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某一个方面的存在问题提出怎么写,提出思考,怎么写?

2016对学位硕士论文答辩质量的思考
更新时间:&&&&&&&&
来源:网络&&&&&&&&
&&&&&&&&字数:3000字
【看准网()】学位论文频道小编搜集的范文“2016对学位硕士论文答辩质量的思考”,供大家阅读参考,查看更多相关论文 ,请访问学位论文频道。
学位对学位获得者来说,是评价其学术水平的一种尺度,也是衡量其受教育程度的一种标志。自1981年我国颁布实施5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6以来,我国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瞻目的成就。学位质量保障体系已逐步完善,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已立足国内,硕士学位质量已达到甚至超过了发达国家的水平;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已基本立足国内,正在朝着培养与国际水平大体相当的博士而努力。中国的学位制度正在逐步与世界接轨。国内各培养单位授予的学位质量也已逐步为世界各国所承认,并已产生良好的声誉。与此相联系的是,已有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到中国攻读和申请学位。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所存在的问题,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全面、系统地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对策。本文就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如何解决问题的一些措施,与同行商讨。
  一、学位论文答辩的目标
  学位质量保障体系是维护学位声誉的组织保证。学位条例规定:硕士(博士)学位获得者必须通过学位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达到在本学科内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专门技术的能力。因此,学位论文答辩是学位质量保障体系的最后一个控制环节,是具有实际意义的环节,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学位论文答辩是对申请学位的学位论文和作者的学术水平以口头问答方式进行考核和评审的过程。一般来说,研究生提出论文答辩申请并通过审核,意味着申请人已完成了学位条例规定的课程学习、论文工作等基本要求。但学位评定委员会并不能就此作出申请人是否已达到学位条例规定的学术水平,这是因为:第一,申请材料中的课程学习及其成绩只能说明学位申请人的学习经历和具备了/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的可能性,而其现实性尚未得到真正的反映;第二,学位论文也没有为判断申请人是否具备/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提供全部必需的信息。因此,学位评定委员会在作出是否同意授予学位的决定之前,就必须通过学位论文答辩来考察申请人的学术水平、科学态度及获取上述两个方面在书面材料中未反映的必要信息,从而确定申请人是否达到相应学位的要求,这是举行学位论文答辩的主要目的,或者说是学位论文答辩所具有的一项主要功能。
  但从作者参加的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答辩和听取兄弟院校的论文答辩介绍来看,答辩委员在提问中偏离上述答辩目的的现象屡屡出现,学位论文答辩活动也没有提供超出书面材料之外的必要信息,给论文答辩会参加者形成一种/走过场的印象。这种现象不但有可能损害已授学位质量的信誉,而且易使低年级研究生产生错误的行为预期。这就给我们的学位质量保障体系敲响了警钟,应引起我们每一位学位管理工作者的警觉。必须及时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和发展,以维护本单位和国家的学位声誉。只有这样,才能对毕业研究生(学位申请人)作出更客观有效的评价,也有助于对在读研究生作出正确引导。
  二、答辩提问中问题的归类
  答辩委员在学位论文答辩中所提的问题,虽然因专业和个人兴趣不同而千变万化,但从这些提问对实现学位论文答辩的目的所起的作用来看,可划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台阶型问题,它通常涉及对学位论文整体水平的评价并受论文制约,譬如学位论文内容的科学性、所使用的方法的正确性、材料的可靠性、结论的创造性等。此类问题对学位申请人能否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形成一个个台阶,答辩人必须跨过这些台阶,才表明其达到了学位条例规定的学术水平,才有可能通过答辩。第二类,斜面型问题,除台阶型问题之外的其它提问均可归入此类。它通常涉及学位论文中的某个具体问题或申请人的某个学术观点,并且可以不受论文内容的制约。答辩人回答此类问题的具体情况对于其能否通过学位论文答辩一般没有影响,但对于答辩委员会决议中的学术评语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从实现学位论文答辩的主要目的来看,台阶型问题决定了申请人能否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因此台阶型问题理应成为答辩提问的主题。否则,答辩的目标将难以得到实现。而斜面型问题虽然能对申请人的学术水平提供更为细致的评价信息,可以提高学位论文质量的共分度,但这对于论文答辩的主要目的而言并不是必需的。因此,在学位论文答辩中,应充分保证台阶型问题的答辩时间。再从学位论文答辩对低年级研究生所起的导向作用来看,台阶型问题所涉及的都是科学研究和专门技术工作中最为重要的素质问题,譬如思维的独创性、严谨的科学态度等等,这些素质的提高决非一朝一夕所能培养出来的,它们必须在长期的科研中,有意识地加以培养,才能逐步形成。如果在论文答辩中强调的是斜面型问题,由于此类问题漫无边际又无关痛痒,就会对低年级研究生产生误导;反之,通过在论文答辩中对台阶型问题的强调,低年级研究生就会按学位条例要求的正确方向自觉地调整自己的行为规范,从而使学位质量在形成的全过程中都能得到更自觉的和更有效的保障。所以,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台阶型问题都应是学位论文答辩提问中的主角。可是,作者所参加的学位论文答辩的实际情况往往正好相反,台阶型问题较少有人提问,绝大多数提问属于斜面型问题。答辩会上,场面虽然热烈,但答辩结果的可信度即答辩目的并未得到真正的实现。据作者了解,此类现象在全国其他高校中也普遍存在。
  三、答辩提问中问题的把握
  台阶型问题的存在是毋容置疑的。譬如对论文独创性的质询即为一例。如上所述,凡是有可能影响学位论文通过的问题都是台阶型问题,而学位论文只有在其独创性和科学性不能被证实时才会被否决。因此,凡台阶型问题必与论文的科学性或独创性有关。这个结论不受专业限制。我们现在所要做的是如何从整体上对台阶型问题加以把握。学位论文的独创性即通常所谓的&新意&。这种新意必须是就论文整体特征而言,任何细节上的新意都不能自动构成学位论文的独创性。如在论文中提供了新材料或采用了新方法,若最终的结论不依赖于这些新材料或新方法,这些新材料或新方法就不能构成论文的独创性。另外论文申请人和答辩委员对申请人工作的独创性应有清醒的认识。但据作者所知,不少已获通过的学位论文并没有明确的结论,评语中也未论及论文的独创性。对此也许只能这样解释:或者是论文的研究工作本身无独创性可言,对此,论文显然不能过关;或者是学位论文作者未认识到其工作本身无独创性,如果是这样,那么作者的研究工作能力就值得怀疑。因此,当学位论文作者未明确论及研究工作的独创性,就必须通过提问形式,要求学位申请人对此作出明确而具体的回答以决定其能否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的科学性涉及材料、方法两个方面。
  材料的科学性包括材料的可靠性、代表性和充分性三个因素,其中任何一个因素出问题,材料的科学性就应受到怀疑。在这三个因素中,第一位的是可靠性,不可靠的材料没有任何科学价值,这是从事科学活动的一项常识。材料如果缺乏代表性,则只能产生似是而非的结论。如果在材料的获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偶然误差会破坏材料的可靠性,而过程本身所具有的系统误差则会破坏材料的代表住。因此,必须用不同的材料相互印证,才能保证材料的可靠性和代表性,这才是材料的充分性。通常所谓/科学研究要详尽地占有材料,其意义就在于此。考察方法的科学性也有三个方面。第一,运用该方法的约束条件是否满足?第二,运用该方法的程序是否正确?第三,该方法的固有属性是否与结论矛盾或者为其它方法补偿?在将一种研究方法移植于科学研究的新领域时,必须特别注意该方法的科学性。
  一般来说,学位论文答辩中的台阶型问题主要表现在上述关于论文的独创性与科学性的几种问题的模式之中,至于提问的具体内容,那是无法事先预测的。上述几种台阶型问题构成了申请人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必要条件组。从发挥学位论文答辩的导向功能来看,应该使每一个研究生在就读期间尽早明确这一点,才能使我们的质量意识实现由质量检验朝质量形成的转变。在实际的学位论文答辩中,并非每一次都有必要对上述台阶型问题依次问到。如在论文中对某一类问题已有明确阐述,再去提问就显多此一举,因此应作合适的选择。但是,无论在答辩中问还是不问,这几个方面的信息都应一个不缺,假如缺少,就将影响答辩的效果,损害答辩的可信度,进而影响学位授予质量的信誉。依作者所见,在学位论文中,材料的科学性似应首先受到关注。一方面,它是目前学位论文中较薄弱的一个环节,另一方面,它的答辩结果完全依赖于申请人的学术功底,因而在提问和答辩中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同时,此类问题也是对申请人科学态度的一种有效检测。
  不可否认,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位论文答辩也是对导师学术水平、学术风气和指导水平的评价,正因为如此,答辩委员在提问时有时会有意避免提出一些尖锐的问题,以免研究生的导师难堪,这是造成现在学位论文答辩出现/走过场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为纠正这一现象,又不使答辩委员为难,学校应将对台阶型问题的提问以合适的形式在答辩规则中加以明确规定。
  如上所述,在学位论文答辩中,应将台阶型问题的提问放在绝对重要的位置,充分保证台阶型问题的答辩时间,并注意结合斜面型问题的提问,杜绝/走过场现象的发生和发展,使学位论文答辩真正成为学位授予质量保证体系中的具有实质意义的控制环节,保证和维护我国的学位质量声誉,使我国的学位制度真正与世界接轨。
看了这篇文章的还看了
1.脱稿汇报
  研究生论文答辩不等于宣读论文,整个过程既不能表现在背诵内容的层面上,更不能表现在宣读内容的层面上。研究生必须对论文的全部内容了如指掌,抓住要点进行概括性的、简明扼要的、生动的阐述,重点突出自己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果。经过多次反复练习,以达到脱稿...…
研究生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较强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独立从事教学、科研的高层次科学技术人才。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是研究生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既是研究生学习的最后阶段,也是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进行更深入、更重大的研究之前的一次检阅。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研究...…
为做好山西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论文答辩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一、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
  毕业论文答辩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考试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考生进行全面专业知识与技能综合考核的重要环节。其目的在于培养和检验考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
一、选题要新颖。
  这次我的论文的成功,和高分,得到导师的赞许,都是因为我论文的选题新颖所给我带来的好处。最好涉及护理新领域,以及新进展,这样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二、大量文献做基础
  仔细查阅和你论文题目和研究范围相关的文献,大量的文献查阅会...…
1、参照终稿论文指导老师意见。 再看看自己论文还有那些不足之处(论点、论据等),利用最后的时间,自行做最后的准备。对明显漏洞,论文答辩的前五分钟自己陈述时,主动说明如做这样的改动,效果将会更好等, 这样比让后面答辩老师提出来,最终效果要好。
  2、虽然可把论文原...…
论文热门标签
友情链接链接合作QQ:会员账号:
合作账户登录:
最新公告:
下载费用:10 元 &
关于某国有公司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的思考(下).doc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元&&0人已下载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编号:11378 && 大小:37.00KB && 格式:DOC && 上传时间:
关&键&词: 关于 国有 公司 存在 问题 解决方法 思考 doc
& 淘稿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今日统计5134829 commumity members&&&&7207894 items for sale对于教育体制提一些可行性建议?或者对某一教育体制存在问题的剖析?_百度知道
对于教育体制提一些可行性建议?或者对某一教育体制存在问题的剖析?
建议实事求是地实施素质教育。当前的教育体制给我们的认识是穿新鞋走老路。应试教育的阴影挥之不去。源于政府行为,政府的指挥棒还在通过不同的方式,让学校和老师感受到当前的教育不得不将教育行为的过多砝码压在智育上。重视智育并没有错。但从人性的角度,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仅仅重视教育是不科学的,是不尊重人性的。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天生我材必有用”是一个亘古不变的硬道理呀。如何让不同的人在不同的领域发挥不同的价值?这是我们教育者应该思考的问题,更是国家手握把握教育方向的重臣们应该严肃认真对待的大问题。重视智育无可厚非,但还是要兼顾其他各育的开展,尤其是要重视德育的开展。我们今天的教育现状是上级教育部门雷声大,雨点小啊,说明他们认识到了。现在的珐粻粹救诔嚼达楔惮盲社会状态为我们所有持传统的正确观念的人上了一课:人不知道感恩,没人敢去见义勇为了;利之所趋,不择手段利欲熏心了;麻木不仁、玩世不恭了,不要脸皮了;不可理喻的思想、言行,人们渐渐习惯了----等都反映我们当前的社会是一个逐步走向道德沦丧的社会,这是教育的责任。当前对学生,乃至对所有人道德教育的重要。德育是决定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路径,不容忽视,我们教育学生作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人存在的意义并不是仅仅考量他创造价值的大小,更主要要考量的是他首先必须是一个有正确价值取向的人。只有这样他创造的价值才是正能量的价值,才是我们人类社会所需要的。体制的改革取决于政府行为,学校教师的行为取决于政府的导向。理想的教育体制会推动良好的社会局面的形成。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教育体制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2587人阅读
数学(12)
科研生活(33)
技术生活(106)
概率与统计(4)
我不是试图用通俗的语言来解释清楚什么是假设检验,如何去实践。 做到能用理 论化的语言来描述和理解问题是科研工作者应该掌握的能力。其实这个不难,只要 把基本问题吃透了,就可以在基本问题上继续问题。本文中主要解释的是什么是假设检验,一些相关的概念的理解,以及如何构造检验规则,构造拒绝域。
1、统计假设检验问题
& & “假设检验”,从字面上上理解就是先“假设”,后“检验”的过程,“检验”的对象当然 是之前的假设本身,有些情况下为了区分与其它学科的“假设”,研究统 计的人就 用“统计假设”来描述统计上的假设问题,既然我们研究统计,跟其它行业的人们打 交道就较少了,所以我们有时候就会简称“统计假设”为“假 设”了。
说了半天,那,到底什么是“假设”呢?其实,在统计学中,“假设”目前主要有两 种,至少我没有碰见其它“假设”类型。(这里突出“两种”,也是一种研究问 题的 方法学,在研究某个问题的时候,能够精确讲问题分类,是一种必要的素质)。一 种是参数的假设,另一种是非参数的假设,后者好像概括了所有“不 是第一种假 设”的情况,其实不然,在实际研究中,人们把随机变量分布的假设称为非参数的 假设。为什么把分布的假设称为非参数的假设呢?一方面是因 为它确实不是参数 的假设,另一方面,其它类型的除了参数和分布的假设外,我们想不到其它东西的
假设了,至少我没有想到,也许真的存在,只是我还没 有遇到,没有学习过而已。
& & 什么是参数的假设呢?实际就是对随机变量分布中未知参数的假设。参数如果已 知,我们没有必要假设了呀!还有一个前提就是我们已知随机变量的分布类型。所 谓 分布,就是知道分布函数的类型,已知分布函数的前提下,我们便知道了概率 分布列(离散的),密度函数(连续情况)。还有未知参数的问题,我们可以 举 一个例子,比如某个随机变量服从正太分布,大家都立马想到正太分布的密度函 数,这个函数中有两个参数确定后,这个函数就可以来实际计算了,如果 我们不 知到其中一个,或者都不知道参数的值,那么我们就说它是未知参数了。其实未知
参数不是定义的,未知参数一般不会给出定义,是因为它很容易满 足所有人的思 维逻辑。我们对某个参数作出假设,这就是参数的假设了。
& & 什么是非参数的假设呢?大家在看书的时候,会看到书里大部分写的是“非参数假 设”,只是少个“的”而已,但是这种缺省就很容易导致不在一个思维逻辑上的人 们 产生迷惑,当然也正是很多学科中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迷惑才吓退一些人来保证少 部分人掌握这些迷惑背后的东西,不信你想想什么EM啊,什么 SIFT,什么支撑向 量机(SVM)呀,多么让人迷惑的东西啊。当然,你知道了缺省的存在,或者迷糊 背后美妙的结论,就没什么可怕的了。前面也说 过了,就是随机变量分布的假 设,我们称为非参数的假设。比如我们研究世界人民的身高的分布情况,我们现在
不知道身高这个数字特征定义的随机变量服 从什么分布,我们就可以假设他是某 个分布,这个就是非参数的假设问题了。
检验呢?什么是检验?前面给出了假设,对假设进行判断的过程就叫检验了。我们 怎么检验呢?是要组织构造一个检验规则的,然后根据这个规则来检验之前的假 设,这样在逻辑上大家都说的过去。
2、检验规则构造的思考
& & 我们从犯错误的角度来构造检验规则。如果你看书,也许或者很有可能,书里面并 没有解释,他在做什么,而是给出逻辑推理过程后,给出你他们的动机。不过现在 你不用担心了,我已经告诉你我的动机了。当然我这样做也可能违背了提出“假设 检验”问题的人的原始意愿,但是这起码是一种理解问题的方式,尽管他 可能有所 偏差。(一切皆有可能,基于这个原理,我会在讲述过程中说明某些属于小概率事 件的事情)。&
& & 为了有理论依据,数学上给出一些符号来标记,文字上给出一些定义用来说明问题。首先H_0 这个数学符号用来表示“原”假设,H_1这个符号用来表示“备择”假设,可以理解为“准备选择的”假设,至于为什么这样理解,其实等我们熟悉了这套理论之 后,我们就会明白往往拒绝H_0这个结论更具有说服力(这是基于小概率原理的),不过如果大家没多少概念,也没有关系,后面我会试图一点点的 解释清楚,力图让你豁然开朗,当然你没有耐心看下去,我也没有能力让你理解这一且的。
& & 我们可用的数据只有样本,或许还有一些已知的参数,那我们应该努力使用这些已知的东西来构造检验准则。记住这一点!
& & 为了弄出检验准则,我们先从结果考虑。不管作出什么选择,我们的总会有出现错误的可能,幸运的是我们只会犯两个错误,一个错误是H_0实际上是正确的,我 们根据我们的检验规则,判断H_0是错误的了,这种错误我们称他为第一类错误,统计中,我们称“判断H_0正确”为“接受H_0”,相反为 “拒绝H_0”, 第一类错误也就可以说成拒绝真值的错误了,为了高深一点,大家会说,这个叫“拒真”。另一种错误,就是第二类错误,就是“在H_0错误的情况下,根据判决 规则判断H_0正确”,这种错误也可以叫“取伪”。
& & 那我们是根据样本观测值给出判断的吧,我们就必须把样本观测值搞成两个集合,我们做实验后,样本观测值属于了某个集合,我们作出相应的判断,即接受或拒绝 H_0,我们再起一个名字,就是包含可以用来拒绝H_0的那个样本观测值的所在的集合,我们称之为“拒绝域”。既然有了拒绝域,相应的我们再 给另一个可以用来接受H_0的样本观测值的集合叫做“接受域”,这样理解非常符合逻辑。其实我叙述接受域和拒绝域的过程,就是构造检验规则的 一种逻辑想法,为什么说这种想法是逻辑的呢?因为我只有样本观测值可以使用的情况下(某些情况可能知道更多),我很自然的想到使用样本观测值
来检验假设,我既然有两个选择(接受和拒绝H_0),那么我就把样本观测值的所有可能结果(有些书也称他为样本空间,当然样本空间的理解是正 确的,我只是没怎么用)分成两个集合,一个称之为拒绝域(我们记为W),一个称之为接受域(记为!W),相应的,当样本观测值落在拒绝域中的 时候,我们拒绝H_0,相反接受H_0 。知道了这些,前面我们提到的“拒真”就可以表示出它的概率形式了。P((X_1,X_2,...,X_n) \in W | H_0实际为真) = \alpha,表示的是实际H_0为真的条件下,样本观测值落在了拒绝域中的概率,用\alpha来表示它的结果,自然我们会想,如果我们的H_0是真
的,那么样本观测值就应该很难落在拒绝域中,也就是说在假设为真时,“我们的样本观测值落在拒绝域中”这个事件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一般我们认 为发生概率比较小的事件为小概率事件,这里“小”的度量根据实际问题来定,根据小概率事件原理,即小概率事件在一次事件中认为不会发生,如果 发生了,我们就认为这不是小概率事件了,往往这句话的前半句更容易接受一点,我们很难说一个发生的事件不是小概率事件,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更 愿意得到拒绝H_0的原因。这个原理看起来有太大人为思想了,我们还是承认他,就是在没有完美解决方案的情况下,退而求其次的结果呀。
& & 那到底如何给出我们谈论的这个“拒绝域”呢?这个一般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不过套路还是差不多的,一般都会用统计量的某些规则来给出拒绝域。
& & 需要说明一下的是,很多情况下,我们也希望取伪概率要尽可能小,但是我们很难都照顾到,所以我们又找了个简单的做,就是只考虑拒真概率尽可能小,
& &首先给出一个小概率值\alpha(比如取0.05),来限定拒真概率以便给出拒绝域。这里数学家给了一个名字,叫显著性水平,\alpha值越小,显 著性水平就越低,说明的是小概率发生的概率就越低。对于参数的建设检验问题,我们要构造一个估计这个参数的统计量。然后我们在H_0为真的前 提下,找到这个统计量的分布。 找到分布就成功了一大步了。下一步也很关键,这一步是根据原假设H_0的形式进行的,这一步我们用例子说明,这一步完成了,任务基本上完成了。
& &例子,有一堆铅笔要出厂啊,根据经验,该厂的铅笔长度满足正态分布,方差已知为\sigma^2,假设某个组织给了一个标准,说铅笔的长度的期望为 u_0才能合格。
& & & &那我们就设H_0: u = u_0, H_1:u!=u_0。 我们找一个估计u的统计量,就用样本均值了,由于CSDN我编辑不了X的上面画个横线,我就用Y表示样本均值了。样本容量为n,那么(Y- u)sqrt(n)/(\sigma)就服从标准正态分布N(0,1)了,在H_0为真的条件下,就是说u=u_0的条件下,T=(Y- u_0)sqrt(n)/(\sigma)就是一个统计量了,这个统计量服从标准正态分布。我们就是要根据这个统计量来寻找拒绝域。观察T这 个统计量,当样本均值Y与u_0接近的越近,我们就更容易接受H_0,也就是说当样本均值远离u_0的时候,在总体数学期望为u_0的条件
下,发生这个的概率比较小,也是为了限定这个小的程度,我们给定一个数值,比如我们前面提到的\alpha=0.05,这个可以在不同的场合 下给出不同的值,这里我只是随便给出的一个值而已。拒真的概率为 P(|T|&u_x) = \alpha, 根据标准正态分布的分位数性质,u_x = u_{\alpha/2}。根据|T|&u_x这个不等式,我们就可以来限制拒绝域了。W = {(x_1,...x_n) | |T|&u_x}。后面做判断就水到渠成了。
&3、总结一下
& &本文中主要讨论的是参数的假设检验问题。 &在统计中,假设检验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构造统计量。 然后是如何思考选定拒绝域。 多多训练之后,我们就自然明白这个过程了。所以还是要研究一些实际问题,来获得理解。
参考知识库
* 以上用户言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CSDN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访问:762708次
积分:10367
积分:10367
排名:第1017名
原创:257篇
转载:28篇
评论:324条
邮箱:sawpara at 126 dot com
阅读:21264
(2)(7)(4)(5)(8)(2)(6)(5)(2)(6)(1)(2)(1)(4)(9)(4)(4)(6)(5)(4)(9)(3)(7)(8)(4)(4)(5)(4)(5)(5)(15)(8)(4)(1)(10)(7)(5)(4)(4)(4)(7)(8)(8)(3)(15)(22)(16)(2)(1)(1)(1)(6)(1)(1)当前位置:教研中心>>教育思考>>正文
一年级学生存在的问题和思考
编辑:瑶海实验许春锦 发布时间: 【
】【】 阅读次数:48
 年级概况描述:
  小学一年级学生,刚刚结束幼儿园的生活,迈入小学校门,对于小学的“学习环境”、“学习内容”与“作息时间”产生了极大的不适应。从以“玩”为主的生活方式转变成以“学”为主的生活方式,学习压力骤然加大,有些无所适从,但由于年龄特征,感受不到压力。一年级的孩子自我意识处于上升阶段,所以应注意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与学习兴趣。
  科目知识点:
  语文:汉语拼音、认字、字词造句、古诗背诵、看图说话
  数学:100以内数与运算(加减法)、大小比较、识别图形
  英语:26个英文字母、简单的问候语及对话、动词词汇英文认识
  年级常见问题:
  简单的粗心,难的不愿动脑筋。题目做的慢,不是不会做,而是不想做。
  拖时间,做作业一会儿洗手,一会儿小便,坐不住。
  问题一:精力不济
  现象:部分小学生在上课时上午第一、二节课,精力比较充沛,听课非常精神,记忆和理解都不错,但是到了三、四节课就打哈欠、犯困,听课效果也受到影响,不能很好领会老师的意图。由于睡眠不足引起的疲劳,老师也很难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
  建议:孩子入学后,家长要有意识地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一年级学习任务不重,没有必要搞疲劳战术,但一切都要正规起来,不能想几点睡就几点睡。保证充足的睡眠,孩子才有精神从事第二天的学习。
  问题二:“四二一”综合征
  现象:一位老师介绍,班里一名同学小文,姥姥、姥爷从一年级就整天按部就班地接送她,对她百依百顺倍加疼爱。小文现在上五年级,对为她付出很多的姥姥姥爷却特别蛮横,对老人斥来呵去,十来岁还不懂得体谅老人,尊敬老人。在生活方面,小文也是一塌糊涂,事事依靠长辈,自理能力很差。
  建议:这名同学是典型的“四二一”综合征,在家中祖父母、外祖父母四位老人,父母两位大人都围绕着一个孩子转,对孩子过于迁就、娇惯,孩子错失了养成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的良机。
  专家提醒新生家长,小文的这种行为值得一年级家长重视:孩子刚入小学,家长千万不要以为“只要学习好,就一好百好”,放松了对孩子其他方面的培养。家长应该借助孩子入学这个机会,让孩子懂得自己长大了,有意识地让孩子独立做一些家务,引导孩子懂得尊敬老人、帮助别人等传统美德,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问题三:成绩差家长骂
  现象:入学后,各种小测验、小考试成了学生的家常饭。一年级知识简单,不少同学都能得满分,如果考不到满分,有的家长就沉不住气了,先问孩子:“别人能考满分,你为什么考不好?”再教训孩子:“怎么这么笨,就你分数低。”家长恨铁不成刚的呵斥,往往让新入学的孩子感觉无所适从。
  建议:小学阶段最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行为习惯,为将来打下基础,家长切不可以分数论英雄。一年级的知识不是很复杂,一些学生考不好往往是由于粗心,而不是听课能力、理解能力有问题。家长不分析试卷就大发雷霆,对孩子又打又骂,很容易挫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让孩子失去自信。这对刚刚接触学校的小学生是非常不利的。孩子分数低了,家长要分析试卷,查出孩子失分的原因是什么,帮助孩子改正,鼓励孩子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就可以了。
  问题四:不被信任
  现象:一位妈妈在给孩子整理书包时,发现孩子的练习册不见了。孩子告诉妈妈老师收上去了。妈妈却不相信孩子的回答,再三追问。刚上一年级的孩子只有6岁,看着妈妈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也蒙了,反问:“什么是练习册呀?”这位母亲着急地当着孩子面给老师打电话,核实练习册确实被老师收了,这才放心。
  建议:这位家长属于典型的不信任孩子。家长首先应该相信自己的孩子。毕竟由幼儿园到一年级,孩子们都觉得自己长大了,家长的这种不信任将伤害孩子的自尊。家长完全可以相信孩子,或者暂且先听孩子的,再避开孩子给老师打电话核实。
  另外,有家长当着孩子的面说老师的种种不是。或许家长是无意识的,但对孩子的影响却很大。孩子知道家长对老师的不满后,往往对老师也会产生抵触情绪,对老师所授科目产生抵触心理,最后受影响的还是孩子。
  问题五:盲目报班
  现象:部分家长教育意识很浓,开学没几天就向老师透露,想给孩子报个数奥补习班、英语辅导班,想让孩子多学点知识。
  建议:报辅导班还是应该针对孩子的情况因人而异,家长千万不要跟风。以数奥为例,部分学生感觉学校学习相当轻松,甚至有些“吃不饱”,加上自己又有兴趣,可以考虑报班;有的学生本身学习就非常吃力了,再参加各种辅导班就力不从心了。
  问题六:多买练习题
  现象:很多家长都抱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想法,在孩子入学之初就买一堆辅导资料,让孩子吸收“营养”,这些辅导材料以练习题、测验试卷为多。
  建议:一年级学生缺少的并不是以练习为主的教辅资料,而是一些帮助阅读的书籍,这对提高孩子的理解力、表达能力都有积极作用。家长在给孩子选择课外书时不要用大人的眼光选择,应当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选孩子感兴趣的书,这样他们才喜欢读。
  问题七:教育“太超前”
  现象:多数家长希望在学习上帮孩子一把,在上新课之前帮孩子预习,下课给孩子复习。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有的孩子由于非常熟悉新知识了,上课就不再认真听讲,影响别人,老师还要分散精力维持纪律。
  建议: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在学习上确实需要家长帮助,但是家长一定要把握好“度”。在辅导孩子预习时,应该侧重帮助孩子了解与课文有关的背景材料。例如老师第二天讲古诗,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查阅诗作者的年代、生平等个人背景,以及诗中所展示的景物、人物的相关信息;课后复习时,家长应辅助孩子理解、背诵。
  学习指导:
  学习兴趣的培养
  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注意力不易稳定、集中,意志力比较薄弱,往往凭兴趣去认识事物,感兴趣的会全神贯注,不感兴趣的则心不在焉。上课不专心听讲,老师批评,家长责备,他们上课时像是被捆住了手脚,束缚了思维,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上一堂课下来又苦又累,往往从小产生厌学情绪。如果能够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小培养起他们的强烈的求知欲、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对孩子们来说,将受益终生。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必要保证。
  1.尊重孩子的兴趣。
  孩子好比各种的树苗,有的像松柏苗,有的像杨柳苗,有的像榕树苗等,不论是什么树苗,都可以长成各种各样的材料。做父母的责任,并不在于强迫孩子学这一样,不学那一样,而是应该多给孩子一些自由宽松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选择感兴趣的、喜欢的事。例如,有些孩子喜欢动手操作,搞一些小制作。而家长就认为这与学习无关,就加以阻止,限制他们,不准他们做。其实.孩子在制作的过程中也需要动脑,不懂的时候,他们就去查阅有关的资料和书籍,这就是学习的过程,这样的学习孩子还会学得自觉、开心,况且在这样的活动中,不仅使孩子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又能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家长要根据孩子的这个兴趣特点,为他们提供有关的书籍,创造机会让孩子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和比赛。
  2、每次学习时间不宜过长
  当前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普遍过高,他们希望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只要孩子端坐在书桌前,不管其效率如何,父母就感到欣慰,因而总是催促孩子“坐好一一开始学习”。殊不知,这种做法很危险。无视孩子的心理特点,任意延长学习时间的做法会使孩子把学习和游戏对立起来,厌恶学习,对学习没有兴趣,还会养成磨蹭、注意力不集中的坏习惯。因此,家长切莫目光短浅,舍本逐末,不能忘记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头等大事。
  3、鼓励孩子获得成功。提高子女的成功感。
  成功是使孩子感到满足,并愿意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孩子一旦获得成功,就感到满足,并愿意继续学下去。因此,家长应该鼓励、引导孩子,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每个孩子的智力、接受能力有所不同,家长应该全面去了解自己的孩子,根据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为他们去制定一些容易达到的小目标,这样可以使孩子觉得能够做到,他就有信心,有动力去做,就会获得成功。当他体现到成功的乐趣时.就会有兴趣,有信心去实现下一个目标。随着一个个小目标的实现,孩子就不
  4、适当利用“报酬效应”激发学习兴趣
  在做功课时,有想睡觉、看电视、吃零食等的诱惑时,就可反用此法。设定在达到某个目标或阶段后,以奖赏的形式来满足欲望,就是说只有达到规定的程度之后才可做期盼的事情。如此一来,孩子可能为了及早得到奖赏而专心致志地学习,并尽可能缩短学习时间以求得满足。像这样快乐的记忆比被迫强记更牢靠、更持久。但此种方法不可滥用,要适度,否则适得其反。
  学习兴趣是推动孩子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动力,它能够促使孩子自觉地去学。一般来说,孩子的学习兴趣与他们的学习成绩、学习信心是相辅相成的。孩子对某门功课有兴趣,学习成绩就会好,学习信心就会足。因此,对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很重要。
  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学习,他们的学习观念淡薄,还不知道知识和学好知识对自己意味着什么,尚未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培养学生认真准备的习惯
  一年级学生大多只有六、七岁,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自理能力,家长应是根据孩子的课程表,辅助孩子带好每天所需的学习用品,随时指出孩子哪些改正,渐渐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准备习惯。
  二、培养学生专心倾听的习惯
  一年级学生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数学课对于他们来说一时很不习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其次是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一年级小朋友刚入学时最大的一个弱点就是当别人发表意见时,不懂得如何人认真倾听。有的一心想表现自己,他高高地站起来,边举手边不停地喊“我来,我来”,有的随心所欲地看书,有的甚至吃零食、玩玩具。多次及时的提醒与交流评价,学生能逐渐养成认真倾听教师和同学发言的好习惯。
  三、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一年级学生的注意随意性强,他们往往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能集中注意,认真观察,而一些在他们看来乏味的东西则不免会心不在焉。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在课堂上我们应该细心地指导他们参与学习,通过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四、培养学生认真阅读课本的习惯
  良好的看书、用书习惯应从一年级起培养。在孩子学习时,应用讲故事、做游戏的方法引导他们阅读课本,并适量的摘录一些图片,形成感观上的认识,同时告诉孩子这些图画都能从书本上找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从一年级起就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乃至一生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从小就养成认真思考、沉着冷静的良好习惯,而不能形成一种人云亦云的惰性心理。在课堂上,让学生“先自己动动脑筋,等会儿交流时听听别人的想法是不是跟你一样?”“你有什么不同的意见?”“比比谁的想法更有道理?”并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共同评价。在一次次的训练与培养中,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会慢慢养成的,当然要注意千万不能操之过急,否则易造成学生心灵的创伤和惧怕学习的。
  每个孩子是一本书,是一朵需要悉心浇灌的花,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成长必不可少的内在因素,同时也将伴随他们一生的学习与生活。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们小学教师、特别是低年级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吾将不厌其烦地悉心指导。
  作为一个新晋小学生的父母来说,面对的是陌生和全新的环境,跟孩子一样,父母也在摸索中。很多父母也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有很多疑惑和不解。到底什么办法对孩子来说是好办法哪?年级的正规学习则更详细更规范。孩子如果对学习产生疲劳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成绩的提高,危害相当的大。于是,我摸索了一些方法,也算尽了做父亲的一份心吧。
  1、课堂学习
  给孩子更科学的建议,帮助孩子提高听课的注意力和效率。老师一直对我们说,上课很守纪律,注意力也很集中,可还是出现了某些知识点没注意和掌握不好的情况,请教孩子的奶奶之后(当了几十年教师的退休小学校长)才明白,作为一个6、7岁的孩子,能完全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其实也就15—20分钟,自制力比较强的孩子也不会超过25分钟,可是现在一堂课45分钟,要求孩子整堂课都集中精神,显然是不现实也是不科学的。这样合理分配时间就显得尤其重要了。我跟丫丫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就反复叮嘱她,课堂上一定要注意的三个问题,首先是讲新课的时候一定要完全集中精力,其次老师讲解考试卷的时候,对自己出现问题的部分也要格外注意,最后实在搞不懂的,下课马上问老师,不要胆怯,为了鼓励她,我告诉她,老师特别喜欢提问题的孩子。
  2、作业和考试
  平常孩子做作业的时候,我的方法是让孩子独立完成,家长不要每题都帮孩子分析解释。实在不会的问题,留在作业完成后统一解释,这样能帮助孩子建立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减少依赖性和惰性,对孩子提高很重要。孩子有不明白的问题,家长不能很随意的对自己也不熟悉的问题做出解答,应该反复求证,确定正确答案再给孩子讲解,一方面给孩子做出学习很严谨的表率作用,二来还避免给孩子错误答案之后,纠正起来事倍功半的尴尬。而考试孩子出现成绩不理想的时候,不能简单的评价孩子是粗心什么的,因为这样会掩盖许多小问题,等累积多了,爆发出来,那解决起来才是真正的**烦哪。为了避免问题累计,我把丫丫在作业中、考试中的错题都详细的记在本子上,加上自己的评语。这样能时不时的在孩子以后的学习中拿出来,反复测试孩子,有问题的话就能有目标,有重点的解决,就不用发愁孩子该考试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帮孩子复习的问题了。
  3、读书,识字和写字
  现在小学都提醒家长,监督孩子每天早晨读书半小时,其实这个方法可以灵活变通,不必死守一条规矩,只要达到目的就好。开始的时候,我也是让小姑娘每天早晨6:30起床读书,可是忽略了孩子自身的特点,小姑娘每天早晨起床,都无精打采的,读书像蚊子哼哼一样声音很小,本来她很享受的读书时间,也变成了受罪时间。我和丫妈果断改变方法,即然这样,不如让孩子多睡一会儿,读书时间也从早晨挪了中午。读书的时间没有硬性规定,感兴趣的书可以多读几段,不感兴趣的,可以少读,但是最起码读完完整的一篇文章,要读出声,要把感情融入到里面,注意声调的抑扬顿挫。我也会挑选一些孩子感兴趣的书,每天给孩子读一段,给孩子做个示范,这样读书时间又变成了孩子的欢乐时光。
  读书多了,对于孩子识字有很大的帮助,孩子的识字量也会直线上升,但是跟有些家长交流的时候,他们觉得孩子不会写几个字,很苦恼,总想办法让孩子多写几个字,这种想法,我是坚决反对的,我一直认为,大多数家长并不具备老师的能力,教孩子的方法不可避免的存在更重差错。尤其是写字方面,正确的笔画和写字的方法对孩子今后是否能写一笔好字,相当的重要,绝对不能小视。而老师就是孩子最恰当的指导者,家长只是教育的辅助者,千万不要越俎代庖,做出拔苗助长的事情来。我认为,孩子可以多识字,但是不要强逼孩子去写字,跟着教学大纲和老师的指导,掌握正确的写字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当然,如果自己有足够的水平,超前一点儿我认为也没什么不妥。
  孩子刚上一年级,在家长的从容下习惯了,很难一下接受很正规的学习生活,所以会出现很多不适应的问题,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第一是作息时间不适应。
  在幼儿园没有严格的上、下课时间规定,比较自由,中午还可以午睡。而上了小学就要严格遵守时间安排,早上不能迟到,上课时不能自由活动,中午也没有休息时间了。对这一变化家长必须重视,帮孩子树立时间观念,同时为了保证精力充沛,晚上要让孩子早点睡觉。孩子在家里完成作业时也应该注意培养他的学习习惯,不要边学边玩,可以以15至20分钟为一个学习时间段,在这段时间内只能专心做功课,不能三心二意。但同时家长要注意,不要一开学就逼着孩子加班加点学习,一年级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第二是学习内容的变化。
  幼儿园的知识以玩为主,上了小学就以学知识为主了,学起来没那么轻松。这时家长需要向孩子讲道理,要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是要学习知识的,学习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要有吃苦的准备。但学习中也有很多乐趣,付出了努力就会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博学的人。
  第三是学习中会遇到困难。
  当孩子遇到学习困难的时候,往往会情绪低落,这时家长不能火上浇油,不能批评孩子,而应该多鼓励多帮助,绝不能使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可以先降低要求,告诉他,你现在做得已经很好了,继续努力。发现孩子有一点进步就要大力表扬。老师在学校发的小红花、小红旗家长不要不当回事,要作出很惊喜的样子,帮孩子细心保存,这样就可以鼓励孩子争取更大的进步。为了帮孩子学习,家长还可以在接孩子回家的路上和孩子聊天,问问他今天老师教了什么,这是一种很好的复习方法。
  第四是环境的变化。
  刚上一年级的孩子对陌生的环境需要适应过程,家长要鼓励孩子多帮助别人,多交朋友。另外,家长一定不能在孩子面前表露出对老师和学校的不满,这样容易使孩子失去信心。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设计思考过程怎么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