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的后代不是活了100岁吗怎么是101岁从1901到2001年不是正好100年啊

孤岛落日 第四章 张学良幽居台湾(5)--东方红丛书 王先金编著--凤凰网博客
凤凰博报 由你开始
你确定要删除此博文及其所有评论吗?
孤岛落日 第四章 张学良幽居台湾(5)
六、张学良“桀骜不驯 &玩世不恭” & &1957年张学良花了4个月写长篇自传手稿,题为《杂忆随感漫录》(已在台湾出版),文中少帅对自己的性格曾自剖:“从善如流,知过必改,但也轻信易感,见异思迁。”并说“自幼就具有不柔顺的性格”,一旦自认为有理,“对任何方面我也不肯屈服”。 & &少帅自我总结:“这就是我桀骜不驯、玩世不恭的天性。” & &《杂忆随感漫录》长百余页,少帅亲笔写下他的一生。从父亲张作霖及家世说起,少帅自承从小学念书就很调皮,与人不同,曾趁私塾老师外出,把自己的辫子剪掉,气得老师要辞职;9岁与长他3岁的于凤至订婚,14岁仍在读书时就与于结婚,“我们俩在结婚前,从来没见过面,更谈不上感情……虽然说不上美满,也就这样过了数十年的共同生活。” & &他青年时曾受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以“有我在,中国不会亡”的演说启发,激发爱国与民族热情;及后在东北军露头角;首次与孙中山见面、大受激励;两次直奉战役;“九一八”事变;戏剧性戒毒,其后的欧游及返国受命剿共,担任不愿做的职务;与共产党接触后为周恩来的辩才折服;直写到西安事变为止。(少帅另奉蒋介石之命写了西安事变回忆长文) & &《杂忆随感漫录》其实也是受蒋介石之命而写。少帅在手稿上写明“1957年1月至4月22日完稿”。完稿当天,少帅另致函蒋介石,就“杂感录”长文提出几点自白,作为前言:一、未敢题名为回忆或自传,再三思考,勉强命名为《杂忆随感漫录》,但觉亦不甚妥,而又想不上来一个较好的题名。二、关于体裁、组织、措词,此文虽在真实,但如不慎,恐反为“共匪”利用作宣传口实,苦费周折,屡加修改,仍感觉不够周密。三、追随往事,忽隐忽现,又加时有伤感,思想不够绵密,文笔形容拙劣,实不能令人满意。 & &1957年4月22日,少帅在日记中写道:“蒋总统所命写述文件已脱稿缮就,命名为《杂忆随感漫录》,装订完竣,另备信统交老刘(刘乙光),彼云明日去台北。” & &七、王书君披露张学良口述实录 &
& &青年张学良 & &2002年4月,山东友谊出版社出版了一套90万字的《张学良世纪传奇(口述实录)》(上/下),书一上市就引起轰动,两个月内加印了三次。 & &在这部根据张学良11盘口述往事的录音带完成的书中,很多历史之谜就此由当事人自己揭开。磁带是著名史学家唐德刚教授在1990年采访张学良时录制的。这么珍贵的录音带又是怎么落到一个刚到美国两年的年轻学者王书君手里的? & &王书君本是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78级的一名本科生。他似乎并没显露出什么过人之处,却被当时作为交换教授来山东大学讲学的著名历史学家唐德刚教授赏识。唐教授在国内外可是大名鼎鼎,他是史学大家顾吉刚的弟子,曾先后做过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纽约市立大学亚洲系主任,并开创了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的先河。唐教授与这个山东大学历史系的“胡子兵”,很快就结成了忘年交。 & &1994年,在美国的唐教授向哥伦比亚大学推荐了王书君,并担保他去美国深造讲学。他也不负老师之望,赴美一年后就拿到了“特殊人才”绿卡。 & &本来,唐教授是打算自己为张学良写传的,可惜世事变化难料,由于唐教授经常来内地讲学,时任国民党秘书长的宋楚瑜知道这事后非常不满,对张学良将军说:“台湾有这么多史学家,你为什么偏要找唐德刚来作传呢?”结果,唐德刚的采访也就没有再进行下去,那11盘录音带就被唐德刚珍藏起来,后来哥大想要这些磁带,唐德刚也舍不得给他们。 & &所以当王书君跟老师提出想借这些磁带去为张学良写传时,没想到唐老师很痛快地说:“磁带你拿去吧。” 1997年,王书君开始写作。经过4年踏踏实实的工作,90万字的《张学良世纪传》写成并出版了。他给张学良将军下了这样的评语:“千古功臣,心向统一。”
& &八、张学良谈女人张学良晚年曾写过一首诗:“自古英雄多好色,未必好色尽英雄。我虽并非英雄汉,唯有好色似英雄。”下面是张学良谈女人的摘录:我为什么特别好女人?我为什么会特别女人,这也是有种种原因的。第一个原因,就是我父亲也等于放纵我。有一天,父亲在我第五个母亲那儿喝酒,喝着喝着他说,妈的,你这小子啊,你当我不知道你呢,你净出去外头混——混女人。我告诉你,玩女人可以,你可别让女人把你玩了。我年轻,我有权势,但我从来不加女人以权势。我跟女人是这样,你要不理我,我也就不追你了。我16岁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女人,她是我表哥的姨太太,是个暗娼。那时候,我常到他家去玩。有一天,家里没人,她就调戏我,所以我成了坏蛋,就是从她身上学来的,我也因此有些看不起女人了。我这个表嫂呀,大家后来给她起个外号,说她是“连长”。她的男朋友,有一个连那么多。我在外面拈花惹草太太于凤至为何不管?辽源州的商务会长,就是我后来的岳父,他跟我父亲非常好,他看中了我父亲的前途。就这样,我岳父和我父亲就给我和我的夫人(于凤至)订了亲家。我太太比我大三岁。我不喜欢我的太太,因为我们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我跟我太太说,你嫁错了人,你是贤妻良母呀,可是张学良恰好不要贤妻良母。我太太生我第四个孩子的时候,得了很重的病。中外医生都来诊治,束手无策,都说她一定要死了。于是,我岳母和我的母亲就商量,说我的太太有个侄女,要我立刻娶她的这个侄女,以便日后能照料我们的四个小孩子。我反对。我跟她们说,我太太她现在病得这么重,你们真的要我现在就娶她的侄女,那不是我这边结婚,那边催她死吗?那叫她心里多难过呀?我说,这样吧,我答应你们,如果她真的死了,我一定娶她的侄女。但她自己要愿意,愿意她侄女将来给她带孩子、管孩子。但是结婚,暂时先不要结。后来,我太太的这个病好了,没死。她就为这件事,很感动,所以,从那以后,她对我也就很放纵了,不再管我了,对于我在外面拈花惹草的事,一概不管。她也知道,我和她不大合适。我和四小姐为什么能长相爱?有人开玩笑说:张学良跟赵四小姐恩爱,其实,如果不是把张学良关起来,他可能早就去找别的女朋友了。我现在的太太(赵四小姐)有一天跟我说:如果不是西安事变,咱俩也早完了。因为你这乱七八糟的事,我也受不了。当年我到浙江溪口(1937年1月)时,蒋夫人不让她跟着我,觉得她(四小姐)像个姨太太一样,蒋先生也觉得她跟着我不是很方便。可是到了北投(张学良在台湾的寓所)以后,蒋夫人开始变了,变得非常喜欢她。我后来跟她结婚,差不多就是蒋夫人的力量。我做事情,向来是有分寸的。我也知道我自己,我给自己下个考语:“平生无缺憾,唯一好女人”。我喜欢的九小姐自杀了天津最有名的梁家,有十位小姐,我非常喜欢他家的九小姐。后来,这个九小姐嫁给了叶公超的哥哥。再后来,九小姐自杀死了。她没有出嫁的时候,我就跟她开玩笑,我问她,“你喜欢不喜欢我?”她说:“我喜欢你,你不要跟我开玩笑。你到底能不能娶我?你真能娶我吗?”后来,她嫁人了。她嫁了以后,我还到过她家里,可怜呐!她对我说:“张先生,你到我家,可是我不能请你吃一顿饭,我没有钱请你吃饭。”她死得很可怜呐。她爸爸很有钱,她出嫁的时候,叶公超的哥哥也很有钱。她爸爸只陪嫁了4000块钱,结果,叶公超的哥哥就看不起她。叶公超的哥哥,那时有肺病,到青岛养病,她刚好生了一个儿子。丈夫养肺病的时候,她就在青岛陪着。丈夫的病稍好点儿了,在一个宴会的席上,有一位太太灌她丈夫酒。九小姐就过去跟他说了一句话,说:“你病刚好,少喝一点吧……”这不是好话么?叶公超的哥哥就给了她一个耳光。她当众挨了打,哪里受得了这个气,转身就走,坐火车就回上海去了。坐在火车上,吃了好多火柴头,就自杀死了。很刚烈的一个女人。真奇怪!三个女友的丈夫都装傻我有好多女朋友,我最奇怪的是有三个女友的丈夫,他们大概都是明明白白地知道我跟他们的太太的事,可是还要装傻。他们也不是没地位,都是相当有地位的,很奇怪。我前面说了啊,我是有势力,可是,我并不是仗着我的权势来的,反过来,人家是因为我的权势而来找我。中国人,外国人都算上,嫖的不算,花钱买的、卖淫的不算,我前后有11个女朋友——就是我的情妇。我这三个里头的一个女朋友,她的先生是个很有钱的商人,相当有钱,可是,我还是跟他太太来往。她跟我讲,她所谓的丈夫,实际是她姐夫,她跟她姐夫发生关系了,她离不开他了。于是,她就成了她姐夫的“外宅”。有一次,我说:“你来,你丈夫知道么?咱俩的事,你跟你丈夫说过么?”她说:“是他让我来的。”我说:“是他让你来的,当然就可以公开了,没事了。”其实,她的这个丈夫,是有点事求我,这个事情,我给他解决了。解决以后,她丈夫跟她一起来谢我了,我跟她丈夫开玩笑,我说:“你别谢了,你也有代价的。”她丈夫也笑了。另外一个,更奇怪了:这个人,我跟他太太非常好。她自己对我说,“我丈夫跟我讲,你跟小张两个人玩,要小心啊,这个家伙靠不住的。”她这么一说,我扑哧笑了。她丈夫很有地位的。我打电话过去,她丈夫说:“你接电话吧,有你一个好朋友来电话。”我在电话里都听见了。人,就是一张纸蒙住了脸。男女的这个事情,我现在常常说这么一句话,人,就是一张纸蒙住了脸,千万别把那张纸揭开。你要揭开了,那幕后就不一定是怎么回事了,你别揭开,就是仁义道德。我与傅杰的前妻偷情一次,有个记者让张学良回忆一下他一生不平凡的爱情时,张学良袒露说,“我有两句诗:‘平生无憾事,唯一好女人。’我年轻时是非常荒唐的。”张学良回忆说:我的女朋友好多,行的却没有几个。其实我并没有怎么追过女人,除一两个女人是我主动追过的以外,大都是女人追我。但是,我问心无愧。我这个人待朋友、待部下,以诚相见。我除了好点色之外,没出过别的错。我从不与部下的老婆、部下女人搞暧昧关系,连部下们的姑娘我都不许她们到我家里来玩儿。我怕惹出闲话来。这就是我做人的界限。 & & & & & & & & 唐怡莹我跟溥杰很要好,我跟他太太有过一段关系。那个女人后来与溥杰离婚了。她姓唐(唐石霞,又叫唐怡莹,女画家),是满人,她父亲当过清朝驻西藏大臣。她几乎成了溥仪的人,可是景妃说她的性情很淫荡,最后就没有选上妃子。有一次,我与朋友们在北京饭店吃饭,在座的我的一个亲戚对我说,那边有俩人在吃饭,想认识你,我就过去了,是溥杰和他太太。然后,他们就说明天请我到他们家里吃饭,我就答应了。第二天到他们家里去时,一下子把我惊呆了。这位溥二奶奶拿出非常厚的一本粘贴好的新闻剪报,都是近几年来报纸上有关我的消息的剪贴,这就证明她早就对我有心嘛。就这么着,我就跟她偷情了,以后差一点娶了她。不过,后来我发现这个人完全是玩儿假的。我最恨人作假。她有点才气,能写能画,做诗能文,什么都会,我很喜欢她。可是,后来我发现,她画的画是人家改过的,作的诗也是人家替她改的。
& & & & & &英雄与美人——张学良和胡蝶 在台北监禁中的张学良(),有三个老师——曾国藩的曾孙曾约农教授教中文,返台的驻美外交官董显光大使教英文,周联华牧师则专门讲授《圣经》。三人中间,周牧师和张学良关系最久,也最深。他为张学良和赵四小姐补办了婚礼。张学良和赵四小姐晚年住在夏威夷,周牧师经常去探望。最后,周牧师还为他们主持了葬礼。张学良去世后,周牧师去夏威夷整理他们的遗物,他发现:每本日记的第一天都是“九月十八日”,“九·一八”成了他的元旦。张学良晚年在夏威夷瓦基基海滩的轮椅上对周牧师说:“回去干嘛?”意思是不想让大陆人看一个衰老的张学良。还有一件事是关系到当初上海坊间津津乐道的绯闻,即1931年“九·一八事件”爆发的那一刻,张学良到底有没有在北平六国饭店和“绝代佳人”电影明星胡蝶()跳交谊舞?此事关系重大,事情的原委是:“九·一八”日本关东军侵占东北后月余,天津的一份《庸报》披露说,当天晚上张学良不在沈阳,他在北平六国饭店和胡蝶跳舞! 11月20日,南社诗人马君武()义愤填膺,在上海《时事新报》上发表了《哀沈阳》诗二首。其一: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胡蝶最当行;温柔乡是英雄冢,哪管东师入沈阳。其二:告急军书夜半来,开场弦管又相催;沈阳已陷休回顾,更抱佳人舞几回。这位诗人是老同盟会的,他言之凿凿地说了这件事情,于是举国哗然。张学良喜欢跳舞是真的,有女人缘也是不假,抽大烟更是公开的事,所以这个说法不胫而走。张学良一辈子最痛恨《哀沈阳》,晚年接待唐德刚访问,仍然耿耿于怀,痛斥马君武,绝不承认当晚曾追着胡蝶跳舞。他当晚是在北平中和戏院,携赵四小姐和夫人于凤至,陪英国公使看梅兰芳的《宇宙锋》,还有,“朱五”(朱启钤的五小姐湄筠)的说法也是捕风捉影。张学良拒不承认,胡蝶也在辩诬,按《胡蝶回忆录》说,当天她随明星电影公司一行在天津,潘有声、张石川、洪深等人可以为证。胡蝶在《申报》上辟谣,明星电影公司证明,都没有用,喜欢听“红颜祸国”故事的国人不相信,传得更凶。有一次,张学良来上海,胡蝶曾求见“张副军长”,说要当着上海报界的面说清楚,张学良拒绝了,“那样岂不更说不清楚”?20世纪60年代,胡蝶在港台复出,拍了好几部轰动的影片。息影后,她有几年住在台北。那时,张学良虽说还是在监禁中,但他愿意见谁,当局还是会允许的。因此,不断有人想撮合他们见面,看看戏外之戏。台北的社交圈子里公认,这个使命,只有周牧师才可能。在一次友人女儿的婚宴上,席间胡蝶说:“周牧师,求你一件事,你能不能够请客,请我和张学良吃饭。我背了一生的黑锅,却从来没有见过个人。”周牧师答应试试看。周牧师回去后对张学良说:“副军长,猜猜我上礼拜和谁吃饭啦?”张学良:“我哪里知道你和谁吃饭,你认识那么多人。”周牧师:“是和胡蝶吃饭哎,你眼热吗?”张学良竟然凑趣地说:“好小子,你行啊! 连我都还没有见过她呢,你都和她吃过饭啦!”周牧师就说:“那我请你们俩人,大家一起会一会?”这时张学良马上说:“算啦,不见也罢。”于是,最传奇的“英雄与美人”,还缘悭一面,在台北,在上海,还有在北平,他们都没有见过面,更不曾“跳舞”。马君武1940年在大陆去世。他的政论、政见都不甚有力,唯独这两首《哀沈阳》,极具杀伤力,张学良和胡蝶,“英雄与美人”,躺着也中枪。
& & & & & & & & “不抵抗命令是我下的” & &有关“九.一八事变”时的不抵抗政策,多年来都流传说:是蒋介石下令张学良不抵抗的,但后来又把不抵抗的责任推到张学良头上。 & &张学良晚年多次谈及“九.一八事变”时的不抵抗责任问题。他反复说明,“九.一八事变”时下令不抵抗者,是他自己,而不是国民党中央政府。 & &1990年,日本广播协会采访张学良时,张学良说:“九.一八事变”时,“我认为日本利用军事行动向我们挑衅,所以我下了不抵抗命令……我对‘九.一八事变’判断错了。”“是我自己不想扩大事件,采取了不抵抗政策。” & &那时,张学良身居台湾,人们认为他不得不这样说。 & &1991年5月28日,张学良在美国纽约接受访问时,他说:“是我们东北军自己选择不抵抗的。我当时判断日本人不会占领全中国,我没认清他们的侵略意图,所以尽量避免刺激日本人,不给他们扩大战事的借口。‘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是我下的指令,与蒋介石无关。” & &张学良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时,对记录者说:“我是封疆大吏,中东路、九一八事件、对苏日关系,平时我有自主权,不能说有了事,推卸责任。外间传说我有蒋(介石)先生不抵抗手谕存在于凤至手中,是扯淡。于凤至不是那种人。” & &张学良在与华人历史学者唐德刚谈话时,张学良说:“我要郑重地声明,就是关于不抵抗的事情。‘九.一八事变’不抵抗,不但书里这样说,现在很多人都在说,这是中央的命令,来替我洗刷。不是这样的,那个不抵抗的命令是我下的。我下的所谓不抵抗命令,是指你不要跟他冲突,他来挑衅,你离开他,躲开他。”张学良又解释他为什么下令不抵抗:因为过去日本的挑衅,一直“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我当时也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东北那么大的事情,我没把日本人的情形看明白,……我没想到日本敢那么样来(指用武力侵占整个东北)。我对这件事情,事前未料到,情报也不够。我作为封疆大吏,我要负这个责任。” & & &
张学良平静地结束了传奇的一生 张闾蘅有一次见过大伯流眼泪。那是大妈去世了,张学良跟她轻声说:“前几天,她(赵一荻)还好好的,怎么说死就死了呢!你看前几天,我才跟她开玩笑:‘你走了,我就找一个女朋友去’,她就跟我说:‘我做鬼也不放过你!’”张学良说着泪就默默地流下来了。 “我最爱的只有上帝还有你四姑爷”赵一荻年轻时吸烟,加上15年前因肺癌切除了一叶肺,她的呼吸系统不是很强壮,需要戴氧气罩帮助呼吸,挺辛苦的。赵一荻常跟侄孙女赵荔说:“我真的是活得很累了,可是我实在是舍不得你四姑爷。我最爱的只有上帝还有你四姑爷。”后来,上帝还是把老太太先接走了。老太太走了以后,张学良最常叨叨的一一句话就是:“我太太走了,我很想她。我俩最好了。”而老太太在世的时候也经常非常常情地对越荔说:“你看,你四姑爷多帅呀!”张学良晚年头上永远戴着一顶小黑帽子,是赵一荻用特选的、柔软的棉线一针一针钩编出来的。因为小帽子常常洗晒,颜色会褪,所以老太太每年都要钩织好几顶新的。老太太最后跟赵荔说,要她学会钩织那特殊的帽子,在她走了以后继续给四姑爷钩。可是赵荔没有学。因为她有预感,老太太会给老先生准备好他一辈子够用的帽子的。也就是说,张学良这一辈子只会戴赵四小姐亲手为他织的帽子。
& &张学良平静地结束了传奇的一生赵一荻去世一年后,张学良将军于2001年10月15日台北时间下午2时50分(夏威夷时间14日晚8时50分)病逝于檀香山斯特劳布医院,享年101岁。医院方面说,张学良在胃管灌食下,心脏一度恢复有力的跳动,上午呼吸渐渐沉重,晚上在儿女与三个孙子的围绕下,平静地结束了传奇的一生。 & &张学良在9月28日因肺炎被送到夏威夷首府檀香山的斯特劳布医院加护病房,由于呼吸困难,医院为他插管维生,并紧急抢救,10月10日一度拔除呼吸管,张将军展现了强韧的生命力,在胃管灌食下,心脏一度恢复有力的跳动。 & &12日(夏威夷时间)家属发现张学良血压降低,呼吸缓慢到一分钟只有6次情况下,要求医生关掉他的心律调节器,只用吗啡点滴替老将军止痛。14日晚间8时50分,张学良呼吸渐渐沉重,在儿子、女儿和三个孙子哀伤低泣中,走完最后一程,平静谢世。 & &1990年张学良结束幽禁生活后,翌年与赵四小姐赴美探亲,后来转赴加拿大,最后在檀香山定居。近几年来,中国政府和人民都希望张学良能返乡扫墓,但由于种种原因,他此生再未踏上大陆土地一步。 & &当年发动西安事变、通电抗日、叱咤风云的张学良自从1994年定居夏威夷后,一向深居简出。不要说当地的主要报章媒体没有关于张学良此次入院的消息,甚至在华人社区中,了解张先生的人也为数不多。这也许是因为,对于夏威夷人来说,张学良不过是位普通的百岁老人,然而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他在中国历史上的分量值得大书特书。 & &过去一百多年,中国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风云人物涌现,但真正能改变中国发展轨迹,改写中国历史的人物屈指可数,张学良正是其中的一个。他在国家统一和抗日救亡的大是大非问题上,凭借其爱国心、民族情,作出正确的决定,挽狂澜于既倒。 & &张学良牺牲个人的自由,成全了全面抗日的大业,对国家和民族来说,是委屈了他。然而,其言与行在国家统一及抗日救亡的民族大义上,树立了不朽的典范,张学良的爱国情操,足以令他流芳百世,名垂青史。西安事变不仅改写了中国的历史,也使张学良将军一生同时背负着“千古功臣”和“千古罪人”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 & &1985年,张学良观看大陆拍摄的影片《西安事变》,因太激动没能看至完场便离去。中共将张学良奉为“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这是正确的;而蒋介石国民党则因其“犯上”和间接导致蒋家王朝的覆没,称其为“千古罪人”。对于这两种完全不同的评价晚年笃信基督教的张学良引述《圣经》说“在罪人中我是罪魁”。但张学良认为自己是爱国者,相信在当时应该联共抗日。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蒋家政权”囚禁五十多年,他对蒋介石的感情很复杂,张闾蘅听到大伯说过一句:“你爷爷是一个有雄才大略的人,蒋介石是一个有大略没雄才的人。” & &张学良1992年接受大陆媒体访问,谈及两岸统一时他说:“我也是大多数希望统一的人之一。我看时机到了,就一定会统一,国家当然要统一。我年轻的时候,一直在为统一奔走,过去的历史明摆着,我从不计较个人的事,但为国家为人民的事,我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谈到国共第三次合作和两党谈判,他表示“祝其成功”,又说“我年老了,也很复杂,但慢慢来,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 &史学家唐德刚曾在纽约对张学良说过:少帅张学良若未发动西安事变,他不过是一名军阀,也可能只是个小人物,但因西安事变,张学良一举成为改变中国现代史,甚至改写世界历史的人物。张学良听了这些话,只是微笑不语,可能是默认。这或许是史家对张学良接近盖棺定论的说法。 & &张学良辞世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和国家主席江泽民致唁电,誉他为千古功臣,将以领导人规格在北京为张学良先生盛大悼念会,追念这位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 &台湾方面对张学良逝世的反应不仅速度比北京慢,而且调子极低。台湾领导人陈水扁以个人名义发出唁电全文不足30字。电文说:“惊悉汉卿先生捐馆,曷胜震悼,谨电致唁,敬祈节哀。” & &张学良生前每星期都要到教堂做礼拜 & &从医院过一个街区,就是张学良从前做礼拜的教堂夏威夷第一华人基督教公理会。这是一座典型的中式建筑,礼拜堂边有一座三层塔建筑。 & &据程牧师介绍,张学良夫妇一来到夏威夷,就参加了第一华人基督教公理会的宗教活动。当他从台湾完全转会过来之后,更是每个星期都要到这里做礼拜,除非身体不适,风雨无阻。 & &张学良是习惯晚起的,平时总在到上午11点才会起床。只是到了礼拜天,赵四小姐总要叫他早起,两位老人行动不便,都依赖轮椅。但总是9点差10分准时来到教堂做礼拜。 & &去年赵四小姐去世后,对张学良的打击颇大,他的精神和身体状况大不如前,就再没有来教堂做过礼拜了。 & &拍卖“守远斋”藏品不再返回台湾 & &1994年3月,台湾《联合报》以《张学良将拍卖所收藏的书画》为题报道,张学良最近委托美国在台湾的索思比拍卖公司,拍卖他七十多年来收藏的书画,“为教会募款”。张学良“定远斋”早年收藏一批宋元古书,一直未曾公开。因此,张学良收藏即将拍卖的消息顿时成为台湾岛收藏界热门话题。 & &当初“定远斋”的藏品预展时,人们还仅认为张学良是作为社会名流纵横拍卖场,但1995年4月台湾报道称,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与夫人赵一荻女士最近和美国亲友商议后,决定长期定居美国夏威夷,不再返回台湾。这时,人们才恍然大悟。 & &张学良是以年老无依靠投奔儿子张闾琳为由,向美国移民局申请长期居留“绿卡”的。很快就得到了批准。张闾琳1930年11月28日出生在天津协和医院。1939年冬季,携子生活在香港的赵一荻,得悉在湖南沅陵凤凰山陪护张学良的于凤至,因患乳腺癌急需治疗,立即将儿子托付给美国朋友伊雅格,赶赴张学良的幽禁地。张闾琳到美国后,加入了美国籍。漫长的岁月,使他汉语也不会说了。张闾琳和夫人陈淑贞生有两子:长子张居信,1962年生于美国旧金山,斯坦福大学毕业后,取得博士学位;次子张居仰,1967年生,正攻读博士学位。
& &定居夏威夷 & &张学良与夫人赵一荻最后选择美国夏威夷定居的最大原因,是那里的气候与居住环境均适合二人心愿。而台湾天气潮湿,一直为张学良夫妇多年所苦之外,当年老朋友张群、张大千及王新衡等先后谢世,也是他留在美国定居的动机之一。 & &自1995年后,在夏威夷著名的怀基海滩,每天上午都会出现一位坐着轮椅的中国老人,来自全世界的游客很少注意他。偶尔有认识他的中国游客冲着他喊张大帅,他也不以为忤。只要看到孩子,他就会拿出预先准备好的糖果把手伸向小朋友,脸上露出童稚般的笑容。 & &张学良与夫人赵一荻移居夏威夷后,在当地人的眼里,他是一位安静的中国老人,邻居和大楼管理人员都称他为“张先生”,而对张学良的过去一无所知。大楼管理人员透露,“已有人交待过,张先生是个特别人物,我们不能随便跟外人讲他的情况”。张学良夫妇在夏威夷,精神怡然自得,生活很恬静,心情开朗。他除了视力和听力稍有减退,平日除了一些小病痛外尚无任何大病。可以在夫人赵一荻陪同下,随意坐着轮椅享受阳光、海滩和清新的空气。然后返回寓所,夫妻二人一起读圣经,也可以在每周四约朋友打牌,还可以做礼拜、唱京戏或与朋友聊天,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 &张学良非常适应夏威夷的环境、气候,生活得舒畅、悠闲。但是,张学良思乡心切,他因“西安事变”遭幽居软禁长达半个世纪后,虽已耄耋之年,仍流落异域他乡,内心也有些许寂寞与无奈。他怀念故国河山与东北父老,也多次表示希望有一天在身体状况许可的情况下,以老兵的身份回东北与乡亲叙旧,祖国大陆的亲朋好友及东北的父老乡亲也非常希望张学良回东北老家聚会。据透露,有一次外界报道张学良有意赴祖国大陆,台湾当局便透过渠道希望他最好不要回去,张学良的大陆行因此作罢。 & &张学良很少谈及过去的传奇历史,他认为自己谈自己的历史是“丑表功”。因此,一直坚持“淡泊人生,毁誉由人”的平常心态。但张学良不知什么原因,还是很高兴地为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做了口述历史,定于2002年公开。同时将他珍藏的1936年以来的档案赠给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哥大图书馆特意兴建了以张学良夫妇名号命名的“毅荻书斋”,以收藏张学良所赠的档案和口述历史资料。 & &有关西安事变,少数史学家可能已知之甚详,但唯有从张学良口中说出来,才是第一手史料,才有历史价值,但张学良一直隐而不宣。唐德刚说,其中主因之一,是张学良有意维护对他极好的宋美龄,怕有些事说出来,会使宋美龄受窘为难。 & &唐德刚说,以前他认为,张学良是一位老谋深算的军人或政客,及至十多年前与他交往,几次晤谈、亲身观察,才发现张学良的另一面,也是真实的一面,少帅其实是个绝顶聪明的人。
张学良将军的葬礼
& &中国驻美杨大使在张学良逝世后,专程前往夏威夷,向张学良先生的亲属转交了江主席的唁电,并转交了江主席、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和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王兆国敬献的花圈。 & &张闾琳、张闾瑛表示,在父亲去世的悲痛时刻,江主席发来唁电表示慰问,他们深受感动,终生难忘。他们请杨大使转达对江主席和其他中国领导人的衷心谢意。
& & & & & & & & & & &
鞍山举行张学良将军衣冠入葬仪式 & &在接到张学良逝世的噩耗后,阎明复于10月17日赶到了夏威夷,来参加张学良的葬礼。当天下午,张闾琳来看望他们,介绍了葬礼安排的情况,接着他们一起去看望了张学良的大女儿张闾英。随后又一起去张学良的五弟张学森家,张学森一家住在夏威夷,他的女儿闾蘅、闾芝平时就照顾大伯、大妈的生活。 & &19日中午,阎明复等人又同张学良的四弟张学思的夫人谢雪萍,她的女婿贾八一、儿子张超群共进午餐。席间贾八一谈到张学良生前最后一段日子的情况。贾八一说,他从10月4日起就一直守护在老人身边,在这之前老人身体一直很好。5月大伯101岁寿诞大家向他祝贺时,他还谈笑风生精神很好,宴会上唱了一 段京戏“武家坡”,回家后兴犹未尽,又唱了一遍。22日下午6时左右,张学良将军追思会在阿拉蒙安娜饭店的会议厅举行。从各地专程来夏威夷参加葬礼的张学良的亲朋好友,闻讯赶来采访的新闻记者,共50多人与会。追思会由阎明复主持。他说,张汉公逝世的噩耗传来,家乡的父老乡亲、汉公生前亲朋好友的后代无不万分悲痛,大家纷纷托我向汉公的亲属表示亲切的慰问。会上宣读了阎明复带来的东北乡亲的唁电、挽联。闾瑛和闾琳先后代表家属讲话,对东北父老乡亲真情地悼念父亲表示深切的感谢。 & &参加追思会的林渊泉回忆说,张老先生十分思令家乡,曾经三次提到要我陪他回大陆。第一次是在1992年在台湾时说的。第二次是1997年我来夏威夷看望他时,他叫我单独推轮椅陪他到外边散步,他用手指着大海对面很远的地方说,我想去那边,你陪我去。第三次是1998年,他在散步的时候又说要到大陆看看。只是夫人不同意,一直未能如愿。林先生还说,张学良老先生常常讲起东北大学,说办大学不容易,沈阳现在还有东北大学,想回去看看,看看东北家乡。 & &2001年10月23日,夏威夷的天气风和日丽,张学良将军的葬礼定在上午10点举行,从9点开始,人们已经陆续来到离中国城不远的告别大厅,这是专门举行仪式的地方。警方已派了许多人来维持秩序,引导宾客,还有一些便衣警察等。 & &灵堂口树立着张将军的遗像,人们对遗像默哀后,签名入场,按顺序向遗体行三鞠躬告别礼。公祭大厅中央安放着张学良的紫铜棺,棺上摆着衬托在白色的满天星花丛中由101朵深红色玫瑰花编织成的大花圈,花圈的飘带上写着:“献给我们的亲爱的父亲和祖父”。大厅的两面墙边摆放着上百个花圈。张将军的上半身显露出来供吊唁者瞻仰。张学良将军安详地躺在白色丝缎镶衬的棺中,身着深蓝色的西服(这是他100岁生日的时候,赵夫人亲自给他买的),系着红色的领带,像是在熟睡,也许是因为经过冷藏显得消瘦一些。下身的棺材是盖着的,棺上覆盖着鲜艳的红玫瑰,杂以白色星花的点缀,越发显得庄严醒目。 & &灵堂前排正中位置安放着江泽民主席赠送的花圈,花圈由夏威夷当地名花和各种玫瑰组成,缎条上写着:“爱国将军 &民族英雄张学良将军千古”。这个花圈后面右侧还摆放着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中共中央统战部长王兆国及其他领导人和各部门团体所敬献的花圈,接下来就是中国驻美大使洛杉矶领事馆、中国统一战线委员会、中华商会等社会团体的花圈。中国大使馆派专人来祭奠,大陆方面还有张将军所创办的东北大学的不少人,还有许多记者。 & &在棺木左侧摆放着宋美龄女士赠送的花圈,上题“汉卿将军千古 &蒋宋美龄”。接下来的有台湾政界要人送的花圈。另外,张学良的故旧吕正操将军,以及张学良的亲友和儿孙们所献的花圈,总共有百个左右。夏威夷州长夫人也亲临送葬。 & &侍立在棺木一侧的是张学良的儿子张闾琳和女儿张闾瑛。另一侧是孙子和孙媳妇(美国人)。 & &公祭大厅左侧座位前几排大都是国内来的客人,右侧前排就坐的有宋美龄的代表、“台湾妇联总会”秘书长辜严倬云、台湾有关方面代表田宏茂一行等。 & &上午10时,悼念会在“噢!上帝你真伟大”的音乐声中开始了。由从台湾来的周联华牧师主持,他在评价张学良时讲道: & &“每个热血青年在当时都会羡慕他的生长环境,张学良是中华民族的英雄之一。在中国百年历史上,清政府中日甲午战争的不合理条约,对于生长在东北的张作霖的长子,在他年轻的头脑里,装满了耻辱。尤其当他看到了他的父亲被日本炸死的真实情况。他的成长与一般人不同,许多人羡慕他少年得志,其实他在张大帅的严格培养下,很早就在军队环境中成长,28岁那年,因为张大帅的被害,他成了少帅…… & &“西安事变是他不愿谈论的事,也是周围亲友们很少与他谈起的事。他曾对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讲道:‘2002年将有个交代’。西安事变前夕的行动,连他的家人也不知道。他认为这是当时必须要做的事情,虽然有碍于蒋(介石)的形象。正像他自己讲的:‘我做了的事已经做了,宁天下人负我,我不负天下人!’他是中华人物中的伟大英雄。由于西安事变,给下一年的中国抵抗日本,以及二战胜利、联合国会议等,都奠定了良好基础。对他不要以西安事变为句号,第二章留给别人去写。到底谁能讲清楚呢?其实这并不需要盖棺论定! & &“他终身遗憾的是,八年抗战没有放过一枪一弹。那是因为他被软禁在浙江、江西、桂林等地。他个人半个世纪的时间就这样白白地浪费掉了!失去了自由!但是他与赵四小姐安静温馨的生活给了他很大的安慰。赵四小姐给张学良八个字的评语是:‘视人间财、权如粪土’。” & &家属最后和遗体告别,盖上棺材。此时家属和亲友中许多人都落了泪,尤其是他的女儿,掩面落泪很久,很久……接下来是他的女儿和儿子对大家道谢。 & &张学良的儿子讲道:“许多人还不了解我的父亲。其实他是一个十分开朗、幽默和充满爱心的人。他喜欢他的孙子,喜欢年轻人和孩子,他常常带着糖果给在海边游戏的孩子们。他笑容可亲,待人宽容,从不发脾气。他终生遗憾的是没能当上一名医生,以帮助他人解脱痛苦。但是命运让他成为一名将军。他在夏威夷度过了最愉快的晚年。我们为他能如此愉快地度过他的晚年而欣慰。”当他说道“爸爸,安息吧”的时候,他已经伤心得不能讲下去了。 & &随后,周牧师宣布公祭仪式结束。殡仪馆工作人员将棺盖合上封棺,张学良的孙子扶灵送上灵车。 & &夏威夷的东海岸,距市区五六十公里的地方,有一处绿树覆盖、青草如茵的幽静地方,三面环山,面向大海,这就是著名的“神殿之谷”纪念陵园。三年前,张学良将军和赵一荻夫人亲自到这里选定了一个坐西朝东的地势极好山坡。两位老人决定买下这个小山坡,修建一个墓地,作为两人相依半个多世纪的最后归属。2000年6月,赵夫人先行安葬在这里;今天张汉卿正向这里走来,和夫人同归一处。 & &在风景美丽的群山中,张学良和夫人赵一荻的墓地就坐落在那三面被山环抱的大片绿草地中。他们的墓地是在正中的一个小山坡上,也就是整个墓地的中央,环境优美,有世界最美墓地之称。倚山远望,可以看到一座占地十几平方米,成正方形的黑色大理石墓,张学良和夫人赵一荻合葬在这里。 & &张学良生前就交代要葬在赵一荻旁,和这位陪他走过半个多世纪囚禁岁月的红粉知己长相伴。 & &墓园破例安装了一扇大铁门,没有家属的同意,要靠近墓前是不可能的。大概他们需要安静地睡了,不要有众人来打搅,……他们是那么平凡,那么坚强的一对夫妇。
&张学良是中共党员?! & &张学良提出加入中共的要求 & &1936年4月9日,中共与张学良在肤施(今延安)达成联合抗日协议。80余天后,张学良突然提出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要求,使得当时的中共中央又惊又喜。 & &西安事变前后,张学良与中共领袖周恩来等人的往来密信有好多封,但迄今为止,这些密信的亲笔手迹,几乎全未发现。目前只发现了一封,就是西安事变前,张学良秘密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要求后,写给周恩来的密信手迹。信的全文如下:恩来同志: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刘 &鼎 & &弟此间必须准备整理,须六个月工夫。如时机迫切,那就例外了。“贵我两方屡生误会,必须互谅互让而调整之。”外间情况等等,嘱刘同志面达。特此敬祝努力!并迄代问候 & &诸同志为盼。 & & & & & & & & & & 弟 &张学良 &启 & & & & & & & & & & &而后用 &李毅这封密信写于1936年7月3日前后。张学良在写这封信的前三四天,已通过刘鼎向中共中央提出了加入共产党的请求。那时,张学良的东北军有20多万,红军只有几万,大举发动之后,西北国防政府和西北抗日联军的首席,自然由张学良兼任,中共领袖只能担任副手。但如果张学良加入中共,事情就会有所不同。 & &阎明复(左)与张学良在夏威夷 & &1936年6月30日,中共中央接到了刘鼎报告张学良申请加入中共的密电,电报中说:“日要求入我党员,求专人训练。”即指张学良对中共派驻东北军的联络员刘鼎经常提出要求入党等事。 & &仅隔一天,即7月2日,在中央“负总责”的张闻天在发给共产国际的电报中,附带“通知”说,“拟许其(指张学良)入党”,因为这对中共来说,是“有益无损的”。这表明,中共中央迅即讨论并决定将允许张学良加入中共。 & &1936年8月15日,共产国际执委会书记处给中共中央书记处的电报中说:“使我们特别感到不安的……你们甚至打算接收张学良入党的通知。”由此可知,张学良确曾提出过入党要求。张学良之所以提出入党,是他要坚持抗日,试图联俄联共,与蒋介石国民党分裂、分道扬镳的合乎逻辑的结果。 & &8月15日共产国际回电否定了吸收张学良入党的可能性。张学良为什么要求加入中共1936年时的张学良,最大的愿望就是重返东北,但他却找不到实现其诉求的途径。正当他难寻出路之时,盛世才亲苏的方式给了他启迪。1933年4月12日,盛世才在新疆政变上台,立即寻求张学良的支持,并拜托张学良设法照应其在东北的亲属免遭政敌的迫害。此后,张学良出资把盛世才的全家老少都平安地送到了新疆。对此,盛世才自然感恩不尽。张学良与盛世才的关系非常亲密,盛世才不仅是张学良的旧部、老乡和邻居,而且志同道合,在争取苏联支持、实现西北大联合的政治诉求上也完全一致。因此,盛世才上台后才数月,张学良就利用旅欧机会接近苏联,却不料吃了闭门羹。张学良以为苏联因为中东路事件记恨自己,随后开始迂回行动,几经周折,终于在肤施见到了周恩来,急切希望得到苏联的帮助。肤施会谈的举行,标志着张学良曲线联苏第一步的成功。肤施会谈前后大不同肤施会谈时的张学良,雄踞一方,根本不可能主动寻求中共中央的领导。他当时的想法:其一,只想在莫斯科派驻代表。其二,不能反蒋。肤施会谈中张学良表示:“除非蒋投降日本,否则他不能反蒋。”其三,轻视红军。肤施会谈半个月,刘鼎突然报告中共中央,说张学良“一日千里地进步着”,还说张学良“想把队伍拉出去,能拉多少算多少,和红军一起干”。张学良突然反蒋,可能是经盛世才的提醒,如果不能与红军并肩战斗,不仅不可能得到苏联的谅解,更不可获得苏联的支持。张学良立刻决定与南京政府决裂。此后,张学良就以红军的“同志”出现在中共中央面前。公开表示激进就在表示反蒋立场后的一周,张学良突然又要求与周恩来会谈。1936年5月12日上午,双方再度在肤施见面,会谈最重要的一项协议就是“立即由张学良负责送中共代表邓发,经甘肃、新疆,前往苏联汇报一切,安排援助事宜”。中共中央当然也立刻让张学良的代表从欧洲赴苏联。1936年6月20日,张学良从上海返回西安,22日,张学良就在长安军官训练团以“中国的出路唯有抗日”为题,作了前所未有的激进讲演和表态:“抗日是东北军最大的使命”,“宁可因斗争致死,决不束手待毙”。这与张学良6月中旬的秘密赴沪有关。张学良从上海回来后告诉刘鼎,他在上海会见了潘汉年。“张对秘密接头方式感到新鲜,也很满意。”当时张学良确实在上海为其代表莫德惠秘密赴苏而奔忙。张学良的上海秘密之行是其从反蒋到要求入党的转折点,因为他看到了获得苏联支持的切实希望。1936年7月2日,张闻天在致国际的电报中说:张学良6月下旬“即要求加派领导人才去为其策划,并要求加入我们的党。我们拟派叶剑英、朱理治去,并将来拟其入党,因为这是有益无损的”。张学良当年的私人裁缝赵新华为张学良定做过红军服装。张学良要求“入党”,其实是在即将跨入莫斯科大门的关键时刻,尽其所能地向苏联传递出最强烈的“希望接受斯大林领导”的信息,为最终实现在苏联支持下重返东北的夙愿奠定基础。 & &张学良说“我就是共产党” & &张学良去世后,阎明复到美国为张学良将军送葬。阎明复的父亲阎宝航是张学良的挚友和幕僚。张学良在美国定居后,阎明复和他的三姐阎明光曾多次去夏威夷看望将军夫妇。 & &2001年10月28日,葬礼结束后,阎明复回到北京。第二天上午,阎明复和他的三姐阎明光去看望了96岁的吕正操老人,向他汇报了参加张将军葬礼的经过,其中谈到对张学良同国共两党关系的看法。 & &阎明复说:“张学良将军是国民党领导下的高级将领,现在台湾的民进党执政的政府都承认这个关系,对于他们来说,张汉公是国民军的退休将领。这样看才能理解,为什么汉公去世后台湾政府颁发了对他的褒奖令,并派出代表出席汉公的葬礼。而对于我们中共来说,张汉公是我们的亲密朋友,被我们誉为‘千古功臣’,但从党的政策角度来看,他只是我们的统战对象。” & &吕正操没有直接回答阎明复的话,但是他说了一句:“张汉公是共产党员。” & &关于张学良将军是不是共产党员的问题,阎明复在中央统战部工作时,主持东北军党史整理编辑的宋黎曾对他说过,当时我们党的主要领导人中,知道这件事的毛泽东、周恩来、李克农都已去世,尚健在只有叶剑英同志。宋黎曾经就这件事去访问过叶帅,叶帅给予了肯定的答复。宋黎把他和叶剑英谈话的内容纪录下来,装进一个信封,放在保险箱里。宋黎说,等我死后再拿出来交给中央。阎明复问他:“为什么现在不报告中央呢?”宋黎说:“现在张汉公还健在,我们一定要千方百计保护他,他是中共党员的事绝对不能传出去。” & &1995年,阎明复在莫斯科前苏共中央办公大楼的苏共档案馆里,发现了1936年12月初共产国际给中共中央的一份电报。电报是共产国际关于不同意中共吸收张学良入党的问题给中共中央的答复。电文说,中国共产党应该扩大自己的队伍,但是应该从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中的先进分子,而不应该吸收军阀入党来发展。这就是说共产国际、实际上斯大林不同意中共吸收张学良加入中国共产党。 & &结果如何?当时中共是否听从了共产国际的意见?那只有等宋黎和叶帅的谈话记录揭秘后才能知道。 & &据说,1992年张学良在与一位教授谈话时说过:“一般人都不知道我的心理,我可以说我就是共产党。”
& 张学良身后留下的谜团 & & & & & & & &
生在马车上:飘泊百年 & &1901年6月3日,张学良出生在疾驰于荒郊野外的马车上。这是不是预示着他一生的颠沛流离? & &他自从1931年离开东北,一直再未回过东北;1933年离开北平,1935年离开武汉,1936年离开西安,1937年离开南京,一路永别。此后,在幽居的岁月之中,更是永别一路,一直到1946年告别大陆,永别大陆。他于1993年离开台湾,也再未回过台湾,一直终老夏威夷。可谓飘泊一生。 & & & & & & &
& 两个01年:“生命的密码” & &张学良1901年出生,2001年逝世,从人生的起点到终点都是01年,都是新世纪的起点。1901年他出生的那天是星期一,2001年10月15日,他去世的那天,也是星期一。 & & & & & & & & 两个四月十七日:过生日之谜 & &按公历,张学良的生日是6月3日,按农历是四月十七日。 & &张学良过生日的原则是:一般不过。要过,绝对避开农历四月十七和公历6月4日。 & &1928年的皇姑屯事件(他父亲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发生在6月4日,这一天的农历是四月十七日,正是张学良生日这天。因此,张学良年轻时不过生日,有人问起他的生日是哪一天,他总是设法回避。 & &后来年事渐高,不忍拂大家的好意,他就采取了一个折中的办法:过生日可以,但要避开父亲的祭日。张学良在5月28日、5月29日、5月31日、6月1日、6月2日都过过生日。但没有在6月3日以后过生日,因为按中国传统,祝寿只可提前不可后延。另外还有两个因素:一是赵一荻的生日是5月28日,所以有时他的生日和赵一荻的生日合在一天过(赵一荻的最后一个生日和张学良的百岁华诞选择的就是赵一荻的生日);二是选择5月份的最后一个礼拜日,与在教堂作礼拜合在一起。 & & & & & &
& 两个“九一八”:一荣一辱 & &1930年“九一八”,张学良一纸和平通电,使中原大战各方偃旗息鼓,张学良一跃为国民革命军陆海空副总司令,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跃向权力最高峰。 & &1931年“九一八”,是国耻日,也是张学良的耻辱日。从这天起,他失去了东北,被戴上了“不抵抗将军”的帽子,跌入名誉最低谷。 & &人生荣辱如草之荣枯,并没有什么希奇,但荣之至,辱之极,仅隔一年,且在一个日子,恐怕并不多见。
& & & & & & &
两个就职典礼在3月1日 & &1934年3月1日,张学良在武昌“剿匪”总部,宣誓就任豫、鄂、皖三省“剿匪”副总司令。 & &1934年3月1日,溥仪改称“满洲国皇帝”,在长春举行“登基大典”。 & &如果张学良愿意,他早就当上“皇帝”了。张学良在谈到东北易帜时曾说:“如果我不是这样子的话,东北不是没有了,我跟日本人合作我就是东北皇帝啊!日本人讲明了请我做皇帝,就是土肥原顾问的‘王道论’中说明,意思是不要我跟中央合作,日本人就捧我帮我。”“父亲死后日本派元老林权助来吊丧,事后我请他吃饭。他说,我这么大岁数来了,没得你一句话,我回去无法交待啊。意思是不要挂青天白日旗。我说你忘掉了我是中国人啊!” & &东北三省自从1918年张作霖就任东三省巡阅使直到“九一八”,13年之中一直是张氏天下。日本人几次鼓动张氏父子宣布东北独立,成立一个脱离中国的“独立王国”,张氏父子坚决不从。最后,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了,张学良被日本人逼出东北。张学良离开后,日本制造了一个“满洲国”,将末代皇帝溥仪接到东北,于1932年3月就任“执政”,1934年改称皇帝。 & &两个就职典礼都在同一天,一个是丢了家的司令,一个是被革命推翻了的皇帝。
有不一样的发现
<div class="num1_b" id="commend_num_
上一篇&&&&
下一篇&&&&
我是一位退休工程师,又是一个文学爱好者。编写了一套《东方红丛书》,共30多部,二千多万字,想与大家交流学习和写作经验,请众位批评指正。已经出版的书有:
《名人婚恋》约80万字。
《孤岛落日》72万字上下册已由团结出版社出版。
 《贪官的末日》71万字上下册。
《古代奇女佳丽》36万字。
《青山依旧如梦来》75万字。
《外星人到地球了吗》62万字。
博主最近发表的 10 篇博文
凤凰博报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张学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