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如何对农村学生进行养成教育_百度文库
如何对农村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如何对农村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上传: 王胜
更新时间: 10:43:59
浅谈如何对农村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要: 因为当前农村学生养成教育存在很多问题,针对其形成原因,提出从认知教育、加强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继承中华传统美德等方面对农村学生进行养成教育。以促使学校教师卓有成效地开展学生养成教育工作。
关键词: 农村学生、养成教育、措施
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然而当前,社会行为方式的非规范性和不良风气严重影响到广大的未成年人,使得许多学生不管是道德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都出现许多偏差,使得人们普遍感叹:现在的学生恶习越来越多了!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管了!特别是现在广大农村,中小学有大量的留守生,家庭教育缺失,学校加强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已迫在眉睫。
一、农村学生养成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广大农村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野性十足、不守纪律、散漫随意、讲粗话、打架斗殴、缺乏礼貌、不受约束。
2、小学不良习惯的延续如随口说粗话、大声喊叫、动手动脚等,虽然经过老师提出要求,知道必须遵守行为规范,但由于旧习惯的影响,许多不良行为会不知不觉地表现出来。
3、是非观念模糊。例如把遵守纪律看成是软弱怯懦,把尊敬老师看成是溜须拍马,把与老师公然对抗、损坏公共财物、冒险、危险行为看成是英雄行为,把帮助同学打架看作是“行侠仗义”,对同伴好友的违纪行为不加劝阻而提供方便掩盖。
4、任性执拗、自私自利。有些家长过分溺爱,娇生惯养,滋长了孩子任意妄为的脾气。有的家长生怕孩子外出吃亏,唆使孩子骂人打人,使孩子变得野蛮。
5、逆反心理、明知故犯。这种情况在初中生身上却表现明显。这类学生熟悉纪律要求,也知道这些要求合理正确,但他们对老师提出的纪律要求很反感,认为老师小题大做,吹毛求疵,从而抱着对抗的情绪。例如乱仍垃圾、自习课交头接耳、校内骑车等。
6、品质不良,出现违法苗头的严重不良行为。盗窃、敲诈、勒索、打架斗殴、吸烟、喝酒、迷恋网吧、夜不归宿等行为,如不及时接受教育和悔改,其发展前途很可能会走向犯罪。目前,违法犯罪趋于低龄化,这不能不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二、农村学生行为习惯不良的原因
当前农村学生在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上的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大环境的影响。学生不良习惯是各种社会问题、社会不良习性对学生、校园影响的结果。
2、考试“指挥棒”的影响使得多年来学校只强调文化教育而忽视道德教育、行为规范的培养,把重点放在“把书读好”而非“把人做好”,致使学生道德水平有所下降,行为习惯教育没有得到应有重视。
3、独生子女家庭对子女的溺爱或不当教育,使得子女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为所欲为。离异家庭、单亲家庭的学生,心理落差,不健全的亲情,对其学习、生活产生较大影响。
4、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缺失,许多不良行为得不到家庭纠正。更值得忧虑的是,相当部分农村家长由于素质原因用错误的思想来引导子女,许多学生的不良习惯是其父母影响的结果。
5、社会保护不到位,黑网吧、游戏机室、不良书刊影碟片随处可见。针对学生的抢劫、收保护费等违法犯罪行为屡见不鲜,也必然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行为习惯带来影响。
三、农村学生养成教育举措
中小学阶段是幼儿期之后又一个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期,作为学校,要有推进养成教育的紧迫感。所谓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教育,而所谓培养,就是按照一定的目标长期地教育和训练,养成教育
贡献者:sys410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文&&章:30篇
评&&论:0条
访问量:7101
找博主文章
您可能感兴趣的
&&&&&&&&&&&&&&&&&&&&&&&& &&& 如何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水榭花都小学&&&&&&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良好班风校风的基础,也是决定他个人成长的重要因素。因此,我校德育工作始终以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把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落实到实处。现将本学期本班学生1& 2&& 3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每个学生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所以要弄清楚学生的具体情况,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教师要采取潜移默化式的,要让他们懂得我为什么要这么做的道理,从思想上加以认同,只有明白了道理,才能使学生自觉地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去做,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当然老师的督促也是非常重要的。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在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反复现象,这样,教师平时的督促就是显得更为重要,要通过经常性的督促检查,使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养成自觉的习惯。4......“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是全社会关注的话题,教师责无旁贻。&&&
&&相关博文正在加载中
最近推荐的博主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
来源:金轮小学&&& &&&作者:黄代富&&& &&&发表时间: 0:00:00
习惯是一种与需要相联系的稳定的行为方式。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小学德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指出:“由于小学儿童品德发展以协调性为特点,小学阶段是道德行为、习惯培养的最佳期。尽管品德培养应该有多种起点,道德行为、习惯培养也离不开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培养,但从道德行为、习惯培养入手,这的确是发展小学儿童品德的最有效的途径。”儿童的模仿性强,可塑性大,儿童时期是道德行为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在此期间,如能选择恰当的教育内容,采用优化的教育手段,就能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良好的习惯,无论对个人还是对整个社会都具有无比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个人来讲,一种好习惯能使人终身受益。小学生的可塑性大,许多好习惯都尚未养成。因此,低年级是学生各种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只有在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保证下,学生才能学会认知、学会合作、学会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最终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虽然低年级儿童的行动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情景性和不稳定性,他们的行为常随着兴趣而转移,还不懂得所有的行为应遵循一定的道德规范和要求,更不懂得形成良好的习惯对自己意味着什么;但同时,低年级的儿童善于观察和模仿,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此时培养各种良好习惯最容易见效。因此,养成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抓好小学低年级这一“关键期”,对孩子各种良好行为习惯进行培养,以便为孩子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树苗易直也易弯。”低年级儿童正如小树苗一样,如果能唤起其习惯的养成意识,并加以正确引导,他们就会沿着好的方向发展。这就需要教师运用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由自发走向自觉。   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师要突出重点,将教育内容具体化。如在道德行为习惯方面,低年级应重点培养学生的礼仪习惯,即对本班同学,对父母,对老师有礼貌,乐于助人等。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活泼好动的天性。从心理学角度看,小学生的感知中无意性和情绪性比较明显,容易被新颖的内容所吸引,如果行为训练的形式单一,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容易产生厌倦感。为使学生愉快地接受行为训练,训练的形式应该多样化,力求“趣味”二字。因此,对低年级儿童的训练可增加一定的游戏,使训练成为一种愉悦的活动过程。如训练一年级学生正确的五姿(坐姿、立姿、写字姿势、举手姿势、读书姿势),在班中开展“请你像我这样做”的有趣活动,课前或课中适当时间,老师做出一个正确姿势,并说:“请你像我这样做,”同学们立刻学做老师的样子,从而养成端正姿势的好习惯。   习惯是在不断重复和练习中逐步形成的,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不能贪多求全,而应有计划地一步一步地实施,一个习惯一个习惯的形成。思想品德教材中有许多要求学生形成规范行为习惯的内容,如对人有礼貌,遵守课堂纪律,升国旗时要肃立等,对这些规范点必须以规范化的动作反复训练学生,使之形成习惯,成为不由自主的行动。   小学生的一半时间在学校度过,还有一半时间在家里度过。因此,教师应加强与家庭联系,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师一定要抓住小学低年级――这一训练学生行为习惯的最好契机,严抓严管、奖惩分明、时时引导,常抓不懈,才会取得成效,并为日后的道德品质教育打下扎实的基础。&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小学德育的重点--《特区经济》2002年02期
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小学德育的重点
【摘要】:正一、养成教育体现了基础教育的功能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其功能本质是一种形成性教育。养志教育从思想、品行、知识、能力等方面体现基础教育的功能。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中央发布的《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小学德育工作主要通过生动活泼的校内校外教育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以‘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公德教育、社会常识教育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养成教育是对学生行为指导与良好习惯的培养的一种教育模式,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基础性的层面,也是小学德育的基本途径。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关系到小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G621【正文快照】:
一、养成教育体现了基础教育的功能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其功能本质是一种形成性教育。养志教育从思想、品行、知识、能力等方面体现基础教育的功能。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中央发布的《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小学德育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卢乐珍;[J];幼儿教育;1984年02期
;[J];课程.教材.教法;1988年09期
莫汉中;;[J];人民教育;1989年Z1期
张铁良;袁凤霞;;[J];天津教育;1989年05期
魏永田;;[J];天津教育;1989年Z1期
魏永田;;[J];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1989年12期
李巧萍;[J];现代教育论丛;1994年03期
陈全席;;[J];小学教学研究;1994年02期
王剑田;[J];青海教育;1996年12期
于忠汉;[J];吉林教育科学;1997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蒋国伶;;[A];山东省医学伦理学学会第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李立荣;;[A];可持续发展教育专业区域中心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江苏锡山市华庄高级中学
王惠东;[N];中国教育报;2000年
金朝霞;[N];浙江日报;2000年
阿明;[N];中国电力报;2001年
四川省内江市东兴红旗小学
四川省内江市第十三小学
张达成;[N];中国成人教育信息报;2001年
宋兆连;[N];河北日报;2002年
;[N];湖北日报;2004年
孔玉芳;[N];河南日报;2004年
何勇;[N];人民日报;2004年
刘庆传;[N];新华日报;2004年
良友;[N];成都日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