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在中国新闻传播史的地位

中国新闻传播史期末复习资料汇总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1.中国的报纸始于唐代。最早的报纸是在封建官僚机构内部发行的政府官报。

2.最早的有关唐代官报的文字记载,见于孙樵《经纬集》卷三所收的题为《读开元杂报》一文。

3.敦煌进奏院状,分别被收藏于英国伦敦大英图书馆和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

4.“邸报”这一名称最早出现于宋朝。宋朝流行于民间的称为“小报”。“小报”始见于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非官方报纸,是对官报的一种补充,信息量大,读者广泛。

5.“邸报”的内容(1)皇帝的诏旨。(2)皇帝的起居。(3)官吏的任免。(4)官僚的章奏。(5)军事情报。(6)刑罚。

6.唐以后各个朝代的报纸的管理机构:宋代负责邸报发布工作的是“都进奏院”、元代新闻传播活动主要集中于“中书省”、明代邸报发行管理有“通政司、六科、提塘”、清代邸报发行管理有“通政司、六科、提塘”。

7.明代“邸报”的抄传和发行工作主要通过三个环节。首先是通政司。其次是六科,分别是吏、户、礼、兵、刑、工六科。最后是提塘。清代官报的发布方式、发行渠道和明代的十分接近,即经由通政使司、六科、提塘三个环节。

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发展

1.新闻史上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是《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由英国传教士于1815年在马六甲正式创刊。

2.07年英国人马礼逊成为被派遣到中国的第一位传教士,也是来华传教的第一位新教传教士。

3.22年9月12日创刊的《蜜蜂华报》是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外文报纸。

4.27年11月8日,《广州记录与行情报》是中国境内的第一份英文报纸。

5.33年8月1日在广州创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是第一份宗教性的报纸。

6.41年5月11日,在香港出版的第一份英文报纸《香港钞报》。

7.2月20日,《德臣报》历时129年,是中国也是香港历史上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英文报纸。

8. 10月1日创刊的《孖剌报》是香港最早出版的英文报纸。

9.850年8月3日创刊的《北华捷报》是上海第一份英文报刊。

10.857年1月26日创刊的《六合丛谈》是上海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

11.万国公报》是在传教士所办中文报刊中影响最大、历史最长、发行最广由林乐知集资

}

(三)回归前的通讯社 新华社香港分社于1947年5月1日正式成立。一方面为新闻通讯机构,另一方面为中国政府机构,就有关事务与港英当局联系。 “中央通讯社”香港分社原为国民党官方通讯社,1973年改组,但官方实质并没有变动。 1951年,港英政府通过立法,规定所有的通讯社必须向当时的华民政务司(“民政司署”)登记,实行通讯社登记制度。 第二节 1949年以来香港地区的新闻事业 (四)回归前的新闻传播管理 很长时期以来,就法规而言,港英政府对媒体的管理相当严格。 在香港回归前的过渡时期,港英政府修订了《刊物管制综合条例》,撤销了对印刷媒体、采访、报道的各种限制,同时还撤销了“禁止恶意发布虚假新闻”的条款。1988年,港英当局宣布撤销要求电视台播放一定时间的英联邦国家制作节目的规定。 第二节 1949年以来香港地区的新闻事业 二、回归后香港新闻事业的变化与发展 (一)回归后的报刊 从1997年至2000年,虽只有两家新报创刊,但发展势头良好,同期,晚报成为历史。 2001年后,不少外国传媒纷纷迁离。2004年后,随着香港经济逐渐回升,报刊业经营环境转好。 进入21世纪以后,受到网络和免费报纸的双重影响,香港报业生态也发生了新的变化。 一些报社开始采取应对措施,如《明报》进行了裁员,并于2010年9月改版。 第二节 1949年以来香港地区的新闻事业 (二)回归后的广播电视 1998年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将广播电视全面放开,不再设牌照发放的上限,香港的广播电视业有较大发展。 香港的收费电视发展迅猛。2008年,提供收费电视节目服务的有253个频道。卫星电视也在积极拓展电视市场。 第二节 1949年以来香港地区的新闻事业 (三)回归后的互联网传媒 2007年,《苹果日报》将网络新闻服务延伸至网上电视,3月下旬推出《壹苹果直播》。 2007年10月,香港YouTube网站正式面世。 2008年11月,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推出了my TV,2009年9月《苹果日报》推出了“动新闻”,对香港本地传统媒体的影响很大。 第二节 1949年以来香港地区的新闻事业 三、香港的新闻传播教育 香港高校的新闻教育肇启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的新闻教育教学设备较先进,办学规模也较大。 香港回归后,新闻教育又有了新的发展。多所公立和私立大学都相继开设了新闻与传播院系。 香港的新闻传播教育国际化特征突出。 第二节 1949年以来香港地区的新闻事业 一、回归前澳门的新闻事业 (一)回归前的报纸 1822年9月12日创刊的葡文报纸《蜜蜂华报》,是澳门最早的报纸,也是近代中国最早出现的外文报纸。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主要有3家中文报和1家葡文报。 1949年后,除以上报纸继续出版外,还新创办了一批中文和葡文报纸,其中有代表性的是《新园地》(1950年3月8日创刊)。 第三节 1949年以来澳门地区的新闻事业 1966年的“一二·三”事件 ,对澳门的中文报纸造成重大影响,终致澳葡当局取消了新闻检查制度。 “文化大革命”极左思潮也曾波及澳门,澳门的一些报纸受其影响,全部刊登大块政治文章。 1986年6月,关于澳门前途问题的中葡谈判开始。澳门居民对社会政治的关注度普遍提高,报纸销量大增,中文周报成批涌现。 第三节 1949年以来澳门地区的新闻事业 (二)回归前的广播电视 澳门最早的广播电台——澳门电台于1933年8月26日开播,用葡萄牙语播送新闻和音乐。1980年2月15日,澳门政府与葡萄牙国家电视台签约,将澳门电台交由后者管理。 1982年1月1日,澳门政府根据相关法令成立澳门广播电视公司(简称“澳广视”)。 1984年5月13日,“澳广视”筹建的电视台——澳门电视台正式开播,结束了澳门没有电视业的局面。 第三节 1949年以来澳门地区的新闻事业 (三)回归前的通讯社 澳门的新闻通讯社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 1988年,葡萄牙通讯社在澳门设立分社。新华社于1987年在澳门设立分社。中新社也在澳门设有分社,由中新社香港分社兼管。而其他外来通讯社如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等,只在澳门派驻记者或者特约澳门当地记者兼任。 第三节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新闻史和中国新闻传播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