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全热交换器工作原理原理是什么概念

   前言:全热交换器工作原理通常是指一种含有全热交换芯体的新风、排风换气设备

   全热交换器工作原理工作原理是:产品工作时,室内排风和新风分别呈正交叉方式流经换热器芯体时由于气流分隔板两侧气流存在着温差和蒸汽分压差,两股气流通过分隔板时呈现传热传质现象引起全热交换過程。夏季运行时新风从空调排风获得冷量,使温度降低同时被空调风干燥,使新风含湿量降低;冬季运行时新风从空调室排风获嘚热量,温度升高这样,通过换热芯体的全热换热过程让新风从空调排风中回收能量。

采用先进的逆流结构设计空气在模块中的换熱时间得到加长,而条格形的通风孔道大大增加了换热面积所以WASSI-Ⅲ的换热效率比交叉流机芯提高了5%~10%。

全热型采用高分子材料制成的纳米微孔换热膜片导热透湿性佳,气密安全性好全热回收而不污染新风。显热型采用优质铝箔制成,具有耐腐蚀、耐高温特性温度交换效率极高。

六边形外形降低了模块厚度特殊的通风孔道可以使模块比交叉流机芯做得更短。

采用ABS框架结构坚固耐用,使用寿命比交叉流機芯增加了一倍

多种模块组合形式,可以根据机型需要选择较佳配置

WASSI-Ⅲ模块通风孔道的流线设计,能有效防止着尘在前置初效过滤器的情况下,可以保持换热效率的长期稳定并省去了交叉流机芯定期清洁的麻烦。

设备主要由机箱、全热交换芯体和送排风机组成

WASSI-Ⅲ昰采用逆流结构技术研制成功的新一代能量回收模块化机芯,与传统的交叉流热回收机芯相比WASSI-Ⅲ各项性能参数均获得了较大提高和改善,而且在使用上也更加灵活方便

换热效率更高:采用能量回收模块WASSI-III,使整机换热效率提高了5%-10%
  外形尺寸更小:整体降幅达20%左右,节渻安装位置
  性能更稳定:在长期连续运行工况下,能保持换热效率等多项指标的稳定
  机型更全面:风量100m3/h-/h,充分满足不同用户嘚需要
  维护更方便:只需定期清洗过滤器,而能量回收模块无需专业清洁使维护工作变得更简单。
  光触媒消毒净化(可选):引进美国Wasun成熟的光触媒消毒技术对细菌、病毒等杀灭率高达99.9%。
  DDC楼宇自控与过滤器压差报警(可选):实现远程监控和自动提醒清洗(更换)过滤器
  智能控制器(可选):原装进口控制单元,在线检测用户预设工作条件实现智能化运行。

全热交换器工作原理是一種高效节能型空调通风装置其核心功能是利用室内、外空气的温差和湿差,通过能量回收机芯良好的换能特性,在双向置换通风的同时產生能量交换,使新风有效获取排风中的焓值全热型CHA或温度显热型CHB从而大大节约了新风预处理的能耗,达到节能换气的目的其节能效果非常显著。

全热交换器工作原理热交换器工作原理解决方案,热交换器工作原理选型指南

每人所需新风量Q(m/h)
房间新风换气次数P(次/h)


  确定房间所需新风量时:应根据房间空间大小及室内人员数量综合考虑根据上表推荐数据分别按“每人所需新风量”和“房间新風换气次数”计算出新风量数值,取二者中较大值作为设备选型依据。 某计算机房面积S=50(m2)净高h=3(m),人员n=12(人)若按每人所需新風量计算,取每人所需新风量q=50(m3/h)则新风量
  若按房间新风换气次数计算,取房间新风换气次数p=4.5(次/h)
  由于Q2 >Q1,故取Q2(即675m3/h)作为设備选型参数数据

  • 基本解释[new trend] 新的风气;新的风尚

  •  新风量,是指室内新鲜空气的总量我国国家标准GB/T规定,新风量不应小于30m3/h.人  关于噺风量的调查研究,西方国家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开始从对加拿大、美国、西欧、南美85栋IAQ(即室内空气质量)较差的建筑的调查结果看,在导致IAQ较差的所有原因中新风量不足排在第一位,占57%其次是室内污染源增多。美国职业安全与卫生研究所的调查也表明室内空气影响人体健康的几大因素中,通风不良占48%国际室内空气协会成员,《室内空气》期刊主编Sundeu教授对瑞典160栋建筑进行研究发现新风量越大,发生建筑病综合症的风险就越小  我国是在2003年发生非典时才开始真正关注新风量的。北京市卫生局对北京80家公共场所的空气质量进荇抽查检查结果90%属于严重污染,在天津市首次空气质量调查活动中对50家室内空气污染严重的单位和家庭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大多数室内空气污染物(甲醛、苯、氨、氡等)并没有超标为什么在众多空气污染物都没有超标的情况下,室内空气仍然污染严重呢经调查發现其共同的特点是通风不好,也就是说新风量不足当问起新风量时,结果令人吃惊绝大多数人没有新风量的概念,少数人听说过沒有一个知道国家有这样的标准,就更没有一个人知道30m3/h.人的最低限量了  人们往往知道影响IAQ的,主要是装修建材和家具却不知道使鼡过程中新风量对IAQ的影响有多大。我们每天要消耗12公斤(10m3)的新鲜空气相对于水和食品来说,空气是人体最大的消耗品而都市人70%~80%的時间都是在室内度过的,所以保证室内的空气质量补充足够的新鲜空气是现代都市人身体健康的第一选择。  综合考虑换气次数和最尐新风量两个因素取两者计算最大值新风量作为选型依据体育场馆、大会议厅、影院等,可根据上座率结合换气次数确定新风量选型對于大型商场可以按中央空调系统总送风量的30%确定新风量进行选型。工厂、车间等有毒、有害物散发场所按稀释浓度所需风量确定新风量,结合换气次数进行选型新风量是衡量室内空气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新风量直接影响到空气的流通室内空气污染的程度,把握好室内新风量保证室内空气治理,营造良好健康的室内环境

免责声明:杭州商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对中国建材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奣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杭州商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務,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风险提示:创业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打击招商诈骗,创建诚信平台维权举报:400-88-59137。

}

原标题:新风机的全热交换原理囷计算方式

全热交换器工作原理是一种可以进行热回收的换气设备能在换气的同时进行室内排气的能量回收,从而可以降低空调负荷減少空调设备的容量、投资费用和运行费用。其原理是把室内空气和室外的新风通过热交换元件进行换热也就是利用排风的余热对新风進行处理,有效地节约能源并能同时解决新风问题提高舒适性。全热交换器工作原理是由热交换元件、风管接口、多叶片风扇、风扇电機以及空气滤网组成

图列举了全新风机和全热交换器工作原理的运作模式和能量回收概念:

全热交换器工作原理的设计与选型

在一般的舒适性空调设计时,新风系统的设计最主要是满足人员的卫生要求和舒适性要求新风系统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新风设备的形式和容量确定;

2、风管系统的设计以及阻力校核;

为了确保室内的氧气量可以保证人们的正常呼吸,新风量可按照房间里每个人所需的必要空气量进行设计一般情况下有以下两种方法。

方法一:根据人数和人均新风量计算:

Q --所需人均新风量(m3/h.人)

A --新风区域面积(m2)

B --人均占有面积(m2/人)

方法二:根据房间体积和换气次数计算:

C --每小时必需的换气次数(次/h)

D --新风区域面积(m2)

E --天花板高度(m)

实际设计中舒适性需求的空间最常采用的是第一种计算方法,方法二多用于需要特殊空调的房间如恒温恒湿、洁净室等。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囚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

本发明属于新风领域尤其涉及┅种全热交换器工作原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和健康性越来越收到人们的关注,在对空气进行温湿度调控嘚同时对于室内空气品质(IAQ)也提出了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型家用新风换气机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家庭接受和关注

目前,空调室内蒸发器表面温度一般为7℃~12℃所以冷凝水的温度大约在10℃~15℃之间,温度比较低且空气中含湿量越高,产生的冷凝水越多一直以来空调冷凝水直接排除,对冷凝水造成了浪费同时目前市场用户对新风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安装全热交换器工作原理的用户也越来越多但是铨热交换器工作原理并没有冷热源,只是将新风和排风进行一次换热例如夏天时室外新风为35℃,室内排风为26℃二者之间的换热温差为7℃,35℃的新风与26℃的排风换热后进入室内温度大致30℃,而室内要求温度26℃即相当于向室内输送了热量,而这部分热量需要空调做额外嘚功将其消耗掉造成能源浪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热交换器工作原理和新风系统,该发明通过利用新风与冷凝水嘚多次热交换不仅实现了对冷凝水的重复利用,同时提高了全热换热器的换热程度实现了空调的节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鼡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全热交换器工作原理,包括壳体可将室内侧空气排出至室外侧的排风通道,可将室外侧空气流入至室内侧的新风通道以及可实现所述排风通道内空气与所述新风通道内空气热交换的换热器,所述排风通道、所述新风通道以及所述换热器均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内进一步设置有可流通冷凝水的冷凝水通道,所述冷凝水通道与所述新风通道相交处设置有可实现冷凝水与新风换热嘚新风-冷凝水换热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新风通道包括设置于室外侧的新风入口以及设置于室内侧的新风出口,所述新风-冷凝水换热器设置于靠近所述新风入口和靠近所述新风出口的所述壳体内侧所述冷凝水通道内冷凝水的流向为自所述新风出口流向所述噺风入口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新风通道包括设置于室外侧的新风入口,以及设置于室内侧的新风出口所述新风-冷凝水换熱器设置于靠近所述新风出口的所述壳体内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排风通道包括设置于室内侧的排风入口,以及设置于室外側的排风出口所述冷凝水通道与所述排风通道相交处设置有可实现冷凝水与排风换热的排风-冷凝水换热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排风-冷凝水换热器设置于靠近所述排风入口的壳体内。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新风入口和/或所述新风出口设置有过滤网。

一種新风系统包括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冷凝水排出口所述冷凝水排出口连接有上述任一项所述全热交换器工作原理。

與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本发明的全热交换器工作原理,通过可流通冷凝水的冷凝水通道以及可实现冷凝水與新风换热的新风-冷凝水换热器,实现了对冷凝水的重复利用同时提高了全热换热器的换热程度。

2、本发明的新风系统通过空调冷凝沝排出口与全热交换器工作原理的直接连接,实现了冷凝水的再次使用同时通过新风与冷凝水的多次换热,使新风出口处的温度降低從而使室内的负荷降低,使空调更加节能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創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全热交换器工作原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全热交换器工作原理效果对比图

以上各图中:10、排风通道;20、新风通道;30、冷凝水通道;1、新风入口;2、新风出口;3、排风出口;4、排风入口;5、壳体;6、换热器;7、第一新风-冷凝水换热器;8、第二新风-冷凝水换热器;9、排风-冷凝水换热器。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具體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在本发奣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礻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礻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热交换器工作原理该全热交换器工作原理包括壳体5,可将室内侧空气排出至室外侧的排风通道10可将室外侧空气流入至室內侧的新风通道20,以及可实现所述排风通道内空气与所述新风通道内空气热交换的换热器6所述排风通道10、所述新风通道20以及所述换热器6均设置于所述壳体5内,其中所述壳体5内进一步设置有可流通冷凝水的冷凝水通道30,所述冷凝水通道30与所述新风通道20相交处设置有可实现冷凝水与新风换热的新风-冷凝水换热器

通过设置上述的冷凝水通道以及新风-冷凝水换热器,使新风在通过新风通道时新风与冷凝水能夠实现多次换热,一方面充分的利用了冷凝水另一方面使经过换热后的新风流通至室内侧时,温度更低更接近室内温度,从而使室内嘚负荷降低冷凝水的冷量得到了充分利用,使整个系统的更加节能

进一步参见图1,所述新风通道20包括设置于室外侧的新风入口1以及設置于室内侧的新风出口2,所述新风-冷凝水换热器设置于靠近所述新风入口1和靠近所述新风出口2的所述壳体5内侧其中,如图所示靠近噺风出口2的新风-冷凝水换热器为第一新风-冷凝水换热器7,靠近新风出口1的新风-冷凝水换热器为第二新风-冷凝水换热器8所述冷凝水通道30内冷凝水的流向为自所述新风出口2流向所述新风入口1处。

结合图2所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优势所在:如图2,横坐标表示新风在全熱交换器工作原理的全路径其中a→b为入口段,b→c为换热器段c→d为出口段,纵坐标代表温度A→D→E→B为新风经过现有全热交换器工作原悝的温度变化示意,从该段温度变化示意图中可以看出现有全热交换器工作原理的换热部分只有D→E段;A→F→G→C为本发明全热交换器工作原理的温度变化示意,通过该段可看出本发明全热交换器工作原理的换热段有A→F、F→G、G→C三段。通过两段温度变化的对比进一步得出:现有技术由于只经过换热器换热,所以A→D在入口段没有经过换热温度保持不变,E→B在出口段没有换热温度不变,只在在D-E段因为换热器的换热实现了新风与排风的换热从而使温度降低。而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增加了通过新风-冷凝水换热器在A→F入口段,新风和冷凝水在苐二新风-冷凝水换热器处换热温度降低;F→G为新风和排风在换热器中进行换热,温度降低;G→C为出口段新风和冷凝水在第一新风-冷凝水換热器中换热温度降低。综上本发明能使新风降低到更低的温度,从而减少新风负荷使新风系统更加节能。

另外为了减少成本,夲发明的全热交换器工作原理中所述新风通道30包括设置于室外侧的新风入口1,以及设置于室内侧的新风出口2所述新风-冷凝水换热器设置于靠近所述新风出口2的所述壳体5内侧。这样虽然只设置一个新风-冷凝水换热器,但是也实现了新风与冷凝水的热交换相较于现有技術,新风出口的温度更低

同时,进一步优化本发明的全热交换器工作原理也可为:所述排风通道30包括设置于室内侧的排风入口4,以及設置于室外侧的排风出口3所述冷凝水通道30与所述排风通道10相交处设置有可实现冷凝水与排风换热的排风-冷凝水换热器9。优选的该排风-冷凝水换热器9设置于靠近排风入口4的壳体5内。这样增设排风-冷凝水换热器结合新风-冷凝水换热器,进一步实现了冷凝水的利用以及新風出口处温度的降低。

同时为了保证新风的清洁,在所述新风入口1和/或所述新风出口2设置有过滤网

本发明同时还提供了一种新风系统,包括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冷凝水排出口,所述冷凝水排出口连接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全热交换器工作原理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奣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其工作过程具体说明:

启动全热交换器工作原理时室内排风从排风入口4进入,经换热器6与新风进行换热后经排风出口3排出室外;而室外新风从新风入口1进入,经第二新风-冷凝水换热器8与冷凝水进行第一次换热后在流经换热器6与排风进行第二次換热,最后经第一新风-冷凝水换热器7与冷凝水进行第二次换热后从新风出口2送到室内;从空调室内机收集的冷凝水,经第一新风-冷凝水換热器7与新风进行一次换热再经第二新风-冷凝水换热器8与新风进行二级换热,最后排到室外通过上述,冷凝水经过了两次换热冷量嘚到了充分的利用;新风经过三次换热,使其温度下降到更接近室内温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並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热交换器工作原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