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普通话发证单位填什么有什么坏处

普通话真的是满洲人的“蹩脚汉语”吗? | 科学人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普通话真的是满洲人的“蹩脚汉语”吗?
语言 文字 官话 满语 利玛窦 语言演变 北京话 中文 明朝 清朝 康熙字典
本文作者:清洁工
前段时间,有一篇题为《》的文章在网上广为流传。这篇文章主张,现代汉语是一种由吴语与满语混合而形成的非正统的汉语。这一观点乍看起来确实颇能博人眼球。但是如果细读文章的话,我们就会发现,该文其实主要基于部分在学术界有争议且又经作者有意无意地加以歪曲的事实依据,经过经不起推敲的逻辑和非主流语言学价值立场推导,最后得出了与主流学术界认识相反的结论。
利玛窦的标音证明了明代北京话是吴语吗?
该文声称,由利玛窦的罗马拼音注音可以推知当时的北京话是吴语:
“北京自建城以来经历过了许多个朝代的变迁,自古以来北京话有过多少变化?如何变化?从历史上讲,400多年前的明朝末年,从意大利来的传教士利马窦曾用罗马拼音记录了大量的当时的北京话,这些记录至今尚保存着。从利的记录中可以明白无误地看出:当时的北京话是有大量入声字并且没有zh、ch、sh等翘舌音的语言。这说明了当时的北京话不是现在的北京话,也不是现在的普通话,因为无论北京话还是普通话都不具备这些特征。同时也说明了北京话和普通话的历史都超不过400年,400年前的北京话是明朝的官话(考证为吴语)。”
这是全文中仅有的一段比较系统地试图从语言学角度对其论点进行举证的段落。然而,就是这短短的几行字,其中提出的每一条证据基本上都存在着严重的错误:利玛窦的记录的既不是吴语,也不能代表明代的北京话;无论是利玛窦的记音、古吴语还是古北京话,都存在翘舌音节;也有丰富的语言学证据证明明代的北京话根本不存在入声。
利玛窦当年写了点啥?
利玛窦()是明末由教皇国(意大利统一后属意大利)到亚洲传教的最重要的传教士之一。他于万历十一年(1581)来到澳门,并于万历十三年(1583)进入中国内地,此后直至病逝,从未离开中国。利玛窦对于东西方文化交流起到过巨大的作用。比如我们今天使用的大部分几何学术语,像“锐角”、“直角”、“钝角”、“平行”、“垂直”、“对角线”等等,最早都是由他和徐光启翻译成汉语的。
现存可体现利玛窦的罗马拼音注音的主要著作,是其早年与罗明坚合编的《葡汉词典》及收录在《程氏墨苑》中的四篇文章。语言学界一般将它与稍晚事出现的,与它在语音系统(语言学上一般称之为“音系”)上十分相似的金尼阁所著《西儒耳目资》一起讨论。这些图书所记录的汉语音系究竟为何种音系,在语言学界一直存在争议。最初有学者认为,它记录的是古晋语,现在的多数学者则或认为它记录的是古江淮官话,或认为它记录的是古河洛方言。而该文作者提出的吴语一说,我个人没有在任何学术文献中找到出处。
此外,还需要我们特别注意的是,利玛窦在华前期主要生活在广东、江苏等地,直到1601年才定居北京,所以即使利玛窦记录的语音真的如该文作者所言,确系吴语音系,它也只可以证明利玛窦学习的汉语是吴语音系,或者最多可能可以作为这种音系是明代官方“雅言”(即全国通行的汉语共同语)的一条旁证,但绝不能由它推断出明代的北京口音就已经符合了这样的音系的结论。
明代的北京话并没有入声
除了“吴语”这个结论,上一段引文所谈及的利玛窦音系的两个反映古北京方言的特点,也都存在着显而易见的问题。
首先看入声问题。入声是一类以塞音韵尾收尾的声调的统称。
示范入声发音的视频。其中每一组有五个音,第一个是没有韵尾的单元音,后四个是四种不同的入声声调。
入声曾一度在汉语中非常普遍。但是从宋元时期以后,入声逐渐从许多汉语方言中消失了。今天的普通话、北京官话、北方官话、东北官话、中原官话、西南官话(其中有部分例外)等汉语方言中,入声已完全消失;但江淮官话及粤语、吴语、闽南语、晋语、客家语等汉语支的一些其它成员则尚保存一些入声声调。今天,大部分北方人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或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时可能觉得并不押韵,其实这些作品押的正是在北方大部分地区消失了的入声韵。
入声在北方许多方言中消失的时间是在宋元之际,这一点一直以来都是汉语语言学界的共识,相关的证据极为充分,实难尽举。这里仅就具体到明代的北京方言的直接证据而言,明代北京金台人徐孝所著韵书《重订司马温公等韵图经》中就完全没有入声的存在。而这一记录,显然要比一个在澳门和广东学习的汉语的外国人对汉语的记录更能说明明代北京方言的实际情况。
当时的北京话没有翘舌音吗?
而文中所举的另一条证据,所谓当时的北京话不存在翘舌音,问题就更大了。翘舌音又称卷舌音,语言学上通常称为舌尖后音,顾名思义,即发音时翘起舌尖,使舌尖与上颚前部接触或接近成阻而发出的辅音。现在汉语拼音方案中做声母的[zh]、[ch]、[sh]、[r]和“儿化”的[r]都是翘舌音。语言学界基于现有证据认为,明代的北京话、吴语及利玛窦的罗马拼音注音,全都存在翘舌音节。利玛窦所使用的26个声母中,ch和ch’的拟音就被认为等同于汉语拼音方案的[zh]和[ch](见罗常培1930),另有几个声母与今天普通话的翘舌音也有着很大的关系。利玛窦拼音中记录的与翘舌音有关的知、章、庄三组字的问题比较复杂,其与汉语支现存各种语言及方言均有一定差异,其音系结构与谁更为接近,学术界也还在讨论,但是我个人也没有找到认为其属于吴语的学术文献,而且如我在上一段所言的那样,即使将来有人提出新观点,证明了利玛窦所学习的汉语正是吴语的祖语,也显然不能由此推出明代北京方言的情况。
满语对汉语的影响
在满族贵族统治中原以后,满语与汉语发生了一定的语言接触,确实有相互影响的作用。而汉语语言学界也普遍承认现在的北京官话音系曾受到多种语言和方言的共同影响。关于满语对汉语影响的程度,学术界也一直在争议,这里只介绍语言学界最主流的看法。大部分相关领域的学者认为,满语对汉语的影响,远远小于汉语对满语的影响。在清代汉语,特别是清代的北京方言中,确实一度收入了一些满语词汇,但是现在学术界公认的由满语传入汉语的词汇当中,除“沙琪玛”一词以外,其余均已基本在现代汉语普通话或北京方言的日常口语中消失(但有个别与宫廷或官制有关的词,如“格格”、“额娘”等,在影视剧的帮助下,在口语中有极少的、戏谑化的复活)。主流学术界几乎没有确认满语对现代汉语普通话或北京官话有什么明显的影响。
而该文中所论及的满式汉语形成的过程,部分来自个别学者的个人观点,部分则完全是作者本人的臆断。其中有的错误仅凭常识即可判断,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寻找,这里我仅举其中一处试图为其论调寻找语言学论据的明显错误为例。
作者称“在《康熙字典》中的语音跟今天的普通话的语音还是一定的差别的,但是跟其它汉语方言相比已经更接近今天的普通话了”,然而实际上《康熙字典》上的注音大部分都明确标注采自从唐宋到明代的一些古代韵书,此外也标注参考了一些其它古代注音材料,而编者自己填补的“直音”也是从这些古代音韵材料的反切注音之中切出来的,它们根本不反映清代汉语的实际面貌。这个问题对于汉语历史语言学而言只是一个简单的常识,所有使用过《康熙字典》,或阅读过《康熙字典》的凡例的人,也都很容易对此有所体会。而该文的作者想当然地以为《康熙字典》和今天的字典一样记录着辞书编纂时的语音,进而想象它的记音已“跟其它汉语方言相比已经更接近今天的普通话了”,这完全是作者脑洞大开,信口开河的想象之词,与该书的实际情况完全对不上。
视频为用郑张尚芳所构拟的中古汉语拟音朗读的《将进酒》。《康熙字典》中大量引用的便是中古汉语的唐宋音系。它与现代汉语普通话,及汉语支的其它任何现存语言或方言,都谈不上“接近”。
“蹩脚”的语言与正统的语言
该文不仅仅对想象中的满语对汉语的“污染”有所不甘,甚至在最后还算起了东晋以来北方的汉语及方言受到北方各种民族语言影响的总账。这种论调背后最基本的逻辑就在于,如果一种语言受到了其它语言的强烈影响,它便是不纯洁的,是蹩脚的。而这种论调,正是该文最大的问题。
实际上,语言接触和语言的互相影响本来就是语言发展中一种普遍而必然的现象,除了极个别的处在孤岛等极端地理环境中的民族使用的语言以外,其它所有语言均与周围的语言存在着持久而广泛的语言接触,也受到了来自有接触的语言的强烈的影响。古代汉语在北方受着来自北方各民族语言影响的同时,在南方也受着来自古苗瑶语、古侗台语的深刻影响。比如后来演化出的粤语中“想上果壳?你掉个节操先!”这种把副词放在动词之后的语法习惯,便非常有可能是从古侗台语中借鉴而来的。
总体上看,外语对汉语的影响是相当广泛、深刻的。仅从词汇角度来讲,现代汉语中,从“社会”、“经济”、“民主”、“科学”,到“病毒”、“进化”、“分子”、“量子”,有成千上万个常用词都是典型的外语借词。甚至我们只看“普通话的真相”这六个字的话,“普通”一词表common的义项可能来自日语;“普通话”这个不太符合汉语习惯的词明显是对英语“common language”的直译;而“真相”一词最初也是从古代西域语言传写的佛教文献中译出的。而这种受到来自外语的巨大影响的情况正是语言发展中的正常状况,非此才是“天方夜谭”。如果受了其它语言的影响就是“蹩脚”,那么现在世界上所有主要自然语言和方言便无一不是彻头彻尾的“蹩脚”语言了。只有已经死亡的语言才会一成不变、永远“正统”,汉语的演变、发展恰恰是其生命力的一种体现。
今天,总能见到有些人在惋惜中国的语言、制度、风俗、道德等等的事不师古,做着回到传说中过去曾有过的美好时代的无聊且无望的春秋大梦;又有些人则在标榜自己的语音是“正宗的华夏之音”、自己的习惯是正统的华夏之俗的老字号,为“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而沾沾自喜。然而,学术的发展早已把有些人一厢情愿非要相信的上古之美拆得一干二净,日新月异的时代也不会为了谁的畏葸不前而谦让其一分一毫。只有今天乏善可陈,明天更杳无希望的民族才真的需要为谁更传统、保守争得不可开交。(编辑:球藻怪)
参考文献:
陆志韦. 金尼阁《西儒耳目资》所记的音[J]. 燕京学报, 1947, 33.
鲁国尧. 明代官话及其基础方言问题——读《利玛窦中国札记》[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 1985, (4):47-52.
麦耘, 朱晓农. 南京方言不是明代官话的基础[J]. 语言科学, ):337-358.
王力. 汉语语音史[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5.
罗常培. 耶稣会士在音韵学上的贡献[J]. 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 7.
季永海. 关于满式汉语——与赵杰先生商榷[J]. 民族语文, 2004, (5):43-49.
唐作藩. 普通话语音史话[M]. 语文出版社, 2000.
文章题图:
你可能感兴趣
语言这个事,根本就不存在“正统”与否的概念。你说是英国古代借鉴了大量法语成分的“上流”英语正统还是民间的“土”英语正统?你说是拉美葡萄牙语正统还是葡萄牙本地语正统?你说是莎士比亚戏剧里的英语正统还是英剧里的英语正统?你说英国人说的英语正统还是美国人说的英语正统?你说印度上百种语言里哪个算正统?语言不过是人类表达交流的工具。你说同为工具,是十字螺丝刀正统还是六角螺丝刀正统?好用就行。工具的好用就是合乎多数配件的规格,语言的好用就是合乎多数使用者的习惯。而规格和习惯这种东西从来就没停止过改变。所以那些死揪着所谓语言的正统与纯洁的人,心里想的根本就不是语言本身,而是附着在语言上面的文化因素和政治因素。特别是政治因素。请大家认清他们的嘴脸。
问:如何分辨一个人是真牛比还是吹牛比答:真牛比的人回忆过去,总是说过去如何如何艰苦,如何如何不容易;吹牛比的人回忆过去,总说过去如何如何辉煌。
引用 的话:“想上果壳?你掉个节操先!”這句不是粵語。至於副詞放在動詞前的用法,也不見得是粵語獨有,粵語也不會每句話都如此組成。同意普通話(國語)的發音其實不必太深究,需要深究的是,國内在現代文法的運用,的確是今... 大家看 文章说的就是这种人
显示所有评论
全部评论(265)
会计学硕士生,摄影爱好者
朱元璋是安徽人,在南京建国。他的后代迁都北京。要说明朝官话掺有建业话,感觉还靠谱一点,但怎么着都挨不到吴语区啊~~
除了萨琪玛,还有饽饽,还有很多人在说
撒花,好久没有语言学的文章啦~
引用 的话:朱元璋是安徽人,在南京建国。他的后代迁都北京。要说明朝官话掺有建业话,感觉还靠谱一点,但怎么着都挨不到吴语区啊~~明朝官话是什么确实有争议。有人说是古北京官话或北方官话,有人说是前面这个加读书音,有人说是古江淮官话,还有人说是以古河洛方言(中原官话)为基础的读书音,争议挺大的。江淮官话和吴语区在地理上确实有点接近,但语言学上看差别很大的。
不管则么变,都不希望好好的说着中文,突然硬生生蹦出几个英文单词。找字幕都来不及。
它与现代汉语普通话,及汉语支的其它任何现存语言或方言,都谈不上“接近”。。。。 听起来,和广东话比较接近。
语言自有其社会性 从众从俗 那些所谓“正统”语言的论调,事实上是违反语言发展规律的
引用文章内容:今天,总能见到有些人在惋惜中国的语言、制度、风俗、道德等等的事不师古,做着回到传说中过去曾有过的美好时代的无聊且无望的春秋大梦;又有些人则在标榜自己的语音是“正宗的华夏之音”、自己的习惯是正统的华夏之...不能同意更多!
说来见过一些民科连江淮官话和吴语都分不清……
==这真的不是很重要。。。
把入声消失怪到满语头上也很奇怪。满语也有塞音韵尾,只是并非无声除阻而已。
我觉得陕西话才是真国语,试着用各种方言读一下唐诗宋词。来自
赞一个!只有不断吸纳融会的语言才是发展的、有生命的语言。
“想上果壳?你掉个节操先!”這句不是粵語。至於副詞放在動詞前的用法,也不見得是粵語獨有,粵語也不會每句話都如此組成。同意普通話(國語)的發音其實不必太深究,需要深究的是,國内在現代文法的運用,的確是今不如昔,時空遠的就不説了,就比民國和台灣。尤其文革後的語言污染過了50餘年仍無法修補,這個不是大喊一句與時俱進可以俱進出來的。
引用 的话:“想上果壳?你掉个节操先!”這句不是粵語。至於副詞放在動詞前的用法,也不見得是粵語獨有,粵語也不會每句話都如此組成。同意普通話(國語)的發音其實不必太深究,需要深究的是,國内在現代文法的運用,的確是今... 大家看 文章说的就是这种人
金属材料在读博士生
没人觉得,那个音频听着跟南方的方言挺接近的吗?
引用 的话: 大家看 文章说的就是这种人好啊,讓諸君來看看你的閲讀能力低到什麽程度。我基本同意作者觀點,如果你要反駁,至少能打多幾個字好吧?
引用 的话:好啊,讓諸君來看看你的閲讀能力低到什麽程度。我基本同意作者觀點,如果你要反駁,至少能打多幾個字好吧?同意普通話(國語)的發音其實不必太深究,需要深究的是,國内在現代文法的運用,的確是今不如昔引用文章内容:今天,总能见到有些人在惋惜中国的语言、制度、风俗、道德等等的事不师古精分啊、、、、、
引用 的话: 留意我説的是文革語言污染,好比你現在走在街上的人民路、解放路,北京路。動輒XX主義,某某思想,XX合作辦事處。我教人收好貴,亦不想代人説教,故只説一遍,你真瘋還是假顛抑或有閲讀障礙,悉隨尊便。需要深究的是,國内在現代文法的運用,的確是今不如昔
我教人收好貴,亦不想代人説教,故只説一遍,你真瘋還是假顛抑或有閲讀障礙,悉隨尊便。回去先把话说利索再来吧
引用 的话:没人觉得,那个音频听着跟南方的方言挺接近的吗?很像闽南话
引用文章内容:做着回到传说中过去曾有过的美好时代的无聊且无望的春秋大梦说得好,顶清洁工老师。另外请教一下,“嘚瑟”是满语吗?北京人和东北人都挺常用的。
吓死我了~赶紧吃块沙琪玛压压惊。来自
问:如何分辨一个人是真牛比还是吹牛比答:真牛比的人回忆过去,总是说过去如何如何艰苦,如何如何不容易;吹牛比的人回忆过去,总说过去如何如何辉煌。
说句应景的题外话。感觉无论现代普通话是否源自于明或清,这点并不是最重要的。汉文是表义的而不是表音的,这个才是关键——即使商周汉唐以来,虽然朝代兴替,也不乏地方割据,口音变来变去,但文化的传承并没有丢掉。想象下,如果汉文也是表音字母,那么朝代末期地方割据,时间一长,很容易就演变成拥有不同文字、不同文化的独立国家了。最终要么成为欧洲那样小国林立的局面,要么是印度那样名义上统一实则未整合的国家。
引用 的话: 留意我説的是文革語言污染,好比你現在走在街上的人民路、解放路,北京路。動輒XX主義,某某思想,XX合作辦事處。我教人收好貴,亦不想代人説教,故只説一遍,你真瘋還是假顛抑或有閲讀障礙,悉隨尊便。我教人收好貴,亦不想代人説教,故只説一遍,你真瘋還是假顛抑或有閲讀障礙,悉隨尊便。&这句妙极妙极,可居然有人看不懂,还嫌人说话不利索。
don‘t care
引用 的话:除了萨琪玛,还有饽饽,还有很多人在说应该不是。《玉篇·食部》:“餑,麵餑。”
引用 的话:我教人收好貴,亦不想代人説教,故只説一遍,你真瘋還是假顛抑或有閲讀障礙,悉隨尊便。&这句妙极妙极,可居然有人看不懂,还嫌人说话不利索。这句也是妙极 居然自动脑补出“看不懂”
显示所有评论
(C)2016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影响普通话教学效果的情感因素
影响普通话教学效果的情感因素
来源:应届毕业生培训网分类:普通话时间:编辑:朝康 已有人查看
  导语:&以北方话为基础&,指的是以广大北方话地区普遍通行的说法为准,同时也要从其他方言吸取所需要的词语。和北方方言很相近,内部一致性较强,北方方言(类同官话方言)分为北方官话,江淮官话,西南官话,东北官话等,在中国各方言中它在中国大陆分布地域最大,使用人口占中国总人口很大部分。
  普通话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受到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语言环境、社会背景、学习者的性格特征、认知方式、语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与动机、学习策略等个人差异;教学大纲、教学条件、测试机制以及教师的语言水平与认知能力、教学态度与方法等客观因素。但近年来人们对非智力因素&&情感因素在教与学过程中的作用的研究表明:学习者缺乏学习动机、自信心或过于焦虑会阻碍语言输入到达学习者的内部学习机制,从而影响语言的习得。教师不能以饱满的热情和强烈的责任感、高尚的人格去感染学生,就不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一、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及学习策略
  (一)影响普通话学习的几种情感因素
  影响普通话学习的情感因素有很多,其影响程度也不同,常见的几种因素有:
  1.学习动机
  从心理学意义上讲,动机(motivation)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且使活动朝着特定目标进行,以满足个人某种需要的一种内部驱动力。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动机发挥着激发、指向、维持和调节等重要功能。许多研究结果表明,学习动机的水平和强度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学习普通话,对于学习者来说,首先要弄清楚,自己学习普通话的动机是什么,以此来激励自己。
  2.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self-concept)是个人持有的关于自己的总体认识,具有十分复杂的结构与内容。学生的自我概念可以包括三方面:现实自我、理想自我和镜中自我。现实自我是指学生从个人的理解出发,对自己实际学习潜能的认识;理想自我是对将来的或想象中的自我学习水平的期望;镜中自我则是从别人眼光中反映出来的自我形象,也就是个体认为别人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学习能力的。这些不同的自我概念,常常在学生对自己的能力的反思和评价中建立起来。学生的自我概念一旦形成,就会对他们的学习和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其作用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
  3.焦虑
  普通话学习焦虑包括三方面:一是对交流的忧虑,主要表现在学习者对自己在日常普通话环境交流中没有自信心;二是害怕所得评价太低;三是对普通话测试的紧张和害怕。这一心理障碍多见于乡音重、普通话水平低的学习者。消除焦虑的最根本的办法是提高学习自信心,促使自己敢于开口。要寻找促使自己开口的突破点,比如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录音作品跟着轻轻模仿,在录音材料情感、音色、内容等构成的愉悦的审美氛围中淡化自己的焦虑情绪,慢慢进入角色,直至不由自主地开口朗读,通过朗读来训练说话。
  4.方言情感
  方言情感是民族语言集团内部说某种方言的人们对自己归属于某一种方言集团的自我意识,是对于自己方言在民族语言中的地位以及与民族语言内部其他方言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而这种自我意识和理解表现在人们的思想、情感、意识等等方面。简单地说,方言情感是方言区人们对各种方言的主观认识和评价。陈原先生认为:一个民族、部落、地区、方言区,一方面,&在不流行他的父母语的社会语境中,强烈地感到要用他的父母话彼此交际&;另一方面,&虽则能掌握另外一个社会集团所使用的语言,在一般情况下他总归认为只有使用他的父母语对话,最能够表达感情&。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方言的最大好处莫过于亲切和随便,久而久之,便会形成方言的归属感和慰藉感。这种
  方言情感对于普通话的学习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一方面认为他们使用与生俱来的母语&&方言时,能够流利、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听起来格外亲切。另一方面认为自己的母语与普通话相距太远,学习普通话存在的缺陷和错误太多,方音的纠正难度太大,尤其是南方方言区的学生感觉学习普通话方面与其他方言区相比处于明显的劣势状态。推广普通话,对于方言区的受众来说,是意味着对原有一种语言系统、语言情感和语言文化的否定和重选,这却是一种艰难的选择。
  (二)学习策略
  1. 学习普通话,对于学习者来说,首先要弄清楚,自己学习普通话的动机是什么,以此来激励自己。对于学习者来说,要克服工具性动机产生的负面效应,培养自己学习普通话的融入性动机。培养融入性动机最重要的一点是激发学习的兴趣。实践证明,培养自己的语感审美力是一种获得学习兴趣的好方法。
  2.学法上要有科学指导,突出难点。方言区大部分学习者学习普通话的过程多是由过渡语(即方言普通话)逐步转向全面掌握普通话的过程。普通话学习的难点在语音。一般而言,学习者在语音学习的初始阶段往往表现出盲目性,为此学习者应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确定明确的学习目标,从语音系统入手,分析方言与普通话的异同,找出正确发音的关键,利用规律识记难点音字词;将单字训练与词语训练、语句训练、语段训练结合起来,使语音的准确、语调的自然、说话的流畅同步进行。将普通话的学习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在使用中学习,以使用促进步。
  二、教师的情感因素及教学策略
  (一)教师情感因素在普通话教学中的作用
  1.教师的人格魅力是课堂教学的基础
  普通话课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都很强的学科。课堂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师生用语言进行交流。这种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身上所体现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很大的影响。教师的人格魅力表现为一个相信和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和肯定的话语、一个贴切而生动的肢体语言。对学生来说,&亲其师&才会&信其道&,也就是说,只有学生对教师在情感上比较亲近时,才会对教师传授的知识乐于接受。如果教师缺乏一定的人格魅力,就无法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也无法把课堂组织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也就无法实现教与学的双赢。可以说,人格魅力是一种&亲和力&,这种力量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
  2.积极的情感评价是教学成功的保证
  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情感进行准确的评价,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是普通话教学过程设计中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也是普通话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然而,忽视或错误估计学生情感去选择教学方法,不可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决策时,必须对学生的学习情感进行准确的评价,了解他们对那些与教学活动有关的因素的看法、态度和感受,分析什么样的教学过程才能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由此确定出能够促进积极情感发展的教学策略,最终达到&以情优教&的教学目的。
  3.乐观向上的教学心境是教学成功的前提
  教学心境是一种细微的、平静而持续时间较长的情绪状态。它影响着教师的整个教学行为表现。心境可以蔓延到其他事物上,具有某种心境的人会以这种心境对待周围的人或事。教师的教学心境对整个课堂气氛有&定音&的作用。教师良好的心境可以使师生相处和谐,激发学习者学习的兴趣。教师的冷漠、缺乏关怀和同情的心理环境,会使师生之间产生隔阂,形成认识上、情感上的各种障碍,进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乐观向上的教学心境是教学成功的前提条件。
  (二)普通话情感教学策略
  1.丰富课堂内容,调动主体情感
  在普通话教学中应坚持以学生为本位,选择能满足学生需要和兴趣的教材:话题贴近生活,学后能从中受益非浅;内容亲切,学生感到文章不再是说教,而是朋友间的聊天;最新的信息,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鲜活的语言,学生兴奋;难易程度适中,文章短小精悍,易于学生学习和操练。总之,所选教材能够充分调动主体情感使学生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中学习普通话。教学内容的意义性、趣味性会使学习者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除了教材内容,老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普通话的学习也有很大影响。在授课中应多使用现代化的媒体教学手段,增加课堂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唤起学习者的求知欲和参与欲,融普通话教学于情景之中,刺激学习者的情感体验,增强普通话教学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2.注重情感投入,提高教学效率
  普通话课是一门全方位调动学生感官感受的课程,对情绪、情感的感受异常敏锐。这种敏锐极大地影响着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效果,从而进一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要取得教学上的成功,不仅需要丰富的知识、良好的品德及合理的能力结构,而且还取决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注重积极的感情投入,合理运用自己的感染力。
  教师的情感投入是指教师运用心理活动的&情感&活动规律,借助语言、文字、面部表情、行为动作等方式向学生传递思想感情信息,实现师生相融的一种心理活动。在普通话教学中,教师的情感投入要收到实效,必须善于运用积极的情感投入方法。首先,要了解学生的思想情感。其次,要对学生的感情进行有效的疏导和激励。注意引导积极情感,升华一般情感,排泄消极情感。教师对学生的消极情感,不能迎合,要给以细致地分析,耐心的教育,使其自觉排泻,保持心理的明净,从而轻装前进。
  3.开展积极评价,强化成功体验
  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感予以积极评价,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和不足。通过互评或师评,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自信体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成功与否,会在心理上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成功体验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成功后所产生的自我满足、积极愉快的情绪感觉。成功与表现是相互联系的。有机会表现,才有机会获得成功。好表现是学生的天性,教师应利用每个学生的优点,让他们在适当的机会发挥自己的特长,发掘自身的潜力,这将极大地促进学生自信心的建立。普通话教学中对学生的情感评价主要采用的方式有两种: 一是以语言交流为途径的评价方法。一是以行为观察为途径的评价方法。在许多情况下,人的内在情感还会通过外显的行为反映出来。虽然两者有时候会不一致,但通过长期、仔细的行为观察,可以对个体的情感状态做出准确的推断。所以,教师在普通话课堂上与学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科学的观察方法来考核学生的学习行为,从而判断出他们对于普通话学习活动的情感反应。
  情感因素是一组复杂的心理因素的组合体,它对普通话教学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作为学生应该了解自己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个体潜力差异,发挥自身的优点,克服缺点,以此努力学好普通话。而作为老师应充分调动情感因素,帮助学生排除学习的心理障碍,同时,注重教学方式的改革,调动学生学习普通话的积极性。只有将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有机结合,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看了本课程的人还看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普通话二甲是什么水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