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是多少》少年闰土教学反思思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教学设计及反思--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教学设计及反思
&时间: 14:43:17&&&&来源:&&&&浏览:次&&&所属学校:钱头小学 &&作者:
教学目的:
 & 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计算出实际问题中“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课时(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课时(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教学关键:对问题的理解。
教学过程:  
  1、口答
  ①4是5的百分之几?
  ②5是4的百分之几?
  2、基础训练
  指出下列各题中,哪一个是单位“1”的量,谁与单位“1”的量相比?
  (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百分之几?
  (2)实际产量是计划的百分之几?
  (3)某实验田普通水稻的平均产量是每公顷5.6吨,采用杂交技术后,水稻的平均产量为每公顷7吨,杂交水稻每公顷的产量是普通水稻的百分之几?普通水稻每公顷的产量是杂交水稻的百分之几?
 && 3、引入新课
  投影演示:将基础训练第(3)题的两个问题改为: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每公顷增产百分之几?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每公顷减少百分之几?同学们是否做?引出课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二)教学新课
  1、问题: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每公顷增产百分之几?
  (1)让学生读题
  (2)指导学生边审题边画出线段图
  师生共同分析:问题是求谁是谁的百分之几?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每公顷增产多少吨怎么求呢?板书:增产的数量÷普通水稻的产量
  (7-5.6)÷5.6=1.4÷5.6=0.25=25%
  或7÷5.6=1.25=125% 125%-100%=25%
  2、问题: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每公顷增产多少吨怎么求呢?
  提问:谁是单位“1”的量?谁与单位“l”的量相比?怎样计算?
  板书:少的数量÷普通水稻
  3.提问:这道例题还有其他的解法吗?师生共同讨论。
  让学生说说算理。
(三)巩固练习
  1、下列各题,每小题均回答三个问题:
  A、谁是单位“1”的量?
  B、谁与单位“1”的量相比?
 & (1)男工人数比女工多百分之几?
  (2)今年每公亩的产量比去年增产百分之几?
  (3)汽车速度比火车速度慢百分之几?
  (4)红花朵数比黄花朵数少百分之几?
  2、4比5少百分之几?5比4多百分之几?
  3、五(1)班有男生25人,女生20人。求男生人数是女生的百分之几?
  女生人数是男生的百分之几?男生人数比女生多百分之几?女生人数比男生少百分之几?(注意单位“1”)
  4.列式计算课本第24页“练一练”。
(四)教学小结
提问:今天我们又学了百分数应用题,它的结构特征如何?如何求相差数的百分率?
  学生基本能掌握这一类应用题,对于一些联系实际的变式应用题,学生还有一定的难度。应加强练习。
在教学新课的过程中,做好以下几点:
1、注重数量分析。
2、抓住重点,突破难点,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解法,提高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
3、精讲多练,有层次。
4、密确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到百分数的应用非常广泛,学好百分数可以解决很多生活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5、在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设计了选择题,检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6、学生的错例能够即使的反馈探索并纠正,如果在探索算法的时候,多给学生一些时间去讨论,探索加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效果会更好些。
【】【】【】
&&上篇文章:
&&下篇文章:
&&相 关 链 接
&&发 表 观 点
友情链接: |
| Google搜索
| 新浪 | 网易 | TOM | QQ.com |
技术支持:& 加载时间:秒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教委电话:(36
地址:福建省晋江市池店镇政府大院内《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教学反思 - 教学反思 - 科组专栏 - 长塘小学
当前位置: →
→ 文章正文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教学反思
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数是多少”这一节课是在学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掌握了笔算加法和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对前面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和提升,利用学生已经学过的比多、比少的知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节课是低年段解决问题的一个难点,易与上学期所学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相混淆,学生还易见多就加,见少就减。针对此类问题我在上课过程中充分利用纸条图来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1.这节课注重了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通过一张卫生评比栏,让学生根据图上小朋友的对话,推理出条件信息。即一班得了12面小红旗,二班比一多得3面,并通过分析信息,解决二班有几面红旗的问题。依此方法,解决其他各班有几面红旗的问题。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例如让学生寻找不同的条件,选择不同的条件,解答其它班得的红旗面数。让学生不但会根据问题选择条件,也会根据不同条件来解答问题。从中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2.注重教给学生分析“比字句”的方法,让学生通过画一画,标一标的方法分析清楚比字句中是谁与谁比,比多时找出多的量,比少时即要求找出少的量,问题中是求多的量就用加法算,求少的量就用减法算。因二年级的学生年纪还小,注意力和理解能力还不够强,如果只但但要求学生听老师分析的话,根本无法理解比字句的含义,所以必须通过动手画、写来帮助自己理解,这样可为以后学习比标准量打好基础。
3.但还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可以放手让学生用多种方式来表示数量关系,并不是只能用纸条来操作,如果有困难的可以用纸条来摆一摆。在分析数量关系时,还应反复让学生说出算理,加深对条件与问题的理解。
4.另外,还需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加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鼓励他们说话要有条理性、完整性。
文章录入:叶积玉 | 浏览次数:读取中…
--------------------------------------------------------------------------------------------------------
上篇文章:下篇文章:
Copyright &C 长塘小学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_百度知道长度不能超过200个字
《求比一个数少(或多)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教学反思
求比一个数少(或多)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是低年级教学的一个难点。为了突破难点,让学生动手摆、动口说、动笔写,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全过程,使学生在参与学习的活动中领悟出“求比一个数少(或多)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仍然是把较大数看作两部分组成的,从大数中去掉大数比小数多的部分,就是小数与大数同样多的部分,也就是小数。小数加上大数比小数多的部分就是大数,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这类问题的分析方法和解答方法,也就达到了这节课的教学目的。对于这节课,我有以下几点感受:一、使生活问题数学化,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以全校卫生评比为情境,尤其是二年级1班的卫生红旗数最多,来引起学生最大的兴趣。同时,我创设了以二1班和学校其他年级各班相比较,使学生对教学内容非常感兴趣。这样,学习效果就立竿见影。二、让学习过程活动化,使学生亲历知识的生成过程。课标指出:数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生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去“做数学、悟数学”,使他们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感悟数学知识,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教学完“二(1)班得了16面小红旗,二(2)班比二(1)班少3面,二(2)班得了多少面?”后,我又以同样的方式引导学生拓展了教材,提出了“二(2)班得了13面小红旗,三(1)班比二(2)班多1面,三(1)班得了多少面?”通过说题意、画线段图、比较两题的异同使学生不仅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对所学的知识印象也更加深刻。三、设计练习题有层次,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知识水平不同,在同一节课里每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的发展。本节课在课后拓展练习中我设计了七道题,由易到难有图形题、文字叙述的应用题、还有拔高题。在练习的过程中中下水平的学生能熟练的解决基本题,中上水平的学生能熟练的解决1—5题,尖子生经过思考后能解决5、6题。四、在这次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一些不足:&&&1、在例题后的拓展中,求出两个班的红旗数后,由于时间关系,我没有引导学生对主题图里的其他信息进行分析和解决。2、在联系生活解决问题的环节,如果有时间,应该多给学生一些生活中的数学情境。让学生反复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3、在教学细节上还需要注意,语言还需要再精炼。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意学生对知识接受和处理的能力培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生活的能力。更加注意自己在细节上的精心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您可以在这里发表评论...
谁看了这篇日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顶碗少年教学反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