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社会化的幼儿园课程名词解释释

您现在的位置:&>>&
&>>&&>>&&>>&文章内容
幼儿教育学试题及答案(六)
日来源:233网校
一、单项选择题1.A【解析】从社会文化学的角度来看,教育现代化分三个层面:物质及制度层面的现代化;内容及手段层面的现代化;观念层面的现代化。其中,教育观念的现代化是深层次的具有决定意义韵因素,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2.B【解析】略。3.D【解析】近代环境决定论极端重视环境和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环境决定论最早的代表人物是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4.B【解析】古代埃及到了古王国末期和中王国时期,由于贫富差异的加剧,学前教育是皇族子弟为继承皇权和登上最高统治者的宝座,除了年幼时期有专人喂养外,稍一懂事,就要进入宫廷学校学习。宫廷学校是融学前教育和初等教育为一体的一种教育形式,是由国王(法老)在宫廷中专门开设的,邀请僧侣、官吏、文人、学者任教,有时法老亲自传授。5.A【解析】裴斯泰洛齐在总结自己的教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强调指出:“教育的主要原则是爱”。6。A【解析】杜威是儿童中心论者。在儿童与教师的关系方面,杜威批评了传统教育的做法。他认为教育应该把重心放在儿童的身上,以儿童为中心,即尊重儿童真正的面貌来熟悉儿童,尊重自我指导学习,尊重作为学习的刺激和中心活动。7.B【解析】陈鹤琴先生为走出一条中国式的幼儿教育之路做出很大的贡献,留下了宝贵的遗产,被誉为“中国幼儿教育之父”。8.C【解析】从世界学前教育目标的发展趋势来看,20世纪60年代着重智力开发,70年代强调培养创造力,80年代重视儿童个性、情感和社会化发展,我国在改革开放的10余年间,也走过了类似的道路。9.D【解析】众多理论研究证明,6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早期良好性格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能够为以后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10.C【解析】为了保障幼儿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不得少于2小时。11.D【解析]1981年我国颁布的《幼儿园教育纲要》指出,幼儿园游戏可分为创造性游戏(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体育游戏、智力游戏、音乐游戏和娱乐游戏等。12.C【解析】独立自主性原则是学前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贯彻这一原则,就是通过适当的训练使儿童学会自我服务、独立做事、独立思考,使其摆脱传统行为方式的束缚和局限,不依赖外力的帮助,不受别人的指示或暗示,不入云亦云,不屈从他人的压力,不受外界偶然因素的影响。13.A【解析】发展适宜性是美国幼儿教育协会1986年以来极力提倡的教育理念,主张在制定学前教育方案时应充分参考和利用现有的儿童发展年龄特点的、适合其个体差异性的课程及教育教学实践。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年龄适宜性,二是个体适宜性。14.B【解析】启蒙性原则是指学前教育要为儿童进行最基本的、入门式的教育,为其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初步的基础。15.D【解析】保育者是辅助教师负责婴幼儿保健、养育和协助教师对婴幼儿进行教育的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保育者要时刻注意贯彻“保中有教,教中有保,保教一体化”的原则,在对幼儿实施保育过程中穿插教育活动和要求,在日常生活中贯彻相关的教育原则和要求。16.C【解析】观察法是教育教学直观形象法之一,是运用观察活动进行教学的方法。这种方法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和年龄特点,是幼儿园教学的基本方法。17.B【解析】行动操练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儿童依靠自觉的控制和校正,反复地完成一定的动作或活动方式,借以巩固知识,形成简单的技能技巧或行为习惯的方法。18.A【解析】玩水、玩沙是幼儿的天性,被称为“感觉运动游戏”,既可以锻炼手的精确性,又能够从中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幼儿从游戏中获得无限的乐趣。19.C【解析】小于3个月的婴儿适合玩一些色彩鲜艳夺目的玩具,因为能够吸引婴儿的注意力,引发婴儿伸手触摸这些玩具,促进他们肌肉的伸展。20.D【解析】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为:3岁前儿童的思维主要是直觉行动思维,3岁后直觉行动思维继续发展,并且发生质的变化。21.A【解析】家长对于托儿所、幼儿园的心态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①第一阶段――希求期(孩子初入园所):对孩子的不适应状态感到忧虑;担心孩子跟不上群体的发展水平;希望孩子能顺利度过这个转折期。②第二阶段――忽略期:比较关心教师对儿童的评价,关注儿童在园所的表现,而较少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③第三阶段――需求期:对婴幼儿教育的关注程度呈上升趋势,有接受教育指导的强烈愿望。22.A【解析】略。23.C【解析】爱是幼小儿童身心健康的精神需要,爱学生是教师都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只有爱孩子了才能教育好孩子。24.B【解析】面对新入园、适应上有困难的幼儿,教师要用爱打动幼儿,以亲切的态度迎接幼儿,给予温暖的支持。同时,由于幼儿语言理解能力有限,尽量用清楚明确的语言加以表达。25.A【解析】社区教育起源于19世纪的丹麦,最初是成人教育形式的社区教育。
二、名词解释26.恩物:恩物是德国学前教育家福禄贝尔为儿童设计的一套玩具。福禄贝尔认为,自然界是上帝的恩赐物,是使人们认识上帝的大学校。为适合儿童教育的特殊需要,须仿照大自然的性质、形状及法则,制造简易的物件,作为儿童认识万物和理解自然的初步手段。它是适合儿童特点的上帝的恩赐物,故名“恩物”。27.综合性原则:综合性原则是学前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是指在课程设计和教育活动时,必须以儿童身心的均衡发展为最高目的,围绕着某一主题或方面,以儿童的直接经验和实际生活为基础,配合其能力、兴趣和需要,尽量在课程和活动中促进儿童多层次、多角度、多学科的发展。28.中期目标:即幼儿园小、中、大等各年龄班的教育目标。瑚就是说,在幼儿园教育总目标的指导下,对不同年龄班的幼儿提出的不同要求。29.混合班:混合班是指将年龄相差在12个月以上的学前儿童编排在一个班级里学习、生活、游戏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30.保育员:保育员是指在幼儿园中主要负责幼儿的卫生保健、生活管理的人员。国家规定保育员应该具备初中毕业以上的学历,受过幼儿保育职业培训,能够履行幼儿保育员的职责。
试题推荐:
责编:xufen&&
课程专业名称
原价/优惠价
¥800 / ¥400
¥800 / ¥400
¥800 / ¥400
¥600 / ¥480
¥600 / ¥480
¥600 / ¥480
¥600 / ¥480
¥600 / ¥480
¥600 / ¥480
请输入评论内容!
手机扫一扫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二维码幼儿社会化_百度百科
幼儿社会化
本词条缺少信息栏、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幼儿社会化主要是指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即幼儿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逐渐掌握社会交往的技能,能够按照社会规则行事,从而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愿望、情感和态度。
企业信用信息查看: 2891|回复: 0
免费东师12春《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及设计》练习题一答案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及设计》练习题一答案
一、名词解释
社会性是指个体在掌握社会规范、形成社会技能、学习社会角色的社会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心理特征。由于这种心理特征的发生和发展,儿童由自然人逐渐变为能适应生活环境、能与周围人交往,并以自己的独特个性对他人施加影响的社会人。
2.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指主体对其自身的意识,即主体对自己和自己心理的认识。
是指一个人的整体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一般而言,个性包括能力、气质、性格三部分,还包括兴趣、爱好、需要等。
4.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目标
幼儿园社会教育目标是根据幼儿园教育的主要目标确定的,是幼儿园教育总目标的一部分,也是幼儿园社会教育开展的起点和归宿,更是整个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首要环节。
5.幼儿园社会教育总目标
幼儿园社会教育总目标是社会教育活动所期望的最终结果,是学前阶段社会教育任务和要求的总和,是对幼儿社会教育目标最为概括的陈述,是其他层次目标的依据和基础。
6.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年龄阶段目标
是总目标在各年龄段上的具体体现, 也是对幼儿园各年龄班儿童社会性发展提出的具体要求。年龄阶段目标的主要特点就是将社会教育目标分化为不同的要求,形成对每一个年龄阶段幼儿逐步提高要求的具体目标,引导幼儿逐步达到社会教育的总目标。
7.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内容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内容主要是指幼儿园社会领域所包含的特定现象、事实、规则及问题等基本组成成分,它们依照一定的原则,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内容是幼儿园发挥其教育功能的关键因素,是实现社会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和手段,是幼儿教师设计和实施社会教育活动的主要依据。
讲解法是指教师以口头语言对社会教育内容进行系统和生动的解释,以使幼儿较系统地理解社会教育的内容和意义,掌握正确的行为准则和方法,便于指导其行为。
谈话法是指在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中,师幼通过对话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教育的一种方法。教师可以向幼儿提出问题,也可以解答幼儿的问题,不受时间、地点和人物的限制。在课内、课外、个人或集体都可以采用。
讨论法是指在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中,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就社会性问题、现象互相启发、交换看法以获取知识的一种教育方法。
11.观察、演示法
观察、演示法是指在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中,教师依据社会教育目标,向幼儿出示的实物、图片、直观教具、录像等可以是他们被感知的材料,使幼儿通过观察获得相应的社会知识、社会情感及社会行为的一种教育方法。
参观法是幼儿园在社会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组织幼儿到幼儿教育机构外观察社会现象,让幼儿在对实际事物或现象的观察、思考中获得新的社会知识和社会规范的教育方法。
13.行为练习法
所谓行为练习法是指教师在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过程中,组织幼儿按正确的社会行为规范自己,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和交往受到实际锻炼,以形成幼儿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的方法。
14.强化评价法
强化评价法是指通过对幼儿社会性行为的评价从而对幼儿进行社会教育的方法。
15.榜样示范法
榜样示范法是指在幼儿园社会教育中,教师用他人的好思想、好行动和英雄事迹去影响和教育幼儿,形成良好社会品质的方法。
16.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是指个人试着设身处地地去扮演另一个在实际生活情景中不属于自己角色的行动过程,从而形成角色所需要的某些经验和行为习惯。
17.移情训练法
移情训练法是指教师或家长通过儿童的现实生活事件或通过讲故事、情境表演等方式,引导儿童设身处地地站在别人的位置考虑问题,使儿童理解和分享他人的情绪、情感体验,从而产生共鸣的训练方法。
18.价值澄清法
幼儿价值观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与周围人和事的接触逐渐形成比较稳定的待人处事的态度,即通过幼儿内部心理活动进行价值选择、价值确定,然后付之于外部行动的过程。
19.目标性原则
目标性原则是指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过程,首先要体现《纲要》等文件对幼儿园社会教育的要求。其次是指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必须有明确具体的活动目标。
20.活动性原则
活动性原则是指设计社会教育活动时要为幼儿创设活动的机会与条件,引导幼儿在各种活动中与人交往,积极主动地发展社会性。
21.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是指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设计包括对幼儿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三个方面的教育,活动设计要将这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并融入教育活动之中,即要促进幼儿社会性的整体发展,另外,活动设计还应将教育资源和教育手段加以整合。
二、简答题
1.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幼儿园社会教育是研究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现象、规律及其教育和训练的一门科学,是以发展幼儿的社会性为主要目标,以增进儿童的社会认知、激发社会情感、引导社会行为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教育。
2. 社会性对幼儿发展具有哪些意义?
1)社会性是幼儿社会性情感及社会交往的需要
2)社会性影响幼儿身体、心智的发展
3)社会性认知的需要
3.日本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发展如何?
1989年,日本文部省颁布了新的《幼稚园教育要领》,提出了幼稚园教育的五大目标,即:一是培养幼儿健康、安全、幸福的生活所必需的生活习惯、态度,为培养健全的身心打下基础;二是培养幼儿对他人的爱心与信任感,启迪自主意识与他人合作的态度,萌发良好的道德品行;三是培养幼儿对自然界与周围事物的兴趣与关心,启迪丰富的情操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四是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对语言的兴趣和关系,乐于说听的积极态度及对语言的感受力;五是通过多种多样的体验,培养丰富的感受与创造性。以上每条目标几乎都与幼儿社会教育有密切的关系。
& & 1998年6月,在日本《教育新闻》公布的“教育课程审议”报告中,进一步明确了从幼儿期开始的“心灵的教育”,即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宽松”教育,提出“培养儿童的生存能力”,以及“适应社会变化,自己发现课题,自主学习、主动思考,自主判断、行动,更好地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丰富的人性,自律、合作、关心他人、有一颗感动的心”等等。在其全国课程标准修订中,又提出了“培养具有丰富人性、社会性,具有在国际社会中生活的自觉意识的日本人”等具体目标。而幼儿园的任务则是“重视幼儿的需要、自发性、好奇心等,培养做人所必需的基础素质。”从中不难看出日本对儿童个性和社会性培养的重视程度。
4.美国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发展如何?
& & 1996年颁布的《0——8岁教育方案》中指出:“一个高质量的早期教育机构应该能够提供一种促进儿童身体、社会、情感以及认知发展的、安全的保育环境。”“适宜的教育应当顾及到儿童所有领域的发展”,“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违背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不能使每个儿童全面发展,常常是学校教育失败的基本原因。”美国的幼儿园课程中专门提出了“社会研究”领域,美国的社会研究委员会认为,“社会研究”可以被定义为一个课程领域,它的目标源自于现代民主社会中公民的本质。它从社会科学和其他学科中提取教育内容,反映幼儿个人的、社会的及文化的经验。幼儿的社会学习必须是具体的,使幼儿投入到做事及感受、体验的过程之中。社会学习必须帮助幼儿成为家庭、社区、国家及世界中积极主动的、能胜任的成员。社会学习是本质的人类活动,是生活中自然发生的部分,它包含内容和过程两个方面的学习,强调信息处理过程,强调决策和问题解决,关注自身价值的实现。
5.简述制定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目标的依据。
答案 (1)以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水平为依据
& &&&(2)以一定社会的培养目标为依据
(3)以幼儿园社会教育学科的发展为依据& &
6.《纲要》对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目标的规定。
答案 (1)喜欢参加游戏和各种有益的活动,活动中快乐、自信;
(2)乐意与人交往,礼貌、大方,对人友好;
(3)知道对错,能按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行动;
(4)乐于接受任务,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
(5)爱父母、爱老师、爱同伴、爱家乡、爱祖国。
7.简述选择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内容的依据。
答: (1)以幼儿园社会教育目标为依据
(2)儿童本身的发展特点和需要
(3)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
8.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内容的特点。
答:⑴基础性特点,幼儿园社会教育内容应该是基本的社会知识、基本的社会交往能力、基本的社会生活态度等内容。
⑵全面性特点,涉及了幼儿的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等多方面的发展。幼儿园社会教育是为其全面发展打基础的教育
⑶生活性特点,是指幼儿园社会教育内容是从幼儿的社会生活出发的,是紧密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去选择的一些幼儿亲自去体验、去想象的内容。
⑷时代性特点,就是幼儿园社会教育关注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关注社会现状和未来,能够反映时代的要求,能够使幼儿了解社会、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9.《纲要》对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内容的规定。
答:第一,引导幼儿参加游戏和其他各种活动,体验和同伴共处的乐趣;
第二,加强师生之间、同伴之问的交往,培养幼儿对人亲近、友爱的态度,教给他们必要的交往技能,使其学会稚睦相处;
第三,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的长处和获得成功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第四,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和计划活动,并鼓励他们认真努力地完成任务;
第五,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帮助幼儿理解行为规则的必要性,学习遵守规则;
第六,教育幼儿爱护玩具和其他物品,用完收拾;
第七,引导幼儿接触和认识与自己生活关系密切的不同职业的成人,培养幼儿尊重不同职业人们的劳动;
第八,扩展幼儿对社会生活环境的认识,激发其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10.简述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有哪些方面的具体内容。
答: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内容分为四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即自我意识、人际交往、社会环境与社会规范认知和多元文化。
11.幼儿自我意识教育活动目标如何规定的?
⑴引导幼儿初步了解有关自己成长的最基本的知识;
⑵初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自尊心及独立性,以及最基本的自我控制和应变能力;
⑶引导幼儿正确认识自己,能够进行准确的自我评价;
⑷学会用恰当的方法表达自己的爱好、需求、情绪和情感。
12.幼儿人际交往教育活动的目标如何规定的?
⑴愿意与他人共同游戏、活动并友好相处;
⑵善于与人交往,懂得问候、交谈、与人合作及参与活动的技巧,掌握几种交往策略;
⑶能主动帮助弱小同伴,乐于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老人和残疾人,经常自愿地与他人分享玩具、食物等;
⑷鼓励幼儿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培养诚实、勇敢、守纪等基本品质,培养幼儿开朗的性格;
⑸引导幼儿初步了解自己所在的集体,使幼儿逐步适应并喜欢集体生活,初步产生对集体的关心喜欢之情。
13.幼儿社会环境与社会规范认知活动的目标如何规定的?
⑴知道自己的成长与家人的关系,感激父母长辈的辛勤养育之恩;
⑵初步了解家庭、幼儿园,认识周围不同职业人们的劳动及其与自己生活的关系,尊重他们的劳动,产生初步的热爱劳动者的情感;
⑶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并逐步掌握基本的交通规则、学习活动规则、生活规则等;
⑷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并掌握基本的公共卫生规则,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⑸逐步懂得正确和错误之分,激发幼儿初步的是非感、爱憎感。
14.幼儿多元文化教育活动的目标如何规定的?
⑴初步感受具有代表性的社区文化;
⑵了解祖国传统的民俗节日、人文景观、少数民族和文化精品等,对祖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
⑶初步感受世界著名的人文景观及优秀的艺术作品,对世界文化感兴趣;
⑷了解世界是由许多国家和民族组成的,萌发热爱和平的情感;
⑸愿意接触或了解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外国人,感受他们的风格习惯。
15.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一般方法有哪些?
答:有讲解法,谈话法,讨论法,观察、演示法,参观法,行为练习法,强化评价法。
16.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特殊方法有哪些?
答:有榜样示范法、角色扮演法、移情训练法和价值澄清法。
17.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主要途径有哪些?
答:主要有专门的教育活动,包括综合教育活动、游戏、区域活动和幼儿园环境及社区环境四种形式;随机教育和家园合作三大类途径。
18.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有哪些?
答:主要有四个原则,分别是:
⑴ 目标性原则是指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过程,首先要体现《纲要》等文件对幼儿园社会教育的要求。其次是指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必须有明确具体的活动目标。
⑵ 活动性原则是指设计社会教育活动时要为幼儿创设活动的机会与条件,引导幼儿在各种活动中与人交往,积极主动地发展社会性。
⑶ 针对性原则主要是从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内容而言的,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教育活动的设计针对社会教育的内容;二是针对幼儿的实际情况。
⑷ 整体性原则是指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设计包括对幼儿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三个方面的教育,活动设计要将这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并融入教育活动之中,即要促进幼儿社会性的整体发展,另外,活动设计还应将教育资源和教育手段加以整合。
19.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一般程序是什么?
⑴确立活动目标
确定活动目标是社会教育活动设计中最重要的一环。目标设置得是否合理,对整个活动设计有着决定性影响,包括活动设计的方向、范围和程度。
⑵选择活动内容
活动内容是社会教育活动目标的具体化,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手段。在幼儿园中,社会教育没有统一的教材,教育内容完全由教师选择。
⑶设计活动过程
 在设计社会教育活动过程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点:设计活动环节;运用不同的活动方式;设计有效的问题情境;对社会教育活动进行评价。
⑷教育活动方案的拟订
活动方案包括: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和活动评价。
三、论述题
1. 阐述幼儿园社会教育经历的历史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中叶
1904年1月,清朝政府出台了我国第一个幼儿教育法规——《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以下简称《章程》)。
其中强调:“使蒙童远于浇薄之恶风,习于善良之规范。”“务留意儿童之性情及行止仪容,使趋端正。”这些保教要旨提出了做人教育的目标。其主要课程内容均围绕学前儿童受众乐群、涵养德性的宗旨进行,尤应以游戏和谈话为主。
“五四”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带动了教育战线的改革,涌现出一批学前教育革新家,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陶行知、陈鹤琴、张宗麟等人。他们开辟了学前教育中国化、科学化的道路,并开始创建我国幼儿园社会教育。陶行知早就提出幼年的习惯对一生影响很大。他说:“人格教育,端赖六岁以前之培养。凡人生之态度、习惯、倾向,皆可在幼稚时代立一适当基础。”陈鹤琴先生也非常关注幼儿的社会教育,他提出:“儿童期是发展个人的最好机会,什么言语,什么习惯,在儿童的时候学习最速,养成最易,发展最快。”提出儿童的课程有个中心,中心是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儿童的影响至关重要。张宗麟在20世纪30年代出版了《幼稚园的社会》一书,这是我国幼教史上最早全面论述幼儿园社会教育及实施的著作。该书详细论述了幼儿社会生活的思想,十分强调幼儿生活的社会倾向。解放战争时期,老解放区幼儿教育思想和实践具有明显的注重社会教育的特征。老解放区幼儿教育目标:强调教导儿童了解父母参加革命的苦心,学习艰苦奋斗的精神,关心团体的利益,养成团结友爱的优良作风,当时的政治、战争成了社会教育的内容。
第二阶段:20世纪中叶——20世纪90年代中期
1951年,我国颁布实施了《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草案)》,通过爱国主义和国民公德等教育培养幼儿的道德品质是这一时期幼儿园的一项重要任务。主要包括培养幼儿的集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思想、劳动为中心的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的公德。此后的半个世纪,我国幼儿园课程文件未出现“社会领域”,这时德育的概念一直替代着幼儿园社会教育。德育内容分散在“认识环境”“语言领域”等方面,在德育方法上,强调德育的顺序要由家庭、幼儿园扩展到附近地区,要充分利用环境进行教学。
1956年《幼儿园教育工作指南》它是德育内容摆脱政治化和成人化的初次尝试。当时对德育任务做了一些调整,明确提出;“培养儿童有组织的行为是全部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基础”,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幼儿互助友好的关系、热爱劳动和热爱祖国的品质。通过活动培养儿童愉快、诚实、勇敢等意志品质。这时德育内容中政治色彩减弱,符合了幼儿发展的要求。
1981年颁布《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这是德育作为独立课程内容的开端,当时叫常识课。主要德育任务:初步的五爱教育,培养他们团结、诚实、勇敢等品德、文明行为和活泼的性格。
1989年《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1996年正式实行。这是幼儿园真正走向幼儿的德育时期。《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德育的总目标:“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德育途径和方法方面: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现今
90年代中后期,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幼儿园教育活动》和南京师大编写的五大领域课程,就包括《健康》、《自然》、《语言》、《艺术》和《社会》。率先使用了“社会”,代替了“常识”。
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开始了德育向社会教育的复归。《纲要》是对幼儿园课程具有直接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件。《纲要》将幼儿园课程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社会领域正式成为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社会领域部分将社会教育的目标、内容和要求、方法和途径等进一步具体化,使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有了明确的原则和方向。从此,学前教育学界开展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许多学前教育工作者创造性地设计和实施了一系列社会教育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我国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教学和科研的开展。
2. 举例说明影响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因素。
一般认为影响幼儿社会化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和社会
家庭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主要包括家庭的物质条件、亲子关系、家长的教养方式等。社会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主要包括社区的环境资源和大众传媒等因素。
家庭的物质条件是满足幼儿生存的基本条件,家庭物质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实践证明,优越的物质条件可以使幼儿拥有充裕的学习用品和社会学习机会,幼儿各方面的兴趣和爱好容易得到满足,因而产生积极情感的可能性就越大,这对于幼儿的自我意识、独立性以及创造性的发展十分有益。
亲子关系是父母和幼儿之间建立的最早的最亲密的人际关系,亲子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幼儿的社会认知,影响幼儿将来的各种人际关系,影响儿童的社会行为。
家长的教养方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也很大。家长教养方式不同,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也不同。一般来讲,家长的教养方式分为民主型、专制型、溺爱型和忽视型。在民主型的教养方式下,幼儿既得到尊重,又得到保护,正当的需要可以得到满足,不适当的行为会得到抑制和纠正,宽严有度、管放结合。在专制型的教养方式下,父母不允许幼儿违背大人的意愿,不容忍幼儿有自己的想法,给予幼儿的温暖、同情较少,幼儿容易变得顺从、压抑、自卑、情绪不安、喜怒无常、言行不一,其独立性、主动性、自信心和创造性等发展较差。在溺爱型的教养方式下,幼儿容易变得依赖性强,且任性蛮横、胆小怯懦、自私自利、为所欲为,人际关系不佳,独立性和自主性等发展较差。在忽视型教养方式下,幼儿的独立性、自主性较强,但自信心较差,对人际关系的认知易出现偏差,交往态度也会受到影响。
社区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影响很大,社区中的人员素质,社区配套设施、教育机能、教育资源等等,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影响较大。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环境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有着很大的差异。农村幼儿一般比较胆小、害羞、拘谨,与人交往时不够主动;而城市幼儿则比较大胆,敢于表达自己。住在楼房区的幼儿与住在平房区的幼儿社会性发展也不同。住在楼房区的幼儿由于楼房的相对封闭性,造成了与同伴和他人的交往时间减少,而住在平房的幼儿则有机会和时间接触周围的同伴,这样的居住环境有利于幼儿同伴间的人际交往。
大众传媒对幼儿的影响最为深远。随着电影、电视、广播、唱片、报纸、杂志、计算机、网络等多声道媒体的普及,传媒对幼儿的影响越来越大。其中,电视是最主要的一种传播媒体,自从电视这一强势媒体问世后,绝大多数幼儿从出生3个月后就开始接触电视,到了幼儿期,看电视的时间远远超过成年人。另外,对幼儿影响较大的媒体就是计算机和网络。随着网络的便捷性,幼儿的生活也不断地受到网络的影响。网络上丰富的知识,为幼儿提供了多媒体学习环境,使幼儿在看、听、说、做等方式中接近了社会。例如,认识“春节”的活动中,幼儿可以在网络上下载关于春节的Flash动画、图片、各地的风俗方面的知识等。可以说,网络给幼儿提供一个更新、更有趣的世界,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在逐渐扩大。
2)幼儿园教育
幼儿园教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包括幼儿园环境和教育教学安排两方面。
幼儿园环境包括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包括幼儿园的园舍、活动室、儿童活动材料等,这些物质的选择、安排和布置等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研究表明,整洁、优雅的环境,恰当的空间组织方式会使幼儿情绪安定、亲社会行为增多,并有助于幼儿积极地认知和探索。幼儿园的精神环境主要是幼儿园的人际关系以及由此带来的心理气氛等,具体体现在教师和儿童、儿童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相互关系等。
幼儿园教育教学是教师按照国家的教育目标和一定的教育价值取向,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发展特点,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施教育影响,以发展幼儿的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的教育。幼儿园教育教学形式多样,途经非常丰富,在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过程中起着导向性作用,它引导着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方向和水平,是幼儿社会性教育的重要场所。幼儿园教育教学有比较合理的计划,小、中、大班的教育教学内容是逐渐加深的,不仅考虑到了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情绪情感的发展需要,还考虑到了幼儿的个性、道德以及社会性行为等方面发展的需要,教育的内容非常广泛。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方法和途径多样。幼儿园既有专门的教育教学活动,还有日常生活中的随机教育,还有比较稳固的家园合作、家庭和社区的合作等。可以说,幼儿园教育教学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影响是全面的和长期的。
3)儿童自身
儿童自身的各种因素中,如气质、认知水平、参与的积极性等都会影响幼儿社会性发展。
气质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最初基础。气质会影响幼儿的社会认知,容易抚育的幼儿喜欢探究新事物,容易适应环境的变化,对成人的反应性较强。气质会影响幼儿的社会交往,易于教养的幼儿容易给父母带来愉悦的情绪,父母也会给予幼儿更多的关爱,幼儿的情绪和行为也更加积极,容易主动和他人进行交往。
儿童的认知水平对社会化有一定影响,儿童的认知水平对于其了解社会知识、社会现象、遵守社会规则、产生相应的社会行为等有着直接的影响。例如,教师对幼儿“与小朋友友好相处”的要求,只有在幼儿理解了与小朋友友好相处的意义,并且知道了如何与小朋友相处的基础上,才能够逐渐克服自我中心,做到和小朋友友好相处。
儿童参与的积极性对社会化有一定的影响。儿童只有与环境相互作用,主动适应环境,参与各种活动,才能接受来自环境的影响。如果不参与或较少参与,对环境回应较少或没有回应,旁观行为较多,态度比较被动,则可能使得环境的影响难以进入幼儿的主观世界,难以发挥影响作用。研究表明,积极参与各种活动的儿童在形成积极概念、解决问题、社会交往能力、个性品质等方面都有良好的发展。在相同的条件下,主动参与的程度是影响个体心理发展出现性质与水平差异的重要原因。
3.举例说明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 & 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内容分为四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即自我意识、人际交往、社会环境与社会规范认知和多元文化。
& & 1)自我意识
& & 自我意识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其一,帮助幼儿认识和接纳自己,增进幼儿的自我价值感和自信心。如从表面上认识白己,知道自己的特点;让幼儿从内心层次认识自己,明白自己优点和缺点,比较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引导幼儿接纳自己的优缺点。其二,帮助幼儿学习认识、理解和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行& & 为。如生气了,可以告诉别人:“我生气了!”也可以暂时不理人、有控制地哭等,但是不能打人、骂人、摔东西等。其三,帮助幼儿学习自由选择、自我决断,培养其独立性、自主性和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意识。其四,支持、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意志、想法和态度。其五,帮助幼儿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能体验到与同伴交往的快乐。其六,帮助幼儿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
2)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其一,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其二,培养幼儿关心、理解、尊重和赞赏他人,学习并掌握基本的交往技能。其三,帮助幼儿学习协调自己与他人的兴趣和想法,学会与人友好相处。
3)社会环境和社会规范认知
& & 社会环境和社会规范认知方面的内容包括:其一,社会环境的认知。幼儿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如家庭、幼儿园、社区及公共场所等社会环境中的特定的物质设施、人物关系、职业角色及行为准则。其二,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的认知。如公德意识、环保意识、文明礼貌用语、文明行为规范以及日常卫生习惯等。其三,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区分自己与他人的观点.并进而根据当前或过去的有关信息对他人的观点作出准确推导的能力。其四,理解人与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培养其爱护、保护环境的意识,逐渐萌发社会小公民的意识。
4)多元文化
多元文化方面的内容包括:其一,民族文化。例如,了解幼儿自己的成长与家人的关系,感激父母长辈的辛勤养育之恩;了解周围不同职业人们的劳动及与自己生活的关系,尊重他们的劳动;了解祖国传统的民俗节日,对祖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感受周围自然环境、文化环境的美,萌发爱周围环境、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 其二,世界文化。例如,引导幼儿主动接触和了解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外国人,感受他们的风俗习惯等。
4.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内容选泽的依据有哪些?
& & 1)以幼儿园社会教育目标为依据
& & 幼儿园社会教育目标是一切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指针。选择社会教育内容,作为活动设计的一项重要工作,必然地受到目标指导和制约,由于社会教育目标规定了社会教育活动所应达成的具体结果,即幼儿情感——社会性发展的必然状态,因而所选择的教育内容应该是为实现这一结果服务的。也正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与特定教育目标相对应的教育内容及其教学,才能达成教育目标。因此,幼儿园社会教育目标是社会教育内容选择的首要依据,依照幼儿园社会教育目标及其分解形式选择教育内容是确保全面实现目标的根本所在。因此,在选择社会教育内容的过程中,应努力避免对教育目标的遗漏、偏颇及无效重复,而应力争使所选的内容能最有效地实现教育目标。任何只重内容,不重目标,或以活动形式等一系列因素确定社会教育内容的方式都是不足取的。
& & 2)以社会现实为依据
& & 我们之所以将社会现实作为选择幼儿园社会教育内容的依据,主要有以下三个理由:
& & 首先,幼儿社会性发展离不开社会现实。幼儿对他人、对自己、对事物、对社会关系的认知都源于社会现实,社会现实为幼儿社会认知提供了依据,也为幼儿社会教育提供了内容。另外,幼儿社会性情感的发展也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生活现实,幼儿是通过现实生活及其表象来增加社会认知、发展社会情感及完善社会行为的,社会生活现实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现实社会中的人、事、物等都是儿童认识的对象。儿童通过现实生活及其表象来逐渐认识社会成员及其关系,了解社会规则和要求,了解什么事情是可以做的、什么事情是不可以做的、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可以说,社会现实是儿童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的源泉。正是因为越来越深入地走进社会生活,幼儿高级的社会情感迅速地发展起来,出现了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无数事实表明,与现实生活联系越紧密的内容,越容易被幼儿接受和掌握。
& &其次,已有的知识体系是幼儿园社会教育内容的重要部分。社会现实中存在的已有相关知识体系应该成为选择教育内容的依据。这些知识体系为幼儿提供了更为丰富、更为生动的学习内容,如社会学知识(社会机构、社会角色、人际关系、民族等),伦理学知识(基本的伦理关系、社会道德、规范等),地理学知识 (行政区划、国家、世界等),经济学知识(商品、买卖、劳动与利益等),历史学知识(人类的演进、国家民族的发展、社区的发展等),文化学知识(风俗习惯、民间文化、艺术样式等),心理学知识(对自我的认识、对他人的认识、各种态度和情感、人的行为等),都为幼儿园社会教育提供了广泛的内容。但是,适合幼儿学习的知识和内容应该是粗浅的、最具启蒙性的、最基础的内容,不能为了追求知识的系统性而忽视幼儿的接受能力。贴近幼儿园社会现实的科学知识进人社会教育内容的可能性更大,被幼儿接受的可能性也更大一些。
& & 第三,幼儿园社会教肓内容需要反映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幼儿园社会教育内容的选择必须充分了解和反映生活的变化,才能起到引导幼儿主动适应变化着的社会的作用。把人类对社会和世界发展的美好愿望以及人类对自己缺乏理性的行为的反省以一定的形式反映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之中,通过教育,使人类的下一代更珍惜社会、自然,热爱这个世界,并为这个世界的美好未来做好充分的准备。
  3)儿童本身的发展特点和需要
任何教育都要依据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和特点来进行,只有符合儿童的发展特点和需要的教育才是最有成效的。因此,确定幼儿园社会教育内容时,一定要考虑儿童自身的心理特点和发展的需求。
&&其一,幼儿认识事物的特点 。幼儿认识事物是从具体到抽象,认识社会现象、理解社会行为也一样,必须依赖于对事物的直接经验,例如,幼儿对于“勇敢”的认识就是“打针不哭”、“团结”就是“不抢别人的东西”……因此,选择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内容应该注重直观和具体,不能脱离儿童的现实生活而过于抽象,应当立足于儿童的实际经验和具体的环境,以幼儿可感知的方式进行社会教育。幼儿的情感发展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l岁半以前的幼儿,情感多为生理性原因引起,两三岁后,其社会性需求逐渐增多,社会性情感也逐渐发展起来。例如,一粒糖果能引起小班幼儿的愉快,而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讲,在评比中获得一朵小红花,比一粒糖果引起的愉快更加强烈。因此,幼儿园社会教育内容应该遵循幼儿认识事物的特点。
  其二,儿童社会性的发展需要。儿童社会性的发展应该以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共同发展为目标,因此,选择教育内容应以儿童这几方面的协同发展为宗旨。应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从不同侧面选择教育内容,既要有促进社会认知的内容,又要有激发社会情感的内容,同时还要有锻炼社会行为的内容,使儿童的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得到全面的、平衡的发展。
5.教师运用移情训练法应注意哪些事项?
第一,创设的情境应该是儿童熟悉的社会生活,或者是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孩子们能够理解的,这样儿童才能产生移情。
第二,移情训练要通过换位,让儿童去理解他人的情绪,并以自己本身的情感体验去感受、理解他人的情感需要,以唤起儿童情感共鸣。
第三,在移情训练中,要不断变换移情对象的身份,以训练他们对各种不同人物的移情,扩大移情的对象。
第四,移情训练的目的是为了儿童以后在社会生活中对他人的理解与共鸣,但不能只停留在对情况的理解和分享上,还应对他们进行良好的行为教育,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用儿童形成的良好社会行为去关心他人。例如,不仅能够理解小朋友受到攻击的感受,而且还能给予力所能及的关心和帮助。
第五,在移情训练中,教育者要真情地与儿童一起进行训练,不能成为局外人。教育者的移情能力和对待移情训练的态度能影响儿童的移情的效果,因为教育者的情绪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教育者加入到移情的训练中,会极大地感染儿童。例如“邻居”活动中,李阿姨上夜班需要休息,都都吵闹影响李阿姨休息,教师扮演李阿姨,表现出自己烦躁不安、生气的情绪,让儿童思考:“如果你睡觉的时候,别人大吵大闹,你心里觉得怎么样。”使儿童把自己的体验与李阿姨的现实情绪联系起来,从别人的角度去体验其感受,引导儿童对邻居有礼貌;要关心、体谅别人;在别人休息、看书的时候应保持安静等。
第六,移情训练法应与角色扮演法、行为练习法等有机结合起来运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6.举例说明价值澄清法在幼儿园中如何运用?
针对价值澄清法在幼儿教育机构教育中常用的四种具体教育方法,阐述如下
1)澄清应答法
澄清应答法是指教师通过与幼儿的交谈引起幼儿的思考,在相互的交流中不知不觉地让幼儿进行内省、进行价值评价的方法。它是价值澄清中最基本、最灵活的方法。例如,一次一位孩子在自由活动时说他喜欢奥特曼,教师听到后立即抓住机会与他交谈。
教师:你到底喜欢奥特曼什么呢?
儿童:嗯——,让我想想,奥特曼特别厉害,能打败怪兽。
教师:你玩的一些游戏,是不是与奥特曼有关呢?
儿童:是的。
教师:好,谢谢你,你接着玩,我去那边看看。
这种交谈时间很短,教师适时地把握住了教育时机,交谈虽然很快结束了,但是留下儿童一个人去回味刚才谈话的内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短论,比长篇大论效果要好。儿童的这些思考对他们的价值观澄清是有帮助的。
2)价值表决法& &
价值表决法是指教师事先拟定一系列儿童关心的问题,让全体儿童一起来表示自己意见的一种方法。例如,围绕培养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设计了六个价值判断题:&&
(1)当小朋友抢了你的玩具,怎么办?
(2)我想玩滑梯,别的小朋友正在玩怎么办?
(3)游戏时我的玩具被别人拿走了怎么办?
(4)我想演的角色被别人担任了怎么办?
价值表决的目的就是通过向儿童提供公开自己价值观的机会,让儿童获得他对自己价值的运用价值表决法应注意:每次让儿童表决的问题不要太多,最好在十个以内;要面向全体儿童,让他们每个人都有表决的机会。
3)价值排队法
价值排队法是指让儿童以三四种事物为对象,根据自己认为的重要性为它们排名次,并说明这样排的原因的一种方法。在儿童的日常生活中,他们常常会遇到做出选择的事情,价值排队法就是要为儿童提供这些选择的机会,训练他们对其价值进行分析、比较、筛选的能力,帮助儿童进一步了解各种事物的价值,并公开表达自己的选择。下面是一些可供儿童进行价值排队的实例。
下面三种东西你最喜欢哪一种?
4)展示自我
展示自我的方法是教师或家长给儿童创造条件和提供自由发言的机会,让孩子们把与自己有关的事讲给大家听。需要注意的是每次讲时最好围绕一个题目进行。可以参考的话题有:我是谁?我觉得自己怎么样?我最高兴的事情是什么?假如我是教师,我怎么做?假如我是家长我怎么做?等等。展示自我的目的就在于为幼儿提供审视和思索的机会,使他们逐渐学会分析自我、检查自我和发现自我。
7.根据一具体案例阐述教育活动方案如何拟定?
一般地,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设计需要拟定一份合理的活动方案,具体来说,社会教育活动方案包括以下一些内容:
(一)活动名称
活动名称要写清楚社会教育活动的类型,使用于哪个年龄阶段,具体的内容是什么。
(二)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要写清楚本次活动要达到的目的,要具体而详细地说明目标内容,要用特定的术语描述幼儿在活动前后的变化,即情感目标和能力目标和认知目标。
(三)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在活动之前,教师和幼儿做好的相关准备。包括物质材料方面的准备,即录音机、场景布置等。还要知识经验的准备,幼儿的已有知识经验的多少会决定活动设计的成败。
(四)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和一般按活动环节的先后顺序写出几个步骤,如导入环节;如何引导幼儿参与、表现及提问的方式等;如何结束等。
(五)活动延伸
活动延伸是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准备通过哪些途径使幼儿在活动中获得的经验得以延续和巩固。如开展“口香糖的烦恼”活动后,让幼儿向家长和成人宣传口香糖乱吐对环境的危害的内容,就需要在活动后的其他时间进行。
(六)活动评价
活动评价是在活动开展之后进行的,这主要是教师根据制订的评价指标对本次活动进行评价和反思,分析活动的成效。
(具体教育方案略)
四、设计题(具体设计活动方案略)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及设计》练习题二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自我认识
自我认识是主体我对客体我的认知与评价,主要包括个体的自我概念和自我评价。自我概念是指对自己身心特征的认识,而自我评价是在自我概念的基础上对自己作出的某种判断。
2.幼儿社会环境与社会规则教育活动
幼儿社会环境与社会规则教育活动就是指围绕幼儿生活的家庭、幼儿园及社区的环境及公共场所应遵守的行为规则而组织的一系列活动
3.幼儿人际交往教育活动
幼儿人际交往教育活动是指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和条件,引导幼儿学习某种人际交往能力的活动,其目的在于通过为幼儿提供交往的机会,构建人际交往的平台,培养幼儿关心、理解、尊重和赞赏他人的人际交往态度。
4.亲子交往
亲子交往主要是指子女与父母间的人际交往活动,是幼儿最早形成的人际交往能力。
5.幼儿多元文化教育活动
幼儿多元文化教育活动是指以文化多样性为前提,整合多元化的文化资源以适应幼儿的社会学习需求,旨在消除歧视和偏见,促进社会正义的一种教育活动,它是幼儿阶段实施多元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
6.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评价的原则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评价的原则是指人们对幼儿园社会活动评价规律的认识,或者说是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评价的客观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它是指导实施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行动准则。
自评是指教师在活动后总结活动进展过程中的优点,并反思活动进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方法。
是指教师在活动后总结活动进展过程中的优点,并反思活动进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方法。
9.师幼交往
师幼交往是指在幼儿园中,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中,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行为及过程。
二、简答题
3.幼儿自我意识发展具有哪些特点?
(1)从轻信成人的评价到自己独立的评价
学前初期儿童对自己或别人的评价往往只是成人评价的简单再现,而且,对成人的评价,有一种不加考虑的轻信态度。
(2)从对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
学前初期儿童一般只能评价一些外部的行为表现,还不能评价内心状态和道德品质等。
(3)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到比较细致的评价
学前初期儿童对自己的评价是比较简单、笼统的,往往只根据某一两个方面或局部进行自我评价。
2.幼儿对家庭的认知内容包括哪些?
儿童对家庭的认知是逐步发展的,从对父母及家庭成员的认知到对家用物品的认知,从基本的日常生活规范认知到家庭中社会规范的认知。比如:知道家庭的主要成员、称谓、姓名、职业、出生年月或属相等,激发儿童对家人的热爱和关心的情感,知道家庭地址、电话号码、家庭中的主要设施,学会自我保护,知道家中常见的一些生活用品和家用电器的名称、用途或功能,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知道热爱、尊重和关心父母及长辈,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等。幼儿园应组织以家庭为认知内容的一些社会教育活动,以从小培养儿童对家庭的责任感和了解对父母应尽的义务。
3.幼儿对幼儿园的认知内容包括哪些?
这主要包括知道自己幼儿园、班级的名称及所在班级教师的姓名,认识园内其他教师和工作人员的姓名,以及他们所从事的主要工作,他们的劳动与自己的关系等;知道幼儿园园内外的主要环境、主要设施和相关的行为规范等等。
4.《纲要》对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内容的规定。
答:第一,引导幼儿参加游戏和其他各种活动,体验和同伴共处的乐趣;
第二,加强师生之间、同伴之问的交往,培养幼儿对人亲近、友爱的态度,教给他们必要的交往技能,使其学会稚睦相处;
第三,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的长处和获得成功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第四,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和计划活动,并鼓励他们认真努力地完成任务;
第五,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帮助幼儿理解行为规则的必要性,学习遵守规则;
第六,教育幼儿爱护玩具和其他物品,用完收拾;
第七,引导幼儿接触和认识与自己生活关系密切的不同职业的成人,培养幼儿尊重不同职业人们的劳动;
第八,扩展幼儿对社会生活环境的认识,激发其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幼儿对家乡、国家与民族的认知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 & 从小建立幼儿对家乡、国家与民族的初步认知,激发儿童爱家乡、爱足够的情感,培养儿童一定的民族荣誉感。这主要包括知道自己的家乡、民族、祖国的名称,以及在地图上的大致方位;知道首都、国旗、国徽、国歌等;知道祖国及家乡的风景名胜、著名建筑、风土人情、风俗习惯,以及主要的生活方式等;了解国家和民族的重大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知道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主要节日,如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国庆节、教师节、父亲节、母亲节等等。
6.简述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有哪些方面的具体内容。
答: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内容分为四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即自我意识、人际交往、社会环境与社会规范认知和多元文化。
7.幼儿人际交往教育活动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1)亲子交往,主要是指子女与父母间的人际交往活动,是幼儿最早形成的人际交往能力。
2)师幼交往,是指在幼儿园中,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中,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行为及过程。
3)同伴交往,是指以同伴为交往对象的活动。
&& 4)与其他社会成员的交往,幼儿生活在社会中,除了家长、同伴、老师外,还需要与社会上其他的成人交往,如亲戚,营业员、售货员等各种行业的工作人员。
8.幼儿多元文化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有什么?
1)民族文化
主要通过民族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让幼儿们感受文化的丰富性,培植民族文化尊严。例如,了解幼儿自己的成长与家人的关系,感激父母长辈的辛勤养育之恩;了解周围不同职业人们的劳动及与自己生活的关系,尊重他们的劳动;了解祖国传统的民俗节日,对祖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感受周围自然环境、文化环境的美,萌发爱周围环境、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世界文化
主要是引导幼儿主动接触和了解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外国人,感受他们的风俗习惯等。具体的活动目标是通过各国各民族文化习俗、艺术、节日等教育内容让幼儿感知和体验文化的多样性以及东西文化的差异性。
9.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评价的原则有哪些?
&&1)针对性原则,是指对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评价时,要针对社会教育活动的特点进行评价。对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优点和不足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真正做到对活动的评价,而且对于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效果还不能要求立竿见影,还要考虑其内隐性和后续性的特点。
2)过程性原则,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指对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评价是一个动态持续的过程;其二是指根据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特点,评价时应侧重对社会教育活动过程的评价。评价整个活动过程是为了考察活动是否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使不同水平的幼儿得到共同提高。
3)全面性原则,全面性原则主要是指评价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内容要全面,不能以点带面、以偏概全以点带面、以偏概全。
三、论述题
1.举例说明幼儿园自我教育活动如何设计与实施?
答:幼儿自我教育活动可以按照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种类型进行设计和实施。
1.自我认识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 幼儿园要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幼儿认识自己的一切,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相貌等;自己的心理特征,如兴趣、爱好、能力、性格等;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老师和同伴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幼儿主要是在人际交往中获得自我概念的,因而社会交往的成功与否对儿童自我的重新建构具有深远的影响。只有在社会交往中,通过人际间信息、观念的交流,个体才能获得丰富可靠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协调起来,构成统一协调的自我概念。
为此,幼儿园可以设计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促进幼儿认识自我,逐步形成自我概念。例如:
围绕着生理自我的培养,可以设计主题活动“小小的我”(托班)、“长大的我”(小班)、“了不起的我”(中班)到“独一无二的我”(大班),一级“我长大了”、“特别的我”等主题活动,其目的是让学前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步简历正确的自我概念。
围绕着儿童心理自我的培养,可以设计主题活动“我的能力”、“才艺展示会”、“露一手”、“喜好大交流”、“特长大表演”、“爱心大放送”等主题活动,以促进儿童自我概念的形成。
围绕儿童社会自我的培养,可以设计主题活动“我的老师”、“我的爸爸妈妈”、“我的好朋友”等,使儿童通过交往,调节伙伴关系和师幼关系。
&& 自我评价一般是通过社会比较而实现的。可以设计一个主题活动“优点展示”,让小朋友都来找找同伴的优点。这个活动使幼儿在同伴对自己的评价以及评价同伴的过程中,既对自己的优缺点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又从同伴的优点展示中发现自己的差距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2.自我体验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比如:自我表现活动“认识钟表”、“我知道……、“小博士”、“我能行”、“我的小手真灵巧”等,生活自理服务活动“我会自己洗……”系列主题、“谁的小手最能干”、“自制鸡蛋羹”等,可以培养儿童的自信心、自尊心;为集体服务活动“今天我做值日生”、“修补图书”、“帮厨房阿姨拣菜”、“帮助残疾人”等,可以培养幼儿的成就感、自豪感。教师还可以通过故事教学、戏剧表演、角色游戏等活动形式,使幼儿体验挫折感、内疚感、羞耻感等情绪情感。教师必须根据本班幼儿的自我发展现状,有针对性地设计活动,实施教育。
& &3.自我控制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 &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和实施自我控制教育活动,如游戏“一个小宝两个样”,通过分析幼儿在在家和在幼儿园不一样的礼貌表现,帮助幼儿认识到自我控制的重要性和方法。如“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使幼儿首先了解自己的情绪,然后才能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2.论幼儿对社会规则的认知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 &1)基本道德规范认知,包括对是与非、对与错、爱与憎等道德问题的认知和判断。
& &2)文明礼貌行为规范的认知,包括个体自身的素质修养、与人交往时的礼仪等,以及文明的言谈举止、使用礼貌用语、不随意打断别人的讲话、集中注意倾听他人讲话等。
& &3)公共场所行为规范的认知,包括全社会都应该共同遵守的各种规则,只要包括公共卫生规则、公共交通规则、公共财产保护和爱惜规则等。
& &4)群体活动规范的认知,是个体对自身所处的某一社会群体活动规范的认知。学前儿童主要是对幼儿园集体活动规则的认知,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幼儿园日常活动规则的认知,如排队公平等待规则、轮流规则、集体服务规则等;二是学习、娱乐、游戏等活动的规则。
& &5)人际交往规范的认知,是在社会系统内对社会互动起结构性作用的行为规范,这主要是指人际交往中待人接物的一些礼仪与规则,如接待客人或到别人家做客的礼仪,以及不同的民族和国家的一些习俗规则等。
& &6)安全常识的认知,它是另一种类型的社会规范认知——谨慎规范(prudential rule)。由于学前儿童年龄较小,缺乏社会生活经验,这种类型的社会规范认知不可缺少。所谓谨慎规范,是指那些经常遇到的、用以调节安全的行为规则,如“危险的地方不能去、危险的事儿不能干”等。
3.举例说明幼儿社会环境与社会规则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步骤。
1)运用多种方式引出活动主题
教师在活动设计时应考虑如何引出活动的主题。关于社会环境与社会规则教育活动方面,有的可以运用参观某一社会环境、观看一些图片或影片、讲故事等方式来认知社会环境,学习相关的社会规范。教师在活动设计时,应灵活多样地采用多种方式,以激起幼儿对活动主题的好奇心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引导幼儿充分观察认知对象
引出活动主题后,教师考虑该活动应使幼儿对新的认知对象——社会环境和社会规则进行初步的认知。教师外出参观、实地观察等形式,都是幼儿社会认知和社会学习的主要形式。因此,在社会环境和社会规则认知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观察的重要作用,让幼儿在自己细致的观察中认识新的认知对象。例如,“参观超市”中,教师要带领幼儿到超市进行实地观察,观察商店里有哪些工作人员,有哪些种类的商品,是怎样摆放的,顾客又是如何购物的,在超市购物应遵守哪些社会规范等。
3)组织幼儿自由表达、表现自己的认知体验
对社会环境和社会规范初步的认知后,活动设计还应考虑为幼儿提供一个供幼儿交流、讨论、对话的平台。如“参观超市”中,教师在观察的基础上,可以组织幼儿对话交流,“我在超市里看到了什么?它放在哪个货架上?我在超市里看到顾客是如何买东西的?在超市中发现了哪些不文明行为?”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幼儿把自己在超市里看到的不文明行为画出来和说出来,供大家交流,这样的表达和表现,有助于加深幼儿对新的认知对象的认识。
4)引导幼儿正确认知社会环境和社会规则
& & 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后,教师和幼儿应共同沉浸在交流和游戏之中。教师对幼儿的社会认知冲突,要给予合理而积极的引导,比如对“在超市中不想买的物品可不可以随手乱放?超市里可不可以大声喧哗?”等问题,教师对幼儿应合理引导,启发幼儿思考,从而找到真正的答案。
4.结合幼儿园实际,试论幼儿人际交往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结构。
(一)创设人际交往情境
& &人际交往教育活动的设计应通过情境的创设,如朗诵诗歌、观看动画片、看图片、听故事、做游戏、猜谜语等,引发幼儿参与的兴趣。通过教师创设的人际交往环境,让幼儿在轻松、友好、快乐的交往氛围中,积极与人交往。如大班社会活动“微笑”的设计者,就是通过观看小蜗牛微笑的卡片,以及欣赏微笑的故事,将幼儿引入到人际交往活动中来。
&& (二)介绍人际交往技巧
&& 人际交往教育活动的主要目标就是帮助幼儿掌握一定的人际交往技能技巧。因此教师向幼儿介绍人际交往技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介绍人际交往技巧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是直接呈现法,就是让幼儿直接接触人际交往技巧,如面带微笑,使用礼貌用语,并让幼儿感受到这种交往技巧能够给人带来快乐,从而使他们愿意使用交往技能;二是间接呈现法,这是指教师通过呈现一些反面事例,让幼儿进行讨论,逐步引出人际交往技巧。例如,教师请幼儿观看一个短片,其内容是“一名幼儿想参与其他几个幼儿的游戏,但是他们不同意。于是,他开始捣乱。其结果不但没能和大家一起玩,还引起了争执和冲突”。看过短片后,教师引出人际交往技巧——学会与人协商的方法。
& &(三)让幼儿运用人际交往技巧
幼儿接触人际交往技能后,教师要提供条件和机会,让幼儿学习使用,这是人际交往教育活动的核心环节,其主要目的在于掌握所学的人际交往技巧在哪些场合可以使用,对什么人可以使用等。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如设计一些需要运用技巧的交往情境,让幼儿分组或集体表演;可以采用讨论法,
例如学习交往技巧后,组织幼儿讨论怎么使用、在哪些场合使用等。
5.结合幼儿园教育实际论述幼儿多元文化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基本策略。
(一)在环境布置中营造多元文化的氛围
& & 在布置和营造幼儿园的环境时,应该把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融和起来,注意在环境中渗透对幼儿的多元文化教育。例如:有的幼儿园在墙上既张贴中国地图,又张贴世界地图;有的幼儿园在装修幼儿园环境时,把中国版图直接刻在活动场地上,这样让孩子们在游戏和自由活动中随时随地学习;有的幼儿园在环境布置中充分体现家乡的文化特色,如设计茶艺、布艺、地方戏曲、民族歌舞等。
& & (二)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多元文化
& & 幼儿园在每天的餐饮活动时,可以让儿童品尝不同国家有代表性的食品,如日本料理、西餐、韩国烧烤等,直接感受其饮食传统所代表的各国文化;也可以让儿童尝试制作本国或外国食品,如学习包饺子、做汤圆、包粽子等,学习制作西餐,如水果色拉、蛋糕、汉堡等,初步了解并比较东西方不同的饮食文化和饮食习惯。这样,多元文化的教育内容有机地组合幼儿园一日生活之中。
& & (三)在节日庆祝活动中感受多元文化
& & 各种重要的节日、纪念日都是宝贵的多元文化教育资源,幼儿园要适时地加以利用。要注意从儿童的兴趣、需要、能力、经验和文化背景出发,不仅围绕着本国的节日,如中国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植树节等开展活动,而且要适时精心挑选和利用各国具有代表性的一些重大节日,如圣诞节、母亲节、感恩节、万圣节等,开展主题庆祝活动,使儿童有机会接触各个国家地区和各民族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风土人情以及生活习惯,以形成幼儿的多元文化意识,养成对多元文化的积极态度。
& &&&(四)在学习和娱乐活动中体验多元文化
& & 可以通过正规的社会教育活动、艺术活动、语言活动等形式,对儿童进行多元文化教育,帮助幼儿了解人类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似性和独特性,使儿童学会分享共同的文化,容纳和接受不同的文化。组织儿童在社会教育活动中了解我国各个民族和其他国家的文化。
& & (五)在社会教育活动日中挖掘和利用多元文化资源
& & 幼儿园要创设“社会教育活动日”,充分利用大自然和社会的有效资源对儿童进行多元文化教育。比如,可以组织儿童到博物馆、海洋馆、美术馆、歌剧院等社会场所参观、游览,让他们亲身体验东西方文化的异同。还可以在社会活动日中将各民族、各国的朋友请进幼儿园,与儿童一起联欢,共同进行分享和体验活动。要鼓励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家长给儿童讲故事,和儿童一起唱歌、装饰、绘画、制作;鼓励去国外工作或旅行过的家长,给儿童讲述他们的所见所闻,共同观赏他们拍摄的异国风情的图像资料。
四、设计题(答案略)
转载请注明网
帖子的最近访客
帖子永久地址:&<button type="submit" class="pn" onclick="setCopy('免费东师12春《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及设计》练习题一答案\n/thread-.html', '帖子地址已经复制到剪贴板您可以用快捷键 Ctrl + V 粘贴到 QQ、MSN 里。')">推荐给好友无忧答案网 - 友情提示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论坛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关于附件下载等相关问题,请参考相关说明
4、无忧答案网官方客服QQ:(王老师),QQ:(无忧工作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幼儿园名词解释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