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图书馆可以进去吗吗

苹果园为iOS用户提供和下载,最新的、、、等,分享最权威的资讯、、及解决办法,拥有最火爆的,苹果园一家专注解决iOS所求的网站。解放牛网--------
06:06-观点?长江三角洲新闻
去图书馆,还有必要吗
& 06:06-观点?长江三角洲新闻 &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 作者:柳森/吴建中
  ●当下的图书馆正处于一个转型过程。真正实现图书馆的范型转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今后,图书馆应成为城市的“第三空间”,成为一个动态的知识库。&&&&●主持人:本报记者&&柳森&&&&●嘉宾:吴建中(上海图书馆馆长、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所长)&&&&&&&&解放观点:“哪一座城市,图书馆里的读者越多,就越是充满希望的学习型城市。”然而,当地铁车厢中一个个脑袋不约而同地埋首于各自掌上的手机、电子阅读器,或刷微博或看“书”,“去图书馆?有必要么”成了不少人心中的疑问。本月,上海图书馆迎来建馆60周年。您如何看待图书馆在当下遇到的挑战?&&&&吴建中:从过去半个多世纪图书馆经历的几次较大冲击来看,还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吧。无纸化浪潮并没有如想象中那样来势汹汹,图书馆也没有像预测中那样走向衰落。图书馆一直在努力适应新的技术和社会环境,但总体上还是属于被动应付。&&&&上世纪末,世界范围内反而出现了新馆建设热潮。因为人们意识到,图书馆作为人际交流信息和经验的空间还是必要的。过去十年来,图书馆界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和高新技术成果,开发出一批适应图书馆发展的信息服务和产品。其中,尤其是数字图书馆的广泛应用,使图书馆勉强跟上了时代的步伐。&&&&虽然现在还不能确定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的临界点出现于何时,但已经有人预测,到2020年,数字出版销售额将占图书出版市场总额的50%。由于数字化的发展往往呈现出指数型增长态势,一旦跨过50%这个临界点,数字出版的发展将越来越快。一个以纸质型资源和纸面阅读为主的时代终将成为过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以数字型资源和数字阅读为主的全媒体时代。&&&&当下的图书馆正处于一个痛苦的转型过程。图书馆能否经受住这次考验,保持与时俱进的发展,真正实现图书馆的范型转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解放观点:怎样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转型呢?&&&&吴建中:相对来说,图书馆是比较传统和保守的。比如说,图书馆的基本功能是采访、编目、流通和库存。多少年来,我们都是这样走过来的。后来,虽然图书馆增加了参考咨询、文献提供、讲座、展览等新的服务,我们也日益强调它们在现有图书馆服务体系中的专业地位,但实际上,由于原有流程一直延续着以书为中心的传统,它们之间并没有有机地组合起来,成为两张皮、三张皮。&&&&数字图书馆发展起来以后,它的基本功能依然是采、编、流、存。只是说法更现代化了,叫收集、描述、传播和保存。但遗憾的是,不仅没能按照数字信息流动的特点再造流程,而且仍然在按照传统的图书馆改造自己。要解决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互不相干、各自运行的问题,重新设计图书馆的流程是必然出路。&&&&未来的图书馆应该是一个成长着的有机体。它的每一个细胞都是图书馆的有机组成。图书馆按采、编、流、存的“工作流”运转的同时,也应当按以主题为核心的各项活动的“知识流”运转。每一个业务点、每一个项目之间应当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它们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开放的,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共同形成一个有机体。&&&&如今,大量人类文明记录一开始就是以数字化形态生成和传播的。比如老师课堂上使用的电子讲稿、各种讲座论坛的音频视频,很多极具知识传播与分享价值的博客、微博等,都还不属于传统图书馆收藏的范围。如果我们适应不了这些实实在在的新需求,如果我们管理的资源只是整个信息资源中很小的一部分的话,今后谁还会来图书馆呢?如何做好这些全媒体资源的分类编目、传播咨询和长期保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解放观点:近年来,各国图书馆的信息问询量和主页访问数都呈明显下降趋势,但图书馆的社会活动数都有大幅上升。这是一种生存策略吗?&&&&吴建中:这是图书馆发展的新趋向。人们为什么不来图书馆,是因为信息需求多样化了,很多资源网上都能获取。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图书馆现有的信息资源满足不了他们的实际需求。&&&&如何吸引更多的人走进图书馆?现在国外不少图书馆都把举办文化交流活动作为吸引读者的重要手段,更加强调图书馆知识交流的功能,而不再强调图书外借量了。以前,走进图书馆的人才叫读者,现在不一样了,强调为利益相关者服务。也就是说,图书馆的所有利益相关者都是读者。不仅包括来馆的读者,还包括图书馆所在区域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广大的市民。&&&&图书馆要促成的,不仅是让书找到人,让人找到书,更要把人头脑里的动态知识与图书馆里的静态知识结合起来,形成互动的知识流。而在此过程中,要找到自己新的服务半径,真正实现从借阅服务到信息服务、知识服务的提升。&&&&解放观点:作为一个可以与他人交流与共享的空间,如今图书馆面对的竞争者是不是越来越多?&&&&吴建中:十几年前,“公共图书馆是市民的第二起居室”的口号曾十分响亮。它突出了图书馆与市民之间的关系,强调图书馆应该更亲和、开放、温馨。如今,我们谈论得更多的,是如何发挥图书馆作为城市“第三空间”的价值。&&&&“第三空间”是相对于作为“第一空间”的居住空间、作为“第二空间”的职场而言的。虽然同为“第三空间”,城市中心的酒吧、咖啡馆等更具时尚与娱乐性,但图书馆在知识交流和信息共享方面更显温馨、更有优势。下一步,图书馆还应与博物馆、文化馆、艺术馆等公共文化机构更积极地合作,形成文化共同体,创新活动方式,为市民参与各种知识共享活动、实现终身学习创造更多可能。&&&&此外,图书馆中还将会有更多的主题型共享空间出现,如讲座共享空间、方志共享空间、旅游共享空间。在这里,信息的收集、加工、交流、研究和保存可以一站完成。这样的空间将取代传统的阅览室,成为人与人、人与信息、静态知识与动态知识互动的空间。&&&&今后,人们将不再只是以图书馆里流通了多少书来评价我们的工作,而是看图书馆组织了多少有益的活动,有多少市民参与。不仅看图书馆提供了多少信息,解答了多少问题,更要看读者对这些信息和解答是否满意,看图书馆员与读者交互的能力、参与解决读者问题的能力。总之,一个好的图书馆,应该是一个动态的知识库。而它,一定是由图书馆员与读者共同构建的。
解放牛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杭报集团主办
B09:文化新闻
本版主要新闻
技术支持 :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杭图新年推出“悦读”服务计划
图书馆里没有的书 你可以去新华书店“借”
玩儿的是“互联网+自助采购”
通讯员 寿晓辉 记者 孙磊 2016年元旦开始,杭州读者在杭图找不到的书,可以直接到新华书店去“借书”了。 通常,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模式都是依照采、编、藏、借的流程,一本新书从采购到被读者借阅至少要一个多月时间,选购图书成了图书馆馆员的“专利”。 近年来,随着读者个性化、多元化的阅读需求不断增大,对文献资源的选择类型提出了更高要求,一边是“借不到好书”,一边是有的图书“束之高阁”,供需不对称的现象在一些图书馆普遍存在。 杭州图书馆希望在新年打破这一坚冰——日起,杭图携手杭州市新华书店庆春路购书中心推出“悦读”服务计划。 凡持有杭州市(含所属区、县、市)市民卡、身份证或杭州地区公共图书馆借书证的读者,到购书中心挑选自己心仪的图书,通过手机下载安装杭图自行研发的“悦读服务”APP软件,到购书中心服务专柜即可办理相关借阅手续。当然,这个“借阅”,其实是图书馆为你的多元阅读需求买单;如果你挑选的书和图书馆馆藏书目有重合,还是无法从新华书店借阅的。 还要提醒广大读者,在购书中心借阅的图书可归还到杭州图书馆(解放东路58号市民中心J楼)、杭图生活主题分馆(浣纱路254号)、杭州少年儿童图书馆(曙光路75号)的服务台,其他地点暂不接受。 “悦读”服务计划,旨在以更加便捷的方式满足广大读者的借阅需求,使读者首次从文献资源建设的接受者和终端转变为发起者与首端,同时也将提高馆藏文献资源的利用率,主动适应“互联网+”时代下的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
[] [] [] []
杭图新年推出“悦读”服务计划
图书馆里没有的书 你可以去新华书店“借”
玩儿的是“互联网+自助采购”
通讯员 寿晓辉 记者 孙磊 2016年元旦开始,杭州读者在杭图找不到的书,可以直接到新华书店去“借书”了。 通常,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模式都是依照采、编、藏、借的流程,一本新书从采购到被读者借阅至少要一个多月时间,选购图书成了图书馆馆员的“专利”。 近年来,随着读者个性化、多元化的阅读需求不断增大,对文献资源的选择类型提出了更高要求,一边是“借不到好书”,一边是有的图书“束之高阁”,供需不对称的现象在一些图书馆普遍存在。 杭州图书馆希望在新年打破这一坚冰——日起,杭图携手杭州市新华书店庆春路购书中心推出“悦读”服务计划。 凡持有杭州市(含所属区、县、市)市民卡、身份证或杭州地区公共图书馆借书证的读者,到购书中心挑选自己心仪的图书,通过手机下载安装杭图自行研发的“悦读服务”APP软件,到购书中心服务专柜即可办理相关借阅手续。当然,这个“借阅”,其实是图书馆为你的多元阅读需求买单;如果你挑选的书和图书馆馆藏书目有重合,还是无法从新华书店借阅的。 还要提醒广大读者,在购书中心借阅的图书可归还到杭州图书馆(解放东路58号市民中心J楼)、杭图生活主题分馆(浣纱路254号)、杭州少年儿童图书馆(曙光路75号)的服务台,其他地点暂不接受。 “悦读”服务计划,旨在以更加便捷的方式满足广大读者的借阅需求,使读者首次从文献资源建设的接受者和终端转变为发起者与首端,同时也将提高馆藏文献资源的利用率,主动适应“互联网+”时代下的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欢迎访问上海图书馆网站
(C)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卡号/用户名
身份证号/密码
二周内免登录
没有您的收藏记录!
选择检索类型
读者卡类型:
有效证件号:
修改用户信息
淮海中路1555号(中文书刊外借室)
周一13:30-20:00周二~周日8:30-20:00
上海图书馆
淮海中路1555号(中文书刊外借室)
周一13:30-20:00周二~周日8:30-20:00
上海图书馆
淮海中路1555号(中文书刊外借室)
周一13:30-20:00周二~周日8:30-20:00
上海图书馆
淮海中路1555号(中文书刊外借室)
周一13:30-20:00周二~周日8:30-20:00
上海图书馆
淮海中路1555号(中文书刊外借室)
周一13:30-20:00周二~周日8:30-20:00
淮海中路1555号(中文书刊外借室)
周一13:30-20:00周二~周日8:30-20:00
上海图书馆
淮海中路1555号(中文书刊外借室)
周一13:30-20:00周二~周日8:30-20:00
上海图书馆
淮海中路1555号(中文书刊外借室)
周一13:30-20:00周二~周日8:30-20:00
上海图书馆
淮海中路1555号(中文书刊外借室)
周一13:30-20:00周二~周日8:30-20:00
上海图书馆
淮海中路1555号(中文书刊外借室)
周一13:30-20:00周二~周日8:30-20:00
地址:上海市淮海中路1555号
邮编:200031
电话:021-0或5000
传真:021-
公交车:26、911、926、945、920、830、96、93 15、548等高安路
地铁十号线上海图书馆站、地铁一号线衡山路站。
邮箱:service1@
上海图书馆成立于1952年,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1995年10月,上海图书馆与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合并,成为综合性研究型公共图书馆和行业情报中心,同时也是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上海市分中心、上海市中心图书馆总馆、上海市古籍保护中心、上海市软科学研究基地“前沿技术发展研究中心”和上海文化创意产业信息中心。
点击分享到:
微信公众号
地址:上海市淮海中路1555号
邮编:200031
电话:021-0或5000
传真:021-
公交车:26、911、926、945、920、830、96、93 15、548等高安路
地铁十号线上海图书馆站、地铁一号线衡山路站。
邮箱:service1@
上海图书馆成立于1952年,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1995年10月,上海图书馆与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合并,成为综合性研究型公共图书馆和行业情报中心,同时也是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上海市分中心、上海市中心图书馆总馆、上海市古籍保护中心和上海市软科学研究基地“前沿技术发展研究中心”。
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C)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沪字第353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杭州图书馆可以进去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