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课与新授课,练习课有什么不同

博客名称 :
博客昵称 :
自我介绍 :100字以内
没有提示信息
Cookie :不保存
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结构,上好地理复习课 14:06:00
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结构,上好地理复习课
文登新一中& 孙亚林
【摘要】如何才能更有效地上好复习课,其影响因素可能有很多。而要想区别与新课等其它课型,更突显其复习课的特征,其合理的教学结构应该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本文结合笔者的实践,粗浅地谈谈笔者所构建的高中地理复习课的课堂教学结构,仅供同行参考指教。
【关键词】复习课;课堂教学结构
  一般认为,课堂教学结构就指课堂教学过程的布局。是在一定思想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构成教学的诸因素在时空方面所设计的比较稳定的简化的组合方式及其活动程序。
  任何一堂课都是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而设计的。从具体的教学任务来看,不同的教学任务决定了不同课的类型,不同的课型又决定了不同的课堂教学结构。
  复习课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课型。一个阶段教学之后,各种考试之前,都必须进行复习。比如,单元复习、期中复习、期末复习、高考复习等。复习课与新授课、练习课、实习作业课、检查课、评讲课等课型都具有各不相同的课堂教学结构。
  新课程背景下的复习课,须逐渐由教学大纲重视&双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向&两个适应&(适应终身学习,适应社会生活)的根本转变。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如何才能上好复习课,相信这是我们许多老师,尤其是高三的老师所经常需要思考的问题。
  布卢姆指出:&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什么。&为复习课教学目标准确定位至关重要。
  复习课的主要任务应该有以下几点:①引导学生回顾梳理基础知识,弥补知识缺漏,形成知识网络结构,使知识系统化;②引导学生在巩固和熟练学科大纲、考纲规定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之上,教师精选典型例题,组织学生讨论、讲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方法的应用,突出知识的迁移训练;③引导学生归纳应用知识的方法,总结解题的规律,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完成这些不同与其它课型的教学任务,很有必要结合学生的已有认知发展水平,也就是学生的学习准备状态,去精心构建复习课这种课型的课堂教学结构。以下,我结合自己的和借鉴同事的教学经验,粗浅地谈谈我们在实践中认为比较行之有效的高中地理复习课的课堂教学结构,希望能得到同行们的多多指教。
  第一部分:课标内容及解读。
  首先,开门见山的提出课题,把本节复习课的目标、要求告诉学生。教师根据《课标》要求,结合《会考标准》或是《高考标准》,用幻灯展示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及重点、难点知识,让学生对本节主要知识点先有个总体映像。
  由于复习课任务明确,因而并不需要把课标中的&情感目标&展示给学生。这并不是说复习课可以完全不考虑情感目标,这个目标要教师心中有数,课堂中适度渗透,但不需要展示给学生,以造成复习目标过多等问题。因而,展示给学生应该是经过教师的理解和归纳的,非常精辟、准确、全面的知识和能力目标,让学生一看就明白的复习目标。
  第二部分:重难点知识链接。
  在复习课上,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回顾前一阶段的教学内容,同时发现并弥补&教&与&学&两方面的漏洞。由于复习的都是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所以在复习知识点时,一定是以老师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的主要内容,并让学生进行讨论、口述、回忆,将过去学过的旧知识不断提取而再现的过程。回忆时,可先粗后细,并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口述,或出示有关复习提纲,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回忆。所以,在巩固复习知识点时,要注意复习不是炒旧饭,不是把平时学习过的内容重复一遍,而是要把平时所学的局部的、分散的、零碎的知识纵横联系,使之系统化、结构化。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各部分知识的地位与作用,揭示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温故知新,在习旧的基础上,把各阶段的、局部的知识联系和衔接起来,使之从整体形成结构紧密的知识体系,以便于学生更好地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所以复习时,可采用&以线串珠&的方法,把知识概括成表格式、纲要式、图示式、口诀式,便于记忆与理解。其中重要的内容,最好是写出&板书&,板书也需体现出知识点的概括性和联系性,这样,学生40分钟一直都能非常清楚明了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目标。
  另外,复习课的特点是内容多,时间紧,单位时间的容量大。所以要正确处理重点内容与一般内容的关系,在一般中突出重点,在重点中带动一般,不能主次不分,平均使用力量。知识点的复习更要抓&重点、难点和薄弱环节&,而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第三部分:典型例题分析。
  复习课以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要任务,就一定要选好例题。我们认为,最好是选择历年的经典会考或高考题,经典试题能涵盖考点设置、命题思路及其表达形式等方面的特征,可以成为学生感悟、了解并把握考试&考什么&&怎样考&的典型范例,也是学生举一反三、融类旁通之本。选择以学生失误的解答为例,对典型错误进行具体的剖析和矫正,能使学生从反面获取知识和技能,能有效地使学生避免重犯自己或他人的错误,提高复习的成效。
  在分析例题时,教师的&讲&是关键。教师要讲审题,审关键词、审图、审隐含条件等,明白题意,揭露命题人的本来意图,弄清本质特征,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讲思维,尤其重视读图方法的指导,站在学生思维立场上,引导学生暴露误区,混点要深究,漏点要补遗,缺点要正清,盲点要务本;讲答题技巧,尤其是文字表述题,特别要强调语言表达的重要性,引导学生重视如何用学科语言科学、严谨、清晰、准确的语言回答问题。
  但这时,教师也不能完全是自己讲。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告诫我们,&希望你们要警惕,在课堂上不要总是教师在讲,这种做法不好&&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东西,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才是他真正掌握的东西。&按现在的说法就是:教师的任务在于导,而学生的任务在于悟。科学的复习课课堂教学必须废除&注入式&、&满堂灌&的教法,在复习中要体现:知识让学生梳理;规律让学生寻找;错误让学生感悟;成功让学生体验;方法让学生掌握。
  第四部分:课堂练习及课后检测题布置。
  课堂练习不仅是对教学的检验,同时也是学生知识升华的过程,这一环节要有充分的时间保证,要允许学生自己去咀嚼知识,消化理解。以往的教学结构大都将这环节的一部分或全部分放到课后去完成,学生知识接受与运用的间隔时间过长,教师得到的反馈周期也相应变长,随之而来的便是一系列的恶性循环。课堂教学中注重了这一环节,保证了学生对知识当堂消化理解的时间,教者更能及时准确地把握教学进程,既提高了教学质量,又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复习课必须精选训练题来强化知识、规律、方法的应用。选题时最好分级设置形成梯度,如选一些基础题、中档题、较难题等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题目的设计最好能把握知识的连接点,做到一道练习题能击中多个知识点,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而且具有针对性(针对考点热点)、时效性(能及时巩固本节课知识)、代表性(能将本课复习的规律、方法进行举一反三、拓展应用)。
  最后不要忘记布置的课后检测题。如果课后检测题也是老师精选的为最好,不然应以学生手头资料为主,有选择的布置。学生手头的资料一般都较多,为了能让学生不浪费时间,又达到课后检测的目的,教师最好自己先做一遍,再选择难度适中、题量适当的习题,充分发挥课后练习的有效性。
  总之,构建有效的课堂结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40分钟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上好每一堂复习课,让我们继续努力尝试吧!&
后一篇:没有了!
暂无访客信息!(1)从教学目标上看:新授课侧重于指导学生认识、掌握新知;复习课侧重于巩固,消化旧知。 (2)从教学内容上看:新授课容量较小,而复习课容量较大。 (3)从教学方法上看:新授课重探究过程,在水到渠成的基础上总结规律、方法;复习课重总结,讲求知识的整合、拓展和延伸。 (4)从学生主体作用方面来看:复习课较新授课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更充分。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定向、建构、点拨、检查,而将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复习巩固、质疑、解难。 明确学习目标一学生看书自学―― 建构知识框架― ― 练习巩固强化DD点评总结得失。 注意: 1、不要完全照搬照抄人家的课件。 2、不要每节复习课都要讲完整的复习方法。最好能结合具体的题目提示学生学习方法掌握。 3、讨论合作的时候尽量要让学生动手动笔。建议老师带一些白纸。 4、复习课不要把新课的课件进行拼接。有些可以以练代替讲。 5、复习课教给学生方法后,要求学生学会此运用此方法进行自己梳理知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6、选用材料要进行剪辑,无关信息要处理。(如媒体上选用的材料不能全部拿过来,要进行处理。) 复习课 以系统复习所学知识为主要教学任务的课称为复习课。它的主要目的是继续巩固和加深学过的知识,使之系统化。复习是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再学习。它与新授课有着根本的区别。它是通过回忆呈现知识,以问题为中心,围绕对问题解决,形成知识的重新建构,最终形成能力而保留下来。复习课时间短、内容多、容量大、节奏快,因此对教师把握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有较高要求。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 重复性 ②概括性
⑤综合性。通过评讲巩固复习内容,然后再通过综合训练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对复习课的教学,我们应当考虑如何让学生动起来,为他们创造比较多的交流机会。真正让学生动起来,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我们可以采取把学生分组,然后组员轮流讲,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可以让学生练习怎样更好的复述学过的知识。在复习中应该讲练结合。我认为采用练―讲―练―讲的方式,这种方式是根据当堂课的复习内容设计练习,通过练习归纳知识要点(可由学生归纳),然后再做巩固或迁移性训练。通过评讲巩固复习内容,然后再通过综合训练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将此页面分享给朋友:
文章标签:[小学]
下一篇:上一篇:
『发表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后提交: &&&&&&
『评论列表』
暂无任何评论
瑞文软件工作室 版权所有 [冀ICP备号]
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文章版权归原版权人所有,如您的文章不想在本站出现,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文章
当前页面执行的时间:.000毫秒2016年高考真题解析汇总精编
2016年全国各地中考真题
学科网2016年高考专题-真题、答案与解析(可在线估分)
决胜2016中考压轴题全揭秘精品
2016年学科网学易大联考与您相约
2016年高考二轮复习精品资料
2016年高考二轮复习讲练测系列
2016年中考一轮复习讲练测课课通
2016年高考一轮复习讲练测系列
2016年高考一轮复习精品资料
中学学科网[转载]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和练习课的操作方法----教改探讨(463)
&&&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和练习课的操作方法&&
一、新授课
新授课就是教学新内容、新知识的课,是基本课型之一。在正常的教学进度中,新授课占课时总数的70%以上。学生学习新知识,主要通过新授课。新授课的质量从根本上决定着学生学习的质量。
(一)认识三个问题
1、新授课的特点是“新”
这就要求我们,要研究新方法、讲出新味道、保证新收获。在教学对象不变的情况下,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同是语文课,面对议论文、记叙文、古诗文的不同文体,教学方法应该有别;同是数学课,面对概念、公式、例题的不同形态,教学方法也应有所不同。“味道”指的是知识给人带来的美感。语文课,要讲出它的语言美、音韵美、形象美、情感美、哲理美、生活美等;数学课,要讲出它的简单美、对称美、整齐美、和谐美、奇异美等。新收获就是新进步。学生有无新进步,是可以通过观察、反馈等手段加以验证的。
2、新授课联着旧知识
这就要求我们,要及时指导学生温习旧知识,消除拦路虎。知识的新旧是相对而言的。在知识的链条中,已学的知识为旧知识,未学的知识为新。在严密的学科体系中,知识的链条是互相扣合衔接的,每一个环节都不可或缺,不可或断。所以,一切新知都以旧知为基础。在新授课中,第一个环节就是复习旧知,但仅仅靠这个环节还不知以修补断缺的知识链条。要真正消除拦路虎,需要做较多的工作——包括课下辅导、集中补课、同学互助等。
3、新知识不都是难知识
这就要求我们,要准确把握教学重点,切忌照本宣科、主次不分。新授课的内容不都是“全新”的。因为不管哪一学科,学生都不是“一无所知”、“一无所能”的。因为新知识以旧知识为背景,是能够超前学习或通过迅速扫描而粗知一恶二的。所以当讲授新内容时,有些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已经并不“新鲜”了。“新鲜”的地方,一是他们自学时没有弄懂的知识,二是理解错误或不到位的知识。在新授课教学过程中要准确把握这些“新鲜”知识并将其作为教学重点认真对待,这样才有可能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二)抓住一个关键
在新知教学过程中,关键之处是什么?就是对知识的当堂理解。当堂理解不到位必然导致不能当堂巩固,不能当堂巩固又必然导致不能阶段巩固——由堂堂欠账导致周周欠账、月月欠账和年年欠账。所以当堂理解应该成为新知教学的核心任务。
1、当堂理解的策略
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应针对他们在特定阶段的实际情况,提出对学习内容理解所应该和可能达到的标准。究竟某一种知识需要强化多少次学生才能到达应有理解水平,需要认真研究,做到心中有数。
2、当堂理解的标准
(1)初步理解
相当于布鲁姆认知目标中的“识记”。一是“识”:知道客观事物是什么或叫什么,即辨认、识别以确定事物的名称;一是“记”,即巩固在大脑中,能准确地回忆和提取。文字、符合、词语的学习主要是到达这种理解。具体标准如下:
①能背诵、能默写
②能描述、能说明;
③能确认、能识别、能选择、能提起。
(2)深入理解
相当于布鲁姆认知目标中的“领会”。知道客观事物的为什么,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联系,把握材料的意义和中心思想。概念、原理、法则等的学习必须到达此种理解。具体标准如下:
①能复述、能变换、能分解、能压缩、能扩展;
②能理解、能运演、能比较;
③能举例、能阐发、能分析、能概括;
④能类比、能推论、能引伸;
⑤能联系、能贯通、能探幽、能发微。
3、理解标准的使用
以上列举的各项理解指标,同时也是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对学生的考评标准,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例如,“能复述”是一个标准。作为教学目标,它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准确复述某一内容;作为教学方法,是在具体教学实践中,针对某一内容的教学由学生复述一番;作为考评的标准,是通过口头复述或书面复述的反馈检测来了解学生理解的情况。
从当堂理解的角度说,作为教学方法,这些理解标准为我们进行有效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有效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充分学习,达到应有的理解程度,从而使所学知识保持较高水平的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清晰性。要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选择不同的教法,从多角度、多侧面强化其认识。有了这些方法,我们就可以在这方面有所作为。
(三)掌握三种策略
1、当堂记忆
记忆是对知识的进一步巩固。有3种类型: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瞬时记忆强化而为短时记忆,短时记忆强化而为长时记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记忆主要是瞬时记忆和短时记忆,通过课下的复习巩固才能达到长时记忆。但实际上,能够使瞬时记忆有意转化为短时记忆的课堂并不多见。主要原因有三:一是老师为赶进度,没给学生留下反思记忆的时间;二是有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更没有记忆意识;三是由于平时作业可以自由看书,所以养成了不愿记忆的习惯。因此,为了确保学生的学习能够按照知识掌握的规律有效紧系,必须强化短时记忆;而强化短时记忆的主要措施就是当堂记忆。当堂记忆需要注意:
(1)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力争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2)要指导记忆的思路、方法和技巧,避免空洞要求。
(3)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反馈,督促激励。
(4)课上课下相结合,有的内容当堂可做初步记忆尝试,课下再进一步强化。
(5)当堂记忆可随时进行,也可纳入课堂小结的范畴。
2、当堂运用
即在课堂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它既是检验学生对知识理解和保持程度的基本,也是使学生加深理解、巩固知识、掌握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当堂运用,就是指一般意义上的课堂练习。其基本要求是:
(1)练习要有针对性;要立足基础,强化基础,巩固基础。
(2)练习的难易要适度,容量要适度,时间要适度。
(3)题型要多样,完成的方式要多样,反馈的方式要多样。
(4)出示任务要规范,完成过程要规范,监督反馈要规范。
3、当堂小结
即在课堂的结束步骤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总结。其基本任务是:第一,盘点知识,心中有数,确保学生课后能清晰回忆。第二,梳理知识,加深理解,确保学生课后能系统回忆。第三,归纳知识,总结规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其基本要求是:
(1)精心设计,认真落实;不能临渴掘井,随意操作。
(2)以学生为主体,切忌由老师包办代替或草草收场。
(3)整体把握,重点突出,思路清晰,框架具体。
二、复习课
(一)复习课的任务
1、复习知识
既要注意对基本概念、基本要点、基本规律、基本原理等知识的复习,也要注意对原则规则、方法步骤等知识的复习。前者主要是理解,也需要记忆;后者首先是记忆,其次是运用。前者帮助学生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认知水平;后者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基本技能。
2、完善知识
在第一次学习时,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学生学习错误、学习偏颇或学习不全面、不到位等,所以需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进行查漏补缺。
3、挖掘知识
有的知识靠一次学习是不可能完全理解的,因此在第一次学习时,不能展开也不宜展开,不能挖掘也不宜挖掘,这个工作需要在复习时进行。所以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教材,拓展教材,以加深理解。
4、总结知识
一是总结知识规律,进一步加深理解;二是总结答题规范和方法技巧,提高应用水平;三是总结学习方法,进一步反思和调整自己,以便更加有效地学习。
(二)复习课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
要指导学生系统复习,帮助学生系统总结。所谓系统总结,就是在对每个知识点进行复习的基础上,加强对知识点彼此联系的认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清晰的、准确的、完整的印象。
2、重点性原则
要在系统完整的基础上又重点地复习,要突出教材的重点、难点、考点,并对它们进行挖掘延伸,避免简单重复;要突出对薄弱环节和易错试题的分析研究与纠正。
3、针对性原则
要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组织教学。在具体施教中,首先要采取多种方式调查学情——或先回忆、或先回答、或先测试等,让后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点拨讲解、思考探究或强化训练等。
4、主体性原则
要引导、组织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动手、动口、动脑,多思考、多实践。
(三)复习课的方法
1、系统复习法
系统复习法就是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全面系统复习的方法,它依据教材呈现的知识体系循序进行。
(1)导学式
教师先提出要求,然后师生共同回顾,接着选择典型例题讲解或组织研讨。这种复习方法适合于对难度较小或大家比较熟悉的知识的复习。因为,“师生共同回顾”实际上就是引导和启发学生群答,而群答就可能滥竽充数者,所以一定要是连薄弱学生都能明确理解和会员的知识才宜使用此法。
(2)自主式
教师先提出要求,然后学生独立学习、合作探究,最后测试、反馈、点拨。这种方法适合对难度较大的知识的复习,但必须指导、组织和管理到位,不得放任自流。独立学习到什么程度才合作探究,合作探究到什么程度才进行反馈,都要认真对待。同时还要注意:
测试要定时定量,反馈要全面准确,点拨要精要得体。
(3)纲要式
指导学生把知识概括成纲要、表格、图示、口诀等,以加强理解和记忆。这种方法适合系统归纳、总结式复习和对重点知识的强化复习。具体的编写绘制工作,可在统一指导下由全体学生集作,也可以独立或分组进行。集体操作的方式,有利于集中智慧,加深印象,但不利于人人参与;独立于分组的方式,有利于人人参与,但还需及时全面反馈了解,并加以认定。
(4)竞赛式
学生竞选章节主持人,然后组织全班同学竞猜、竞答、争论、研讨等。这种方法比较有趣味,易于调动学生热情,可以一用。但要注意:第一,要有具体的操作规则和激励措施;第二,对学生主持人设计的试题,要进行适当的审查;第三,要合理调控,准确评价,及时点拨。
(5)训练式
按课本结构,设计系列试题,以做题的方式进行复习强化。这种复习方法,以训练带动复习,适合于在系统复习之后进行。
(6)自测式
引导和启发学生出题互测。可有几种变式:一人出题全班作答,或几人出题全班作答,或我出你答或我们出你们答等。
(7)资料式
针对重点内容,指导学生编写复习资料,并进行验收、评比。这种方法比较适合高年级的学生。编写的过程也是研究攻关的过程。编写时要立足教材,博取多家,认真比较,择其精华。
2、专题复习法
(1)教材重组
打破教材体系,选择新的角度,整合知识,强化训练。
(2)技能为纲
以答题规范与技巧为专题进行复习,如如何审题和构思等。
(3)试题探究
以对典型试题的研究带动对知识的系统复习和深度挖掘。
(4)比较鉴别
通过比较,区分异同,加深理解,掌握规律,正确运用。
(5)错题处理
第一步,分类整理;第二步,查找原因;第三步,反复强化。
(四)复习课的教学要求和一般结构
复习课的主要任务是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使学生加深对已有知识的理解,并把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根据教学进度,可以分成单元复习、期中复习和期末复习。
&1.复习课的教学要求:
&复习课的目的是通过对知识的条理化、综合化、系统化的整理,使学生对知识加深理解、牢固掌握、灵活运用。复习课要有利于建构知识结构,提示知识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和必然的联系。从纵、横两方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弥补学习上的缺陷,减少记忆负担,防止遗忘,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完善。
复习课要注意合理选择复习时机,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来组织复习;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复习;在进行阶段复习或学期复习时,要把知识的纵、横联系提示出来,合理编织知识网络,形成紧密的知识体系;复习的方法要多样,要防止复习材料的相互干扰,要进行必要的超额复习;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使学生独立思考,逐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梳理能力。
2.复习课的一般结构:
(1)宣布复习的内容和要求。
(2)复习提示。对拟复习的内容作概略式的提示,帮助学生回顾总结已学过的知识,建立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特别是重点内容。可以提出复习提纲,让学生讨论,也可以安排例题进行讲解,重点指导学生如何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题。
(3)复习作业。这是复习课的主要部分。教师根据复习内容和要求,布置具有明确目的的复习题组,让学生练习,使学生通过复习作业,把知识串联起来,使之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便于储存、提取和应用。在复习进行的过程中,可安排基本练习题,巩固、理解学过的知识。复习后的练习要有针对性,既有基本题,又有综合题,重点要解决解题思路。
(4)复习讲解。根据学生在复习作业时反馈出来的信息,有的放矢地进行系统讲解,关键在于把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构建知识结构,并根据学生在复习作业时出现的问题,进行重点分析。
(5)课堂小结。可让学生自己先作小结,通过复习课有些什么收获,明确了哪些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做简要的小结。必要时可以有针对性地适当布置一些家庭作业,达到继续复习巩固的目的。
复习课的结构比较灵活,应根据教学需要予以安排。如果复习作业分成几个层次进行,可采用边练习,边讲解的形式,把复习课结构中第三、四、五段重复几次进行。
三、讲评课
讲评课是以总结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纠正作业或测验考查中的错误,鼓励先进,帮助后进,为后继学习扫除障碍为主要任务的课。
(一)讲评课的基本问题
1、讲评课的地位
讲评课,即以评讲学生作业、练习、试卷为主要目的的课。典型的讲评课,是评讲阶段考试试卷的讲评课。
如果说新授课是学习知识,复习课是巩固知识的话,那么讲评课则是通过对试卷的讲评实现对前两个阶段学习效果的评价。通过评价,确认正确的学习,纠正偏颇的学习,保证后续的学习。所以,讲评课的课时虽然不多,但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不可低估。
2、讲与评的关系
在讲评课中,讲与评是辨证统一的。评是对学生而言的,讲是对知识而言的。立足于评,才能展开来讲;评得到位,才能讲得彻底。只评不讲,评价不具体;只讲不评,讲解无方向。有的讲评课,老师只讲试卷和试题答案,这就是只讲不评的常见做法。这种方法所以不当,就在于它没有以评为前提。即使对出错较多的试题,也不能只讲不评。因为,出错的是答案,二错误原因却可能是因人而异。
3、讲与评的主体
讲与评不都是老师的事情。老师要讲,但更要让学生讲。根据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学生要先讲,老师要后讲。学生的讲,主要讲过程、讲方法、讲原因、讲感受、讲经验等,但也可讲知识、讲规律。学生讲的作用主要在于暴露存在的问题,生成教学目标。老师的讲,主要是讲知识、讲规律、讲规范,但也可讲过程、讲方法、讲原因等。老师讲的作用不在灌输,而在确认,在点拨,在拓展,在深化,在归纳,在总结,在激励,在指导。
4、讲与评的任务
(1)知识讲解的任务
①讲知识的内涵与外延,强化学生对知识本身的理解、巩固和运用;②讲知识的纵横联系,强化学生对知识网络的理解、巩固和运用;③讲知识的难点和疑点,在提升思维品质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④讲知识载体(试题的题干、材料)的特点和审题思路,在深化学生对解题规律的认识中,强化他们对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
(2)评价学生的任务
①评价学生的成绩,以表扬前进者,激励后进者,让全体学生都满怀信心地学习;②评价学习的方法,以规范学习行为,总结学习经验,让全体学生都科学高效地学习;③评价学生的能力,以强化基本技能,弥补薄弱环节,纠正学习失误,让全体学生都得到有效提升。
(二)讲评课的基本要求
讲评要在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讲评前,要对学生的作业或考卷进行认真分析,找出带共性的一般性问题,讲评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讲评中提高认识,受到激励,讲评后,要布置一些与讲评内容密切相关的作业,让学生练习,提高学生对讲评内容的认识水平。
1、基本情况介绍
介绍与本次考试有关的情况,让学生对次考试有一个整体的了解,这是讲评课不可或缺的内容。介绍情况就是概略地评,应在对试题正式讲评之前集中进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试题情况介绍
包括试题数量、内容范围、试题难度等。对于试题难度,除了说明预设的难度以外,更重要的是统计出每道题的错误率,作为具体讲评的起点。
(2)考试结果概述
包括年级及格率、优秀率、最高分、最低分;班级及格率、优秀率、最高分、最低分。
(3)存在问题说明
主要指出学生在基础知识的掌握、答题规范与技巧、学习态度等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对于一般性问题,扼要说明即可,对于比较重要的问题,可以展开剖析,重锤敲打。
(4)“亮点学生”名单
包括:总分班级前几名,单项班级前几名;总分进步较大者,单项进步较大者。获取这些信息,需要做认真细致的调查工作,备课时将学生的姓名写在教案上,上课时给予赞许或表扬。
2、信息采集方法
(1)全面统计法
可借助电脑进行操作。其优点是:范围广、数据准、效率高;不足之处是对学生的了解不具体。
(2)抽样调查法
在自己执教的班级中抽取一定数量的学生试卷,进行逐项调查分析,并做好记录。其优点是:了解一手材料,有助于评讲时有的放矢;不足之处是,不够精确,劳神费时。
(3)两者结合法
兼用全面统计法和抽样调查法。对于精确度要求比较高的项目,如年级及格率、优秀率、最高分、最低分;班级及格率、优秀率、最高分、最低分等,可以借助电脑做精细调查;对于试题难度既可以借助电脑精确分析,也可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前者用于了解整体情况,后者用于设计班级讲评教案;“亮点学生名单”必须用定量的方法对学生答卷进行全面了解;对于“学生在基础知识的掌握、答题规范与技巧等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宜利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加以解决。
(三)讲评课的基本原则
1、针对性原则
要在统计的基础上有重点地讲评,根据试题的错误率分为不讲、略讲、详讲的等不同类型,以区别对待;不能不分主次地从头讲到尾。
2、主体性原则
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深入思考、积极讨论、认真发表、大胆质疑、细心运作等;不能不组织、不发动、不指导、不管理、不反馈,老师一讲到底。
3、理据性原则
要结合教材信息、题干信息、材料信息等提取知识、剖析试题、组织答案,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教材、理解教材,有效地识别信息、提取信息、迁移知识;不能离开教材考纲和题干材料等泛泛而谈。(理据性原则也叫“充足理由”原则)
4、类化性原则
要重点讲思路、讲意图、讲方法、讲规律、讲技巧,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学会设计,善于读文读图读表,善于组文绘图制表,让学生感到真切、印象深刻、心领神会、触类旁通。
5、强化性原则
要进行有效的横向比较、纵向贯通、深层挖掘、精细剖析或变式训练,以拓宽视野、深化理解、促其顿悟、固其技能;不能搞简单重复。
6、巩固性原则
要重视和加强课堂小结的设计、组织和指导,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纠错反思、总结经验、交流感受,确保人人有收获、个个能提高;不能讲完就结束。
7、灵活性原则
讲评试题是讲评课的主要任务。但要做到一题一法,既不可能、也没必要,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教法;不能用一种方法讲到底。
(四)讲评课的基本方法
1、简单点评法
简要陈述试题的考点、思路或答案等,目的主要在于确认其正确性。对于一些难度不大、学生出错较少的试题可用此法。
2、变换思考法
对某些难度不大的试题,在进行讲评后再进行临时变换,指导学生从新的角度思考探究,以检查其理解的深度与广度。
3、重做反思法
对某些试题在讲评之前,老师先做一些铺垫性指导、启发工作,让学生重做一遍,然后再行反馈和总结。
4、局部探究法
对于一些有特殊步骤或难点、疑点的试题,老师可先撇开部分步骤,做局部讲解或提示,然后让学生重新思考或运作。
5、分步探究法
对于某些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的试题,从审题到做题将其分解为系列小问题,引导学生一个个地解决。
6、循环讲解法
对于某些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的试题或步骤,实行老师、学生轮流讲解的方法:老师详讲——同桌对讲——全班选讲。
7、群体诊断法
老师说明学生常犯的错误,或学生自己说明错处,全班学生为其分析原因,寻求解决办法。
8、发散反思法
一题多想——想运用的知识、变换的方式或新的设计角度等;一题多解——寻求多种解法,鉴别最佳解法;归类思考——为试题所用的知识归类,为解题思路和方法归类等。
9、畅谈交流法
指导学生谈体会、谈经验、谈教训等,进行深度总结,将讲评的成果化为学生的内在收获,使学生人人有提高,个个得进步。
(五)讲评课的一般结构:
1、情况通报。教师说明作业完成情况或测验考查的结果。出示作业或考卷分析表。介绍作业或测验的平均分、方差、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等统计分析指标,对照教学目标,指出哪些知识点学得较好,哪些知识点还有问题。对考得较好或学习有进步的学生提出表扬,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鼓励。
2、导入课题,出示目标。根据作业或测验中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确定讲评课题和教学目标。
3、讲评。对有创见的解答加以介绍,对有代表性的错误分类进行评讲。
4、针对性练习。根据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针对性练习。
练习课的教学要求及基本结构
&练习课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其主要任务是巩固数学基础知识和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一般是在某一个新知识教完后(新课后的的练习)或一个单元后(综合练习)进行。
(一)练习课的教学要求:
练习课教学,关键是练习题的设计和选择。要注意练习的目的性、典型性、针对性、层次性、多样性和趣味性;要注意运用题组练习,加强各种练习的协调和配合,提高练习的整体效率;练习的编排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练习的结果要及时反馈评价,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弄清区别,在辨析中加深理解,在概括中把握联系,在评价中受到激励。练习的数量要适当,既要保证知识的巩固和技能技巧的形成,又要防止学生的负担过重。
练习课,是新知教学后,对知识进行综合运用,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从而达到培养技能,形成技巧,发展智力的目的。我们往往花很多心思准备一节新授课,而对于练习课比较忽视,仅仅就是引导学生把题做完,其实这是不够的。练习课对学困生来说,这是一次查缺补漏的好机会。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练习课的教法进行探讨,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练习课特别要注意方法多样,避免练习--讲评--再练习之模式。为此,教师首先要明确练习的目的、任务,提出要求,作出示范,然后指导学生进行半独立练习,独立练习,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最后检查练习情况,指出存在问题及改正措施并由师生共同进行总结。练习课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目的要求,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确定练习内容,并对练习进行科学的设计。如教学数学概念,公式,法则后,首先要安排巩固性练习,然后是发展性练习,扩展知识的应用范围,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最后是综合练习,沟通新知与其他知识的纵横联系,促进知识网络的形成,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练习要有层次。从练习的难度分,有巩固练习,发展练习,综合性练习及技能技巧练习。每一层次练习又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
&3.练习形式要多样化。要根据练习的目的要求和不同层次及儿童的年龄、心理特点来交换练习形式。如:口算练习有视算,听算,简算。应用题的练习可以有列式,提问题,填条件,改条件、问题等,以达到掌握应用题的结构特征,解题规律及方法之目的。低年级的练习课中还可以利用游戏,比赛等,以提高练习的兴趣和效果。中高年级更应注意联系实际,进行制作,画图,收集生活中的实际数据,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要合理安排练习的份量和练习时间。练习的数量要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难易程度而定,要能保证基础知识得以巩固和基本技能得以形成,又要减轻学生的负担,特别要避免机械重复练习,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5.练习要有针对性。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加强分类指导。任何时候,任何班级,都会有差异。在练习时,无论是习题的份量,难度的大小及练习时间的长短,教师都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既要照顾大多数学生,又要兼顾不同学生的需要。做到学习好的学生能吃饱,学习较差的学生吃得了。
6.每次练习,都必须严格要求,培养良好的练习习惯。练习课结束前几分钟,要求学生根据练习内容进行总结,归纳。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寻求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做到,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在练习课中,由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做题的速度差异太大。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习题难度的需要不同,因此,上一堂练习课就应抓几个结合:
第一、小组反馈同集体汇报结合。通过汇报教师去了解哪些同学会了,哪些还不会,问题出在哪里,为下面的精讲提供典型的案例。
第二、精讲与多练结合。虽然精讲中讲的题目很少,但是我们如果抓住典型,要求学生按照这种方法去练习,就会达到举一反三目的。
第三、优生指导与学困生的辅导结合。对于学困生的指导是一定要有的。充分调动优等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去适当辅导学困生,这样会让你腾出更多地时间关注指导孩子们的学习方法,找到课堂教学中可生成的资源。同时会让先学会的孩子验证自己学会的东西能否讲出来,其实这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教师要做到认真巡视,哪个小组在指导上出现了问题,要及时给予帮助。
综上所述,要将好的方式方法落实到课堂实践中并不是容易的事情。这需要我们不断地反思和改进我们的课堂实践。并在课堂教学中去总结和反思。
(二)练习课的一般结构:
(1)检查复习。主要是回忆已学的基础知识,特别是本课内容所需的基础知识,同时,也进行一些基本技能训练(包括口算训练和应用题的基础训练等)。
(2)揭示课题。明确练习的内容和要求。
(3)练习指导。练习课应防止机械重复的练习,应该有指导地进行练习,使学生通过练习有所提高。教师的练习指导,可简要分析练习中要应用的法则、定律,并要求学生注意容易出错的地方。有时可先组织板演练习,然后通过对错题的评讲,进行练习指导,这样做比较自然。
(4)课堂练习。这是练习课的主要部分,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练习,练习要分层次,要注意应用题组练习,加强练习题之间的联系和配合,提高练习的整体效益。
(5)练习评讲。对练习中发现的普遍性问题进行评讲,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所学知识,当堂解决问题。通过练后评讲,使学生的认识水平有所提高。
(6)课堂小结。可先让学生自己小结:通过练习课,自己有什么提高,弄清了什么问题,总结解题规律和分析练习中的问题,作进一步的练习。
练习课的结构是多种多样的,往往练习分几个层次进行,可采用练一段,评讲一段;再练一段,再评讲一段,课堂结构中的第三、四、五段可重复几次。&&&&&&&&&&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