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未来,未来的学校”这句话修辞手法是什么意思修辞?

未来学校的课程体系
未来学校的课程体系
未来学校的课程体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李正福课程体系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具有决定学校整体发展水平和影响特色创建进程的重要作用。未来的学校一定有与之对应的课程体系,未来的课程体系与当前的课程体系必然存在着联系和差异。但不管课程体系如何改变,它服务于达成教育根本目的初衷是不会改变的。由于未来学校的具体形象还不清楚,对课程体系的展望也只是基于当前发展态势的一种推测,向大家汇报一下个人的思考,抛砖引玉,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体系首先破一下题,什么是课程体系。在认识课程体系之前,首先知道什么是体系,体系是指若干有关事物或者某些意识相互联系的系统而构成的一个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简单来说,我们认为课程有三个特征:第一,一定有要素,有组成的东西;第二,这些要素之间要有一些联系,而不是孤立的;第三,这个体系要发挥一定的功能。我们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一张桌子,一张凳子,如果是孤立的,我们不清楚有哪些功能;但是如果桌子摆在前后凳子摆在后边,有了顺序的话,我们就可能猜出它的功能;如果调整桌椅之间的距离,它们就有了为学生提供学习辅助的功能,因此就成了学生的课桌椅。所以从这个过程当中就发现,对于一个体系的研究或者了解,必须要关注要素、关系以及功能。虽然有了课桌椅的体系,但是多套课桌椅进行排列组合的时候,就会产生更大的体系,出现新的功能。比如,有双人的桌子,有一对三的桌子,把不同的桌子放在教室里面,摆成不同形状,就有不同的功能。课程体系通过这个比喻了解了要素、联系和功能之后,我们对课程体系给出了一个抽象的说法:课程体系是指在一个教育价值理念的指导下,将课程各个构成要素加以排列组合,使各个要素在动态过程中统一指向课程体系目标实现的系统。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的载体,也是保障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对于课程体系存在着不同的理解。最常见的理解就是课程体系是指课程内容体系,包括不同学段的课程设置,不同范畴上有领域、学科、模块。还有课程设置的课时,就是一周有多少节课,哪些课先开,哪些课后开。还可以从过程视角来理解课程体系,确定课程的目标、内容、教学、评价等。教育行政部门从管理视角来审视课程体系,包括课程开发、设置、教学、管理等。所以,对课程体系理解因立场、角度的不同存在差异也相互补充。技术对课程体系的影响课程体系的改变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存在推动课程体系改变的动因。那么,课程体系改变的动力源自哪里呢?应该包括但不限于教育理念、理论的发展、课程管理体制、课程体系要素的质量,等等。比如教育理念,学校培养目标的确定会影响课程体系,还有生源、师资、教学技术等。由于我们这个论坛的主题是与技术相关,所以主要想谈一下技术的问题。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些观念在教育教学中也有体现。研究发现,媒体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在大尺度、长时间的进程中表现的非常明显。具体来说,口传时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吟诵的诗人,教育资源主要是口头教材,知识保存形式是存在人脑里,教学方法主要是口头的对话,教学组织形式面对面;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手写时代、印刷时代、电子传播时代和数字传播时代先后出现;在电子传播时代,教育目标是逐渐促进教育高等化,包括视频教材、教育节目等,方法是远程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可以分离,包括远程教育、广播电视大学。当前,新的媒体技术进入社会,是影响教育教学的一个关键时期。所以,我们感觉到技术的影响在当前这一阶段非常明显。数字传播媒介技术的时代,教育目标是要实现终身教育,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教育资源是网上的数字资源,教育方法是突出个性化,强调因材施教,实施学习方式的混合、教学内容的整合和学习空间的统整。课程体系的八个子结构在媒体技术的发展推动下,未来的课程体系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尝试着从技术通过影响要素、关系、功能的变化来探讨未来课程体系的特点。这八个子结构涉及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资源、课程内容、课程类型、课时结构以及课程意识。课程理念课程的常见隐喻就是跑道。跑道表达了一些含义,目标单一、要求固定、规则严格、竞争激烈;而另外一种跑道,比方说有的学校提出了为学生的人身发展奠基,给他一个初始跑道,让他能够飞翔,助飞他,成就学生;还有一种是根据学生在社会当中的发展,适当给学生一些守望,形成生成性的课程。这里要注意理念的核心问题,就是哲学,我们从事课程体系思考的时候,个人哲学观点会影响到课程体系的方方面面。课程目标不同的立场和不同的阶段对这个问题看法各异。什么知识最有用,这是常见的提问。什么技能必须具备,什么能力最关键,什么素养最核心,这四个问题是直接作用在人的身上。还有问题是,学会什么最重要、什么学习最重要,这个问题就问得更有一些深度。针对这些问题,很多国家、很多地区、很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美国提出了21世纪必备的综合能力,新加坡提出了结构化非常清晰的目标,我国研制了包括自主发展,社会参与和文化修养三个维度的学生核心素养。三个国家都在谈21世纪学生的培养目标,但是每个国家也有不同的地方,也有相同的地方,这就为我们学校制订自己的课程体系的培养目标有一个启发。心理学家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加德纳就提出了五种思维能力。未来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不同时代对人才的需求不同。Daniel H. Pink认为,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概念时代,描绘了从农业时代到概念时代的劳动力素养结构的变化。从物质财富、技术进步和全球化的角度来看,他认为18世纪主要是农业时代,社会主要劳动力是农民,19世纪是工业时代,主要劳动力是工厂工人,20世纪是信息时代,主要需要的是知识工作者,进入21世纪之后出现一种新的社会形态,称之为概念时代,需要的是创造者和共情者。概念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思维或者能力呢?丹妮尔认为在信息时代,经济和社会的基础是线性的思维和逻辑的能力,以及类似计算机般的能力,而在概念时代,除了这些能力外,经济发展的基础更依赖于创造性的思维,即全新思维。全新思维包括设计感、故事力、交响力、意义感、共情力和娱乐感。由此提出六个观点:不仅要实用,还要有设计感,突出创造性;不仅要有故事性,还要有逻辑性;不仅要专业,还要了解全局;不仅需要逻辑力,还要有共情力;不仅要严肃,还要有娱乐感;不仅要追求财富,还要有意义感。戴维·伯金斯认为,我们学校的教育要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开展最有价值的学习。课程设置从三个层面来谈这个事情,一个是国家设置,第二个是课程建设,第三个是课程选设。学校的课程建设主要包括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特色课程,学生的课程选设和个人发展情况,可以从学术取向、职业取向、生活取向来选择。课程设置,可以从要素的切入思考,这些要素会有什么样的变化,比方说谁多谁少,谁先谁后,谁轻谁重,谁大谁小,不同要素会形成何种关系,,形成的结构能够发挥什么样的功能。课程内容从学段或者阶段来看,可以分为领域、学科、模块,模块下面是单元,这是体系结构;从表达方式来说,可以从主题 项目 任务;从设置来看,有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目前的课程内容存在问题,一是学科之间缺少横向的关照,二是学生之间少有相互的学习,三是缺少一些与生活生产社会相关的东西。针对这些问题,另外一种设想是有背景、有关联、有要素的理解思考,各学科之间横向联系,形成一种综合性的学科;老师和学生之间不仅有相互的对话,学生之间也有对话,同时学生可以从多元的渠道获得很多信息;师生共同在真实的生活和现实世界当中解决问题。学科课程的综合可能有比较现实的三个路径。第一个是打破常规的学科界限,在教学的时候提出某一个问题,或者是在教材编写的时候,向其他学科延伸。第二种是构建交叉学科,因为我们现在学科发展非常迅速,旧的学科会更新,新的学科会进入,会形成新兴的交叉学科,但是这个交叉学科并不是一定要定位于更多的知识,可能也是主题式的综合。第三个就是另起炉灶,拿出一个主题统领各个学科,形成一种综合性的学科性质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是非常重要、非常庞大的体系,运用不同的视角可以资源金星不同的分类。比如说,功能上可以分为素材性和条件性的资源,有不同载体的分类,还有空间的、形态的、来源的、存在形式的,等等。当前,课程资源的成分及其结构变化非常明显,一些要素在逐渐减少,一些要素在增加,还有一些要素新出现。课程资源的丰富或者说多样性会引起什么样的重大变化呢?这个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件事情,阿里研究院认为,慕课希望让任何有学习意愿的人能够利用最优质的教育资源,慕课模式——内容重构。课程资源的变化,老师和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去排列组合选择各种各样不同的课程资源,由此就形成了自己学习的进程,这样就搭建了各种各样的课程体系,课程类型有国家的课程管理,包括国家、地方、校本三级;有自己学校的课程,包括底色课程、本色课程和彩色课程。对于国家课程的看法有三句话,第一句话是国家课程要尽量少,第二句话是国家官方课程不应该是全部,第三句话国家课程确定一个核心,然后减少他的含量。这样一来就使我们有更大的课程资源建设空间。83%的专家认为应该有更多个性化的内容。课时结构翻转课堂实际上冲击了什么?我个人认为它可能冲击了课时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课时的问题。有的学校开展上半天集中课,然后半天自学的时间,这样就形成个人个性化的课表,包括他的学科进度,有长短先后,还有个人进度的调控,这都是需要技术的支持。课程意识因为我们谈课程,要从课程的意识来说这个事儿,这是一个视角。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要形成这种意识,就是要有价值判断、目标设定、过程开发和质量评价。当前的工作需要六个超越,就是课程体系建设方面,要超越基础技能,走向必备的能力和品质,第二个要超越对学术内容的掌握,思考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现实世界,第三个是超越规定的内容,提供多样的选择,第四个是超越各学科的分裂,促进跨学科的主体和问题。第五个是超越传统学科,形成新兴的综合的有差异的学科,第六个是超越区域的观念,要有国际的视野。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写一段话,写出你心中未来的学校是什么样的.
我的想象仿佛乘坐着宇宙飞船,一下子飞到了我们的未来学校.这时我沉浸在美好的幻象之中……校门口,有两个高智能机器人,站在门口每天欢迎我们来到学校.我们还可以和机器人交谈,我们提各种各样怪怪的问题都难不倒它们.一进校园有一排醒目的电子荧光屏黑板报,只要按电钮,它就根据你的要求显示出丰富多采的画面.校园的中心是一个大型的运动场,它的上空有一个由活生生的植物编织而成的顶,下雨时,它可以为我们遮雨,天晴时,一按红色按钮它就自动打开,变成了一个大型花环,围绕着运动场,美丽极了.运动场分两层,第一层有绿色的环行跑道,中间是一个栽满绒绒绿草的足球场.同学们可以在上面踢足球、做游戏.第二层有电子篮球场、高科技游泳池、电子乒乓球场、电子羽毛球场等体育设施,这些都是用电子计算机和tx射线控制的.运动场的周围是同学们用基因工程培养出来的新型植物组成的大花园,一棵树上可以开迎春花、桃花、李花,还可以结桃子、李子供同学品尝.运动场的正前方是用植物编成的现代化教学大楼.房子里面冬暖下凉,因为这些植物可以自然的调节里面的气温.教室里面的黑板是用电脑荧屏制成的,我们的老师只要按鼠标就可以轻松的进行教学了.我们的桌椅是可以按身高进行调控的,假如你写字姿势不正确,它就会悄悄地发出信号,要你及时纠正.我们的书本是用宽宽的海带做成的,墨水是五彩缤纷的牛奶做的,笔是用可以吃的食物做成的,用完以后可以吃,在也不产身生那些污染环境的垃圾.运动场的左侧是一栋科技楼.第一层是电子图书馆,里面只有电脑,我们只要按鼠标就可以查到你所需要的信息.第二层有现代化的音乐室、美术室等特长室.第三层是生物科技馆,里面有用基因、克隆的新品种动物.第四层是时光隧道,上历史课,我们就乘坐着时光隧道车去古时侯考查察.未来的学校是多么令人神往啊!这一切还是靠我们今天脚踏实地认真学习,长大后去发明、去创造、去实现这美好的梦想.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未来的学校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未来的学校
||暂无简介
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总评分0.0|
该文档仅有一页,您已阅读完毕,如需下载请购买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我们建造学校的目的是什么?
来源:&&&&&&
&&&&内容提要:
我觉得现在我们需要一个培养有创造力的人才的教育体系,可以用新思维解决抽象问题。
  科技可以怎么改变教育?这真是个经久不衰的话题,笃信互联网的人可能会说,“看硅谷啊,那儿有那么多的edtech企业”。但是今年接受了WISE(World Innovation Summit for Education,简称WISE)的资助、走了一圈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并撰写了「Learning Reimaged」一书的Graham会说,我们确实应该谈谈技术,但恐怕不是用硅谷所迷信的那种 “you just click here and technology will fix everything” 的方式。
  今年,Graham Brown-Martin受WISE之托,到巴西、中国、加纳、印度、约旦、黎巴嫩、卡塔尔、新加坡、阿联酋、英国和美国等地进行了环球考察,访问了各地的学校、组织以及项目,并和教育家交流之后撰写了「Learning Reimaged」一书。Graham主要在他的书里讨论了互联时代(connected world,不是指互联网)教育工作者应当“教什么”,以及“怎么教”。
  我觉得他为大家带来的最有启发的思考是:What is school (or education) for?同时技术可以怎么辅助这一过程?下面是我和Graham一次对谈的整理。
  我抛给Graham的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是今年,他选择了在自己的新书中探讨技术如何影响教育的话题?我以为或许和国内国外在线教育的投资热潮有关,但Graham的回答却让我颇感意外:
  当我在WISE峰会上与其他嘉宾谈论iPad对教育的影响的时候,有些人告诉我,他们生活的地方甚至都不通电,何谈使用iPad?
  这时我才突然意识到,自己被西方人的想法束缚了,西方世界一直强调技术能够应用在世界各地,比如硅谷就一直坚信只需要按一个按钮,所有问题都可以解决。但是“技术改变一切论”是不正确的,因为世界的大部分地区没有互联网,并且非常贫穷,甚至没有电力供应和干净的水源。
  所以Graham觉得今年应该谈技术,但应该是以一种颠覆传统的方式,而不是硅谷式的“技术是万能的、能够解决一切难题”的方式。比如他在走访中国的时候,更在意的不是每个学校采用的技术手段,而是技术手段如何在不同地区被运用来激励和动员中国的中产阶级更多地付出来促进教育发展、提高孩子们的教育质量。
  他提到了邓飞的例子——邓飞利用微博发起了在线活动,来鼓励和动员网民捐款去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邓飞把这个活动处理的更像是一种外交手段,因为这个活动并没有使政府的处境变得尴尬,最终政府也积极地参与到这次活动中。
  因此,Graham说,他并不希望仅仅写出“我们需要给学生人手一台笔记本、iPad”这样的西方世界的观点,眼下数字技术在世界各国、各种文化中都非常流行,但是其运用方式却各有不同,这是他在这次旅行后得到的一个印证。
  那么Graham在这次旅行之后,是否有得出什么观察的结论呢?我很好奇。他回答说“Yes”,当然有——
  “我进入职场大概30多年,当我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工作时,人们就在讨论技术以及技术能给教育带来的变化和转变,后来中间有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转行去做明星、拍电影、做电子游戏,当我在2004年离开娱乐界、重返教育界时,发现教育的现状并没有很大的改变。
  虽然大量的技术被运用到教育中,全球可能有数千亿美元的资金投入,但教育却没有发生巨大的改变,我们还是让孩子们坐在教室里坐成一排又一排。
  与此同时生活的其它方面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现在我可以身处伦敦用skype与在北京的你聊天,比如Facebook的成功。
  为什么我们没有在教育界看到类似的改变呢?为什么教育界还是静悄悄的没有被“disruption”?事实上教育和音乐界不一样,音乐产业只是一门生意而已,而教育却不是。我们常问自己教育是为了什么?为什么我们把自己的孩子送去学校?人们会给出你不同的答案。
  政治家们往往回答说教育是经济发展计划的一部分。例如新加坡,自李光耀上台以来,新加坡的教育就变成了国家经济发展计划的一部分—60年前新加坡完全是一篇混沌,英国刚从新加坡撤走,新加坡还面临着住房短缺、失业率高、种族问题等等困扰,所以新加坡政府制定了一个全面的经济发展计划,并且计划成功了。
  但是新加坡的教育就像是一个工厂,社会说社会需要工人,好,我们把学生都培养成工人,社会需要程序员,好,我们把学生都培养成程序员。
  我认为当我们审视技术、技术给教育带来的影响、以及为什么技术没有给教育带来根本性的转变的时候,我们需要知道,教育就像宗教、大众传媒、政治制度一样,是被设计用来加强和稳定现状的,加强统治一方的权利的,这个统治方可以是任何事物,例如政治统治层、最富有的1%的人等等,所以教育要发生改变非常困难。
  而我从这次旅程中体会到,技术能以两种方法被应用到教育当中:一是它被用来大范围加强已有的教学模式,而这也是现在正在发生的——技术被应用到学校中,不是为了改变或创造一种好奇的、不服从常规的创造力思维,而是为了生产被动的、服从的数百万没有创造力的人。
  这几乎就是把技术作为一种生产模式来加强19世纪的教学方法,好比“我需要把这些知识塞进你的脑子里”,当你去考试时,你不能带手机进入考场,和一同考试的人也坐的很远。这太疯狂了,又蠢又疯狂,但很无奈这就是我们正在做的事。
  第二种方法是这样的,有一些人认为我们身处一个知识触手可及的社会,我们不需要记住北京有多少人口、不需要记得英国历届国王或者女王的名字,因为这些知识就在网上随时可以查到。我们应该学会知道如何获取这些知识并且知道如何对不同的事实描述进行比较,分析哪一个才是正确的。比如西方版本的史料和中国版本的史料可能有很大不同,但是哪一个才是正确的?我们如何分析?这就是评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查找资料的能力。
  这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想象一下如果我们可以在考试中随身携带手机,并且你必须与邻座交流获得答案,这就改变了一切。我认为这就是技术能够给教育带来的两方面的机会。”
  那么,在Graham看来,如果我们现有的教学场景被颠覆了,属于未来的那个场景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他说,当我们谈及对教育的“disruption”这个词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想到一些对教育技术的巨额投资,但这些投资者的大多数都不明白什么叫做disruption,他们以为自己懂。如果真的想disrupt教育,那需要先disrupt评价体系,就是我们测试学生的方式,目前还没有人做这方面的尝试。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认为类似于可汗学院的在线教育会是disruptive的,但是可汗学院也只是让学生看别人制作的视频而已,它设计很好也很美,但是它只是一个加强旧的教育体系的老旧的系统。更为理想的系统是孩子们能够自己制作视频而不是看其他人制作的,我在约旦等地看到过这样的系统,同样在人大附中西山学校也是,全世界的人们都在尝试做这件事。
  在约旦首都安曼东部的一个比较贫困的地区Madressa,孩子们使用一种低成本的笔记本电脑,摄录并且制作他们自己的学习视频并上传到脸书。你知道在英国,孩子们在学校里是被禁止使用脸书的,但是在约旦首都安曼一个贫困地区的伊斯兰学校里,学生们学习怎么使用脸书并且在脸书上分享他们的学习经验,我感到很吃惊,除此之外我还在其它地区也看到过类似的情况。
  所以,关于技术有两方面要强调的,一是有一个群体利用技术来加强现有的教育体系,而另外一个群体则在思考并实践怎样用技术来作出变革。在这之后人们就会围绕评价体系展开思考:如果我们要测试21世纪需要的技能,那么我们就应该用21世纪的技术来开展测试,我们应该允许考生带着手机进入考场,允许考生之间互相协作并分享……
  我觉得现在我们需要一个培养有创造力的人才的教育体系,这些人才能够有不同的想法,比如可以就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意见,可以用新思维解决抽象问题。我们看当前的教育体系,是分割的,数学、科学、语言等,都是分离的,并不像现实生活中一样,为了解决一个问题,把所有的有关的知识都集合到一起。而技术能够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在解决问题、知识整合的应用等等层面起到作用,这并不一定非要在一个国家,还可以是跨国界的。比如我们把说英语的和说中文的孩子们聚到一起,这样就制造了一个不同的社会,一来他们可以一起合作解决问题,二来他们可以互相理解、很好地合作,因为我们未来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解决掉很多问题,比如怎么解决气候变化、抗生素失效?怎么创造幸福欢笑、音乐、艺术等让人生变得美好的东西?等等,没有全球化的人才的协作,我们是做不到这些的。”
  最后,既然Graham对未来的教育已有不少见地和想法,所以我问他,他是怎么去教育自己的孩子的呢?他会尝试很不一样的家庭教育方式么?
  结果Graham回答我说,他有一个27岁的女儿和25岁的儿子,都已经读了大学,接受的基本是传统的教育。而更小的13岁和9岁的两个孩子,也是在公立学校学习(他本人不是很信任私立教育),而他的四个孩子都进入了标准的教育体系学习,看上去还挺享受其中的样子。
  不过尴尬的一个事实是,他的孩子们大部分的学习是在学校之外获取的。“我曾经考虑过很长一段时间让我的孩子自学,我本人就是自学的,当时‘自学’这个词组都还没有被创造出来。但是社交互动和友情是很重要的,学校、大学,最终都不再是关于论文或者试卷,而是你的同学”,Graham说,所以他对让孩子自学持开放意见,他也希望孩子们在学校里能做一些不同的事。如果他有足够的钱和时间,就会领着他们旅行,想了解中国就到中国来,想了解美国就去美国体验。
  感谢Layali对本文的帮助。
  新版 36氪iOS 客户端正式上线。该有的都有了,你想要看创业资讯,你想要分享,想看视频,想来活动现场,下载 36氪iOS客户端,即氪触达。点击链接下载:http://t.cn/RZhjmNi
[ 36氪原创文章,作者: 苑伶]
【责任编辑:买亚乐】
速度50秒60秒70秒提示:按键盘 ← → 键可以翻页哦!未来的学校您是(),哦!未来的学校您是()。在括号里填上感慨的话。_百度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未来的学校是什么样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