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什么时候开始研究地质灾害研究对河流的影响的?那么国外呢?

白龙江流域地貌演化及其对地质灾害的影响--《人民长江》2016年07期
白龙江流域地貌演化及其对地质灾害的影响
【摘要】:白龙江流域地处我国地貌第一阶梯向第二阶梯的过渡地带,是我国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青藏高原隆升对白龙江流域地貌演化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白龙江流域地貌演化具有梯级、差异隆起的特征,流域内夷平面、多层溶洞系统和河流阶地的发育是对高原隆升的直接响应。地貌演化和地震、降水的时空耦合,形成了现阶段白龙江流域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链式灾害模式,高原隆升效应是白龙江流域地质灾害发育的根本原因。随着山地的进一步隆升,白龙江流域地质灾害的发育动力条件将更加充分,并在一定时期内仍处于高发态势,这是地貌演化过程中的动力再平衡过程。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P694;P931【正文快照】:
地貌演化是全球变化中重要的地质现象,其对于地质灾害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白龙江流域地处我国地貌第一阶梯向第二阶地过渡的陡变地带。这一陡变带包括东北部黄河上游流域、东部的长江上游流域、西南部的雅鲁藏布江下游区及其东南部的三江地区,是地质灾害事件集中发生的区域,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管华,高更和;[J];地理科学;2002年06期
黄翀,刘高焕;[J];地理科学进展;2005年01期
秦胜伍;李广杰;;[J];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颜照坤;李勇;黄润秋;李奋生;闫亮;赵国华;张自力;张威;Densmore A L;Hilton R G;;[J];山地学报;2012年02期
杜景龙;杨世伦;陈德超;;[J];海洋通报;2012年05期
武春龙,李壁成,雷会珠;[J];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1997年04期
陈建军;季建清;余绍立;;[J];第四纪研究;2008年02期
徐建华,艾南山;[J];干旱区地理;1989年04期
张振克;[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1期
孙希华;[J];土壤通报;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姜本鸿;;[A];自然边坡稳定性分析暨华蓥山形变体形变趋势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1991年
戴雪荣;俞立中;许世远;;[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石耀霖;林秋雁;;[A];199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0年
姜本鸿;;[A];自然边坡稳定性分析暨华蓥山边坡变形趋势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袁宝印;郭正堂;郝青振;彭淑贞;乔彦松;吴海斌;肖国桥;葛俊逸;孙斌;周鑫;尹秋珍;梁美艳;秦利;刘恋;姚政权;刘东兰;;[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学术论文汇编(第五卷)[C];2008年
高红山;刘小丰;潘保田;李吉均;;[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王岸;王国灿;谢德凡;刘德民;;[A];第九届全国固体核径迹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孙东霞;季建清;刘一多;李宝龙;陈建军;;[A];第十届全国固体核径迹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卢耀洋;[D];兰州大学;2014年
周晓龙;[D];西北大学;201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文档分类: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
下载前请先预览,预览内容跟原文是一样的,在线预览图片经过高度压缩,下载原文更清晰。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进度条
淘豆网网友近日为您收集整理了关于区域性山地环境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研究的文档,希望对您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以下是文档介绍:摘要区域性山地环境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研究作者简介:张雪峰,男,1979年08月生,师从成都理工大学何政伟教授,2011年6月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第四纪地质学专业,获得理学博士学位。摘要人类的生存史上从未曾间断过与地质灾害的斗争。在全球板块构造活跃、气象条件异常和人类不断拓展生存空间的今天,地质灾害对人类造成的威胁仅次于地震,成为第二大自然灾害。地质灾害往往具有突发性、多发性和连续性的特点,为了提高对地质灾害的防御能力,需要掌握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和发展规律,估算灾害造成的损失大小,这就是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研究的范畴。地质灾害风险的研究已开展多年,虽然对于其研究方法和技术体系等重要问题的看法仍有分歧,但各国学者均认同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是防灾减灾的重要一环,是风险管理和制定区域发展规划的前提和基础。对于区域地质灾害风险评价,评价结果是否合理,能否用于指导防灾减灾,主要决定于3个方面:首先是否建立了能够全面、系统地体现区域地质灾害风险特征的评价指标体系;其次,是否建立了合理的风险评价模型;第三,能否将指标因子和评价模型整合于一套平台以实现快速、准确地分析和决策。本文紧紧围绕区域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中的关键问题,立足于以“评价手段信息化、评价过程可视化、评价结果定量化、评价目的服务化&为趋势的国内外最新的研究动态,选择位于中国西部山区地质环境脆弱、地质灾害发育、社会经济落后的甘孜藏族自治州作为研究区,以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论为指导,针对风险评价中两大核心问题——概率和损失,分别以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易损性评估进行量化,通过构建的风险评估模型进行风险的量化分级。整个过程将专家知识经验融入风险评价的理论和方法,特别注重遥感技术在风险识别和信息提取、信息技术在空间分析与数据管理中的应用,取得的主要成果有:(1)较为全面地对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论进行了论述。方法论包括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研究中涉及的术语基本概念的详解;风险评价中常用的概率分布与统计方法的说明和对风险评价基本内容的论述。(2)初步建立了立足于GIS平台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技术体系。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中数据管理、获取和分析的复杂性使GIS的运用成为必然。文章论述了通过GIS进行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可遵循“建库一分析一开发一应用’’这一流程。其中基础数据库包括区域地质环境数据、灾害体数据、社会经济数据和实时监测成都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数据等;分析过程可采用空间叠加分析和邻域统计分析等方式;开发过程可针对需求在基于不同平台进行,方便灾害管理和数据更新。(3)根据致灾机理,选定13个对灾害形成和分布、发育具有重要“贡献率&的要素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适用于大区域评价的信息量法进行甘孜州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通过风险识别和地质灾害危险性分析,初步掌握了甘孜州现阶段地质灾害的数量、类型、分布和发育特征,初步揭示了并依据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将甘孜州地质灾害危险性分为4个等级。(4)尝试在数据资料不完备的条件下进行区域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价。易损性评价的难点就在于评价数据难于获得,一是由于承灾体众多无法完全统计,二是因为某些承灾体无法进行量化,三是因为研究区工作基础薄弱,许多重要指标无数据记录。对于这一问题,一是利用已有数据对无法获取信息的单元通过插值的办法进行推导,或如本文采用定性分析结合定量评估的方法:对于无法获取的数据,选用具有相关性的可以获取的数据代替;对于无法量化的数据,采用定性的方式参与评价,很好地克服了空间尺度地质灾害系统的复杂性和对于信息获取的局限性,使在不完备信息条件下的易损性评价成为可能。(5)甘孜州地质灾害风险与分区评价。在现有风险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将区域防灾减灾能力作为一项因子参与评价,构建甘孜州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模型。风险分析的结果显示,甘孜州地灾风险具有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总体特征。最高的风险源位于区域的东部和东南部等地质条件易于灾害发生、人口密集、社会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高山峡谷地区,而西部和西北部高平原和丘状高原则为低风险区。(6)通过“投资.收益”分析,以地质灾害风险分级管理为原则构建“治理、监测、搬迁”的综合风险管理方案。对具有高风险、对重要设施和大量人员构成威胁的灾害点投入资金进行工程治理;在具有中等风险的地区构建“群策群防’’体系,在高风险设立地质灾害专业监测设施;对于风险级别较高且难于治理的灾害,建议以搬迁的方式规避风险。关键词:地质灾害风险评价遥感技术GIS甘孜州AbstractA Case Study of Geological Hazards Risk Assessement in ALarge Scale Mountainous EnvironmentIntroduction of the author:Zhang Xuefeng,male,was born in August,1 979whose tutor was Professor He Zhengwei。He graduated from Chengdu University ofTechnology in Quaternary geology major and was granted the Doctor Degree in June,2011.AbstractThe war between humans and geological hazards has nenvr interrupted duringthe long history of the human beings.Nowadays within the abnormal weathercondition,the plate movement is activity,and we humans continued expanding our。living space,geological hazards,the damage which it made is only a little bit li曲terthan the earthquake,has e the second seriOUS nature hazards.Geologicalhazards has a characteristics of emergency,multiple and continuous,in order toenhance the ability of disasters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it is very necessary toknow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 and to learn the development rule of thegeological hazards,foremore,to estimate what kinds of damage would be done bythe hazards,that is what’S the risk assessernent theories concer1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候...
该用户其他文档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区域性山地环境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研究.pdf
文档介绍:
摘要区域性山地环境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研究作者简介:张雪峰,男,1979年08月生,师从成都理工大学何政伟教授,2011年6月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第四纪地质学专业,获得理学博士学位。摘要人类的生存史上从未曾间断过与地质灾害的斗争。在全球板块构造活跃、气象条件异常和人类不断拓展生存空间的今天,地质灾害对人类造成的威胁仅次于地震,成为第二大自然灾害。地质灾害往往具有突发性、多发性和连续性的特点,为了提高对地质灾害的防御能力,需要掌握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和发展规律,估算灾害造成的损失大小,这就是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研究的范畴。地质灾害风险的研究已开展多年,虽然对于其研究方法和技术体系等重要问题的看法仍有分歧,但各国学者均认同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是防灾减灾的重要一环,是风险管理和制定区域发展规划的前提和基础。对于区域地质灾害风险评价,评价结果是否合理,能否用于指导防灾减灾,主要决定于3个方面:首先是否建立了能够全面、系统地体现区域地质灾害风险特征的评价指标体系;其次,是否建立了合理的风险评价模型;第三,能否将指标因子和评价模型整合于一套平台以实现快速、准确地分析和决策。本文紧紧围绕区域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中的关键问题,立足于以“评价手段信息化、评...
内容来自淘豆网转载请标明出处.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中俄界河塌岸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黑龙江、乌苏里江是中国、俄罗斯两国的界河。长期以来,由于受地理、地质及其人为因素的影响,我国一侧江岸正遭受江水无情地吞噬,塌岸地质灾害严重,促使主流线(国界线)向我国一侧偏移,造成大面积的国土流失。同时,给沿江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的损失,近年来,中俄界河塌岸灾害越来越严重,沿江14个县市均有江岸坍塌发生。这不但关系到堤坝、岸边建筑物和农田的安全,也关系到国家和领土的主权问题,对此我国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朱镕基、温家宝等国家领导人分别给予了专门批示和指示。并就“中俄界河塌岸问题”专门召开了会议。  
该选题源于中国地质调查局的一个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黑龙江中俄界河塌岸地质灾害调查”。(项目编号:)。  
国内众多学者自1997年就开始对界河塌岸灾害的影响因素从不同侧面进行了研究,有人认为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有人认为是构造运动的结果;还有人认为主要是汛期江水的结果,塌岸影响因素的结论说法不一.所以说对界河塌岸主要影响因素的继续进行深入的研究将是今后的发展趋势,但是为什么界河塌岸在总体趋势上,黑龙江界河塌岸一直在向中方方向发展,而乌苏里江塌岸一直在向俄方方向发展呢?这当然是界河塌岸问题中最为重要的问题。  
本文通过采取遥感解译、地面调查、工程地质钻探、水文地质钻探、物探、实验测试等一系列的研究方法,共完成测绘面积4462km2;各类地质调查点1872个;塌岸动态监测点59个;地表水动态监测点59个:地下水动态监测点59个;遥感解译面积4462km2;水文地质钻孔37个,进尺537.27m:工程地质钻孔166个,进尺2056.63m:各类物探点200个;各种水分析样品180个;各种土分析样品785个;以及简易抽水试验等。同时,认真分析了塌岸的各个影响因素,力图从这些影响因素中查找出相关的证据。  
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基本查明了中方塌岸分布特征,塌岸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黑龙江中游下段的三江平原区段。三江平原地势低平,土质疏松,洪水持续时间长,在流水侵蚀及其它外动力作用下,塌岸地质灾害严重。黑龙江上游段(黑河市以上江段)为山区河谷类型,此段岩岸、土岸相间分布。岩岸多处于凹岸段,由于地质时期的侵蚀作用,常形成陡崖,土岸则多处于凸岸,常形成堆积边滩,塌岸程度较轻。黑龙江中游上段处于逊河平原的高平原前缘,土岸一般呈狭窄带状分布,区域上呈现复合凹岸状,受科氏力作用影响,以侵蚀右岸(我方)为主。塌岸程度介于上、下游之间。乌苏里江上游河道较窄,水流能量较弱,下游流量增大,侵蚀作用增强,由上至下塌岸程度不断加大。由于乌苏里江从南向北流,科氏力作用右岸(俄侧),削弱了对左岸(中侧)侵蚀作用,塌岸程度明显轻于黑龙江。同时,还查明了中俄双方塌岸分布特征,黑龙江洛古河-兴安段、欧浦-三卡段、嘉荫-肇兴段、同江-扶远段、乌苏里江虎头-龙王庙段中俄双方塌岸基本相同:黑龙江兴安-歇浦段、三卡-嘉荫段、肇兴-同江段塌岸中方明显重于俄方,乌苏里江扶远-虎头段塌岸俄方明显重于中方。  
通过采用现场调查、多期段地形图套比、遥感解译和地形地貌的方法的研究,认为,中俄界河塌岸地质灾害是在特定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及气候水文条件下产生的。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科氏力、岩土体结构、风化重力作用、河流侵蚀、暴雨冲刷、冻融作用、风浪作用、地下水作用、新构造运动、洪水、人为因素等。这些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联系极为密切。其中最主要的因素为科氏力、河流侵蚀。在科氏力长期恒定作用下,对于中俄界河河谷地貌的塑造有着深刻的影响。从遥感图片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河谷的演变情况。黑龙江黑河段、乌云段、逊克段、嘉荫段均明显显示向中方一侧侵蚀;而乌苏里江饶河段、小佳河段则明显显示向俄方一侧侵蚀。同时,塌岸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还与洪水变化幅度成正比关系,塌岸主要发生在洪水期,在这个时期具有极强的季节性。地质构造条件控制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区域上的基本格局。  
综上所述,科氏力作用是造成“黑龙江界河塌岸一直在向中方方向发展,而乌苏里江塌岸一直在向俄方方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河流侵蚀、岩土体结构、风化重力作用、暴雨冲刷、冻融作用、风浪作用、地下水作用、新构造运动、洪水、人为因素等因素只是促进和加剧了塌岸灾害发生发展的速度。  
该研究成果的独特之处在于将“黑龙江界河塌岸一直在向中方方向发展,而乌苏里江塌岸一直在向俄方方向发展”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以此为中心进行多方面、多角度地论述,并从中找出1-2个主要影响因素。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更加证明了法国工程师和数学家科里奥利(G.G.Coriolis)所提出的科氏力定律在主导河流塌岸演变规律中巨大作用的证据,并为中俄界河塌岸的防治规划和治理措施提供了基础地质依据、塌岸现状依据和治理方向方法上的宏观依据,因此,该成果的研究具有较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
学科专业:
授予学位:
学位授予单位:
导师姓名:
学位年度: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114网址导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