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对给一年级教师的建议语文教材有什么困惑和建议

【图文】“部编本”一年级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部编本”一年级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158.0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困惑
  从事小学语文教学以来,我一直认为作文教学是小学阶段的重点和难点。然而,一些学生怕作文,烦作文,教师对作文教学也无从&下手&。如何让孩子摆脱作文的困惑?那么如何去做好,我感受最深的四点:
  一、确立作文教学的正确的理念
  教师要明确好每一个阶段作文的标准,一、二年级为写话,三、四、五、六年级为习作。这个观点使我想到我们农村小学往往是从三年级开始习作,而一、二年级缺乏扎实的写话训练。低年级的写话和中年级的习作衔接的不够紧密。许多农村孩子从小就无意识去观察生活,对作文不感兴趣或无话可写。
  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们每个人都有被承认和被赏识的需要。写作应该是学生快乐的事,让他们感到成功的愉悦。作文教学在我们农村只是在三年级开始起步,五年级开始重视,那已经为此较晚了。我们农村小学的每位语文教师都有责任去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你要想法设法要使学生有一种想说、想写的冲动,时时处于跃跃欲试的状态,并让学生保持好情绪。这是我们语文教师要经常做的事情,每时每刻都要提醒自己不能忘记。
  三、作文是一种技能
  技能的训练当然离不开训练。我们农村教师也要注意把一些小练笔渗透到教学中的方方面面,引导学生勤于动笔。比如在游戏中习作,在画画中习作,在音乐中习作,在聊天中习作,在学习中习作,在社会活动中习作。农村语文教师也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的思想去写自己想写的内容,并注意把习作渗透到各门学科之中,千万不能把语文的习作孤立起来。
  四、习作要跟阅读紧密结合起来
  阅读是习作的根基,也就是习作的根在于阅读。这些话让我明确阅读不但要告诉学生作文是怎么写的,而且要厚积薄发。比如我在阅读课后进行作文的小练笔,让学生&以读促写,以读助写&举一反三,多多习作,在阅读中掌握习作的技巧。我们一定要坚持作文教学和阅读相结合,就像古人所说的:&勤于读书,易于作文。&此外,我们要重视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引导学生有主题性的采蜜和剪报、写日记、写读后感等。我们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一些读书交流会,读书演讲赛,讲故事比赛、诗歌朗诵赛等等。农村教师只有为农家孩子创设了自我展现的舞台,让他们在各种读书活动中品尝成功的喜悦,那么作文教学的天空也越来越灿烂。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困惑》摘要:教学在我们农村只是在三年级开始起步,五年级开始重视,那已经为此较晚了。我们农村小学的每位语文教师都有责任去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你要想法设法要使学生有一种想说、想写的冲动,时时处于跃跃欲试的状态,并让学...: ◇
&? &? &? &? &? &? &? &? &? &? &? &?
 | 
 | 
 | 
 | 
 |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9:00-17:00)
电话:010-一年级语文教学建议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span class="g-ico g-ico-star g-ico-star-on" style="width:%">
<span class="g-ico g-ico-star g-ico-star-on" style="width:%">
<span class="g-ico g-ico-star g-ico-star-on" style="width:%">
一年级语文教学建议
上传于||文档简介
&&教&#8203;学&#8203; &#8203;建&#8203;议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9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小&学&语&文&教&学&中&遇&到&的&困&惑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努力地学习新的教学理论,逐步转变教学理念,深入钻研教材,不断研究学生个性特点,但经过多年的探讨,仍存在一些困惑,在这就谈谈我对语文新课改给我带来的一个困惑与相应的措施。
&&&&有些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为何不在?
&&&&在所带班级中中,我们的一些学生的确对语文缺乏兴趣,课堂上他们不善于甚至懒于思考、上课人在心不在、不积极发言、课前不预习、作业敷衍了事,种种迹象都反映了对语文的不重视,更谈不上有兴趣,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学生的这种情况呢?下面简单加以分析:
&&&&一、教师自身的原因。教师的教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如果教师对教学没有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课堂教学缺乏足够的激情,学生又怎么会兴趣盎然、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呢?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自问:我们对教学是否充满了兴趣?我们的课堂是否充满了激情?当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再浓厚,我们是否应该更多地思考自己的教学呢?
&&&&二、学生自身的原因。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教师一腔热血、激情四射的讲授,一些学生却始终面无表情、无动于衷。这种情况,不能不让教师感到心痛。的确,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部分学生没有表现出语文学习的兴趣,但这也是一个客观现实。
&&&&三、教材的原因。毋庸置疑,教材上所选的课文都是名家名篇,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美文佳作,集思想性、人文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十分适合学生的学习。但同时不可否认,教材的部分课文太过注重思想性、人文性,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忽视了学生学习的感受。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以趣激趣。要让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兴趣,教师必须对语文教学充满兴趣,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一面镜子,是一部“活生生”的教材,教师的教学潜移默化地影响、熏陶、感染着学生。所以只有教师对教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真正地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心理等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投其所好”,例如在教《搭石》一课时,学生就对一行人如何有序的走搭石感兴趣,这时教师就可以播放视频让学生观看,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相关段落进行表演,运用这样的方式投其所好,这样的教学,学生会不喜欢吗?
&&&&&二、培养兴趣。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更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培养部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非易事,需要我们教师有足够的耐心,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逐步培养他们的兴趣,可以举办朗诵会,可以每天推荐小故事,还可以进行语文方面的才艺比拼,这样就可以逐步帮助他们感受学习的快乐。
&&&&&三、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丰富学生学习语文的方式。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学习语文的渠道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方式也应该是灵活多样的。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呼吸芬芳的空气,感受景色的怡人,激起情感的涟漪,这是在学习语文;让学生走进社区,感受社区的变化,体验社区人民的生活,这也是在学习语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朗诵会、故事会、辩论会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这同样也是在学习语文。这些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都能够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离不开课堂上教师的传授,也离不开课外的实践与探索。
要真正培养每个孩子的语文学习兴趣,绝非易事,相信只要众多教师不断钻研,勇于实践,持之以恒,我们一定会让每个孩子爱上语文,爱学语文。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一个小学语文教师的两大困惑
  我是一个工作了三年的小学语文教师,是一个新手,现在山东省潍坊市工作。三年的工作体会让我产生了两大困惑。
  一个困惑是:虚假的语文课文能培养出孩子们的人文精神吗?我发现小学语文中有很多虚假故事。回想自己的童年时代,那时候的小学语文中也有很多虚假故事,小的时候信以为真,长大了才知道被欺骗了。我们的小学语文为什么要用虚假故事蒙骗孩子呢?虚假的语文课文能培养出孩子们的人文精神吗?我每当给孩子讲虚假课文的时候,我就感到自己是一个无耻的骗子,我感到真对不起天真无邪的孩子啊!
  另一个困惑是:把孩子当作是考试机器。为了让孩子考出好成绩,就教学生如何套题目,如何开头、结尾,随题应变。对差生,就让他们抄袭别人的习作,反复地背诵。天哪,这样的考试究竟要将教学引向何处?把教师、学生引向何处?投机?剽窃?这么教作文,还怎么教学生做人呀?还谈什么真情实感,谈什么人文关怀!实在是可笑、可悲、可叹啊!
  从去年开始,我产生了一个想法,就是不想当老师了。老公还没有帮助我找到更合适的工作,目前就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了。说心里话,我喜欢孩子,喜欢当老师,但是我又不想再欺骗孩子了,我该怎么办啊?怎么办啊??怎么办啊???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自己顶一下
  回wanglj198566 :  -------------------------  当您长期从事教育工作时,您会慢慢体会到老师在教学环节的重要性。您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不经意的感情流露;您的价值取向,善恶判断,哪怕是对世事的漫不经心的评价,都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直到他们长大成人。在这样的情况下,那些教材又算得了什么呢?    中小学的语文教材,孩子们往往在新书发下来的第一天就全部读完了,如何去进一步解读,老师可以并且应该有自己的做法。    相信您一定可以让他们明白那些标准答案是在什么样的立场和弱智的思路下得出的,并让他们明白有些考试考的是说谎者逻辑。同时您更有义务将他们逐渐带进更宽、更广的知识领域。对孩子而言,老师比家长更有影响力,因为老师在传播他们认为应该传播的知识时是完全非功利的。由于成为教师所必备的专业素养,在语文教学及人文知识方面,一般而言比家长要更加深入而广博。您的阅读兴趣会成为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您对哲学、历史、文学的看法,您的审美观,您对那些反叛、先锋、流行、通俗、主流、御用的……等文人的评价,都会成为孩子们对世界思考的一部分。    从您个人的角度,选择离开教师岗位自然无可厚非;但从孩子的角度,我想许多人会不希望您做出这样的选择。一个爱孩子且思想独立的教师是孩子们弥足珍贵的财富。  
  你无力改变现状,你思想越深会越痛苦。适应是生存的第一法则。你可以通过言传身教感染孩子,也可以给孩子提额外的学习要求。我是一学生家长,孩子也在读小学,我经常要求老师减免我孩子的学习任务,但我对他的学习有另外的要求。我最担心的是学校把孩子教坏教傻——没有想象能力,没有创造力,专说假话像我一样。
  如果能全面地看待语文课本的话,您的想法也许会有所保留。小学语文课本中更多的课文具有的人文性是较好的,至于一些高于现实的美化了的课文,就看您如何“拿教材为我所用”,相信你上岗培训时,一定牢记住了“挖掘文本”这个培训要求吧!窦桂梅、王淞洲这些名师在“挖掘文本”这方面很值得学习,至于在差生写作这块,相信您秉着爱生的理念,耐心去教,抛弃那种拔苗助长式的做法,一二年下来肯定会有成效的。诚然教书是辛苦的,但收获也是巨大的。
  同感,虽然我不是语文老师~唉!
  个人觉得第一个困惑其实是在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然后传达一种社会善的 好的本源  第二个也就是中国教育的悲哀 好像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从许多的课外辅导班就能得知一二其厉害   当一个孩子 沦为考试的机器时   也创造出 无数无数高分低能   无数无数以为抱着一张毕业证 还大声喊叫社会太现实     其实 哪里工作都一样 就看你自己觉得你的底线在哪里罢了
  ls两位的说法不敢苟同。我也是中学语文教师,也深刻感觉到这点,中国的教材都是在说谎,在教学生根本无用的东西。  什么“ 相信您一定可以让他们明白那些标准答案是在什么样的立场和弱智的思路下得出的,并让他们明白有些考试考的是说谎者逻辑。同时您更有义务将他们逐渐带进更宽、更广的知识领域,”请问这位童鞋,我一旦让学生明白了标准答案就是个屁,那么他们还会跟我学这些标准答案而付出大量精力么?就算我让学生明白了学生也深深懂得了标准答案是个屁,那么校长对这种屁是不是也称之为“屁”还是甘之如饴呢?校长领导们肯定不会认为是个“屁”的,因为他们要靠这个屁吃饭升官。你说破了这个“屁”,就挡住了他们吃饭升官的路,那请问我说破有何用?首先,你说破了“屁”,死的不是学生领导,而是你自己。
  另外,“就看您如何“拿教材为我所用”,相信你上岗培训时,一定牢记住了“挖掘文本”这个培训要求吧!窦桂梅、王淞洲这些名师在“挖掘文本”这方面很值得学习,至于在差生写作这块,相信您秉着爱生的理念,耐心去教,抛弃那种拔苗助长式的做法,一二年下来肯定会有成效的。诚然教书是辛苦的,但收获也是巨大的。”  教材所选的文章很多确实是好的,你可以挖掘出自己的东西也是好的,问题是你挖掘出的东西跟zf所奉行的理念肯定不是一条道上的,这必然导致应试成绩低下,应试成绩低下必然导致你教师的位子坐不稳,你教师的位子坐不稳就没法赚到生活费,所以,你所谓的有成效,仍然是在应试教育的范畴内,其余免谈。醒醒吧,你仍是应试教育的一个棋子,语文政治历史这些人文学科,根本就是一种工具罢了!
  我是一名小学数学老师,我也不想做老师了。真的觉得很没意思。不是说我们不想挖掘教材,而是实在没有时间挖掘。天天七点多到校,学校要求是7:50到校,但是有的学生就是要迟到,7:50到校家长嫌早,投诉到教育局,教育局又压到学校,学校也拿学生家长没办法,校长也很为难。学校里有十个主任,每个主任都想对得起自己主任这个称呼,往下布置任务,不管对学生有益的还是对学生无益的,对教师提升有用的还是无用的,因为他们只想让校长看到他们的成绩。在学校真心对学生好是没有用的,校长只是喜欢会说好话的人。实实在在的干活时没有用的。你管的严点儿,家长还不同意,还要投诉你。所以我觉得我真的由原来的热爱教师的工作变成应付。自从这个十个主任上任之后,中午的午休时间几乎也在做事,在学校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
  楼主的困惑是也,同感!
  本人也是教师,也有同感,中国的教育就是这样,没办法,但是有一点你要对得起良心,你可以传授一些你认为正确的东西和观点,学习方法,当有时间的时候好好想一下该怎样教授学生,课本上可以说谎,但是老师不能说谎,要说真实的话。
  有什么好困惑的呢?同学们,大家都是裆的屁民而已,老师不过是裆的洗脑工罢了    生个儿子,也必须接受裆的洗脑,否则,你就是违法了
  其实,在天涯还难得看到有教师能清醒地认识到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哈,其实我并不觉得我们现在的教育制度与古代的八股文科举有什么不一样,同样是禁锢学生的想象力,只能说我们现在比古代做的稍微没那么明显而已!比如说学生在课堂上如果充分发挥想象力,充分跟老师自由平等讨论问题的话,就有几种情况,其中一种是某些老师觉得学生问了他自己不懂或者不能解答的问题,他觉得学生是在故意刁难。另外一种就是某些老师觉得某些问题不能探讨的太透,也不能给学生说的太明白,而直接喊学生接受书上的结论即可。接受这种教育的学生,你要指望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有什么创造力基本上不用指望。现在看看某些人一提到中国人得不了诺贝尔奖就说是外国人带着有色眼睛看人,我就在心里冷笑!
  我也是个刚有2年教龄的新人,厌恶教育的行政化和官场化,以及由此而发的一系列现象。但我觉得仍有必要继续努力工作,为了一个目标,寻找一条道路,由应试教育通向素质教育的路。我觉得当老师混日子足矣,但这样的日子很乏味,既然在这个位子上,就以此来展开一段全新的旅途吧。要想实现这个目标,不能将分数放弃,因为这样没有人会支持,学生的未来也的确会受影响。  首先必须要保证学生成绩优秀,其次不断减少学生的学习时间,还有教师花在应试教育上的时间,之后就可以大胆搞素质教育实验,你有多少花样都可一试,这就是我作为一名新教师的职业规划了。
  关于教材的真假无所谓,只要学生相信老师的话就行。  日本的历史书有假,其他国家也是一样,关键在于解读。  只要教师的境界和觉悟高,学生会受熏陶的,不必有任何羞愧。
  回老师们:      老师们令人感动。我来这个坛子后第一次看到这么多清醒的教师。你们即使什么都不做,孩子们跟你们在一起都是幸福的。谢谢。
  老师您好!  看到这个帖子我非常的感动,因为我是一个80后,从小就是在您这种“困惑”的教育下长大的,三好学生、重点高中、重点大学……但是在我研究生毕业后,现在我才意识到我只是一个考试的机器,除了专业之外没有任何思想和一项真正拿得出手的爱好,这是多么的悲哀啊!  我现在只希望如果我有下一代的话,绝对不会让他/她走我的这种道路,一定要做一个有思想,有真正一技之长的人。
  世界第一
东方文凭工厂
      made in China     
  我这个80后,初中没毕业的人却统领着一大帮本科生,这不知算不算给现在的教育一个疯刺呢!  我说这样的话没有并点骄傲的意思,因为我在初中时代就领悟到了这些困惑,我真的感谢还有你这样的老师。也替你的学生感谢你!  在我的学生时代,在老师眼里我就是个思想有问题的学生,是个坏学生。  我在学生时代问老师《沁园春*雪》的文体怎么与《赤壁怀苦》文体如此相似  结果得到的不是老师对我解惑,而是一顿臭骂。  上历史课问近代历史真相,得来的是老师的一句:“你懂个屁呀”  这些话让我彻底没了学习的动力,所以跟学校说88了,,,呵呵,  反观今天,可见我作了一生中最明智的选择。如今这些狗屎见到老子的时候除了点头哈腰,啥都不会了,在金钱面前这些人连做人的骨头都没了,失望!    
  我一直对某些老师抱有看法,他们就像是《装在套子里的人》那个别里科夫那样,对于一切事情都是那么谨慎,一切都得按部就班,觉得沿着既定的轨道走才是好孩子好学生,对于有个性的学生,总是喜欢把他们归类到问题学生,说教,施压,非要把他们个性棱角磨平才罢休。整天打着为了学生好的旗号,宣扬你们那些已经腐朽不堪的思想,多少学生在你们的影响下变得平庸愚昧无知。    举个写作文的例子吧,写理想就得要写高尚的,写父母就得写爱如何的辛苦,写医生就得是如何的伟大……不是这样写就得不了高分。教了几十年的作文都是千篇一律的,有意思么?能不能让学生有一点非常规的思想呢?    网络如此普及的年代,上网学学外国的教学方式吧,为什么那么多奖项都是外国人所取得,真的是中国人智力不如人吗?我看是教育吧,是从小到大的接受这样的教育方式,。我这不是崇洋媚外,这本身就是中国教育的失败,也许这一点不该责怪老师!  
  lz啊,你培养一大群充满人文精神的精英,然后把他们送到充满和谐的社会里,你觉得他们除了造反还会做什么?现行教育和社会结构是相当吻合的,我们的社会需要的就是智障民工,不是充满人文情怀的知识分子,你拿的是**的钱,就要为**做事,让你培养机器,你就培养机器好了。
  楼主是个好老师,中国要是多一点这样有良心的老师,该多好。    
  所以说中国教育要改革啊
  哇塞,这么多朋友关心我,太幸福了!噶朋友们拜年!
  我也是一名小学老师 可惜看到了 今天的教育也是让自己感觉很困惑 我也不想当老师了
  向有良知的老师敬礼.在此,我想请教个问题:怎样从课外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学习的欲望?
  教育的悲哀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体会到了你的挣扎和无奈
  这个也实在是没办法
  不忽悠,那ccav早倒闭了。
  对群主表示理解!
  回复第21楼(作者:@为找个老婆而注册 于
0:18:00)    我这个80后,初中没毕业的人却统领着一大帮本科生,这不知算不算给现在的教育一个疯刺呢!    我说……  ==========  有俩钱就猖狂。你如果大学毕业回更牛叉。你内心是自卑的。你要能领导一个国家从牛叉。领几个垃圾本科就了不起了?里面有清华北大的?有985的没?  有本事让你儿子小学都别上。和你好好混混
  看你的良心了
  工作10年 刚刚考试公务员 想说不当老师的感觉真好
  我也是教师,现在的教育评价方式也让我的工作无所适从,工作很痛苦,可没别的本事无法离开啊,我得让生活继续下去
  我也是第一次在天涯上看到有这样的好老师。。我每次看见大人都用成绩来衡量一个孩子的优秀与否,我就真的感觉到痛心。。。
中国的老百姓,在根里就是以分数看人,以钱的多少看人!培养的,都是一些考试的机器!我真的感到悲哀!!!为什么要剥夺孩子玩乐的快乐?这不也是一种学习嘛?今天剥夺他的自由,等到他自由,他要多久才能适应他自由的生活?他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又会怎样?
改变的时候就应该变。。变不了了。。总有一天会出问题的。。
  mark         
  你需要句我麻痹的阿Q精神,学鸵鸟把自己的头埋在草堆里,让自己变得麻木就好了。OK?
  可怜我孩子刚十岁,四年级已经淹没在题海战术里了,每天放学后赶着写作业,没时间玩,没时间睡觉,祖国的花朵就这样被催残
  楼主,我也是一名小学教师,语文数学我都教,班主任。工作时间和你差不多。  你的困惑我也有过,并且一直困扰着我。我也非常矛盾,我们的语文,到底应该怎么教?到底能否真正的去塑造和培养好一个孩子的精神世界?  一轮又一轮的各种考试,让我非常茫然,也非常痛苦。语文本来就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一个问题抛出来,理应有不同的回应,但是咱们目前的语文教育,却要求一切都要靠标准……  唉……  但是,不能因为这些就对语文教学失望。我很喜欢语文,也很享受我的每一节语文课。在教授语文的时候,其实我们可以渗透很多我们教师个人的情感体验,借以丰富和感染学生的个性感受。  作为一个班主任,我觉得我的语文教学,对我的班级管理,有很大影响和促进。虽然语文考试的答案只有一个,但是语文课堂的开放性,决定了,我们可以在这短短的四十分钟时间里,传递给孩子们更多的东西,更多的情感。  
  天朝。。。我麻木了
  语文课我都是自己看的,我现在也只能看古文。别的我信不过
  等到你当老师麻木了的时候就不困惑了
  书未必就如此之差,而你又未必是如此之高尚!  这个我有稍些体会,虽然我不是老师。  我在读中专的时候,我的一些老师,从来都不带教材的,而且一节课就是这么讲下去的,两支粉笔一堂而己。  如果说您真的有能力来改变,那么我觉得您现在要做的,还是要循序渐进的让孩子们明白真理。一篇文章,一百个人来,那是有一种味道。你以一个成年人的眼光来看待教材,未免有失真之处?  如果你现在算是一个真的少儿教育专家,对现在的中国的孩子内心世界都是很了解的,而且你出参与过一些国外的教育研讨会,那么我想说的,你才能有些许资格提出自己独特的教育。  中国现在的家长,未必有大多数的家长,采用放任式教育,每个心目当中都还是要强制性教育自己的孩子。就如同前面一个家长,说有自己的额外教育,要求老师不要给自己的孩子太多的压力。先不说你的教育方式是不是真的合理,你的方式是适合你的孩子;只说一点的就是,一个孩子,前期的基础教育其实是很重要的,任何人的想象力,都是建立在基础之上,如果不是有些许的基础或者自己很浓厚的兴趣,那么与其说想象力,不如说幻想力。而且每个家长不是都有你这样的能力,可以自己想出办法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可见你的想法不是普遍的教育方式。如果每个家长都能如你,那么中国根本就不需要教师;而且也可以看出您也有不足之处,不然您何必要送孩子上学,自己教不就行了?  大多数的人,都是普通的。但并不是每一个家长都会认同,大部分的人都会认为自己的孩子是天之骄子。中国现在有太多的弊端在其中,其中当然是教育之责,但不是一个教育的责任。比方说,想象力的问题,我认为那是一个开阔空间与视野的问题。但现在的中国人,都认为自己只要专一而精,而不需要懂太多专一之外的事情。于是很多的人就局限啦。一个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的时候,谁会去读读专业之外的书,与很多专业之外的人学习讨论?又或者如果一个专业的人士,会否去看看很多闲书呢?如果你要去看一本书,只是为了这书有趣,而不是因为这本书对自己有帮助呢?  以前读到爱因斯坦,也有人说过,他在大学的时候,就参与一些社交活动,这个其中就包括一些各类人士的聚会。这样的目的,当然是开阔自己的视野。外国人给自己的孩子教育当中,有童话,有超人,这些个东西难道是真实的不成?  至于说到一些习作,我个人还真认为这些是必须要读的。中国人的大儒当中,那个又不是读书很多的人,抄书很多的人呢?他们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可以读到精髓。之所以要老师,就是在学生抄习作的时候,可以说其中的精髓之处,让孩子可以领悟,然后最好的是有自己的见解,而一个老师又要从见解当中看出孩子的不同与习性而加以引导。  你这样的老师算是有自己个性的人,但还不能算是细致之处。你只不过就是不想教书而己。而不是真心的想投身教育的人!
  老师平时的言行与人生观可以影响学生一辈子的!特别是小学时代!我深有体会…
  佩服你还是个有良知的人,我认识的一些老师只是把教师当个混饭的职业,有时候听他们说起真想给他们两耳光,前几年缺老师,很多人考师范校,那也只是从找工作的角度出发,一点也没想过要是自己的孩子遇上想他们这样的老师得有多悲剧。
  整的我都不想生孩子了,现在的社会不知生他她下来是对他好还是害了他。杯具。
  这是我上天涯以来,屁话最多的一次。
  难得看到这样的贴!    楼主是个好老师,中国要是多一点这样有良心的老师,该多好。
  家有五斗粮,不做孩子王,下九流的臭老九啊!!!位置决定了事情的结果与过程
  但愿所有的教育者都能有觉悟...
  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师,我也有类似的困惑。有困惑是好事,但逃避就很难说了。就像楼上有人说的,许多人未必想投身于教育事业,又或者仅仅作为一份职业而不是事业。又像有人说的,等到你麻木了就不会困惑了,我想我们不应该等着这一天的到来,而是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并在有限的空间内去实施它!就看你是妥协于这个社会还是坚守自己的理想。
  能怎么办?凉拌!  两个选择:辞职,继续干  辞职就不用受良心谴责了,一了百了永无烦恼  继续干的话就要学会接受,接受自己什么都干不了的事实,继续上课继续改作业继续批试卷  我说兰州你多大?20多吧!真tm幼稚加无聊
  置顶!!    请关注:/blogger/post_read.asp?BlogID=3245955&PostID=
  36#作者:垄断国企都该倒闭
回复日期: 11:53:00    回复第21楼(作者:@为找个老婆而注册 于
0:18:00)      我这个80后,初中没毕业的人却统领着一大帮本科生,这不知算不算给现在的教育一个疯刺呢!      我说……    ==========    有俩钱就猖狂。你如果大学毕业回更牛叉。你内心是自卑的。你要能领导一个国家从牛叉。领几个垃圾本科就了不起了?里面有清华北大的?有985的没?    有本事让你儿子小学都别上。和你好好混混      ---------------------------------------------------------------------------------------------------------------------------------------------呵呵,,你真的好搞笑,,在你心里清华北大,985工程之类的学校就是好学校吗,,我没在正规的在学校上过学,但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跟你讲,我的学识在某些方面超出他们许多。因为我从来没有放弃过学习,我的内心也从没自卑过,我尊重有学识的人,但不是那种道貌岸然,枯名钓誉之徒
  故事没有真假,庄子南华经里的故事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呀。
  语文,一提语文我就生气
  教书育人本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楼主说的反差,很正常。  正所谓上帝的就交还给上帝,凯撒的就交还给凯撒嘛。  做老师的就是把知识的真相告诉学生,有一天,社会也会把事实的真相告诉他们的。不用着急,楼主不也觉醒了吗?
  36#作者:垄断国企都该倒闭
回复日期: 11:53:00    回复第21楼(作者:@为找个老婆而注册 于
0:18:00)      我这个80后,初中没毕业的人却统领着一大帮本科生,这不知算不算给现在的教育一个疯刺呢!      我说……    ==========    有俩钱就猖狂。你如果大学毕业回更牛叉。你内心是自卑的。你要能领导一个国家从牛叉。领几个垃圾本科就了不起了?里面有清华北大的?有985的没?    有本事让你儿子小学都别上。和你好好混混  -----------------------------------------------------------------------------------------------------------------------------------------------呵呵,,朋友你真的好搞笑,你歪曲理解了我的意思,我从头至尾也没有说读书无用呀???我呢,并不像你讲的那样有俩钱就猖狂滴!我也并不自卑。  还有我想告诉你,清华北大,985之类的学校在世界上,那是不入流的学校!!!可能会伤你的心,因为这些学校在你心里是至高无上的。  你可以看看现在的社会的精英中有几个是清华北大,985学校出来。这些学校出来的人已经没有创造动力了,说白了很多都是书本白痴!  现行的教育,就是在花十几年的时间培养一部考试机器!  
  假作真时真亦假
  我一直对某些老师抱有看法,他们就像是《装在套子里的人》那个别里科夫那样,对于一切事情都是那么谨慎,一切都得按部就班,觉得沿着既定的轨道走才是好孩子好学生,对于有个性的学生,总是喜欢把他们归类到问题学生,说教,施压,非要把他们个性棱角磨平才罢休。整天打着为了学生好的旗号,宣扬你们那些已经腐朽不堪的思想,多少学生在你们的影响下变得平庸愚昧无知。      举个写作文的例子吧,写理想就得要写高尚的,写父母就得写爱如何的辛苦,写医生就得是如何的伟大……不是这样写就得不了高分。教了几十年的作文都是千篇一律的,有意思么?能不能让学生有一点非常规的思想呢?      网络如此普及的年代,上网学学外国的教学方式吧,为什么那么多奖项都是外国人所取得,真的是中国人智力不如人吗?我看是教育吧,是从小到大的接受这样的教育方式,。我这不是崇洋媚外,这本身就是中国教育的失败,也许这一点不该责怪老师!  
  同感啊,相同的困惑
  没事!都是被骗大的
  唉,这不能怪你,只能怪中国的教育制度,归根结底就是提出这些破制度的领导班子,是他们肮脏的双手,让一个个好心的老师变成千古罪人!杯具啊!
  楼主,虽然你说的是句实话,作为同行我又不得不辩驳你几句。    
首先声明,我不是语文老师。但是我是学校里最喜欢听语文课的老师。    
小学阶段的文本内容,我想作为已经教了三年的老师,你有没有每篇都认真的拜读呢?我承认,在里面确实有一些为了必要的政治教育而产生和挑选的文章。但,那绝对不是主流。国家教材编委会里那么多的专家、学者、成功的老师在几万篇经典文章、文本里挑选出来的素材难道只是你嘴里的谎言成篇的教学内容吗?对你的这个观念我很不赞同。    
低段教学中童语童趣的故事、寓言都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中段教学过程中的《鸟的天堂》《长城》《桂林山水》《赵州桥》太多太多的文章那篇又不是经典?高段的素材更是注重了文本与情感的渗透《桂花雨》《桥》《最后一头战象》《军神》这些新近选进教材的素材那篇不是人文与文学结合的典范?    
你选择辞职,无可厚非,每个人的选择都值得尊重。但是,我觉得才短短的三年时间,你有没有把你的精力投入到对教材的钻研中,有没有把你对文本的拓展充分引入到课堂上?这才是关键,这也是同样一篇文本好老师与水货老师区别的本质。    
我承认,在高考指挥棒下,孩子们的童年确实缺少了欢乐,也缺少了本来属于他们的童真。但是,我们是不是更应该反思在自己的课堂上,同样的一篇文章的教学,我们不是仅仅为了从语言通顺、构思布局上来功利,是不是更应该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尽量的自由呼吸?    
在你辞职之前,我推荐你在网上找找支玉恒、于永正、窦桂梅等老师的教学实录好好学习学习!
  大学老师飘过。
  《长城》    
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从北京出发,不过几十公里就来到长城脚下。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关于课文的标准简说: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      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概括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长”,这是远看长城;第2自然段,具体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高大坚固”,这是近看长城;第3自然段,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第4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根据文意,教材配有两幅图片,一幅是气势磅礴的长城鸟瞰图,一幅是长城城墙的近景,使学生可以更形象地感受长城的气势。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长城,知道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二是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多参考参考国外教学啊。教师很神圣的,不能应付
  喜欢语文,喜欢语文老师,顶一个!
  楼主现在才明白呀,中国的教育体制一直是这样,你这一代,你的下一代都将遭受同样的命运。
  那就不要骗啊
  我觉得在学校学的主要不是知识,而是学习的能力!
  让孩子背负“因袭的重担”——对小学语文课文的心理学分析    (1)  《看电视》    每天,我们全家人都看电视,  我家看电视,真有些奇妙——    爸爸是明明个足球迷,  却把一场精彩的球赛关掉。    不知为啥换成了京剧,    咿咿呀呀的,唱个没完没了。    只有奶奶听得入了迷,    我和爸爸都在打盹睡觉。        奶奶啥时换了频道,    球员们正在球场上飞跑。    “好球,好球,快射门!”    我和爸爸了乐得直叫。    奶奶不看电视只看我们,    和我们一起拍手欢笑。        妈妈从书房走了出来,    她在修改最近写的文稿。    看着妈妈一脸的疲劳    我们都提议不再看球赛,    让妈妈听听音乐,看看舞蹈。        每天,我们全家人都看电视,    我家看电视,可真有些奇妙!    每个人心里都装着一个秘密,    到底是啥?不说你也知道。        这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教材编者声称该文亲情浓浓、氛围温馨、场面感人,能让学生从小就知道关爱自己的亲人,从中受到谦让的美德教育。如果从学习语言文字的角度来看,课文用儿童诗的形式讲述儿童生活事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说课文所展现的一家人看电视的“感人场面”,能让学生从中学到爱心与谦让的美德,是不切实际的。        课文与其说是向学生展示一家人相互谦让的“感人场面”,不如说是向学生暗示你必须“让电视”的“潜规则”。教育的这种泛道德化倾向及其对人性的压抑与扭曲,在中国源远流长。在最近的半个多世纪,教育的这种丧失本性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甚。教育要维护自身存在的理由,而不成为压抑儿童天性的工具,不能不认识并尊重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也因为教育的本质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        编者把“我”“让电视”的原因看成是公开的秘密——爱心,是不科学的。“精神分析学派发现,人对自己的心理活动并不能全面的了解。弗洛伊德说人的心理像一座冰山,露在水面的只有很少的部分,大部分是在水下的。也就是说,人对自己的心理、自己的欲望、自己的动机实际上大多是不知道的。”像课文中的“我”一样把电视让给妈妈看的孩子确实存在,但孩子并不完全知道自己为什么这么做,更不可能用语言客观准确地表达出来。从儿童的心理特点来看,这种行为主要出于儿童效仿的天性。把它说成是出于对亲人的关爱与谦让的美德,其实是自欺欺人。    。。。
  现在当老师都有这困惑吧…
  (2)    当然,这个世界上确实有爱心与谦让的美德存在。但是,“道德品质有两类,一类是通过直接追求、直接努力可以改善的,如勤奋、诚实;另一类是不可能通过直接追求和直接努力而得到的,如爱心、快乐。我们不可能想让自己有爱心、有快乐就可以有,爱心和快乐的产生是我们做其他事带来的心理效应。”关于谦让,中国历史上也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孔融让梨》。“孔融的行为更多的是出于孩子单纯的理性,与谦让的美德未必有关,是一种儿童纯真天性使然。”朱建军教授在《心灵的年轮》一书中分析道。        《看电视》本质上是编造的现代版的《孔融让梨》。这样的故事显意识是让学生学习关爱自己的亲人,形成谦让的美德;潜意识则是剥夺人的“看电视权”。事实上,中国人没有因为让梨而更加善良,这只梨的故事的广泛传播只是形成了中国人的一个行为禁令——“你必须让梨”。同样,孩子从《看电视》中学到的可能不是真正的美德,而是你必须为了亲情或美德放弃“看电视权”,这样就会“变得”有爱心,然后“被认为”有美德。    。。。
  (3)    用剥夺“选梨权”“看电视权”之类的方法来培养美德是没有心理疆界的表现。在徐浩渊博士主持的“心育心小学教师心理培训课程”中,对心理疆界有这样的定义:每一个活着的动物或者人,时刻都在尽力保持着自己的两种生存空间——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这种空间与外界的界限,也称作疆界。也就是说,我们的心灵和领土一样,也有一道疆界。这道疆界将我们自己与别人隔开,以保持自己的个性空间。        心理疆界向我们展示,我自己在什么地方截止、他人从什么地方开始,从而给我们的“心理财产”一个明确的范围。具体来说,属于我们的、需要我们保护和尽责的“心理财产”包括:情绪、态度、信念、行为、选择、价值观、兴趣、才能、思想、欲望和爱。心理疆界告诉我们首要的生活原则是尊重——尊重自己和他人的信念、选择、价值观、兴趣、才能、思想、欲望和爱,不在这些方面干涉别人,也不容许他人在这些方面干涉自己。        美国心理学家克劳德和汤森德在《心理疆界》(又译:《过犹不及》)一书中有更为具体的阐述,他们认为:三岁的孩子应该已经建立起明显的心理疆界,他们应该能够掌握——与他人建立亲密感情联络,但不至于因为分离而丢掉自我、放弃自由;对他人说恰当的“不”,而不必担心失去对方的爱;接受他人的拒绝,而不因此冷落对方。        对照这三点,教材编者连三岁孩子的心理发展水平都达不到。在他看来,“我”宁可“打盹睡觉”也不能对奶奶说“不”,因为这是没有爱心的表现,也可能会因此失去奶奶的爱;“拒绝”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相互冷落,从而无法形成一个“浓浓的亲情和温馨的家庭氛围”。小孩学习这样的课文不仅不能建立起明显的心理疆界,还有可能产生德国心理学家弗洛姆分析过的一种特别心理——逃避自由。    。。。
  (4)    自由意味着自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信念、选择、价值观、兴趣、思想、欲望和爱。这固然是一件好事,但自由的人要为自己负责,也容易紧张焦虑。因此,有些会人选择放弃自由,这样就不需要再负责任了。在泛道德的环境中,自由的人将承担更大的压力,从而把自己的选择权交给“独裁者”,以逃避自由。逃避自由的人心理将逐渐不健康。他们的特点是独立性下降,逐渐失去主见和个人意志。        那么,我们怎么办?        朱建军教授在《心灵的年轮》一书中认为,最重要的是区分心灵领域和现实领域。他举了一个《新约》里的故事,有人想找耶稣的麻烦,就问他:“你说上帝是一切的主宰,那么我们是不是遵从上帝就行了,不用给国王交税。”耶稣让对方拿一个钱币出来,问他说:“这钱上铸的头像是谁?”对方回答说:“是凯撒(国王)”。耶稣说:“凯撒的归于凯撒,上帝的归于上帝。”对方哑口无言,佩服耶稣的聪明。        耶稣的话并不只是一时急智,其中蕴含的道理是“心灵领域是心灵领域,现实世界是现实世界”,两者不可相混。心灵领域的道德修养、精神修炼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心理财产,他人无权干涉,更没有权力强迫,那怕是以亲情、道德的名义。因为这本身就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所以,让“电视的归于电视,爱心的归于爱心”,这样才能避免为了一个不可能的任务而编造“让电视的感人故事”。    。。。  
  (5)    其实,在小学语文课文中也不是没有经典之作。《小马过河》的故事在笔者的脑海中至今依旧清晰如昨。这篇课文之所以能成为旷世经典,是因为他尊重在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中消极的人格的存在,以积极的态度,引导学生去面对并战胜这些消极的人格,因此能给学生人格的健全以启迪,并在学生的心灵里留下难以抹去的印记。        可见,真正好的教材不是无视孩子的天性,而是通过课文让孩子去体验、分辨人性的善恶,人格的积极与消极,从中学习如何面对人生的重重苦难,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心智,完善人格。教育的本质是引导,而不是靠道德或亲情的压力,剥夺孩子的“选梨权”“看电视权”。科学的教育要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包括犯错的自由。        就是说,孩子可以选择“让电视”还是“不让电视”。在孩子成为一个成熟、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之前,必须先有选择“不让电视”的自由。因为你无法永远替孩子做选择,犯错其实是孩子正常学习的组成部分。小马正是在犯错的过程中学会了过河。当然,自由必须有限度。假如是生命攸关或是有危险的,成人当然必须干预。但是过度的干预与限制,则是对孩子天性的压抑。    。。。  
  跟你的学生灌输这样的思想:你们现在所学的,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和升学,真正的本事基本不再教科书里,要靠你们自己去寻求。  这样你可以继续叫他们书上的“知识”也告诉了他们真相,你也可以对得起良心了~
  (6)    这种压抑可能导致孩子成年后心理上仍然处于儿童阶段,心理学上称为“口欲期固结”。朱建军教授甚至认为:整个中华民族的性格是一种病态“口欲期人格”。他在《心灵的年轮》一书中分析道:我国自秦朝以来,长期处于高度专制的社会。为了封建统治的需要,汉代专制帝王推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统治了中华民族数千年。后来,在封建统治中,儒教思想也不断地被歪曲和极端化,格外强调忠孝。        在家庭中,“父为子纲”,父亲和子女的地位非常不平等,子女在父亲面前根本没有人格尊严。社会统治中,“君为臣纲”,帝王和各级统治者被比喻为民众的父母,要求民众绝对的服从。这样的社会文化渗透的结果就是从儿童开始的一生中,人的自我探索行为,独立自主意愿被严重压抑,人应该发展的独立个性在多数人的一生中都没有机会发展,这样形成的民族性格只能成为“永远的口欲期”。        这样的文化与教育的危害还在于,它在人发现自己身上存在某些特质之前,先灌输这些的特质是不好的观念。这种观念会使人失去面对自己身上带有这些特质的勇气。这样的教育会摧毁人直面自己“人性丑恶”部分的可能性。当孩子还不明白为什么要“让电视”的时候,暗示孩子“不让电视”是没有爱心的、不道德的“坏人”,这就可能导致孩子用“让电视”来欺骗自己是个“好人”。        当这种自我欺骗累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即使事实让他面对了真实的自己,他也无法承认,因为面对曾经自己的谎言所造成的精神伤害已经超越了他能够承受的范围。在电影《禁闭岛》的最后,当男主角莱昂纳多终于清醒的认识到了自己究竟是谁,事实的真相到底是什么的时候,他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他宁愿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宁愿在自己的世界里死亡也不愿意背负这那样沉重的思想负担而生活着。因此他选择进行外科手术,去除掉自己的记忆、思维、感官、意识。        当一个人长期编织谎言欺骗别人,最终也会被自己编织的谎言所欺骗。如果这个人是一个“坏人”,在他发现自己是个“坏人”的时候,他就会选择伪装“好人”。并且这种伪装是自然而然的,以至于他自己都不觉得自己是个“坏人”。这就产生了一种新的物种,叫伪君子。    。。。  
  (7)    所以,教育要真正促进人的发展,必须要建立在对人的心理发展规律的认识与尊重之上的。正常的人都要经过一些心理发展的阶段。人在一岁前是所谓的“口欲期”,这个时期的儿童在不舒服的时候用哭叫得到照顾;三岁小孩会争抢玩具,以拥有的快乐取代失去的伤痛;六岁的小学生会因看电视被父母限制而生气,语言敏感的孩子还可能会“骂”父母是王八蛋。        人在孩童时期表现出来的这些不成熟的心理特点,显然不能仅仅归因于品德的问题,也无须急于对孩子进行道德说教。如果孩子能“让电视”“让梨”,也不必过于拔高孩子的道德水平,鼓励孩子自我牺牲。“让电视”“让梨”用美国心理学家米歇儿的研究来分析,是孩子能抑制冲动的表现,有较强的延迟满足的能力。        米歇儿给延迟满足下的定义是,为了长远的利益而自愿延缓目前需要的满足,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忍耐”。米歇儿发现,即时满足与人脑中的情绪中枢关系密切,而延迟满足则受控于抽象推理能力。因此,延迟满足往往是一个人心理成熟的表现,延迟满足能力强的儿童,未来更容易发展出较强的社会竞争力,甚至取得更大的成就。比如,孔融四岁让梨,后来成为东汉文学家,建安七子之首,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  
  (8)    从某种角度看,人人都有逃避痛苦的倾向。所以,孩子真正要学习的是延迟满足。延迟满足的目的在于先经历痛苦、战胜痛苦,从而增进享乐的感受、提高满足的意义。美国心理医生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中认为,这是形成自律的重要方法,是惟一恰当的生活方式。实际上,痛苦是孩子成熟道路上最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因此,与其编故事欺骗学生“让电视”是一件温馨快乐的事,不如讲述一个孩子为看电视与家人发生冲突,并从中体会到控制情绪与延迟满足的意义的故事,或者因为看电视的欲望得不到满足而感到痛苦,最后战胜痛苦的心路历程。        人生是一个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为解决问题而付出努力,能使思想和心智不断成熟。好的教材应该为孩子们设计各种问题,促使学生动脑筋、想办法。好的教育应能启迪学生智慧,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勇气。诚然,一个幸福完整的人生离不开爱,但爱的本质不是为了牺牲或者回报。派克医生在《少有人走的路》中给爱下的定义是,爱的本质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        人们对教材的批评正是基于对教材完善的一种意愿。“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给一代又一代,是教材无法推卸的责任,”也是每个公民的一种责任。所以,这样的批评可以看作对教育与下一代的热爱,从某种意义上,也是对传统的另一种形式的接续与丰富。同时,作为成人,也有责任“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地度日,合理地做人。”    完
  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教学方式,把我们这一代害惨了!
  还是当吧。感谢网络让我们知道了虚假。
  在当前的教育模式下,我们的学生的确成了不折不扣的考试机器。他们为老师考分数,学生考好了,老师就增资晋级的可能;他们为家长考分数,孩子考好了,家长不仅脸上光彩而且日后有了希望;他们为教育局长和县市长考分数,他们考好了,就给领导添加了政绩;他们也为当地人们考分数,学生如果考不好,在当地就成了众矢之的。  
  我大学老师要像你就好了。逻辑课,文学理论,美学的作业都是从书本上抄的,期末考试大家都抄那些又长又烂的文章,他们真的会认认真真看完麽?  真悲哀的教育,我读了十几年英语书,结果是不知道怎么说,连音标都不会,考试起来,靠学语法照样合格。我靠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困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