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一题有理数的加减法减法的检讨

长度不能超过200个字
《有理数的减法》教学反思
《有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秦安县第三中学初一年级组李俊彦本节课教学之前,我们去参加过一些“杨思中学”教育的教学研究,并听了一些课,觉得“生本”教育其实和我们之前的所做的李双江校长“讲练结合”教学模式有非常大的共同点,在“杨思中学”的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思维活动,其实在“杨思中学”教学模式中也是以学生为本,不过两个不同的地方,前者注重学生在课外的活动,需要学生在上课之前做一些准备工作,然后小组进行合作,自己探讨,总结所学的内容,而后者就是注重在课堂上的学习,如果学生能在课堂上把所有的知识掌握了,回家就不用在去做大量的作业了。我们之前在教学的时候,做的是李双江的“讲练结合”模式,不过我们不怎么干放手学生去学习,一般都是在老师的带领之下学习的,小组活动也展开的不是很多,(当然也有学生的一些原因),所以所谓非线性的结果就是做题,我们在处理试卷的时候就在试卷里出现了大量的题目,老师很希望学生见到所有的题,总是怕有的学生吃不饱,总想学生见到所有的题型,把自己所知道都塞给学生,所以就出现了,学生不能当堂完成试卷,老师也不能及时的去批改,在听了“洋思中学”教学的模式下的课之后,我觉得学生其实也可以自己去理解,去探索知识,每个学生其实都是很优秀的,为什么我们不放手学生去学呢?在这中情况下我就来了这堂课,在最开始还是不想变化太大就希望学生去回顾旧的知识:温故知新—计算(1)-7+3&&&&&&&&&&&(2)(+9)+(+5)&&&&&&&&(3)(-8)+(-4)(4)(+9)+(-5)&&&(5)(-)+(-)&&&(6)(-)+(+0.25)回顾完旧知识之后,利用我们学生最熟悉的温度设计几道练习题:新课引入—填空:(1)温度8℃比3℃高&&&&&℃ &列式:&&&&&&&&&&&&&&&&&&(2)温度8℃比-3℃高&&&&&℃ &列式:&&&&&&&&&&&&&&&&&&(3)温度3℃比-8℃高&&&&&℃ &列式:&&&&&&&&&&&&&&&&&&(4)温度-3℃比-8℃高&&&&&℃ &列式:&&&&&&&&&&&&&&&&&&在做这几道题的时候,我不去给学生结论,让学生在作题的过程发现,让学生先在小组讨论,对过答案,然后站起来来讲他们的发现,在这里2班的同学就反映很积极,加上后面有老师听课,他们都想表现自己,做题,回答问题都是很积极的,有的同学就由于自己温习过,就得到了,有理数减法的法则,也就是把归纳部分都得到了。上面几道题之后,我就让学生利用发现的知识去做一做,上完课之后我觉得其实这个可以放在总结的后面,让学生应用,因为前面我们的探讨中,很多学生都明白了有理数减法的法则,有几个小组都的到了法则,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让他们放手去练。所以我决定后面的教学应该改成这样:归纳: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_&&__这个数的___&&&&&&_.例&计算:(1) (-32)-(+5)&   (2) 7.3-(-6.8)    (3) (-2)-(-25)&  &&&(4) 12-21&&&解:减号变加号&(1)(-32)&-(+5)=(___)+(___)=_____&&&&&&&&&  被减数变相反数&&&&&  &减号变加号&&(2)7.3-(-6.8)=7.3__(__)=14.1&.&被减数变相反数(3)(-2)-(-25)=(4)12-21&=&&&&&&例题部分其实很多学生都可以完全做对,有个别同学出现问题之后,都可以在小组里解决,在这里主要是让学生形成一个规范,算减法的时候,可以上学生先变减为加,因为学生虽然理解,但是计算的时候还是比较容易出错的。&&&所以,在学生自己完成例题,并讨论完之后,做了下面的工作,让学生自己做小老师:请你出两道有理数减法计算题考考自己的同桌:(2)&&&&&在把下面这道题当成减法的应用:做一做:  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分别是8848米和-155米,请问珠穆朗玛峰比吐鲁番盆地高多少?&&&&应用之后就是练习,在练习中,还是根据林老师的教学方法,对最基础的进行训练,所以基础训练和综合要求全班的同学通过,并在巡堂中给学生做现场解答,关注几个基础较差的同学。基础训练:1.&下列括号内各应填什么数?&(1)&(+2)-(-3)=(-2)+(& &)   (2) 0-(-4)=0&+( &&)&(3)&(-6)-3=(-6)+(& &)    &(4) 1-(+39)&=1&+(&& )2.&计算:(1)(+3)-(-2)  &(2)(-1)-(+2) &  (3)0-(-3)解:原式=(4)(-14)-(+15)  &&&&(5)(-14)-(-16) &&&&&& (6)(+12)-(-9)(7)12-(+17)   &&&&&&(8)&0-(+52)   &&&&&(9)1-5   (10)(-23)-(-12) &&& (11)108-(-11) &&&&(12)(-1.3)-2.6综合训练:1.&计算:(1)4.8-(+2.3)  &(2)(-1.24)-(+4.76) (3)(-3.28)-1解:原式=(4)   &(5)     (6) (7)    (8)2.某一矿井的示意图如右:以地面为准A点的高度是+4.2米,B、C两点的高度分别是-15.6米与-30.5米。A点比B点高多少?比C点呢?&&&&&为了让有能力的学生,能又所收获,就安排了,一下的一些题,就是下节课才有可能穴学到的,让他们自己去探究,去看怎么样去解。拓展训练:1&计算:(1)&[(-4)-(+7)]-(-5)     &&(2)&3-[(-3)-12]解:原式=(3) 8-(9-10)          (4)(3-5)-(6-10)已知a=-7,b=-4,c=6,求a-b-c的值课堂教学的自我评价:本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入实例,学生听课轻松,课堂活跃,绝大多数同学都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复习之前学过的知识,然后通过生活中和之前讲正负数学习中利用的温度问题来让学生寻找减法的法则,提高了数学的学习兴趣。课堂上老师讲解及和学生共同讨论问题用很短的时间分钟,留有学生较多的练习时间,学生的自主学习,结合了生本和非线性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不敢放手的的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性给学生,在这节课基本上完成了教学任务,有80%以上的学生达到了教学目标。&&&
您可以在这里发表评论...
谁看了这篇日志《有理数减法》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有理数减法》教学反思
有理数减法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减数有负数的减法,运用小学的知识无法解决。学好有理数减法也为日后的有理数混合运算做好铺垫。
一、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过程。
2.理解有理数减法法则,渗透化归思想。
3.熟练地进行两个有理数减法的运算。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有理数加法&&&&&&&&&&
2、探究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
3、学生自学自讲自评课本例题
4、&当堂练习检测学生掌握情况&&&&
5、引导学生小结本节课的知识点。&&&&&&
6、课后延伸
&通过其他老师的点评和学生的反应,我认识到了自己课堂教学的优点与不足。先说说本节课我的教学思路:从学生熟悉的有理数加法出发,从已知引入未知,创设教学情境,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激起学生自学的自信。学生通过自学自讲自评课本例题计算,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醒他们出错误的地方,又通过大量的数学练习,使学生在计算中再次熟悉减法法则。本课体现了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本课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学习,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从学生的练习来看,大部分学生都掌握了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可是学生的认知水平毕竟存在差异,还有些学生在将减法转化为加法时,总是忘记减数要变为它的相反数
。因此,教学还需要不断的探索,不断完善。
需要改进的方面:1、少数学生在减法法则推导过程中没有很好的把握,他们都是重在备记不是理解&&&&&&&&&&&&&&&&&&&&&&&&&&&
&2、对学生没有分层次进行辅导。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本课课堂已经交给学生,要求新课程理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课堂教学不再按预设的计划和步骤进行,而是师生平等交流,互动的过程。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学习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学,怎么去学,从而激起学生学习欲望。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组织学生探索问题,在小组进行交流合作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合作伙伴。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自主探索,亲身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减法》教学反思
1、以问题为出发点,唤起学生对知识的回忆虽然这节课是设置一定的教学情景,但是唤起学生对知识的回忆的深度、挖掘度不同:这一节课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引出话题,进而进行问题设置,学生有切身的体验——从而让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确立问题为新课服务的意识,而且应始终关注学生对问题的不同认识,根据课堂上的具体情况,根据学生上课反映上做出相应的变动,而不是演事先准备好的剧。
2、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可以不必拘泥于教材形式,可以不完全按教材教学,只要以新课程为依据,达到新课程规定的整体性理论和目标就可以了。同时指出教师要有独立性,要能根据自己教学实际情况去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特别是这一节课的整个教学引入与教材都有明显的差异,这样开放性的处理使学生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思考之中,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必然更好
从教学效果看,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贯彻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并以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为初中数学学习方法的逐渐形成奠定了基础。
然而也存在了以下的不足:
1、教学时间上把握不准,出现虎头蛇尾的情况,计划中的小结部分未能体现。
2、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层次设计例题和练习。所以感觉部分学生反响不强烈。没有很投入到练习中去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1.3有理数的减法(2)导学案及教学反思
您当前的位置:&>&&>&&>&&>&
如:& 12+(-8)=12-8;&& (-12)+(-8)=(-12)-(+8)=(-12)-8
&&&&& (-9)+(-5)+(+15)+(-20)= -9-5+15-20
练一练:将(-15)-(+63)-(-35)-(+24)+(-12)先统一成加法,再省略加号。
3.加、减混合运算中&+&&&&号的理解
(1)可以看作是运算符号(第一个数除外)
&如:-5-3+8-7可读作负5减去3加上8减去7
(2)可以看作是一个数的本身的符号
&如:-5-3+8-7可以看作是(-5)+(-3)+(+8)+(-7),可读作负5、负3、正8、负7的和
4.省略加号的加法算式的运算
练一练: (1)-3-5+4
(2)-26+43-24+13-46
问题1.计算
(1)(-4)+9-(-7)-13
(2)11-39.5+10-2.5-4+19
练习:课本24页练习;25页5题
问题2.寻道员沿东西方向的铁路进行巡视维护。他从住地出发,先向东行走了7km,休息之后继续向东行走了3km;然后折返向西行走了11.5km,此时他在住地的什么方向?与住地的距离是多少?
课堂反馈:在抗洪抢险中,人民解放军的冲锋舟沿东西方向的河流抢救灾民,早晨从A处出发,晚上到达B处,记向东方向为正方向,当天航行路程记录如下:(单位:千米) 14,-9,+8,-7,13,-6,+10,-5
(1)&B在A何处?
(2)&若冲锋舟每千米耗油0.5升,油箱容量为29升,球途中还需补充多少升油?
四、归纳总结
1.有理数加减法统一成加法运算。
2.解题时要注意解题技巧的应用
下载地址: [
相关下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理数的减法教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