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党小组精准扶贫民情日记记

党员干部民情日记选登2015
> 党员干部民情日记选登2015
党员干部民情日记选登2015
  县委副书记 xx
  杨峡坪村访农家
  阳历20xx年1月15日(农历腊月十五)
  从县城出发,约一个半小时车程,我来到驻点村--大河岸镇杨峡坪村。此行是为了了解驻点村农民兄弟的所思、所忧、所盼。
  我来到该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与部分党员群众代表座谈,听取了村党支部书记余迪林对杨峡坪村的介绍后,对村里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感到非常高兴,并询问了代表们对村委会在带领大家发家致富中的想法和建议。
  在余迪林同志的带领下,我来到一栋两层楼房前。李xx老人见我们到来,扬起质朴的笑脸,乐呵呵地迎了出来。在火炉边,我们一边烤火一边聊天,他生性憨厚,不善言辞,但句句都是掏心窝的话。
  在交谈中得知,李xx的儿子和儿媳都在外地打工,他和老伴主要靠他微薄的退休金维持生活,由于长年体弱多病,做不了重活,加上看病花了不少钱,现在家里很困难,房子没怎么装修,也没什么像样的家具。
  离开李xx老人家时,我拿出300元慰问金,表示我的一点心意。同时反复叮嘱余迪林同志要继续关注老人一家,帮助他家解决实际问题,让他的生活尽快好起来。
  回来路上,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李xx这位质朴农民的身影一直萦绕在我脑海里。我们的根在农村,我们的稳定在农业,我们的感情在农民,如何让广大农民兄弟过上好日子,我们要做的事还很多。
  县委委员、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xx
  一个普通村妇的新年愿望
  20xx年2月2日 正月初三
  利用春节难得的空闲,我认认真真地把中央一号文件学了两遍,被中央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的质朴情怀和务实举措所感动。迫不及待想与农民朋友交流。
  一大早,我和孩子卢巍开私家车到驻点的河铺镇江家冲村走访。跟约好的江书记简单问好后,我说了此行的目的,并要求隐瞒我的身份。他便把我们带到一户农家。
  看着新楼房,新贴的&福&字,新电视,新沙发,处处都透着新意。一位穿大红棉袄的中年妇女拿着鞭炮出来放了,江书记说:&这是县里来的干部,了解一些情况。&&新年好,给你拜年了!&我说,女主人显然有些意外,笑着站在一旁。
  谈话中了解到,女主人肖守珍,57岁。老伴去拜年了,两个儿子过年都没回。现在的楼房是二儿子前年做的,还有3万多元的债。肖守珍说家里的粮食仅仅够吃,田地少,产量低,收入全靠打工。老伴帮人做点小工,赚点工钱仅够平常家用。大儿子接济一些,一年有四、五万元的收入。
  谈到新年愿望时,她说:&希望把路边那口塘整一整,那是全当家塘。&她的话让我意外和感动。我叫卢巍赶紧记下,表示回去后一定要想办法满足这个普通农妇的愿望。出门时,我留下300元钱,表示新春的问候。
  县委委员、县政协主席xx
  20xx年2月13日(农历正月十四)
  今天早上七点半,我与县政协同志一起到匡河镇参加水土保持项目开工仪式,之后就来到了我的驻点村&&汪家桥村。
  在村委会主任姚佳宇的引领下,我们察看了村的油茶基地、石屋垅文明示范落和移民后扶工程。姚主任信心满怀地向我们介绍:&今年我们准备做六件实事。&在详细了解了村的基本情况后,我们走访了几家农户。离开村部,老远就望见一片畜牧养殖棚,这是回乡创业者胡家权创办的养羊基地。经过交谈我们得知他下一步还准备扩大养殖规模,但也有创业烦恼,&资金存在困难,缺乏技术指导&。接着来到胡家权弟弟家,他目前在石狮开黄金饰品加工厂,年产值五六百万元,也有意邀同乡回来创业。随后,我还走访了七组组长和一个政协委员。
  通过这次走访,我感到在外经商、务工人员很多都想回乡创业,但存在着环境不优、服务不佳等阻碍因素。我觉得,引领回乡创业是一篇适应时代形势、促进&三农&发展的大文章。各级政府要筑好优化环境的&鸟巢&,建好项目扶持的&温室&,当好回归创业的&保姆&。我准备组织县政协就&回乡创业&进行一次专题调研,为畅通回乡创业路作出一些理性调查。
  县委委员、县纪委书记xx
  群众是我们的亲人和依靠
  20xx年1月15日 农历腊月十五
  上午9点,我叫上几个同事和组织部的同志,一起到育英高中附近慰问几名退休老同志。之后了解到林科所一名特困职工因病住院,我便到三里桥医院去看望她。当看到这位四十多岁的妇女饱含泪水、遭受如此病患时,我也禁不住心酸。我拿出身上仅有的500元钱凑在一起,递给了她,只想让她树立信心,战胜病痛,早日恢复正常的生活。
  从三里桥医院出来后,我们驱车赶到了大崎镇,中午11点半,我婉拒了先吃午饭再去村里的建议,直接驱车行走山路40多分钟,赶往了最为偏僻的大城坳村。在村支书的带领下,我将民政局安排的棉被大衣以及慰问金分别送到困难村民手中。出了大城坳村,我们又马不停蹄地赶到&三万&活动驻点村乱石窠村、祁祥岭村和平头岭村。
  下午两点多,我们返回了县城,通过一上午的走访、慰问、调研,我深切地感受到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关键在干部,不是人民群众不理解、不支持工作,而是领导干部下去少了、办公室坐得多了,听百姓说得少了、自己说得多了,领导干部要真正深入基层、到群众中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带领群众一起克服困难、化解难题。
下页更精彩:1
党员干部民情日记选登2015相关推荐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两学一做民情日记):回乡走访记
18:38:49&&&来源:&&&评论: 点击:
崔坝民族中学&&罗元发
& & 清晨,驱车行进在&不忘初心,永跟党走&回乡走访的路上,车载音乐正播放着优美悦耳的《家乡美》。
& &透过轻纱似的薄雾,绕过郁郁葱葱的山峦,迎着宝石般的朝晖,穿过秧苗蓬勃的田野,陶醉间,随着似箭的回乡心情进入了阔别三十多年的故乡地界&恩施市沙地乡黄广田村,一片新农村的新景象展现在眼前,昔日的石子马路不见了,已变成了宽敞洁净的泥清公路,昔日低矮的土墙瓦屋也不见了,漂亮高大的砖混平房取代了它们,路旁花丛彩蝶飞舞,田野山间歌声悠扬,空气清新,景色优美,令人心旷神怡。
& &上午8点多钟,到达了黄广田村委会,村委会大门上的电子屏幕上醒目的&欢迎您回家!&一下映入眼帘,一股浓郁的乡情顿时油然而生,让人心潮激荡、让人热泪盈眶、更让人倍感温暖。村书记许怀峰正带领着村委会全体成员在门口热情的迎接陆续到达的返乡的游子。衣锦还乡的游子们欢聚一堂、谈笑风生,笑逐颜开,大家亲切交谈,谈论改革开放的春风浩荡,谈论美丽家乡的祥和兴旺,谈论乡意乡情的地久天长,不时爆发出阵阵爽朗的笑声,整个村委会充满着欢声笑语。
& &9时许,村委会召集60余名回乡党员参加座谈会。会前,村委会给每位返乡党员发放了现行强农惠农精准扶贫政策宣传手册、&黄广田村委会微信群&二维码和&黄广田村委会&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并邀请大家加入本村微信群、关注本村微信公众号,以方便大家更多了解本村的有关情况,方便大家相互联系。
& &座谈会开始,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首先,由村支部委员引导学习了该村&不忘初心.永跟党走&主题实践活动方案。接着,村支部书记许怀峰汇报了黄广田村近几年的工作情况和社会发展情况,介绍了该村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他说:黄广田村党支部把党小组建立在产业上,让党旗飘扬在产业上,根据黄广田村的地理区域实际,成立了五个党小组,即:盘龙烟叶党小组,黄家垭养殖专业合作社党小组,朱家坪蔬菜专业合作社党小组,黄广田白葡萄专业合作社党小组,还成立了一个退休老干部党小组。各党小组充分发挥作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到目前为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形成了良好的态势,可以用四句话概括,那就是:黄广田的葡萄亮晶晶,黄家垭的&年猪&肥滚滚,盘龙的烟叶金灿灿,朱家坪的蔬菜顶呱呱。
& &回乡党员代表,恩施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吴倩为参会党员上了一节生动的党课,使大家更进一步明确了&两学一做&的意义和要求。
& &座谈会还安排了交流发言,大家一直认为回乡走访是非常新颖的教育实践活动,是&两学一做&的有效载体,是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洗礼。大家纷纷饱含深情的表示:&不论我们身在何处,我们一定要搞好本职工作,一定要为家乡争光,只要家乡需要,我们也一定会为家乡的发展竭尽全力&。
& &最后,全体参会党员在党旗下宣誓,重温入党誓词,&不忘初心、永跟党走&的信念更加坚定。
& &会议结束后,参会人员集中参观了黄广田村蔡家堡的千亩葡萄园,黄广田村在蔡家堡建立起了千亩葡萄合作联社,联社安排了解说员全程解说,使我记忆最深的是:黄广田的葡萄是由德国传教士引进的的两棵外国葡萄发展起来的,成熟后晶莹剔透,甜酸比为24:1,属于黄金比例,每年销售供不应求,可创收600万元,村联社己将葡萄品牌推到电商平台。联社正在筹备今年中秋节将举办&黄广田葡萄采摘节&,欢迎大家回来采摘、品尝家乡的葡萄。
& &参观完葡萄园,村委会安排分散走访,我们特地走访了黄家垭养殖合作社的养猪专业户周奎,村书记告诉我们:&以周奎的千头养殖厂为主导,全村可出售商品猪10000头,可创收2000万元&。
& &除了参会、参观、走访,我们还亲身参加了田间劳动,体验了父老乡亲的辛苦和劳累,还联系了一户精准扶贫对象,落实了相应的扶贫措施。
& &我们欣喜地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各项惠农政策已深入人心,当地政府对&三农&政策落实有力,精准扶贫工作扎实有效,扶贫对象精准、措施细致具体,切实可行。老百姓在政府的指导下,努力克服困难,对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充满信心。家乡面貌焕然一新,不少家庭已经脱贫致富,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 &结束了一天的活动,与村委会道别,村支书紧紧握住我的手深情地说道:&欢迎常回家看看&。在返回单位的途中,我由衷地感叹到:家乡变了,彻底的变了。风也变暖了,云也变淡了,天也变蓝了,往昔己飞了,飞过了忘川&&声明:本网信息旨在传播正能量,所有信息转载于其他网站,仅学习交流,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渝ICP备号-1 渝网警备87程序支持:“不忘初心,永跟党走”回乡走访民情日记
首页 & 工作动态& 正文
“不忘初心,永跟党走”回乡走访民情日记
发布时间: 14:49:45
&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进&小家&,感觉未必如此,因为经常往来;回&大家&,其情何其相似,盖因分别太久。这次回到阔别30多年的刘家荒村党支部,感受良多,竟不知从何说起。虽大雨倾盆如注,浓雾笼罩如盖,但我还是见了很多人,看了很多地方,只感觉心里沉甸甸的,对家乡、对父老的愧意油然而生。
&  农村有句俗话,&不走亲也疏,勤走亲也疏&。36年实在是太漫长了,它把昔日老同学变陌生了,本应是友情倾诉变成了问答式交流;它把昔日意气风发的老支部书记折磨成了弯腰驼背的小老头,要知道,是36年前他把我们一个一个送出山外&&。但恒久不变的是家乡父老对我们的关爱、对我们的牵挂。他们不冀望我们有多大&出息&、不希望我们对家乡有多大回报,正如老书记所说,&看到你们一个一个在当前反腐的严峻形势下没有倒下,我就感到自豪、感到骄傲、感到心满意足了&。村党支部还为我们归来游子准备了一桌丰盛的中餐,除了油盐酱醋以外,食材几乎全部是村支两委拿来的,炕腊肉、烧洋芋、炸广椒&&,无一不透出浓浓的儿时味道、家乡味道、亲人味道。当然,我们也全部&违纪&了,不吃是不行的,因为村主任说&你们是不是嫌农村了?&;交伙食费也是不行的,因为老支书说&有在家里吃饭给爸妈给钱的吗?&是的,&养儿不算饭食钱&,他们是真的把我们当儿子,他们是在盼儿归来﹗
&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家乡父老既有柔性一面,更以刚强示人。刘家荒村历来自然条件比较恶劣,但我们这次一路走来,不由让人神清气爽,从天三坪到三合口的&九曲十八弯&
的公路让人看后荡气回肠;连片400多亩郁郁葱葱的烟叶基地谁能又曾想到那是&屙屎不生蛆&的地方?所有的所有、一切的一切,都是靠我们的父老、我们的乡亲一锄一锄、一筐一筐、肩挑背磨干出来的,我们现在所走的、看的、吃的&&无不浸透着他们的辛勤、汗水乃至血液。
&  &我为家乡做了什么?&这是一个让我脸红的命题。一直以来,自己总觉得无职无权,人微言轻,做不了什么也就什么也不做,并以此聊以自慰。对家乡、对父老缺乏关注、关照、关心恰恰是我们对自己太关注、太关照、太关心了,久而久之,变得麻木冷漠了。这次回乡所见所闻,有很多事情是需要我们去做而又可以去做的,比如:在座谈中,杨书记说到三合口河道整治时,因为缺乏资金,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洪水隐患,而且还有可能前功尽弃,这,涉及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村支两委心急火燎,只好请我们哪个和相关部门熟悉的,帮忙争取一点资金,好把工程做完善。&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对于老百姓的合理诉求,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帮忙呼吁、帮助解决,因为&安全大于天&,当然,我们相信有关部门也会重视这一问题。这,只要我们主动去呐喊一声﹗比如:该村立体特征比较强,如何合理布局产业是当前的重要工作,需要业务部门来帮助规划、指导和实施。这,只要我们去组织一下﹗比如:如何解决&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的问题,这也是该村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该村目前除了一个烤烟产业比较大以外,茶叶产业灭绝了、蔬菜产业夭折了、年轻人员外出了,农村空心化、农民老年化十分突出,当务之急,必须发展规模产业,引导年轻人逐步回归,同时加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让传统优势产业焕发生机。
&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怎么办?面对生我养我的地方,面对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父老乡亲,我们惟有竭尽一切所能,穷尽一切办法,为&大家&做一点事,帮&大家&解一点难。我郑重地向家乡人民承诺:一是邀请农业局专家到刘家荒村现场把脉问诊,帮助确立主导产业;二是尽力争取培训指标,把村主职干部送到发达地区学习深造,开阔视野;三是年内为该村举办一期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四是多帮助家乡鼓与呼。
&  这次回乡,虽然时间短暂,但所见所闻无疑对我们是一种心灵的震撼,灵魂的洗礼。36年,别梦依稀,物是人非,殊不知父老乡亲在默默地守望着我们,深深地牵挂着我们。座谈会上,老书记一句话让我们倍觉温馨,&今天看到你们一个一个在当前反腐的大潮中,没有倒下去,我感到高兴、感到骄傲、感到心满意足了。&是的,&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
&  这次回乡,从心底感受到触动,带给了我们很多思考,我不由想起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元帅在《手莫伸》中的这样几句话,&第一想到不忘本,来自人民莫作恶&。我来自农村,做过农民,从事农业,&三农&是我的根本,也是我的归宿。惟有在自己的本职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履职尽责,才对得起人民给我们的这个饭碗。&第二想到党培养,无党岂能有所作。&党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利的,我还没有跨入党的门槛,就得到了党组织的关怀与关注,我清楚地记得,&赤脚医生&是村党支部给我的第一份工作;去供销社做合同工是村党支部推荐的;上恩施农校是老书记帮忙的&&。如果没有党的关心、党的培养,我们的现在或许是另外一个样子。&第三想到衣食住,若无人民岂能活。&习近平总书记在他的自述中写道:&对于我们共产党人来说,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必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时刻将人民群众的衣食冷暖放在心上&。回想起来,我们日常可能太专注于家庭、父母这个&孝&上,把对人民群众这个大写的&孝&抛诸于脑后,久而久之,陌生了、麻木了、冷漠了。通过这次活动,有一种&后怕&的感觉。&第四想到虽有功,岂无过失应惭作。&平时我们总感觉自己在认真工作,对得起人了,但现在回望家乡,亲眼看到父老乡亲的劳动环境、生存条件、生活质量,我们实在是做得太少太少了,不是惭愧,简直有一种负罪感。
&  我想,回乡,回望,回访,应该是我们我们一个共产党员的永恒主题,是我们一个国家公务人员的份内之事,我们必须主动参与、积极参与、热情参与,并为之做出我们的应有贡献。家乡父老对我们也没有好大一个奢望,我们只要做到&吃百姓饭、穿百姓衣、睡百姓床、做百姓事&,他们就会为你竖上一根大拇指﹗
主办:巴东县农业局
地址:湖北省巴东县北京大道116-1号 邮编:444300 联系电话:
承办:巴东县新闻中心站内搜索:
主办: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承办:
崇明县:“民情日记”记录群众心声
顾娟&&日16:09&&来源:
  “民情日记”是农村基层干部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帮助农民排忧解难,解决实际问题的一项有效措施。“民情日记”不仅记录下为民办实事的点点滴滴,诠释执政为民的深刻内涵,而且畅通了一条知民情、体民意、解民忧的通道,同时也增强了基层干部的自我约束力,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
  北双村以“记民情、解民忧、暖民心”为主题,在村党员干部中全面推行记“民情日记”工作。“民情日记”以“记”为手段,“办”为目的,组织党员干部开展走访和调研,深入到村民家中与他们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广泛了解他们的诉求和愿望,一大批关乎百姓冷暖的实际问题得到了解决,受到村民的欢迎。
  一、破解难题,创建“民情日记”
  北双村位于交通要道,四河环抱,风景优美,总人口3320人,总户数1380户。远远望去,一条条笔直洁净的水泥马路两边,绿树成荫,滴翠淌绿的农田果园和错落有致的农家小楼,宛似一幅田园美景图。每到傍晚,村民们三五成群地去村委会旁边的村民公园散步、健身,处处洋溢着宁静祥和的气息。但是,不能想象该村曾经连一个像样的办公场所都没有,干部办公地点放在村支书家中,党员集中开会的场地都找不到。老百姓常抱怨说:“干部办公打游击,党员活动租场地,群众办事满村找”。
  面对群众的抱怨,村两委班子不埋怨,不推卸责任,而是从自身找原因、想办法,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方便群众办事。通过多次讨论商议,决定领导带头,深入到村民家中,和他们面对面交流,并把群众的诉求以日记形式记录下来,建立“民情日记”。这样,既能及时了解百姓的困难,又能锻炼干部的能力。
  统一了思想以后就开始着手行动。党支部通过“民情日记工作法”,变群众“上访”为村干部“下访”,变“等群众有事找上门”为“到群众中去找问题”,及时了解群众所思、所虑、所需,帮助群众解决想办的事、难办的事,实现了重心向下。在走访中,村干部了解到,村民赵某、王某是相处多年的邻居,可最近因为宅基地边界问题引发了矛盾,双方相互争执,互不让步。村干部把这一情况详细记载在“民情日记”本里,并三次上门做陈某、王某双方工作,终使双方重归于好。李老太年迈体弱,行动不便,膝下有3个子女。5年了,子女们互相推脱都不愿赡养老人,老人不知流了多少泪,犯了多少难。村干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上门,多次调解,终于做通了子女的思想工作,使老太太的生活有了保障。当地老百姓称道:小小“民情日记”本,心中装着百姓事。
  二、初建成效,逐渐规范操作
  建立“民情日记”以来,北双村党群、干群关系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改善,群众对村干部们多了理解,少了隔阂;多了赞誉,少了怨言;多了支持,少了抵触。村干部的威信提高了,工作顺当了。尝到“甜头”的村干部们不止步于此,而是进一步把“民情日记”工作制度化,常规化,不让“民情日记”虎头蛇尾,流于形式。
  (一)“民情日记”记录真实民情
  村党支部决定,首先建立“村民档案”。除了村干部,村委所有工作人员都要人手一本“民情日记”,每人每天都要和村民面对面交流,了解该村居民的基本情况及思想动态,并详细记录下来。在内容上,一是详细登记各户的基本情况、了解群众对生产、生活的要求,对基层组织建设、民主法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公益事业、社会治安等实施情况的意见和建议;二是记录村民家庭成员的从业情况、主要经济来源;三是记录村民在工作、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困难家庭需要政府帮助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时间、措施、办法和办复结果。通过这一方式,全村1380户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尽在村党员干部的心中。
  (二)“民情日记”畅通表达诉求
  村党支部对村委所有工作人员提出三点要求:无论什么事,群众都可以说;无论什么话,干部都要听;无论反映的问题有多难,都要认真去解决。同时要做到“小事不过夜,大事不出周”。对于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小问题小麻烦,能当场解决的就当场帮助解决;对于难度不大的通过协调解决的,落实首访负责制,按照管理权限,明确主办责任人和相关单位,加大工作力度,认真帮助解决;对于“老、大、难”问题,建立协调机制,集中分析原因,研究处理措施,实行“销号”管理,落实督办人和办结时限,争取问题的逐步解决,并取得成效;对于因政策等因素,无法短期内解决的,耐心做好解释工作。真正让“民情日记”成为村民表达诉求的“直通车”。
  (三)“民情日记”亮出干部实绩
  为确保“民情日记”制度的效用最大化,该村把记“民情日记”纳入到量化考核评价体系中。一是通过入户回访或书面答复的形式,对反映问题的群众进行答复,每周对党员干部办实事情况进行集中公示。二是每季度通过抽查,选取优秀“民情日记”2本,同时召开优秀“民情日记”交流会,组织村全体工作人员学习,交流经验,总结心得,推广典型。三是对记“民情日记”表现突出的同志,适时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三、提升服务,打造和谐村庄
  通过几年的努力,村民的收入提高了,村里的矛盾减少了。而且村里的硬件设施也改善了,现在村里不仅有了老年活动室,还有了村民公园。村党支部决定,再成立一个“群众工作室”,该工作室实行村干部固定办公、轮流值班和首接首办制度。群众的心头难事,只要反映到这里,件件有答复、事事有回音。除了记录群众的心声,群众工作室还成立了“五老”队伍,组织志愿者与村贫困、老弱病残、孤寡独居老人进行结对帮扶,并成立了义务巡逻队,全方位为群众提供服务。村民李老伯已经七十多高龄,身体较弱,子女在外工作,自己一个人独居,平时能照顾自己,就是去集市买东西不太方便,志愿者们便定时去看望李老伯,适时为他买菜、买日用品等,解决了老伯的后顾之忧。八十二岁的王爷爷,有高血压、心脏病,他建议村里的老年活动室能备一些常用的应急药品,方便有急病的老人。村干部觉得这个建议合理,马上照办了。
  村党支部还建立了一套民情联系网络,即:党支部--党小组--党员志愿者--村民家庭的组织体系,通过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网络,做到第一时间、全方位地知晓村民情况、了解群众需求、发现矛盾隐患、掌握第一手资料,把握好社区和谐稳定“第一道防线”。
  如今,在北双村,不仅党员干部及村里的工作人员每人拥有一本民情日记,每一名村民党员的心中也都有一本“民情日记”。民情日记已成为这个党组织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一个崭新平台,同时在扎实推进各项服务过程中丰富了党组织服务群众的内涵,增强了组织自身的凝聚力。
  四、实绩显著,村民好评不断
  将服务人民群众作为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致力于把活动打造成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积极探索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有效途径。据了解,“民情日记”制度实施以来,北双村党员干部及工作人员每年走访每家农户至少二次,累计记录日记500余篇,发现问题180多个,化解矛盾纠纷312起,为群众办实事800多件。在村干部的正确领导和村民的集体努力下,该村还脱掉了贫穷的帽子,2008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5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640.00元,2009年农民纯收入超过8000元,2010年更是接近1万元。他们用了十年多点的时间,实现了从贫困村到富裕村的华丽转身,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也获得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赞扬。
  五、发展中的思考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问题、新的矛盾随之而产生,要使“民情日记”真正取信于民,必须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变化,积极探索新的机制,做到在知民情中改进作风,在办实事中改善关系,在帮民富中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步伐。同时要有一颗真诚对待百姓的心,这样才能使“民情日记”真正得人心,暖民心。
(责编:乔业琼、秦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区民情日记走访记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