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之则不孙 远之则怨 孙的读音是孙吗出自论语的成语《论语》

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人力资源》2014年10期
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摘要】:正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对这句和"学而时习之"一样耳熟能详的孔子语录,口诛笔伐者有之,竭尽全力辩解者有之。但论辩双方都是把注意力放在前半句上,对后半句争议并不多。尤其在在人力资源管理上,难养之人的共同点都是"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但问题总不能回避,即使不能弄懂孔子原意,做人力资源工作,总耍弄清楚"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的前提下要如何"养",更要弄明白企业里什么的人
【关键词】:
【分类号】:F272.92【正文快照】:
麵多种翻译版本’笔恭幼,沈善增先生的解释和人力资源版“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最接近。在企业中,最难养的就是沈分别对应《韩非子.刻条纹就等于是钱财货物,所以,有等价物的意思。计算钱财货物的数量,以刀刻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条纹为准,就引申出了"标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方;[J];经营管理者;2003年09期
沈君言;[J];人力资源;2005年08期
鲍明刚;;[J];中国劳动;2006年02期
魏鸿;;[J];当代经理人;2006年04期
鲍明刚;;[J];东方企业文化;2006年04期
胥维波;;[J];人才资源开发;2006年09期
王兆昕;;[J];现代商业;2007年13期
汪漪;;[J];人力资源管理;2008年11期
理查德·尔茨;;[J];冶金企业文化;2008年06期
陈晓萍;;[J];管理@人;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粤翰;;[A];上海空港(第3辑)[C];2006年
张红英;;[A];宜春市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汪世禄;周泽宾;;[A];四川省通信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党组成员
高建设;[N];中国航空报;2012年
李霄楠;[N];鹤壁日报;2012年
;[N];粮油市场报;2007年
魏生革;[N];韶关日报;2008年
山西通宝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杨军;[N];山西党校报;2009年
记者 卢静思;[N];西南电力报;2010年
韩婧;[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9年
总行人力资源部总经理
龚超;[N];粮油市场报;2008年
王耀华;[N];中国航空报;2011年
孟性荣;[N];毕节日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何大勇;[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用户:*密码:*
当前位置: >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释疑买延波
&&&&&&& 解释这句话前,先要弄清两个词。女子、小人各指什么?整部《论语》共十八处出现“女”字,十七处“女”字单独出现,只有一处是“女”与“子”共同出现,也就是“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这句。其他十七处“女”作“汝”解释都语意顺畅,如“子谓子贡曰:‘女(rǔ)与回也,熟与?’(《公冶长》)这句话用现代汉语解释,即是孔丘对子贡说:“你(汝)跟颜回呀,哪一个更好?”;再如“子曰:‘女(rǔ)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述而》)这句话可解释为孔丘说:“你(汝)为什么不说:他做人呀,发愤时忘了吃饭,快乐时忘了忧愁,就连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罢了。”但“女”与“子”合起来还能作“汝”解释吗?我的答案是肯定的,不能作“汝”解释。理由有二:一,“女”作“汝”讲时,“女子”即“汝子”,也就是“你的儿子”的意思,这是大错特错的。若这样解释“夫子”岂不成了“男人的儿子”。“夫子”成了男人们的儿子,孔圣人还能淡定吗?我想他九泉之下要说你是“小人”了。说谁的儿子应该是“女子子”、“夫子子”。二,《论语》中用一个字泛指一类人的,除了“子”字,几无见过。小人、君子、大人为什么不用“小”、“君”、“大”表示呢?“女子”无疑指的是一类人,而“你的儿子”则是不能再分的特指。&&&&&&& “女子”是一类什么样的人呢?是所有的女人吗?我想不是。孔子那么睿智的人,怎么会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他的母亲也是女人,这个前提他再清楚不过。再说提倡“孝悌”的他,怎么会大逆不道。女婴、小女孩呢?我想也不是。孔子这位仁人长者怎会对小孩子说是非。“女子”应该指什么呢?我是赞同郑玄的“未出嫁的女子”说。不过更一步应该是待出嫁的女子。古往今来,妙龄少女,不管气质、修养,有多少不是“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的呢?“不孙”是一种自我保护,是一种爱的期盼,是一种自怜自恋。感性的女人与理性的男人之间,必然会有冲突。男人会感到“不孙”,不过这种“不孙”多不是贬义。试想一个女人在跟一个男人接触时,时时刻刻都彬彬有礼,那是多么可怕一件事。“不孙”是一种恨与喜的双重心态。也许我们的孔圣人太过一本正经,太过大男子主义,恨比喜多,不然他的言教里,不会对女人提的那么少,偶有一提,非议亘古。“怨”,对于想恋爱或恋爱中的女人来说,不会太少。稍有拂意,眉边剑扬,这还不可怕,可怕的是沉默,沉默似海深,不淹死你也得让你饱饱喝一腹。那种若即若离、手掬井月的感受,怎会不让男人产生女人爱“怨”的感受。其实说女人“怨”的同时,男人也在“怨”,孔圣人也不例外。也就不要为难夫子了!&&&&&&& &好吧,这些都可谅解,但把我们女人与小人相提并论,岂能容他。孔圣人这点儿确实过分了些。过分的不是相提并论,而分而合论。因为他的所有言论都是从男人的角度出发,什么“君子、小人、大人”都是指男人,偶提下女人弄个晚节不保。在男权社会中,把女人排除在议题之外,非孔圣人一人而已,那是当时的集体无意识。当代确实可恨可气,但彼代也许习以为常。这里要提到“小人”了。现在的“小人”是与卑鄙相连的,无疑是说一个人手段不正常,有违社会共同道德。而孔圣人所谓的“小人”指什么呢?这里我想拿“大人”、“君子”、“小人”共同来说事。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由这句话,我们可知孔子是怎么区分这三种人的。“大人”优于“君子”,“君子”优于“小人”。“大人”无疑是孔子心中的理想人群,他们是有权者、劳心者、道德高尚者。“君子”则是劳心者、道德高尚者。“小人”则是劳力者、道德尚不完善,有待教化者。若按孔子的区分来评定现代人,鄙人自认是“小人”,因为我“长戚戚”,“怀惠”,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那么当代芸芸众生的你是否“小人”呢?是否“怀土”、“成人之恶”,“同而不和”呢?时代不同,就孔圣人时代来说,“小人”有“不孙”、“怨”,再正常不过。你们“大人”、“君子”吃我的,喝我的,我有些牢骚还不对了?孔圣人不知何为衣食父母,若知道我想也就不会这么讲了。若孔圣人当时知道西方的原罪说,也不会口无遮拦。只知道正别人的心,自己的心吃饭时忘记正了。广大的女人们,圣人也是人,错误是难免的,总体上来说,孔夫子还是好的、有修为的人,念在他“诲人不倦”以致劳累而死的份上,且放过他老人家吧,他老人家是爱面子的人。
发言者:??发表时间: 10:26:00??IP地址:124.166.230.*井底之蛙
阅读数[9659]
如果您已经注册并经审核成为“中国文学网”会员,请
后发表评论; 或者您现在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何解?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何解?
09-08-14 &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的本意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论语·阳货》。下引《论语》,只注篇名。)被普遍认为是孔子鄙视妇女和体力劳动者的论据。连海外真心尊崇孔子者也觉得难予讳言,无可奈何地说:“孔夫子就这句话说错了”。 孔子是历史人物,虽然他站在人类的立场,从历史的高度超越了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但他毕竟生活在现实中,不能不受现实的影响。他说的话,不仅在今天,就是在当时,也不可能“句句是真理。”有些话即使在当时就明显的错了。比如:“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子路》)就不符合孔子思想的精神。曾子之徒写的《孝经》就作了修正:“曾子问孔子:“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谏诤》)东汉经学家赵歧在其《孟子章句》中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孟子·离篓上》)曰:“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亲不义,一也;家贫亲老,不为禄士,二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转引自《十三经注疏》)这种背经合道的理解到荀子时就很系统很完整了。荀子说:“入孝出弟,人之小行也;上顺下笃,人之中行也;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孝子所以不从命有三:从命则亲危,不从命则亲安,孝子不从命乃衷。从命则亲辱,不从命则亲荣,孝子不从命乃义。从命则禽兽,不从命则修饰,孝子不从命乃敬。故可以从而不从,是不子也;未可从而从,是不衷也。明于从不从之义,而能致恭敬忠信端身以慎行之,则可谓大孝矣。传曰: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此之谓也。”孔子斥责认为“子从父命孝矣,臣从君命贞矣”的子贡曰:“小人哉赐不识也”(《荀子·子道》)。看来,孔门嫡传,都悄悄但又积极地在修正孔老夫子的错误,而俗儒则恶性发展为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的“三讳”。秦汉以来又归结为一讳:为君讳,不仅讳君之过,而且讳臣之功:一切成就归功于天子圣明,一切过错皆臣民罪过。留毒至今,仍被视为伟大的政治家风度。“子为父隐”是孔子原本说错了,“君子儒”修正之,违经合道,继承和发展了孔了思想;而“小人儒”恶性发展之,从经反道,歪曲败坏了孔子思想。“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一语的命运更糟:孔子本来没说错,完全是后人有意或无意地歪曲或误解了 从文字看,这句话,按照逻辑分析,“唯”如果是副词,作“独、只、仅仅”讲,这是历来普遍的用法。杨伯俊先生的《论语译注》就是这样译的。意思是:只有“女子与小人”难养。但只有“女子与小人”难养,并非所有“女子与小人”都难养。则这句话是特称而非全称的命题。“唯”字还可作句首的语气词用,这样,这句话的意思是“阿,女子和小人难养呀!”这虽不是一个陈述句,但明显地对事物有所断定,可视为全称命题。但从其含意分析,实则为特称命题。前句是论断,后句是论据:“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是“女人与小人”难养的理由和表现,也是孔子所言“女子与小人”的界说:并非所有的女子与小人都难养,只是“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的“女子与小人”难养。孔子所说的“女子”,并不等同于妇女,“女子”这些词,只是妇女中“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者。同样,“小人”也不是男人中的体力劳动者,而只是男人中的“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者。 从以上分析可见,“女子”和“小人”都决非泛指所有的妇女和体力劳动者。可惜,中国古代重视逻辑的墨家和名家,秦汉以后就衰微了,形成中国传统文化在秦汉以来逻辑思想不发达。近现代学过西方逻辑学的学者,在关键时侯竟也率由旧章,不求甚解,满足于以讹传讹,笼而统之地把鄙视妇女和劳动人民的罪名强加在孔子头上。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所记的孔子语录,多定言语句,是经验的总结,而非理性的逻辑的陈述,无推论过程,又省略了语言环境,把特定条件下的话一般化,被赋予普遍意义,结果后人望文生义,各取所需,或以己度人地加以解释、引用。比如,孔子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在《子罕》和《卫灵公》重复出现。据《史记·孔子世家》载,这句话是在子见南子后说的。写的很生动,卫灵公的宠妾南子不以得见孔子为满足,还要公开炫耀,以抬高自己的身望。孔子“居卫月余,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孔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于是丑之,去卫。”从而可以断定这句话的语言环境。但“子见南子”其事却又记在《雍也》章。我推测,“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很可能也是在这件事之后讲的。皆有所指:“女子”即南子,“小人”指好色的卫灵公,“难养”是针对二人讲的:都难以相处和教养。后人囿于“小人”是体力劳动者,当权者都是“君子”的旧章,不作如是想。当然,这也只是推测。 以情理言,先说“小人”。 孔子在历史上的伟大贡献之一是发现人——个体民的人格和价值(西方比孔子晚八十余年的苏格拉底首先发现人)。把匹夫匹妇的意志提高到神圣不可侵犯的高度:“千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连社会地位最低下的马夫也当人看:“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乡党》)在不同的价值标准并存的过渡时期,他率先肯定、倡导新的以道德学问取代权位财富为标准的君子小人观,固然主要是认识基础上的理性思考,也还有个切肤之痛的感情问题。孔子三岁丧父,孤儿寡母,离家出走,被社会冷落和遗弃,历尽艰辛,激起了“吾少也贱”,故能多鄙事”(《子罕》)的孔子对公道。正义社会的追求:“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道)。”(《为政》)在他以“年少好礼”知名,且以教书为生以后,还遭到上层社会的歧视和拒斥:“孔子要至,季氏飨士,孔子与往。阳虎绌曰:‘季氏飨士,非敢飨子也’。”(《史记·孔子世家》)旧的等级观念扼杀新生力量,使其感触很深。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的本意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论语·阳货》。下引《论语》,只注篇名。)被普遍认为是孔子鄙视妇女和体力劳动者的论据。连海外真心尊崇孔子者也觉得难予讳言,无可奈何地说:“孔夫子就这句话说错了”。 孔子是历史人物,虽然他站在人类的立场,从历史的高度超越了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但他毕竟生活在现实中,不能不受现实的影响。他说的话,不仅在今天,就是在当时,也不可能“句句是真理。”有些话即使在当时就明显的错了。比如:“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子路》)就不符合孔子思想的精神。曾子之徒写的《孝经》就作了修正:“曾子问孔子:“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谏诤》)东汉经学家赵歧在其《孟子章句》中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孟子·离篓上》)曰:“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亲不义,一也;家贫亲老,不为禄士,二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转引自《十三经注疏》)这种背经合道的理解到荀子时就很系统很完整了。荀子说:“入孝出弟,人之小行也;上顺下笃,人之中行也;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孝子所以不从命有三:从命则亲危,不从命则亲安,孝子不从命乃衷。从命则亲辱,不从命则亲荣,孝子不从命乃义。从命则禽兽,不从命则修饰,孝子不从命乃敬。故可以从而不从,是不子也;未可从而从,是不衷也。明于从不从之义,而能致恭敬忠信端身以慎行之,则可谓大孝矣。传曰: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此之谓也。”孔子斥责认为“子从父命孝矣,臣从君命贞矣”的子贡曰:“小人哉赐不识也”(《荀子·子道》)。看来,孔门嫡传,都悄悄但又积极地在修正孔老夫子的错误,而俗儒则恶性发展为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的“三讳”。秦汉以来又归结为一讳:为君讳,不仅讳君之过,而且讳臣之功:一切成就归功于天子圣明,一切过错皆臣民罪过。留毒至今,仍被视为伟大的政治家风度。“子为父隐”是孔子原本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论语里的“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句话大概有性别歧视之嫌,如果用易经来解释,大概可以让许多人满意。山地剥,五阴上剥一阳,换个角度,也是一阳养五阴,阴可以表示为女子与小人,孔子看到剥褂,慨叹一阳之难,故有“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编辑本段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论语·阳货》被普遍认为是孔子鄙视妇女和体力劳动者的论据。连海外真心尊崇孔子者也觉得难予讳言,无可奈何地说:“孔夫子就这句话说错了”。这里的前一句话“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几乎成了传统的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的一句至理名言。而后一句话几乎被人们遗忘了。仔细琢磨,这两句话本来是一个句号,是一句完整的话,为什么偏偏会被后人断章取义,后一半被人省略,而前一半变成了名人名言呢?这的确是一个有趣的的疏忽或者说遗忘。
    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不妨选摘一些观点,供大家茶余饭后分享。 1。杨子彬说女子为特称非全称 从文字看,这句话,按照逻辑分析,“唯”如果是副词,作“独、只、仅仅”讲,这是历来普遍的用法。杨伯俊先生的《论语译注》就是这样译的。意思是:只有“女子与小人”难养。但只有“女子与小人”难养,并非所有“女子与小人”都难养。则这句话是特称而非全称的命题。前句是论断,后句是论据:“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是“女人与小人”难养的理由和表现,也是孔子所言“女子与小人”的界说:并非所有的女子与小人都难养,只是“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的“女子与小人”难养。孔子所说的“女子”,并不等同于妇女,“女子”这些词,只是妇女中“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者。同样,“小人”也不是男人中的体力劳动者,而只是男人中的“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者。 2。沈善增说治国之道:女、子、小人为三股政治势力 笔者在撰写《还吾老子》时意外发现,这句话其实是标点错误。“女子”中间应有标点断开,如“女、子”。“女”指的是君主的妻妾,“子”指的是君主的儿子,“小人”指的是君主周围的宠臣、佞臣、优伶、宦官之类。 从先秦典籍文献中看,君主的妻妾参政,就是为了自己生的儿子当继位者。所以伙同儿子,与近臣相勾结,争夺继承权。这是当时政治家非常关心的问题。《管子·小匡》篇中说,人君有“好田(猎)”“好酒”“好色”这三样毛病,还不是最要紧,“人君唯‘优’与‘不敏’不可。‘优’则亡众,‘不敏’不及事。”“优”即孔子所指的“小人”。因为古代贵族宴游时常有人演剧、跳舞、玩杂耍以供取乐,这类演员就称之为优或倡或俳。。《韩非子》论“八奸”,头三条,“一曰同床”,即指“女”;“二曰在旁”,指“小人”;“三曰父兄”指“子”。“女”“子”“小人”三者勾结起来,乱政篡权,是当时引发政治动乱的主要根源,因此,也是政治的首要问题。 3。钱穆说齐家之道--如何处理同仆妾之间的关系 此处女子小人指家中仆妾言。妾视仆尤近,故女子在小人前。因其指仆妾,故称养。待之近,则狎而不逊。远,则怨恨必作。善御仆妾,亦齐家之一事。白话试译:先生说:“只有家里的妾伺和仆人最难养。你若和他们接近了,他将不知有逊让。你若和他们远了,他便会怨恨你。” 4。李敖说女人性格、小人性格--现代版解读 孔子在说这些话的时侯,他的原义,不是特指而是泛指的原因,乃在干他颇能体味出女子与小人基本牲格的那一面。从这种体味里,孔子这段话的现代表达法该是:“只有女人和小人才是最难同他们相处的。你对他们好,他们便不知天高地厚,试探你、冒犯你、搅你;你对他们板下脸来,他们便埋怨个不停,说你对不起他。” 孔子认为,在女人身上、在小人身上,显然是有这种“女人性格”与小人性格”的,因此他发为感慨之言,做了泛指的论断。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出自论语的成语及解释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