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东风二号是我心中的梁思礼征文事业的关键节点

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
您现在的位置: >
梁思礼:家国情怀 火箭人生
  4月14日,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的名字为更多人所知是因他显赫的家庭——他的父亲是近代中国有名的大家梁启超,他的兄长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然而对了解航天的人们来说,的大名同样是“如雷贯耳”。他是中国著名的导弹和火箭控制系统专家,他参与了中国航天历史上的诸多“首次”,曾在“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研制中首次采用新技术。他对航天可靠性工程提出精辟论述,是航天可靠性工程学的开创者。
  家学渊源,爱国当先
  1924年,51岁的梁启超迎来了他最小的儿子。在后来的许多年里,每每回忆他与父亲的相处,总是充满了怀念和温情。他曾说,在自己众多的称谓里最喜欢父亲留给他的昵称“老白鼻”,而父亲对他最大的影响便是“爱国”。
  “有人曾经问我,你从你父亲那里继承下了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我回答说‘爱国’”,说,“父亲生前曾说过,‘人必真有爱国心,然后方可以用大事’,这句话支撑了我一生的追求。”
  因着这份爱国心,1949年从美国回国。在此之前,他先后在卡尔顿学院、普渡大学电机工程系、辛辛那提大学导弹控制专业获硕士、博士学位,已在美国度过了8年时光。
  因着这份爱国心,在最艰难的岁月他仍一心为国,投身航天。“从第一颗原子弹、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到第一艘神舟飞船,我回国后和第一代航天战士一起,白手起家、自力更生,创建起完整坚实的中国航天事业,使中国居世界航天强国之列。能为此奉献一生,我感到无比的自豪和光荣。”曾说。
  梁启超曾著《少年中国说》,激励无数中华儿女奋进,却是用了一生始终践行。
  航天功臣,开创“可靠性工程学”
  1956年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年。这一年他入了党、走进婚姻殿堂,更重要的是,这一年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原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被任命为导弹控制系统研究室副主任,是钱学森院长手下的十个室主任之一。从此,他将全部身心都融入了我国导弹与火箭的发展事业之中。
  “当时既无资料,也无仪器和导弹实物,除了钱学森外,谁都没有见过导弹和火箭,简直是两手空空,一张白纸。但这是一颗生机勃勃的种子。”五十年后,回忆说。
  如果说1956年是人生的转折点,那么“东风二号”则是他事业的关键节点。1962年,“东风二号”点火发射,起飞几秒钟后,“导弹像喝醉了酒似的摇摇晃晃,头部还冒出白烟,最后落在了发射阵地前300米的地方”,这次失败带给极大的震撼。
  也是这次失败,成就了之后的长征二号系列火箭工作,更成就了开创的“可靠性工程学”。在那之后,“我们才真正懂得怎样自行设计”。他提出:“产品质量和可靠性是设计出来的,不是统计出来的;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是管理出来的,不是试验出来的”。一生得过无数奖项,有过很多头衔,但是他最珍视的便是火箭设计师。他唯一出版的传记命名为《一个火箭设计师的故事——院士自述》。
  此后积极推行并领导实施了一系列质量控制和可靠性保证措施,使“长征二号”的可靠性大大提高,我国的发射成功率稳居世界前列,在国际上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1980年代后,开始深入计算机辅助设计领域,又将可靠性的工作由硬件拓展到软件。
  乐观人生,做个“有趣”的人
  梁启超曾著有《学问之趣味》,文中说:“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这种趣味主义被视为父亲留给他的遗产。他说,人的一生要有“趣味”,没有趣味人生就没有意义。我先搞导弹控制、再扩展到计算机应用,都是趣味驱使。
  90岁时,央视曾录制一期他的访谈,他的书房里摆满了各种唱片,俨然音乐发烧友的架式。他留学期间曾是摔跤健将,在比赛中屡有佳绩。他还喜欢游泳,并学会了“水母式”泳姿,漂浮在泳池中,脚不着地,借着失重的状态想象着自己正在“太空出舱行走”。直到生命的最后几年,他仍未减少对体育的喜爱,2010年,他还像年轻人一样凌晨起来看比赛直播。在微博大热的年代,他也和年轻人一同关注,并感慨它“现在有些‘乱’,但可以汲取的营养更多”。
  经历过常人难以体会的跌宕——出身名门、投身航天、功勋卓著,可谓风光无限,也曾经历幼年丧父、亲人相继离世以及特殊年代的政治风波。但这趣味二字却让他拥有了别样的人生。
  (科技日报北京4月15日电)
侬好上海由新民网出品微信号:helloshanghai2013
吃喝玩乐、上海故事、同城活动每天热爱上海多一点,加入小侬家族就对啦!
新民晚报官方微信微信号:xmwb1929
有用、有益、有趣
街谈巷议微信微信号:xinminwangshi
街头访谈,麻辣点评
新闻热词榜
数据加载中……
史上最惨烈沪牌战周末打响!
“中国梦·申城美”2016年度先进典型人物报道拉开帷幕,让这群优...
比起“运动式维权”,更重要的是维权常态化,“天天3·15才是真的...
昨天(11日)傍晚,嘉定区安亭镇街头,一名孕妇突然临盆生产,执勤...
本月14日,IIHS(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发布了新增的4款20...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微微辣(本文由“凯叔讲故事”微信公众号独家首发,转载请联系)
凯叔说kaishushuo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孩子沉浸在 iPad 里,怎么办?》.在文章里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千呼万唤! iPhone 7终于来了!在你被这亮黑色惊艳到的时候,当你大喊:买!买!买!的时候你可曾考虑过,这背后也许有很心酸的故事 iphone ,ipad,macbook现如今
9月8日,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主办的第十七届中国信息安全大会在北京召开, 金立 M6|M6 Plus以其在手机移动信息安全领域的表现,获得 “2016年度中国手机移动安全领域最佳产品奖”.以“
9月9日, 荣耀 品牌成立999天之际,年轻的 荣耀 在北京石景山体育馆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极光派对, 荣耀 品牌中国区代言人吴亦凡现身助阵.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极光派对上, 荣耀 8不仅发布了樱语粉
并且由于业务原因,有些地方必须在短期内重用一些老 代码 .虽然我们有很完善的相互 Code Review 的机制,难免的,因为一些 Dependency 和 Deadline 的原因,最后实现还是和设
欧界报道:9月9日9时,来自全球各地的近10万款美酒在 天猫 酒水节全部亮相并开售,当天仅过去一个小时,酒水销量就达到了去年当天总成交量的10倍.可见 天猫 全球酒水节对于全球酒水产业的助力有多大,同
历史只有通过传承才能烛照未来, vivo 只有通过传承才能健康长久.师者向新一代传递知识、精神和风骨,新生代继承使命并推陈出新,沿着前辈的轨迹走出自己的路,组织也因无数次这样接力而活力无限.9月10日
京东 钱包、白条在近期与北京朝阳大悦城达成战略合作,大悦城内400多家品牌商户已接入 京东 钱包,并支持打白条支付.合作达成之时,适逢临近朝阳大悦城6周年店庆, 京东 钱包与白条提前预热,自8月27日
这一年,是行业变革的一年,互联网思维,成为这个传统行业必须具备的新基因,房企触网、中介 O2O 、众筹卖房,这些勇敢者的创新尝试将预示着房地产行业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2015年,祝愿中国的房地产业回[转载]精忠报国梁思礼
精忠报国梁思礼
  梁思礼,广东新会县人,清末维新运动领袖梁启超最小的儿子。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著名导弹和火箭控制系统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顾问,因病医治无效,于2016年4月14日10时5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1924年8月24日,梁思礼生于北京。1941年高中毕业后,梁思礼随三姐梁思懿赴美留学。1945年获美国普渡大学学士学位;1947年获辛辛那提大学硕士学位;1949年获辛辛那提大学博士学位;1949年10月,梁思礼回国,1950年任邮电部电信技术研究所技术员;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梁思礼曾领导和参加多种导弹、运载火箭控制系统的研制、试验。他在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的研制中,首次采用新技术,为向太平洋成功发射远程导弹试验作出重要贡献。他对航天可靠性工程提出精辟论述,成为航天可靠性工程学的开创者和学科带头人之一、航天CAD的倡导者和奠基人。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其代表作品有《梁思礼文集》、《向太空长征》等。
  在中、近程战略导弹的设计中,梁思礼曾领导和参加研制成功具有中国特点的捷联惯性制导系统,开辟了战略导弹“惯导化”的道路。他亲自领导和参加多种导弹、运载火箭的控制系统的研制、试验及向太平洋发射远程运载火箭试验。他还主持研制成功了卫星、导弹计算机自动测量控制系统。
  有媒体评价他说:梁思礼和所有的中国“驯火人”一样,站在历史耀眼处的暗面。近处,找不到他们的名字,设计图纸上没有他们的名字,他们是戈壁滩上被漫天风沙遮蔽着的群像背影,他们的名字被封印在打着“绝密”标签的文件袋里。远处,他们的名字,被一笔一笔刻在历史坐标上。
  梁家“一门三院士”,除了梁思礼是中国科院士外,他的两个哥哥:建筑宗师梁思成和我国近代田野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梁思永也是院士。  
中国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启超之子梁思礼在京逝世
中新社北京4月14日电
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梁思礼14日10时5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梁思礼祖籍广东新会,为外界所熟知的身份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梁启超最小的儿子。他在1945年获美国普渡大学学士学位,1947年获辛辛那提大学硕士学位,1949年获辛辛那提大学博士学位。
梁思礼是中国著名的导弹和火箭控制系统专家。他参与了中国航天历史上的诸多“首次”,曾在“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研制中首次采用新技术。他对航天可靠性工程提出精辟论述,成为航天可靠性工程学的开创者和学科带头人之一。
梁思礼曾任国际宇航联合会副主席,也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科技委顾问。他曾先后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何梁何利基金奖、中国老教授科教兴国奖、中国侨界杰出人物等荣誉。有代表作品《向太空长征》、《梁思礼文集》等。
据悉,梁思礼在今年3月患感冒,因肺部不适入院治疗。因年事已高,严重影响到心肺功能。目前,他的家属正在安排后事。根据梁思礼治丧办公室消息,将于北京时间4月18日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举行送别仪式。
梁思礼:家国情怀 火箭人生
光明网&&&&
  4月14日,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梁思礼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梁思礼的名字为更多人所知是因他显赫的家庭——他的父亲是近代中国有名的大家梁启超,他的兄长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然而对了解航天的人们来说,梁思礼的大名同样是“如雷贯耳”。他是中国著名的导弹和火箭控制系统专家,他参与了中国航天历史上的诸多“首次”,曾在“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研制中首次采用新技术。他对航天可靠性工程提出精辟论述,是航天可靠性工程学的开创者。
  家学渊源,爱国当先
  1924年,51岁的梁启超迎来了他最小的儿子梁思礼。在后来的许多年里,梁思礼每每回忆他与父亲的相处,总是充满了怀念和温情。他曾说,在自己众多的称谓里最喜欢父亲留给他的昵称“老白鼻”,而父亲对他最大的影响便是“爱国”。
  “有人曾经问我,你从你父亲那里继承下了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我回答说‘爱国’”,梁思礼说,“父亲生前曾说过,‘人必真有爱国心,然后方可以用大事’,这句话支撑了我一生的追求。”
  因着这份爱国心,梁思礼1949年从美国回国。在此之前,他先后在卡尔顿学院、普渡大学电机工程系、辛辛那提大学导弹控制专业获硕士、博士学位,已在美国度过了8年时光。
  因着这份爱国心,在最艰难的岁月他仍一心为国,投身航天。“从第一颗原子弹、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到第一艘神舟飞船,我回国后和第一代航天战士一起,白手起家、自力更生,创建起完整坚实的中国航天事业,使中国居世界航天强国之列。能为此奉献一生,我感到无比的自豪和光荣。”梁思礼曾说。
  梁启超曾著《少年中国说》,激励无数中华儿女奋进,梁思礼却是用了一生始终践行。
  航天功臣,开创“可靠性工程学”
  1956年是梁思礼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年。这一年他入了党、走进婚姻殿堂,更重要的是,这一年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原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梁思礼被任命为导弹控制系统研究室副主任,是钱学森院长手下的十个室主任之一。从此,他将全部身心都融入了我国导弹与火箭的发展事业之中。
  “当时既无资料,也无仪器和导弹实物,除了钱学森外,谁都没有见过导弹和火箭,简直是两手空空,一张白纸。但这是一颗生机勃勃的种子。”五十年后,梁思礼回忆说。
  如果说1956年是梁思礼人生的转折点,那么“东风二号”则是他事业的关键节点。1962年,“东风二号”点火发射,起飞几秒钟后,“导弹像喝醉了酒似的摇摇晃晃,头部还冒出白烟,最后落在了发射阵地前300米的地方”,这次失败带给梁思礼极大的震撼。
  也是这次失败,成就了之后的长征二号系列火箭工作,更成就了梁思礼开创的“可靠性工程学”。在那之后,“我们才真正懂得怎样自行设计”。他提出:“产品质量和可靠性是设计出来的,不是统计出来的;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是管理出来的,不是试验出来的”。梁思礼一生得过无数奖项,有过很多头衔,但是他最珍视的便是火箭设计师。他唯一出版的传记命名为《一个火箭设计师的故事——梁思礼院士自述》。
  此后梁思礼积极推行并领导实施了一系列质量控制和可靠性保证措施,使“长征二号”的可靠性大大提高,我国的发射成功率稳居世界前列,在国际上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1980年代后,梁思礼开始深入计算机辅助设计领域,又将可靠性的工作由硬件拓展到软件。
  乐观人生,做个“有趣”的人
  梁启超曾著有《学问之趣味》,文中说:“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这种趣味主义被梁思礼视为父亲留给他的遗产。他说,人的一生要有“趣味”,没有趣味人生就没有意义。我先搞导弹控制、再扩展到计算机应用,都是趣味驱使。
  梁思礼90岁时,央视曾录制一期他的访谈,他的书房里摆满了各种唱片,俨然音乐发烧友的架式。他留学期间曾是摔跤健将,在比赛中屡有佳绩。他还喜欢游泳,并学会了“水母式”泳姿,漂浮在泳池中,脚不着地,借着失重的状态想象着自己正在“太空出舱行走”。直到生命的最后几年,他仍未减少对体育的喜爱,2010年南非世界杯,他还像年轻人一样凌晨起来看比赛直播。在微博大热的年代,他也和年轻人一同关注,并感慨它“现在有些‘乱’,但可以汲取的营养更多”。
  梁思礼经历过常人难以体会的跌宕——出身名门、投身航天、功勋卓著,可谓风光无限,也曾经历幼年丧父、亲人相继离世以及特殊年代的政治风波。但这趣味二字却让他拥有了别样的人生。(科技日报北京4月15日电)
首个“航天日”将展出 梁思礼功勋事迹
本报讯(驻京记者
柯立)梁思礼的女儿昨日对长江日报记者介绍,去年11月,梁老心肺功能出现问题,并于12月24日住进协和医院。喜欢欣赏音乐、热爱上网与人下棋的梁老受不了医院的约束,今年3月29日出院后一直在家休养。近日,老人又现过敏性哮喘症状,14日上午终因痰液卡住气管不幸去世。
梁启超后人都有爱国“胎记”
幼子梁思礼辞世,91岁老人为中国航天奉献一生
&&&&记者&柯立&刘桔
&&&&“父亲昨天去世之前还牵挂着下周的‘航天日’活动,想着要出一份力”,昨天在位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附近的家属院内,梁思礼的小女儿梁旋哽咽着对长江日报记者说。
&&&&4月14日10时52分,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梁思礼在北京辞世,享年91岁。他是中国近代思想大家梁启超最小的儿子,至此,梁启超九个儿女均已与世长辞。
&&&&爱国这一课,我不曾落下半节
&&&&“印象最深刻的,还是父亲热爱国家、热爱航天事业的赤子之心。”梁旋说。
&&&&作为最小的儿子,1929年梁启超逝世时,梁思礼还不到5岁。他被家人叫做“老白鼻”,这是梁启超对他的昵称,由Baby(宝贝)一词音译而来。1941年中学毕业后,梁思礼便前往美国留学。1949年获辛辛那提大学博士学位后,梁思礼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他放弃美国无线电公司的邀请,毅然回国投入到祖国建设中。
&&&&“父亲常说他最难忘的是1960年的一次导弹发射试验。”梁旋回忆,这次试验前,他与即将分娩的妻子告别时说:“若生男孩取名‘凯’,生女取名‘旋’。”他盼望着凯旋。试验虽然失败了,我出生了,他仍给我起名“旋”,他相信今后一定会成功。果然,1964年,父亲作为控制系统的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参加了第一个自行设计的中近程液体地地导弹的研制,并发射成功。
&&&&在大女儿梁红眼里,梁思礼的性格爽朗乐观,他经常对我们说:“我与父亲(梁启超)一样,崇尚趣味主义。父亲常说,若哭丧着脸挨过几十年,那么生命就成了沙漠,要来何用?”
&&&&梁红说:天津市河北区民族路有一幢白色的房子,是公公(梁启超)当年写作的地方——饮冰室。公公在这里写的“人必真有爱国心,然后方可用大事”,这句话对我父亲影响很大。他多次对我们说:“你公公(梁启超)对我的直接影响较少,几个哥哥姐姐都受过父亲言传身教,国学功底数我最弱,但爱国这一课,我不曾落下半节。”
&&&&7人留学海外均回国
&&&&“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梁家走出了梁思礼、梁思成和梁思永三位院士引人乐道,而更难能可贵的是,梁启超的9个子女7个曾留学海外,学贯中西,成为各行业的专家,但却无一例外选择学成后回来报效祖国。
&&&&比如,次子梁思永从美国哈佛大学学成归国后,加入中研院史语所考古组;三子梁思忠政治热情极高,曾一度想终止学业回国参加“北伐”,从美国西点军校毕业归国后担任炮兵校官;次女梁思庄曾先后就读于加拿大名校麦吉尔大学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归国后致力于西文编目工作,是我国图书馆学领域首屈一指的专家;三女梁思懿是“一二九”学生运动的骨干,1941年到美国学习,后回国一直在妇联、红十字会等机构工作。
&&&&梁家子女成器,背后自然少不了梁启超的影响。“各人自审其性之所近何如,人人发挥其个性之特长,以靖献于社会,人才经济莫过于此。”梁启超曾写信为长子解惑。
&&&&梁家的第三代子女,也各有成就。梁思成、林徽因之子梁从诫创建了中国第一家完全民办环境保护组织“自然之友”。梁从诫的姐姐梁再冰则继承了祖父梁启超的那支笔,1948年离开北大后进入新华社,在国际部一直干到1991年退休。梁家第三代有不少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梁思礼共育有两女一子,两个女儿都在航天部门。
&&&&“梁启超注重把自己的爱国情怀传给子女们,在家书中他常教育孩子们把个人努力和对社会的贡献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报效祖国。”去年底,中纪委网站推出“中国传统中的家规”第20期推介写道:“从他写给子女们的400余封家书中,可以窥见梁氏家教的魅力。”
&&&&梁思顺&()
&&&&诗词研究专家&&
&&&&中央文史馆馆员
&&&&周念慈(女)
&&&&周同轼&骨科专家
&&&&周有斐
&&&&周嘉平
&&&&梁思成&()
&&&&著名建筑学家
&&&&中央研究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梁再冰(女)
&&&&新华社记者
&&&&梁从诫
&&&&梁启超
&&&&梁思永&()
&&&&著名考古学家
&&&&中央研究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
&&&&梁柏有(女)
&&&&北京市园林局高级工程师
&&&&长期在植物科研部门工作
&&&&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中国之新民等,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学者,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著有《清代学术概论》、《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等,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梁思忠&()
&&&&西点军校毕业
&&&&抗战时投笔从戎担任炮兵上校,在1932年的一·二八淞沪抗战中浴血奋战,在前线因病并贻误治疗时机英年早逝
&&&&梁思庄&()
&&&&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
&&&&著名图书馆学家
&&&&梁启超&家书
&&&&吴荔明(女)
&&&&北大城市与环境科学系教授
&&&&在1910年代-1930年代,梁启超把思成、思永、思忠、思庄送往国外学习,这期间梁启超与子女有密切的书信来往,共给他们写了400余封家书。
&&&&梁思达&()
&&&&经济学家
&&&&梁忆冰(女)
&&&&国家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研究员
&&&&76岁的她仍然坚持上班
&&&&梁任又(女)
&&&&梁任堪
&&&&全国知名商业专家
&&&&中国城市商业网点建设管理
&&&&联合会会长
&&&&·总要在社会上常常尽力,才不愧为我之爱儿。人生在世,常要思报社会之恩,因自己地位做得一分是一分,便人人都有事可做了。
&&&&·我今日若还不理会政治,实在对不起国家,对不起自己的良心。
&&&&国家生命民族生命总是永久的(比个人长的),我们总是做我们责任内的事,成效如何,自己能否看见,都不必管。
&&&&·毕业后回来替祖国服务,是人人共有的道德责任。
&&&&梁思懿&()
&&&&著名社会活动家
&&&&张郁文(女)
&&&&张安文
&&&&梁思宁&()
&&&&早年就读南开大学
&&&&后奔赴新四军参加革命
&&&&赵玲(女)
&&&&章俊锋
&&&&章安秋(女)
&&&&章安健
&&&&章惠(女)
&&&&章安宁
&&&&梁思礼
&&&&火箭控制系统专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梁红(大女儿)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502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原研究室副主任
&&&&参考《梁启超和他的儿女们》(吴荔明著)、《梁思礼传》(郭梅&庞茹著)
&&&&梁旋(小女儿)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北京神舟航天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总裁助理
&&&&整理/刘桔&柯立
&&&&制图/方磊&杨璐
&&&&梁左军(儿子)
&&&&(30岁时英年早逝)
梁思礼:坎坷半生幸获周恩来庇护
赤子铸箭不辱家门
日讯,我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梁思礼的追悼会今天(4月18日)上午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举行。
<font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6F日,梁老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梁思礼的头衔很多:
他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梁启超最小的儿子。幼年的梁思礼被家人唤作“老白鼻”——这是风趣的父亲对他的昵称,系将英语Baby(宝贝)一词汉化而来。
他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著名导弹和火箭控制系统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从第一颗原子弹、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到第一艘神舟飞船……他是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枚“地对地导弹”的控制系统负责人之一;他参加了多种型号的导弹核武器试验;他是我国远程液体火箭和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的副总设计师、控制系统的负责人;在他的主持下,我国首次将集成电路用于弹上计算机,并首次进行了全弹自动化测试;他参与了1980年向太平洋发射远程运载火箭的飞行试验……
1.传承父亲“爱国基因”
<font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6F年9月,“克利夫兰总统号”一次普通的航行——从美国的旧金山出发,终点是中国香港。船上的500多名旅客中,有20多个中国留学人员格外引人注目,他们正沉浸在回家的喜悦之中。
25岁的梁思礼便在这些留学生中。此时,他正带着刚从美国辛辛那提大学获得的自动控制专业的博士学位,返回阔别了8年的祖国。
<font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6F日,当轮船航行在接近亚洲的太平洋海域时,广播里播音员介绍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听到消息的留学生们都非常兴奋,意识到不久之后,他们踏上的将是一个新生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家马上在船上举行了一个别开生面的庆祝会,庆祝新中国的诞生。梁思礼等人还想到了一个别出心裁的庆祝方式:做了一面新中国的国旗。没有红布,就从船舱里找来一块白布和一瓶红墨水,用红墨水把白布染成红色,接着又用黄纸剪了1大4小共5个五角星,然后将它贴到红布上。简单而独特的方式,传达出对祖国的美好祝愿。
而站在码头迎接他的,是阔别八年、白发苍苍、眼含热泪的老母亲,正如饱受苦难的祖国一样张开双臂欢迎海外游子的归来。
几十年后梁思礼感慨地回忆道:“父亲的爱国思想使我一生受益。”梁思礼钟情于航天事业,正是在父亲“工业救国,技术救国”的思想影响下,才从美国归来参加建设。
梁思礼在美国求学时有位好朋友,他后来留在了美国,并在波音宇航公司任总工程师,还担任过美国民兵洲际导弹的总设计师。说来也巧,梁思礼也曾任航天工业部总工程师和中国洲际导弹的副总设计师。这位朋友在美国年薪几十万美元,住着高级别墅,来中国访问还受到隆重接待。有人就问梁思礼的感想,梁思礼说:“如果我当年留在美国,不会比我这位同学差多少,但我是为了服务我的祖国而离开的。虽然我们都研制洲际导弹,但他是为美国研制的,这些导弹曾经瞄准过中国;而我研制的导弹是为了保卫我的祖国,我感到自豪。”
2.“我以自己是第一代航天人自豪,从来不后悔”
梁思礼归国后,组织上将他安排在邮电部电信技术研究所和通信兵部电子科学研究所从事通讯技术工作。这期间,他还参加了国务院组织的“十二年科学远景规划”的起草工作。
<font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6F年,是梁思礼人生中的一个新起点。这一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而新中国的航天事业也从这个时候开始了它艰难的起步。这一年,国家决定组建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学自动化出身的梁思礼责无旁贷地挑起了这副担子,成为了新中国第一代航天人。
<font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6F年是我国航天事业迅猛发展的一年。在苏联停止援助的困难面前,党中央决定自主研制我国第一枚中近程地地导弹,射程约比苏制1059导弹增加一倍。
正当梁思礼埋头搞科研时,一场政治运动袭来。在1965年的“四清”运动中,由于父亲的缘故,他一直在不停地作检讨,仅当时写的一份检讨手稿就长达80多页。
由于熟悉业务,梁思礼最终还是被派往基地继续搞科研。基地的紧张工作让梁思礼暂时躲过了冲击。那时他心里只有一个想法:一心一意把“两弹结合试验”这个国家头等大事做好再说。
心血浇灌出了成绩,中近程地地导弹(改进型)与原子弹结合试验成功了。梁思礼将下一步工作的重点转个到了远程运载火箭的预先研究上……
没过多久,等待他的不是成功的喜悦,而是又一波的冲击。作为梁启超的儿子,梁思礼被称为“保皇党的孝子贤孙”,他被立了专案,他的几位兄姐也被关进了起来。
<font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6F年,母亲去世,梁思礼请示军管会要为母亲奔丧,却被要求“划清界限”,未获批准。时间过去了近50年,梁思礼谈到此事时依然难以释怀:“这是我此生最大的遗憾。”
由于得到周总理的保护,梁思礼才没有受到更多迫害。不过,磨难并未结束,长子梁左军,在“文革”期间,落下了抑郁症的病根。在30岁那年,左军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梁思礼夫妇心中又多了一道永远的伤口。
3.试验失败后他仍给女儿起名“旋”,相信一定会凯旋
<font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6F年,梁思礼被任命为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导弹控制系统研究室副主任,是钱学森院长手下的十个室主任之一。从此,他将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了发展我国导弹与火箭的事业之中。梁思礼回忆:“当时既无资料,也无仪器和导弹实物,除了钱学森外,谁都没有见过导弹和火箭,简直是两手空空,一张白纸。但这是一颗生机勃勃的种子。”
“日‘1059’发射成功,也就是后来被命名的‘东风一号’。它不仅是我国制造的第一枚导弹,也是军事装备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帮助我们建立起了自己的材料和电子元器件协作网,直接支持了航天事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其他行业的进步。”
在梁思礼的回忆中,“东风一号”的成功被简单带过,“东风二号”的失败却历历在目。日这天风特别大,9时5分,“东风二号”点火发射,起飞几秒钟后,“导弹像喝醉了酒似的摇摇晃晃,头部还冒白烟,最后落在了发射阵地前300米的地方。因为里面的推进剂装得满满的,导弹落地后炸起了一个蘑菇云,地面砸出了一个直径20多米的大坑。”
望着深深的大坑,梁思礼心痛万分,几天吃不下饭。
这次试验前,他与快分娩的妻子麦秀琼约定:“若生男取名‘梁凯’,若生女取名‘梁旋’。”他盼望着这次试验能够凯旋。试验虽然失败了,但他仍给女儿起名“梁旋”,因为他相信经过努力总会成功。
通过这次失败,他们总结了失败的原因,重新踏上研发征程。两年时间,设计了很多方案,做了无数试验。修改设计后的导弹“东风二号”,经过17项大型地面研制试验,105次发动机试车,在日终于发射成功了。
正是那一次失败,成就了之后的长征二号系列运载火箭的一次又一次成功,更成就了梁思礼开创的“可靠性工程学”的问世。
在网上不难查到这样一组数字:截至日,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进行了226次发射,这其中绝大多数大都是从长二丙发射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梁思礼自始至终参与了研制长征二号系列火箭的工作,他开创的“航天可靠性工程学”成为长征火箭安全飞行的坚实保障。
<font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6F年,梁思礼开始进军计算机辅助设计领域。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计算机软件的作用愈加凸显,在他的大力倡导下,可靠性的工作由硬件拓展到软件。
事实证明,梁思礼倡导的软件工程化,对载人航天起到很大作用。神舟五号一直到神舟十号的可靠性、安全性达到了近60年来研制的所有型号前所未有的高度。
4.音乐发烧友+姚明粉丝+摄影迷……
在梁思礼的私人家庭相簿中,我们看到了梁氏这个大家族的非比寻常。不仅一门出了三个院士,而且整个家族成员个个性格爽朗乐观,大家团结互助、齐心向上。近些年,他目睹了兄姐们一个个的离开,渐渐成为家族中的最年长者。可他的乐观豁达没有改变。
梁思礼与父亲一样,崇尚趣味主义,他的业余爱好和他的成功事业相映生辉。五六岁生日时,哥哥姐姐送了他一套贝多芬交响曲作为生日礼物。从小在家庭环境和兄姐的影响下,他一直对音乐非常着迷,是个古典音乐发烧友。他最爱第五交响曲《命运交响曲》,常在家从头哼到尾。即使是“文革”期间,他也依然保持了这一爱好——关上门窗,拉上厚厚的窗帘,悄悄给孩子们放《天鹅湖》、《胡桃夹子》等。
梁思礼还是姚明粉丝,他熟知NBA球星和中国体育明星。每逢有姚明比赛,他总是在家里宣布:“今天有重要的事情,姚明比赛!”有时因工作繁忙,错过直播,他一定会看录播和回放补回来。
他是一个摄影迷。大学时的业余爱好就是摄影,在暗室里冲洗、放大,一干就是一整夜,取景、构图、角度、光线他精益求精。
他还是大学时代学校古典式摔跤冠军、游泳能手。直到前几年他仍是个老球迷、泳姿全能选手,更是个象棋迷。他迷上了与计算机下棋,只要有时间,他总要打开电脑与计算机厮杀几盘。说起自己的经历、自己的家庭、自己的乐趣以及自己内心的种种感受,梁思礼仍会滔滔不绝。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心中的梁思礼征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