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东棠武松的主要事迹迹

您现在所在位置:&>&&>&
发布时间: 15:32:48&&来源:网络综合
[ ]左宗棠主要事迹有哪些?关于左宗棠主要事迹主要有哪些,下面一起来看左宗棠主要事迹都有哪些。
左宗棠主要事迹有哪些
左宗棠主要事迹有哪些
左宗棠年少时曾屡试不第,转而留心耕耘,遍读群书,研究舆地、兵书。後来竟成了清朝后期闻名大臣,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终身阅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打压陕甘回变和克复新疆等重要历史事件。
早年就读于长沙岳麓书院。
左宗棠主要事迹:1832年中举,后入两江总督陶澍幕,并与陶结为亲家。
左宗棠主要事迹:1851年起先后入湖南巡抚张亮基、骆秉章幕,为平定太平军谋划。
左宗棠主要事迹:1856年,升任兵部郎中。1862年由曾国藩引荐由太常卿升任浙江巡抚。
以上为左宗棠主要事迹有哪些的整理内容。
【责任编辑:fw008 】
古代军事词条
热门点击排行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67244',
container: s,
size: '300,250',
display: 'inlay-fix'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董志原十八营元帅事迹考
下载积分:755
内容提示:董志原十八营元帅事迹考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8|
上传日期: 12:43:46|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董志原十八营元帅事迹考
官方公共微信分别写出邓世昌 林则徐 左宗棠主要事迹及历史意义
olxtwoou881
林则徐:虎门销烟(1839年6月)是指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此事后来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南京条约》也是那次战争时清政府签订的.日(即清宣宗道光十九年岁次己亥四月廿二),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至6月25日结束,共历时23天,销毁鸦片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虎门销烟成为打击毒品的历史事件.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民国时被定为不放假的禁烟节,而销烟结束翌日即6月26日也正好是国际禁毒日.左宗棠:没有风,没有月,没有人送行,左宗棠是在一天夜里出京的,慈禧任命他为钦差大臣,督为新疆军务,他要去兰州作出征的准备.这个刚毅、坚韧、雄心未老的湖南汉子,面对内忧外患,且“兵疲、饷绌、粮乏、运艰”,但信心百倍.收复新疆的战争没有退路.白雪皑皑的祁连山下,猎猎长风卷起了大纛,左宗棠抬着自己的棺材,勇往直前.这不是一般意义的决胜负,这是一场维护民族尊严的战争.征战的将士情绪高昂,视死如归.这是为祖国的统一和完整而战,于是冷血变得沸腾,怯懦者变成了红眼的怒狮.左宗棠引以为自豪的湖湘子弟在血雨腥风中冲锋陷阵,在追求和捍卫战争精神,实际上也是在重塑自己的民族精神.一年后,新疆全境收复.这是晚清历史最扬眉吐气的一件大事,是晚清夕照图中最光彩的一笔邓世昌:邓世昌之死原来是那么的悲壮:“致远”被击沉以后,邓世昌落水,他的随从刘忠抛救生圈给他,被他推到一边;左一号鱼雷艇赶来相救,他拒不上艇,并说“吾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他养的爱犬太阳犬游到他的身边,先是咬住他的手臂不使他下沉,他将犬奋力推开,犬又衔住他的发辫,使他的头露出水面.邓世昌抱定与战舰共存亡的决心,毅然抱住爱犬,一同沉入滚滚波涛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左宗棠的事迹
Believe°06i
左宗棠(日-日),汉族,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著名湘军将领,洋务派首领.左宗棠少时屡试不第,转而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后竟因此成为清朝后期著名大臣,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镇压陕甘回变和收复新疆等重要历史事件.1832年(道光十二年)中举.1851年(咸丰元年)太平天国起义后,先后入湖南巡抚张亮基、骆秉章幕,为抗拒太平军多所筹划.为抓住展示才能的时机,他经常为一件小事而与人大吵大闹;在当上巡抚,官及三品时,脾气却越来越小.“穷困潦倒之时,不被人欺;飞黄腾达之日,不被人嫉.”这句著名的话就是他说的.1856年,因接济曾国藩部军饷以夺取被太平军所占武昌之功,命以兵部郎中用.1860年,太平军攻破江南大营后,随同钦差大臣、两江总督曾国藩襄办军务.曾在湖南招募5000人,组成楚军,赴江西、安徽与太平军作战.1861年太平军攻克杭州后,由曾国藩疏荐任浙江巡抚,督办军务.1862年(同治元年),组成中法混合军 ,称常捷军 ,并扩充中英混合军,先后攻陷金华、绍兴等地,升闽浙总督.1864年3月攻陷杭州,控制浙江全境 .论功,封一等恪靖伯.旋奉命率军入江西、福建追击太平军李世贤、汪海洋部,至 1866 年2月攻灭于广东嘉应州(今梅县).镇压太平天国后,倡议减兵并饷,加给练兵 .1865年升任闽浙总督.1866 年上疏奏请设局监造轮船 ,获准试行,即于福州马尾择址办船厂,派员出国购买机器、船槽,并创办求是堂艺局(又称船政学堂),培养造船技术和海军人才.旋改任陕甘总督 ,推 荐 原 江西巡抚沈葆桢任总理船政 大臣.一年后,福州船政局(又称马尾船政局)正式开工,成为中国第一个新式造船厂.1867年n,奉命为钦差大臣,督办陕甘军务,率军入陕西攻剿西捻军和西北反清回民军,镇压了陕甘回民起义,并助胡雪岩拿到了象征着慈禧太后近臣的黄马褂.却终因胡雪岩被革职查抄而身败名裂,也因李鸿章的镇压而无能为力.但他还是为晚清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左宗棠简介 左宗棠的事迹
左宗棠的事迹左宗棠(日-日),汉族,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著名湘军将领,洋务派首领。左宗棠少时屡试不第,转而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后竟因此成为清朝后期著名大臣,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镇-压陕甘回变和收复新疆等重要历史事件。 1832年(道光十二年)中举。1851年(咸丰元年)太平天国起义后,先后入湖南巡抚张亮基、骆秉章幕,为抗拒太平军多所筹划。为抓住展示才能的时机,他经常为一件小事而与人大吵大闹;在当上巡抚,官及三品时,脾气却越来越小。“穷困潦倒之时,不被人欺;飞黄腾达之日,不被人嫉。”这句著名的话就是他说的。1856年,因接济曾国藩部军饷以夺取被太平军所占武昌之功,命以兵部郎中用。1860年,太平军攻破江南大营后,随同钦差大臣、两江总督曾国藩襄办军务。曾在湖南招募5000人,组成楚军,赴江西、安徽与太平军作战。1861年太平军攻克杭州后,由曾国藩疏荐任浙江巡抚,督办军务。1862年(同治元年),组成中法混合军 ,称常捷军 ,并扩充中英混合军,先后攻陷金华、绍兴等地,升闽浙总督。1864年3月攻陷杭州,控制浙江全境 。论-功,封一等恪靖伯。旋奉命率军入江西、福建追击太平军李世贤、汪海洋部,至 1866 年2月攻灭于广东嘉应州(今梅县)。镇-压太平天国后,倡议减兵并饷,加给练兵 。1865年升任闽浙总督。1866 年上疏奏请设局监造轮船 ,获准试行,即于福州马尾择址办船厂,派员出国购买机器、船槽,并创办求是堂艺局(又称船政学堂),培养造船技术和海军人才。旋改任陕甘总督 ,推荐原江西巡抚沈葆桢任总理船政 大臣。一年后,福州船政局(又称马尾船政局)正式开工,成为中国第一个新式造船厂。1867年,奉命为钦差大臣,督办陕甘军务,率军入陕西攻剿西捻军和西北反清回民军,镇-压了陕甘回民起义,并助胡雪岩拿到了象征着慈禧太后近臣的黄马褂。却终因胡雪岩被革职查抄而身败名裂,也因李鸿章的镇-压而无能为力。但他还是为晚清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左宗棠简介中文名:左宗棠&&别名:左季高籍贯:湖南湘阴&&性别:男国籍:中国&&出生年月:1812年去世年月:1885年&&职业:浙江巡抚,两江总督,东阁大学士左宗棠(日-日),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署名今亮,谥文襄,湖南湘阴人,清朝大臣,著名湘军将领。一生亲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率军平定陕甘回变和收复新疆等重要中国历史事件。左宗棠少时屡试不第,功名止于举人,转而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后竟因此成为清朝后期著名大臣,后破格敕赐进士,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日&(农历七月初十),左宗棠在福建设立清政府规模最大的新式造船厂。人物轶事自鸣得意左宗棠年轻时自诩为诸葛亮,常以“今亮”、“小亮”等自称,后听闻林寿图以诸葛亮之“诸”(谐音猪)来讽刺他,之后便不再以孔明自喻了。左宗棠自知有“气质粗驳”的缺点,便以“寡言,养静二条实下功夫,强勉用力”。王八蛋滚出去左宗棠仅有举人功名(后破格御赐“进士”),在骆秉章处为幕友时,总兵樊燮来访,樊认为左宗棠只是幕友,故拒绝行礼:“吾为二品总兵,与汝四品幕僚请安?岂有此理?”左自认为骆秉章的代表人,相当有气焰,对轻慢于他的樊燮非常不悦,举脚便踢,大骂“王八蛋,滚出去!”,樊燮气极而向咸丰帝弹-劾,却因潘祖荫等人支持左宗棠,樊燮反而被朝廷罢黜。樊燮大怒:“伊区区孝廉尔,可气焰如此!”返乡后,在先人牌位旁边,写下“王八蛋滚出去”六个字之木牌,名为“洗辱牌”。并聘请名师教导其两子,要求两子在超越只有举人功名的左宗棠,为父报复。且命令两子有所成就前须身穿女装,以作激励:“考秀才进学,脱外女服;中举人,脱内女服;中进士,焚洗辱牌,告先人以无罪。”。后樊次子樊增祥高中光绪三年(1877年)丁丑科进士,焚烧洗辱牌以告慰当时已作古的樊燮,已有后人在功名上压倒左宗棠。左公柳左宗棠两次率部西征,一路进军,一路修桥筑路,沿途种植榆杨柳树。不出几年工夫,从兰州到肃州,从河西到哈密,从吐鲁番到乌鲁木齐,凡湘军所到之处所植道柳,除戈壁外,皆连绵不断,枝拂云霄,这就是被后人所称的“左公柳”。清代诗人肖雄有一首名诗,专为咏顼“左公柳”而作:十尺齐松万里山,连云攒簇乱峰间。应同笛里迎亭柳,齐唱春风度玉关。左宗棠的同乡及暮僚杨昌浚,应邀西行,见道旁柳树成林,也有七绝一首:大相筹边未肯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左宗棠弈棋民间相传左宗棠下围棋的趣事。左宗棠围棋棋艺高超,少有敌手,有次他在官邸附近,微服出巡,在街上看到一个老人摆棋阵,并且在招牌上写着:“天下第一棋手”。左宗棠觉得老人太过狂妄,立刻前去挑战,没想到老人不堪一击,连连败北,左宗棠洋洋得意,命人将那块招牌拆掉,不要再丢人现眼了。当左宗棠从新疆平乱回来,见老人居然还悬挂著牌子,于是要拆那牌子。老人说:“先试试君艺何如?”左只好跟老人下棋,但是这次竟然三战三败,被打得落花流水。左回家睡了一夜,第二天再去,仍然败北,他很惊讶老人为这么短的时间内,棋艺进步如此快速?老人笑着回答:“你虽然微服出巡,但我一看就知道你是左公,而且即将出征,所以让你赢,好使你有信心立大功,如今已凯旋归来,我就不必客气了。”左宗棠听后,才知自己鲁莽,而心服口服。左宗棠鸡著名菜式左宗棠鸡的发明人,是1970年在台湾开餐厅的彭长贵,只是假托于左宗棠。某日,时任中华民-国国防部长的蒋经国夜到彭长贵开设的彭园餐厅用餐。餐厅原本正要打烊,高档食材用尽,唯鸡腿堪用。彭长贵临场创作,将炸熟的去骨鸡腿肉以辣椒、麻油、酱油、醋、蒜末、姜末拌炒均匀,即成一道新菜色。蒋经国甚感美味,遂询菜名,彭长贵随机应变,说是清末湘军名将左宗棠当年吃的一道炒鸡块,借用左宗棠之名为这道菜加持。于是此菜就称“左宗棠鸡”,并成为彭园的招牌菜。重要事件收复新疆1864年,正值太平天国运动和同治陕甘回变波及新疆,新疆各地豪强趁机而起,出现了割据纷争,各自为王的混乱局面。喀什噶尔由伊斯兰教白山派首领马木提艾来木占据称王。不久,柯尔克孜族部落头目司迪克,联络回族封建主金相印,混乱中夺取了喀什噶尔,并称王,逐马木提艾来木。马木提艾来木致书中亚的浩罕汗国,欲借助外部势力驱逐司迪克。司迪克也派出金相印亲自到浩罕进行联系,想把流-亡浩罕的黑山派和卓后裔请回喀什噶尔,对抗马木提艾来木。由此引来阿古柏,其于1867年建立“洪福汗国”盘踞新疆。同治十一年(1872年)七月,清廷尚在争论讨伐阿古柏之事,左宗棠认为“既事关君国,兼涉中外,不能将就了局,且索性干去而已”,率师进驻兰州,准备收复新疆。左宗棠深思后,采用“缓进速决”的战略,要打算展开积极而迅速的战斗。“缓进”,就是积极治军。左宗棠用一年半的时间筹措军饷,积草屯粮,整顿军队,减少冗员,增强军队战斗力。即使是自己的主力湘军,也剔除空额,汰弱留强。他还规定,凡是不愿出关西征的,一律给资,遣送回籍,不加勉强。“速决”,就是考虑国库空虚,为了紧缩军费开支,大军一旦出发,必须速战速决,力争在一年半左右获取全胜尽早收兵。因此,在申报军费预算时,左宗棠亲自做了调查和精微的计算,他从一个军人,一匹军马,每日所需的粮食草料入手,推算出全军八万人马一年半时间所需的用度。然后,再以一百斤粮运输一百里为―甲―位,估算出全程的运费和消耗。甚至连用毛驴,骆驼驮运,还是用车辆运输,哪种办法节省开支也做了比较。经过周密计划,估算出全部军费开支共需白银八百万两。为防止意外开支,留有余地,宗棠向朝廷申报一千万两。当时主管财政的大臣沈葆祯,一见西征军费的预算报告,金额甚巨,欲摊派给各省,从地方财政收入里抽调,可是这样一来则不易一时凑齐,有贻误战机之虞。军机大臣文祥过问,宗棠亲自去找皇帝和摄政的西太后陈述利害关系。皇帝御批道:“宗棠乃社稷大臣,此次西征以国事而自任,只要边地安宁,朝廷何惜千万金,可从国库拨款万,并敕令允其自借外国债万。”左宗棠同时在兰州建立“兰州制造局”(亦称“甘肃制造局”),为西征军修造枪炮。为了对付阿古柏军的洋枪洋炮,并由广州、浙江调来专家和熟练工人,在兰州造出大量武器,还仿造了德国的螺丝炮和后膛七响枪,改造了中国的劈山炮和广东无壳抬枪。新疆收复后,上海“泰来洋行”的德国技师福克曾在哈密与左宗棠会面,观看了部队的演练,见湘军纪律严明,操练得法,军火枪炮也不落后,于是说:“清军若与俄-国交战于伊犁,必获全胜。”当然了这种奉承话只可一听,甲午前大部分西方观察者都认为中国将获胜。 左宗棠同时又建“甘肃织呢总局”(亦称“兰州机器织呢局”),这是中国第一个机器纺织厂。光绪元年(1875年),朝廷上争议出兵收复新疆,引起“海防”与“塞防”之争。李鸿章等人力主海防,以日本为主要假想敌,主张放弃塞防,将“停撤之饷,即匀作海防之饷”。左宗棠则是塞防派,并力表异议,指出西北“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尤其招致英、俄渗透。李鸿章等认为:自从乾隆年间平定新疆一百多年以来,每年都要花费数百万两饷银,这是一个填不满的无底洞,现在又要竭尽天下的财力去赡养大军西征,还不如依从英国人提出的条件,允许阿古柏政权独立,只要他答应称臣入贡就是了。左宗棠力驳李鸿章,他认为:如果丢失新疆,则这块土地不是被西方的英国势力,就是被北方的沙俄鲸吞,中国随即失去西北边防的关卡要塞和重镇,使西北边防无以屏障,到时中国边防的兵力不但不能削减,反而会大大增加。从全局来看,不战而丢新疆的后果,对内必将严重有损国威,丧失民心;对外也必将助长列强的侵略气焰,不利于海防。以李鸿章的主张乃是误国,绝不可行。当时的军机大臣文祥为左宗棠所说服,全力支持之:“老臣以为宗棠之言深谋远虑,上承先皇高宗之遗志,下惠子孙万代,请陛下决策。”于是光绪皇帝和摄政的西太后下诏授左宗棠为钦差大臣,全权节制三军,以将军金顺为副帅,择机出塞平叛新疆。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战略是先安定新疆回部,“欲收伊犁,必先克乌鲁木齐”。如果乌鲁木齐城克服,“我威维扬”,再大兴屯田以保证长期后勤供应,安抚新疆各部族耕牧如常。如此,“即不遽索伊犁,而已稳然不可犯矣。乌城形势既固,然后明示以伊犁我之疆索,尺寸不可让人”。在战术上,左宗棠分析:“俄虽国大兵强,难与角力,然苟相安无事,固以度外置之。至理喻势禁皆穷,自有不得已而用兵之日,如果整齐队伍,严明纪律,精求枪炮,统以能将,岂必不能转弱为强,至此劳师袭远之寇乎?”因此,“不在先索伊犁,而在急取乌鲁木齐。”左宗棠事先命西征军前锋部队统帅张曜,驻军哈密兴修水利、屯田积谷。1876年一年就收获粮食五千一百六十余石,基本上可以解决该部半年军粮所需。为运输军粮,左宗棠又建立了三条路线:一是从甘肃河西采购军粮,出嘉峪关,过玉门,运至新疆的哈密,二是由包头、归化经蒙古草原运至新疆巴里坤或古城(今奇台),三是从宁夏经蒙古草原运至巴里坤。到1876年4月出兵时,左宗棠指挥的西征军有刘锦棠所部湘军25个营,张曜所部14个营和徐占彪所部蜀军5个营,包括原在新疆各个据点的清军,共有马、步、炮军一百五十余营,兵力总数近八万人。但真正开往前线作战的只有五十余营,二万多人。因行军其间要经过著名的莫贺延碛大沙漠,流沙数百里。粮草可以马驮车载,长途运输,“惟水泉缺乏,虽多方疏浚,不能供千人百骑一日之需,非分期续进不可”。大部队行军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人畜饮水难以解决,所以只有分批分期地行进。左宗棠坐镇肃州,命刘锦棠、金顺分兵两路,先后率师出关。他把大军分作千人一队,隔日进发一队,刘锦棠走北路,金顺走南路,到哈密会齐。 刘锦棠率领西征军主力自肃州入新,至哈密行程约1700里,很顺利地进入哈密。部队各营到达哈密后,把从肃州等地陆续运往哈密的军粮再辗转搬运,翻过东天山九曲险道,分运至巴里坤和古城(今奇台)。很快,刘锦棠的前锋部队,已占据了距离乌鲁木齐只有不足三百里的济木萨(今吉木萨尔县)。5月,两路会合。9月,首先攻下乌鲁木齐。阿古柏部队二号首领白彦虎逃到托克逊。又攻克玛纳斯城,从而北路荡平。接着集结兵力转攻南路。第二年3月,又先后收复达板城和托克逊城。阿古柏逃往焉耆,留下他的小儿子驻守库尔勒为其垫后。不久,左宗棠军又收复吐鲁番,阿古柏一看通往南路的门户打开,自知大势已去,乃服毒自杀(一说被毒杀)。阿古柏的长子胡里为争权夺位杀死其弟,率领残部逃往喀什。白彦虎率领余众逃窜到开都河一带。这时,李鸿章等海防派,又运作朝廷,发出敕令:“廷臣聚议,西征耗费巨款,今乌城、吐鲁番既得,可以休兵。”左宗棠看罢大不以为然,于是又上疏抗旨,据理力争。摄政的西太后看罢他的奏章,被说服,于是才继续新疆收复战。此时,沙俄又和土耳其发生战争,金顺建议乘虚袭取被沙俄霸占的伊犁。左宗棠认为师出无名,反遭其谤,留下不打。同年八月,大军从正道向西挺进,先收复南疆东四城:焉耆、库车、阿克苏、乌什;接着收复西四城:喀什、英吉沙、叶尔羌与和田。阿古柏的长子胡里与白彦虎逃往俄-国。至此,这场由英、俄两国支持的阿古柏之乱乃告平息。见此情景,住在山中的布鲁特(今柯尔克孜族)十四个部落,也争相内附。仅一年多时间,左宗棠就指挥西征军,攻克了被外寇侵占的南疆八城,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领土。事毕,左宗棠上表申奏朝廷,光绪帝和摄政的西太后嘉其功,诏封二等侯爵。新疆各地也于大小村镇建立左公祠,烧香礼拜。新疆正式建省左宗棠于光绪四年(1880年)正月上书朝廷,力陈在新疆设省的主张。并建议朝廷派员与俄-国会谈归还伊犁,引渡胡里、白彦虎等事宜。朝廷采纳了他的意见,派遣崇厚为全权大臣出使俄-国进行谈判。1871年,俄-国乘阿古柏侵占新疆之机,派兵侵占了伊犁,宣布“伊犁永远归俄-国管辖”,但沙俄当时比较虚弱,已在争夺克里米亚的俄土战争中大败,其驻华公使不得不在照会清朝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时说些外交辞令,称占领伊犁是为了“安定边疆秩序”,“只因回乱未靖,代为收复,权宜派兵驻守,俟关内外肃清,乌鲁木齐、玛纳斯各城克服之后,当即交还”。但不料清军果真收复了乌鲁木齐、玛纳斯等城,被落了口实。左宗棠利用这个口实,强调俄方有归还许诺在先,所以要先通过外交途径和平解决伊犁问题。沙俄表示,在获得中国在通商、割地、赔款和再次调整天山以北边界等方面做出让步后,才能交还伊犁。沙俄一边谈判,一边白彦虎和伯克胡里不断武装侵扰中国边境。沙俄称,如不满足要求,“就宣布条约被撕毁,不交还伊犁”。而后,崇厚在沙俄提出的“通商、划界、赔款”三项要求的条约上签字。左宗棠向朝廷奏明:“此次与俄人谈判,沙皇包藏祸心,我今索还失地,方要我赔偿军费,趁我多事之秋,欺我少争战之志,多求合之意,妄图讹诈。伊犁乃我国之领:亡,俄军乘虚入侵,蹂躏我边民,掠取我财物。我今索还土地,俄方竟然要我赔偿军费,如此强盗行径,乃国际公理所不容也,此其一。俄方以划定两国边界为名,行掠夺土地之实,双方并未陈战,一弹未发,我朝公然割地与人,此乃外交所不许也,此其二。俄方之所谓通商,其商人志在谋利,其政府意在广设领事,深入我腹地,坐探虚实,此种通商,为我所不取也,此其三。臣以为如今之计,当先礼而后兵。我朝可更换使臣,与俄方重开谈判。如沙皇一意孤行,应诉诸于武力。臣虽不才,愿当此任。” 摄政的西太后被说服,于是治崇厚罪,派曾纪泽出使俄-国,重议条约。左宗棠称:“壮士长歌,不复以出塞为苦也,老怀益壮。”自愿请行率军屯哈密,为曾纪泽做后盾。然后,兵分三路向伊犁方向挺进。命金顺部出精河为西路;命张曜部驻特克斯河畔为中路:命刘锦棠部出布鲁特游牧地为西路;左宗棠坐镇哈密亲领后路声援,号称王师四万,对中俄谈判的中方代表是一个巨大的支持力量。同时,左宗棠将其棺材从肃州运到哈密,借以表示收复伊犁血战到底的决心。这一举动,令沙俄闻讯火速增兵坚守伊犁,并派出舰队游弋在海上,中国沿海省市天津、奉天(今辽宁)、山东先后警报,都处于戒备状态。左宗棠在哈密了四个月,为了减轻内地长途调运军粮的困难,改善天山运道,修筑盘曲山路;筹集粮秣,发动军民屯田垦荒,兴修水利,增粮积谷。并在哈密大本营加紧训练,提高部队战斗力。当时沙俄刚刚结束俄土战争,大伤元气,而且沙俄还认为战争纵获胜将得不偿失 以及担心打败清国将导致清政府垮台而引发不可预料的反应,在谈判桌上终于让步。日,曾纪泽与俄方代表订立了《中俄伊犁条约》和《陆路通商章程》。沙俄归还伊犁,但仍割去了伊犁霍尔果斯河以西之领土,中国赔偿俄-国兵费九百万卢布(折合白银五百余万两);俄商在中国新疆各城贸易,暂不纳税,对于伊犁居民,规定“愿仍居原处为中国民,或愿迁居俄-国入俄籍者,均听所便”。虽然这一条约被中国认为是不平等条约,但曾纪泽确实也尽了最大的努力,中国收回了伊犁九城及特克斯一带地方。左宗棠对这一条约表示满意,说“中俄和议,伊犁全还,界务无损。领事只设嘉峪关、吐鲁番两处,此外均作罢论,则商务亦尚相安。吉林俄船撤还,松花江不许俄船来往”,而对曾纪泽也赞扬道:“赂沾诵校谑本执笥旭砸妫型馇阈模钋咳艘庖病薄1882年,左宗棠再次向清朝政府奏请新疆建省,提出乘新疆收复伊始和西征大军未撤之威,不失时机地建省设县。这样顺应民心,有利于百废待举,恢复元气,实行切实有效的管理。左宗棠恳切陈词说服了清朝政府,同意着手在新疆建省。时任新疆巡抚的刘锦棠,制订了建省的具体方案。省会设于迪化(今乌鲁木齐市),下设镇迪道、伊塔道、阿克苏道、喀什噶尔道及以下设府、厅、州、县。伊犁仍设将军府,但不再统帅全疆的军政事务,政治中心移至迪化。日,户部奏请添设新疆巡抚、布政使各一人,除刘锦棠任巡抚外,又调甘肃布政使任新疆布政使。从此,新疆省正式建立。中法战争左宗棠因湘、淮派系之争,以及对陆防海防政策之歧见,与长久相识的李鸿章素来不睦,甚至势同水火。在是否收复新疆的问题上,两人意见就完全相反。1884年6月,左宗棠入北京任军机大臣。时值中法战争,法军孤拔于8月在马尾海战全歼驻扎福建马尾的南洋水师,战局对中国不利。9月,左宗棠奉旨以钦差大臣身份督办闽海军务,挽救战局。1885年正月,黑旗军和恪靖定边军先在镇南关得胜,然后以一千多人死亡的代价击退法军,夺取了谅山。此事导致法国茹费里内阁垮台。法国引为奇耻大辱向越南法军拨款五千万法郎表明丝毫也没有就此屈服的打算。中国方面精疲力尽,刘永福部“所存不过五百人,多方募集不过千人,攻守两难,进退失据”同时在赫德的周旋下中法一直在进行密谈,而朝鲜的甲申政变使得中国更欲快速从越南抽身。于是中法新约签订。中法新约的主要内容就是确认了1884年时的李福暂定条约,其中否定了中国对越南的宗主权,改由法国全权管理越南。左宗棠对李鸿章签订条约完全不能理解,对当时主和的李鸿章作出以下批评:“对中国而言,十个法国将军,也比不上一个李鸿章坏事”;“李鸿章误尽苍生,将落个千古骂名”。李鸿章恼怒之余,决定拿左宗棠的下属开刀,指使亲信潘鼎新、刘铭传等陷害攻击“恪靖定边军”首领王德榜并诬告台湾道刘H,弹-劾诬告刘H十八款,使他们失去兵权并丧命。左宗棠上书朝廷为属下鸣冤叫屈,但因为一个月后就于7月27日(阳历9月5日)在福州病故。从此,左宗棠系的湘军人马不振,以至于李鸿章的淮军自此在清廷的派系斗争中压倒湘军,控制了军事大权,一直到北洋军,都是清廷的主要军事力量。生平经历左宗棠生于清仁宗嘉庆十七年(1812年)。从小跟随祖父左人锦饱读诗书。19岁,左宗棠入学长沙城南书院,师从山长贺熙龄,“寻绎汉宋儒先遗书,讲求实行。”。博览贺熙龄的哥哥贺长龄收藏的书籍。 后就读于长沙岳麓书院。清宣宗道光十二年(1832年)左宗棠入赘湘潭黄荆坪辰山桂在堂周家,妻周诒端。同年左宗棠纳银钱为监生。后成为举人,此后参加会试,三次不中, 从此不再参加科举考试。时清朝政治腐-败,经济凋敝。他目睹时艰,在其居室为联自励云:“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左宗棠在醴陵渌江书院主讲17年,1837年,两江总督陶澍回乡省亲,他书写了一副对联“春殿语从容,廿载家山印心石在;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翘首公归”,陶澍看后,将他视为奇才。后入陶澍幕府,并与陶结为亲家。1851年起先后入湖南巡抚张亮基、骆秉章幕府,为平定太平军筹划。清文宗咸丰六年(1856年),升任兵部郎中。清穆宗同治元年(1862年)由曾国藩举荐由太常卿升任浙江巡抚,并组成中法混合军和扩充中英混合军与太平军作战,克金华、绍兴等地,升任闽浙总督。1864年,克杭州,并受封一等恪靖伯。之后致力于剿灭东南太平军残部。1866年,在福州马尾办船厂,也就是后来的福建船政局,并创办求是堂艺局,培养海军人才。同年,改任陕甘总督,其间创办兰州制造局。后创办甘肃织呢总局。此为中国第一个机器纺织厂,然而该厂从未盈利。1867年2月,授钦差大臣督办陕甘军务,定“先捻后回”方略,次年参与平定捻军。日,授协办大学士,次年9月18日授东阁大学士。清德宗光绪元年(1875年)5月,奉命以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1876年 定“缓进急战”方略,指挥刘锦棠、金顺诸军镇-压阿古柏、白彦虎,次年收复除伊犁地区外的新疆全部领土,并为新疆建省开发等预作规划。1878年3月由一等恪靖伯,晋二等恪靖侯。1881年2月入北京任军机大臣,10月改任两江总督。1884年6月入京任军机大臣,9月以钦差大臣督办闽海军务。次年9月病故于福州,谥文襄。后归葬于长沙石门乡相竹村。有《左文襄公全集》行世。历史评价正面评价近期越来越多的史学家认为左宗棠是晚清的伟大人物,为民族存亡和中国的近代化作出巨大贡献,是一个有重大历史影响力的伟大人物。胡林翼曾极力称赞说左氏“横览九州,更无才出其右者”才智超群,必成大器。在1870年代、1880年代力排李鸿章等海防派重臣之议,抬棺西行,收复新疆。史谓“宗棠有霸才,而治民则以王道行之。”。翰林院侍读学士潘祖荫向咸丰帝的一道奏疏中评价左宗棠说:“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梁启超评论左宗棠是“五百年以来的第一伟人”清朝人在著作中评价左宗棠说:“左文襄佐骆文忠,仅一幕职而得行其志,似愈于曾文正之为相;奉命出征,发谋出虑,朝廷亦从不牵制,此老一生际遇,文正不如也。”1983年8月,王震曾对左宗棠的曾孙左景伊说:“史学界最近作了一件有意义的工作,对左宗棠做出了正确,客观的评价。这对海内外影响都很大。左宗棠在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历史情况下,立排投降派的非议,毅然率部西征,收复新疆,符合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是爱国主义的表现,左公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值得我们后人发扬的。”,“解放初,我进军新疆的路线,就是当年左公西征走过的路线。在那条路上,我还看到当年种的‘左公柳’。走那条路非常艰苦,可以,左公走那条路就更艰苦了。左宗棠西征是有功的,否则,祖国西北大好河山很难设想。”,“阿古柏是从新疆外部打进来的,其实他是沙俄、英帝的走狗,左公带兵出关,消灭阿古柏、白彦虎,收复失地,得到了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这是抗御外侮,是值得赞扬的。”,“办洋务的人也有所不同,有些是爱国的,有些是卖国的。像曾国藩、李鸿章,就不能和左宗棠相提并论。曾国藩、李鸿章是丧权辱国的,左公在福建办船政局,在甘肃办织呢厂,在新疆的屯田,客观上还是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我们是历史唯物主义者,对历史人物要一分为二,左宗棠一生有功有过,收复新疆的功劳不可泯灭。”负面评价左宗棠被部分史学家认为是维护封建满清王朝,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农民起义的刽子手。左宗棠在镇-压由回逆组织的同治陕甘回变时,带领湘军为了被回逆屠杀的汉族报仇而对回民进行报复性屠杀,所以左宗棠在回族人中评价极差,称之“左屠夫”。捻军与董志塬的陕西回民军重返关中,引发甘肃回民的起义。1866年9月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陕西总督,进入陕甘镇-压回民,率12万之众赴西北围剿。左宗棠提出:”先将逆回痛予剿洗”,”痛加惩创”。并制定”剿抚兼施,以剿为主”的决策。因此就有了大量对回民无分别的杀戮。在诱降后,对放下武器的回民集体屠杀。甚至在西宁,左宗棠曾下达过见回格杀无论的命令。结束西捻之役,重返陕西途中,左宗棠向河南巡抚“引进”了一个名叫穆正春的总兵以帮助他进行和回民之间的沟通,因为这个总兵是穆斯林,由他和回民军进行沟通要容易得多。应该说这是一个煞费苦心的措施,然而,这个措施实施起来也有许多难处,左宗棠竟然在给河南巡抚的信中特别强调不能跟此人同行,要求他在自己到达陕西之后再单独前往,以避免引起舆-论上的麻烦:“穆镇请饬其俟弟入关后再来何如?鄙意不欲携之同行者,盖虑秦人误疑弟一意主抚,故带讲款之人回秦也。秦中士大夫恨回至深,每言及回事,必云尽杀乃止;并为一谈,牢不可破,诚不知其何谓?近时西关外民团竟有纠众杀死回人一家八口之案,并不报官。中丞(署陕西巡抚刘典――引者注)取首从五人尸诸市,而论者谓其袒回,亦可怪耳。”陕西咸阳有个名叫李岳瑞的人,考中进士之后,在北京做官,曾经是康梁变法维新的积极支持者,民-国初年回到陕西,担任过陕西省政府的秘书长,他写过一本叫做《春冰室野乘》的笔记,其中有一段记载讲述了陕西同治初年那段历史的大致情况,对多隆阿的屠回极力称赞,对左宗棠实行“抚”的政策,则非常不认同,甚至认为这是由于军事实力不足才不得不采取的方式。他的记载原文如下:“中兴诸将之善战者,以多忠勇公隆阿为最。公之战功,始于东南,而终于西北,东南战事最久,而不如西北关系之重。盖其在东南,不过攻城野战之勋,而在西北,则仗钺专征,独当一面也。同治元年,陕回乱起,朝廷以胜保为钦差大臣,帅师西征。胜保在皖北,颇著声绩。及西入关,则锐气顿挫,株守省垣,日纵淫乐,不敢言战事。言者交章论劾,诏逮治入京,而以公(多隆阿――引者注)代之。回匪逆巢,在渭北者三城,最东曰羌柏,在同州。迤西有苏家沟,再西为渭城,皆在咸阳境。贼于渭城建府治,盖居然以伪都视之矣。公督师入关,径趋羌柏,力战三日夜,克之,歼悍贼几尽。移师西指,群贼慑公威,苏渭两城,皆一鼓下,陕回皆西走甘肃。大军方欲上陇,而蜀匪骤出山,据周至户县,乃移师而南。周至甫下,公亦致命,千钧之弩,伤于鼷鼠,惜哉!回逆最悍耐战,过粤匪远甚,赖公先后十余战,尽枭其魁杰。左军西征,直因公成局而蒇其事耳。微公造攻于先,后来成败,未可知也。然公苟不死,则必举逆孽而尽殄之,平庆泾固间,无花门踪迹矣。文襄(左宗棠----引者注)后来招抚,直出于不得已。”这篇记载,大致讲述了陕西回民遭到大规模屠杀的实际情况,对于多隆阿阵亡,未能“必举余孽而尽殄之”表示了极大的遗憾,如果多隆阿不死,不仅陕西,连甘肃的平庆泾固地区,回民都会完全绝迹,当时陕西汉族士绅的仇回情绪,是十分明显的。左宗棠说楚军到达陕甘之后,甚至有这样的情况:“秦中官绅每疑楚军主抚畏贼,故闻官军之胜则疑,闻官军之小挫则乐道之也”,正是由于对左宗棠的政策不满、对于左宗棠不能实行多隆阿那样的屠杀感到失望,才导致这种现象的存在,李岳瑞的笔记也清清楚楚地印证了左宗棠的说法。 
相似内容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吴用的主要事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