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小学作文是谁写的

> 我的母亲
        
  和许多人一样,提起自己的母亲,心里总有一种温暖和滋润的感觉。
  还有一些人,一提起母亲,喜欢用一系列的&最&来咏颂,比如说&最美丽&、&最善良&、&最优秀&,我认为这都是无可厚非的,因为美丽、善良、优秀都代表着他们对母亲的那份不可撼动的爱。
  老早就想好好记录一下我的母亲,只是母亲在我心里太至高无尚了,我不能也不敢轻描淡写。所以,那些关于母亲的文字,也就一直藏在心里,也就一直在每一个时辰里,为我一个人流淌。
  有这样悠长的日子相伴,心是最幸福的。
  早些年,我也曾写过一小文,叫《妈妈就是家》,当时写下这个题目,或许是触景生情的瞬间感觉。但随着岁月的沉淀,母亲在我的内心越来越强大,无论我长多大,我飞多远,无论我身在何处,妈妈就是我心灵的归宿。
  当我有幸福需要分享的时候,我喊出的是妈。
  当我有痛苦需要面对的时候,喊出的还是妈。
  妈妈,我真的就是您还未断乳的孩子,您就是我强大而安全的精神港湾。
  感谢上帝,赐给我如此大的福份,让我在活过几十年之后,还如此富有地享受着母亲的仁慈和宽爱,感受着母亲的坚强与智慧!
  《我的母亲》之一:八十大寿
  人这一辈子,究竟活到多大年龄才算老,可能谁也说不清楚。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标准,都期望自己的生命,像爬满墙壁的藤蔓一样,向着阳光的方向,无限地延伸着。
  我的母亲在去年盛夏,整整走过了她人生的第八十个春秋。
  八十算不算老,我想应该算老了。
  八十年的藤蔓,换来的是庇护我们的一片浓荫。
  这浓荫来之不易,这浓荫贮满幸福。
  这浓荫,是一个女人八十年的磨难。
  活在这片浓荫里,我们的心,因幸福而疼痛着。
  为了报答母亲八十年的含辛茹苦,我们兄妹几个提前一年,就开始酝酿怎么给她操办寿辰。几十年里,我们为了寻找各自的生活,从母亲身边轻松地走出去,如今,生活大多都走出了一个样子,但一想到还在老家的母亲,我们才感到天各一方,其实都很累,也就想突然回到母亲身边,在她老人家的寿辰里,我们也好歇一下母亲给与我们的身子和心啊。
  母亲八十寿辰的庆典,也就在我们无数次的电话中日渐成熟。
  我提前回到家里,从宴请的亲朋好友名单的拟定、酒店的落实、寿碗的制作、庆典的仪式,都做了精心准备。
  母亲说:&你们都到齐了,我想说几句话。&
  &那是肯定的,您老是当天的主角啊。&我拍着母亲已经松驰的手臂,告诉她该讲些什么。
  母亲说:&我主要想说说心里的感激,这么多年了,我们一家活得不容易啊。&
  母亲的话让我的心一下子紧了起来。看来母亲这些天,并不轻松,她的还很清晰的脑子里,沉浸在对过去几十年的回忆之中。
  我不敢看母亲眼睛,那双不知流过多少泪的眼睛里,藏着多少难以诉说的苦难。母亲真的老了,整个人好象小了一圈,母亲的眼睛也越来越小,在她生日来临的那些日子,母亲的眼睛里经常噙满泪水。
  八十年来,母亲从未在大庭广众之下说过话,然而,我却有充分地理由相信,母亲一定会把内心的那份感激表达出来,我家的那些亲戚朋友们,一定会在她平凡的话语里,感受到母亲身上的骨肉亲情,有多么真诚。
  按照家乡的规矩,生日的前一天晚上,就要请至亲的人一起吃晚饭,最最重要的是吃长寿面。
  那晚,母亲和父亲的兄弟姐妹及其子子孙孙,都悉数到场。或许是我和妹离开老家时间太久,好多亲戚我们已经不认识了。母亲就给我们一一介绍,她心里清清楚楚。母亲记忆超常,哪家的孙子孙媳叫什么、做什么一点不乱。说实在的,母亲介绍的具体人物我并不太在意,我更在意母亲飞扬的神情。
  我专注地看着母亲,心里热乎乎的,想着母亲一直这样该有多好。
  生日当天,母亲同往日一样早早地起床,洗漱干净后,开始念佛。早晚念佛是母亲每日必做的功课。我注意到母亲今天念佛的时间比平日长了许多。母亲大字不识,佛经却烂熟于心。我想今天,她面对大慈大悲的菩萨,肯定又会有许多的感激。
  母亲的内心一定不平静。
  八十岁,对于母亲来说,不是弹指一挥间,是煎熬和苦渡。
  八十年的岁月,赋予了母亲太多的苦难和不能承受的痛。幸运的是,母亲带领着我们,一路不回头地走过来了。
  我从厨房出来,看到母亲端坐在沙发上,看着父亲的遗像。我知道母亲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想念我的父亲了,我立马转过身来。
  然后,我听到母亲浅浅的唉叹。
  母亲一向爱好,生日时,她穿了件红底白点的真丝短袖,满头的白发梳理得一丝不苟。
  母亲精神灼灼地出现在酒店。
  庆典场面非常热闹。亲朋好友争先领取寿碗,一则表示对母亲的尊重,二则也希望给自己沾点寿运。寿碗上写着母亲的名字和八十寿辰,下面是祝福的话语。这可能也是老家的规矩,凡八十岁以上的老人都称高寿了,生日时都要毫不吝啬地遍发寿碗。
  仪式是我大哥主持的。他首先请出了母亲。我和妹把母亲扶着上了台,母亲就端坐于台上。二哥代表我们兄妹发言,祝福母亲寿比南山,福如东海。接着他把我们兄妹一家一家地向各位亲朋好友做了介绍,然后四辈人全部围站在母亲的周围。
  母亲的脸上泛着红光,儿孙满堂让她非常满足。
  一位老街坊作为嘉宾代表发言,让在坐的每一位来宾都感慨万千。他说,老郭(我母亲姓郭)是一个坚强的母亲,几十年了,我们看着她是怎么走过的。在哪些艰难的岁月里,她一人带着几个孩子艰难度日,不离不弃。而今,孩子们个个都有出息,不容易啊。我们祝福老郭硬硬朗朗地活到120岁。
  母亲显然有些激动,大哥还没有请她发言,她已经站了起来。
  我立即把话筒递到她面前。母亲的手有些颤抖,她说,各位亲朋好友,我郭老娘能活到今天,能享受到今天的幸福,真是太不容易了。今天我要感谢各位亲朋好友,几十年来对我和我们全家的关心,谢谢你们顶着这么大的太阳,来参加我的生日,谢谢了!
  母亲话毕,来宾们都站起来用掌声回敬。
  开席了,母亲几乎没有吃什么东西,来宾们轮着给她敬酒,说祝福的话语。母亲眼里没有大小尊卑,凡是来给她敬酒的,哪怕是小孩子,她都要站起来接受人家的祝福。
  好多家庭都要求和母亲合影,并把小孩交给母亲,母亲都非常慈祥地把孩子抱在怀里,满脸的笑容。
  我想这也体现了母亲的仁义之处。
  母亲有高血压,我的手袋里装着药,我一直很紧张地站在母亲的身后。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母亲一直都精神灼灼,神采飞扬。
  祝福母亲健健康康,长寿再长寿一点,让我们永远有家。
  《我的母亲》之二:黑白青春
  母亲的母亲,很凄惨地死于抗日战争。
  故乡梁平的军用机场,是日本人要摧毁的目标之一。我的外婆,就是在躲避小日本密集的轰炸中,不幸去世的。
  年仅三十八岁的外婆,从此消失。还很小的母亲,除了恐慌,她还不大懂得最亲的人,突然离去的悲伤。更不懂得命运,在一个女孩面前打开的,是一幅色彩很伤感的黑白的世界,以至于岁月还要无情地把她带进,一个女孩难以面对的黑白青春。
  母亲姊妹六个,排行老三。外公不太管事,家里的事情有哥哥姐姐操心,母亲懵懵懂懂地过着。
  母亲省事,是因为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们因为疾病、灾难和意外,一个个离开了人世。母亲在经历了一次次生离死别,一次次痛彻心肺的苦难中,不仅顽强地活了下来,也渐渐长大了。
  从这么多的恐惧中,母亲似懂非懂地知道了,原来生命很脆弱。
  从此,母亲惊恐地跟着外公,她最害怕外公有什么闪失,最害怕自己成为孤儿。那时的外公,在这么大的世界上,就是她生命唯一的稻草,她必须牢牢地抓住。可以想象,那时还是花季的母亲,整日生活在惶恐和不安之中,身上和脸上,哪里还有一点明媚的色彩。
  后来,母亲有了继母。
  都说天下的继母难当,其实,继女的日子也不好过。母亲看着继母的脸色过日子,特别是继母有了自己的孩子后,对母亲更是苛刻,稍有不对非打即骂。
  外公依然不管事,母亲智慧地平衡着和继母的关系。
  后来,母亲又有了三个弟弟,俩个妹妹。或许是上天对她的补偿,母亲又有了六姊妹,只是她的排行从老三变成了老大。究竟是亲骨肉,究竟是一条血脉,弟妹们没有外心,都亲热地叫她大姐。
  亲情让母亲的脸上,有了一个少女,应该有的笑容。
  和继母磕磕碰碰地生活了一段后,就有人来说媒。不到十八岁,母亲就嫁人了。这是母亲的第一任丈夫,此人姓张。母亲嫁过去以后,才知道这个男人性格相当不好,爱酗酒,还动不动就出手打人。
  才出虎口,又入狼窝。一个女人的命运,怎么一开始就这么悲戚?
  母亲和这个男人生活了不到八年,男人就去世了。这八年也是母亲水深火热的八年,和他一共生了四个孩子,两儿两女,只是第四个孩子(也就是我姐)还在肚里四个月时,那个男人就已经去世。无论他在世还是不在世,每个孩子的出生,都是母亲自己用剪刀剪断脐带,自己下床清洗。一般情况下,母亲都是第二天就得下床,开始劳动。
  因此,这个张姓男人的去世,母亲并没有多少悲伤。让母亲伤心欲绝的是她的二娃和三妹相继离世。
  母亲说二娃是在一个夏天和伙伴下河洗澡被淹死了,母亲看着冰冷的孩子,悲从心来,几天几夜滴水不沾。
  命运并没有就此打结,还要继续折磨年轻的母亲。悲伤接而至,不久三妹出麻疹,按说这不算什么疾病,但是三妹却一病不起。
  两个孩子的离去,母亲心碎了。
  自三妹儿走后,二十六岁的母亲把这一切苦难,都归于是命运的安排。她终日沉默寡言,她把这些让生命不能承受的痛和苦,深深地埋在心底。
  母亲说,她只能认命。
  与青春有关的日子里,母亲都笼罩在一种暗淡无光、灰蒙蒙的悲伤氛围里,很难想象母亲的青春,是个什么样子。我从仅有的几张发黄的照片上,看到了年轻时母亲的样子。
  母亲是美丽的。
  我感念这些比时间还老的照片,帮我们在几十年后,还能认识年轻时就开始受苦受难的母亲,还能让我们在无数风雨的吹打里,一睹我母亲的青春的面孔,尽管那是由众多的苦难叠加而成的,但一个女人天生的美丽,就是劫后,余下的也依然有美丽。
  一是眼睛。母亲的眼睛不大,但透着一种忧郁的美。很特别的是,母亲的双眼皮有很多层。我曾抱着母亲,仔细地去数有多少层,结果总是数乱的。母亲眼里有几分淡定,似有直面残酷生活的坦荡,也有几分从容,似有迎接未来的勇气。
  二是齐腰的长辫子。有一张照片,母亲侧着身子,把一根辫子放在胸前,一根辫子放在身后。粗壮的辫子黑亮黑亮的。母亲说很爱那一对辫子,她一直舍不得剪掉。黑白的照片上,只有那对辫子让我看到了一些黑白以外的色彩,青春掩饰不住,也忽略不了。
  母亲的经历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童年时亲眼目睹自己的母亲和五个姊妹的相继离世,青年时送走了自己的丈夫,更要命的是,还亲手送走了自己的一儿一女。
  可以这么说,在没有任何大的灾难降临时,母亲的遭遇是很多人无法接受的。身体和心里没有非同寻常的坚强,是不可能面对的。母亲是一个坚强的女人,是一个让人油然而生敬意的女人。
  有人说母亲命大,也有人说母亲命硬。
  母亲从不反驳。是的,相对那些离她而去的亲人,她真的命很大了。
  二十六岁,一个女人的生活长卷才刚刚展开,未来依然是个未知数。而在身心已经背负了太多苦难的母亲,依然不知道未来,还有什么在等待着她。
  母亲依然诚惶诚恐。但她没有低下,女人绝不应该低下的头。
  《我的母亲》之三:相濡以沫
  二十六岁,应该属于人生的黄金岁月。
  好多人在这个年龄上,还在谈情说爱,还在编织梦想,还在预约未来,还是一副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的样子。
  而对于母亲来讲,生活的痛苦和重压,让她在一夜之间,跨越了年龄、生理和生命的极限,一下子知道了天压在身上有多高,地横在脚下有多厚。
  母亲只好带着我哥我姐,在她伤透心的地方,艰难度日。那时我哥7岁,我姐还乳臭未干,日子过得自然清苦。但母亲相信,只要有勤劳的双手,就不会让两个孩子挨饿。母亲那时的人生目标,就是要把两个孩子养大成人。
  母亲将长长的辫子盘在头上,人就显得格外精神。母亲年轻的身体,在苦难过后,由不得不开始挣扎着生活的时候,很自然地,又透出原有的美和健康。
  几十年后,当我在文字里琢磨母亲的时候,我以为这就是苦难,带给一个女人的完美和高贵,最先在母亲的身体上,显山露水。
  上门提亲的人自然很多。面对提亲的人,母亲既不问对方的品行,也不问对方的条件,就是一概拒绝。弄得人很难从母亲平静的脸上,看出她内心究竟有什么想法。
  我的父亲也在被拒绝之列。但自信的父亲没有放弃,他相信母亲是一个被生活历练得,远比她的年龄,要深刻得多的女人,只有等她慢慢地了解了自己以后,一定会接受他的。
  父亲身高一米七八,高高瘦瘦的,属于英俊的儒雅男士。此前也有过一段短暂的婚姻,妻子因为难产,丢了性命。父亲既没有得到孩子,连妻子也没了,这个打击实在不小。
  此后好几年,我父亲都没有再娶的愿望,直到遇到我的母亲。
  父亲被母亲拒绝后,并不气馁。他总是能找到机会,一次次向母亲表白,请母亲相信,他一定会好好地对待她和两个孩子。
  命运让母亲不敢轻信。虽然一直不开口,但对父亲总是客客气气,这就给了我父亲很大的勇气。于是,父亲每次到母亲家里来,就主动帮助母亲做些事,没事时就抱着我姐带着我哥出去玩,每次哥哥姐姐都是尽兴而归。
  父亲的真诚,终于赢得了母亲的芳心。
  母亲带着一儿一女嫁给了我的父亲,那年母亲30岁。
  母亲和父亲相濡以沫地走过了13个春秋。那是母亲最幸福的时光,父亲把所有的温暖都毫不吝惜地给了这段时光,那些温暖凝聚成的美好的记忆,伴随母亲走过几十年,直至今天。
  母亲为父亲生了三个孩子,二哥、我和妹妹。父亲爱孩子,母亲带给父亲的幸福,是他从未享受过的天伦之乐。
  二哥的出生,带给父亲的幸福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父亲终于有了自己的儿子,生命从此有了延续。
  父亲把这无与伦比的幸福,全归于母亲的功劳。他对母亲无微不至,体贴入微的照顾,让母亲真正体验到了做女人的幸福。
  两年之后有了我。
  后来母亲告诉我说,那纯粹是个意外。留不留下我,父母一直犹豫,只是这个犹豫期太长,我就被侥幸地留了下来。二哥落地时8斤六两,而我只有三斤九两。父亲说我就像一个耗子,但他依然欢天喜地,用他宽大的手臂抱着我,怜爱地给我取名叫&金妹&,他说是金枝玉叶的金。
  母亲说这丫头啊,别的都小就是哭声大。
  父亲害怕母亲受累,他每次出差都会把我带上。在我依稀的记忆里,跟着父亲走了很多地方,认识过很多人,那些叔叔都叫我&小铁梅&,我也经常会在叔叔们的掌声中,唱上一曲&我家的表叔数不清&。
  几年后,妹妹白白胖胖地来到人世,妹妹是吸取了父母亲所有的优点,长得很是惹人怜爱。但她并没有我幸运,父亲没有给她留下任何印象,她两岁时,父亲开始生病,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我妹妹说爸爸太不公平了,生下我为什么就不管我了。
  唉,命运在惩罚我父亲时,也连带惩罚了我妹妹。
  先天不足的我,全靠后天的补偿。没有想到,后来我居然长得比我妹妹还高出一头。姐妹俩长相也有几分相似,长大以后不仅长相象,连声音也相象,居然有人把妹妹当成我,把我当成妹妹。
  因为有了我们,父母更加恩爱,生活过得滋滋润润。母亲说,她从没有和父亲吵过架,甚至都没有红过脸,他们相亲相爱地携手了13年。
  我们兄妹也在父母的阳光雨露下,快乐而健康地成长着。
  只是可惜,好景不长,当我们姊妹还少不经事时,父亲就生病了,接着就不管不顾地将我们丢给了母亲,独自奔天国去了。
  父母相濡以沫的日子,就这样走到尽头,就这样嘎然而止。
  也就这样,在母亲和我们兄妹心里,留下了一生的痛。
  《我的母亲》之四:永远的痛
  日,这天对于母亲来讲,留下的是永远的痛。这痛在心里,比刀刻斧凿还深刻,任时间怎么冲涮,也不会被带走。
  这天,母亲一生挚爱的人撒手人寰了。
  这天,母亲无数绚烂的梦破碎了。
  这天,母亲头顶的天踏了下来了。
  这天,母亲凄励的号哭,浸染了我的整个世界,那号哭将永远留在我记忆的最深处。那号哭令我知道,父亲将永远不会醒来。
  那一年二哥10岁,我8岁,妹妹只有4岁。
  癌症,是人类医学至今都无法攻克的难关。患上癌症,无疑是被判了死刑。命运再次捉弄了母亲。父亲患的正是癌症,而且是食道癌。好多患者到最后,都是被活活饿死的。
  父亲所在单位全力以赴救治,从县医院到专医院,再到重庆,到上海,这无疑给了母亲极大的精神慰藉,同时也让母亲看到了一个象五彩气球一样的希望。
  &化疗&一词,在七十年代初应该是一个很新的医学用语,我们并不知道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后来明白,&化疗&就如同打针、输液一样,是医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化疗&了一个疗程后,父亲居然可以进食了。母亲以为不久,父亲就可以完全康复了,但她哪里知道,&化疗&是把双刃剑,可以让病情得到缓解,可是副作用也是巨大的。父亲开始大把大把地掉头发,身体也越来越瘦,抵抗力低到极点。
  化疗只能停止了。
  父亲被送回了老家县城,医嘱千万不能感冒。
  母亲并不知道实情,她以为调养一段时间,一切就可以恢复,一切都可以从回以前。其实,父亲的身体正一天天恶化,从可以吃馒头到只能喝流质,到后来滴水不能沾,甚至开始无法抑制的疼痛。
  父亲被再次送进了县医院。这时母亲已经感觉到父亲的日子不多了,于是日日夜夜守候在父亲身边,寸步不离。
  日,父亲用微弱的声音告诉母亲,他想闻一闻鸡汤的味道。&闻一闻&成了父亲最大的愿望。为了满足父亲的愿望,母亲匆忙回家。可一进家门,就听姐姐说刚才不小心把一个大碗摔成了两半,姐姐还说后门外有一个石头一直在跳。
  母头脸色大变,感觉这些都不是什么好兆头。几分钟后,就听到有人在屋外大声叫母亲快到医院。
  此时的母亲无奈地在心里承认一切无法挽回,父亲的大限到了,父亲真的要走了。母亲的双腿像灌了铅,沉重万分。
  母亲想必须得让父亲回家呀!
  父亲被抬回了家,放在堂屋的中央。父亲已经说不出话来,母亲就贴在父亲的耳边一遍遍呼唤着父亲的名字。这时父亲开始流泪,泪水顺着眼角流进了他的耳窝。那一刻,父亲是清醒的,可以想象父亲的痛一定是铺天盖地的,一定是对生命无限的眷恋,对死亡无比的恐惧。
  那一切,生者当然无法体会。
  鹅毛在父亲的鼻前纹丝不动,寂静的空气凝固了,所有人把目光都聚集在母亲的脸上。
  可怕的寂静,被母亲凄惨的号哭打破。
  &我的老天啊!&母亲绝望的哭声冲出屋门,在院子里无遮无拦,直撞人心。
  父亲走了,父亲真的走了。
  我站在堂屋的一角惊恐万分。
  母亲的哭声,让我明白父亲永远睡去了,再也不会醒来了。
  父亲的离去,母亲很久都缓不过劲儿来。在父亲去世的头几年里,母亲象着了魔似的,很多行为在我们幼小的心灵里,留下的都是恐惧。
  有一天,母亲在父亲落气的地方,撒了很多细细的煤碳灰。接着我们一天一夜不能进屋。第二天,进得屋来,她便仔细地观察煤碳灰,然后告诉我们,父亲已经变成了一条蛇。
  这太吓人了,我和妹妹最怕的动物就是蛇。父亲怎么会变成蛇?最可怕的是有一次,我在家里堆放柴禾的地方看到了一条很长的大蛇。我吓得没命地跑啊喊啊,母亲却很镇静地说,不用怕,那是你父亲看我们来了。母亲坚决不让打,也不让撵。我成天提心吊胆,不知道那长长的东西又会在什么地方出现,枕头底下,被窝里?真的,太恐怖了。
  父亲在阴间过得好不好,也是母亲最担心的事情。
  于是,她就一次次把巫婆请到家里来。巫婆装神弄鬼地闭上眼睛,嘴里叽叽咕咕,装着和我父亲在对话,然后就告诉我母亲,说你丈夫在阴间受苦哦,没房住,没衣穿。我母亲就会在第一时间去买纸房、纸衣,然后带着我们兄妹到父亲坟前焚烧。过一段时间,又把巫婆请到家,问我父亲是否收到了她烧的东西。
  类似的思念行为,直到我上高中都没有间断过。
  可以想象,父亲的去世给母亲的打击是多么沉重。
  随着岁月的流逝,慢慢地在我们的心里,父亲已经越走越远。&爸爸&这个词我们也越来越陌生,以至于很多年后,当我有了婆家,面对老人公,我就是喊不出那个神圣而陌生的名词。
  那时,母亲才是我们唯一的依靠,我们和母亲相依为命。
  只是母亲的心里,在带给我们成长的最贫瘠,也最珍贵的快乐时,却把对父亲的思念,一直都埋在心底。或许这些在心底里,折磨了她一生的东西,是她认为最宝贵的。也是这些东西,像金子藏在沙里,需要接受水的磨砺一样,母亲的后半生,要接受的磨砺,就是如何让父亲留下的骨血,在她的怀抱里,躲避所有的风雨,能够安稳地长大。
  为此,母亲可以再不嫁人。
  为此,母亲把一个女人的感情大门,死死地关上,只为她的儿女们,留下一条可以出进的路。
  也为她躺在地下的丈夫的亡灵,留下一扇窄门。
  这扇窄门,在梦里的每一次开启,都是一个女人永远的痛。
  《我的母亲》之五:艰难困苦
  父亲走后,母亲就病倒了。
  此后很长时间,母亲的身体都不好,家里一直被阴郁的气氛笼罩着。
  我们这些还在成长中的孩子,没了父亲,就只能眼巴巴地望着母亲。望着从她的手里递过来,有没有我们今天的吃食?有没有我们今年的衣着?
  我们不是世界上最可怜的孩子,但在我们生活的很艰难。至少在父亲去世后最初的那几年,母亲领着我们,日子比别人过得艰难得多。
  按照当时的政策,未满18岁的孩子可以得到抚恤金。我们兄妹三每人每月可以从父亲的单位领取9元的抚恤金。这27元,就成了我们家主要的生活来源。纵然这点钱远远不够,但已经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安定下来。抚恤金一直到我们长到18岁才停止。
  工作以后,我时常想起那9元的抚恤金,我总提醒自己是共产党养大的,共产党的好对于我来说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与我的成长密不可分。
  16岁的姐姐按照当时的政策,接了父亲的班。姐姐的眼睛高度近视,接班以后,工种也受到了很多的限制,父亲单位的领导给予了相当的照顾。为此母亲心存感激。姐姐每月按时给家里寄回10元生活费,这是我们家另一笔固定收入。10元在七十年代初已经是一笔不小的数字。我记得那时大米1角3分8,鸡蛋一个才几分钱。
  因此,姐姐的这10元钱真是起了很大作用。
  大哥在县城一家建筑公司上班。他常年在外干活,虽不是定期补贴家用,但他总会不定期地给家里寄些钱。
  全家每月不到40元的收入,困难可想而知。
  母亲病情稍有好转,就开始工作了。面粉加工厂的机器陆续由各家承包了,母亲和另外一个人合伙承包了一台机器。母亲做活从不偷工减料,该走的工序必定一丝不苟。因此她加工的面条干、绵,还经煮,很多人都愿意买我妈加工的面条。
  这本是一件好事,不成想也被人嫉妒。
  有人开始指桑骂槐,更有甚者无端找茬儿,欺负我们孤儿寡母,我母亲尽量回避矛盾。有一次我刚放学,就看见一个人高马大的妇女,用加工厂的木铲子砸向母亲的脸,瞬间我看到母亲的鼻子和嘴都流出殷红的血。
  我愤怒地看着那个恶毒的女人,想着有一天我长大了,一定要以牙还牙。
  很多年以后,当我问母亲恨不恨那些欺负过她的人,母亲说还恨什么,当年面粉加工厂的那些人,差不多都已经不在人世了,牙齿硬不过舌头哦。
  母亲这话我记住了。
  家境的贫寒,从我这个角度来讲,很小就有了切肤的体会。记得每年春节前,父亲单位工会的同志就要到家里来访贫问寒。母亲每次都把我拉到那些访问者面前,把我穿在里层的那些有些破旧又有些短小的衣服翻出来给人看,以证实我们家的困难。那么小我都觉得自尊心受到了很大的伤害,由此也生出了对母亲的不满。我曾写过一篇散文叫上《衣服的故事》,是这样写的:
  &记忆中母亲除了一件又一件蓝布衣,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几乎没有别的色彩。她的衣服总是洗得发白泛红。儿时的我总问妈妈,怎么老穿蓝布衣?母亲不答。
  那时的我不明白,一家大小能吃饱穿暖已经是件不易容的事了。缝制一件衣服,总是结结实实的,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老三穿,等轮到我时,衣服早已经辨不出本色了。记忆中我似乎有穿不完的旧衣服,捡哥哥姐姐的衣服已成了我天经地义的事情。盼望有件属于自己的新衣服,是那样强烈地填满了我儿的梦想。&
  这个梦想现在看来是实现了。衣帽间里装满了各式衣服,我心里也有了一种满足和补偿。
  还有一个记忆是关于雨靴的事:
  冬天下雨时,同学们可以穿上很合适的雨靴上学,我们家不可能给我准备。下雨了,母亲就让我穿上父亲单位发的劳保统靴,那鞋子又大又长,大到我脚的两倍,长到我的大腿。我穿上根本无法行走。母亲有办法,她让我先把布鞋穿好,然后再和着布鞋把脚放进统靴。这种穿法倒是能走路了,但母亲哪里知道,这样的行走对于身体很单薄的我来讲,是多么的沉重。可以这么说,这样的沉重一直在我的心里挥之不去。
  我长大后,给自己买了各种颜色的雨靴,就等着天降大雨。当女儿上幼儿园时,我给她买了双粉色的雨靴,她穿上很漂亮很合适,但我依然会心疼地问孩子,重不重?
  生存的不易,留给我的记忆是零星的、散淡的。我相信母亲对那些岁月的记忆是刻骨铭心的。母亲经常用一句名言教育我们:&挣钱尤如针挑土,花钱尤如水推沙&。
  贫困让我们兄妹早早地明事,懂得了母亲的不易,也就理解了母亲的那份艰难困苦。母亲一生给我们留下的是什么?
  我会不假思索地回答:是一个女人,抵制艰难困苦的忍受力。
  我也期望母亲身上的这种力量,能够成为我们这个家族的生生不息血脉,能够在每一个后人的身上,继续流淌着。
  《我的母亲》之六:望子成龙
  这是天下所有做父母的共同愿望,只是我母亲的愿望,似乎显得更加强烈些。
  在日复一日的艰难岁月里,母亲分明感到,孩子要想有出息,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读书。其实,那时并没有恢复高考,母亲也不知道高考怎么就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母亲自己大字不识,但她知道没有文化是绝对没有前途的。
  母亲望子成龙的愿望非常具体又非常简单,她希望我们兄妹三人都有一份能坐在办公室里写字的工作。母亲的这个愿望并没有落空,我们也没有让母亲失望。
  那时候,感觉家家户户的家务劳动都很多,一顿简单的饭,工序就比现在复杂很多。首先要生灶火就得劈柴、碎煤,这些事都是体力劳动。为了让煤能很快燃烧,就得不停地用扇子扇风。我记得我经常是火没生起来,满脸都是煤。其次,做饭就得用水,那时自来水没有接到家家户户,所有的人都得到巷子口去挑水。一担水2分钱,为了多装些水,我看见那些水桶都齐我的腰高了。我们兄妹就一起去抬水,这是一个大工程,我们每天都要往返好多趟,才能把水缸灌满。
  去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年,好多人都在撰文,从具体的生活条件的改变来赞美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真的,这种变化让老百姓得了实惠。我们现在用天然气,省去了买煤、运煤、碎煤、买柴、劈柴这些繁琐的体力劳动。高压锅、电饭煲既省事又省力。自来水早就进了千家万户。
  这些变化实实在在。只可惜我童年时代没有享受到这些实惠。
  为了生活,妈妈每天上班早下班晚,一日三餐只有我们三兄妹自己解决。我和二哥轮流完成大量的家务劳动,小小年纪,却能把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条,能为没法分身的母亲分忧解愁。比如,家务活如何分工,作息时间怎么安排,特殊情况谁来顶替,诸多问题,都在实践中找到了答案。
  后来二哥考上了警官学院,我就和妹妹轮流做家务。我就好比一个磨心两头都挨得着。我和妹妹在承袭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调整。比如以前担水、劈柴这些重活全是二哥干,因为他是男的,而我和妹妹都手无缚肌之力,单靠谁都无法完成,只有姐俩齐心协力了。人说两个和尚抬水吃,我们就抬。更重的活只有留给母亲干。做饭、洗碗、洗衣、收拾房子,我们分工有致,各行其责,有条不紊。这个期间发生在我们兄妹之间的故事很多,以后我会记录。也正是这个过程,使得我们兄妹的感情水乳交融,在日后的人生旅途中相互支撑互为依靠肝胆相照患难与共。
  母亲尽量多地给我们留出学习时间,时常提醒我们&学习要紧哦&。那个年代,有意培养孩子业余爱好的家长并不多,母亲也并不知道如何培养,她能做的就是当我们兄妹有要求的时候,她会尽她所能地支持。
  二哥与生俱来的文人气质很浓,这一点他是继承了父亲的衣钵。二哥写的第一篇小说叫《半夜抢声》,那是模仿《半夜鸡叫》取的名儿。现在想来真是笑掉大牙了,但当时我和妹妹都很激动,很羡慕地望着他,听他给我们读他的处女作。二哥的阅读量越来越大,他除了在学校阅览室借书看以外,还经常逛新华书店,看到好书就想买。在我们那个贫困的家庭里,大量买书真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但母亲总是会下决心,满足二哥的愿望。
  母亲知道二哥在学写小说,她就找了一位老师到家里来指导二哥学习。这位老师除了爱好写作,他还爱好书法和绘画。二哥又跟着他学习书法和绘画。二哥练了一手好字,特别是隶书体,写得特别漂亮。过年时,好多邻居都来找他写门联。
  我的爱好,我在《学琴》里有了很细致的记录。我是属于自己慧根不深、折腾不少,样样都没学到家。说起这个,对母亲我真是心怀愧疚的,母亲心里估计也抱怨过我吧,只是我从未听见罢了。
  我从小爱唱爱跳,有一年参加县里的汇演,让母亲体面了一会。1976年正是批林批孔最疯狂的时候,我们学校请县文工团给我们排练了一个节目,坐唱,四川清音。节目叫《今胜于昔》,说的是一个残疾少女沐浴党的阳光雨露可以上学的故事。我就演那外残疾少女。结果获了一等奖,到全县各地巡演。一时间我在小县城也有点小名气了。母亲也在大家的赞美声中感到了一丝欣慰,看到了一线成凤的希望。
  但这希望也随着我一天天长大而变得渺芒了。我实在不是干艺术的那块料,唱唱跳跳对于我来说,也只是我的一种记忆。
  妹妹心大,她想学钢琴。那时要找一个钢琴老师是多么不容易,即使找到了学费也交不起。母亲不知怎么就打听到一个远方的亲戚在教人弹钢琴。母亲就带着妹妹,提了两个西瓜找上门去。结果可想而知,人家以各种理由推辞了。妹妹的学钢琴也只是一场梦。
  后来我女儿有了一架钢琴,能悠扬地弹上几曲。有时妹妹到我家,她就打开钢琴一阵乱弹,声音还弄得特别响。我就想妹妹是在发泄吧。她一定想说,上帝为什么对我总是不公平。
  我讲的这些事,应该说都是那些旧日时光里有些闪亮的事情了。母亲心理揣着一份,不,是三份希望,所以再艰难的生活她都会坦然面对。
  因为梦在她心里。
  《我的母亲》之七:儿女成人
  儿女们终于长大成人,母亲的努力没有白费。
  1979年,二哥考进了警官学院,这对于我们家来说,是一个天大的喜讯。母亲一遍遍让二哥把领取的通知书读给她听。
  我想母亲是要一再证实:这是不是一个梦?
  二哥也确实没有让母亲失望,他从一个普通警察干起,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而今人到中年,人生渐入佳境,事业也进入了收获的季节。二哥一直是母亲的骄傲,她的心里最疼的也是二哥。
  要说让母亲失望的应该是我。因为我学习严重偏科,高考一次次名落孙山。但性格倔强的我从不会轻意认输,高考的失利并没有影响我往前奔走的脚步。应该说我是幸运的,在奔走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无私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这些人是我一辈子都会在乎的人,这里我特别想说说我的恩师汪黔初。
  汪黔初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儿童文学作家,198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他,在他的影响下,从此我开始了用文字记录生活的旅程。如果说在这条路有些许的成绩的话,都是与恩师密不可分。1986年,22岁的我,正是抱着这些文字走进了航天。一张纸一支笔,给了我生活的支撑。只是遗憾,我的恩师在生命最旺盛的年龄,却嘎然而止。这个噩耗,很长时间,我醒着、梦着的时候都感到一种切肤的疼痛。
  一路走来,我自认为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我将那些印着铅字的书籍捧给母亲时,母亲应该感到欣慰。
  我的妹妹是个弄潮儿,九十年代初时兴下海,妹妹带着对未来的期盼和幻想,独自南下,到那天涯海角去接受生活的颠簸和摔打,接受一个人在外面离群索居的孤独。
  记得临行前,妹妹专程来看望我,我们姐儿俩通宵达旦、夜不能寐。妹妹在南方吃了不少苦,但也正是在南方这个大舞台上,妹妹舞出了自己精彩的人生,不仅收获了事业也收获了爱情。
  常言说&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母亲爱她的幺女,在妹妹南下的最初几年里,母亲的担心是可想而知的。而今母亲终于可以把心放在心窝里,安安生生不用胆惊受怕。
  终于等到了儿大女成人的这一天了。
  儿女们都用智慧和勤劳,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人生。
  《我的母亲》之八:安享晚年
  九十年代年初,母亲在西南名刹双桂堂L依了佛门,成了一名在家居士。
  其实,母亲的这一生,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就在无数的大难中修行自己。她度过的八十年,除过最初不懂事的几年,一直都是苦难在修行着她。
  在我们子女眼里,母亲一直就在佛门里,她的一生,就是向善向佛的。
  而今L依,或许只是一种形式罢了。
  她一日两次念经,天天祝福我们兄妹及后人平安。哪里修庙,她就在哪里为我们兄妹们进献&香钱&。
  听二哥曾给我讲,有一次回家,母亲与他聊天时,不经意地讲:&L依了好,L依了,我今后圆寂了,所有的后事由庙堂替我经办,到时你们几兄妹能够回来就回来,如果工作忙回来不了,也没关系。&二哥的眼泪夺眶而出。
  至此,我们才明白,原来母亲入佛门,是为了不给我们后人添太多的麻烦。
  为了让母亲晚年不至于太孤单,我们几兄妹商量着,让母亲在我们几兄妹中任挑一人,跟在一起生活,她却以我们工作忙为由,拒绝了。
  其实,母亲的心思我们懂,她老人家是不愿给我们增添负担。当时,正好赶上县城大改造,我们几兄妹筹钱,为她老人家买了一套小户型的房屋。一番精致地装修之后,老人家终于在晚年有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母亲患有高血压,为了防止夜间出现什么意外,我们又特意给请了一位陪夜的~姆。
  母亲现在每天必做的事,一是早晚念佛经,这是母亲强大的精神信仰;二是要和固定的朋友打打小麻将,这是母亲有限的社交圈,这样可以锻炼脑筋,不至于患上老年痴呆症;三是适当地做些家务活儿,傍晚散散步。
  母亲的生活很有规律。
  远亲近邻们,无不羡慕母亲儿孙满堂好福气。应该说母亲真是苦尽甘来,只可惜父亲没机会,享受这一份幸福了。
  一路走来,我们纵然也吃了不少苦,但我们更多地是享受了母亲给予的爱,我们从妈妈弱小的身体上,懂得一个有爱的女人,身上集聚着多大的能量。
  我们就是这力量的享有者。
  现在我们兄妹的愿望就是,希望母亲健康长寿。对于我们来讲,只要母亲的健康长寿,就是我们的福份!
  祝福我的母亲健康长寿!
  关于《我的母亲》
  九月初开始写《我的母亲》,十月初暂时结束。短短的一个月对于我来说是很漫长。这个过程有喜有悲,有回忆的幸福,也有回忆的悲哀,好多时候我都是流着泪在键盘上敲打。这一个月来,《我的母亲》得到了博友们的广泛关注,也引起了博友们不少的共鸣。不少博友流下了感动眼泪。我的一位朋友说,她读《我的母亲》时心里一直很沉重,读到《永远的痛》和《艰难困苦》时眼泪一次次止不住地流下来。我相信我写的那些东西是在某个点上让朋友们感动了。许多博友的留言也让我感动万分,在此感谢博友们对我的关注和对我的母亲的赞美。
  这里我从几千条新浪网友的评论、留言和纸条中摘录几条于下,以示谢意。
  ※本人才疏学浅,不好贸然对文章妄加评论,只有文中描写的母亲那种慈爱以及子女们的孝顺令人读来感动不已,尔母如同己母一般,其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永远激励下一代!本文之所以能引起广泛共鸣,是作者用真情实感的艺术创造,镌刻在人们心中的一座丰碑!
  ※一口气看完了《我的母亲》,文字很细腻,而笔触却又很深,母亲的大爱无疆,儿女的深情无边,读后感人至深。
  ※读了川梅写的《我的母亲》给我的感受很深。一是让人读来亲切。敢说十之八九阅读的人都会融入到作品的情节之中,仿佛那是自己的母亲.那是自己的家庭,就好像发生在昨天的身边事。感同身受。二是章节段落很清楚。文脉走向自然而又清晰,让人读来很顺畅,就像跟着电影的镜头进入情节。您牵着读者的手在讲故事。在博客里,这样值得一读的.值得关注的作品很少,很多人让别人关注,只为了自己的那么一点颜面。当然我不会加入所谓的关注而[加入关注],太俗了。我会注意您的作品,等待阅读您的佳作。
  ※川梅挥泪写下一万余字,以此为母亲立传。我像所有读过这篇博文的人一样,带着对自己母亲的无限思念,来阅读川梅的母亲。那一刻,我的目光迟滞了,我的心跳加速了。我听见我的声音里,突然有了泪水的流动。哦,原来在不经意间,我读出了声音。这样凄美的文字,在今天真的不多了。这样的文字,最先在我的目光里燃烧,紧接着,在我的喉咙里燃烧,在我的心脏里燃烧。我的全身,好长时间被这些写给母亲的文字然燃烧着。我由此肯定,川梅的这些文字,不是突然写出来的,是时间用几十年的提炼,把她对母亲的每一个原始的,甚至是粗糙的记忆,打磨成一颗颗珍珠,然后,让它在我们的眼前放光。读到最后,我涌上心头的那么多的感觉,全部被一种感觉淹没了。这个感觉就是:像这样的母亲,在中国现在这样的大地上,应该是不多了。她们是滋养我们,包括我们这个民族的,最后的母亲。这样的母亲,已经是母亲的活化石。因此,我对川梅这篇博文,想留下四个字:母亲观止!
  ※川梅朴实的文字,却有着浓浓的情感,让我也想起了自己的母亲;有妈的孩子真的很幸福!
  ※想起妈妈心里总会涌过一阵暖流,心里会踏实。妈妈是温暖的家,是心灵的依靠;
  ※母亲是一条清幽幽的小溪,永远流淌在我们生命的每一天;祝愿老人快乐开心健康长寿,虽延误时日,但晚报的祈望却附带着清风明月的吉祥如意;
  ※读完了您关于母亲的系列,为之感动,字里行间饱含深情和孝义。
  ※我被川梅的《我的母亲》之七《儿女成人》吸引住了,从《我的母亲》之七,一口气看到之一,看的我悲一阵喜一阵的,很是感动,吾虽已年遇花甲在此见景生情,不由的更加回念我的母亲父亲,看到动情处老泪在眼里打转,鼻子一酸终于掉下来了,直到《八十大寿》开席才破啼为笑!看后深有感触:真是人的命天注定,艰辛的岁月,短命的外婆,命苦的尊堂,伟大的母亲,真掣的爱亲,无私的爱心,菩萨的心肠,盘石般坚强,钢铁般意志,孟母般教子,日月般功德。孝顺的儿女,苦难的童年,不懈的追求,奋发图强,立志成才,以报母恩!圆满成功;过去生活的艰辛。儿女多,个个是母亲身上肉。母亲坚强母爱伟大。那个时代赋予中国女性的宽广浩大的精神和力量。百善孝为先。感恩之心连心之爱。做为女儿你能表达出对母亲的爱做到对母亲的孝顺,你是乖女儿好女儿。。。。。
  ※生命有多长苦难就有多长,人生啊,你是怎样的一个存在&&你的文章确实让人感慨。问候朋友;
  ※每一位母亲都是一本内容不一样的书,岁月浸黄的书页,要我们做子女的去倍加珍惜,就象我们小时候,她爱我们一样,我们要把爱还给母亲。
  ※xx,安享晚年。母慈女孝,H情无限。母皈佛门,e行善。保佑子女,平平安安。老母心思,感人心弦。为子女想,百年p便。子孝女顺,~姆陪伴。购置新房,祈享天年。祝母L寿,川梅可赞。情深意切,著文八篇。 
                         (散文编辑:散文在线)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分隔线----------------------------
相关文章导读
             
 共有个评论
发表新评论
本版责任编辑
杭州灏漫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杭州众书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欢迎访问.常年法律顾问:李庆兵律师
本站文章都为散文在线原创文章,除了作者本人或是
散文在线同意可以转载外,任何个人和单位不得私自转载.如有私自转载和盗取文章者,散文在线有权追究其法律责任
将我们的网站散文在线告诉你的好友,我们会无限感激!管理QQ:
散文在线签约群:
散文在线 版权所有
蜀ICP备号-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的母亲小学作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