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小学五年级数学应用题题教学张孝天

正&&& 文提纲(仅供参考)一、课题的提出1、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2、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3、选题的目的、意义及研究价值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这是课程标准修订中第一次把数学“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明确地写进总体目标中,由过去强调的“双基”扩大到“四基”,体现了数学教育目标的不断完善,数学教学理念的不断发展,为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教育注入新的活力。“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现在专家比较一致的理解是: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活动的一个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思考的过程、抽象的过程、预测的过程、推理的过程,以及反思的过程等,获取丰富的过程性知识,最终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数学活动经验可以这样理解:数学活动经验是指学习者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感性知识、情绪体验和应用意识。专家们大致将数学基本经验分为: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经验,社会科学文化情境中的数学经验,以及纯粹数学活动累积的数学经验。由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大都是基于学生的生活现实,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因此,通过关注学生生活经验,丰富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1、国外研究情况。人类的数学学习活动,从最初的结绳记数等自然经验的积累,演变成以班级授课形式为主的学校数学教育,已有数千年历史。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化,人们看到尽管数学强调严密,但只是一种相对真理,大部分内容仅仅满足了逻辑合理性,与现实真理性有很大距离。以格式塔、托尔曼、布鲁纳等为代表的认知学习理论看来,学习过程不是简单地在强化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而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形成新的完形或认知结构的过程,即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内部加工过程。人本主义数学课程的目标是将学生的数学认知发展和情意发展(情绪、感情、态度、价值等)统一起来,数学课程采用知识课程与体验课程或情意课程与体验课程的多层结构。它以马斯洛的理论为其心理学基础,企图将抽象的数学演绎过程转变为经验的归纳的学习过程。然而,这种理想化课程并没有提高学校数学教育质量,过分强调尊重人的价值、忽视学生数学学习的规律,造成了学生学习能力低下。数学课程必须符合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心理规律,实际上是数学课程的学生适切性问题,它与数学课程的社会适切性共同决定着数学课程改革的成败。2、国内研究情况特级教师张孝天认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活动,是一种充满情感、富于思考的经历体验和探索的活动。仲秀英博士认为:数学活动经验是学生在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的关于数学活动目的、数学内容、数学活动行为及其方式的转换以及数学活动环境等方面的感受、理解、领悟和体验以及由此获得的数学知识、技能、智慧、情感、观念等内容组成的有机组合性经验。华东师范大学张奠基教授在他的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小学数学研究》一书明确指出:“所谓基本数学活动经验,意指在数学目标的指引下,通过对具体事物进行实际的操作、考察和思考,从感性向理性飞跃进所积淀下来的认识”。这一界定已经被海内外众多教学研究者们的认可。国外的研究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对数学本质的不同理解和学习实质的不同看法,给我们积累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增加了难度,就小学生而言,他们所面对的数学学习内容,主要是反映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数学学习活动是受数学课程规范的、在学校情境中进行的,它不同于人类一般的数学学习,它是按教育目标在数学课程规定的范围内,由获得数学知识经验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行为或倾向的变化过程。这里的行为或倾向,包括学生外在的行为以及内在的数学认知、情感、兴趣、态度、动机等等。&选题的目的、意义及研究价值:1、积累基本数学活动经验是真正实施新课程的需要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已经出台,“基本数学活动经验”正式纳入“四基”要求。《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与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可见《标准》强调数学课程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经验。学生经验不仅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数学课程生成和发展的基础。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经验的开发者、促进者。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应该是以学生经验为起点,依据学生经验、利用学生经验、提升学生经验的数学活动的教学。2、积累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的建构,总是按照“动作认知(操作水平)——图形认知(表象水平)——符号认知(分析水平)”的认知序循序渐进地建立的。其中借助表象进行思维的图形认知阶段,是沟通直观思维与抽象思维的中介与支柱。其中的思维定势现象是一种预备性反应,它是在连续活动中发生的,在活动进程中,先前活动经验为后面的活动形成一种准备状态。定势是指向于一定活动的动力因素,它使学生倾向于在学习时以一种特定的方式进行反应。定势本身是在一定活动基础上形成的,它实际上是关于活动方向选择方面的一种倾向性,这种倾向性本身是一种活动经验。对数学知识的迁移来说,定势的影响既可以起促进作用也可以起阻碍作用。数学教学中,我们往往利用定势的这一作用,循序渐进地安排一组具有一定变化性的问题,来促使学生掌握某种数学思想方法,积累某种数学经验。将学生学习活动不仅仅建立在看数学、听数学、说数学等间接性经验基础上,更应重视为学生提供亲自探索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做数学、猜数学、找数学,积累丰富的直接性活动经验,学生对数学触摸深、透,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数学,达到深刻理解与灵活应用,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培养与发展。3、 积累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符合我校的办学理念。我们学校主张“自由发展”,主张遵循学生的个性特点,让学生自由发展,教要为学服务,其要义就是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学,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并从学生的知识经验出发进行教学设计,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得到相应的知识和能力的提高。二、研究设计1.研究目标2.研究假设&&
3.研究内容4. 研究方法5. 技术路线研究目标:1、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探索有利于学生积累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途径、方法。2、挖掘、整理出一批适合小学数学新课程的有效积累基本数学活动经验教学的典型案例。3、提高教学活动的效度和效益,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性,培养学生数学素养。课题研究假设:1、使学生积累大量数学活动经验。学生在已经拥有的大量日常生活经验、活动经验中“同化”和“顺应”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以知识以某种意义,从而达到优化认知结构,提高数学素养。2.改善学生的思维结构。学生的智力结构是多元的,有的人善于形象思维,有的人长于计算,有的人擅长逻辑推理。每个学生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和文化感受不同,面对同一问题的思维方式也不同,解决问题的策略也不可能完全相同。数学学习活动中,应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通过合作学习,充分感受到别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获得自己去探索数学的体验和利用数学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改善思维结构、发展个性的目的。3.促使学生有效学习。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通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亲身感受过程、真正理解知识,并发展为终生学习的能力。研究内容:数学活动经验作为主体数学思维活动的产物,它与客观的数学知识既有联系,又不能简单等同。因为从数学知识的作用到数学活动经验的产生,需要经过主体的数学思维,使数学事物之间联系的可能性空间由大变小、逐渐明确精细的过程,即由无序变为有序的过程,也就是使数学知识之间建立联系、获得数学活动经验的过程,是主体数学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过程。1、以学生的生活环境为背景,选取那些与人们的行为活动直接相关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具有可操作性。2、对教材相关内容进行适当的加工、拓展和补充,充分揭示数学知识产生、发展的全过程,让学生感受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研究方法:1.调查研究法:通过对当前学生积累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调查分析(问卷调查、访谈),发现问题,制定研究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案例分析研究。2.行动研究法:它是通过实践者自身的实践进行的一种研究方式,分为这么几个步骤:自主选题——确定主题——制定活动计划——活动展示——活动研讨——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寻找对策——验证对策,并以制度化的形式加以实施和落实。技术路线:1.加强理论学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科学领导,有效规划。三、实施步骤1.准备阶段(2013年3月——2013年5月)  开展学生积累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存在的问题的调查分析(问卷调查、师生访谈),确定课题研究内容,进行开题论证。2.实施阶段(2013年6月——2014年12月)  分学期、分年级制定积累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实施计划,依照实施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研究,定期召开教师研讨、交流会,及时总结经验,调整计划。3.总结提升阶段(2015年1月~2015年3月) 搜集、整理资料,撰写积累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典型案例、结题报告,召开现场会,进行课题鉴定。&姓名课题分工工作单位职务或职称高广华课题负责人西马庄小学小学一级教师高广华马宏宇课题主持人西马庄小学小学一级教师高广华李伟负责组织活动的开展西马庄小学小学一级教师各年级段数学老师负责搜集、整理资料,撰写积累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典型案例西马庄小学四、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人员结构本课题主要参加人都是我校一线专职教师,均有十年以上教育教学工作经验,本科学历,比较擅长课堂教学。五、完成课题的条件和保障课题组的成员都是学校的青年骨干教师,平时注重自身的业务提高,积极参加各种培训,积累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对于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将采用以下措施,确保课题能顺利开展。1.健全组织机构,进行分工协作。成立课题组,并建立课题网站,把课题研究工作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出发点。在课题实验的过程中,加强过程监控及流程管理,并实行课题负责人制度,使课题得以顺利进行。每学期有实验计划、总结和专题汇报。2.组织专题研究,提高研究实效。(1)购置一批相关书籍,进行读书研究,以提高自身素养。教师每人订阅教育杂志,要求教师在阅读的基础上消化,并做好必要的理论摘记工作,写好研究论文。(2)定期进行专题研究。通过确定专题、专题探讨的实施步骤,从理论和课堂实践两个方面展开研究,并及时总结取得的成果,确保课题有序开展。(3)加强业务能力培训,提高研究实效。通过外出听课、听专家报告,以及参加各级各类赛课,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促进课题有效深入地开展。六、预期研究成果主要阶段性成果(限报10项)序号研究阶段(起止时间)阶段成果名称成果形式负责人12013年3月--2013年5月开展学生积累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存在的问题的调查分析(问卷调查、师生访谈),确定课题研究内容,进行开题论证。1、制定研究计划 2、课题研究方案高广华马宏宇等22013年6月--2014年12月分学期、分年级制定积累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实施计划,依照实施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研究,定期召开教师研讨、交流会,及时总结经验,调整计划。1、研究示范课教学2、各项资源收集活动3、专题经验、专题论文4、阶段实验报告高广华李伟等32015年1月--2015年3月搜集、整理资料,撰写积累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典型案例、结题报告,召开现场会,进行课题鉴定。1、课件、教案、设计、反思等材料2、成果总结资料3、总结性实验报告高广华马宏宇等&七、附件(调查问卷、访谈提纲、课例、经验总结等)&&&&&& &&&&
编辑:李瑞生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小学数学教学资源整合优化的案例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申报,课题结题报告,
提供最完善的课题研究资料!
&|&&|&&|&&|&&|&&|&&|&&|&&|&&|&&|&&|&&|&&|&&|&&|&&|&&|&&|&&|&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整合优化的案例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热&&&&&★★★
【字体: 】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整合优化的案例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更新时间:&&&&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整合优化的案例研究》
2:而教师大量需要的图形、图像和动画类素材资源又相对较少。再者,教师个人经验意识往往很强,对网络资源质量不信任,形成对网络资源的排斥心理,使得优质资源需求存在中间化状态。
四、课题研究的目的
丰富并充实现有的小学数学教学资源,对寻找需求的小学数学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优化,最终达到教学资源的增值创生以
1、广泛取“材” ----寻找并丰富小学数学教学资源。
2、合理选“材”---- 整合并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资源。
面对大量丰富复杂的教学资源,教师要通过捕捉有效的教学资源,合理地筛选教学资源,有效整合优化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资源的适切性。批判性地借用、活用、精用、巧用、慎用教学资源,整合出适时适地适生适己的适切性教学资源,从而切实为教学活动增添情趣之花、激情之火、思维之光。
3、高效用“材” ---- 增值和创生小学数学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整合优化后,我们可以自然地追求愉悦而富有生活情趣的数学课堂。它尊重了学生的生命,引领了学生的成长,势必能更优越地拓宽视野,提升数学素养,改变思维方式,真正达到“做数学”的境界,使教学资源增生超出数学领域的魅力。
六、研究原则
20124201312
1、优化分工,共赢提升。
为使课题研究在点上扎根,在面上开花。我们细化了成员分工,依据各自特长,分年级段、分工作类别进行了重组优化。理论学习研究与教学实践工作两条主线,彼此融合,交叉互动,共赢发展。
2、外引内助,丰盈素养。
首先,谦卑好学,厚积薄发。学习是成长最好的催化剂,层次丰富的外出学习活动是教师研究者最优的积累途径。江阴市华西实验学校、上海市七宝中学、杭州市刀茅巷小学、常州红梅小学,武进星河学校,常州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平岗校区,溧阳实验小学,溧阳外国语小学,溧阳文化小学,溧阳溧城镇中心小学等各级名校都留下了课题组成员的学习足迹。从一张张珍贵的教学瞬间照片上,从一字一句记录的点滴收获中,从一篇篇教学反思案例中,体现了成员强烈的求知欲和责任心。走出去,我们是去呼吸新鲜的教学养分;请进来,我们是要充实厚实的教学底蕴。课题研究的两年中,我们开展了2次邀请课活动,盛情邀请外国语学校的耿红芳老师来本校执教《倍的认识》,佘志娟老师执教《9加几》。课后,大家一起畅谈教学感悟,将彼此的教学智慧相融,相促,相长。围绕外出学习和专家引领,老师们撰写了学习感受,教学反思,并从中挖掘出研究的专题任务“生本资源的开发和整合策略探究”和“低年级计算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开展了扎实而有效的专题活动,促使教师关注研究生本资源、口算教学。特别是吕璀璨老师参加了在常州市武进星河学校举行的《常州市小学数学微课程培训活动》,收获丰厚。如今的世界教学趋势,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资源的共享。微课程的应运而生,其实就体现了资源的共享正从课堂走向课外,也证明了我们研究的课题是具有实践价值和美好前景的。
其次,自我锤炼,智慧共享。我们共开展了3次专题讲座, 进行专题性校本培训,给课题组老师展示才能的平台。2012年上半年,由杨宗异校长作了《关于小学数学教学资源整合优化的几点思考》讲座研究了小学教学资源整合优化的本质、原则及基本方法。2012年下半年吕璀璨老师给我们上了计算课型示范课《口诀求商》,并围绕该课作了题为《生本资源的开发、整合的策略探究》的专题讲座。提出2013三次讲座都做到紧扣课题研究专题,结合本校教学实际,透视教学实践的内在,展望研究的未来趋势,取得了相当理想的效果。围绕主题讲座我们撰写了学习感悟18篇,教学反思6篇,都给予专题讲座更为厚实的实践基础和反思力度。
其三,敏锐捕捉,精准定位。我们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培训活动,做到敏锐捕捉精准定位培训主题,确保培训为课题研究锦上添花。刘加霞教授的《教学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机制------教师如何撰写教学反思案例》、2011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王林教授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研究与实践》、《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新教材修订情况》、张孝天老师的《关注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刘正松老师的《适度拓展---小学数学教学的应有视角》、郭思乐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追求丰盈厚实的计算教学课堂》这些理论的学习都紧贴我们课题研究的主题,给予我们理论上的专业提升,经验上的智慧点拔。最近一年来,全国各地掀起了一场关于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高潮,网络上,教学中,资源开发利用的话题被人热议,我们的课题组研究有了更多的借鉴资源,对口的学习资料也愈加丰富。课题组成员尽情搜罗研究资料,为自己的研究构建厚实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素养。微课程研究越来越倍受瞩目,我们课题组也随即结合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对此我们聘请了校计算机专家李友伟老师进行了技术性的培训,为老师顺利开展微课程设计提供了技术指导。紧跟教科研潮流,不断更新教科研观念,促使课题组研究日新月异。
3、搭建平台,提升促优。
首先,智能化的资源共享网络平台。课题组充分利用智能网络,把课题研究通过博客展现在大家面前。置身在课题研究的大环境中,我们可以博采众长,可以即时交流,可以随性在线,把学习研究融入工作生活的常态之中。学习内容既有共性又兼顾个性,既有具体的优秀案例,又有精辟的理论;既有书面的材料,又有形象的视频课堂。培训学习的理论感悟,及时上传至网络博客,共享资源。我们一共进行了20次理论学习,撰写了120多篇高质量的理论感悟,这些材料语言精辟,论点新颖,角度独特,观点鲜明,不仅阐述了对于学习材料的看法和感悟,同时也丰富了我们的基本教学素养。
打开博客,可以看见分类科学有效,内容详实完整。重要通知和重要资料里有课题专题活动通知,有学校教科研动态,有市省国级培训通知和课题申报、中期评估等重要资料。通知做到及时上传,力求迅捷。课题计划和总结中大至学期计划和总结,小至每月的安排和小结,都显示出我们的研究一步一个脚印,有的放矢,坚持实效第一。及时小结,及时调整,使得研究工作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中是各级各类研讨课的集体备课和教学设计。从大家颇具建设性的反思评论中,可以充分感受到集体的凝聚力和合作力。专题活动优秀案例和反思集中记载的是我们这一年中开展的3次专题讲座、2次主题沙龙、3次专题系列活动的情况。主要内容有实践行为、理论感悟、讲座发言、教学反思、重建设计、后续调查等。课题研讨活动花絮是最精彩纷呈的一环,里面是开展活动的影像资料,点开每一张照片都可以感受到我们活动时的激情。课题研究经验论文和课题成果展示是课题组被肯定的成绩,特别是课题组长进行了两年教学随笔的积累之后撰写的教学论文相继发表的事实证明,关注常态课堂就是最好的课题研究策略。推荐书目和他山之玉是平时学习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集锦;问题吧里有平时实践中的疑惑;资源整合优化案例反思集和理论学习感悟是课题老师收集的关于资源整合的优秀教学实践案例和理论学习之后的收获感悟。不断完善,持续丰盈课题博客是我们习以为常的研究方式。
其次,系列化的实践案例反思平台。作为课题研究的主要模式,进行案例研究时我们采取整体规划、专题研究、重点突破、典型引路、点面结合、滚动发展的研究策略。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堂实录,坚持课堂教学实验和分析点评相结合,访谈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相结合,融理论与实践为一体。致力把案例研究作为校本教研、理论培训的抓手,以案例研究带动科研提升。引导教师通过案例研究“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课堂”,在实现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上不断创新。从博客上可以看出我们积累的案例已经相当的丰富,有本校课堂案例,有名师课堂案例,有同行课堂案例。这些反思型案例有的短小精悍、发人深思;有的畅谈阔论、立意新颖;有的语言张扬、主张激进。我们把这些案例整理成优秀案例反思集,统一展示在博客上,供课题组老师参阅借鉴。系列化的案例研究启发了我们的教学思维,解决了教学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或困惑,为教学实践策略的形成作了有益地探索。
其三,主题化的专业学术沙龙平台。学术沙龙是课题组成员最身心愉悦的主题享受盛事,我们在活动中成长、感悟、收获、提升。我们共开展了3次主题学术沙龙,2012年上半年,我们学术沙龙的主题是“小学数学教学资源整合优化的策略例谈”,关注的是我们如何整合优化教科书资源。老师们都以自己的实践经验为基础,撰写了相关的小型论文。比如吕璀璨老师撰写的《小改动,大讲究》就讲了自己在执教《10的分与合》过程中,如何对教科书上的主题图进行创造性改动,以此来提升孩子的思维张力,来丰盈课堂教学过程。后来,这堂课的教学设计还在“江苏省基础教育数字化优质资源评比”中荣获一等奖。2012年下半年,我们学术沙龙的主题是“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学习材料的开发利用”,提出这样的主题研讨是因为我们发现现有的教学活动中老师都会给孩子提供一些学习材料,这些学习材料的利弊极具研讨价值。杨宗异校长还专门围绕此次沙龙主题,上了研讨课六年级《认识百分数》。课堂中,他设计的独特个性化学习材料,为孩子们学习百分数起到了架桥铺路、画龙点睛的作用。课后我们及时开展了学习材料的调查研究工作,观察了学生学习材料的使用痕迹,分析了学习材料对学生思维建模的提升度。2013年下半年我们开展了《计算教学资源整合的策略研究》的学术沙龙,配合沙龙吕璀璨老师执教了一年级《9加几》研讨课,重点研究了低年级计算教学中如何合理利用计算资源,情感资源,学生经验等促使学生计算素养的持续提升。沙龙期间,老师们撰写了18篇理论学习和12篇反思案例,确保沙龙研讨落在实处,扎实有效。
其四,常态化的课堂教学实践平台。课题组以资源整合优化研究为载体,专题研讨为重点措施,以同课异构,同人异构的课堂教学实践为主要形式,立足常态课堂教学,做到前有目的,中有过程,后有反思,解决共性、根本性的问题,为课题的研究奠定厚实的实践基础。
(1)常态课堂关注细节,科学归因。
“带着观察点进课堂”是我们推行的新研课制度。集体备课提炼观察点,课堂中聚焦观察点,研讨时提升观察点。我们的观察点力求小而新、细而实,给课题研究以点带面的辐射力。比如关注外显资源中学具选择、课堂练习、学习材料的整合优化,关注内隐资源中教学资源的有效展示、概念内化策略、生生有效交流、学生学习情绪等。2012下半年,教学实践专题系列为计算教学,我们分工协作,关注计算教学的各个方面。我们的观察点有的关注呈现资源,以视促思提高计算教学灵动性,有的关注计算课型中生本资源的整合优化策略,有的关注算理算法的优化融合,有的关注生活情境和“数学化”问题 ------通过“带着观察点进课堂”的实践活动,研究外显内隐资源,智商情商资源,物化非物化资源等对学生思维建模的影响,从而优化学生学习行为,提高常态课堂效益。我们围绕教学资源整合优化这一中心点,不断地把我们研究的触角延伸到数学学习中的每个角落。在实践中寻找问题,反思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做到一课一思,集中解决某一个研究问题,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方向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行思一致,保证了课题研讨的顺利有效稳定进行。
(2)常态课堂系列呈现,块状发展。
我们在2012年5-6月间开展了《中高年级概念教学资源整合优化的策略》的专题系列活动,集中精力共同研讨概念教学中资源整合优化问题,对概念教学作深层次的探究。指出当前概念教学中存在忽视概念的形成、忽视概念的灵活运用、缺乏对概念的科学分析、教师在教学时严重缺位、学生学不到位等问题进行分析。再针对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提出了突破的策略,分别从多种渠道、引入概念,深入剖析、形成概念,多种方式、巩固概念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对概念教学提出了八方面的建议:基于经验、激发旧知,设置问题、激发冲突,借助直观、帮助理解,运用类比,促进迁移,注重联系、形成结构,运用变式、凸显本质,联系生活、加强应用,经历活动、学会思考。在2012年下半年开展了《计算教学专题系列活动》,从制定研究主题开始,我们合理安排研究流程,把教学实践和理论学习相挂钩,把名师课堂和自我课堂相比较,把教师提高和学生提升相结合,把课堂学习和课外探索相联系。对计算教学达成理论共识,提出实践措施,提倡构建丰盈的计算教学。我校学生的口算水平有了显著地提升,思维方式也得到了较好地发展。2013年下半年,我们沿承前一年的计算教学,继续深化研究计算教学中资源整合优化的策略,把我们的目标聚焦常态计算课堂。从教师到学生,从课堂到课外,从新授到练习,从算法和算理,各个层面都去分析,最后明确了思维训练和常规训练为基础,趣味性和探索性为核心,估算和计算相结合的优化计算模式。2013年下半年我们还继续关注新教材的使用情况,分析新教材使用二年的后续提升,感受新教材体系的优化,吕璀璨老师通过研究,特意撰写了《透析苏教版&&/SPAN&分与合&单元新旧教材例图呈现方式》论文,执教了计算研讨课《9加几》,让大家细致深入了解新教材编排体制的精细化和计算教学资源整合的策略。
通过专题系列活动,教师明显感受到自己已从对教学资源整合优化的忽视漠然改变为自觉关注。目前我们可以使用的整合优化后的小学数学教学资源日益丰富,而我们自身对资源的整合优化能力也日趋成熟。
4、优化管理,自觉自为。
在课题研究中,课题组经常召开会议,及时分析与解决出现的问题,部署下阶段的工作,提出新的要求,使课题研究不断提高和完善。精心制订课题研究计划,抓好理论学习、备课、上课、说课、评课、反思等环节,强化教师的研讨意识,提高研究能力。明确各课题组成员所承担的任务,从论文、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承担研讨课等方面对教师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
课题组成员研有目的,行有依据,放的下手,沉得下心,学会自我管理,不断积累,促使课题组研究的第一手资料日益丰富。
通过二年的实践研究,成绩是喜人的,提升是可贵的,进步是持续的,我们的数学教学状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理论学习的意识也更加强烈了,参与资源整合的积极性更加高涨了。
1、理论学习走向学术。首先是强化了培训力度、拓展了培训广度,提升了培训高度,其次是与学科专家的联系加强了,让专家引领,听专家诊断,和专家对话。
2、研讨范畴走向广阔。我们从只关注教材本身,教师自身的狭小状态走进现在更多的关注,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学生的认知背景、生活经验对知识理解的影响等广阔的研究领域中。确定了学生作为重中之重的教学资源地位,把学生吸纳进我们的研讨系统。时刻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材料,关注学生的学习后续能力等。
3、专题研讨走向系列。每次研讨活动都突出解决小学数学教学资源中的某一问题,每次研讨活动都在研究主旨的统领下重点解决某一问题,而且都有课题成果呈现。特别是相关的反思型案例和论文的撰写都紧贴研讨的主题,通过实践研究的反思,寻求理论的支撑和智慧的重建。
4 20124192012121320131213促进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富有个性的学习,给学校数学教学注入校园文化的魅力。
5、案例积累走向丰富。在实践中随时积累案例,及时上传网络,以研究课为脉络形成“横看成林侧成峰”的反思案例体系。网络中优秀整合实践案例和反思分两集共计几百篇,他们就是我们案例研究最好的载体。通过这些形形色色的案例,我们寻找共性,彰显个性,在困惑中解码,在行动中解码,在学习中提升,在收集中感悟。丰富的案例资源带给课题组研究充足的养分滋养,文化润泽。2012年12月吕璀璨老师撰写的《10的分与合》教学设计在“江苏省基础教育数字化优质资源评比活动”中荣获一等奖,教学设计随笔―&10&发表在2013年8月《小学教学参考》,这也是归因于她课题研究中案例积累丰富所致。
64201220132&&/SPAN&&2013320133
九、课题研究的结论及思考
数学教学资源整合优化本质上不是一个理论难题,而是一个实践难题。由于对于课程资源的开发整合优化缺乏有效把握的经验,在实施层面上往往出现教学内容泛化的现象,人们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教材受到冷落,不少教师忽视对文本教材的阅读理解,过早过多地补充内容,海阔天空。这无疑将削弱国家课程的落实。还有些老师片面强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情景化而设置情景,一律到“游戏圈”去“闯关”,一些简单的数学现象也让学生上网收集信息,小题大做。这势必重复国外生活数学的老路。如何避免走入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的这些误区,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我们认为整合优化数学教学资源的应定位于“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有效教学提升,从而促进学校课堂文化特色的生成”这一目标上。
(一)数学教学资源的筛选要有明确的目的指向。
(1)使学生获得可持续的发展,这是教育价值观的根本转变。从“着眼于学科本身”,转向“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并服务于教育”的数学,即通过数学教学,使学生获得适应现代社会的“人”的发展。因此,学生的价值观、一般能力、情感与态度的培养,就被作为学科教学的最重要的目标,这是把握数学课程标准精髓的关键。
(2)根据多元的数学观,向教师提供“好的数学”的资源,改进教学方式。我们必须借鉴“多元的数学观”、“数学是关于模式与次序的科学”、“数学的过程观”、“数学的文化观”等等,重新认识数学本质,为教师开发和提供更好的、有意义的、有用的数学文化的材料,只有教师建立起新的数学观,才能由他们去创设新型的数学课堂文化。
(3)根据现代的新思想体系所提供的方法,处理好教材与教学参考的关系,建立新的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支持体系。教材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环境是社会与文化,因此我们必须自觉的使本教学资源与现行的实验教材思想体系保持协调一致,与时俱进,不断吸收新思想。但是,特别要注意防止形式化与简单化的处理。我们创设的具有地方色彩和学校特色的课堂文化应与国家文化具有相容性。
(二)对教学资源的利用要追求课堂教学的优化。我们的教学资源要立足包含有效课堂文化的教学,并促成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我们应当选择教学资源开发与有效教学的交叉点进行研究,使教学资源利用具有更为有效的目标,使有效教学得到教学资源的支撑和扩展,从而使教学资源利用与教学改革相互融合在一起。
基于上述初步的认识,我们认为对教学资源开发整合优化的研究需要深入,深入的突破点可以选择在教学资源如何促进有效教学上。而这种深入也正好是有效教学研究中的薄弱环节,两者的结合将使得教学资源开发和有效教学研究相互促进。将教学资源开发定位于促进有效教学,使教学资源的功能进一步拓展和体现,使教学资源开发更加有的放矢;而将有效教学研究放在教学资源拓展和开发的情境中,可以使有效教学扎根于课程土壤,通过教学资源改变获得教学的动力。这也正是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注意:转载本站文章请链节该文地址!本站课题资料免费提供给广大爱好课题研究的网友阅读,如侵犯您的版权,请来信至说明,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谢谢合作!
文章录入:admin&&&&责任编辑:admin&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三年级数学应用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