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生物技术的应用领域领域首席科学家都有谁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发展后,我国正面临着资源 、能源、环境等可持续发展的巨大压力,以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挑战。
“经济转型发展离不开创新科技的支撑,发展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途径。”5月25日,在青岛举行的第五届中国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洋说。
工业生物技术的重要性已被各国所知悉,据经合组织(OECD)预计,到2030年大约将有35%的化学品来自工业生物技术。李家洋说,工业生物技术必将成为生物技术发展的中坚力量,以合成生物学、为代表的前沿科技,将催生全球工业生物技术的新革命。
在此背景下,我国工业生物技术领域的科学家、企业家及政府主管部门积极加强交流与合作,中国工业生物技术发展高峰论坛即为该领域重要的交流平台。
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局长张知彬说,自2007年以来,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联合有关部门成功举办了四届中国工业生物技术发展高峰论坛,受到各方的积极响应。
在此次为期三天的论坛中,共举办了工业生物技术产业论坛、中―日生物技术高峰论坛等两个分论坛,以及能源生物技术、合成生物学与仿生技术、资源生物技术、化工生物技术、海洋生物技术、环境生物技术等6个学术专场报告会。
吸引了国内外工业生物技术领域300余名专家、学者、企业家出席论坛。其中有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匡廷云,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任南琪,华东理工大学教授、“973”能源微藻项目首席科学家李元广等科学家。
此次论坛激发了美国波音公司、英荷壳牌集团、法国道达尔集团、荷兰帝斯曼公司、丹麦诺维信公司、中海油公司、中粮集团、新奥集团等公司参与的热情。他们为这一新兴领域的巨大潜力所吸引,渴望占据市场的勃勃雄心在他们报告中随处可闻。
在上述多个报告会中,科学家与企业家就工业生物技术发展的技术前沿、机遇与挑战等多个问题进行充分的研讨。
李元广表示,能源微藻项目大约5年能够实现产业化。不过,也有参会人士认为这一目标“过于乐观”。
新奥集团生物质能研发中心总经理刘敏盛透露,在新奥的能源微藻项目中,微藻含油比可大于40%,提取比则为80%~93%,而转化为的效率可达到95%。
“我们现在关注生命科学以及材料科学来推进我们业务的发展。”帝斯曼中国生物技术中心总监Reinhard Karge说,帝斯曼在中国的业务发展得很好,2010年在中国的销售额达到15亿美元。
波音中国研发中心研究合作总监尹久盛说,目前在中国还没有能源微藻联盟或协会,他建议几家研发实力强的单位以及上下游相关企业成立一个联盟,对能源微藻的瓶颈问题作研究,并且共享相关的数据。
2010年,美国波音公司与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所签署了《关于推进藻类可持续航空生物燃料合作备忘录》,拟共同开发藻类航空生物燃料。
也不乏有政府及金融界人士“潜水”于论坛中,他们试图从会议中挖掘出可以投资的项目。国家开发银行评审二局处长刘勇在中―日生物技术高峰论坛上介绍了国家开发银行对生物产业的支持情况及未来的计划。
“这个论坛已经成为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大学、金融机构等部门合作的平台,在推动我国生物技术创新和生物产业化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张知彬在介绍前四届论坛所取得的成就时总结说。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08年,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倡议成立了中国科学院生物产业科技创新联盟,旨在推动生物技术的转化,加快实现产业化。目前联盟企业已达170余家。
李家洋说,在创新联盟的框架下,通过政府、产业界、学界、科研院所、金融等要素的有机结合,将推动科技成果的对接,促进国际技术的转移,推进国内外深入合作,加快生物技术产业化进程。
论坛举办城市青岛拥有全国近一半的海洋科技人才和海洋科研机构。青岛市委常委、副市长秦敏透露,“十二五”期间,青岛将加快推进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12个高新技术产业项目产业化基地建设,计划到“十二五”末,这些项目产值将突破2500亿元。
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所所长王利生表示,未来该所的研发重点将聚焦在生物能源、生物基材料、生物能源应用技术三大领域。
本届高峰论坛由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技术产业司、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中国生物工程学会联合主办。
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海洋生化工程研究室主任 李元广:
随着传统化石能源的日益减少及实现低碳经济的迫切需要,生物质能源的开发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微藻因其光自养生长过程可形成大量油脂,成为国内外的热点研究方向。
目前,通过培养能源微藻生产的技术路线在实验室虽已打通,但高成本和各种资源的匹配问题(如CO2气源、水、土地等)一直是制约微藻能源产业化的瓶颈。在微藻的众多种类中,小球藻是唯一可以实现大规模产业化的藻种,利用小球藻开发生物能源有许多意想不到的优势。
第一,光合效率很高,且含油量高、生长周期短、油脂面积产率高,这是其他油料作物无法比拟的;第二,在光自养培养过程中可固定大量CO2,这不仅对于CO2减排这一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价值,而且可使微藻光自养生长所需碳源的成本降低;第三,微藻不与农作物争地、争水,可利用滩涂、盐碱地、荒漠以及海水、盐碱水和荒漠地区的地下水等进行大规模培养。
经过长期研究,利用在国内外首创的微藻培养领域的一项崭新的平台技术――异养―稀释―光诱导串联培养,实现了小球藻的高密度高品质培养,不仅可实现封闭式培养而且可大幅度降低成本,目前已完成中试,正在实现产业化,有望彻底取代现有的小球藻大规模自养培养。
此外,通过培养基和培养工艺的优化,该藻种也可以高产叶黄素和油脂,用来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及,以降低微藻能源的成本。基于这一培养技术的小球藻粉生产新工艺、微藻能源和微藻生物固碳一体化的开发策略,有望加快微藻能源的产业化进程。
武汉大学药学院组合生物合成与新药发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 刘天罡:
目前,国内外关于生物液体燃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乙醇和生物柴油上,但它们并不是很理想的生物燃料,我们急需发展新型的可再生燃料能源。
众说风云 (已有0条评论)
* 游客填写 & &* 用户名
上海、北京及广州生物技术相关行业最新的职位信息,尽在生物招聘。
成功的秘诀
为你的职业拓宽道路
Eppendorf 荧光定量 PCR仪
ABI Stepone TM 实时定量PCR仪,最新的软件系统,界面友好,操作简单
各种厂家和各种规格的PCR产物纯化试剂盒
最全的定量PCR试剂
从引物设计到实验全程服务基因工程干扰素
治疗肝病步新途
主页 & 健康时报 & 第十九版 专家风采
基因工程干扰素&&治疗肝病步新途——记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国家863生物技术领域首席科学家侯云德教授
&&&&本报记者&&齐冰&&&&干扰素是一类由机体某些细胞(如白细胞)受病毒感染或者某种诱导剂作用下产生的低分子蛋白质,它能够调节免疫细胞功能、抑制病毒蛋白质合成,抑制肿瘤细胞生长。α干扰素是国际公认的治疗肝病的首选药物。同时,因为它可以改变细胞膜的生物学性质,还被认为是最有希望的抗病毒、抗肿瘤的药物之一。&&&&但是,从人血白细胞中提取干扰素不仅价格昂贵,而且产量很低。因此,科学家们把目光投向基因工程技术,为干扰素的大量生产带来希望。&&&&以科技报国,让中国人享用自己的高技术,这是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国家863生物技术领域首席科学家侯云德教授的夙愿。为此,他决定搞干扰素基因工程。&&&&搞干扰素基因工程,首先要建立一种测定干扰素信使核糖核酸的技术。侯教授经过多种动物试验,终于找到一种国内养殖的非洲鲫鱼的卵母细胞,进行卵内微量注射后大获成功,在美国纽约的国际干扰素会议上深受好评。此后,侯云德又相继解决了干扰素信使核糖核酸的检测与纯化,完成“逆转录”,获得了可进行克隆的基因。&&&&侯云德率领同事们在前沿领域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发现了α—1b型干扰素,便在实验室里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了研制。他们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人的干扰素基因导入大肠杆菌中,使这种繁衍极快的细菌作为“工厂”,大量生产人干扰素,纯化后再注入人体,就可以对肝病进行卓有疗效的医治。相对放化疗,毒性低、副作用小。&&&&α-1b型干扰素创下了多项第一:世界上第一个采用中国人基因生产的药物;国内首个实现产业化的基因工程药物;卫生部批准的第一个基因工程药物;我国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重组药物等等。&&&&α-1b型基因工程干扰素得到卫生部的生产批文后,由深圳一家生物制药公司进行规模化生产,仅短短两年左右就夺回被同类产品占领的60%以上的市场份额。如今的α—1b型基因工程干扰素正在扩产,准备实现年产亿支的战略目标。&&&&72岁的侯云德教授每天要阅读资料、参加会议、指导课题组向科研巅峰不断攀登。他以他硕果累累的科研成就和矍铄充沛的工作精神被人们誉为我国生命科学领域的“常青藤”。
&&&&《健康时报》 (日第十九版)
主页 & 健康时报 & 第十九版 专家风采
镜像:    
      
人 民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
电话:(010)
广告:(010)0)0)孔夫子旧书网该图书已经找不到了, 还有其他店铺销售此图书。Copyright(C)
孔夫子旧书网
京ICP证041501号
海淀分局备案编号Copyright &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医源世界 版权所有
医源世界所刊载之内容一般仅用于教育目的。您从医源世界获取的信息不得直接用于诊断、治疗疾病或应对您的健康问题。如果您怀疑自己有健康问题,请直接咨询您的保健医生。医源世界、作者、编辑都将不负任何责任和义务。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为传播信息促进医药行业发展,如果我们的行为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联系Email:三元基因:给投资人最好回报
  如果没有风险资本支持公司的技术、产品和服务,公司今天的情况将会非常不同,所以,我们要继续为投资公司的高额回报而努力--三元基因的总经理程永庆这样认识风险资本。就&创业企业该如何看待风险资本回报&的问题,《科学投资》记者与程永庆围绕三元基因进行了如下对话。   《科学投资》:三元基因是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中国科招高技术(投资)有限公司、北京高技术创业中心共同组建起来的。这是一个典型的种子期项目,那么科招的风险投资在这中间起到了什么作用?   程永庆:三元基因的成长有必要交代其成立时的背景。当时中国的863计划、火炬计划等在追踪国外高科技的发展,选择了八大领域,生物高科技是其中之一。通过当时这些计划的跟踪,我国在高科技领域方面的研究、开发以非常快的速度跟上了世界的步伐,特别是在生物高科技领域。但是“863”计划在最初仅仅是追踪高科技,对于如何商品化和产业化并不在这个“863”计划范围之内。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是中国做基因工程药物研究最顶尖的一个研究机构,它的一项“863”计划的科研成果--重组人a1b干扰素是中国在国际上首创并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一级新药,它标志着我国生产的基因工程药物实现了零的突破。当时的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研究所所长、国家“863”高科技发展计划生物技术领域首席科学家侯云德教授提出,我们既然已经成功研发出来了,也临床试验了,而且被批为国家一类新药,那么是否应该考虑怎么产业化,使科研成果最终成为明天的金娃娃。当时把这个项目给了传统制药厂,但他们生产不了,因为技术、人员、设备等条件传统制药厂都不具备,所以,就打算换一种做法来实现它的产业化。   这时,发达国家生物技术公司爆炸式的成长使他们认识到生物技术与风险资本共同创造财富的魔力。于是,吸引风险投资公司共同来实现这个项目的产业化成为他们的所想。当时,风险投资公司还是很少的,科招作为身负高科技计划成果产业化重任的投资公司,就成了这个项目理想的投资人。而科招也很乐意为明天的金娃娃出资出力。   这样,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出技术、科招出资、北京高技术创业中心入小股的三元基因就成立了,一个种子期的项目开始运作了。其中,科招投资750万元人民币,占30%的股份。在当时来说,750万是个不小的数目。除了出钱以外,科招在三元基因成立之初立下了汗马功劳。因为这是个种子期的项目,除了专业人员可以由预防医学科学院来出以外,厂房、设备等都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科招为三元基因在大兴工业园区买地、盖厂房、添设备等忙前忙后,三元基因就这样平地而起。现在的投资公司几乎不可能这么做,所以说,没有科招就没有三元基因。   《科学投资》:三元基因成立的时候,我国制药行业的大环境如何?   程永庆:三元基因刚刚成立之初,中国制药行业大环境很不理想:一方面,国家各个部委、医药局、农业部等制订了各自的制药业法规,政出多门,行业管理混乱;制药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不利,产品雷同,重复生产现象严重;医院药品价格系统章法不一,厂家恶性竞争,折扣让利等手段很多,特别是由于国家尚未制订与颁布《公司法》,还没有建立起科学的现代企业治理制度。另一方面,中国生物制药业尚处于萌芽状态,中国大陆还没有一家基本符合国际行业标准的生物制药企业。为了设计和建造一座符合世界卫生组织GMP标准的厂房,引进一条具有国际水平的基因药物生产线,三元基因的创业者们几乎走遍了北美大陆和欧洲大陆。可以说,三元基因在创业之初是很艰难的。而且,生物制药工程是个周期性比较长的行业,要一步步地扎实地去做,急不得。   《科学投资》:在这样的环境下,创业企业和投资公司都要有一定的耐心。您曾就读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研究生院,主攻医药生物技术专业,后来又获得中国与欧盟联合培养中国工商界领袖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MBA。是不是凭着对基因技术的熟知和信念,您相信三元基因最后一定可以成功?   程永庆:我知道,在中国制药领域中,化学制药方面目前还停留在仿制阶段,中医药则缺乏科学明确的药理机制与检测手段,惟独生物制药技术可以说是与发达国家最为接近的高技术领域之一。所以,我对三元基因的技术充满了信心。另外,我在读研究生的时候,得知当时美国的第一项基因工程药物投放市场的1个半月内,销量所得居然上千万美元。虽然听起来觉得像神话一样,但的确就是这样。这中间,风险投资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而科招对三元基因的帮助也使得我相信,只要三元基因努力去做,就会等到成功的那一天。   《科学投资》:三元基因从10年前的种子期项目发展到如今有资格上市的企业,这中间,企业经历了怎样的发展?   程永庆:三元基因成立之后的第一步,仅仅是把一些重要的科研成果商品化,也就是由实验室的小试,经过中试放大。所以,三元基因企业当时叫863计划的一个中试基地。主要是通过三元基因中试把很多的科研成果推广到全国各地。直到1999年,才成为一个企业。不仅实现了技术商品化,也实现了技术产业化。过去仅仅是卖中试技术给别的厂家生产,这时则考虑把三元基因的产品在大的生产线上投产,然后在国内市场上进行投放。这样,三元基因从一个中试基地演变为了一个企业。   1999年末,在完成实验室研究、临床试验、工程设计与生产线装配之后,三元基因开始将其产品&运德素&在严格依照国际GMP规范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线上,大规模投入生产。这是中国第一个以国际生产标准实现产业化的基因工程药物。产品在市场上推出之后,以优异的质量和极具竞争力的价格与服务迅速得到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好评,市场份额以50%的速度递增,打破了中国基因药物市场上欧美产品一统天下的格局。1992年的时候,我国基因工程干扰素药物90%以上都是进口产品;如今60-70%都是国产的产品。产品的质量达到了国际标准,而产品的价格则是进口产品的1/10。   现在,三元基因拥有一支由现代医学、药学与生物技术等学科的博士、硕士组成的高素质专业技术研发队伍,具备一流的专业研发能力和协同工作经验,拥有一流的研发中心。另外,还与多家著名科学院所及国外多家科研单位与生物高技术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现有技术资源储备与整体研发实力在国内同行业企业中处于领先行列。   2001年三元基因的经营业绩比2000年提高了7倍,现在三元基因的产品在全国市场份额中排到了第三名。下一步,三元基因计划将在香港创业板上市,三元基因规划在2-3年内达到100亿的市值。   《科学投资》:我知道三元基因的目标是,通过不懈努力使公司成为三理想企业:对顾客,三元基因是优质、高效药品的理想生产与服务企业;对员工,三元基因是发挥专长,实现自我价值的理想工作与学习企业;对股东,三元基因是高成长、高收益的理想投资企业。对于第三点,您是怎么看的?   程永庆:对于风险投资而言,它是一个敢于承担风险的投资,也是一个要获取超额利润的投资,这两点一定要把握住。然而很多高科技的创业者往往只看到了第一点,认为企业风险再大你也得投。风险投资的专业投资者对行业的认识可能要比一般的产业投资者领先很多,所以的确他们有很强的承担风险的能力。对于第二点,创业企业却不加以认真对待,对投资公司的回报要求并不重视。其实,是否能实现投资公司的投资回报要求,这是风险资本是否会长期支持你的成长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现在人们对风险投资的认识已经不像2000年时期股市暴涨5000点的一个心态了。根据去年纳斯达克的股市分析,在生物板块中,真正股值增长很高的,不是因为它有新技术或新的想法,而是因为它有非常现实的经营业绩,例如营业额增加了多少、通过了什么认证等。中国目前的创投业也是这样的思路,如果你能不断地、持续地实现投资公司的投资价值,它才会不断地支持你。从这一点考虑,创业者要时时刻刻想到投资者要获取超额利润这一投资要求,然后扎扎实实地以业绩来实现其投资回报。如果只是拿投资公司的钱在那里&造&的话,那么投资公司最终只能拿脚投票,离你而去。   我们以为投资公司谋取高回报作为对自己的鞭策。因为三元基因知道,风险投资商并不是慈善家,它向创业企业投资并为创业企业忙前忙后是要以高风险为代价,换取最终的高回报。所以,三元基因在每个阶段都使投资公司实现了高回报。   正因为如此,科招才愿意在经历了6届股东变化中依然坚持向三元基因投资,为三元基因在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出谋划策,并积极为企业的再发展引入新的投资者。正因为如此,科招引入的东南实业和浙江圣达,才愿意积极地为三元基因提供营销策略、品牌宣传、营销渠道等方面的支持。三元基因的团队基本上都是由研究所出来的,这些人在技术上能力很强,但在对中国市场的操作上经验不足。这两家实业企业进入三元基因后,与三元基因整个经营团队对中国整个技术市场形成良好的优势互补。正因为如此,深圳21世纪创业投资公司才会在三元基因完成中试发展走上产业化道路上时出尽了力气,带领三元基因的产品从生产线上投放到了市场上。   总之,为了实现风险资本这种有效的资本形式,创业企业必须要牢记风险资本最终是要获取高回报这一点,并以此作为对自己的鞭策,从而在企业发展的每个阶段都要求更进一步,对此不敢放松。
系统分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物技术领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