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真学术,讽刺人性虚伪的图片儒棍伪学术

什么是学术简历(Academic CV)? 学术简历该怎么写?-闽南网
什么是学术简历(Academic CV)? 学术简历该怎么写?
来源:老查留学工作室
&  作为一个主要负责理工科申请的老师,看到自己手中十多份宾大、哥大、berkeley的录取,真心为我的学生们高兴!可能由于是学理工科的原因,我的学生们大多不善言辞,很多时候需要文案老师下功夫,才能发觉出孩子们的闪光点。而美国的名校,看中的不仅仅是学生们的成绩,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本专业的建树,这与一份好的文书是分不开的。
&  Curriculum Vitae,源自拉丁语&the course of a life&。第一个CV可能是500年前达芬奇写的。从那时起,CV写作有了一定的发展,现在一份成功的简历可以突出优势弥补不足,但仍有学生常常走入误区。
&  而一份成功的简历,不仅可以用于网申,更可以用于套磁、面试等等!我的学生徐同学,在和教授套磁时,用托福写作29的文笔,写下了既专业又真诚的套磁信。但是很少有教授回复。原因不是学生不够优秀,主要原因很明显是:教授都很忙!
&  后来我为他设计了属于他自己的CV,我们用简短的cover letter来表达自己的research interest,再附上一段CV中最有利于他申请的段落。这样的套磁信,几乎每发必中。教授都很忙!他们根本没有时间去看你洋洋洒洒100字的自我介绍,反而,对于精干又条理清晰的CV,你的特色将会一目了然。
&  什么是学术简历(Academic CV)?
&  学术个人简历:一个人的教育和专业历史的大纲,通常为申请做准备。简历是最灵活、最方便的方式,若简历是一种营销文件,那你所推销的东西就是你自己!你需要&推销&你的技巧、能力、资历和经验。
&  Admission committee的老师们可能面对500个人的简历,从中挑选50名录取的学生。如果你的简历阅读起来没有重点、条理不清、布局不好或包含太多与申请不相关的信息,那他们就只好move on到下一个申请者的简历了。
&  所以简历看起来丰富与否并不重要。只要整理你的简历,分解成容易消化的点点滴滴(如段落和标题的形式),并给它一个清晰的逻辑布局,只包含相关的信息,以方便进行选择性的阅读。如果你这样做了,那你被录取的机会就会更大了。
&  学术简历该怎么写?
&  申请留学的CV不是编年表。需要编排为最有利于你的申请专业的形式,突出你的专业特色和相关经历,明确你的申请目标。特别是申请博士的学生,简历的整个重点都应该围绕着你申请的方向,将你所有相关的研究经历都体现出来。
&  一、通常简历中该包含的内容
&  CV中的内容很灵活,像申请博士的学生,重点应该放在在申请实验室的研究经历上,亦或申请软件工程的学生Fir同学,虽然在学校中没有机会进入实验室,但在intel实习,并且在github有自己的开源工程,这样的经历就是点睛之笔了。
&  1. Education
&  & College and university degrees
&  & Comprehensive areas
&  & Did You Know?
&  CVs vary widely by discipline, from headings to the details included. Check your department to find out what is customary within your field.
&  For discipline-specific examples of CVs, check the websites of faculty in your department or the same department at other universities. Many will have their CV online.
&  Course highlights(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不需要写太多,因为我们已经提交过成绩单了)
&  2. Thesis
&  o Doctoral dissertation
&  o Master"s Thesis
&  o Bachelor&s Thesis
&  3. Honors and Awards
&  如果list太长,你可以将最牛掰的Top5写在 &Selected Honors and Awards&.
&  & Academic awards
&  & Distinctions
&  & Fellowships
&  & Grants
&  & Honors and awards
&  4. Research experience
&  应该用倒叙的形式,不可少的内容有:your title, department, university, city, state and dates (years only).
&  在describing activities时,我们需要使用 specific action verbs. 当然,如果在describing your dissertation, 我们还需要包括 a brief overview of impact. 其他的research projects, 是需要重点放在自己的 accomplishments.
&  5. Publications
&  需要按照文献引用格式,国内的出版物统一使用GB7714标准(GB表示&国标&的意思,过去是GB7714-87,是87年出的强制标准;谷歌里自动生成的是按GB/T ,是2005推荐标准,T表示&推&);而国外杂志有具体要求,一般按照MLA(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APA(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等规范著录。
&  GB/T 7714Tang C K, Medioni G. Curvature-augmented tensor voting for shape inference from noisy 3d data[J].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IEEE Transactions on, ): 858-864.
&  MLATang, Chi-Keung, and G&rard Medioni. "Curvature-augmented tensor voting for shape inference from noisy 3d data."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IEEE Transactions on 24.6 (2002): 858-864.
&  APATang, C. K., & Medioni, G. (2002). Curvature-augmented tensor voting for shape inference from noisy 3d data.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IEEE Transactions on, 24(6), 858-864.
&  此外,一定要注明是第几作者(authored or co-authored.)并且表明这个文章是用中文还是英文写的。我的学生John发表过4篇论文,但其中有一篇关于MRI的文章是用中文写的,但申请时简历中他并没有标明。最后结果是,一个做MRI的教授本来很看好他,邀请他面试,面试中提问了很多关于MRI的专业问题,由于John对英文术语的陌生,使得面试过程很不顺利,最后教授开始怀疑John的研究的真实性!!
&  当然,也接受还没有被检索的文章,写为"as submitted" or "in preparation&。不过前提是你已经出版过其他文章了。
&  6. Patents
&  专利是工科学生的强项。尤其是现在新型实用专利在大学中比较好申请,所以很多学生以此来突出自己的特长。与publication的要求相同,现在中国的专利也都可以在google scholar上搜索到,在CV中加上一个超链接,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  7. General experience
&  & Administrative experience
&  & Consulting experience
&  & Professional experience
&  & Related experience
&  8.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  & Foreign study
&  & Travel abroad
&  9. Professional Affiliations
&  & Professional Associations
&  & Other affiliations
&  二、A Note on Competencies
&  这一部分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写。可以写入的内容包括:
&  & Languages
&  & Areas of expertise
&  & Committee leadership
&  & Departmental leadership
&  & Faculty leadership
&  & Professional activities
&  & Professional competancies
&  & Research interests
&  & Teaching interests
&  有心的同学可能会注意到,这样分类怎么没地方写托福和GRE/GMAT成绩呢?Standardized Test是我们网申时必填的一项内容,除非成绩特别突出,否则不需要再浪费地方重写一次了。
&  三、Organize those according to your strengths
&  Ben同学有着很强的研究背景,才20岁的他已经发表了4篇论文。但是由于他整天泡在实验室,课业成绩并不突出,所以获得的奖项很少,只有大一获得的一项,所以我们将publication重点放在CV的前面,舍去了"Honors and Awards" section 而将其补充在了education的子项中。
&  最后,我想在这里消除几个误区。
&  1. 实习经验有那么重要吗?理工科学生,并不像商科的学生要求很多的实习经验。很多商学院本科要求学生修3个月以上,14学分的实习学分。而通常理工科只需要2-4学分的2周暑期生产实践即可。我们本科课程设计上是有道理的。因为理工科学生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在科学、技术的研究上。通常理工科需要修160学分才能毕业,而文商科一般是140学分。很多理工学生是没有实习经验的,这不是你的劣势,而是正常。(很多理工科学生在这里又有疑问了。当然,如果你有相关专业领域的实习经验是很好的。IBM每年的blue计划,intel的实习,都是很好的平台。)
&  2. 课外活动经历很多是好事吗?很多学生与我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兴高采烈地告诉我,他参加过多少社团,参与过多少活动,组织过多少比赛。但当我问及他专业领域内的活动时,他就哑然了。当然,做了那么多课外活动,自然没有时间去做专业领域内的活动。不仅我这样想,如果这样一份CV去申请,admission faculty也会这样想。
&  3. 如果在本专业中,既没有研究经历、也没有实习过、课业成绩也不理想,那这样的情况是不是CV中就无话可说了?答案:当然不是!这种情况就需要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看美女们大方秀出热辣身材,陪你度过冷冽寒冬。
48小时点击排行榜学术_学术的意思_学术是什么意思_学术什么意思_学术的近义词_汉语词典_911查询
学术的意思
输入词语或其拼音即可,例如 学术 或 xueshu
学术 学术的意思 学术是什么意思 学术什么意思 学术的近义词 学术的反义词 学术的拼音 学术的解释 学术的同义词
拼音xué shù 注音ㄒㄩㄝˊ ㄕㄨˋ词性基本解释◎ 学术 xu&sh&[science] 有系统的专门学问引证解释1. 学习治国之术。《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申不害 者, 京 人也,故 郑 之贱臣。学术以干 韩 昭侯 。”《史记·张仪列传》:“始尝与 苏秦 俱事 鬼谷先生 ,学术, 苏秦 自以不及 张仪 。”2. 指治国之术。《北史·宇文护传论》:“然 护 寡於学术,昵近羣小,威福在己,征伐自出,有人臣无君之心,为人主不堪之事,终於妻子为戮,身首横分,盖其宜也。”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 诸葛孔明 为千古一人,其学术全从此书出。”3. 犹教化。《后汉书·盖勋传》:“ 凉州 寡於学术,故屡致反暴。今欲多写《孝经》,令家家习之,庶或使人知义。”4. 学问,学识。 南朝 梁 何逊 《赠族人秣陵兄弟》诗:“小子无学术,丁寧困负薪。” 宋 苏轼 《十八阿罗汉颂》:“梵相奇古,学术渊博。” 明 李东阳 《求退录》:“加以志虑日短,学术愈荒。”5. 指有系统的较专门的学问。 黄人 《<清文汇>序》:“有一代之政教风尚,则有一代之学术思想。” 章炳麟 《訄书·学变》:“ 汉 晋 间,学术则五变。” 秦牧 《艺海拾贝·核心》:“我们反对‘塑造无产阶级英雄形象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任务’那种提法(即使单纯从学术观点上来谈)。”6. 观点;主张;学说。 宋 苏轼 《到惠州谢表》:“臣性资褊浅,学术荒唐。”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神仙鬼怪》:“士大夫以嗜欲杀身,以财利杀子孙,以政事杀人,以学术杀天下后世。” 明 李贽 《孔明为后主写申韩管子六韬》:“ 墨子 之学术贵俭…… 商子 之学术贵法, 申子 之学术贵术, 韩非子 兼贵法、术。”7. 犹学风。《宋史·吴潜传》:“ 潜 所陈九事……四曰正学术以还斯文之气脉。” 清 邓显鹤 《例授修职郎岁贡生训导邹君墓志铭》:“近时儒硕又厌薄 程 朱 务争胜於一名一物,拾末而遗本,语细而昧大。学术所关,非细故也。”8. 法术;本领。《水浒传》第九六回:“你那学术,都是外道,不闻正法,快下马归顺。”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阿稚》:“哭之曰:‘詎意儿辈罹此閔凶,学术短浅,安能御此惨暴乎!’”相关汉字、||
手机查看词语学术的意思,微信扫一扫页面右侧二维码,关注查询大全(微信号www911cha)后回复 cd68490 或 学术? 即可
首字母查词:
按词性查词:
按结构查词:
汉语词典为您提供学术,学术的意思,学术是什么意思,学术什么意思,学术的近义词,学术的反义词,学术的拼音,学术的解释,学术的同义词
学术相关词语搜词语
学术相关成语搜成语
别人正在查
911查询 全部查询 网址:
(共20个)占卜求签
(共17个)民俗文化
(共16个)交通出行
(共10个)学习应用
(共26个)休闲娱乐
(共10个)站长工具
(共8个)身体健康
&2017  京ICP备号-6 京公网安备30 人人网 - 抱歉
哦,抱歉,好像看不到了
现在你可以:
看看其它好友写了什么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以下试题来自:
单项选择题张教授是学术道德和学术诚信委员会委员,所以网上批评他学术不端行为的帖子不可能是真的。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上述推断才是必然可靠的A.该委员会的委员在人选之前都经过严格审查B.网络上的言论是不可靠的.且批评的帖子没有署真名C.该委员会的委员从来没有人被指责有学术不端行为D.凡是学术道德和学术诚信委员会的委员都不会有学术不端行为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A.互联网的强大功能为学术不端行为带来了极大的便利B.高校没有对大学生进行学术道德方面的相关教育C.近10年来大学本科毕业生的数量大幅增加D.仍有三十名大学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被评为省优秀论文2A.中国的人均胆固醇和脂肪摄入量是欧洲的1/2,但中国的人均血清胆固醇指标不一定等于欧洲人的1/2。B.如果把胆固醇和脂肪的摄入量控制在上述界限内,就能确保血清胆固醇指标的正常C.上述界限可以通过减少胆固醇和脂肪的摄入量得到降低D.3/4的欧洲人的血清胆固醇含量超出正常指标3A.威尼斯将不可避免地面临经济发展的停滞或生态环境的破坏B.威尼斯市政府的正确决策应是停止发展工业以保护生态环境C.威尼斯市民的生活质量只依赖于经济和生态环境D.如果有一天威尼斯的生态环境受到了破坏,这一定是它为发展经济所付出的代价4A.邮件激光 B.邮局硬盘C.邮递员程序员 D.光缆光驱5A.仅Ⅰ B.仅Ⅱ C.仅Ⅲ
热门相关试卷
最新相关试卷苹果/安卓/wp
学科带头人
学科带头人
积分 4936, 距离下一级还需 889 积分
权限: 自定义头衔, 签名中使用图片, 隐身, 设置帖子权限, 设置回复可见
道具: 彩虹炫, 涂鸦板, 雷达卡, 热点灯, 金钱卡, 显身卡, 匿名卡, 抢沙发, 提升卡, 沉默卡, 千斤顶下一级可获得
道具: 变色卡
购买后可立即获得
权限: 隐身
道具: 金钱卡, 彩虹炫, 雷达卡, 热点灯, 涂鸦板
TA的文库&&
几个月前中国的学术界传来一个好消息,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发明了一种新的基因编辑的方法,比现在主流的CRISPR Cas基因编辑技术要好很多,这可称得上是爆炸性新闻。如果人类彻底掌握了基因编辑技术,并且用于临床,那么包括癌症在内的很多疾病都能够得到根治,因此这项研究的意义就不必多言了,各国也因此对它都非常重视。
2013年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华裔科学家张锋在CRISPR Cas方面所取得的突破性成果,被《自然》杂志列为当年十大科技进步之首。几个月前MIT理学院院长Michael Sipser到硅谷介绍MIT的成就,只介绍了两项成果,其中一项就是张锋的工作(另一项是不久前证实引力波的实验),可见MIT对基因编辑研究的重视。
2015年,突破奖中的生命科学奖授予了从事CRISPR工作的两名女科学家,美国的詹妮弗•杜德纳和法国的艾曼纽•卡彭特,也可见全世界这项研究的关注。因此,如果韩春雨的成果是真的,即便不能很快得诺贝尔奖,至少获得突破奖还是有把握的。
但是,向来树大就要招风,韩春雨的技术既然比现在全世界领先的CRISPR Cas技术还要好很多,各国科学家就蜂拥而上,试图重复韩春雨的实验。但是到目前为止,也不知道是韩春雨论文写得不清楚,还是验证者实验条件没搞对,总之尚未有人能够重复韩春雨的结果,于是就有人质疑韩教授造假了。造假没造假,这不是我今天要谈的问题,这个自有学术界的人会搞清楚。我想透过这个事件谈一谈学术的规矩,尤其是科学界的规矩。
什么是科学
要谈学术的规矩,首先必须稿清楚什么是科学。国内很多人一直把科学和正确划等号,其实科学最重要的是方法,而不是结论,科学恰恰反对永远正确,这一点我在《文明之光 第二册》“科学时代”一章中通过很多实例反复阐述。人类对世界及其规律的认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提高的,开始认为正确的结论,后来可能发现有局限性。
因此科学的结论只不过是在当前认知情况下,通过科学的方法得到的符合实验结果(或者我们的观察和认知)的结论或者假说。任何科学的结论,必须能够有方法证实和证伪,尤其是必须能够证伪。那些无法证实和证伪的结论,比如“上帝是存在的”,是宗教信仰,不属于科学的范畴。因此,科学的结论不能是宗教的口号,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也不能要求所有人都相信它,科学也不服从于政治。相比科学的结论,科学的方法则重要得多,只有采用科学的方法,做出来的成就才被学术界认可,这时学术的规则。
既然科学重在方法而不是结论,而任何搞科学研究的人又必须遵循这些方法,这样一来科学研究其实就成了一个非常悲催的职业:当你提出一种新方法,或者得到一个前人所不知的结论时,你其实就是在向全世界学术界在声明,“现在你们可以来证实或者证伪我的结论,可以否定我,指出我的不足之处。”如果一个科学家不是抱着这种心态搞研究,而是靠声音的大小(和粉丝的多少)来维护自己的正确性,那么他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家,最多算是一个压制同行的学霸。
证实一个科学结论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同行来重复自己的实验,如果别人在同样条件下能够得到同样的结果,那么这个结论算是初步被证实了。如果一个科学家做出一个实验结果,谁都不能重复,甚至就连他自己第二次可以也得不到同样的结果,那么,学术界只能认定这个发明或发现是无效的,结论是不成立的,哪怕结论真的是正确的。
事实上,重复一个实验有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因为当今科学研究的实验条件非常复杂,有好多参数,甚至实验者自己也未必把这些参数全记录下来的(MIT两个学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还专门发明了一种仪器,自动记录各种可能被人忽视的实验参数,现在哈佛大学和MIT在试用),因此下一次实验时忽视了哪个参数,可能结果就重复不出来了,这种事情经常发生,这倒不是实验者故意造假。但是,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对不起,大家只能不认可你的结论,这就是学术的规矩。
作为科学家,有责任方便同行证实自己的科研成果,而最基本的要求是在论文中写清楚实验是怎么做的。如果无法在篇幅有限的论文中写清楚实验条件的细节,那么这个科学家有义务为同行答疑,在底下告诉那些试图重复他实验结果的科学家很多实验的细节。在我所研究的领域(自然语言处理),一个科学家要发表论文,就要说清楚实验结果是使用什么数据,什么工具,在什么设备上(比如计算机)进行的,以便大家能够重复并进行各种方法的比较。很多研究小组,甚至把他们做实验的源程序免费提供给同行(当然要签一些保密协议)。我本人在做研究时,就用过剑桥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AT&T实验室的多种工具。如果哪一个科学家说,我就是不告诉你实验是怎么做的,而我这个结果就是正确,你做不出来是你水平不够,那么整个学术圈子只好说,“对不起,我们不带你玩了。”
有些实验,因为成本非常高,全世界也没有第二套实验设备,比如发现希格斯波色子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加速器,这种实验需要自己重复进行,而且采用不同方法交叉验证,以免观测到的结果来自于噪音(事实上CERN验证了很长时间才公布结果的)。再比如今年验证引力波的LIGO,是在相距3000公里处建设了两套相同的系统,以确定接收到的是来自宇宙的引力波信号,而不是噪音。对于这样的实验,所有的细节也是要公开的,以便其他科学家查验和质疑。
有人可能会说,如果这样,不就没有了秘密可言了吗?能否以保护商业机密、国家利益为理由,不提供实验的细节呢。对不起,这不是学术界的规矩。科学家们常常不得不在名和利中间选择,不可能全占了。前面我们提到的基因编辑技术,要用到一种更基本的技术--内切酶,它是一把分子级的剪刀,可以把基因切开。这项技术的主要发明人是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的那森斯、史密斯和伯克利的亚伯。我在霍普金斯时,那森斯和史密斯还在学校,人们说,如果他们二人不发表论文,去申请专利,他们会进入世界富豪排行榜,因为今天很多生物工程的技术,包括转基因作物,包括人工合成激素和制造抗癌药,都离不开内切酶。但是,你一旦选择了发表论文争取得诺贝尔奖,就可能和经济利益说再见了。这也是今天很多公司不发表很多论文,或者先申请专利,过了一段时间再发表论文的原因(当然,过了一段时间常常成果就过时,无法发表了。)
学术论文必须是八股文
说到发表论文,很多人有一个疑问,为什么中国科学家在世界一流杂志和会议发表论文比较难?是研究水平不够么?研究水平不够当然无法发表,但很多时候中国学者很多论文本身写得也有大问题。
我从2000年前后开始,就给我所在领域的一些顶级杂志和主要会议审稿,也担任过一些重要会议的程序委员会成员和负责人,至今也有十几年了,因此对什么样的稿子容易被录取还是有点发言权的。每年,也有一些国内的学者请我帮助修改他们即将投稿的论文。这么些年看下来,审下来,我不得不说国内一些学者的论文写得不符合规范,以致于他们即使有很好的研究成果,论文被拒绝了。
国内一些学者喜欢这样写论文,首先讲自己研究的重要性,上升到非常高的高度,生怕立意不够高被拒绝。(很多国内学者在向国家申请经费时也喜欢强调,你国家不支持我的研究,就不能矗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了。)接下来这些学者会自顾自地讲自己的方法怎么好,然后在不提供细节的情况下给出一些难以对比的实验结果(比如使用自己设计的数据,而不是学术界一致采用的),最后宣布自己解决了一个天大的难题。
其实,论文中那些大话,比如某一项研究怎么能够改变世界,等等,即便是真的也都是废话,因为在学术圈子里,同行对这项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比较清楚,无需费太多口舌,不需要像新闻稿那样一定要上升到什么高度。至于发明和发现是否那么重要,一切看结果就可知道了。那些大话、废话,除了占用宝贵的篇幅,对论文的录取没有帮助,甚至只有副作用。那么被录取的论文通常是怎么写得呢?这其实和科学方法本身的特点有很大关系。
今天的学术研究,99%是N+1的工作,不管你怎么吹它的重要性,还是N+1,这也就是说你发现前人工作可以有改进之处,你把这个问题解决了,这本身足够有意义。既然是N+1的工作,任何人写论文时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提一下N的工作,也就是同行们以前做过的工作,当然,也要指出前人哪些工作没有完成,这既说明你研究的必要性,也是对前人和同行的认可,这部分文字是不能省略。国内很多人搞科研,不做详细的literature study(文献研究),上来就谈自己的工作,这种论文给人第一印象就不好。在介绍完别人的工作,或者说自己的工作基础后,论文才能开始介绍自己的工作。这部分就不多说了。
在论文中,接下来就要比较自己工作的结果了。既然是N+1的工作,我们为了证明N+1比原来的N要好,你首先要重复前面N个人的工作,这也是为什么在科研上实验结果必须能够重复的原因。一个有经验的导师,指导博士生做研究时,通常是从重复前人的实验开始的,然后才开始自己的改进。将来写成论文时,实验结果的第一部分就是重复前人最成功的实验(一般被称为基准Baseline)。然后,才是自己各种实验结果的介绍,以及和前人的比较。
可比性对科学研究非常重要。为了大家有一个可以公平比较的平台,各个学科领域都有很多共享的数据,材料,和工具,供同行们使用。这些是属于整个学术圈子的财富,它们有些是各个实验室贡献出来的,有些是政府基金专门建设的。大家做研究都要用这些共同的东西来验证、比较,这样才是橘子和橘子的比较,不是拿苹果和橘子相比。
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有一位大家都知道的科学家叫马库斯,他自己其实没有太多的学术成就,但是他倡导和建立了一整套供全世界研究人员使用的数据库(LDC),再加上他培养了一大批这个领域的学术骨干(也得益于这数据库),因此大家都尊敬他。
为了建设一个给学术圈子使用的平台,有些时候是要花很多钱的。2015年Google为了让全世界的大数据医疗研究有一个可以做对比实验的基准,拿出1亿美元给了斯坦福和杜克两所大学的医学院,用5年时间采样5000人(各2500人)的全部生理和医疗数据,作为将来全世界在相关领域中搞研究的共同基础(这个项目被称为Baseline,基准)。这样当一个研究小组发表实验结果,其它研究单位很容易相同的数据验证实验结果是否可以重复。
如果一个科学家通过实验证实了他站在巨人的肩上往前走了一步,恭喜你,同行们很可能会认可你的发明发现。但是,既然科学是一个过程,那么它就要继续走下去,既然科学必须能够被证伪,那么就会留给后人来否定自己的空间。因此好的论文最后都会从学术的角度,讲一下自己未完成的工作,这些工作或许是自己正在进行的,或许是留给同行的。到此,一篇论文才算完整。从这个写作过程可以看出,它似乎就是一篇中规中矩的八股文,是的,学术界对规矩是非常看重的。
所喜的是,随着中国越来越开放,很多学者和海外交流越来越多,加上引进海外学者,这种情况满满在好转,中国学者在著名杂志和会议上论文录取率也在逐年提高。
学术圈子很重要
除了看重研究成果的可重复性和可比性,看重写论文的格式之外,学术界还有很多自己的规矩,其中有一条就是大家都要维护自己的学术圈子。
虽然历史上总是有一些卓尔不群的科学家,比如证明了庞加莱猜想的佩雷尔曼,他们傲视同行,但是因为他们水平实在太高,整个学术界只好在他们面前认怂。但是,大部分时候并非如此,一个科学家的成功离不开学术圈子。既然科学家的工作是做N+1的事情,那么学术圈子就代表N。
既然科学结论常常是有条件的,只是相对正确的,既然科学家很难做出一个后人难以超越的大发现,那么科学家的荣誉常常不是自于自己的结论多么正确,而来自同行的认可。另一方面,在很多领域,一个发明发现,不是那么容易就被客观验证的,它是否被认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整个学术圈子对它的态度。比如对于胆固醇作用的认识,科学家们至今没有一个定论,那么一个观点是否被很可,论文能否被发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流学术界的态度。
一个科学家进入学术圈子,很重要的是和圈子里的人互动,这个互动不仅仅是个人之间的直接交流,而且表现在写论文时相互引用。个人之间的学术观点可以不同,但是哪怕在论文中驳斥别人的观点,都比忽视前人的工作要好得多。当然,如果能在反驳别人观点时,肯定它对自己的启发,那么对方会很欢迎这样的交流。
回到韩春雨的发明上来,这件事从一开始就受到国外很多学者的质疑,很重要的原因是他长期游离于圈子之外,大家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这样一个人,给了大家一个完全不同的结论。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是张锋给出同样的结论,大家的反应或许没有那么剧烈。这倒不是说张锋更有名,实际上张锋是80后的科学家,在这个领域里也算是新人,但是他在圈子里早已被同行认可。
对于破坏学术圈规矩的人,这个圈子对他的惩罚也是很厉害的,历史上一桩著名的公案就是关于链霉素发明权之争。这个故事的细节讲起来很长,简单的版本是这样的:
导师瓦克斯曼发明了链霉素,但是没法提炼出副作用小的药品,学生沙茨找到了合适的副作用小的菌种,但是瓦克斯曼独占了研究成果的利益(专利收入),沙茨后来将导师告上了法庭,并且拿到了自己应得的利益,但是从此他便无法在美国学术圈子里混了,因为他破坏了学术界当时的规矩。后来瓦克斯曼独享了诺贝尔奖,世界也就将沙茨忘掉了,直到后来英国科学家威恩莱特在写抗生素历史一书时,找到了当时很多实验记录,才让世界了解了沙茨点工作。这时瓦克斯曼已经去世多年,沙茨也已经退休了。
如果单纯看事实,瓦克斯曼的做法无疑有问题,但是沙茨破坏了当时学术圈的规矩,免不了要受到了来自学术圈的惩罚(沙茨曾经给很多诺贝尔奖获得者写信求援,但是没人理他)。这个规矩是否合理是一回事,但是一旦成为学术界的规矩,每一个圈子里的人就不得不遵守。这些规矩并不是要和谁为难,而是为了让整个学术圈子能够形成一种合力,围绕一个课题共同的研究探讨。维护这些规矩,才会有N,也才会有N+1。
结束语:自近代以来,科学能够不断地进步,人们对世界的认识能够不断地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科学家们坚持科学的方法,而不是死守科学的结论。而长期以来形成的不成文的学术规矩,则是为了确保科学家们能够坚持科学的方法,发展科学。
本文转自澎湃新闻,作者吴军,学者,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该校工学院董事,曾经担任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杂志评委以及许多国际学术会议程序委员会co-chair和委员。
支持楼主:、
购买后,论坛将把您花费的资金全部奖励给楼主,以表示您对TA发好贴的支持
载入中......
总评分:&经验 + 310&
学术水平 + 1&
热心指数 + 1&
信用等级 + 1&
其实科学也要试错,不能错了就一棒子打死!创新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
谢谢这篇文章解释了一些很具体的问题哦!
吴军,牛人!
很好的文章,尤其是关于科学论文写作时,必须涉及相关研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方面的论述。
很好的文章。
合理合法的,应该坚持,什么规矩?只要是非法的,每个人都有权利抵制。历史是公正的,莱布尼兹公式如今得到全世界承认,牛顿又能奈何?
吴说的其实是自然科学。如果把科学定义为“可靠的知识体系”,那么,数学不能不算是科学,而吴说的这些就不适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不适用像数学这样的科学。当然,除非,吴不认为数学是科学。
初级热心勋章
初级热心勋章
初级信用勋章
初级信用勋章
初级学术勋章
初级学术勋章
中级热心勋章
中级热心勋章
中级学术勋章
中级学术勋章
中级信用勋章
中级信用勋章
无限扩大经管职场人脉圈!每天抽选10位免费名额,现在就扫& 论坛VIP& 贵宾会员& 可免费加入
加入我们,立即就学扫码下载「就学」app& Join us!& JoinLearn&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如有投资本站或合作意向,请联系(010-);
邮箱:service@pinggu.org
投诉或不良信息处理:(010-)
京ICP证090565号
京公网安备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讽刺人虚伪的句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