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节余多少钱教学设计案

当前位置: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节余多少钱|北师大版(2014秋)
更新于 10:44:40
适用省份:
来源:不详
资源简介: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节余多少钱|北师大版(2014秋)
师:同学们,老师从网上搜集到一条信息,请说说你们看了之后想到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最上面左边的情境图)
学生可能会说:
• 城市建设和发展离不开进城务工人员的辛勤劳动。
• 进城打工不仅可以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作出贡献,而且也可以增加进城务工人员的收入,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
资料预览图:
内含28份资料
1位老师已下载
0位老师已下载
0位老师已下载
0位老师已下载
0位老师已下载
0位老师已下载
探索发现更多资料和专题:
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
——哥白尼
Copyright (C)2004- Phoenix E-Learning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 京ICP证080135号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号:
北京总公司 | 客服部:010-/7 传真:010- | 编辑部:010- | 商务合作:010-
中关村分部 | 电话:010- 传真:010-
江苏分公司 | 电话:9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汤海涛律师 北京北环律师事务所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沟通畅聊客户端
资源下载 轻松上传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节余多少钱|北师大版(2014秋)当前位置:
三年级上数学课件-第三单元 节余多少钱|北师大版
更新于 18:29:00
适用省份:
资源简介:
三年级上数学课件-第三单元 节余多少钱|北师大版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加与减
2009年,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总数约二亿三千万人,城市建设和发展离不开他们辛勤劳动。800+185-745=985-745=240(元)800-745+185=55+185=240(元)[来自e网通客户端]
网校通专供
资料预览图:
42位老师已下载
55位老师已下载
51位老师已下载
42位老师已下载
14位老师已下载
探索发现更多资料和专题:
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
Copyright (C)2004- Phoenix E-Learning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 京ICP证080135号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号:
北京总公司 | 客服部:010-/7 传真:010- | 编辑部:010- | 商务合作:010-
中关村分部 | 电话:010- 传真:010-
江苏分公司 | 电话:9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汤海涛律师 北京北环律师事务所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沟通畅聊客户端
资源下载 轻松上传
三年级上数学课件-第三单元 节余多少钱|北师大版节余多少钱教学反思6篇
节余多少钱教学反思
篇一:《节余多少钱》教学反思(713字)
学生已在二年级接触过百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所以在本节课的第一课时部分,主要是让学生明白节余多少钱的算理。从课堂反应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都能理解,“节余的钱”即用剩的钱。可以说,学习这部分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没有什么问题。
本节课的第二部分是买洗衣机。我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把学生带进奶奶洗衣服很辛苦,亮亮想用节余的钱买洗衣机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知数学问题就在生活中,能自觉积极地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行列中。这部分又分两个环节,一是估一估,二是算一算。学生在估算时,我主要关注学生的估算过程,我发现学生已经能有意识地把225估成整十整百的数以便于估计,例如把225估成230。说明他们在估算时已经掌握一定的方法,并不是胡乱猜测。在解决算一算时,我比较心急,学生在板书阐述方法的时候,我急于补充,我觉得应该给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学会表述,必要时再适当的补充。
在课后练习的反馈中,我了解到学生对于看图找数学信息这一类型的题目比较薄弱。例如练一练的第一题,很多学生都把这个23当作是淘气第二次跳绳的次数,把算式写成:7523。我应在课堂上把这部分知识重新梳理下,让他们明白这个23是第一次和第二次相差的部分,可以表述成:第二次比第一次少23个。另外,在练一练第二题中,我让学生试一试画图这一环节,在巡视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似乎不能理解可以用一条形表示425个座位这一具体数目。我想了一下,是我忽略了这点。在二年级他们接触最多的是点子图,对于他们来说,一个点就表示数量一,对于用条形直接表示具体数量,我没意识到他们会不理解。
所以,我想,我们在教学时应尽可能地去关注学生的想法,这样师生才能共同促进,共同成长。
篇二:《节余多少钱》教学反思(434字)
本周在教学加减混合运算一课时,利用《节余多少钱》一课的情景图,20XX年,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总数已达到约二亿三千万人,城市建设和发展离不开他们的辛勤劳动,亮亮和奶妈的互相照顾等令孩子们感动,也结合即将到来的重阳节,适时地补充“孝敬老人”的感恩教育,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道德品质,学会理财的方法以及能勇敢提出自己的想法,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与同伴合作的意识。
本节课,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减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探索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学会估算,懂得计算。
充分利用亮亮与奶奶的“理财”行为,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在已有的知识能力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重点在如何解决问题上。觉得自己的课堂应该多给孩子合作的机会,通过问题的提出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无意识地培养了学生估算能力。希望学生能够想到用节约的钱去买东西,提高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三:《节余多少钱》教学反思(439字)
本节课是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节余多少钱”的第一课时。在教学设计时,我是这样思考的:本节课的教学,通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掌握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仔细看图和审题的学习习惯;借助生动、形象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这些要达到的目标,从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了这么一堂课。
从这节课上下来看,整堂课能够以学生为主,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源于生活,数学就在身边。通过读题、分析、理解和讲解等教学步骤,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同时,还需要再努力加以改进的地方也很多,主要是对后进生的关注度还不是很够,整节课基本上是以学生自主举手发言为主。还有就是在情境与情境之间的衔接上,语言还不够精准到位,对例题的讲解也不是特别通透。还有一个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教学语言不够严谨。对于这一些存在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道路上,我要多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虚心听取他们给我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多看教案看教学建议和教学视频,争取能在各方面都有所进步。
篇四:《节余多少钱》教学反思(564字)
本节课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如在导入时,我微笑着说:“大家愿意帮我解决买洗衣机的问题吗?”这种带有生活情趣的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维,缩短了数学与学生生活的实际距离,学生学得不奕乐乎,达到“课伊始,趣即生”的良好效果。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有几种不同的解决方法?”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达到了以疑激思的良好效果。
首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创设“买洗衣机”的情境,紧密联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学生感到非常熟悉、亲切。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家庭的“理财”中,使学生在理财的过程中,探索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使他们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其次探索计算方法,鼓励算法多样化。百以内加减法已经为学生万以内加减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在我的正确引导下,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体现算法多样化。学生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最后我还注重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我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了热情的帮助,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但值得需要注意的是,课堂中在充分让学生合作探讨的同时,要注意合理搭配每一环节的时间,把握住重点内容进行教学。
篇五:《节余多少钱》教学反思(525字)
1、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学生合作探究意识的培养,学生初步形成了小组合作研究的能力,因此本节课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主要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数学思想,一一对应和利用倍数关系等多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整节课学生讨论、操作、、汇报,并及时补充、纠正,教师只从旁点拨并进行积极意义下的评价,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他们敢想敢做敢说,生生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发展的空间,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2、有效的“数学学习”是新课程数学教学的核心。本课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分工合作能力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存在话语霸权,个别生不积极参与,组长分工不够合理等现象。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除了提高小组长的组织管理能力之外,还要完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包括评价的方式、方法、标准,教师的评价语言等。
3、本课的另一个不足之处是小组合作完成集合图之后,进行全班汇报时,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小组分工方法进行了评议,花费了一定的教学时间,这样势必缩短学生数学思考以及自主探究的时间,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关于小组合作能力的培训可以放在课后充分地开展。
篇六:《节余多少钱》教学反思 (1183字)
三年级是小学阶段最重要的时期,在一二年级基础上,计算能力有所加强。学生从这学期开始逐渐开始逻辑思维能力训练,,对于更复杂的数学现象需要进行有序分析,这是我们培养的重点。
学生在计算部分已经没有什么问题,计算能力基础比较好,能够准确快速地计算百以内的混合运算,所以在本节课的第一课时部分,主要是让学生明白节余多少钱的算理。从课堂反应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都能理解,“节余的钱”即用剩的钱。可以说,学习这部分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在画线段解决问题上,却还没能够很好地建立好架构,所以需要在老师帮助下,把信息和问题之间的联系仔细分析,形成抽象的线段图。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过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画直观图表示数量关系的优越性。为解决问题,思考解题策略多样化,能够弄清楚每个问题的数量关系,将具体的数学现象转化成抽象的数学问题来解答。于情于理,贴近生活,将数学和身边的生活紧密联系。
第二个问题,九月结余260元,十月结余的钱比九月少30元,两个月一共节余了多少元?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这个问题数量关系稍微复杂,我引导学生先了解问题是什么。然后根据问题的方向,需要那两个信息才能够解决问题入手,让学生明白几月份节余260元是已知信息之一,而十月节余的钱和九月节余的钱有关系,是比九月少30元,那么即可以根据这样的数量关系来就出十月,然后可以得出两个月节余的钱数。我分析数量关系的同时,在黑板上画线段图来增加理解力,让学生明确这个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明确算理。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分析技能。
在学生完成学习单的时候,注重了解决方法多样性的方面,这样就举一反三,适当拓展,达到了从易到难梯度型上升的过程。
在课后练习中,我根据学生对于看图找数学信息并画线段图这一类型的题目比较薄弱的现象。例如练一练的第一题,很多学生都把这个23当作是淘气第二次跳绳的次数,把算式写成:75加23。我应在课堂上把这部分知识重新梳理下,让他们明白这个23是第一次和第二次相差的部分,可以表述成:第二次比第一次少23个。另外,在练一练第二题中,我让学生试一试画图来解决问题,在巡视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似乎不能理解。不能很好地把425用线段合理表示,尤其是少185个座位怎么表达,但有部分学生能够理解好,我就让各小组里面做得比较好的来当小老师对小组内成员的画图进行修改,我再根绝学生们的改正来分析算理,课堂上总算是发现并解决了难点。用条形直接表示具体数量,我意识到确实有学生不会运用甚至不理解。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加强训练。
所以我认为,我们在教学时应尽可能地去关注每一个学生,将他们的想法扶助正本,往有利于数学思维发展的方向培养。掌握技能,拥有良好的数学思维方法,对将来的数学学习非常有利。我会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努力,让课堂高效灵动。发展学生学习能力。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节余多少钱》教学实录_教案设计_三上_北师大小学数学教案_数学吧
&|&&|&&|&&|&&|&&|&&|&&|&&|&
&&>>&&>>&&>>&&>>&正文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节余多少钱》教学实录_教案设计
文章来源:数学吧
更新时间:
浏览次数:(载入中...)
①引导学生通过图示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然后展示学生的作品,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②课件出示教材上的示意图。请学生说说图意。
③全体学生照样子画一画,明确图中每一部分的含义。
(3)独立列式解决问题。
请学生根据刚刚的分析和理解,尝试独立列式解决问题,强调列综合算式时要注意小括号的用法。⊙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22页1题。
请学生先明确图意,再根据图意列式计算。
2.完成教材22页2题。
请学生画图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列式计算。
⊙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也明确了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希望同学们能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准确计算,解决问题。
⊙布置作业
教材22页3题,23页5题。
节余多少钱(一)
问题一:亮亮和奶奶八月花了745元,八月节余了多少元?
 800+185-745  或   800-745+185
&&=985-745& && && && && && && &&&=55+185
&&=240(元)& && && && && && &&&=240(元)  
问题二:九月节余260元,十月节余的钱比九月少30元,两个月一共节余了多少元?
 260-30+260  或  260+(260-30)
&&=230+260& && && && && & =260+230
&&=490(元)& && && && && && &&&=490(元)
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没有小括号的,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第2课时 节余多少钱(二)
⊙复习导入
1.计算下面各题。
674+251-495    674-495+251
674-(495-251)
2.解决问题。
果园里有桃树290棵,梨树比桃树多210棵。两种果树一共有多少棵?杏树比梨树少156棵,杏树有多少棵?
设计意图:新课之前,复习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以及运用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问题,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新课的学习扫除障碍。
⊙解决问题,探究策略
1.理解图意。
课件呈现教材22页情境图和下面的两个问题,请学生边观察边阅读。
师:从图中你了解到了什么?我们要解决哪些问题?
(从图中可以了解到,亮亮很体谅奶奶的辛苦,想为奶奶买一台580元的洗衣机,他和奶奶平均每月节余225元。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先估一估几个月节余的钱可以买一台洗衣机,再算一算几个月节余的钱才能买到一台洗衣机)
师:怎样才能求出几个月节余的钱能买到一台洗衣机呢?
(求几个月节余的钱才能买到一台洗衣机,就是看几个225元相加的和等于或略大于580元)
2.估一估。
(1)请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式估一估几个月节余的钱才能买到一台洗衣机。
请学生分别说一说估算的过程和结果,解释清楚自己是如何进行估算的。
生1:把225看作200,200+200+200=600(元)600元&580元,所以三个月就够了。
生2:把225看作230,580-230-230=120(元),120元&225元,所以三个月就够了。
过渡:通过估算,大家都认为需要三个月节余的钱才能买到一台洗衣机,下面我们要具体算一算,看看大家估算得是否准确。
3.算一算。
(1)请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并将解决问题的过程记录下来。
(2)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请学生说说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
生1:我利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解决问题。如下图:
需要三个月。
生2:我用加法解决问题。
225+225=450(元) 450+225=675(元)  675元&580元  三个月就够了。
生3:我用减法解决问题。
580-225=355(元) 355-225=130(元)
130元&225元 三个月节余的钱能买到洗衣机。
4.小结:解决同一个问题,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策略,大家要积极动脑思考,开拓自己的思路。
设计意图:在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之后,展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促使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巩固练习
1.估一估。
养殖场里有800千克饲料,平均每天用掉285千克,这些饲料够用3天吗?
请学生在理解题意之后,用自己的方式进行估算,然后交流估算的过程及结果。
2.完成教材23页4题。
(1)理解题意:求余下的部分每月付260元,几个月能全部付清。要先求出余下的部分是多少元,然后看几个260的和能等于或略大于余下的钱数。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问题。
⊙课堂总结
今天大家学到了哪些知识?
⊙布置作业
教材23页6题。
节余多少钱(二)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相 关 资 料
没有相关文章【图文】3.3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节余多少钱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3.3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节余多少钱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1.44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节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