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瑞安六中学生管理系统中学学生吴丹妮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2010年浙江省高中学生化学竞赛获奖学生名单(温州市)
下载积分:900
内容提示:2010年浙江省高中学生化学竞赛获奖学生名单(温州市)
文档格式:XLS|
浏览次数:13|
上传日期: 08:00:52|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2010年浙江省高中学生化学竞赛获奖学生名单(温州市)
官方公共微信温州市瑞安中学_百度百科
温州市瑞安中学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浙江省瑞安中学是一所创办于1896年的历史名校,是浙江省创办最早的普通中学。前身为瑞安学计馆和方言馆,主要创办人为清末朴学大师孙诒让。1902年,学计、方言两馆合并为瑞安普通学堂。此后校名几经变更,1955年始称现名。1959年被省教育厅列为省重点中学,1981年被省人民政府列为省首批办好的18所重点中学之一。现为省一级重点中学,省级文明单位。2010年 入选全国首届中学百年名校。
温州市瑞安中学瑞中简介
浙江省瑞安中学是一所创办于1896年的历史名校,是浙江省创办最早的普通中学。前身为瑞安学计馆和方言馆,主要创办人为清末朴学大师孙诒让。1902年,学计、方言两馆合并为瑞安普通学堂。此后校名几经变更,先后称“瑞安公立中学堂”、“瑞安县立中学校”、“瑞安县立初级中学校”、“瑞安县立中学”,1955年始称现名。1959年被省教育厅列为省重点中学,1981年被省人民政府列为省首批办好的18所重点中学之一。现为省一级重点中学,省级文明单位。2010年 入选全国首届中学百年名校。
温州市瑞安中学办学条件
学校现有38个班级,学生近2000人,教职员工184人。136名专任教师中,有特级教师6人,中学高级教师56人,一级教师36人,二级教师46人。为了使学校向现代化教育的发展目标迈进,1999年瑞安中学启动易地迁建工程。新校址位于瑞安市安阳镇桃枝山畔,占地面积220亩,建筑面积近6万平方米,总投资1.5亿元。新校园依山傍水,环境优美,设计新颖,设施一流,既有百年老校的独特风格,又具有超前的现代化学校的气息。
温州市瑞安中学办学理念
瑞安中学为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准,始终坚持以&设施标准化、管理规范化、教师专家化,教育高质量、办学高效益&为目标,坚持德育为先,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形成&求实、严谨、勤奋&的良好校风。学校教育教学成绩显著,整体赛取得良好的
成绩,会考优秀率居温州市前茅,高考上线率稳定在95%以上。学校连续被评为瑞安市、温州市先进(文明)学校和省级文明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学校党总支被评为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校团委被评为省级先进团组织,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温州市瑞安中学瑞中校风
“求实(工作作风)、严谨(教风)、勤奋(学风)”。
温州市瑞安中学校训释义
甄综术艺、以应时需为瑞中校训。
“甄综术艺、以应时需”八字源自学校创办人孙诒让先生光绪丙申(1896年)三月为学计馆(瑞中前身)撰写的《瑞安新开学计馆叙》。
校训释义 甄,本义为制造陶器所用的转轮。这里比喻培养人才,如陶匠制作陶器。即甄陶的意思,陶冶造就人才的意思。 术,学术、技术的意思。艺,技能的意思。《周礼》中,六艺指礼(礼仪制度、道德规范)、乐(音乐、诗歌、舞蹈)、射(射箭)、御(驾车)、书(文字读写)、数(算法)。
“甄综术艺”的意思是陶冶造就具有综合素质的科学技术人才。 “以应时需”的意思是培养适应时代潮流和社会需求的人才。
“甄综术艺、以应时需”是清末巨儒、著名教育家孙诒让先生对学校办学方向、学生培养目标的殷切期望,是孙氏教育思想的菁华,充分体现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各种技能的教育新理念,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也完全符合当前强调素质教育和当前教育改革和方向。
温州市瑞安中学瑞中校徽
代表瑞安中学形象和标志的校标日前正式启用,今后学校校内外宣传将统一使用此校标。学校网站、印刷品、礼品、奖牌、校服等将陆续更换校标。
新校标主体为镂花古玉,由“瑞安”二字首字母R变化抽象后作中心对称而成,同时又是汉字“中”字的抽象变化,既取“瑞”字美玉吉祥,可比于德,又巧合“瑞中”校名,俊雅方正,具有丰厚的人文意蕴,下面深色月牙以长城垛口为创意,突出百年前建校强国,以图振兴的深意,上方一颗五角星代表“瑞安中学”星,居于长城上空,寓意瑞安中学与祖国的命运息息相连。
俯视整体又象一面大鼓,警示广大师生要时刻不忘历史,为中华文化复兴和祖国繁荣富强励志不息,坚持不懈,努力自强,大鼓的创意又与八字校训“甄综术艺,以应时需”的内涵相合,可谓浑然天成,阿拉伯小数字“1896”标注建校年代,突出悠久办学历史,校标风格鲜明,主旨突出,内蕴饱满,具有极强审美魅力。
温州市瑞安中学学校历程
温州市瑞安中学建国前
中日甲午战争失败之后,朝野震惊,群情激愤,一些爱国人士力倡“教育救国”,兴办新学。清光绪二十二
年(1896),孙诒让(字仲容)等创办学计馆,专修数学;次年,项湘藻等开办方言馆,学习外文。
光绪二十八年(1902),学计、方言两馆合并为瑞安第一所官办普通中学──瑞安普通学堂,开设中文、英文、算学3 个班级,有学生80多人。孙诒让亲政校务,制订了规章制度,开办了图书馆,举办了“师资读书社”,学堂规模有所发展。在当时难以请到高水平理化教师的情况下,孙诒让开启智力投资之先声,拨专款资助教师赴日本留学,专修理化,学成后回校服务。
光绪三十一年(1905),由于部分学生出国留学,在校学生人数减少,加上经费困难,学堂停办一年。
光绪三十二年(1906),普通学堂恢复,改名为瑞安公立中学堂,设5个班级,有学生100 多人。这是浙江省最早的公立中学之一。
宣统元年(1909),根据浙江省“温州府已创有中学堂,县不再另设中学堂”的饬令,经地方士绅投票表决,公立中学堂停办,后由项申甫、项湘藻兄弟捐资续办,改为瑞安私立中学堂。
宣统二年(1910),私立中学堂学生参加省毕业会考成绩在七十分以上。次年,学堂获准恢复公立。
民国元年(1912),学堂改称瑞安县立中学校,设7 个班,学生近200 人。
民国十一年(1922),新生始行初中三年的新学制,校内新旧学制并存。
民国十四年(1925)6 月,旧制最后一届毕业。因学校只设初中,遂改名为瑞安县立初级中学校。
民国十七年(1928)秋,瑞安私立女子中学并入本校,始行男女同校。
民国二十年(1931),学校易名瑞安县立初级中学。
民国二十八年(1939)春,学生增至445 人,学校在西门节孝祠(现校址)创设分部。
民国三十年(1941)4 月,学校在大峃镇(现属文成县)设立分部。同年8 月,又在陶山碧山寺设立分部,第二年1月撤消。
民国三十一年(1942)秋,经省厅批准,学校增设高中部,校名改为瑞安县立中学,学生数增至875 人。
民国三十三年(1944)夏,学校搬迁仙降境垟头(现马屿江溪) 常宁寺上课一个学期。
民国三十四年(1945)上半年,为策安全,学校将城区本部改为分部,大峃分部改为本部,当年下半年抗战胜利,学校全部迁回城区,大峃分部撤消。
此后,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时局动荡,进步学生积极参加“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斗争,许多学生毅然投身革命,成为浙南地区革命的中坚力量。
郑馨(中共浙江省委秘书长)、郑敬衡(中共浙江省委特派员)、林去病(中共瑞安县委第一任书记)等七位校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温州市瑞安中学建国后
1949年5月瑞安解放,本校为县人民政府筹备委员会接管,并进行整顿和改造。学校沿用原校名,以现校址为本部,现市委党校校址为分部,有高中6个班,学生172 人,初中12个班,学生435 人。
1951年以后,学校积极贯彻“向工农开门”的办学方针,建立人民助学金制度,工农子弟入学人数激增,学校规模从解放初12个班发展到1954年的29个班。
1955年,学校始称“浙江省瑞安中学”,规模继续扩大。1956年,全校有高、初中33个班,学生1766人。
1958年,学校先后创办了工厂、农场和畜牧场,组织师生参加大办水利、大办钢铁和勤工俭学活动。由于片面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一度出现劳动和社会活动过多、违反教学规律的倾向,教学质量有所下降。
1959年,学校被省教育厅列为浙江省重点中学。六十年代初期,学校重新建立起以教学为中心的正常教学秩序,完善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教学和生产劳动时间得到了合理的安排。但这一时期,也出现了单纯追求升学率的倾向。
温州市瑞安中学文革时期
“文革”初期,学校“停课闹革命”,部分教职工受批斗迫害,学校陷于瘫痪。1968年9 月,恢复课堂教学。但教学秩序混乱,强调以阶级斗争为主课,组织学生“学工、学农、学军、批判资产阶级”。十年“文革”浩劫,学校遭到严重破坏,挫伤了师生员工的积极性,教学质量严重下降。
1976年,粉碎了“四人帮”后,学校重获生机。1977年12月,学校被列为县重点中学。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拨乱反正,知识分子政策得到贯彻落实,学校认真做好冤、假、错案的平反工作,广大教师心情舒畅,精神振奋,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正规。
温州市瑞安中学发展时期
1981年, 学校被省人民政府列为省首批办好的18所重点中学之一。 学校以“三全”(全面发展、面向全
体、全面负责)为办学指导思想,认真贯彻部颁“五条章法”和“十项规定”,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开辟第二课堂,扩大学生知识领域,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在党和政府重视下,学校基本建设发展迅速,先后修建了文艺馆、图书馆、教学楼等教学用房,设置了微机室和语言实验室,配备了摄像机、电影机等电教设备,为现代化教学提供了较为优越的条件。
1988年,学校试行校长负责制,在瑞安市的普通中学中率先开始学校管理体制的改革。1993年进一步实行了“三制”(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结构工资制)改革。制订了改革方案和《教职工聘任条例》、《教职工工作量计算办法》等配套方案,有效地调动了教职员工的积极性。
1989年,初中停止招生,1991年最后一届初中学生毕业。1992年撤消初中部后成为高级中学。1994年4月,通过了省教委对重点中学的督导评估。学生的高考上线率也逐年提高,1994年、1995年均达到98%,1995年上重点线的达44.5%,上本科线的达77.2%,创造了瑞安高考最好成绩。
1996年,新建教学楼、实验楼竣工,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同年被省厅认定为省一级重点中学,被省委省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
2002年经省厅推荐,入选《中国名校600家》。
温州市瑞安中学学校荣誉
年份 荣誉 名称 授奖单位
温州市瑞安中学年
1962年2月 教育工作全面先进单位 瑞安县教育局
1979年2月 一九七八年度先进集体 瑞安县革委会
1983年3月 一九八二年度先进单位 温州市人民政府
1983年4月 “文明礼貌月”活动先进集体 中共瑞安县委县人民政府
1984年6月 瑞安县文明学校 瑞安县人民政府
1985年4月 瑞安县先进集体 中共瑞安县委县人民政府
1986年3月 创建文明学校活动先进单位 瑞安县教育局
1986年4月 一九八五年度先进单位 中共瑞安县委县人民政府
1986年4月 创建文明单位活动先进集体 中共瑞安县委县人民政府
1987年4月 文明单位 中共瑞安县委县人民政府
1987年9月 文明学校 中共温州市委市人民政府
1987年9月 省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集体 浙江省教委科协等
1988年 浙江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集体 温州市教委科协等
1989年5月 年度温州市先进团组织 共青团温州市委员会
1989年 学校清建档工作先进单位 瑞安市教委档案局
1991年3月 1990年度社会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中共瑞安市委市人民政府
1991年4月 1990年度体育传统项目先进集体 温州市体委
1991年9月 浙江省教育系统档案工作先进集体 浙江省教育委员会
1993年 1992年度“三防”专项治理先进单位 瑞安市人民政府
1992年 温州市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集体 温州市教委.科协
1993年 文明单位 中共瑞安市委市人民政府
1993年2月 1992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瑞安市人民政府
1993年9月 1992年度先进(文明)学校 温州市人民政府
1993年11月 浙江省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集体 浙江省教委科协等
1993年6月 文明单位 中共瑞安市委市人民政府
1993年6月 1992年度先进党组织 中共瑞安市委
1994年3月 1993年度先进党组织 瑞安市教委
1994年5月 瑞安市先进团组织 共青团瑞安市委员会
1995年5月 温州市先进团组织 共青团温州市委
1994年9月 1993年度先进(文明)学校 温州市人民政府
1994年 先进学校 瑞安市教委
1994年11月 文明单位 中共温州市委市人民政府
1995年 一九九四年度卫生先进单位 瑞安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1995年2月 1994年度先进党组织 瑞安市教委
1995年2月 1994年度优秀职工之家 瑞安市总工会
1995年8月 1994年度先进(文明)学校 瑞安市教育委员会
1995年8月 一九九四年度瑞安市教育工作先进学校 瑞安市教育委员会
1995年12月 浙江省中小学图书馆工作先进集体 浙江省教育委员会
1995年12月 温州市教学研究工作先进单位 温州市教育委员会
温州市瑞安中学年
1996年1月 温州市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先进集体 温州市教委市卫生局
1996年2月 一九九五年度先进党组织 中共瑞安市委
1996年2月 1995年度先进党组织 中共瑞安市委
1996年3月 1995年度先进党组织 瑞安市教育委员会
1996年3月 1995年度内保先进集体 瑞安市人民政府
1996年3月 1995年度爱国主义教育先进集体 中共瑞安市委组织部
1996年4月 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 浙江省教育委员会
1996年6月 温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中共温州市委
1996年6月 浙江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中共浙江省委
1996年9月 先进集体 瑞安市教育委员会
1996年12月 省级文明单位(第五批) 中共浙江省委、省人民政府
1996年 1995年度学校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瑞安市教育委员会
1996年6月 浙江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中共浙江省委
1996年12月 1996年度中小学实验工作先进集体 浙江省教委
1997年3月 瑞安市为青少年活动中心交一次特别团费先进集体 共青团瑞安市委
1997年4月 瑞安市明星团组织 共青团瑞安市委员会
1997年1月 1996年度城市管理百日整治先进单位 瑞安市人民政府
1997年2月 1996年度先进党组织 瑞安市教委
1997年3月 首批市级文明示范单位 瑞安市委、市人民政府
1997年4月 1995学年度施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先进单位 温州市体委市教委
1997年5月 1996年度中小学实验工作先进集体 温州市教育委员会
1997年 创建卫生城市先进单位 瑞安市爱卫办
1997年9月 1996年度先进集体 瑞安市教育委员会
1997年12月 浙江省优秀团校 共青团浙江省委
1997年 浙江省先进实验室
1997年 浙江省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集体
1998年 创建卫生城市先进单位 瑞安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1998年1月 1997年度创建卫生先进单位 瑞安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1998年2月 温州市城市绿化先进单位 温州市城市管理局
1998年2月 浙江省科普工作先进集体 浙江省科协、省教委
1998年3月 1997年浙江省百校肩并肩师资扶贫十佳学校 浙江省教委省电视台
1998年11月 温州市大中学生志愿者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 温州市委宣传部、教委、共青团温州市委、温州市学生联合会
1998年5月 瑞安市“希望工程”建设奖先进集体 共青团瑞安市委、瑞安市希望工程实施办公室
1998年 瑞安市校园十佳新风点 共青团瑞安市委员会
1998年4月 浙江省中小学生跨世纪素质培养“曙光计划”省级达标学校 共青团浙江省委省教委
1998年 浙江省先进团委 共青团浙江省委
1998年5月 浙江省优秀团校 共青团浙江省委
1998年6月 温州市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达标学校 温州市教育委员会
1998年9月 文明学校 温州市人民政府
1998年9月 先进集体 瑞安市教育委员会
1998年10月 温州市群众体育先进集体 温州市体委
1998年10月 1997年度先进党组织 中共瑞安市教委委员会
1998年11月 全国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集体 全国青少年科技活动领导小组
1999年2月 1997学年度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先进学校 瑞安市教委市体委
1999年2月 温州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先进单位 温州市体委市教委
1999年8月 年瑞安市教育科研工作先进集体 瑞安市教育委员会
1999年9月 &保卫21世纪中国&全国万校国防教育活动先进学校 浙江省教委省国防教委省军区政治部
1999年 浙江省优秀团校 共青团浙江省委
1999年1月 瑞安市“国土杯”征文比赛先进组织奖 瑞安市土地管理局、瑞安市教委
1999年5月 浙江省先进团组织 共青团浙江省委
1999年9月 1998年度文明学校
温州市瑞安中学年
2000年1月 1999年度温州市中小学图书馆工作先进集体 温州市教育委员会
2000年1月 1998学年度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先进学校 温州市体委市教委
2000年5月 浙江省中学生素质培养&曙光计划&一九九九年度示范学校 共青团浙江省委省教委
2000年9月 全国中小学创造教育先进集体 全国创造发明协会创造教育分会
2000年10月 温州教育科学研究先进集体 温州市教育委员会
2000年10月 1999学年度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先进学校 温州市体委市教委
2000年12月 温州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先进单位 温州市体委市教委
2001年1月 全国18岁成人仪式教育活动优秀组织单位 共青团中央委员会
2001年 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 共青团中央委员会
2002年1月 2001年度浙江省先进团委 共青团中央委员会
2003年4月 2002年度无偿献血先进单位 瑞安市人民政府
2003月4月 中国名校600家
2003年4月 2002年度统战工作先进单位 中共瑞安市委
2003年4月 2002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瑞安市教育局
2003年 温州市涉外参观单位 温州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
2004年3月 温州市第五批花园式单位 温州市人民政府
2004年5月 浙江省“中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试点学校 团省委
2004年12月 温州市首批中小学德育特色学校 温州市教育局
2004年 温州市创建学习型团组织先进集体(学习型社团) 温州团市委
2004年 温州市首批中小学德育特色学校(学生文化社团建设) 温州团市委
2005年7月 高考省理科状元和温州市文科状元
2005年 瑞安市级先进党组织 瑞安市委
2005年 瑞安市师德教育先进单位 瑞安市教育局
2005年 瑞安市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 瑞安市委
2005年 温州市级优秀中学生业余党校
2005年 全国文明单位 中央文明委
2005年 浙江省五四红旗团委 共青团浙江省委
2005年1月 浙江省中小学教育装备工作先进集体 省教育厅
2005年 温州市优秀校本培训学校
2005年 全国百强中学
2005年 温州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
2005年 全国优秀中学生文学社百家 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
2005年11月 知识产权教育示范学校
2005年12月 “瑞安中学星”荣获国际小行星命名 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
2005年12月 温州市中小学优秀校园网站二等奖 温州市教育局
2006年3月 浙江省中小学优秀校园网站二等奖 省教育厅
2006年 “五四”红旗团委 共青团浙江省
2006年 全国首届学校文化建设金奖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
2006年 全国文明单位 中央文明委
2007年 温州市优秀校园网站一等奖 温州电化教育馆
2007年 中国中小学图书馆先进集体 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小学图书馆委员会
2007年 创新型学校奖 国家知识产权局与中国教育学会
2007年 国家级外语实验学校 国家基础教育研究中心
2007年 浙江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 浙江省语言文字委员会、浙江省教育厅
2008年 浙江省优秀教育网站一等奖 省教育厅
2009年 再次获得全国文明单位中央文明委
2009年 首批浙江省体育特色学校 省教育厅、省体育局
2010年 入选全国首届中学百年名校
温州市瑞安中学瑞中校歌
温州市瑞安中学新校歌
(王季思词 董玉衡选曲 缪天瑞编曲)
飞云涛声,涤荡心胸,西岘岚光,照映晴空;艰难创业,永怀孙公,群贤继起,实大声宏。我们歌于斯,我们诵于斯,沐化雨,浴春风,携手并进,心丹气雄,如川之东,如日之升,歌唱我们亲爱的瑞中。
温州市瑞安中学旧校歌
(陈轶尘词 董仲璇选曲)
云山蔼蔼,云水苍苍,东南邹鲁,文物之邦。惟我瑞中,源远流长,先知先觉,永念毋忘。时雨春风,惠我无疆,深思力行,好学无荒。青年之责,图存救亡,复兴民族,为国之光。
温州市瑞安中学社团组织
社团活动是学校素质教育和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目前瑞安中学已建立起21个学生社团。在校的2200多名同学都参加过1至2个社团的学习和活动。从社团创建之初到现在,参加社团学习的社员总人数达5000人之多。学生社团已形成理论学术类(国防教育协会、法制教育协会、历史协会等)、科技活动类(发明协会、计算机协会、摄影协会等)、文学艺术类(西岘文学社、艺术团、话剧社等)、志愿服务类(环保社、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等)、体育健身类(健美操队、街舞社、棋社等)和兴趣爱好类(集邮协会、书法协会、美术协会等)六大类总体布局协调。2004年1月该校荣获温州市创建学习型团组织先进集体(学习型社团)、2004年12月荣获温州市首批中小学德育特色学校(学生文化社团建设)。
温州市瑞安中学知名校友
伍献文()- 著名动物学家、鱼类学家、线虫学家,中国鱼类分类学、形态学和生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孙义燧(1932— )- 天体力学家、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伍荣生(1933— )- 大气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曾联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设计者。
黄宗洛(1926— )-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电影家、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
周予同()- 历史学家、教育家。
缪天瑞(1908— )- 著名音乐学家、翻译家,第三至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戴家祥()- 语言文学家。
曾 勉()- 著名柑桔栽培专家、园艺学家,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王季思()- 戏曲研究家,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邹梦禅()- 书法家。曾任《辞海》编辑、中国书法家协会浙江分会名誉理事、西泠书画院特聘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谢 云(1929— )- 书法家。曾任广西新闻出版局局长、广西出版总社社长、广西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广西书画院院长、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线装书局总编辑。
林多梁(1929— )- 物理学家。
姜嘉锵(1935— )- 歌唱家,中央民族乐团国家一级演员,中国声乐学会副会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黄本诚(1937— )- 著名航天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唐达成 ()- 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共十三大代表,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
温州市瑞安中学学校地址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浙江省瑞安市瑞湖路398号(邮编:325200)
企业信用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瑞安市龙翔高级中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