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区分二年级大班数学区分左右比多比少

考试指南:
备考真题:
热门杯赛:
推荐城市:
期中试题:
期末试题:
单元测试:
小学试题:
语文试题:
语文考点:
数学试题:
数学乐园:
英语知识点:
英语试题资源:
二年级数学教案――两种应用题对比
08:47:36&&&&&&&&标签:
  教学内容:教材第59页例4、&比比算算&,练习十二第3~7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求一个数另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与求比一个数几的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它们的联系与区别。通过比较、分析,初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复习用的线段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让学生口算练习十二第3题
  2、看图列式计算:
  (1)出示线段图:第一行表示8朵红花,第二行表示黄花朵数5朵,要求黄花比红花少?朵
  (2)图上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谁能说一说要怎样算黄花比红花少几朵。
  (3)出示图:第一行8朵红花,第二行表示黄花数,分别用大括号表示比红花少&3朵&和&黄花?朵&
  (4)图上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求黄花多少朵要怎样算?
  二、教学新课
  1、出示例4第(1)题
  (1)学生默读。提问:第一个和第二个条件是什么?要求什么问题?谁来说一说怎样用线段图表示题意?
  (2)分析图里表示的题目的数量关系。大家看一看,哪种瓜的个数多,哪种瓜的个数少?谁能告诉大家,求冬瓜比南瓜少几个,可以怎样想?要从南瓜的个数里去掉几?
  (3)按照刚才想的,用什么方法做?把书上填完整。做完后提问:12-9表示的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用减法求冬瓜比南瓜少的个数?
  2、出示例4第(2)题
  (1)学生默读题目。提问里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2)这道题里也是哪种瓜的个数多,哪种瓜的个数少?你是怎么知道的?哪位小朋友看着图说一说,求冬瓜的个数要怎样想?要从南瓜个数里去掉几就能求出冬瓜的个数?
  (3)把书上的填完整。做完后提问:12-3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用减法算?
  3、对比
  (1)这两道里的条件和问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指出:两道题里第一个条件相同,第二个条件和问题正好调换了一个位置,第(1)题的条件是第(2)题的问题,第(1)题的问题是第(2)题的一个条件。
  (2)这两道题里都是哪种瓜多,哪种瓜少?求第(1)题要怎样想?第(2)题呢?这两个算式各表示什么意思?
  三、巩固练习
  1、&算算比比&,先让学生读一读,说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做这两题要怎样想?指名两人板演,其余的做在书上。
  2、做练习十二的第5题,做完后提问:这两题都是哪个班浇的棵数多?32-25表示什么意思?32-7呢?
  3、做第6题
  4、小结:做这种比多比少关系的应用题,总是先想哪个数量多,哪个数量少。如果要求多的数,就把较小的数和多的数合起来,用加法算;如果要求少的数,就从较大的数中去掉少去的一部分,用减法算。
  四、作业:练习十二第4、7题
  教学随笔:
来源:网络
欢迎访问奥数网,您还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查询小学试题库、奥数题库、小升初动态、竞赛辅导、重点中学信息等,2016小升初我们一路相伴。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奥数网微信
中考网微信
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奥数网微信ID:aoshu_2003
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中考网微信ID:zhongkao_com
奥数关键词《连续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连续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
&&&&&&&&   城子小学:冯秋梅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新课标中明确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与价值,发展应用意识。在本节课中,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主要采取了让学生尝试解题的学习方式,同时,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课堂教学中适时的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结合奥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背景分析
学生情况:学生是在学习了简单比多比少的基础上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础上来进一步学习连续比多比少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学习之前,学生对于连续比多比少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已经有了不同的生活经验,但是,对于连续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的中间问题相当多的一部分学生还找不到分析途径,找不准中间问题。鉴于这种情况,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创设红队、黄队、蓝队比赛的形式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解决学生身边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从而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教学内容分析:众所周知,应用题教学不好理解,学生也不太感兴趣,我在整节课当中都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学生身边的数学问题,创设他们喜欢的情境,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在这部分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数量之间的传递关系,找准中间问题。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就是理解数量之间的传递关系。
&教学方式、手段与技术:本节课以探究、体验为主要的教学方式,以讲授的教学方式为辅进行教学,在引导学生分析完线段图以后,由学生自主探究、尝试解题,给足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教师在这里只需适时地引领、组织和及时小结。本节课注重学生情感的体验,教师为学生不断的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如:比赛、角色扮演等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结合奥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本节课还运用了现代多媒体进行教学,创设情境达到图文并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整节课中都出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三:教学内容框架设计
本节课是在学习新理念、新课标的前提下对应用题教学而进行的一次大胆尝试。
第一、通过创设红、黄、蓝三队比赛的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第二、通过创设现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探究新知、尝试解决蓝队有多少人,并当场验证,充分体现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第三、不断创设新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结合奥运对学生适时地进行思想教育。
第四、运用多种手段和形式激发学习兴趣。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动态的、声像并茂的学习资料。同时,采用角色扮演等新形式运用在应用题教学中,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激发兴趣,情景导入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1、使学生初步了解连续比多比少实际问题的结构。
2、借助线段图和关系图帮助学生理解、分析三者之间的传递关系,能够比较准确地找到中间问题,从而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1、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1、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习惯。
2、 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搞清三个数量之间的传递关系。&
教学难点:搞清三个数量之间的传递关系。
教、学具准备:课件、挂图、小篇子
突出(突破)方法:尝试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一场激烈的比赛,想参加吗?
2、想参加的同学就快速坐正,仔细听老师讲比赛的要求: 我们分红、黄、蓝三个队。(指板书:红、黄、蓝)。
4、比一比哪个队最团结、哪个队员最会学习就会为本队赢得一面彩旗。(哪队就奖那种颜色的彩旗)
(二)、分析数量关系,解决身边的问题。
1、借助线段图,理解数量关系。
(1)课件出示:红队有12人,黄队比红队多6人,蓝队比黄队少4人。蓝队有多少人?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的同时在黑板上画出线段图。
老师边画线段图边叙述:黄队比红队多6人,就在红队的下面先画出和红队同样多的部分,再画比红队多出来的6人。
&&&&&&问:蓝队比黄队少4人,我在画蓝队时应该比黄队怎么样?(短)
老师边画线段边叙述:我先假设蓝队和黄队同样多,再画出蓝队比黄队少的4人。问题是蓝队有多少人?(师画括线和问号)
(3)请每个队的代表上来指着线段图说一说,从哪到哪表示本队的人数?
(4)学生指线段图:
& 2、根据线段图,尝试解题。
&& (1)怎样求蓝队有多少人? (学生独立思考)
&& (2)指生发言、请小老师指着图说、同伴说。
教师小结的同时板书关系图:蓝队&&&&&&&&&&&&&&&&&&&&
黄队&&&&&&&&&
红队&&&&&&&&&
&&&&&&&&&&&&&&&&&&&&&&&&&&&&&&&&&&&&&
?人&&&&&&&
?人&&&&&&
&& (4)列式解答:
① 板书:12+6=18(人)
&&&&&&&&&&&&
&&18-4=14(人)
追问:每一步求的是什么?请黄队的同学们起立,验证。
② 有列综合算式的吗? 板书:12+6-18=4(人)
追问: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5)小结:不管是列分步算式还是列综合算式,都是根据红队有12人,黄队比红队多6人这两个已知条件,先求出黄队有多少人?再根据蓝队比黄队少12人,求出蓝队有多少人?
&3、组织课堂教学:通过大家的出色表现,许多同学都为自己的队争得了彩旗,一起看一看,展示各队争得的彩旗数量,跟老师一起鼓鼓劲。师生共同拍手喊口号(一二、一二三、一二、一二三)
(三)、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1、大家都知道,2008年将在北京召开第29届奥运会,现在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上届我国获奖牌情况。
(1)课件:银牌(比铜牌多3块)、金牌(比银牌多15块)、铜牌(14块),金牌有多少块?
课件演示:
金牌&&&&&&
银牌&&&&&&&&&
&&&&&&&&&&&&&&&&&
比铜牌多3块&& 14块
(2)怎样求金牌有多少块?你能列式解答吗?如果有问题可以借助线段图也可以向我求助。
学生在小篇子上列式解答
(5)列完式和同桌说一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板书:14+3=17(块)
&&&&&&&&&&
17+15=32(块)
(6)谁和他想的一样? 你是怎样列的?
板书:14+3+15=32(块)
2、我们看到了运动员们所取得的优异成绩,希望他们在08年奥运会中再创佳绩。我们身为北京市民为更好迎接奥运会都积极行动起来,许多人学起了英语,见面都用英语打招呼,师生用英语问好:hellow
(1)心算:弟弟学了多少句英语?
(2)问:你是怎么想的?
课件出示:30-5=25(句)
&&&&&&&&&&&&&&
25-10=15(句)
& (3)追问: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3、其实,同学们早就行动起来了,为了加强环保,大家都在收集废电池。这是我统计的二年级收集废电池的情况:
& (1)课件出示:
同学们收集废电池:
比二(3)班多10节
比二(1)班少5节
&&&&&&&&&&
&&&&&&&&&二(2)班收集多少节?
&(2)同桌商量:怎样求二(2)班收集多少节废电池?
&(3)我这里有2个答案供你选择,选择好以后用你的表情告诉我:
课件出示:50 + 10
=60(节)&&&&&&&&&&&&&&
50 - 5=45(节)
&&&&&&&&&&&&&&
55(节)&&&&&&&&&&&&&&&
45+10=55(节)
&&&&&&&&&&&&&&&&
&&&&&&&&&&&&&
&(4)为什么选择笑脸?
(四)全课总结:提出希望
经过40分钟的激烈比赛,我们一起看一看各队的成绩。希望同学们再接再厉,赛出我们的水平、赛出我们的友谊!&&&
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本节课体现如下几个特点:
&1、这节课始终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本班学生分为红队、黄队和蓝队,并以这三队进行夺彩旗比赛导入新课,起到了很好的激发兴趣的目的。同时,采用选择笑脸、哭脸和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2、充分体现了数学就在我身边,让学生根据本班的真实人数计算蓝队有多少人?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解决真实的数学问题,使应用题教学变得真实、生动、有趣,从而突破教学难点。最后,通过验证蓝队的人数进一步体现了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回到到生活中去的理念。
3、本节课注重联系生活实际,不断创设新的生动、有趣的现实情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需求和探究欲望。
4、在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题为主的同时,还采取心算和同伴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求。
5、结合当前形势,选取奥运题材,向学生渗透奥运思想,进行奥运教育。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小学低年级数学智能培养趣题:比多比少
来源:网络资源
| 作者:未知 | 本文已影响
40.比多比少
宋伯伯原来种植12棵苹果树和8棵梨树,后来,又种植了17棵苹果树和9棵梨树。宋伯伯现在的苹果树比梨树多多少棵?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相关阅读: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由网友提供或转载于网络,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
小学各年级视频课程入口:
小华买了一支铅笔,2块橡皮,2个笔记本,付了一元钱,售货员找个他五分钱,小华...二年级上册比多比少练习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二年级上册比多比少练习题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比多比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