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干旱地区频发的原因是什么

去年全球各地严重的干旱、洪水和高温情况显著
已有 700 次阅读
|个人分类:|系统分类:|关键词:厄尔尼诺 拉尼娜 高温干旱 洪水 强震
去年全球各地严重的干旱、洪水和高温情况显著 & & & & & &杨学祥,杨冬红 & &美国宇航局(NASA)1月1日新发布的卫星影像则显示,太平洋上厄尔尼诺现象没有转弱迹象,专家预测2016年情况会更糟,可能成为厄尔尼诺破坏力最大的一年。最新卫星影像也显示,当前的现象与1997年12月有惊人相似处,当年严重的厄尔尼诺现象,导致极端天气灾害,在1997年和1998年估计造成2.3万人死亡。  其实,去年早有专家一再对厄尔尼诺现象发出警告,而去年全球各地经常出现气候异常,严重的干旱、洪水和高温情况显著,也都印证了这些担心和预测。  厄尔尼诺现象通常发生在12月,去年最后一个月世界各地确实异象频频,瑞士打破150年来的12月温度记录,英国遭逢强风和洪水袭击,美国东北部城市冬天气温升高到摄氏20多度,南部和中西部则发生暴风雪、龙卷风和几近破纪录的洪水,澳洲干燥天气引发野火燃烧,南美洲各国也传出水患灾情。在一连串极端气候现象中,北极气温在冬季一般在零下30多度,最近却突然飙升到冰点以上,比一般冬季中期高出20摄氏度。  印度尼西亚烧芭引起的烟霾问题,去年曾困扰新加坡三个多月,专家指出,由于印度尼西亚当局仍无法克服烧芭难题,今年3月雨季结束后,烟霾会卷土重来。如果最强厄尔尼诺现象今年登场,季候风减弱无法带来足够雨水,印度尼西亚会发生泥炭地自燃引发林火,新加坡不但躲不过烟霾重临的灾难,气温升高也会加快本地伊蚊的滋生,必须保持警惕并做好预防工作。& & &我们在日指出,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2015年高温、干旱继续威胁我国南方、北方地区,新一波厄尔尼诺将增加灾害的强度,必须高度重视,及时监测,积极预防。& & &如果2015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高温、干旱、洪水将接连发生。监测厄尔尼诺非常关键。高度关注2015年警钟!& & &我们在日指出,1997年和2015年日食-厄尔尼诺系数为12,1998年为-2,1997年发生了最强厄尔尼诺事件,年发生了最强拉尼娜事件;2015年日食-厄尔尼诺系数为12,2016年为-2 ,2015年的厄尔尼诺和2016年的拉尼娜发生的概率超过50%。& & &2015年厄尔尼诺:今年干旱明年洪涝。& & &我们在日指出,如果2015年发生厄尔尼诺,2016年发生拉尼娜,那么,长江大洪水有可能在2016年发生,因为年厄尔尼诺和年拉尼娜与年厄尔尼诺和年拉尼娜的发生条件极为相似。 & &事实上,长江特大洪水与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交替发生有关:在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1953年发生弱厄尔尼诺,年发生强拉尼娜事件,1954年长江流域发生了20世纪以来最大的特大洪水;在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年发生最强厄尔尼诺事件,年发生最强拉尼娜事件,1998年发生长江流域20世纪以来仅次于1954年来的特大洪水。 & &关注年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交替对长江大洪水的影响。 & &关注年强拉尼娜事件带来的灾害。& & &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15年中等强度厄尔尼诺和2016年强拉尼娜,足以给中国带来1954年和1998年规模的长江巨洪。 & &20世纪最强厄尔尼诺发生在年,年发生最强拉尼娜事件。长江巨洪发生在厄尔尼诺事件后期和拉尼娜事件前期,强厄尔尼诺和强拉尼娜交替是长江巨洪发生的原因。 & &根据日食-厄尔尼诺系数预测,年发生较强厄尔尼诺事件,年发生强拉尼娜事件,类似1954年和1998年中国巨洪在2016年发生的概率增加,今年不过是小试锋芒,加速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已刻不容缓。& & &我们在日指出,如果2015年发生厄尔尼诺,2016年发生拉尼娜,那么,长江大洪水有可能在2016年发生,因为年厄尔尼诺和年拉尼娜与年厄尔尼诺和年拉尼娜的发生条件极为相似。 & &事实上,长江特大洪水与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交替发生有关:在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1953年发生弱厄尔尼诺,年发生强拉尼娜事件,1954年长江流域发生了20世纪以来最大的特大洪水;在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年发生最强厄尔尼诺事件,年发生最强拉尼娜事件,1998年发生长江流域20世纪以来仅次于1954年来的特大洪水。 & &关注年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交替对长江大洪水的影响。 & &关注年强拉尼娜事件带来的灾害。&& & &我们在日指出,中国的严重洪水,如1931年、1954年和1998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水,都发生在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次年。专家认为,强厄尔尼诺是大洪水发生的主要原因。 & &冯利华和陈立人在2001年指出,形成长江3次巨大洪水有3个遥相关因子:(1)太阳黑子活动的磁周期转变年前后(,,年);(2)厄尔尼诺事件,(3)青藏高原南部7级以上大震。这一判定标准可称之为长江巨洪3因子。 & &从统计分析可以得到一个认识:如果3个因子同时具备,即在太阳黑子活动的磁周期转变年前后,同时在厄尔尼诺次年和青藏高原南部大震后的一年左右(即3个因子的出现时间互相重叠时),长江很可能发生巨洪。因为在太阳黑子活动的磁周期转变年前后,太阳辐射达到最大值,如果此时出现厄尔尼诺事件,那么在厄尔尼诺次年,海洋异常增暖所释放的能量已通过传播集中到30-40oN的副热带纬度,从而使大气环流出现异常,如果此前一年左右青藏高原南部发生7级以上大震,那么高原下垫面前期适度增温,将使大气环流异常加剧,导致北方冷空气和南方暖湿气流在江淮地区强烈而持续的交绥,从而有利于长江流域梅雨带的加强和维持,最终使长江出现巨洪。和1998年具备了三个以上条件,因此出现了20世纪长江的三次巨洪。1976年也是太阳黑子活动的磁周期转变年,尽管1976年是厄尔尼诺年,但在1976年青藏高原南部未发生大震,故长江1977年未出现巨洪。根据以上认识可以推断,在2020年(太阳黑子活动的下一个磁周期转变年)前后,如果3个因子的出现时间互相重叠,那么长江有可能发生21世纪第一次巨洪[1]。 & &年预测为厄尔尼诺年,2018年为特大地震活跃年,2020年为太阳黑子活动的磁周期转变年,2019年长江巨洪的可能性值得关注。 & &2015年发生了厄尔尼诺,日尼泊尔发生了8.1级地震,但是,2015年不是太阳黑子活动的磁周期转变年,按照长江巨洪的3因子标准,2015年不会发生类似1998年的长江巨洪。 & &当然,用以上认识去验证19世纪的长江巨洪就不能完全符合历史事实。如19世纪排在第一位的长江巨洪出现在1870年,尽管年发生了厄尔尼诺事件,并且日缅甸发生了7-8级以上的大震,但该年不是太阳黑子活动的磁周期转变年(谷年),而是太阳黑子活动的峰年。不过,如果把第一个因子的限定条件放宽为在太阳黑子活动的峰谷年前后(已有的研究表明,在太阳黑子活动的峰谷年前后,长江容易出现洪水),那么该年还是具备了长江发生巨洪的3个因子[1]。这一判定标准可称之为长江巨洪新3因子。 & &年发生了厄尔尼诺,日青藏高原南部的尼泊尔发生了8.1级以上大震,2014年为太阳黑子活动的峰年,这完全符合长江巨洪新3因子的标准,有可能发生类似1870年的长江巨洪。 & &前一段时间2015年发生类似1998年长江巨洪的呼声很高,近期却又快速降温,依据的标准和资料可能存在很大的偏差,实际过程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 &让我们通过2015年的旱涝实践来检验长江巨洪3因子标准和长江巨洪新3因子标准,密切关注中国南方洪涝发展的趋势。 & &2015年发生类似1870年长江巨洪的可能性值得研究。& & &年发生超强厄尔尼诺,2014年为太阳黑子峰值,日尼泊尔发生了8.1级地震,2016年将发生超强拉尼娜,按照厄尔尼诺当年中国北方干旱,次年洪涝的一般规律和长江巨洪新3因子的标准,2016年发生类似1998年的长江巨洪的可能性很大。特别是,在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拉尼娜得到增强,超强的拉尼娜增加了长江巨洪在中国发生的风险。& & &我们在日指出,年全球最热年 年全球最冷年: & &2014年是全球极端灾害频发年,高温、干旱、雾霾和强震是主要灾害。关键原因是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和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 &年月亮赤纬角极小值减小潮汐南北震荡幅度,导致高温、干旱、雾霾和强震,2013年的前兆值得关注。& & &高温、干旱、雾霾和强震,都是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惹的祸,厄尔尼诺增强了灾害的强度。&相关报道联合早报:全球须为最强厄尔尼诺现象做好准备日 09:4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 &0  中新网1月5日电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危机预防与恢复重建局高级顾问杰吉罗斯12月29日说,2015年是过去100年来三次厄尔尼诺现象最强的一次;而法国气象局气候专家勒库也在同一天提出同样的看法,且这类天气将持续到2016年,因此今年气温仍旧炎热。对此,新加坡《联合早报》5日社论表示,面对这种种未知,我们不应掉以轻心,必须着手应对极端干旱天气的出现,应尽可能节省用水,珍惜每一滴宝贵的水资源,并随时采取必要行动面对烟霾重临的可能性。  文章摘编如下:  较早时,英国气象局已作出预测,2016年全球温度可能和2015年一样温暖,甚至更温暖,成为史上最温暖的一年,2016年全球均温预估将比长期(1961年到1990年)的14摄氏度,高出0.72度至0.96度,这项预测显示的结果,到2016年底,全球温度将连续第三年破纪录,或接近打破纪录。  美国宇航局(NASA)1月1日新发布的卫星影像则显示,太平洋上厄尔尼诺现象没有转弱迹象,专家预测2016年情况会更糟,可能成为厄尔尼诺破坏力最大的一年。最新卫星影像也显示,当前的现象与1997年12月有惊人相似处,当年严重的厄尔尼诺现象,导致极端天气灾害,在1997年和1998年估计造成2.3万人死亡。  其实,去年早有专家一再对厄尔尼诺现象发出警告,而去年全球各地经常出现气候异常,严重的干旱、洪水和高温情况显著,也都印证了这些担心和预测。  厄尔尼诺现象通常发生在12月,去年最后一个月世界各地确实异象频频,瑞士打破150年来的12月温度记录,英国遭逢强风和洪水袭击,美国东北部城市冬天气温升高到摄氏20多度,南部和中西部则发生暴风雪、龙卷风和几近破纪录的洪水,澳洲干燥天气引发野火燃烧,南美洲各国也传出水患灾情。在一连串极端气候现象中,北极气温在冬季一般在零下30多度,最近却突然飙升到冰点以上,比一般冬季中期高出20摄氏度。  印度尼西亚烧芭引起的烟霾问题,去年曾困扰新加坡三个多月,专家指出,由于印度尼西亚当局仍无法克服烧芭难题,今年3月雨季结束后,烟霾会卷土重来。如果最强厄尔尼诺现象今年登场,季候风减弱无法带来足够雨水,印度尼西亚会发生泥炭地自燃引发林火,新加坡不但躲不过烟霾重临的灾难,气温升高也会加快本地伊蚊的滋生,必须保持警惕并做好预防工作。  人为造成的气候暖化加上厄尔尼诺现象带来的冲击,天气模式随之改变,一些地区少有降雨,导致野火蔓延或缺水现象,但一些地区却可能因暴雨频繁,而引发严重洪涝灾害。厄尔尼诺导致的气候变化取决于该现象的强度,但它会对全球天气型态造成重大影响,会使得许多地区的农作物歉收,海水变暖也导致渔获量减少。  2015年的厄尔尼诺现象强度是不是史上排名第三,必须等到今年初所有气象记录完成后才能得到证实,但国际人道救援组织已感到担忧,因为这可能让数千万人面临饥饿、疾病和水资源短缺的风险。面对这种种未知,但我们不应掉以轻心,必须着手应对极端干旱天气的出现,应尽可能节省用水,珍惜每一滴宝贵的水资源,并随时采取必要行动面对烟霾重临的可能性。【编辑:吴合琴】&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杨学祥科学网博客。链接地址:
上一篇: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1
评论 ( 个评论)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作者的精选博文
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热门博文导读
Powered by
Copyright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题库系统分析,
试题“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频发①近几年的暖冬,使人们产生错觉,认为气候...”,相似的试题还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频发①近几年的暖冬使人们产生错觉,认为气候变暖就是温度上升,天气越来越暖和。对此,气候专家解释说,气候变暖是大趋势,但不意味着寒冷不再,气候变暖更会导致暴风雪、寒流、暴雨、热浪、干旱等极端天气事件频发。②寒冷肆虐是全球变暖大背景下天气异常的表现。世界气象组织专家库马尔·科利近日在日内瓦表示,气候变暖带来的不仅仅是反常的暖冬,还会导致严寒、夏季高温、海平面上升、岛国消失、南北极地冰川消融等极端天气事件。③由于全球变暖,过去20年里自然灾害增加了3倍多。科利说,上世纪80年代初期,全球平均每年发生120起自然灾害,现在已增至每年500起,受灾人数增加了68%。年间,全球平均每年受灾人口为1.74亿;而年间,平均每年受灾人口增至2.54亿。④世界范围内极端天气频发。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指出,大气环流异常和拉尼娜事件是造成中国南方气象灾害的主要原因。在全球气候持续变暖的背景下,世界范围内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也频发。今年1月29至31日,一场罕见暴风雪袭击了素以气候温暖著称的地中海东部的中东国家,叙利亚和黎巴嫩交界处积雪厚度超过l米。1月8日,伊朗遭到十多年来最大降雪影响。1月中旬,阿富汗持续降雪并引发雪灾,一些地区积雪深达2米。暴风雪也袭击了美国中西部以及加拿大东部地区,部分机场关闭,公路交通瘫痪。⑤气候变暖并不代表气温不断攀升。国家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艾婉秀说,气候变暖并不代表气温不断攀升,冬天越来越暖和。“暖冬”是整个冬季气温的平均概念,“暖冬”也可能出现大幅度降温等天气起伏的现象。气候变化是逐步的,但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影响是突然的。⑥今冬气候仍属正常偏暖。国家气候中心首席科学家张称意说,尽管今冬雨雪天气非常多,但是从大趋势来讲,今年仍然属于一个暖冬,总体来看,他认为暴雪与气候变化是有关系的。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增加了。水汽含量增加以后,肯定在某一个时刻要降下来。这一过程中必然与天气发生联系。气候变暖是长期的,即使是今年冬天,温度有所降下来,可能还是偏暖状况,目前的预测值表明今年仍然是偏暖的年份。(选自《科技文摘报》,有改动)1.第③段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④段“大气环流异常和拉尼娜事件是造成中国南方气象灾害的主要原因”中“主要”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文中看,气候变暖会导致哪些极端天气事件频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暴雪冻雨——全球变暖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日下午六时,中央气象台发布暴雪红色警报。中国气象局启动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三级应急响应。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司长矫梅燕说:“中央气象台自设立国家级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以后,第一次发布红色预警信号。这是一次50年来最强的极端低温、雨雪、冰冻的天气事件。”在肆虐的雪灾面前,许多人充满了困惑,不是说气候变暖了吗?“这是全球气候变暖现象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现在是风和日丽、风调雨顺的日子减少了,极端冷和极端热的天气都增加了。总的变暖趋势并没有改变。”广东省气象部门首席专家、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吴兑解释说。“人类正在改变着自然界的收支平衡,自然的承载力正在不断地下降,这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或恶化。”中国气象局前任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多次在不同场合发出警告,“气候变化,将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长期热点话题,有可能改变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回顾2007年,我国气温继续攀升,为近57年来最暖的一年。新疆特强大风吹翻列车;淮河流域发生特大暴雨洪涝;“黑色三小时”的济南大暴雨;强对流天气频繁,雷击伤亡严重……在降水的同时,有些地方又出现了严重干旱。新年伊始,雪灾给人们又来了一个下马威。“人类的活动,特别是大量的排放温室气体,造成全球性的降水异常。”著名气象学专家、中国工程院李泽椿院士说,“这次暴风雪发生的气候背景主要与大气环流异常及‘拉尼娜’现象有关。”李泽椿院士说,造成极端天气事件的直接原因是大气环流异常,而环流异常与全球变暖的大背景是分不开的。罕见的天气让干旱著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也变成了茫茫雪原。纷飞的雪花给昔日干旱的沙漠披上了4厘米厚的洁白冬衣。据专家介绍,自1990年以来,塔克拉玛干沙漠1月间还没有见到过这样的大雪。“2007年11月和12月,我国呈现出明显的暖冬迹象,不过进入今年1月之后,大部分地区温度就突然下降,这跟2006年12月到2007年1月,欧洲、加拿大、美国都遭到了暴风雪袭击惊人地相似。”矫梅燕介绍。“这两起例子,说明全球气候变暖之后,暖的大气层跟海洋的地表作用以后,将产生出一种异常现象,也就是极端气候现象大量增加,某一个地方在某个时段,会突然变得非常冷。”全球变暖,不是每一个地方都变暖,它是一个平均状况。如何定义全球变暖?是把全球的温度取平均值与过去几十年的平均值进行比较,看高了几度。因为全球大气的能量、质量是守恒的,有的地方高,有的地方就低。全球变暖使得某个地区温度持续异常偏高的话,那么肯定在周围在某个地方温度就会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极端天气事件,打破这个地区气温异常偏高的状况,好比“不平则鸣”。(选自《青年文摘》2008年第3期,作者筱炽)相关链接:1.截至日,武汉和长沙两市已连续近半个月日平均气温接近或低于零摄氏度。历史记录也为人们认识这次低温天气提供了参考指标。湖南、湖北出现的雨雪冰冻死而后已是1954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影响程度最严重的。&  2.世界气象组织研究拉尼娜现象的专家库马尔.科利公布最新一份“拉尼娜”现象监测报告时表示,“拉尼娜”现象的影响之一就是造成东亚地区冬季寒冷,因此,“拉尼娜”现象是造成中国南方冰雪灾害的部分原因。为过,科利同时强调,中国南方遭遇的罕见冰雪灾害天气是多种因素造成的,“拉尼娜”现象并不是唯一原因。3.据相关专家分析,岁末年初我国和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出现的雨雪天气作为极端气候的表现之一是在全球变暖这个大背景下产生的。全球变暖正在导致极端气候事件“更加频繁、更加反复无常、更加难以预测”。1、文章第二段引用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司长的话,有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两起例子”是指:(1)_________;(2)_________。3、依据原文,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气候变化不过是暂时的现象,对我们的生活没有多大影响。B、全球变暖趋势的一个表现形式是极端气候的大量增加。C、全球变暖将会使气温逐年升高,每个地方都不会例外。D、这次暴风雪的发生与乱砍滥伐等人类活动密切相关。4、结合文章,说说“不平则鸣”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根据上文和“相关链接”,分析今年春节期间我国南方地区遭受严重雪灾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回答问题。极端天气最近,素来高温炎热的沙特阿拉伯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寒冬,在首都利雅得早晚气温降至零摄氏度左右,北部的拉夫哈、泰布克等地区最低气温达到零下7摄氏度,并出现了当地罕见的霜冻、降雪和树挂等现象。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也下了百年来的第一场雪。在全年平均气温25摄氏度左右的科威特,最低气温竟降到零下3摄氏度。近年来,诸如暴风雪、寒流、暴雨、热浪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在全球发生的频率增加,强度也加大,气候问题愈来愈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全球性问题。1月21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指出,人类深受气候变化影响,尽管气候变化是逐步的、渐进的,但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影响却可以是突然的、急剧的。气候变化是全球公共健康面临的一个主要威胁,人类社会必须采取紧急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所谓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是指与历史同期相比出现较少的小概率天气气候事件。造成极端天气频繁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全球变暖。尽管海湾地区遭受了罕见的寒流袭击,与全球变暖之说似乎相悖,但实际上全球变暖和局部严寒并不矛盾。全球变暖只是指全球气温呈总体上升趋势,并不排除局部地方发生严寒。“暖冬”曾于2006年入冬后在世界上流行。在北美洲地区,隆冬气温堪比夏季:美国纽约到当年年底前片雪未下,最高气温达22摄氏度;加拿大历来被称为“冰与枫的国度”,但其北部特有的冬季风情日渐消失,以全球最长滑冰场而闻名的丽都河迟迟不结冰……在北半球本应最冷的季节,一些国家的路人却身着短袖,熊不冬眠,候鸟忘记迁徙,植物在冬天发芽,高山滑雪场无雪可滑。气候变化带来的不仅仅是反常的严寒和暖冬,还导致了夏季高温热浪,海平面上升、岛国消失,南北极地冰川消融。洪涝、大旱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增加,对人类的生存形成直接威胁。据统计,在过去20年里,全球发生的自然灾害数量增加了3倍多。上世纪80年代初期,全球平均每年发生120起自然灾害,而现在已增至每年500起左右。受灾人数在过去20年内增加了68%,年间,全球平均每年受灾人口为1.74亿;而年间,平均每年受灾人口增至2.54亿。全球气候变化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响着地球上几乎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人。2007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评估报告指出,人类若不重视环保,到本世纪末,估计平均气温最多将上升6.3摄氏度。科学研究表明,如果平均气温上升3摄氏度,仅在亚洲,每年就有700多万人面临洪水袭击,全球将有1亿多人陷入粮食不足的窘境;如果气温上升4摄氏度,全球就会有30多亿人面临缺水问题,北美地区受热浪侵袭的次数将增加3到8倍,北极海冰将减少35%。极端天气频繁出现,是大自然向人类敲响的警钟!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个人,都应该参加到保卫自然的战斗中,尽自己的努力,从身边小事做起,减缓气候变暖的进程。1.请为“极端天气”下一个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能否删掉,为什么?……科威特,最低气温竟降到零下3摄氏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文意,说说如果气温上升,会有哪些危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中画线的句子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股票/基金&
南方频遭重特大旱灾的原因
作者:吴玉成
   (3)植被破坏严重
   新中国成立以来,伴随着人口的成倍增加,促使南方地区人多地少的矛盾更加突出,历史上曾经失控的开荒造田使植被遭受严重破坏。尽管乱砍乱伐等严重破坏植被的行为已得到有效控制,但由于我国南方丘陵山区比例大、土壤层薄,植被恢复过程漫长。植被遭到破坏直接加剧了旱灾形成的风险,流域或地区具有完好的植被,不仅可以较好的涵养水分,而且能够使雨水更长的时间滞留于流域或地区之内,使其干旱灾害脆弱性明显降低,特别是对于山丘区更多的南方地区更是如此。
   (4)地下水资源开发工作薄弱
   由于南方地区地表水资源相对丰富,地下水资源开发问题在许多地区未能受到足够的重视。无论是应对2010年西南五省区特大干旱灾害还是2011年南方数省区的特大干旱,通过临时钻探打井开发地下水对于解决广大旱区因旱临时饮水困难及生活生产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明显暴露出地下水开发工作薄弱问题。如无论是云南还是贵州,在应对干旱过程中均存在临时勘察地下水、确定井位,随即跟进钻探成井,充分说明对地下水资源及其开发尚未做到心中有数,因而会导致干旱灾害程度进一步发展。
   (5)经济基础薄弱致使应对干旱的能力偏弱
   应对干旱的能力不仅受旱区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影响,很大程度还受控于社会经济实力,另外,城市较农村具有更强的应对干旱的能力。而我国南方的一些省份,不仅经济实力薄弱,而且城市化水平也较低。国家统计年鉴数据表明,2010年,我国大陆的31个省区,人均GDP排名20以后的省区有6个为南方省区,分别是贵州、云南、广西、四川、江西和安徽省;从城市化程度方面看,这些省区均属于城市化水平较低的省区,如在全国城市化率排名20以后的11个省区中,属于南方省区的占了8个,分别是贵州、云南、广西、四川、江西、安徽、重庆和湖南省。
   (6)其他
   影响地区应对干旱能力的其他方面还包括干旱预警水平、全体社会成员的节水意识、抗旱减灾政策法规建设、以及社会全体成员的干旱灾害风险意识等。目前,我国各省区的干旱预警能力普遍偏低,各级政府的干旱预警能力建设基本处于起步阶段;水资源的有限性、可宝贵性及不可替代性在全社会成员中并未得到广泛普及,全社会成员中更未形成自觉节水的风气;有关抗旱减灾方面的政策法规较为缺失,尤其是缺少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适用于各级地方政府的抗旱减灾政策法规;社会全体成员干旱灾害风险意识尚未得到真正的提高等等。这些均影响和制约着当今社会应对干旱能力的提高。
  二、我国南方干旱灾害频发的应对策略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不断增长,社会需水逐渐增加,加之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社会的干旱灾害脆弱性渐强,从工程与非工程措施两个大的方面着眼,尽最大限度减轻包括南方各省区在内的社会干旱灾害脆弱性十分重要和迫切。主要的具体对策措施包括如下一些方面。
09/16 16:2309/13 07:0009/13 00:0009/12 16:1809/12 11:3509/12 11:24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球干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