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现代汉语象形文字“小篆以前的文字象形性很强”结构分析

古代汉语简答题(一);1.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答.一是为了阅读和研究;2.古代汉语研究的对象是什么?;答“古代汉语”是指以先秦语言为基础的、经汉魏作家;4.什么是工具书?什么是字典?什么是辞典?;答:工具书是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搜集材料,按照特定;5.《说文解字》是一部什么样的书?;答.它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解说字义,分析字形,;6.《尔雅》是怎样一部书?
古代汉语简答题(一)
1.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 答.一是为了阅读和研究古代文献,批判的继承古代的文化遗产,一是为了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知识,培养准确地讲解中学文言文的能力。
2.古代汉语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答“古代汉语”是指以先秦语言为基础的、经汉魏作家加工、由唐代古文家定型的古代书面语――文言文。
4.什么是工具书?什么是字典?什么是辞典?
答:工具书是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搜集材料,按照特定的方法加以编排,以供解疑释难时查考使用的一种图书。字典是解释单字的形、音、义及用法的工具书。辞典是解释词语的意义及用法的工具书。
5.《说文解字》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答.它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解说字义,分析字形,辩识字音的字典。
6.《尔雅》是怎样一部书?“尔雅”的意思是什么?
06.是我国第一部古汉语词汇学和训诂学专著,也是我国第一部词典。“尔雅”的意思是:“尔,近也;雅,正也。”要使方言土语近于“官话”,解释文字要近于雅正。
7.什么是类书?什么是索引? 答.类书是辑录古籍片断资料或整篇或整部著作,按类目或韵部编排,以供寻检、征引、校勘或辑佚古典文献的工具书。索引又名引得,也有称之为通检的。它是将书中内容或文集篇目或报刊资料按一定方法编排,以供检索文献的工具书。
8.“十三经”是指哪十三部著作?
答.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9.“行”字在《康熙字典》和《辞源》中各有几种读音?两者是否一致?“行窳”的“行”读什么音?
答.“行”字在《康熙字典》中有5种读音,在《辞源》中有4种读音。其中xíng、xìng、háng、hàng是一致的。《康熙字典》还引了《集韵》的一条注音“乎监切”(读音为xián)。“行窳”的“行”读xíng。
11.改正下列叙述中的错误。 “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史记?淮阴侯列传》)句中“乃”是判断词,相当于“是”。
答.改为:(1)“乃”是表示肯定语气的副词;(2)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就”。
12.改正下列叙述中的错误。 在“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晁错《论贵粟疏》)中,“地”为名词活用为动词,即不种地。
答.地名词作状语,不地著,即不在一定的地方定居。(改正活用类型、纠正词义各占1分)
13.改正下列叙述中的错误。 在“孤与老贼,势不两立”(《资治通鉴?赤壁之战》)中,“势”为主语即“势力”或“力量”的意思。
答:势为名词作状语,表依据,为按照情势的意思。(改正活用类型、纠正词义各占1分)
14.改正下列叙述中的错误。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史记?孙子列传》)中,“客”,即“把他当作客人”的意思。
答.客为名词作状语,即把他当作客人一样。
15.改正下列叙述中的错误。 “观前之死亡不知戒”(柳宗元《lZ传》)中,“死亡”为动词的使动用法,即“使前人死亡”的意思。
答.死亡,动词作名词用,指由于极力求官贪财而自取灭亡的人。
16.改正下列叙述中的错误。
在“丑父使公下,如华泉取饮”(《左传?成公二年》)中,“饮”为动词的一般用法,即“喝”的意思。
答:饮动词作名词用,指喝的水。 17.改正下列叙述中的错误。 在“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交”为动词,指“交往”。
答:交,动词用作名词,指朋友。 18.改正下列叙述中的错误。 在“以缚即炉火烧绝之”(柳宗元《童区寄传》)中,“缚”为动词,“用绳子缚”的意思。
答:缚,动词用作名词,指缚手的绳子。
19.改正下列叙述中的错误。 “闻之,有献于公”(《左传?隐公元年》)中,“献”是动词用作状语为“恭敬献上”之意。
答:献,动词用作名词,进献的东西。
21.说明句中的数量表示法。 今地千里,百二十城。(《战国策?楚策》)
答:千、百前面的一通常不用。 22.说明句中的数量表示法。 冬至后一百五日为寒食。(宗懔《荆楚岁时记》)
答:一百五即一百零五,零数不用零补位。
23.说明句中的数量表示法。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列子?汤问》)
答:万言其多,表示虚数。“二山”数词后不用量词。“里”、“仞”是表示长度的量词(一仞汉制七尺,周制八尺,东汉末则为五尺六寸)。
25.改正下列叙述中的错误。 A.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左传?襄公十五年》)
B.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梁惠王下》)
这里两句中的“诸”都是兼词,等于“之于”。
答:“等于”一句改为:(1)句中的“诸”等于“之于”;(2)句中的“诸”等于“之乎”。
26.改正下列叙述中的错误。 (1)“天下之水,莫大于海。”(《庄子?秋水》)
(2)“东西南北,莫可奔走。”(《盐铁论?非鞅》)
两句中“莫的词性不一样,(1)句中是否定副词, (2)句中是无定代词。
答:“两句”之后改为:两句中“莫”的词性一样,都是无定代词。
27.改正下列叙述中的错误。 “诸将皆以为赵氏孤儿良已死。”(《史记?赵世家》)句中的“良”是人名。
答:改为:句中“良”是程度副词,可解为确实。
28.改正下列叙述中的错误。 “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书。”(《史记?贾生列传》)中“颇”是程度副词,可解为“略微”。
答:略微改为很或非常。
29.指出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说明是属于哪类活用(包括名词用作状语)。
A.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荀子?天论》)
B.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冯谖客孟尝君》)
C.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D.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
E.今京不度,非制也。(《郑伯克段于鄢》)
F.城陷,贼以刃胁降巡。(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G.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H.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季氏将伐颛顼》)
I.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J.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柳宗元《钴a潭西小丘记》) K.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过秦论》)
L.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M.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论语?子路从而后》)
N.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贾谊《过秦论》)
A.霸,名词用作动词,称霸。 B.衣、冠,名词活用作动词,穿上衣服,戴上帽子。
C.善:形容词意动用法。省略了宾语“之”,“善之”即“认为他(孙膑)好”。客:名词作状语。“客待之”即“像对待客人一样地对待他(孙膑)”。
D.后一个“君、臣、父、子”名词活用为动词。“君君”即国君要像个国君,“臣臣”即大臣要像个大臣,“父父”即父亲要像个父亲,“子子”即儿子要像个儿子。
E.制,名词活用作动词,符合礼制。
F.降:动词使动用法。“降巡”即“使张巡投降”。
G.水:名词活用为动词。游泳的意思。
H.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I.先、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
J.陋:形容词意动用法。“陋之”即“认为它(小丘)不好”。
K.弱:形容词使动用法。“弱秦”即“使秦国变弱”。
L.朝:动词使动用法。“朝秦楚”即“使秦国、楚国来朝拜”。
M.食、见:动词使动用法。“食之”即“让他(子路)吃”,“见(现)其二子”即“使他的两个儿子出来相见”。
N.云、响、景:名词作状语,表示比喻。“云集”即像云一样地聚集,“响应”即像回音一样地应和,“景从”即像影子一样地跟从(“景”是“影”的古字)。
30.“启乃淫佚康乐,野于饮食”(《墨子?非乐》),句中“于”的用法及特点是什么?
答:“于”,介词,表处所;“于”的宾语“野”前置,“野于”即在野
古代汉语简答题(二)
1.改正下列叙述中的错误。 “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三国志?武帝纪》
句中的“于是”是连词。 答:1.“于是”是词组,“于”是介词,表时间,“是”是指示代词。
2.“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诗经?卫风?氓》),句中“以”的用法及特点是什么?
答:2.“以”,介词,表时间;“以”的宾词“秋”前置。
3.“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论语?微子》),说明句中三个“与”的词性和在用法上的特点。
答:三个“与”都是介词。第一个“与”后省略宾语“之”,指鸟兽,“斯人之徒”和“谁”是“与”的前置宾语。
5.“子布、袁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深失所望,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资治通鉴?赤壁之战》),说明句中“与”的词性和用法。
答:前一个“与”是连词,表示并列;后一个“与”是介词,介绍对象。
6.“大寇则至,使之持危城,则必畔;遇敌处战,则必北”(《荀子?议兵》),说明句中“则”的意义和用法。
答:第一个“则”表示假设,是“如果,假设”的意思;第二、第三个“则”表示承接,相当于“就”。
7.改正下列叙述中的错误。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杜牧《阿房宫赋》)译为:让六国诸侯各自爱惜那些人民,就完全可以抵抗秦国。
答:“让”改为“假使”或“如果”;“那些”改为“他们的”、“自己的”。
8.“美则美矣,抑臣又有惧也”(《国语?晋语》),说明句中“则”和“抑”的词性和意义。
答:“则”,连词,表让步,虽然。“抑”,连词,表转折,可是。
9.“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史记?李将军列传》),说明句中“虽”和“然”的词性和意义。
答:“虽”,让步连词,“虽然”的意思;“然”转折连词,“但是”的意思。
10.“恣君之所使之”(《战国策?赵策》),说明句中两个“之”的词性和作用。
答:第一个“之”是助词,表修饰限制,连接定语和中心语。第二个“之”是代词,指长安君,作“使”的宾语。
11.“臣之所好者道也”(《庄子?养生主》),说明句中“之”和“所”的词性和作用。
答:“之”,结构助词,连接定语“臣”和中心语“所好者”,“所”结构助词与“者”构成“所??者”结构,作判断句的主语。
12.“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论语?卫灵公》),说明句中“矣”和“也”的作用。
答:“矣”,表已然,“也”表肯定。
13.“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庄子?养生主》),说明句中“哉”和“焉”的词性和作用。
答:“哉”,语气词,表感叹;“焉”兼词,相当“于此”,作补语。
14.“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孟子?滕文公上》),说明句中“且”和“与”的词性和作用。
答:“且”,连词,表并列,相当于“并且”,“一面??一面??”;“与”,语气词,表示反问语气。
15.(1)“桓公视管仲云:‘乐夫,仲父’”(《管子?霸形》)。(2)“灵王为章华之台,与伍举升焉,曰:‘台美夫’”(《国语?楚语》)。说明句中“夫”的词性和作用。
答:“夫”语气词,表感叹。 16.改正下列叙述中的错误。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论语?宪问》)句中的“矣”,表示疑问;“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韩非子?五蠹》)句中的“矣”表示感叹。
答:“矣”表示将然。第二个“矣”表示假设的必然。
17.改正下列叙述中的错误。 “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句中“也”表示感叹;“夫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史记?魏公子列传》)句中的“也”表示确认的语气。
答:两个“也”都表示祈使。 18.汉字字形与字义、字音的关系如何?
答:字形是汉字本身的构成形式,汉字字形体现字义而不标志字音。
19.为什么说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
答:表音文字是用少量(一般为几十个)的字母表示该语言的音节或音位,每个字母有固定的读音而不表意。而汉字是表意的。汉字表意性表现为:
(1)古汉字因形示意。汉字在小篆以前的古汉字阶段形象性很强,它们用直接的或曲折的方式表现词的内涵如:日月休莫刃。
(2)今汉字以形别义。隶书以后的今汉字阶段符号性加强,但是字形起区别词义的作用。如:文蚊汶纹,字形不同,意义也不同。
(3)汉字本身没有表音成分,形音字的声符虽有表音功能,但仍是表意符号。如“土”、“木”在“吐”、“沐”中是声符,在“堆”、“杭”中
20.举例说明字与词的关系。 答:20.字与词的关系有下列几种情况:一个汉字写一个词,例如:人、走、大;一个字标记复合词中的一个语素,例如:怡然、布衣;一个汉字只记录单纯词的一个音节,不是词,也不是语素,例如:关关、参差、罗汉;另外,还有一字写多词的情况,如“之”,有时是动词,有时是代词,有时是助词。
21.用下列字例说明字音与字义的关系:茎、胫、颈、泾、径、经
答:这组字例说明,词的音和意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如“l”读jìng,指经线,引申之有细长的意思;音与义的结合纯属偶然。但是一定的音、义既已发生关系,而且经过长期交际,约定俗成则某音与某义便产生了稳固的关系,在同源的条件下,音同而义通。如从“l”声的字都有“细长”义,“茎”是花草细长的主干;“胫”是人或禽兽细长的小腿;“颈”是头与身体相连的细长的部位;“泾”是河流的主干,有细长的特点;“径”是狭长的小道。
22.按传统的说法,“六书”的名称与次序是什么?
答: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23.在原字上加注声旁而构成一个新的形声字。问:原字在新形声字中的作用是什么?新形声字当中可能有几个表音偏旁?
答:原字在新形声字中既表意,又表音,新形声字中有两个表音偏旁。
24.把下列会意字分成二类。 比
答:同体会意字:比珏炎;异体会意字:即寇寒
25.什么是“形旁(形符、意符)”,它一般起什么作用?
答:表示意义的偏旁叫形旁,它一般表示字的意义的范畴。
26.什么是“声旁”?它在现代汉字中是否都能准确表音?
答:表示形声字字音的偏旁叫声旁,它在现代汉字里并非都能准确表音。
27.字的本义等不等于词的本义,为什么?
答:不等于。因为:(1)在文字体系形成之前,许多词早已存在,造字时只能依据当时的词义而不能也无须依据词的本义。(2)在文字体系形成之后出现的词,也不是立刻造新字去表示它,而往往是先借其它字代替,然后再造专字,造字时的意义已与最初的意义有了差距。
28.什么是“亦声字”?指出下列形声字中的“亦声字”。
答:某个偏旁在字当中既表意又表音,《说文》称之为亦声字。驷骖骈骄
嫁婢姥媾奸娣
29.选出下列字中的省声字。 度
答:度寨骞褰
姗珊夜毫 30.选出下列字中的省形字。 房
答:屈考屐
古代汉语简答题(三)
1.改正下列叙述中的错误。 “碧”是从王、从石、从白。“休”是从人、木声。
答:“从白”改为“白声”。“从人,木声”应改为“从人,从木”。
2.改正下列叙述中的错误。 “刖”是从刀,月声。“到”是从刀,至声。“期”是从月,其声。“胳”是从月,各声。
至,刀声”,胳应改为“从肉,各声”。
3.“釜”、“桌”应怎样分析其字形结构?
答:3.釜,从金,父声;桌从木,从卓,亦声。(每字占1分)
4.找出下列字中的象形字。 手
答:手又鱼水山鹿犬豕女足 5.从下列象形字中找出合体象形字。
答:胃肩果衰眉瓜天元兀身自州向
6.下列字中选出纯象征符号一类的指事字和在象形字基础上娈化而来的指事字。
答:纯象征符号的:上下一二三;在象形字基础上变化而来的:朱刃旦寸亦。
7.下列字分成象形字和指事字两类。
答:象形字:米木目口牙牛;指事字:本只曰牟
8.列出下列字中的会意字。 森
答:森从牧益相泪看鸣间兄 9.下列字分成会意字和形声字两类。
答:会意字。莫取寇拿明;形声字。春叔敲擎晚。
10.按声符、形符的位置特点,
分析下列形声字:
答:胡:左形右声;汞:上形下声;哀:内形外声;闽:内形外声;荆:形在左上;
疆:形在左下;寐:声在右下;星:省形在上;
珊:省声在右;志:会意兼形声。 11.为什么说许慎用“令”、“长”作为假借字的典型字例是不正确的?
答:因为从命令之“令”到县令之“令”,从年长之“长”到官长之“长”,是词义的引申,不是字的假借。
12.简述“四体二用”说,并举例说明之。
答:清人戴震说:“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四者,字之体也;转注、假借二者字之用也。”前四书是造字法,与汉字结构有关后二书是用字法,与汉字结构无关。字例从略。
13.在汉字史上,汉字形体发生过哪两次重大变化?
答:一次是由小篆变为隶书,一次是由隶书变为楷书。
14.古文字和今文字的本质特点各是什么?
15.为什么说甲骨文已经是一种很发达的文字?
答:甲骨文中的形声字约占20%,假借法被广泛地应用,部分文字已发生讹变,广泛记录了商代社会多方面的情况。这说明甲骨文是一种很发达的文字。
16.简述甲骨文的特点。 答:甲骨文的特点:(1)保留浓重的描画物象的特点;(2)异体字繁多;(3)偏旁不固定(4)款式自由17.金文同甲骨文相比有何异同?
答:金文同甲骨文相比,形体结构基本一样,偏旁位置不固定,形声字稍有发展,讹变也有所增加。但甲骨文线条纤细,笔势方折,而金文线条圆润浑实,中间杂有肥笔。到了西周晚期金文的象形性不断减弱,符号化进一步加强,肥笔变成了线条,笔势匀圆整齐,具备了小篆的雏形。
18.为什么说小篆是汉字史上第一次规范化的字体?
答:(1)定型化,偏旁及其位置基本固定。(2)统一化,把字的多种形式统一为一种(3)线条化,图画性减弱,符号性加强。
19.什么是古今字?
答:造一个新字来分担原字的部分意义,原字与新字就构成一对古今字。
20.什么是异体字?
答:在同一历史时期内,形体不同而读音、意义、用法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互相代替的一组字叫异体字。
21.给下列古字填上相应的今字。
然――(燃
莫――(暮
要――(腰
责――(债
22.给下列今字填上相应的古字。
立 )――位
坐)――座
取 )――娶
卓)――桌
倚)――椅
23.给下列今字填上相应的古字。
禽 )――擒
解)――懈
24.什么是字的本义?
答:字的本义就是它所记之词在造该字时的意义。
25.什么是“六书”原则的部首? 答:《说文解字》把含有相同表意偏旁的字归为一类,其中共有的表意偏旁就是部首。
26.什么是偏旁?
答:合体字的构成成分就是偏旁,偏旁必须是可以独立的字。
27.改正下列叙述中的错误。 (1)纯表意字字形所表示的意义往往比字的本义宽泛。
(2)《说文》分析字形时用过“转注”这个术语。
答:(1)“宽泛”改为“狭窄”。 (2)“用过”改为“没有用过” 28.举例说明今字与古字之间有哪些联系?
答:(1)意义相关。(2)语音相同或相近。(3)字形上一般有联系,即一般在古字上加注形旁而构成今字。例字从略。
29.异体字在形体上主要有哪些差别?
(1)会意与形声的不同。(2)同为会意而偏旁不同。(3)同为形声而形旁不同。(4)同为形声而声旁不同。(5)同为形声而形旁、声旁不同。(6)偏旁相同而结构位置不同。(7)笔画稍有不同。
30.古今字可以分为两类。 (1)词义分化而形成的古今字; (2)同音假借而形成的古今字。 据此把下列各组古今字分为A、B两类。
A:益溢受授弟悌火伙章彰奉捧景影
B:孰熟然燃直值莫暮卒猝曾增
古代汉语简答题(四) 1.写出下列字的异体。
a 2.汉字简化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答:(1)减去原字的一部分。 (2)用符号代替原字的一部分。 (3)草书楷化。
(4)用笔画简单的偏旁代替原偏旁。
(5)另造新字。
(6)采用笔画简单的古今字的古字。
(7)采用笔画简单的同音字。 (8)采用笔画简单的字代替音、义皆异的几个字。
3.改正下列叙述中的错误。 “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句中“砺”的意思是“锋利”;“劝学”的“劝”是“劝说”的意思。
答:“锋利”改为“磨刀石”。改“劝说”为“勉励”。
4.单音词向复音词发展的方式可分为哪三种?
答:(1)加同义或近义的实语素。 (2)加一虚语素。
(3)用完全不同形式的双音词代替。
5.什么是单纯合成词?可分为哪两类?
答:单纯合成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可分为迭音词(或“重言词”)联绵词两类。
6.什么是迭音词?迭音词古人称什么?
答:迭音词是由两个相同的音节重叠构成的单纯词,古人称“重言”或“重言形况字”。
7.什么是联绵词?联绵词又称什么?
答:联绵词是由两个不同的音节构成的单纯词。联绵词又称“联绵字”或“连语”。
8.联绵词的两个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1)两个字不能拆开解释; (2)同一个词有多种写法。 9.联绵词按两个音节的声韵关系可分为哪几类?
答:(1)双声(2)迭韵(3)双声兼迭韵(或既双声又迭韵)(4)非双声迭韵(或既非双声又非迭韵)
10.什么是偏义合成词?
答:由两个相反或相对的语素构成,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其中只有一个语素表义,另一个语素只起陪衬作用。
11.“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晏子春秋?内篇杂下》),“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句中的“其实”、“知道”各是两个单音词,还是一个复音词?并释义。
答:两个单音词,它们的果实;两个单音词,懂得道理(或知道道理)
12.“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苏洵《六国论》), “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句中的“智力”、“前进”各是两个单音词,还是一个复音词?并释义。
答:两个单音词,智谋力量。两个单音词,向前进献。(各占1分)两个单音词,黄词以北,黄河以南,两个单音词,指出,给??看。
13.“(廉颇)宣言曰:‘吾见相如,必辱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常玉不琢,不成文章,君子不学,不成其德”(《汉书?董仲舒传》),句中的“宣言”、“文章”各是一个复音词还是两个单音词?并释义。
答:两个单音词,散布言论。两个单音词,错综华美的花纹。
14.什么是词的本义?
答:词的本义是指词本来的意义,即有文献根据或字形根据的最古义。
15.什么是词的引伸义?举例说明。
答:指由本义发展或派生出来的
16.分析字形推断词的本义,主要根据古文字还是今文字?六书中的哪几种字均可作为推断词的本义的根据?
答:古文字、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17.字的假借义与引申义主要不同点在哪里?
答:词的引申义与本义在词义上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词的假借义与本义在词义上与本义毫无关联。
18.什么是词义的扩大?什么是词义的缩小?什么是词义的转移?举例说明。
答:词义的扩大,是指概念外延的扩大,本义包含在引申义中。(概念和例证各占1分)词义的缩小是指概念外延的缩小,引申义包含在本义之中。(概念和例证各占1分)词义的转移是指概念内涵的改变,本义与引申义互不从属,互不包容。
19.“夫民心之愠也,若防大川。”(《国语?楚语下》),“不愤不启”(《论语?述而》),“怒而触不周之。”(《淮南子?天文训》),三句中的“愠”、“愤”、“怒”有何不同?
答:“愠”是不满或恼怒,“愤”是表示郁积于心,“怒”则是火气极盛。
20.“入不言兮出不辞”(屈原《九歌?少司命》),“代王谢,愿守代边”(《史记?吕后本纪》),句中“辞”和“谢”的不同在哪里?
答:二者在推辞、告辞义上一样,但口气不同,“辞”较直接,“谢”较委婉。
21.“唯尔有神裁之,沉玉而济”(《左传?襄公十八年》),“使千人没水求之”(《史记?秦始皇本纪》),句中的“沉”与“没”的差别何在?
答:“沉”着重于物体由于自身重量逐渐落入水底,“没”是没入水中,不露于上,是否沉入水底是不管的。
2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梁惠王》),“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列子?汤问》),此二句中的“负”、“戴”、“荷”的区别在哪里?
答:“负”是用背驮东西,“戴”是用头顶东西,“荷”是用肩膀扛东西,三者携带重物的部位和方法不同。
23.“厚聚敛于百姓,暴夺民衣食之财,以为宫室”(《墨子?辞过》),“农分田而耕,贾分货而贩”(《荀子?王霸》),句中的“财”和“货”有何不同?
答:先秦时“财”的内涵很小,主要是指人的衣食所需,“货”则指商贾倒卖的东西。
24.“王者之兵,胜而不骄,败而不怨”(《商君书?战法》),“戒而不傲”(《尚书?尧典》),句中“骄”与“傲”的区别是什么?
答:“骄”是自满,是一种心理状态,“傲”是傲慢,没礼貌,是一种行为表现。
25.“家有常业,虽饥不饿”(《韩非子?饰邪》),句中的“饥”与“饿”有何不同?
答:“饥”含义轻,是吃不饱的意思;“饿”含义重,是饿死或快饿死的意思。
26.“虑世事之变”(《商君书?更法》),“北冥有鱼??化而为鸟,其名为鹏”(《庄子?逍遥游》),“变”与“化”的差异何在?
答:“变”是一般的变化,多为数量、位置、方式、体貌、形式的改变,“化”则是深一步的变化,是涉及事物本质的变化。(
27.“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史记?项羽本纪》),“秦使使者告赵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句中的“报”与“告”的异同是什么?
答:告诉。( 28.“无功不赏”(《荀子?王制》),
“赐予其宫室,犹用庆赏于家也”(《荀子?大略》),两句中的“赏”和“赐”有什么不同?
据规定给有功人员以财物、爵位等,“赐”则带有私人性,是个人之间的赠予,不是对功劳的酬谢。
29.“则女主乱之宫,诈臣乱之朝,贪吏乱之官”(《荀子?强国》),句中的“吏”与“官”的不同是什么?
答:“官”一般指行政机构或职务,本义是办公的地方,“吏”指做官的人。
30.“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说明句中“人”与“民”的不同。
答:“人”指统治阶级,“民”指奴隶或被统治者。
古代汉语简答题(五) 1.“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荀子?劝学》),“与之琴,操南音”(《左传?成公九年》),句中的“声”与“音”有何不同?
答:在上古,
“声”指一般的响声,而“音”则多指音乐。
2.“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左传?隐公元年》),“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孟子?梁惠王》),两句中的“告”和“诉”的不同在什么地方?
答:“告”一般指把事情说给别人听,
“诉”是控告别人或诉说自己遭受的苦楚。
3.“父母使舜完廪”(《孟子?万章上》),“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荀子?天论》),“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同上),三句中的“完”、“全”与“备”,有哪些不同?
答:在全的意义上,“完”重在物的完整性,不残不破;“全”重在物的全部性无一遗漏;“备”重在物的齐全性无一不有。
4.“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史记?滑稽列传》),“吾孰与城北徐公美?”(《战国策?齐策》),句中的“好”与“美”在形容人的漂亮上有何不同?
答:“好”一般只用于女子,“美”则男女均可用。
5.“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柳宗元《捕蛇者说》),句中的“转”与“徙”有何区别?
答:“转”指辗转,状漂泊;“徙”指迁移,述流离。
6.“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战国策?赵策》),“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杜甫《石壕吏》),试说明两句中“媪”与“妇”的区别。
答:二者都表示老年妇女,但“媪”为敬称,“妇”为一般称呼。
7.“夫十围之木,始生如蘖(始生的枝芽),足搔而绝,手可擢拔”(枚乘《谏吴王书》),句中的“擢”和“拔”有何不同?
答:“擢”是拔的动作,而“拔”是强调结果,是拔出来。
8.“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左传?僖公三十年》),“辍耕之垄上”(《史记?陈涉世家》),动词“往”和“之”的不同在哪里?
答:“之”可以带直接宾语,而“往”不能带宾语。
9.“忠而见疑,信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列传》),“大惑者终身不解”(《庄子?天地》)“疑”和“惑”有何不同?
答:“疑”是由于情况不清心中拿不定主意,而“惑”则侧重于主观思维上出了毛病而是非不分,陷于迷乱。
10.“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范仲淹《岳阳楼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句中的“观”与“览”有何异同?
答:二者都有观看之义,不同的是“观”是带着好奇心,怀着欣赏的心情看,“览”只侧重于概括的看。
11.“言有召祸也,行有招辱也”(《荀子?劝学》),句中的“召”与“招”有何异同?
答:二者有招致的意思,不过“召”是以言相招,是由于言语不谨招祸;“招”是以行相招,是由于行为失检招辱。
12.什么叫破读? 的读音以表示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转变。
13.“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左传?隐公元年》),句中“乘”字读什么音?为何义?它另有何音何义?
答:sha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叫作“乘”。另外又读ch?ng,义为登上。
14.“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荀子?天论》),句中“恶”的读音和意义各是什么?它另外有何音何义?
答:wù,厌恶。另外读Wū,义为怎么;è,义为凶恶。
15.“陵先将军功略盖天地,义勇冠三军”(李陵《答苏武书》),句中“冠”的意义和读音是什么?它另外有何音何义?
答:位居第一,guàn。另外读guān,义为帽子。
16.“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左传?宣公二年》),此句的“饮”读音和意义各是什么?它另外有何音何义?
答:yìn,使??饮。另外读yǐn,义为喝。
18.什么叫音韵学?什么叫古音学?什么叫今音学?什么叫等韵学?
答:音韵学是研究汉语语音各个历史时期的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古音学是以《诗经》、《楚辞》用韵和谐声字为主要材料,来研究上古(周秦两汉)汉语语音系统的学问。今音学是以《切韵》音系的韵书为重点对象,来研究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汉语语音系统的学问。等韵学是制成若干图表,着重分析汉语语音的声、韵、调结构,阐述汉语发音原理和方法的学问。
19.汉语的音节与汉字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汉语的音节与汉字的关系是一致的,即汉语的一个音节,就是一个汉字的读音。
20.什么叫声母?传统音韵学的声母有哪些另外的称谓?
答:声母指一个音节的开头部分。在传统音韵学中,声母简称“声”,又称“纽”,还可以合起来叫“声纽”。
21.什么叫“五音”?什么叫“七音”?
答:五音是指唇音、齿音、牙音、舌音、喉音。五音加上从舌音、齿音中分出来的半舌音、半齿音合称七音。
22.什么是清音?什么是浊音? 答:清音指发音时声带不振动的声母。浊音是指发音时声带振动的声母。
23.什么叫韵书?什么叫韵母? 答:韵书是按照韵或韵部编排汉字的工具书,其主要作用是指导文人作诗用韵,有的也兼释字义,带有字典的性质。(定义和作用各占1分)韵母是一个音节除了声母以外的读音部分,它包括韵头、韵腹、韵尾三部分,有时韵母可以没有韵头或韵尾。(第一句和以后部分各占1分。)
24.什么是韵?韵和韵母是一回事吗?为什么?
答:韵是从韵母的角度对汉字读音的一种分类,即只要韵腹、韵尾和声调相同就是同韵,韵头如何是不计较的。(韵腹、韵尾、声调三者缺一项则只可得1分)不是。韵的构成:韵腹+韵尾+声调;韵母的构成:韵头+韵腹+韵尾。
25.举例说明什么叫双声,什么叫叠韵?
答:双声是指两个音节的声母相同。叠韵是指两个音节的韵相同。
26.中国古代的注音法(记音法)有哪几种?
答:譬况法、读若法、直音法、反切法。
27.汉语音节的构成情况是怎样的?
答:汉字的音节是由音素构成的,一个音节可由一个音素构成,如:音素构成,如:“爱ài”由两个音素构成,“情qíng”由四个音素构成。每个音节都必须有一定的声调。
28.汉语语音结构的基本特点是怎样的?
答:(1)一个汉字的读音(一个音节)都可以分为声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2)韵腹和声调是每个字音必不可少的部分;(3)声母、韵头和韵尾并不是每个字音(音节)非有不可的成分。
29.传统音韵学的声母和现代汉语的声母有何异同?
传统音韵学的声母和现代汉语的声母,都是指一个音节的开头部分,这是二者相同的。但二者又有区别,即现代汉语只承认音节开头的辅音部分是声母,而没有辅音开头的音节就算没有声母;而传统音韵学则认为,即使没有辅音开头的音节也有个声母叫零声母。
30.举例说明什么是字母。 字母是声母的代表字。汉字同声母的字是很多的,从中找出一个字作代表,这个代表字就叫字母。如声母为“b”的汉字是很多的,古人找“帮”字作代表,那么“帮”就是一个字母,称为“帮母”。
古代汉语简答题(六)
1.请按顺序写出守温三十字母。 答:不芳并明;端透定泥;知彻澄日;见溪群来疑;
精清从;审穿禅照;心邪晓;匣喻影。
2.什么是韵部?什么是韵目? 答:韵部是同韵字的称谓,古书中把所有同韵的字汇聚到一起,便成为一个韵部。韵目就是韵的标目,古代无标音符号,就从同韵的若干个字中选出一个来作代表,这个代表字就叫韵目。
3.什么是洪音、细音?
答:洪音、细音是根据呼读时音量大小而对韵母进行的分类:凡是开口呼(没有韵头而且韵腹又不是i、u、y)和合口呼(以u为韵腹的)这两类韵母,呼读时口型的共鸣腔大,声音洪亮,故称洪音;凡是齐齿呼(以i为韵头或韵腹的)和撮口呼(以u为韵头或韵腹的)的韵母,呼读时口型的共鸣腔小,声音较细,故称细音。
4.根据中古分韵的标准,汉字“巴把霸家贾嫁夸垮跨”可以分成几个韵(可借用现代普通话的读音回答)?为什么?
答:可以归为三个韵,即“巴、家、夸”为一韵;“把、贾、垮”为一韵;“霸、稼、跨”为一韵。因为韵是不计韵头而讲究声调的。
5.什么叫舒声?什么叫促声? 答:中古汉语有平、上、去、入四种调类,其中平声、上声、去声三种调类所属的音节没有塞音韵尾,音长较长,听感舒缓,故统称为舒声;入声所属的音节有塞音韵尾,音长较短,听感急迫,故称促音。
6.汉字“巴把霸家贾嫁夸垮跨”可以归为几个韵母?(可借用现代普通话的读音回答)?为什么?
答:6.可以归为三个韵母,即“巴、把、霸”为一个韵母(a);“家、贾、嫁”为一个韵母(ia);“夸、垮、跨”为一个韵母(ua)。因为韵母是讲究韵头而不计声调的。
7.举例说明什么叫反切法,它的原则是什么?
答:反切法就是用两个汉字来给一个汉字注音的方法。其原则是取反切上字的声母,同反切下字的韵母和声调相拼,就得出了被反切字的读音。
8.按反切的一般原则用普通话拼读,为什么有的反切读不准?
答:反切是古代用两个汉字给一个汉字注音的方法,其原则是用反切上字的声母同反切下字的韵母和声调相拼,就得出被反切字的读音了。但由于语音的变化,从古到今,声母、韵母、声调已经发生了变化,所以用
普通话解读,有的反切就读不准了。
9.用汉语拼音字母写出下列反切拼音式。
(1)窨,於禁切;(2)符,防无切(3)变,彼眷切。
答:(1)窨,於禁切:y(u)+(j)in-&yìn
(2)符,防无切:f(ang)+(w)ǘ-&fǘ
(3)变,彼眷切:b(i)+(j)uàn-&biàn
10.用汉语拼音字母写出下列反切的拼音式。
(1)逋,博孤切;(2)暮,莫故切;(3)刊,苦塞切。
答:(1)逋,博孤切:b(o)+(g)ū-&bū
(2)暮,莫故切:m(o)+(g)ù-&mù
(3)刊,苦寒切:k(u)+(h)án-&kān
11.《广韵》三十六字母的唇音与传统三十六字母的唇音有何区别?
答:《广韵》时代轻重唇不分,只有重唇音“帮、旁、并、明”四个声母,而传统三十六个字母已从重唇音当中分化出了“非、敷、奉、微”四个轻唇音。
12.什么叫平水韵? 答:《广韵》分206韵,过于琐细,不完全符合当时的口语。从唐时开始,诗人们作诗时就有相邻韵同用的规定。到了南宋,江北平水人刘渊索性把同用的韵合起来,分成107韵。其后又有人对其作进一步合并,成106韵,这106韵就是平水韵,又叫诗韵。
13.从中古四声(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到普通话的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声调变化的规律是怎样的?举例说明。
答:变化规律有三条:(1)平分阴阳;(2)浊上归去;(3)入派三声。(例从略)
14.韵书中的“上平声”、“下平声”指的是阴平和阳平吗,为什么?
答:不是。“上平”和“下平”是《广韵》、《平水韵》因平声字多而对平声字的分卷,“上平”等于“平声上卷”,“下平”等于“平声下卷”;而阴平、阳平是四声的两种调类。
15.为什么普通话中声母是m、n、l、r的音节没有阴平字(“妈”、“拉”属例外字)?
答:从中古到现代普通话的语音演变中,平声分为阴平、阳平,分化条件是:浊声母的平声字读阳平,清声母的平声字读阴平。普通话的声母m、n、l、r是浊声母,它们的平声字都读作阳平,所以没有读阴平的字。
16.如何利用普通话读音分清中古的平声字、仄声字?
答:普通话读阴平、阳平的字是中古的平声字和一部分入声字。只要记住读阴平、阳平的入声字,把它们划入仄声,则其余的读阴平、阳平的字就是古今平声字;普通话读上声、去声的字,加上读阴平、阳平的入声字,就是中古的仄声字。
17.在研究上古韵部方面,“同谐声者必同部”的理论是什么意思?
答:同谐声者必同部,就是凡谐声字必与所谐之声同声、同韵。所以看一个字的声旁,就可以知道这个字的声母和韵部。
18.“凡民有丧,匍匐救之”(《诗经?邶风?谷风》)句中的“匍匐”一词,在古书的引用中有的作“扶服”,有的作“蒲服”,这种现象应如何解释?
答:古无轻唇音,即在上古,“葡”、“扶”、“蒲”都读重唇音,
所以可通用
19.“澄”以“登”为声符,“都”以“者”为声符,可是“澄”与“登”,“都”与“者”的声母却都不一样,为什么?
答:因为古无舌上音。在古代,
“澄”的声母应同“登”的声母一样,同为舌头音;同样,“者”的声母与“都”的声母一样,都读舌头音。
20.和中古声母相比,上古声母在唇音方面的显著特点是什么?
答:古无轻唇音。
21.和中古声母相比,上古声母在舌音方面的显著特点是什么?
答:古无舌上音。
22.古音通假有哪几种类型? 答:古音通假分为同音通假和近音通假两类,其中近音通假又可分为双声通假和叠韵通假。
23.古音通假的原则是什么? 答:原则是通假字和本字必须音同或音近。
24.何谓“古无轻唇音”? 答:传统三十六字母中唇音分两类,即重唇音“帮、旁、并、明”和轻唇音“非、敷、奉、微”。而在上古则轻、重唇音不分,一律读作重唇音。
25.以“非”为声符的字有“辈”、“排”等,可是,“非”是轻唇音“非”母,“辈”和“排”分别是重唇音“帮”母和“滂”母,这是为什么?
答:声母有轻唇、重唇之分,是中古以后的事情。在上古并无轻唇音,一律读作重唇音。“非”在中古虽是轻唇音,但在上古,它的声母也和“辈”、“排”一样,同读重唇音。
26.何谓“古无舌上音”? 答:.三十六字母中,舌音分舌头音“端、透、定、泥”和舌上音“知、彻、澄、娘”两类。而钱大昕认为,中古的舌上音在上古与舌头音为一类声母,即都读舌头音。
27.默写王力上古三十韵部。 答:之职蒸,幽觉冬,霄药,侯屋本,鱼锋阳,支锡耕,脂质真,微物文,歌月元,缉侵,叶谈。
28.简述自顾炎武至王力对上古韵部的划分。
答:顾炎武把古韵分为十部,江永分为十三部,段玉裁分为十七部,戴震分为二十五部,孔广森分为十八部,王念孙、江有浩分为廿一部,朱骏声分为十八部,章炳麟分为廿三部,黄侃分为廿八部,王力分为廿九、三十部。
29.什么叫古音通假?
答:古音通假是指古代书面语言中临时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的一种特殊现象。本来应该使用的字叫本字,临时借用的音近或音同的字叫通假字。如“甚矣!汝之不惠!”(《列子?汤问》)句中的“惠”就是临时借用的通假字,本字应该是“慧”。
30.举例说明什么叫同音通假? 答:通假字和本字的声、韵、调完全相同叫同音通假。如“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史记?项羽本纪》)“蚤”通“早”,就是同音通假
古代汉语简答题(七)
1.举例说明什么叫双声通假?什么叫叠韵通假?双声通假和叠韵通假有什么条件?
答.通假字和本字是双声关系,且韵又比较接近,叫双声通假。如“四时之间,亡日休息。”(晁错《论贵粟疏》)“亡”通“无”,为双声且韵母相近。通假字和本字是叠韵关系,且声母相近,叫叠韵通假。如“欲信大义于天下。”(《三国志?诸葛亮传》)“信”通“伸”,二字叠韵,且声母相近。双声通假和叠韵通假不能扩大到一切的双声叠韵范围,即只有准叠韵的双声字或准双声的叠韵字才能构成通假。
2.举例说明通假字字与古今字的区别。简述通假字与假借字的区别。
答:(1)通假字是共时的用字异化现象;古今字是历时的用字异化现象。
(2)通假字和本字在意义上没有任何联系,在形体上也绝少相似之处;古今字的古字和今字之间不仅意义上有渊源关系,而且形体上今字多数由古字孳乳分化而来。 (1)通假是本有其字的借音表意现象;假借是本无其字的借音表意现象。
(2)通假产生在用字过程中,是一种不必要的文字异化现象;而假借产生在造字过程中,是一种必要的文字记词手段。
(3)通假要有严格的语境制约,一旦脱离具体语境,便失去了借用的条件;而假借字不存在语境制约条件。
3.什么叫律诗?什么叫绝句?什么叫排律?
答:八句四韵(首句入韵不计)的近体诗叫律诗,
它分五律和七律两种。四句二韵(首句入韵不计)的近体诗叫律绝,
它分五绝和七绝两种。十句五韵(首句入韵不计)以上的近体诗为排律,它分五排和七排两类。
4.什么叫“粘”?什么叫“对”? 答“粘”是律诗平仄格式的重要特点,是指上联对句的第二个字与下联出句的第二个字的平仄必须相同,即把上下联粘联在一起。(分号前后的内容各占1分)“对”是律诗平仄格式的重要特点,就是每联中出句和对句的第二字的平仄必须相反,即对立。
5.什么叫“三平调”?
答:三平调就是格律诗的句尾连用三个平声字,这是律诗的大忌。
6.什么叫犯孤平?
答:指“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式除了韵脚上的平声字以外,句中只有一个平声字,这是格律诗必须避免的。
7.七言律句“仄仄平平平仄仄”中,如果第六字由“仄”变“平”那么就是拗句,问如何救法?
答:将本句中的第五字由平变为仄
8.在七言律句“仄仄平平仄仄平”中,如果第三字由“平”变“仄”为拗句,问如何救法?
答:将本句中的第五字由仄变为平
9.在七言律句“平平仄仄平平仄”中,如果第六字由“平”变“仄”为拗句,问如何救法?
答:这种句式只做出句,救的方法是把对句的第五字由仄变平。
10.简述近体诗的主要特点。 答:(1)每首诗的句数固定;律诗八句,绝句四句,只有排律可以十句以上(必须是双数句);(2)每句的字数固定,或五言,或七言,并且只有五言、七言两种;(3)近体诗只押平声韵,且必须一韵到底,不押邻韵、不换韵、双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平仄要求严格,讲究粘对和拗救;对仗要求严格,如律诗中间两联一般用对仗,排律除首尾两联以外的各联都必须讲究对仗。
16.什么是形训?举例说明之。什么是声训?声训有哪三种方式?什么是义训?义训有哪几种方式?
答:形训是从分析字形结构入手解释词义的方法。如《说文解字就是一部形训古书。声训是用音同、音近字解释词义的方法。声训有同字为训、同音为训、音近相训三种方式。义训是直陈词义的训释方法。义训方式有三种:(1)用同一词训释;(2)界说;(3)据文证义。
17.何为对文?对文在词义上有什么特点?
答:对文就是指处在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上下两个句子中的相同位置上的词,对文在词义上往往是同义的或反义的。
18.声训有何作用?
答:第一,可探求语义;第二,可明通假。
19.“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左传?成公二年》)句中“及”是“和”的意思。这种解释的根据是什么?
答:“及”用于两个名词之间,起连接作用,且两个名词无先后顺序。
20.下列文章在《古文辞类纂》中归入哪一类?按我们的分类,应当属于哪一类?
贾谊《吊屈原赋》
枚乘《七发》
晁错《论贵粟疏》
韩愈《子产不毁乡校颂》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欧阳修《泷冈阡表》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曾巩《墨池记》
答:贾谊《吊屈原赋》、枚乘《七发》归韵文的辞赋类,晁错《论贵粟疏》归应用文的奏议类,韩愈《子产不毁乡校颂》归应用文的赞颂类,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归传记散文,欧阳修《泷冈阡表》归应用文的墓表,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归应用文的书信类,曾巩《墨池记》归杂记文。
21.《论语?公冶长》:“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阮元《十三经注疏》云:“依通行本增入非其旧矣。”
按照阮元的意见,句中哪一个字是衍文?阮元有什么根据?如果衍文去掉,句子的标点有什么改变?这个句子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标点法,意义有什么不同?你赞成哪一种标点法?
答:按照阮元的意见,句中的衍文是“轻”字。阮元的根据有四:一是古本无“轻”字,二是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引文无“轻”字,三是邢m《论语注疏》无“轻”字,四是皇侃《论语集解义疏》无“轻”字。如果衍文去掉,句子的标点是: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这个句子可以有两种标点法,除了上面的标点法以外,还可以如下标点: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这两种标点法,句子意义的侧重点略有不同,前者强调的重点在于“共”字,后者强调的重点则在于“敝”字。两种标点法相比较,前者较好。
22.“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杜甫《赠卫八处士》)为什么这样说?
用以比喻亲朋久别不能重逢。 23.什么是分野?
答: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分别指配于地上的州国,说某星是某国的分星,某某星宿是某某州的分野。这种观念叫分野。
24.什么叫七政?它又称什么? 答:古人把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合起来称为七政。又称七曜。
25.什么是黄道?
答:从地球上看太阳一周年中在天球上的视运动轨迹叫黄道。
26.阳历的特点是什么?阴历的特点是什么?阴阳历的特点是什么?
答:阳历是太阳历的简称,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年,共365天,大月31天,小月30天,二月份28天,每四年在二月末加一天(29天)为366天,为闰年。阴历是太阴历的简称,以月球绕地球一周为一月,十二个月为一年,大月30天,小月29天,共354天。为了平衡与阳历年的长度,隔几年要增加一个月,是闰年,每30年中有11年是闰年。每月的天数与阴历相同,每三年增加一个闰月,使全年的平均长度与阳历相符。
27.按时间顺序以“平明”为首排列下列时间词:
平明、昃、隅中、人定、日中昧爽
答:平明→隅中→日中→昃→人定→昧爽
28.根据下列名字说明该氏的来源:
乐正克、孔丘(宋公孙嘉之后,嘉字孔父)、庄辛(楚庄王之后)
宋王臣、屈完、南宫敬叔
答:以官名为氏;以祖先的字为
氏;以祖先的谥号为氏;以受封的国名为氏;以受封的邑名为氏;以所居的地名为氏。
29.根据下列名字说明贵族妇女的命名方式:
孟姜、齐姜、武姜
答:在姓上冠以排行在姓上冠以所自出的国名死后在姓上冠以配偶的谥号。
30.划线连接名和字。 宰予―子我 樊须―子迟 曾点―皙 仲由―子路
古代汉语简答题(八)
1.以下列男子的字为例,说明命名的方式。
子产 答:“仲”是排行,“甫”是性别,“季”是排行,“子”是男子美称。
2.划线连接A、B二项。
鲁隐公―谥号 东坡居士―别号
唐太宗―庙号
开元圣父神武皇帝―尊号
乾隆―年号
3.划线连接A、B二项。 奉常(太常)―掌宗庙礼仪 郎中令(光禄勋)―宫廷侍卫。 卫尉(中大夫令)―掌管近卫军 太仆―掌管皇帝车马。 廷尉(大理)―掌刑法。
典客(大行令、大鸿胪)―管理少数民族及外国来朝。
宗正―皇宗事务治粟
内史(大农令、大司农)―租税服役。
少府―宫廷总务。
4.什么是“三省分制”?它形成于何时?
答:中书省取旨,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叫三省分制。它形成于南北朝。
5.六部起于何时?六部是哪六部?
答:六部起于隋唐。六部:吏、民(户)、礼、兵、刑、工部。对策是由皇帝把提出的问题写在简策上发给被推荐者,作书面回答。射策是由被推荐者用箭射简策,回答射中的简策上的问题。
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王府书院、嵩阳书院
6.古代的婚礼从定婚到结婚有下列名目,按先后顺序加以排列。
请期、纳吉、纳采、问名、纳徵、亲迎
答: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
7.按丧葬的先后次序排列下列词。
殡、饭含、复、属纩、葬 答:属纩→复→饭含→殡→葬 8.按生者与死者亲疏近远关系排列五服的名称。
大功、小功、缌麻、斩衰、齐衰 答:斩衰
9.利用工具书查出“五月金陵西,祖余白下亭”这两句诗的作者,并说明“金陵”和“白下”是今天什么地方,解释“祖”的意义。
答:据日本人编唐诗索引可以查出,这两句诗出自李白《留别金陵诸公》。金陵和白下都是今天的南京市。“祖”的意思是饯行。
10.《史记?汲黯传》:“上以为淮阳楚地之郊,乃召拜黯为淮阳太守。”请根据《说文解字》说明“郊”的本义,根据《经籍纂诂》说明“郊”的句中意义。
答:《史记?汲黯传》:“上以为淮阳楚地之郊,乃召拜黯为淮阳太守。”请根据《说文解字》说明“郊”的本义,根据《经籍纂诂》说明“郊”的句中意义。
《说文解字?邑部》:“距国百里为郊,从邑交声。”据此知“郊”的本义是指国都城外百里以内的地方。《经籍纂诂》:“郊,郊道要冲之处也。”据此知“郊”在句中指交通要道。
11.《说文解字》的作者是谁?它是怎样一部书?
答:《说文解字》的作者是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收录篆文9353个、重文1163个。按照部首排列,共540个部首。正文分为十四篇,书末的叙和目录别为一篇,共十五篇。每篇又分为上下。书中在每一篆文下面先释义,再分析形体结构,最后或说明读若某。《说文解字》综合研究了小篆、籀文和古文的形体结构,因形见义。我们根据它,可以上求造字根源,下辨字体变迁。它还是研究甲骨文、金文的桥梁。《说文解字》总结了汉代训诂学家对经传文字的训释,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字形考求本义的字典。它是研究先秦典籍中字义词义必备的工具书。
12.说明下列工具书的编著者。 (1)《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
(2)《广雅》:三国时期魏?张揖。
(3)《方言》:西汉?扬雄。 (4)《释名》:东汉?刘熙。 (5)《经籍M诂》:清?阮元等人。
(6)《辞通》:朱起凤。 (7)《中国人名大辞典》:臧励和等人。
(8)《诗词曲语辞汇释》:张相。 (9)《助字辨略》:清?刘淇。 13.《经传释词》和《词诠》的作者是谁?请简要指出这两部书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经传释词》的作者是王引之。《词诠》的作者是杨树达。
这两部书的相同点是:都是关于虚词解释的专用词典。
不同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虚词的解释,《经传释词》有侧重点,《词诠》没有侧重点。《经传释词》对于虚词的一般用法,解释从略;对于虚词的特殊用法,旁征博引,反复求证,详加阐述。《词诠》则既解释虚词的一般用法,又解释虚词的特殊用法。
(二)收录虚词字数不同。《经传释词》收录160个,《词诠》收录532个。
(三)排列方式不同。《经传释词》按照宋人三十六字母顺序排列,《词诠》按照注音字母顺序排列。
(四)选取例句时代不同。《经传释词》从先秦西汉的古籍中选取例句,词诠除从先秦西汉的古籍中选取例句外,还从东汉的古籍中选取例句。
14.阅读古注文选《左传?曹刿论战》,查阅有关工具书,用汉语拼音字母给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字注上音,并标明声调。
(1)又何间焉?间:jiàn。 (2)牺牲玉帛。帛:bó。 (3)小信未孚。孚:fú (4)望其旗靡。靡:mǐ
16.任选一种古代汉语工具书,查出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的本义及其在句中的意义、(请标明所用工具书的名称、页码、出版社及出版时间)。
(1)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左传?郑伯克段于鄢》)兵:本义:兵器(武器)。句中义:兵器。
(2)我张吾三军而被吾甲兵,以武临之,彼则惧,而协来谋我,故难间也。(《左传?季梁谏追楚师》)间:本义:夹缝(间隙;空隙)。句中义:离间
(3)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左传?ブ健罚┣保罕疽澹涸谒旅婊疃>渲幸澹和低档
(4)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从之。(《左传?之战》)从:本义:跟随。句中义:跟随。
(5)且如桓立,则恐诸大夫之不能相幼君也。(《公羊传?春王正月》)相:本义:仔细看(审察)。句中义:辅助
(6)缓追,逸贼,亲亲之道也。(《谷梁传?郑伯克段于鄢》)缓:本义:宽(松)。句中义:慢(迟)。与“急”相对。
(7)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左传?子产不毁乡校》)损:本义:减少。句中义:减少。(24页)
18.查阅古代汉语工具书,说明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虚词的词性、意义和用法。
(1)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左传?郑伯克段于鄢》)于:介词。从。引进动作行为的处所。
(2)少师侈,请羸师以张之。(《左传?季梁谏追楚师》)以:连词。来。用在两个动词或动词词组之间,表示后面的动作行为是前面动作行为的目的。
(3)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左传?ブ健罚┯冢航榇省5健R餍形拇λ
(4)不忘恭敬,民之主也。(《左传?晋灵公不君》)之:结构助词。的。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
(5)郄克伤于矢。(《左传?之战》)于:介词。被。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6)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公羊传?春王正月》)也:语气助词。不译。用在判断句句尾,表示判断。
(7)段,弟也,而弗谓弟。(《谷梁传?郑伯克段于鄢》)而:连词。却(但是;可是)。用在前后两项意思相反或不相协调的谓词、谓词性词组或分句之间,表示转折关系。
22.汉字起源有哪些说法?其中,哪些说法是汉字产生的主要途径?
答:汉字的起源,有结绳说、八卦说、仓颉(ji?)造字说、图画说和契刻说。其中,图画说和契刻说是汉字产生的主要途径。
23.汉字与图画有哪些本质区别?
答:汉字起源于图画,但是图画并不等于汉字。汉字有一定的读音和含义,图画却没有一定的读音和含义,这是它们的本质区别。
24.汉字大约起源于什么时期?汉字体系大约形成于什么时代?
答:汉字大约起源于原始社会晚期。其证据为仰韶文化,特别是大汶口文化陶器上的刻画符号,距今有五六千年历史。汉字体系大约形成于夏初,至迟在夏代中期,距今约有四千年历史。
25.六书的名称是什么?其中,哪些是造字法?哪些是用字法?
答: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26.六书中什么是最重要的?请分别简述其原因。
答:象形形声假借六书中,象形、形声、假借最重要的原因:象形造字法是造字的基础,它为指事、会意、形声字的构成奠定了基础。形声造字法产量最高。在汉字中,百分之九十为形声字。假借扩大了汉字的使用范围,使一个字能作两个或两个以上字使用。
27.许慎给六书下的定义及所举例字各是什么?
答:许慎给六书下的定义及所举例字分别为: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屈),‘日’、‘月’是也。”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扌为(huī),‘武’、‘信’是也。”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古代汉语简答题(九)
1.汉字形体演变,经过了哪六个阶段?其中,哪些是古文字,哪些是今文字? 答: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
2.什汉字从篆书到隶书的演变,叫做隶变。
答:隶变使汉字从复杂变为相对简易,从书写不便变为比较方便,大大提高了书写速度。这是其利。
其弊是:隶变也带来了一些副作用。由于它彻底改变了汉字的象形面貌,搞乱了某些字的形体,就使得“六书”在很多情况下无从说起,从而增加了汉字由形知音知义的难度。么叫隶变?请简述隶变的利弊。
3.什么叫偏旁?什么叫形旁?分别举例说明。
答:对于合体字来说,可以拆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有意义的部分。这些各自独立有意义的部分叫做偏旁。如合体字“禧”字,为形声字,可以把它拆分为“示”和“喜”两部分,而“示”和“喜”是两个独立的字,各自都有意义,“示”和“喜”就是“禧”字的偏旁。
形声字中,表示意义的部分叫做形旁。如形声字“江”,是由“水”和“工”两个偏旁构成的。“水”字表示“江”字的意义,“工”字表示“江”字的声音,“水”字就是“江”字的形旁。
4.许慎在《说文》中创立了多少个部首?《说文》中的部首,是以义定部的什么原则部首?辽代僧人行均在《龙龛手镜》中对部首作了改革,改为以形定部的什么原则部首,把部首定为多少个?明代梅膺祚的哪部著作,对传统部首作了改革,定为多少个部首?
6.举例说明什么是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繁简字。
答:不同历史时期用来记录同一个词的形体不同的字,先出现的为古字,后出现的为今字。古字和今字合称“古今字”。如“说”和“悦”,在表示“喜悦”的意义方面,“说”字先出现,是古字;“悦”字后出现,是今字。“说”和“悦”就是一对古今字。两个或两个以上形体不同而读音和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替代的字,叫做异体字。如“岳”和“岳”、“焙汀疤恕保褪橇阶橐焯遄帧T诠糯槊嬗镅灾校斜咀侄挥茫靡桓鲆敉蛞艚淖掷创妫庵窒窒蠼凶鐾倩蚬乓敉佟T谕僦校嬗玫淖纸凶鐾僮郑惶嬗玫淖纸凶霰咀帧H纭蹲蟠ぜ玖黑勺烦Α罚骸肮饰衿淙保奁湮褰獭!卑选靶奘巍钡摹靶蕖毙闯闪吮硎靖扇庖庖宓摹靶蕖保靶蕖弊志褪恰靶蕖弊值耐僮帧D掣龊鹤旨蚧螅醇蚧淖纸凶龇碧遄郑蚧淖纸凶黾蛱遄帧7碧遄趾推浼蛱遄趾铣啤胺奔蜃帧薄H纭疤濉弊旨蚧笮醋鳌疤濉保疤濉笔欠碧遄郑疤濉笔羌蛱遄帧 “体”和“体”就是一组繁简字。
9.阅读古注文选《孟子?鱼我所欲也》,把其中有关本节所讲的古书用字找出来,并分别说明各是哪一种用字。
答:(1)“舍鱼”、“舍义”之“舍”:“舍”的古字。
(2)“不辟”、“辟患”之“辟”:“避”的古字。
(3)“蹴尔而与之”之“与”:“予”的假借字。
(4)“所识穷乏者得我”之“得”:“德”的假借字。
(5)“乡为身死而不受”之“乡”:“向”的假借字。
10.春秋末期到战国时期,古汉语新词增加,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春秋末期到战国时期,古汉语新词增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抽象名词、概括性的词,尤其是社会意识形态方面的词大大增加。
(二)虚词基本都产生了,形成了一套较完备的文言虚词体系。
16.什么是词的本义?怎样考察词的本义?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生活休闲娱乐、中学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应用写作文书、行业资料、各类资格考试、高等教育、91古代汉语简答题(一)等内容。 
 找了简答题资料和课 后习题答案,希望大家能看看,刚看过群智给大家的翻译,挺好...22、古代汉语判断句有哪几种基本类型? 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基本类型有六种:一是...  古代汉语简答题(一)_教育学/心理学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古代汉语简答题(一) 1.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 答.一是为了阅读和研究古代文 献,批判的继承古代的文化遗...  中华汉语学习网
官方总站:圣才学习网. 古代汉语简答题( 古代汉语简答题(一)及答案 古代汉语简答题(一) 古代汉语简答题( 1....  古代汉语简答题(一)及答... 古代汉语简答题(二)及答... 古代汉语简答题(三)及答... 古代汉语简答题(四)及答... 古代汉语简答题(五)及答... 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简答题(一)及答... 古代汉语简答题(二)及答... 古代汉语简答题(三)及答... 古代汉语简答题(四)及答... 古代汉语简答题(五)及答... 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简答题(一)及答... 古代汉语简答题(二)及答... 古代汉语简答题(三)及答... 古代汉语简答题(四)及答... 古代汉语简答题(五)及答... 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简答题(一)及答... 古代汉语简答题(二)及答... 古代汉语简答题(三)及答... 古代汉语简答题(四)及答... 古代汉语简答题(五)及答... 古代汉语...  ( ) 古代汉语简答题( 古代汉语简答题(四)答案 1.绔淼Pi诒g鸡 2. (1)减去原字的一部分. (2)用符号代替原字的一部分. (3)草书楷化. (4)用笔画...  (二) 古代汉语简答题( 1.改正下列叙述中的错误. &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两个&与&各占 1 分,其中词性和作用各占 0.5 分) 6.第一个&则&表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代象形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