 学生观察。 师:同学们,这幅图上都有些什么啊? 生:盆花、彩灯、彩旗…… 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老师巡视,学生感到满头雾水,无从下手,很难引入本节课的探究内容。 这个案例,教师对情境图处理过于简单化,预设不充分,引导不到位。其实,情境图安 排的内容虽然不多,但教师应认真解读教材,掌握情境图画面的情境:一排盆花、一排彩灯、 一排彩旗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列的,而不是杂乱无章的。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观察情境 图的内容,还要引导学生在观察中获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如:盆花是按照红花、蓝花的顺 序依次出现的;彩灯是按照红、黄、蓝的顺序出现的;而彩旗则是按照两面红旗、两面黄旗 的顺序出现的。通过这样的信息引导,可以顺水推舟地提出数学问题,进行本课所学内容的 探究。&&&&2、复杂化。教材中一些情境图所包含的数学信息十分明显,无需做过于复杂的处理,老 师只需正确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即可。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9 的乘法口诀》教学片段。 师出示课件《端午划龙舟》 ,画面上锣鼓喧天,江上 9 条龙舟各坐着 9 个人,配上喜庆的 音乐,让人觉得场面热闹非凡。 师:同学们,请认真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小手林立。学生把画面的景物一一地描述过去,并且把喜庆的音乐都描述 了一番。十分钟过去了,老师还在追问:你发现了什么? 这个案例,教师出示情境图后,引导不明确,学生在受到画面和音乐的影响下,不着边 际地说了一系列的“发现” ,却很难发现其中所蕴含的数学信息。情境图的意图十分明显:让 学生明确感知有 9 条龙舟,每条有 9 个人,跟 9 都有关系,紧扣 9,自然而然地进行“9 的乘 法口诀”的探究活动。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图上有几条龙舟,每条龙舟有几个人?然后再根 据新课的要求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 情境图教学要突出数学特点,简洁明了地切入数学主题――数学问题,即根据具体的情 境抽象出数学的问题。情境图的引导是一门艺术,要把学生的思路引入数学主题,引发数学 思考。对于情境图一旦缺乏明确的指向性,数学的情境图往往成了“语文课堂”的看图说话 了。只有正确理解情境图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引导准确到位,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读教学例题。 例题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 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一个范例。 它引导我们思考教材 “教 什么” ,教材“为什么” 。教师要反复阅读例题,挖掘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了解例题所 隐含的新知,以及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思考如何进行新课引导。一些例题还有旁注,这些 都要求教师细心研读,理解编者意图,做到准确到位。 1、例题充分展示着新知形成的历程。 数学教材中通常用一个特殊的例子来进行知识训练,素材单一,尤其是概念和规律性知 识的教学,教材内容更显单薄。读例题时教师要进行必要的补充,引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 发现共性,自主总结。 如苏教版第十二册《圆锥的认识》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数一数图上一共有几个圆锥形的物体。 学生看图后,脱口而出。 师:我们一起来数数。师生一起数图中的圆锥形物体。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圆锥的认识》 。 这个案例缺乏一个充实的过程,其实例题在编排上的内容看上去只是出示了生活中一些&&&&圆锥形的物体,但教师应该深挖例题的内涵。可以做这样的引导:看看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 物体是圆锥形状的。让学生经历“生活情境――抽象模型――回归生活”的学习过程,从而 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圆锥的特征和体积的计算,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2、例题关注数学思考,突出数学思想方法。 例题往往是编者数学思维过程的具体体现,是编者数学思想方法的载体。研读教材,设 计教学是分析教材编者的数学思维过程, 是分析学生的数学思维特征和制定思维发展的程序, 这很重要。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更高层次的发展:首先学生的思维处在一个模糊 的阶段,接着通过引导使学生的思维由模糊走向清晰,由无序走向有序,由感性走向理性, 走向更深入。 如: 《能被 3 整除的数的特征》 ,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根据能被 2 和 5 整除的数 的特征来制造冲突,接着引导学生探究发现能被 3 整除的数的特征,最后引导学生更深入地 思考“为什么判断能被 3 整除的数的特征需要通过各个位上的数字的和来判断?” 这个案例,学生的思维经历了“模糊――清晰――理性”的过程,使教学更加的充实。 三、读课后习题 习题是数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进行巩固运用的重要载体。在实践中发现,我 们老师不仅要重视例题,而且还要注意研读教材的课后习题。 1、合理点拔,引发思考。教材中有的练习对于学生来说相当地陌生,有一定的障碍,教 师在读习题时,应该充分地认识到学生的障碍是什么,清楚地知道学生的已有经验是什么, 从而在课堂上进行适当地引导。例如:在第十二册《比例》的知识中有道习题是关于竿高与 影长的练习,学生可能还不知道竿高与影长关系,从而无法正确解答,这时教师就要进行适 当地引导。 2、拓展延伸,丰富内涵。教材中的一些习题编拟时比较不完善,教师可以适当地选择一 些习题使习题内涵丰富起来。例如:苏教版第十二册《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 ,课文中的 的习题大都是针对图形转化,只有少部分的数形转化,我在教学时选择了一道这样的拓展题: 甲、乙两人同时从距离 50 千米的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 3 千米,乙每小时走 2 千 米,甲带着一只小狗,狗每小时跑 5 千米。这只狗同时和甲一起出发,当它碰到乙后,便回 头跑向甲;碰到甲后又掉头跑向乙??如此下去,直到两人相遇。小狗一共跑了多少千米? 这是关于数学家苏步青的故事,在故事中引入这道题,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个个都跃跃欲 试,并且在解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转化的思想是渗透于各种知识之间的。 3、合理整合,优化使用。教材的习题通常是独立呈现,它们又存在着一些联系。教师在 读习题时在考虑到它的系统性的同时,可以通过适当地改造取舍,合理使用,使得学生的训&&&&练更加有效。 此外,教师还应该细心地研读数学教材中的导语、叙述语、总结语,并且教学用书也是 教师必须研读的教材之一。总之,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资源,合理地使用教学资源,细心研读 教学资源,深入挖掘教材的内涵,努力用好教材,用活教材,精心预设教学,是可以提高课 堂教学的实效的。  【作品简介】   绘本《勇气》就像一首散文诗,语言优美、朗朗上口,画面鲜活、风趣幽默,非常适合大声朗读和课堂讲"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绘本阅读
2015年2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作品简介】 中国论文网 /9/view-7044488.htm  绘本《勇气》就像一首散文诗,语言优美、朗朗上口,画面鲜活、风趣幽默,非常适合大声朗读和课堂讲述,每一页都是人生的考验,每一页都是幽默的对待。美国插画作家伯纳德?韦伯收集、采纳了生活里的吉光片羽,提醒读者生活在周遭的人是如何勇敢,同时我们也需要源源不绝的勇气来面对生活里的下一刻。   《勇气》,看似散淡的叙述、简单的语言,甚至在小孩眼里都是些不起眼的小事情,其实在深刻地揭示着生活的真谛。勇气,到真是一种诗意面对生活的态度,雅致、绵长。   【设计理念】   “绘本”也叫图画书,但是我们认为绘本又不等于“有画的书”,它是以简练生动的语言和精致优美的绘画紧密搭配而构成的儿童文学作品,它是一种独立的图书形式,特别强调文与图的内在关系,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图文合奏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是145万字,低年级的阅读总量也有5万字。教师的观念要改变,要更新,培养爱读书的孩子势在必行。于是,我校开展了绘本阅读教学。   《勇气》这个绘本是笔者非常喜欢的一个绘本,想通过这个绘本让学生会观察,学会读、说、绘的阅读方法,享受阅读的乐趣,更深一层说,想通过作品诗意的语言引领学生有勇气面对生活,相信未来。   【学生情况分析】   这个设计针对的是二年级学生,对绘本有着浓厚的阅读兴趣,二年级的学生已经读过了一些绘本,也已经掌握了图文对照,边读边想象绘本阅读的方法,但是二年级学生的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仍然需要借助绘本为学生提供练习表达的机会。   【达成目标】   1.借助绘本阅读,培养学生观察画面的能力,享受阅读的情趣。   2.以读、说、绘的方式引领学生走进童书,感悟诗意面对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借助绘本阅读,培养学生观察画面的能力,会使用读、说、绘的方式阅读童书,享受阅读的乐趣。   教学难点:让学生感悟诗意面对生活的态度。   【教学策略描述】   1.读、写、绘的阅读方法。这是我校研究的一种阅读绘本的方法。读,指的是阅读。通过学生猜读,自读,教师引读,师生共读等方式阅读,边阅读边说感受,分享阅读体验。并通过绘画展示自己对勇气的理解,从而让学生感悟诗意面对生活的态度。   2.猜读。引导学生观察封面,说一说在封面中看到的内容,交流你知道了什么,猜一猜书中的内容。猜读法有利于读思结合,提高阅读兴趣,开发大脑智慧。想问题想得更细致,更加富于联想,有助于巩固知识。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又到了我们课外阅读的时间啦!   2.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分享一本有趣的童书。   (出示书)书名是――   板书:勇气   【设计思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指导课外阅读首先应从激发兴趣开始。】   二、观察封面,初步感知   1.指导学生观察封面:读一本书要从书的封面读起,从封面上你看到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猜一猜书中的内容。   2.出示:伯纳德?韦伯,教师简介作者。(课件出示)   3.出示横条上的内容:让学生读一读,再说说了解了什么?   【设计思考:阿甲、梅子涵、彭懿是资深儿童阅读推广人,让孩子们早早了解一下这些信息,能够潜移默化地引导他们今后更多地关注这些顶尖人物推荐给他们的书籍。】   三、共读童书,随机设疑   1.教师读第3~8页故事内容,学生边听边看图   随机引导学生思考:请同学们看图,为什么这里的勇气令人敬畏?为什么说这里的勇气平平常常?   【设计思考:低年级的小朋友非常喜欢读绘本,而老师配合绘本生动活泼的图画,深情并茂地讲述故事,对孩子永远有着一股无法抗拒的魔力。在朗读过程中穿插问题,设置悬念,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和阅读兴趣。】   2.学生自由读第9~32页   要求:①读一读句子,再看一看图画。   ②感兴趣的地方多读几遍,想一想书中为什么这样说?   3.交流读到这些内容时的感受   勇气,是改掉坏习惯。预设问题:你有坏习惯吗?准备改掉吗?怎么改?   勇气,是爱它,却不摘它。预设问题:这时,你们看到了什么?假如你就站在百花丛中,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勇气,是不开灯就上床睡觉。预设问题:晚上你敢不开灯就上床睡觉吗?   ……   【设计思考:根据学生的回答,有选择地出示相关句子,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这样一种读、思、议的交流过程,可以引领着学生从文本走向生活,自然而然地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感悟诗意面对生活的态度,渗透了边读边思考的阅读习惯,提升了阅读的质量。】   四、整体回味,感悟延伸   1.故事读到这儿,你心里有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2.你有哪些收获?   3.哦,勇气,你到底是什么?   出示:勇气,是( )。   4.用上面的句式说一说自己亲身体验或者亲眼目睹的“勇气”。   5.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什么是“勇气”,再配上图画。   6.展示学生的创作。   【设计思考:读完绘本故事后,引导孩子们进行续编,说说自己认识的“勇气”,可以激起孩子们思维的火花,充分发挥其丰富的想象力。】   五、推荐绘本,阅读延续   1.经典的绘本故事非常多,感兴趣的可以找来读一读。阅读绘本,要注意观察、想象,还可以和小伙伴们分享精彩的片段。   2.推荐绘本书目:   《爱心树》《大脚丫跳芭蕾》《花婆婆》《蚯蚓的日记》……   【设计思考:给孩子们推荐一些优秀的儿童读物,指导他们挑选合适的图书并以正确的方式阅读,有益于孩子们为今后的读书人生夯实基础。】   编辑 薄跃华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500字  常听有些中学生说:&我就怕作文,一提笔就头疼,总觉得没东西可写。&有的干脆说:&我真不知道该写什么,从何写起。&有的学生作文虽然也交上来了,但仔细一看,刚开个头,敷衍几句,就草草收场。内容空泛笼统,不知所云。针对这些情况,我常常鼓励学生,作文就是用笔说话,会说话就会作文。而要想有话说就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切忌胡编乱造,闭门造车。由于缺乏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分析,头脑中缺乏材料,因而才觉得无话可说,无从下笔。  什么是观察?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法国作家莫泊桑曾拜当时着名作家福楼拜为师。一天,他把自己坐在屋里编的准备写成小说的故事讲给福楼拜听。福楼拜听后,说:&我劝你不要忙于写这些虚拟的东西,你每天骑马到外面转一圈,把路上看到的一切准确地、细致地记录下来。&于是莫泊桑意识到福楼拜是教他首先学会用眼睛去观察生活,生活,练好观察这一基本功。从此他花了一年左右的时间,每天外出观察,终于写成了小说《点心》,并成为世界着名的小说家。后来莫泊桑在总结的创作经验时,说:&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很注意地观察它,以便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和没有写过的特点。任何事物里,都有未被发现的东西&&&鲁迅也曾说过:&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点就写。&这是鲁迅长期创作的经验总结。由此可见,要想写好文章必须重视观察事物,提高观察能力。但怎样才能引起学生对周围事物的注意呢?这里我想谈两点:  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心理学家认为,没常听有些中学生说:&我就怕作文,一提笔就头疼,总觉得没东西可写。&有的干脆说:&我真不知道该写什么,从何写起。&有的学生作文虽然也交上来了,但仔细一看,刚开个头,敷衍几句,就草草收场。内容空泛笼统,不知所云。针对这些情况,我常常鼓励学生,作文就是用笔说话,会说话就会作文。而要想有话说就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切忌胡编乱造,闭门造车。由于缺乏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分析,头脑中缺乏材料,因而才觉得无话可说,无从下笔。什么是观察?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法国作家莫泊桑曾拜当时着名作家福楼拜为师。一天,他把自己坐在屋里编的准备写成小说的故事讲给福楼拜听。福楼拜听后,说:&我劝你不要忙于写这些虚拟的东西,你每天骑马到外面转一圈,把路上看到的一切准确地、细致地记录下来。&于是莫泊桑意识到福楼拜是教他首先学会用眼睛去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练好观察这一基本功。从此他花了一年左右的时间,每天外出观察,终于写成了小说《点心》,并成为世界着名的小说家。后来莫泊桑在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时,说:&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很注意地观察它,以便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和没有写过的特点。任何事物里,都有未被发现的东西&&&鲁迅也曾说过:&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点就写。&这是鲁迅长期创作的经验总结。由此可见,要想写好文章必须重视观察事物,提高观察能力。但怎样才能引起学生对周围事物的注意呢?这里我想谈两点:激发学生的有动机任何学习都不能发生,动机是学习的先决条件。对于作文教学,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高中生已具备了较强的是非分辨能力,他们往往有一种强烈的表现欲望。教师要紧紧抓住这种欲望,引导他们写出优秀的文章来。  教学大纲对各个年级的作文教学都有明确的规定,而且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在课内落实。课内作文,要求具体,学生各方面都受到约束,往往显得比较被动,但又是必不可少的。为此,我在作文教学上一直是采取&双管齐下&的办法:一方面安排必要的课内作文,另一方面安排一定数量的课外练笔。比如,去年我接了刚入学的两个初一班,除了两周一篇大作文外,我要求每个学生每周至少写一篇随笔,隔周抽查一次,并进行讲评。  写随笔,就是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选材自由,命题自由,文体自由,字数自由。只管写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印象最深的人或事。可议论,可抒情,可记叙、随心所欲。洋洋洒洒几千字,不嫌多;点点滴滴几十字,不嫌少:有话则长,无话可短,尽兴而写,随意而止。()这样不自觉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事物的兴趣和能力。他们写的内容起初比较简单,渐渐地,观察视野不断扩大,就从身边的小事写开去,写社会、写人生。内容越来越丰富:班级的生活与风波,家庭的欢乐与忧愁,社会见闻等等,真是大到宇宙,小到自我,尽入笔底。有个学生对校园常作细致观察,从景到人,从人到事,连续写了校园生活之一、之二、之三&&在随笔里,我看到了学生的写作欲望,也有到了学生因创作热情而引出的观察兴趣。不仅有话可写,而且更真实,更贴近生活。一年多来,收到了显着的效果。不少学生谈了写随笔的体会,一致认为写随笔的要求促使他们去观察,去思考。有的说:&我每天都要瞪大眼睛在生活里寻找。&有的说:&由于写随笔的需要,无论在家里、在车上、在学校里,我无时无刻不在观察、在谛听&&&两个班的学生全部完成了我布置的每周三篇的任务,而且由于对周围事物的兴趣,不少人自觉多写,并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  同时,在课内作文的教学中,我也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比如,我布置一篇作文《记本班一位最熟悉的同学》,要求大家以班里一位同学为描写对象,抓住其外貌特征进行描绘、刻画,看谁观察得细,写得像。而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抓住自己所写的人的特征来写。再比如,在上完《景泰蓝的制作》后,我又布置一篇作文《&&菜的制作》,从而引发学生观察的兴趣。于是乎,学生的兴趣被调动了,创作热情被激发了,纷纷写出了切合实际的优秀作品。总之,要想使学生写出好的文章,首先必须让他们练好观察这一基本功。  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  在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的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如何观察,怎样去观察。  我曾给学生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古代波斯有位珠宝商很会做生意,他在出售金银首饰时,常常盯住顾客的眼睛不放,结果生意非常兴隆。别人想探究其中的奥妙,他却守口如瓶,直到临死前,他才向自己的独生子传授这一诀窍:&盯着对方的眼睛,不,准确地讲,盯着对方瞳孔,瞳孔是不会撒谎的。如果一只钻戒的熠熠光泽使对方瞳孔扩张,你就大胆地把原价提高三成或更高;如果一条项链没能使对方张大瞳孔,你就立即更换一只&&总之,盯着对方的瞳孔!&  当然,这个珠宝商传授的生意经,不是我们要学的,但这种抓住买主的外部表情,从而推测其心理变化的方法却很值得我们去借鉴。  在观察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而不只是&看&。现代文坛名将鲁迅不愧是一位出色的观察家。尤其是在观察人物方面他实在是独具慧眼而又细致入微的。他曾说过:&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前不久,我在讲授他的短篇小说《祝福》时,着重分析了鲁迅对祥林嫂的眼睛的三次描写。初到鲁家时总是&顺着眼&,表现了她的温顺善良;第二次到鲁家时虽还&顺着眼&,但&眼角上带着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表明她精神上受到过巨大的刺激,极度悲伤;在沦为乞丐之后,祥林嫂整个人完全与先前不同了:脸上&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说明这时的她已濒于死亡,精神麻木,内心受到极大的摧残。鲁迅正是抓住主人公祥林嫂的眼睛,通过对比,写出了人物的悲惨遭遇和内心世界的变化。而后,我布置了一篇作文,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记我们学校的一位退休教师老袁。这位教师虽然几年前就退休了,但负责收发报纸的工作一直承担下来。每天早晨六点半准时把每封信件送至各班,上午八点又准时把报纸、杂志送到各教研组。除星期天外,从未间断过。于是,有的学生着重描写了他的&那副眼镜&;有的却抓住老袁因左腿有毛病而走路不稳的姿势来写;还有的刻意在他的衣着上做文章。于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普通人从每个学生的笔端跃出,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这样,学生就慢慢学会了对周围各种事物的&观察&,而不只是&看&。  当然,我们在强调学生要注重观察的同时,还要引导他们运用正确的健康的思想去观察。比如,有的学生看到了我们社会现实中的种种腐败现象、不正之风,便认为在作文中联系实际就是揭露阴暗面,让他们发牢骚。这其实是一种误解文章出自,转载请保留此链接!。我跟学生分析,生活中确实有愚昧落后、勾心斗角,有挫折,也有失败,这些东西不承认不行。但是必须注意:什么才是我们生活的主流?从你呱呱落地到现在成为一名重点中学的高中生,是承受的阳光雨露多,还是遭受的急风暴雨多?周围的东西是正面的多还是反面的多?再者,生活中的不正之风确实今人痛恨,应该揭露、鞭挞,但决不能因此而使我们丧失了对生活的信心,让丑恶的东西占据我们的心灵,而应该让我们的生活处处都充满阳光。经过我的引导,许多学生认识到,通过观察写出的东西一方面是真实的,发自内心的;另一方面还应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  由于我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许多学生的作文水平渐渐提高了,尤其涌现出不少表露真情实感的好的作品。有一位学生写了一篇散文《搏》,记的是他的一位邻居,一个由高考落榜到榜上有名的青年。这位青年去年因两分之差落榜,看着父亲那&佝偻的身躯&,母亲那&布满皱纹的脸&,还有那上初二的小弟弟,他不忍心再复习了。尽管父亲说要去借钱,但他还是怀着一颗歉疚而苦楚的心,还有一大摞高考复习资料,去南方打工了。这一年里,他每日白天打工,晚上挑灯在帐下苦读。一年时间很快过去了,他回来参加了今年的高考,结果省财贸学院的通知书来了。这位学生写道:&他又走了,但这次是全村人送他。在列车启动时,他又看到了父亲那佝偻的身躯,那布满皱纹的脸,于是他的眼睛模糊了&&&多么感人的场面,又是多么真实的镜头!后来我问这位学生所写的是不是真事。他说:&这全是我亲眼见的,这位青年就是我的一个堂哥。送他的那天,我还特地赶回家与他道别的,我写的就是真的,我只想把我看到的记下来。&  是的,我们只要留心一下,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事物都会使我们有所发现。不是吗?苹果落地,再平常不过了,牛顿却从中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开创了科学的新纪元;壶水翻滚,是很平常的事,瓦特却因此发明了蒸汽机,导致了一场工业革命。正如契诃夫曾对一位青年作者所说的:&您看这堵墙,似乎它连一点有趣的地方都没有,可是你凝神地看着它,就会在那里面有所发现,找到别人以前还没注意到的东西,那您就可以把它写下来了&&&这就是说,要观察,要思考,并且是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  留心你身边的日常事物吧,它将使你获得知识,使你发现生活的真谛。 加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500字  刚开始作文的学生最大的困难就是会碰到&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的困难,如果单靠老师传授抽象的写作知识,是难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的,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加强观察的指导,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生活,抓住事物特点的习惯,从而克服&无材料可写&的缺点。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根据教材内容采取指向观察训练,自由观察训练和联系实例观察训练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系统的训练。  1、指向观察训练,即教师根据训练的目的确定某处景物、事物或人物为对象指导观察。为此我常常组织学生观察校园的花坛,树木,喷水池,到野外游览,并在游乐中给学生以观察方法的揭示。  2、自由观察训练,这种观察不受时间、地点、条件的限制,是学生个体思维涌动最活跃的方式之一。联系教材实际,我从指导学生静物描写入手,掌握初步观察方法,比如观察一盆花、一株树,进而过度到动态的观察描写,如写一个小,写天上的一片云,写一个活动场面等等。  3、联系实例观察训练,根据教材内容创设一定观察情境,可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形成一个优势兴奋中心,如教学《》一文后,我要学生背诵相关段落,课外,我立即引导学生观察夏日炎热的气候,以及雷前雷后周围的景色变化,面对眼前真实的景物,学生自然而然地想起课文中的句子。 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个性500字  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他们写出来的文章自然也存在着很大差异。应试作文的最大的弊端就是泯灭学生的写作个性,这种弊端在近几年高考作文中正在被努力消除。2000年高考作文,各种文学体裁相继&粉墨登场&,得到了许多专家学者和广大教师的肯定。随着话题作文的&上市&和一片叫好声,学生的写作个性正逐渐显示出来,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话题作文的流行,为我们的作文教学提供了一个相对自由和可发展的空间,我们可以更好指导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把话题作文引到每个学生自己熟悉的&轨道&上来,擅长编故事的编故事,擅长发议论的发议论,擅长抒情的抒情,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此,平时作文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写作个性,让学生形成自己的特色。笔者以为,具体可以在以下几方面作些努力。  首先,教师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要在平时的教学和作文批改中及时发现或总结学生的某方面特长。我的一位学生,由于字写得一塌糊涂,他每次交的文章我一直没耐心去细看,所以他的文章自然没引起我的注意(重视)。直到后来,为了参加第二届新概念作文大赛,我才认真地读完了他的文章,读完后我着实吓了一跳。这位以前在我眼里作文只能算一般的学生,这次交来了一篇题为《我踩死了一只老鼠》的文章,他娴熟地驾驭意识流的写法,任自己的思想左奔右突,文章写得近乎完美。我如获至宝。后来,这位学生在我的指导下,认识并重视了自己的长处,不断产出新作,习作先后被《考试报》、《读写月报》、《作文周刊》等多家报刊录用。通过这件事后,我一直告诫自己,要有足够耐心去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即便他是一个字写得很差的学生,甚至是学习上的差生。  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的特长,一旦发现学生具有某方面的长处,要及时肯定、鼓励,让学生明白自己的某种优势,并想办法巩固自身的这种优势。作文批改中,我们常会发现有些学生只是某方面文章写得还可以,如女同学长于叙事抒情,男同学长于议论等。教师所能做的,是怎样肯定他们的长处,并让他们把长处进一步发展为自己的优势。我想聪明的教师肯定会找到一些鼓励的办法。我通常做的是鼓励和指导他们去投稿(黑板报、社刊、报刊均可)。长于抒情的,写写卷首语之类的文章;以写童话见长,编一些童话故事;以议论独到见长,写一些棱角分明的如《中学生就应该追星》之类的文章。许多学生在我的鼓励下都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坚定了发展自己优势项目的步伐。  再次,教师要为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或推荐一些书目,或借其一些资料,或给其一些辅导,或提供发表的舞台等,方法不一而足。这些帮助往往能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更上一层楼。曾有一位学生读小小说,而且也尝试着写一些,虽然题材和语言还行,但就是对小小说体裁特点把握不准,总写不得不如人意。后来,我跟她讲了一些小小说创作的理论,给她推荐了一些小小说佳作。果然她的作文就进入了正轨,写下了《船恋》、《攀亲》等好文章,分别发表于《现代写作报》和《读写新苑》等报刊上。  培养学生的写作个性,关键在于教师要让学生认识自己的作文个性,并给他们充分发展的自主权,同时尽可能地鼓励和帮助他们,让他们逐步在成功中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鲜明个性。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作文兴趣500字  写作的过程是动用语言文字对思想内容进行整理、加工的过程,是学生对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表述,是学生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体现。可是许多学生在作文时感到最大的难题就是&没有东西可写&,这样就抑制了学生的情感和写作热情。教师应给学生多创设可供学生收集写作素材的环境,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并抓住学生熟悉的人、事、景、物等让学生自由写作,这样,学生就不会感到无话可说,无感可发,写作的兴趣就会油然而生。  一、是观察能力的培养。孩子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对直观具体的事物、色彩鲜艳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容易引起注意,并从中获得知识和情趣。这就为作文训练搭了梯子。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为他们提供适当的观察对象,再加以适时的引导让他们动脑、动情,把学生的观察与思维联系起来,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感情体验。学生写作的知识、技能还不够丰富,所以平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注意积累。如课堂上让学生准备一本笔记本,学会记录老师讲解过程中的重要内容,特别是能体现文章结构、写作方法的板书设计等,并随机作一些课堂小练笔。课外准备一本摘抄本,让学生随机摘录好词好句,遇到有较深刻印象的事用较简短的话记录下来,这样使学生不断地积累写作知识、写作素材,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有写作方法可学、有生活内容可写、有好词好句可用,促进了兴趣的培养。  二、是让学生有成功感。我们知道希望是人们奋斗的原动力。学生完成一片作文后,都希望从老师那儿了解到作文的结果,得到鼓励。因此,教师一方面要及时地把信息反馈给学生,一方面从词、句、段中最大限度地挖掘不同层次学生的习作优点,使大部分学生都能从自己的每一次习作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和乐趣。从而一方面促使学生的作文能力得到提高,一方面促使学生的作文兴趣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和强化。  总之,小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3000字    英国诗人雪莱说:"想象是创造力"。想象力是智力结构中一个富有创造性的因素,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关键点。语文是一门想象时空极大的学科,在教学中更应抓住各种契机,采取各种手段,着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  一、根据课文材料,运用描写的方式,结合造句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就是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选准能启发学生想象的"触发点",组织学生进行描述性的造句训练。日,笔者在教学调研中就听到一节课,教学内容是《桃花源记》。在教学过程中,教者以课文第二小节中描写桃花源环境的有关句子为"触发点",与学生一起,运用描写的方式,按照"这里的________美,你看&&"这样的句式,进行想象性造句训练。训练分三个环节:首先,教师进行示范性、启发性指导:这里的桃林美,你看,长达二三里,中间没有一棵杂树,一眼望去,就像一片粉红色的云霞。花下是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蝴蝶也地飞来飞去!地上芳草茵茵,在阳光下摇曳。春风拂来,花瓣儿纷纷飘落,像一只只飞舞的粉蝶&&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看完本文,记得打分哦:很好下载Doc格式文档马上分享给朋友:?知道苹果代表什么吗实用文章,深受网友追捧比较有用,值得网友借鉴没有价值,写作仍需努力相关作文:
48小时热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引导幼儿观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