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中国优先污染物黑名单的筛选原则

饮用水源地优先控制污染物筛选研究--《扬州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饮用水源地优先控制污染物筛选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在逐步提高,饮用水水质安全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如何控制水中的污染物指标、保证水质安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论文目的是筛选得到饮用水源地优先控制污染物清单,通过对国内外水质标准和污染物清单进行分析、筛选,建立污染物总索引清单,制定了污染物筛选原则、筛选方法,然后对污染物进行分析筛选,得到水体优先控制污染物并建立清单,并依据污染物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类,得到适用于不同污染类型下的饮用水源地优先控制污染物清单。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对发达或先进国家(以美国、欧洲、日本为主)水质标准和污染物清单进行检索,共检索得到65个清单。其中水质标准共有19个,国内7个,国外12个;重要污染物清单46个,国内23个,国外23个。国内清单涵盖范围包括环保部、建设部、卫生部、水利部、质量监督检疫总局等部门,国外清单涉及WHO、UNEP、IARC等国际组织。对65个清单进行分析,主要考虑其权威性、代表性、时效性和针对性,最终由22个清单纳入污染物筛选范围。分别是国内水质标准2个,国外水质标准10个,国内污染物清单1个,国外污染物清单9个。(2)22个清单中共涉及污染物2197种,进行重复性检查后得到632项物质,建立总索引清单。然后从理化性质、频率分析、人体健康危害性分析三个方面逐项分析,最后进行综合分析,纳入研究范围的有161项污染物。根据污染物的性质、来源等,对污染物进行分类,建立适用于农业源污染、工业源污染、生活源污染的饮用水源地优先控制污染物清单。(3)将水源地污染分为工业污染型、农业污染型、生活污染型以及混合污染型。以扬州市一水源地为例,进行污染源统计,利用污染类型识别软件确定污染源类型为农业污染型。然后进行实地调查,得到23种污染物。根据污染物的用量、施用面积比例、暴露参数、潜在危害性等建立优先监测参数,计算23种污染物的优先监测参数并排序。然后综合农业源下游饮用水源地优先控制污染物清单确定水源地优先控制污染物有17种,分别是苯醚甲环唑、多菌灵、毒死蜱、己唑醇、丙环唑、噻呋酰胺、氯氟吡氧乙酸、苄嘧磺隆、吡蚜酮、三环唑、噻虫嗪、咪鲜胺、戊唑醇、异丙隆、总氮、总磷。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5【分类号】:R123.1【目录】:
摘要3-4Abstract4-9第1章 绪论9-21 1.1 研究背景9-10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10-18
1.2.1 国内水源地保护10-11
1.2.2 国外水源地保护11-12
1.2.3 国内水体优先污染物研究12-15
1.2.4 国外水体优先污染物15-18 1.3 本文研究意义18 1.4 本章小结18-21第2章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21-25 2.1 研究内容21 2.2 研究方法21-22
2.2.1 国内外水体优先污染物清单研究21-22
2.2.2 污染物筛选与优先控制清单构建22
2.2.3 优先控制清单的分类和排序22 2.3 技术路线22-25第3章 饮用水源地辨识25-29 3.1 饮用水源地归类分析25-26
3.1.1 分类及定义25
3.1.2 水源地特征25-26 3.2 饮用水源地选择26
3.2.1 选址原则26
3.2.2 水源地选择方法26 3.3 水质影响因素26 3.4 水源地污染类型26-28
3.4.1 污染类型26-27
3.4.2 识别方法27-28 3.5 本章小结28-29第4章 污染物清单检索与分析29-45 4.1 污染物清单检索29-30
4.1.1 检索目标29
4.1.2 检索范围29
4.1.3 检索途径29
4.1.4 检索关键词29
4.1.5 检索结果29-30 4.2 污染物清单分析30-43
4.2.1 清单筛选原则31-32
4.2.2 国内水质标准32-34
4.2.3 国外水质标准34-35
4.2.4 国内外优先污染物清单35-42
4.2.5 重要参考清单42-43 4.3 污染物清单筛选结果43 4.4 本章小结43-45第5章 优先污染物的筛选与确定45-57 5.1 筛选原则45-46
5.1.1 优先污染物筛选原则45
5.1.2 本文筛选原则45-46 5.2 优先污染物筛选46-56
5.2.1 筛选流程46-47
5.2.2 重复性检查47-48
5.2.3 理化性质分析48-51
5.2.4 频率分析51-53
5.2.5 人体健康危害分析53-55
5.2.6 综合评价55
5.2.7 优先污染物筛选结果55-56 5.3 本章小结56-57第6章 优先污染物的分类与排序57-61 6.1 优先污染物分类57-58
6.1.1 依污染物性质分类57
6.1.2 依环境特征分类57-58 6.2 与国内外重要清单的比较分析58-59 6.3 本章小结59-61第7章 清单实用性及案例分析61-71 7.1 区域概况61
7.1.1 自然、社会经济概况61
7.1.2 饮用水源地概况61 7.2 水源地污染类型识别61-63
7.2.1 污染类型识别程序61-62
7.2.2 污染类型确定62-63 7.3 污染源及污染物调查63-66
7.3.1 调查方案63-64
7.3.2 调查结果分析64-66 7.4 优先污染物筛选66-70
7.4.1 用量排序66-67
7.4.2 优先参数排序67-69
7.4.3 优先污染物确定69-70 7.5 本章小结70-71第8章 结论及展望71-73 8.1 主要结论71 8.2 创新点71-72 8.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72-73附件一73-77参考文献77-83致谢83-84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课题研究情况84-85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晓光;马万经;;[A];第二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6年
潘玉琪;吴志周;储浩;;[A];第一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闫欢欢;;[A];第七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优秀论文集——智能交通应用[C];2012年
周素强;于敬校;闫玉彬;张建明;刘璋锁;;[A];2013年全国冶金能源环保生产技术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邹巍;[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徐青;[D];扬州大学;2015年
胡少帅;[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刘腾飞;[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赵雅秀;[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孟小岳;[D];江苏科技大学;2011年
罗玉;[D];昆明理工大学;2014年
陈军;[D];中南大学;2009年
张敬茹;[D];长安大学;2012年
郑琪;[D];吉林大学;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我国地下水环境优先控制有机污染物的筛选--《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3年05期
我国地下水环境优先控制有机污染物的筛选
【摘要】:针对当前我国地下水有机污染现状和监测评价的需求,借鉴国内外研究经验,以污染物的急性毒性、生殖毒性、致癌性、内分泌干扰性、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迁移性和出现频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结合加权评分法,对地下水优先有机污染物进行了定量筛选。提出了地下水环境优先控制的共16类85种有机污染物名单,包括卤代烃类16种、多环芳烃类13种、农药类20种、酚类7种、氯代苯6种、苯系物6种、硝基苯类3种、酯类3种、醛类2种、苯胺类2种、亚硝胺2种以及二氯乙酸、丙烯腈、多氯联苯、甲基叔丁基醚和丙烯酰胺等。根据有机污染物对环境的危害,筛选着重考虑环境分布广、浓度高及危害较大的物质。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X523【正文快照】: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地下水遭到严重污染。研究表明,地下水中检出的危害人体健康的有机污染物的种类及污染程度已不容忽视[1-2]。我国的地下水有机污染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近年来,已逐步引起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2005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开展了全国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昭;石建省;张兆吉;费宇红;李亚松;张凤娥;;[J];中国地质;2009年05期
高存荣;王俊桃;;[J];地球学报;2011年05期
姚普;刘华;支兵发;;[J];地下水;2009年04期
周文敏,傅德黔,孙宗光;[J];环境科学研究;1991年06期
张洪凯,李峰;[J];环境科学研究;1998年02期
王宏;杨霓云;闫振广;余若祯;王一喆;刘征涛;;[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1年05期
汪珊,孙继朝,张宏达,荆继红,陈玺;[J];海洋地质动态;2005年10期
王莉;王玉平;卢迎红;苏娜;;[J];中国环境监测;2005年06期
王晓燕,尚伟;[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黄震;[J];上海环境科学;1997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那金;[D];江苏工业学院;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邱志群;舒为群;曹佳;;[J];癌变.畸变.突变;2007年03期
冯俊生;陆全;;[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0期
王瑶;邹乔;杜显元;李兴春;李鱼;;[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6期
郑曦,刘登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林祥日;;[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10期
尤宏;吴东海;姚杰;李艳春;王保军;;[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8年02期
马健;[J];北方环境;2003年03期
马健,于艳霞,张万峰;[J];北方环境;2004年03期
刘继凤;;[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年01期
胡冠九;;[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宗宁;刘辉利;朱义年;秦辉;;[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1年
尹春玲;胡乐乾;赵丽娜;;[A];河南省化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韩菲;李凤鸣;刘颖颖;;[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8年
崔建升;徐富春;刘定;李石头;潘井泉;王晓辉;王改珍;韩季奇;王丽平;;[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梁朝玉;;[A];变化环境下的水资源响应与可持续利用——中国水利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王宏伟;王天来;苗磊;杨晓明;刘巍;钟大辉;田大江;;[A];创新驱动,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吉林省第七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2年
王永杰;聂果;;[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卷)[C];2013年
王晓红;魏加华;沈媛媛;辛宝东;叶超;;[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浦华环保优秀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宋兴良;[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鲁英;[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刘宁;[D];上海大学;2011年
廖文超;[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高鹏;[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刘小为;[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梁峰;[D];南京大学;2011年
康艳红;[D];东北大学;2009年
卢强;[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陈亮;[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梁越;[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李玮;[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高慧艳;[D];郑州大学;2010年
杨利超;[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张琦;[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凡冬艳;[D];吉林大学;2011年
李萌;[D];吉林大学;2011年
张凤仙;[D];南京大学;2011年
杨雪;[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葛士林;[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徐小磊;;[J];安徽地质;2007年02期
翟平阳;[J];北方环境;2003年01期
刘玉萍;;[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年05期
郁亚娟,郭怀成,王连生;[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年06期
吉喆;;[J];山东畜牧兽医;2008年06期
文冬光;林良俊;孙继朝;何江涛;王苏明;饶竹;齐继祥;;[J];中国地质;2008年05期
李铎,宋雪琳,张燕君;[J];地球学报;2000年02期
吴晓娟;孙根年;;[J];地球学报;2007年05期
饶竹;李松;吴淑琪;黄毅;王苏明;宋淑玲;谢原利;贾静;田芹;;[J];地球学报;2009年03期
李政红;张胜;毕二平;于娟;王文中;马丽莎;马琳娜;何泽;张翼龙;;[J];地球学报;2010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江声铿;[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1991年01期
陆泗进;王红旗;杜琳娜;;[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6年06期
宋凡;张文礼;杨本固;崔舸;;[J];中国环境管理丛书;2009年02期
李海明;陈鸿汉;郑西来;张达政;;[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6年06期
殷密英;张胜;李政红;马琳娜;何泽;宁卓;张翠云;;[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0年06期
姜会玲,百永铎,白丽明;[J];北方环境;2000年03期
张跃进;朱书全;王娟;李发生;;[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7年02期
刘英莉;高红霞;阎红;白玉萍;徐国卉;;[J];现代预防医学;2010年18期
张万峰;[J];北方环境;2002年01期
刘晓丽,梁冰,薛强;[J];工程勘察;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红莉;高虹;徐晓琳;高连存;李国刚;宫正宇;;[A];山东环境科学学会2002年度学术论文集[C];2003年
李鸿江;张文海;朱英;赵由才;;[A];第二届固体废物处理技术与工程设计全国学术会议专辑[C];2007年
邱宁宁;林建斌;黄晓佳;袁东星;;[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王连生;张爱茜;;[A];有机污染环境化学前沿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论文集[C];2006年
周启星;徐志强;;[A];有机污染环境化学前沿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论文集[C];2006年
周宁一;;[A];首届全国微生物基因组学学术研讨会会程与论文摘要集[C];2006年
全燮;欧晓霞;牛军峰;赵旭;付洪波;;[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环境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赵宝利;邓春光;;[A];地下水开发利用与污染防治技术专刊[C];2009年
梁荣宁;宋德安;张锐明;秦伟;;[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2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傅平青;刘丛强;;[A];第六届全国环境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本报记者 王翰林;[N];科技日报;2005年
如鹏;[N];中国改革报;2007年
;[N];中国质量报;2004年
中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 金一和 范轶欧;[N];大众卫生报;2006年
唐伟;[N];科技日报;2007年
彭丽;[N];中国化工报;2007年
刘毅 赵永新;[N];人民日报;2004年
何小龙;[N];江淮时报;2007年
黄业茹;[N];科技日报;2004年
王新华;[N];福建科技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晏井春;[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刘秀娟;[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霍淑慧;[D];南开大学;2012年
沈壮志;[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03年
许增光;[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王亚南;[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王晓栋;[D];南京大学;2002年
王飞;[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林海波;[D];吉林大学;2005年
张雪英;[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峰;[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张丽;[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刘昇;[D];福州大学;2006年
路帅;[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卫才锐;[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王福军;[D];吉林大学;2006年
张晓超;[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李沛;[D];重庆大学;2007年
石立杰;[D];厦门大学;2006年
尹亮;[D];天津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环境优先污染物 周文敏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and this application utilizes JavaScript to build content and provide links to additional information. You should either enable JavaScript in your browser settings or use a browser that supports JavaScript in order to take full advantage of this application.
Item Details
书目相关信息
昌平储存馆
昌平储存馆
昌平储存馆
昌平储存馆
保存本阅览室(209室)
昌平储存馆
图书馆公告环境监测的原则_矿产百科_中国百科网
环境监测的原则
    由于环境中污染物质种类繁多,且同一种物质亦会以不同的形态存在,并且在环境监测还会受到人力、监测手段、经济条件和设备仪器等的限制,因此,环境监测不能包罗万象地监测分析所有的污染物。环境监测应根据需要和可能,坚持以下的原则:
(1)合理选择监测对象的原则
选择监测对象时应从以下3个方面考虑:①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针对污染物的性质,选择毒性大、危害严重、影响范围大的污染物;②对选择的污染物必须有可靠的测试手段和有效的分析方法,从而保证能获得准确、可靠、有代表性的数据;③对监测数据能作出正确的结论和判断,如果该监测数据既无标准可循,又不了解对人体健康和生物的影响,会使监测工作陷入盲目性。
(2)优先监测的原则环境监测应遵循“优先监测”的原则,考虑的污染物本身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以及监测项目的代表性。
对影响范围大的污染物要优先监测,如造成局地污染严重的污染物与大规模世界性污染物相比,后者具有优先监测的必要。同时,对于毒性大或具有潜在危险且污染趋势有可能上升的项目,也应列入优先监测的范围。世界上已知的化学品有700万种之多,而进入环境的化学物质已达10万种,因此不可能对每一种化学品都进行监测、实行控制,而只能有重点、针对性地对部分污染物进行监测和控制。这就必须确定一个筛选原则,对众多有毒污染物进行分级排队,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对象,如重金属,有毒有机物等。例如,美国提出了水体中6大类共129种污染物质作为优先监测污染物;我国于1989年提出了包括1类68种污染物的“中国环境优先污染物黑名单”,如表1所示。
表1&中国环境优先污染物黑名单
Copyright by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优先污染物黑名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