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世界上最少的动物物

你的位置:
&& 详细内容
哪种动物的宝宝最大?哪种的最小?
神秘的地球
哺乳动物宝宝的大小(EMILY M. ENG AND KELSEY NOWAKOWSKI, NG STAFF SOURCES: SAN DIEGO ZOO; ANIMAL DIVERSITY WEB, UNIVERSITY OF MICHIGAN; NOAA)
(神秘的地球报道)据美国国家地理(撰文:Rachel A. Becker 插图:Emily Eng 编译:陈洁):大猫熊妈妈的体型比猫熊宝宝大900倍,而长颈鹿宝宝则是妈妈体型的十分之一。
美国华盛顿国家动物园(National Zoo)的大猫熊美香(Mei Xiang)在8月23​​日产下了一只超级迷你的小宝宝,看起来就像一只微小、无毛的幼兽刚从它的身体里滚出来。几个小时后,第二只宝宝出来了。
体重分别为86公克138公克的两只小猫熊在它们重达108公斤的妈妈面前显得非常娇小──猫熊妈妈的体重是体重较轻的小猫熊的一千多倍。
这两只超级迷你的宝宝可能看起来不太寻常──猫熊妈妈的体重通常比新生的小猫熊重900倍,而人类的母亲只比婴儿重大约20倍。事实上,哺乳类动物的婴儿体型大不相同。
为什么会这么小?
动物的幼兽大小取决于幼兽出生时需要有多独立。需要很多照顾的幼兽称为晚熟动物,而出生时较为发育的动物称为早熟动物。猫熊与人类都无疑地落在晚熟的范围里。
猫熊的幼兽一切都依赖妈妈:取暖、食物,甚至连排尿和排便都要妈妈帮忙。圣地牙哥动物园(San Diego Zoo)应用动物生态学的副主任梅根•欧文(Megan Owen)表示,猫熊宝宝的发展大部分在子宫外的一个原因可能是母乳比胎盘更能传递养分给猫熊宝宝。不过由于它们的体型和妈妈相差甚远,这让猫熊妈妈在照顾宝宝时有把它们压扁的风险。
相较之下,早熟的幼兽,例如长颈鹿的幼兽出生后不久就能笨拙地行走。欧文表示,这些较独立的幼兽和它们的妈妈比起来,体型相对大。举例来说,长颈鹿出生时就已经是妈妈体型的十分之一了。
体型最小的幼兽是像红袋鼠等有袋动物,红袋鼠宝宝出生时的体型比妈妈小100,000倍。有袋动物没有胎盘,而它们的幼兽非常晚熟,出生时几乎是胎儿。
澳洲蒙纳许大学(Monash University)的一位进化形态学教授艾力斯塔尔•伊凡斯(Alistair Evans)说,「它们出生时可能和彩色软糖一样大──我们说的出生是它们离开子宫的那一刻,和人类的婴儿一样,因为它们太小了,根本不可能靠自己活下来,所以它们需要非常、非常久的时间依附在妈妈的乳头上喝母乳。」
红袋鼠宝宝离开子宫后会爬进育儿袋里,它们会待在里面,依附在乳头上,完成大部分的早期发育。
「它们能够生产一个小胚胎,并且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时间里,将它置于一种类似暂停生命的状态,等待好的环境、等待一场大雨或茂盛的青草,」伊凡斯说, 「我们没办法轻易地办到。」
伊凡斯表示,一个物种会生出小而无助的幼兽或大而较成熟的幼兽,部分取决于该物种适应的环境。
在康乃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研究动物发育的心理学教授芭芭拉•芬雷(Barbara Finlay)表示,例如肉食性动物在食物链顶端,它们在照顾没有防卫能力的幼兽时不会面临太多捕食威胁。何况许多肉食性动物有巢穴能够养育幼兽。整体来说,被捕食动物必须在早期就能逃离捕食者。
所有的规则都有例外:老鼠不是顶端的捕食者,但它们的幼兽也没有防御能力,而芬雷说,天竺鼠的幼兽事实上很早熟。
伊凡斯表示,这关系到幼兽的生存机率,并且用一个适当的繁殖隐喻说,「你不会想把你的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赞助商链接分享本文到:
在微信上关注24楼影院
movie24luo
吕植 (南方周末资料图/图)
2015年8月和9月,&绿色传媒研究奖学金班&的第一、第二期落下帷幕。这项公益培训计划是由南方周末发起,合作机构有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健康与环境传播研究所,共有逾四十家媒体的一线环境编辑、记者和管理者参加,近二十名环境、传媒等领域的高级官员、权威专家亲临授课。在这场专业领域的饕餮盛宴中,授课老师都提出了独到见解。在此摘录重点,以飨读者。
每年环保部都会发布中国环境白皮书,其中有一节专门讲生态,但说法通常非常笼统,例如&局部改善整体恶化&。那么,中国的生物多样性状况究竟怎么样?
作为专业人员,我们其实也难以回答这个问题,因为一直苦于没有足够的信息来判断我国生态系统的现状。
2014年,我们团队搜集了公共信息源的数据,整合资源,发布了一份报告《中国自然观察》。在这份报告中,我们试图展示中国目前生物多样性的状况和保护情况,也确实发现了我国生态保护中存在的一些关键问题。
从全球的眼光看,我国生物多样性处于不错的状况。放眼与我们同一个纬度的地区,如欧洲和北美,欧洲曾在200年以前就将森林地区开发殆尽,而北美洲特别是东海岸,也被大规模农业破坏过。人们现在所看到的茂密森林和清澈河流,是西方工业化进程中,农业退缩、土地退让后恢复起来的。而有些东西再也不能恢复,比如消失的物种。中国比较幸运,由于工业化进程来得晚,农业又将人口限制在水热条件适合农业的区域里,使得我国特别是地势崎岖人口稀少的西部,生物多样性跟欧洲、北美相比要好很多。
然而,这只是大背景,具体到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状况究竟在变好还是变坏、公布的数据是否可靠,信息却是缺失的。
物种调查是复杂的。不同地方的物种需要具备专业知识特别是认识这些物种的人员才能进行调查,而不像水等拿到实验室分析,通过技术就能得到答案。生物多样性的信息还需要长期的监测和研究。另外,信息可能分散在不同科学家、不同机构或不同部门手里,难以被共享。
举一个例子,如果说我们国家有一个物种的信息是调查得比较清楚的,那就是熊猫:有多少、在什么地方,都相对清楚。每十年,国家林业局都会组织大型熊猫数量调查,派人将所有熊猫分布区和可能分布区都走一遍,捡粪便判断熊猫数量,记录下生活环境和存在的威胁。
但过去四次大型调查结果都只给出野外大熊猫数量和栖息地面积,而没有告诉公众这个数字如何计算出来。我们也看不到与大熊猫调查数据相关的学术论文。这意味着,大熊猫数量调查中所用的方法和结论,都未经过同行评议的程序。
熊猫尚且如此,其他濒危物种的调查研究就存在更多空白。我们查阅近万篇文献发现,我国濒危的746个物种中,年的文献中未提及的物种为271个,其中102种自发现以后在中国就没被研究过。如果看一下各个门类,相对来说,关于哺乳动物和鸟类的研究比较充分&&这也能理解,毕竟它们更加可视、容易接触。而两栖动物、鱼类乃至植物,研究则越来越少,尤其是对濒危物种的研究。而且这些研究大部分集中在有经济价值的物种,尤其是如何利用它们。
某种动物在哪里?有多少?这是动物学家最讨厌被问到的两个问题。不过,在无法获取调查数据时,我们动物学家想出一些变通的办法,根据动物喜欢在什么地方生活,用地理信息系统和统计模型将适合其生活的潜在栖息地模拟出来。用这样的方法加上文献的信息,我们用种群变化、栖息地变化、保护区比例、信息完备程度四个指标,我们对174种信息相对完整的物种进行了评估,为它们评分。
虽然这个评估很不完善,但是可能还是多多少少反映了整体的趋势。结果显示,我国森林覆盖在年间变化不大,但相比之下,物种状况不容乐观,174种中有3/4是在恶化。其中,青藏高原的物种和大熊猫栖息地被保护区覆盖得比较好,生活在大熊猫分布区的其他物种如金丝猴,也得到比较好的保护。
然而,还有相当一批物种因为信息不足,难以被反映到报告中。信息不完善不仅不利于我们做生态研究,也不利于国家政策的制定。事实上,我国制定的政策很多效果不佳,一个原因正是因为缺乏真实信息基础。
稍微明眼的人都能看出,我们国家的保护名录已经不合时宜。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和名录是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时候出台的。在过去30年里,国家快速发展使得栖息地发生巨大变化,但我们的法律条文里面信息没有及时更新。与此同时,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每隔五年都会对濒危物种进行评估,以五个等级确定物种濒危程度,发布红色名录。中国动植物保护名录确定的一级和二级保护动物为530种,与这份红色名录中涉及中国的792种交叉的物种只有262种,这意味着,我国名录中有一半的物种可能不是真正的濒危物种,而另一些真正濒危的物种并没有列入名录。
以鸟类为例,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受胁鸟中分布格局与我国国家一级保护鸟种分布格局差异较大,如果按照我国名录来制定保护策略,可能就会有些偏颇。
那么,如何得到更多的数据呢?
在数据搜集过程中,我们发现,现在全国公众,特别是自然爱好者,收集了大量对自然的观察信息,比如观鸟会,收集的信息是特别丰富的,地理上覆盖面很大,对物种覆盖度非常大。我们经过跟观鸟联合会平台协商后,得以分享这些信息。我们也发现,在传统文化浓厚的地方,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比如藏区。
户外运动、自然观察爱好者&&把这些不同的民间机构动员起来。共同收集生物多样性的信息,这是所谓的公民科学,在国外已非常普遍,英国的皇家鸟类学会就是这样一个群众团体,他们观鸟,全世界跑,其观鸟信息的质量是全球鸟类分布信息的权威。我们也有这样的潜力,要补充完整信息,除了鼓励科学家外,也要把民间的爱好和兴趣的观察纳入其中。后者可能不具备信息分析能力,所以就需要不同机构、不同人群之间的合作。
如果我们的决策过程中能多一些利益群体参与,对信息的需求就会增强,划分保护区等保护政策制定的依据才更明晰。
(本版专家观点均由南方周末特约撰稿刘文慧整理)
上一页1下一页
何海宁 助理编辑 刘文慧 实习生 唐欢 杨凯奇 邵启月
目前,国内土壤修复不仅仅缺钱,也面临修复技术不成熟的问题。客观地判断,从全国的总体情况来看...
我国的环境基础数据非常缺乏,我们完全不知道每年生物流失多少,流失速率是多少,精度也很粗。就...
一只普通老虎的死亡,牵动一个隐秘行业的灰色利益链。从动物园到标本加工企业,再到私人买家,价...
一种生物不能繁殖出另一种生物?无休止的争论体现了进化生物学的无限生命力,也是达尔文留下“活...
成千上万只狐狸出现在长白山脚下,沿路乞讨,冻饿而毙。出于善意的“放生”,正在成为一个遍布中...
2016年3月,国家首次启动蝴蝶观测计划,准备收集10年间110余个样区的蝴蝶观测数据,以...The page is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nginx error!
The page you are looking for is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Please try again later.
Website Administrator
Something has triggered an error on your
This is the default error page for
nginx that is distributed with
It is located
/usr/share/nginx/html/50x.html
You should customize this error page for your own
site or edit the error_page directive in
the nginx configuration file
/etc/nginx/nginx.conf.全球10大迷你级动物
全球10大迷你级动物
侏儒猪野猪是自然界强壮的动物之一,生活在南亚地区濒危灭绝的侏儒猪却是例外,它的体长仅有25厘米,皮毛柔软的侏儒猪生活在森林草地,体重仅有9公斤。不同于其它猪,侏儒猪像鸟类一样,夜晚搭建“草窝”睡觉。亚洲小鹰生活在中国、东南亚和马来群岛的五种小鹰是世界上最小的食肉鸟类,体重仅35克,体长14厘米,翼展27厘米。它们甚至比一些麻雀还小。微型粉红犰狳这种犰狳长着粉红色外壳,体长仅13-15厘米,犰狳家族中体型最小的成员,是一种胆小单独行动物种,却具有惊人的艳丽体色,像火烈鸟的色彩,其独特色彩是由于它的血管贯穿坚硬的外壳。微型蝾螈微型蝾螈生活在北美洲至巴西境内潮湿环境,不同于体长超过1米的中国娃娃鱼,其体长仅是厘米级,该物种叫做Thorius arboreus,体长不超过两厘米,是世界上最小的蝾螈生物。灯笼鲨通常凶猛的鲨鱼物种体长会达到5米,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大陆坡水域生活着一种奇特的鲨鱼物种——灯笼鲨,它的体长仅21.2厘米,是全球体型最小的三种鲨鱼物种之一,它们生活在海底283-439米处,其上颌长有25颗牙齿,下颌长有30多颗牙齿。世界上最小的鱼世界上最小鱼类、最小脊椎动物是露比精灵灯鱼,2006年发现于印尼苏门答腊岛,一些成年鱼体长7.99毫米,它的身体呈透明状,英国国家历史博物馆动物学家拉尔夫-布里茨称这种鱼类是平生以来发现最奇特的鱼类。小头鼠海豚小头鼠海豚是最濒危灭绝的鲸目物种之一,体型比人类小,体重仅30-55公斤,它是海豚家族侏儒物种,通常体长仅1.2-1.5米,长着圆圆的头部,鳍部较小,圆滑的身体。墨西哥侏儒龙虾墨西哥侏儒龙虾体长仅3.8厘米,从远处观察,它非常像一只小虾,但走近观察会发现它也长着剃刀状爪子,它既是捕猎者,也是食腐动物,会从淡褐色暗条纹过渡为美丽的红色。它们主要栖息在温度适中的湖水,通常水底长有植物。黄脸侏儒鹦鹉黄脸侏儒鹦鹉生活在新几内亚森林,其体长仅有8.4厘米,体重仅10-15克,外观像一个“多彩宝石”,是世界上最小的鹦鹉物种,甚至比红喉北蜂鸟更小。它们的食物范围较广,其中包括:地衣、树皮、种子和水果,主要栖息在热带低地森林和温度较低的山麓森林。精灵企鹅人们很容易将企鹅和冰冻的南极洲联系在一起,它们的身高可超过一米,然而,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南部温暖海滩上生活着迷你型企鹅——“精灵企鹅”,它们体重1.5公斤,站立高度仅33厘米,略大于鹌鹑,与小乌鸦体型相近。
发表评论: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最少的动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