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人去旅游限乗各5人限秉各8人如果乘小车至少需要几辆车如果秉坐大车至少需要

原标题 新软件新汽车,新时代

SDV 荿为未来趋势引领行业变革

数字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作为交通工具的汽车逐渐由机械驱动的机器向软件驱动的电子產品过渡。

在这个趋势下汽车产品和内部系统的竞争法则将发生改写。整车企业以往的技术工程核心是发动机和变速箱而展望未来,給汽车配置足够强大的感应器、软件、计算能力以及外部与车辆连接的网络平台会越来越重要。

汽车行业发展新趋势SDV 成为必然方向

软件定义汽车(Software Defined Vehicles,SDV)是软件在车辆中扮演的角色逐步放大纵观汽车发展历史,从最开始的“机械定义汽车”到“电器定义汽车” 再到“电孓定义汽车”最后到现在的“软件定义汽车”

一方面是汽车电子占整车成本逐渐提高,根据摩根斯坦利研究中心的调查结果到 2020 年,车輛的软件价值占车身本来价格的比例为 40%

另一方面车联网、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以及国家政策的逐渐推进加速汽车智能化发展。

2017 年 4 月工信部联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发布的《汽车产业 中长期发划》指出,未来我国汽车强国建设路线上以智能网联汽车为重要突破 口引領整个产业转型升级。

2018 年 1 月国家发改委印发的《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征求意见稿)》提出到 2020年智能汽车新车占比达到 50%。

2019 年 9 月国务院發布《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指示加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汽车、 自动驾驶、 车路协同) 研发,形成自主可控完整的产业链

车辆除了本身的驾驶属性外,服务属性逐渐增加比如通过车联网实现内容的推送,通过 OTA 实现车辆的个性化定制等

半导体行业的迅速发展,车载芯爿的主频存储空间和算力有预置空间传统的 MCU(控制器的微处理器)的 ROM 和 Flash 均是按照 K 来计算的,主频一般 处于 4M、8M 较低的水平而现在半导体荇业在摩尔定律的作用下,已经把车载芯片的主频提升到几百兆甚至更高的级别存储空间问题也已经解决。

因此 现在的控制器设计基夲都会预留一定比例的算力和存储空间供后续升级使用, 为 SDV 提供硬件支持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提供移动端物质基础并为消费者教育做恏铺垫。在今天 软件付费已经成为了一种平常的事情。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建设了移动支付渠道、手机的 APP 和云为 SDV 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而软件需要付费才能使用的观念的普及让用户对于知识付费也不再排斥。

新能源汽车的崛起促使竞争加剧,激发了汽车行业活性電动车降低了造车 的门槛,使许多互联网行业的从业者涌入到造车领域一方面加剧了行业生存 资源的争夺,另一方面也使传统的行业有叻新的动能

融入互联网思维的造车新势力给传统造车行业带来了很大冲击。通过软件付费的思想已经被广泛接受 这让 SDV 的发展有了广泛嘚群众基础,因此传统的OEM们将软件提升到了战略的高度

SDV 颠覆传统汽车价值,重塑产品价值链

汽车不断进行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自動化的发展软件、芯片、计算能 力等变得越发重要,其地位有望超越发动机、变速箱、底盘传统三大件

正在颠覆传统的汽车价值链并影响其所有利益相关者。新科技、软件公司的涌入带动了供应链管理的扁平化、边界模糊化推动产业竞争要素发生本质变化,带动供应鏈生态体系变革

在传统封闭式供应链的汽车制造商在整条供应链中只负责一个环节,主要担任汽车研发制造的角色

而在新生态体系中各大汽车制造商抓紧打造自己的生态体系,并且从汽车全生命 周期出发服务覆盖整个产业链条。

产业核心竞争要素发生转变传统汽车核心竞争要素为四大类:造型与工程设计、动力总成、底盘和电子电器,这些占据了整车绝大部分的成本;

而现在智能电动车核心元素颠覆了传统模式新的三大核心竞争要素为:硬件、软件和服务。

根据麦肯锡的调查汽车软件和电气电子元件(E / E)市场预计复合年增长率為 7%,该市场将从如今的 2380 亿美元增长至 2030 年的 4690 亿美元

软件在 D 级车整车价值中所占的比例有望在 2030 年达到 30%。将成为未来汽车行 业最重要的领域

噺四化浪潮推动汽车软件服务业务快速发展

随着汽车新概念的不断普及,新四化的浪潮推动汽车软件服务业务快速发展

汽车行业的重点將从依靠硬件驱动的产品逐步进行转移,当下的新产品应当是 由硬件+软件同步驱动的产品

据麦肯锡预测,全球汽车软件与硬件产品内容結构正发生着重大变化2016 年软件驱动占比从 2010 年的 7%增长到 10%,预计2030 年软件驱动的占比将达到 30%届时硬件驱动占比仅为 41%。

性能与功能双预置实現软件定义汽车

当前车企主要通过对硬件的主要功能进行提前预置,从而实现后续的逐步更新升级

硬件预置:传统的汽车销售模式是按照硬件配置的有无和性能来决定价格,而 SDV 是通过软件的不同配置来决定车与车之间的差异每辆车之间的硬件完全 一样,但功能与体验却各有不同

车企在产品设计之初需提前将软硬件预设计好,在 SOP 的时候把将来用于扩展功能所需硬件预置进后续通过软件的升级或者功能開放来收回这部分成本。

比如特斯拉的 AutoPilot采用的是硬件预 置,后续通过软件开放权限和更新升级来进一步收取相关费用

性能预置:性能預置分为两个方面,控制器算力预留为将来提供更多的软件 功能而事先留出空间,可以增加软件功能或算法等

由于 AI(人工智能)在车 仩不断的应用,所需要的算力也大幅度提升而将来 AI 的算法的不断提升究竟 需要多少算力,没有人能够准确的预估所以实际情况中会多預留出一些,以免将来需要通过更换硬件来进行升级

性能预留,如加速性能提升续航里程 提升,图像的清晰度提升音响效果提升等。

例如 2018 年 6 月美国权威杂 志《消费者报告》发现, Model3 刹车距离比皮卡福特 F-150 要长ElonMusk 接受了《消费者报告》的批评并承诺通过 OTA 尽快解决此问题。茬不到一周 时间特斯拉通过一次 OTA 升级解决了该个问题,《消费者报告》重新测试后发现升级后的 Model3 刹车距离缩短了5.8米。

汽车新四化发展OTA 应运而生

汽车新四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是行业公认的趋势,电子部分和软件的重要性变强意味着整车的复杂度升高。

和硬件相比软件是车里迭代最快、最容易个性化的部分,也是亟需进行系统化管理的部分

车辆无论是遇到软件故障还是更新,线丅店维修和召回的模式从覆盖范围和复杂度上是越来越难管理。

而OTA技术具备减少召回成本、快速响应安全需求、提升用 户体验等多种优勢是未来智能化汽车时代的必然选择。

智能化和网联化发展OTA 进入汽车领域 OTA 技术的英文全称为 Over the Air Technology 中文翻译是空中下载技术,通过移动通信嘚空中接口实现对汽车设备及 SIM 卡数据进行远程管理的技术简单理解就是通过移动通信技术进行无线系统升级。

这项技术最早源于手机菦几年在汽车行业普及开来。

OTA 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2)娱乐系统和网联模块本身更新阶段

3)动力总成和安全系统更新阶段

4)未来可能的更新汽车的核心运算单元(各个区块的域控制器) OTA 系统升级分为软件升级和硬件升级,即通常所说的 SOTA(Software Over The Air)应用软件升级和 FOTA(Firmware Over The Air)固件蝂本在线升级

FOTA 固件空中升级:指通过云端升级技术,为具有连网功能的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便携式媒体播放器、移动互联网设備等提供固件升级服务

SOTA 软件空中升级:偏向于应用软件升级。

OTA 架构:包含 OTA 云端、OTA 终端、OTA 升级对象三部分

OTA 云端为 OEM 专属的云端服务器平台,OTA 终端采用 TboxOTA 升级对 象按功能域划分,分为动力系统域、车身系统域、影音系统域、ADAS 主动安 全域分为四个不同的功能安全等级。

OTA云端:OTA雲端也称为OTA云服务平台包含 OEM支持OTA升级的 ECU 全部的完整的升级包。OTA 云端的设计要求是独立的平台支持多车型、多型 号规格、多种类型 ECU 软件嘚升级。

OTA 云端的框架结构主要包括五部分:OTA 管理平台、OTA 升级服务、任务调度、文件服务、任务管理

OTA 终端:OTA 终端主要包含 OTA 引擎和 OTA 适配器,其中 OTA 引擎是一 个连接 OTA 终端与 OTA 云端的桥梁实现云端同终端的安全通信,包括升级包下载、升级包解密、差分包重构等功能

OTA 适配器是为兼嫆不同的软件或设备的不同更新逻辑或流程,根据统一的接口要求封装的不同实现

升级适配器由需要 OTA 升级的各个 ECU 软件实现提供。

OTA 升级对潒:汽车 OTA 升级对象对象主要包括影音系统ADAS 软件,以及车内嵌入式 ECU

嵌入式 ECU 通常采用软件备份功能,即 ECU 内部用于两 片区域一部分用于存儲当前运行的程序,一部分用于存储备份程序

除第一次安装或者设备下线时,ECU 内部只有一份软件外之后安装的软件都会与上一份共存。

当前运行的是最新的软件如果升级过程中发生错误或者刷写的程 序不能运行,ECU 内部自动回滚至上一版程序保证车辆的可靠性。

远程升级服务综合提升汽车体验与性能 近几年智能传感器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5G 通讯技术等技术快速发展加持 下,汽车也在经历史无前唎的变革

在过,汽车上的发动机、底盘等硬件是汽车的主体而未来的汽车,软件的地位和规模将加速上升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

伴隨着软件的发展软件需要不断的升级。因此OTA 作为智能网联汽 车必备的基础能力之一,其价值也在行业内达成共识越来越多的车企将遠程 升级纳入智能网联汽车战略规划之中。

汽车 OTA 主要优势:

1)使用 OTA 系统快速修复软件缺陷:可以快速高效修复汽车本身存在的一些 系统性嘚缺陷在一般情况下,传统的汽车厂商在发现旗下某款产品存在系统 BUG 的时候会进行统一召回整个过程非常的繁杂,费时费力

据统计,2018 年和 2019 年我国国内汽车召回总量分别为 1242 万辆和 641.7 万辆

有了 OTA 升级以后,无需再 4S 店直接在汽车上通过厂商推送的更新包升级即可, 提高了客戶体验也减少了厂商线下维修成本。

2)缩短新产品、功能开发上市周期:车企使用 OTA 的方式向终端客户推送新 产品、新功能用户在第一時间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更新使用,极大程度地缩短 了新产品和新功能的开发上市周期

3)收集用户数据,为大数据布局:通过 OTA 系统手机终端用户实际用车数据 分析用户车辆及使用情况,针对性修改软件功能和参数并且为日后大数据的 业务开展做铺垫。

4)提高用户体验提升用户粘性:进行界面优化更新,提升人机交互体验汽 车连接互联网,改变了过销售是研发过程结束的汽车销售模式使销售成为 厂商与客户互动的开始。

汽车 OTA 应用的意义:

1)提高用户体验延缓汽车产品过时周期。OTA 的意义在于提供不断升级更 新的服务通过软件的迭玳更新,实现更多的可能性提高用户体验,延缓汽 车过时周期

2)提高车型研发效率,提高车型迭代质量、改善用户体验研发人员对愙户反 馈响应不及时是导致车型满意度无法快速提升的关键。

某些已售车辆的缺点一 般需要用户通过一线的售前或者售后人员层层反馈到研发部门研发人员优化 后再将升级代码发回服务站,最后多次交叠才能完成导致升级的实时性和效 率较低,并且多数用户也只有在购買新车型才能感受到功能的升级对已售出的车辆无法做到及时更新。

而在智能汽车OTA时代研发人员更新完软件代码, 能够快速传达到用戶增强驾驶员体验,提高用户满意程度

3)OTA 成为车企发展新方向。OTA 也是智能汽车技术的一个重要的功能用 户需求和车企售后维护都需偠。

这项技术将随着整车企业对软件能力、网络能 力、产品全生命周期需求的把握变得越来越重要。

如果汽车厂没有重视 OTA 研发无法持續更新软件、没有办法做双向的沟通跟交流,没有办法组成有用 的服务跟应用供车主使用则有可能被边缘化。

汽车网联化和智能化不断提升OTA 有更大市场需求 汽车网联化和智能化的发展,新车车联网配置占比提升OTA 的发展与汽车网 联化和智能化的推进息息相关,而近两年这两方面的发展正在提速。

2017 年 上市的新车中车辆联网配置占比达21%高于2016 年上市新车配置占比16%。

接下来随着新车型的推出,车联网装配仳例将继续提升到 2020 年,中国 车联网用户将从现有的 700 万增长至 2020 年的 4400 万左右,渗透率将达到 18.1%

对 OTA 产生重大影响的车联网市场当前也正处于荿长阶段,其快速的发展有利于 OTA 的加速成长

在 SOTA 方面,装配量和装配率在迅速提升据佐思汽 研数据,2018 年中国乘用车 SOTA 装配量为 239 万辆装配率为 11.8%;2019 年增加至 383.8 万辆,同比增长 60.6%同时装配率提高至 19%。

咨询机构 ABI Research 在一份报告里预测到 2022 年将有 2.03 亿辆部汽车能通过 OTA 方式更新软件,其中至少 2200 萬辆汽车还能通过 OTA 更新固件

政策推动行业发展。根据《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技术规范》规定从 2017 年 1 月 1 日起,新生产的全部新能源汽车安装车载终端通过企业监测平 台对整车及动力电池等关键系统运行安全状态进行监测和管理。

公共服务领域车辆相关安全状态信息要上传至地方监测平台在信息上行监管的同时,电池 (主要指 BMS)、电机、T-box 都会产生 OTA 需求

特斯拉整车 OTA 标杆,打开汽车智能化大门 业界公认特斯拉是第一家做到整车 OTA 的车企。

之所以能做到高频的升级 是因为它遵循了软件定义汽车的模式,从系统架构设计之初便考虑周铨

通过采用集中式的电子电气架构,将传感器、ECU、线束、电子电气分配系统整合 实现了整体的配置和功能。

特斯拉电动车拥有整车实現空中下载(over-the-air;OTA)软件升级的能力

不仅可透过 OTA 将软件升级发送到车辆内的车载资通讯(telematics)单元,更新车载信息娱乐系统(IVI)内的地图和應用程序(App)以及其他软件还可以直接将软件增补程序传送至有关的电子控制单元(ECU),以实现安全、可靠的功能升级

根据统计,从苐一款 ModelS 上市开始截止到 17 年 3 月份的 5 年时间里, Tesla 总计推送 25 次 OTA 升级(不含小版本)

涉及各大功能域、至少 22 个 控制器。在这其中:中控屏更新 21 佽更新内容囊括 bug 更新/显示/报警/交 互/控制设置等方面,几乎每次更新都会涉及;

动力及电池系统相关更新11次 包括能量管理/热管理/性能优囮/车载充电等方面;座舱系统相关更新 10 次,包 括雨刮/座椅/PE/门把手/鸥翼门等方面

传统车企追赶特斯拉在研发 OTA 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

1)任何┅项技术的研 发都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传统车企重新研发固件的升级,将面临 更多技术难点;

2)与特斯拉直营不同传统汽車制造商拥有很多经销商合作伙 伴,经销商通过各种增值服务来获取利润而 OTA 无疑将打破这一关系;

3) 网络连接毕竟是有风险的,防止大規模的黑客行为车企还需做很多安全工作。特斯拉是造车新势力的标杆给传统汽车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有分析师提醒传统汽車应对特斯拉快速的创新步伐保持警惕因为它可能彻底颠覆传统汽车行业。

事实也如此特斯拉整车 OTA 的问世,给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便 利和前所未有的用车体验

OTA 系统同行业对比方面,国内当前能够真正意义上进行 FOTA 的车企我们选 取了理想、小鹏和蔚来进行对比

蔚来汽车茬稳定性和功能性两个层面有明显进步。稳定性层面:2018 年蔚来汽 车由于软件问题频频出现在各大网站头条而 2019 年蔚来汽车销量提高了 2 倍,泹是爆出的问题大幅降低

功能性层面:蔚来汽车已具备 FOTA 能力,可以实现通过 OTA 对车机、辅助驾驶、动力三大块内容都进行了优化和升级

悝想汽车以 OTA 方式对理想 One 的底盘动力系统、信息娱乐系统和电气电控 系统进行升级。

2019 年 12 月至今理想 One 已推送 6 次 OTA 软件升级,为用户打造持续提升的用车体验

预计 2020Q3,理想 One 还将推送新一轮 OTA 软件升级带来 QQ 音乐、微信读书、腾讯新闻等全新应用。

通过综合对各品牌 OTA 当前功能的对比特斯拉 OTA 依然属于行业标杆。

1) 技术全面领先在 FOTA 中更加凸显。能够通过 OTA 对动力系统和底盘系统均 进行有效的功能新增和功能优化

2)产品具有先发优势。产品对新能源汽车进 行了最先定义并且在用户体验、系统成熟和稳定性方面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3)新能源汽车玩法创噺特斯拉开创了新能源汽车的玩法,并且目前仍然具备引领的能力

中国车企发展迅速,行业差距不断缩小特斯拉产品力在当下行业領先,但是通过对比发现中国车企仅短短几年的发展,无论在固件更新还是软件更新方 面均能够实现拓展与优化功能未来发展可期。

OTA 荿为未来发展主旋律同时也充满挑战

众多新车企才用 OTA 升级方式搭载,节约大量成本作为装备有自动驾驶功能 的车型,很多车企也会采鼡 OTA 升级的方式进行搭载

蔚来是国内比较早应用 OTA 的企业,比亚迪、小鹏和威马在 2018 年底也都先后以不同形式推出了 OTA 功能

据咨询机构 ABI Research 的一份報告预测,到 2022 年将有 2.03 亿辆汽车能通过 OTA 方式更新软件其中至少 2200 万辆汽车还能通过 OTA 更新固件。

咨询机构 IHS 预测汽车制造商从 OTA 软件更新中节省嘚成本将 从 2015 年的 27 亿美元增长到 2022 年的 350 亿美元。

OTA 的布局亦对车企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安全层面,当汽车通过 OTA 升 级的话等于是全面开放的┅些机密文件很可能会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一些手段窃取,因为现在的车电控单元太多手刹电子的,方向盘电动、ACC 自适应巡航的等等這些都是可以通过网络可控制修改的,当然更为重要的就是现在很多车渐渐的支持无人驾驶一旦开放不免对安全造成一定的隐患。

管理層面以前我们车要升级都要经销商升级,升级同时会帮你检测车辆然后推 广一些用品和服务一旦 OTA 全面实行难免会使客户与经销商的接觸少了很多, 所以如何管理经销商形成新的营销体系也是非常重要

OTA 发展需要经历一个逐步增长的过程。OTA 升级的车型出现从车联网的发展方面来看,相关数据示目前中国市场在售车型车联网配置装配率较低,仅 有 13%另有 2%的车型可选配。

尽管根据多方预测2020 年国车联网市場规 模将达到约 338 亿美元,但不可否认的是车联网发展并非一蹴而就,中间需要经历一个逐步增长的过程

而由此也不难得出,OTA 的车内应鼡同样会经历类似的过程

软件定义汽车,智能座舱先行

智能汽车的发展伴随着智能化、网联化这两大风口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在实现洎动驾驶之前汽车座舱正在成为聚拢车载互联网、智能交互、新型材料等技术的阵地,车内空间的形态从最早的出行工具角色转变成一個移动的智能空间

智能座舱开启乘车新体验

智能座舱是相对传统座舱而言的。传统座舱一般是采用机械式仪表盘和内嵌式 中控液晶屏各个系统是相互独立的。

智能座舱通过搭载智能化/网联化的车载 设备或服务主要构成包括车载信息娱乐系统(主要是前座中控屏)、液晶仪表 盘、中控大屏、抬头显示(HUD)、 流媒体后视镜、车联网模块等。智能座舱 中各项功能集成整合为一个系统在一套芯片和软件驱动丅实现全部功能。

使 得“人-车-路-云”之间的交互内容更加丰富各系统信息充分融合;可以实现个性化定义,使驾驶人和乘车人有更佳的體验

智能座舱是实现智能座舱各项子系统及功能的软硬件架构。它包含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硬件部分主要是指域控制器和各种芯片等組成的硬件平台;

软件部分主要是指由操作系统、Hypervisor、中间件、支撑工具等组成的软件平台

随着芯片、软件等技术的不断提高,一芯多屏哆系统的一体化座舱平台成为下 一代座舱的主流趋势一方面可以实现系统整合、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实现了 传统座舱不能满足的多屏互聯、智能交互、智能驾驶等场景化功能需求。

智能座舱是实现汽车智能化的必要条件之一

智能驾驶舱是汽车智能化的综合体现之一除了妀善驾驶/乘车体验之外,更为重要的是与汽车底层硬件甚至是更为根本的技术架构的革命相关智能驾驶舱的发展是汽车实现智能化的必偠条件之一。

1)集成更多信息和功能提升驾驶/乘车体验。传统驾驶舱中如摄像头等感 知设备的数量与网络媒体服务的内容均十分有限,座舱内所集成的信息和功能 均显单一;智能驾驶舱中可集成多类传感器所收集的信息强大的通信功能和 智能化软硬件亦允许融入更为豐富的网络媒体服务,故而可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和功能服务

传统驾驶舱多是机械工业的产物,外观仍属于大工业时代的旧时风格而智能 驾驶舱在当前阶段,“中控大屏+数字化仪表”的组合是智能驾驶舱最具代表性 的体现是近 2-3 年多数车企在座舱设计方面的重要发力点。

智能中控大屏主要由触屏、语音等方式控制融入更加丰富的显示内容和功能,尤其是安卓系统正在迅速普及相比于仅支持 CD/DVD、导航、倒车影像等的 Linux 系统,具有更加丰富的应用生态和拓展性;

数字仪表相比传统机械仪表的最大优势则是可以显示内容可灵活切换从而可以顯示更多的车辆状态信息,且可纳入天 气、路况、地图、导航等功能还可以与手机互联互动,两者的结合无疑会在 很大程度上提升驾车體验

2)与底层芯片升级紧密相关。从底层芯片模组的角度来看在传统驾驶舱之中, 中控台、仪表盘等均是分离式的系统由独立的芯爿模组提供驱动支持。

而在智能驾驶舱时代随着芯片技术的发展以及算力的提升,“一芯多屏多系统”正 在迅速成为趋势——即由同一芯片模组同时支持中控大屏、数字仪表、后座娱乐屏等多类舱内智能设备和服务

在“一芯多屏多系统”的基础上,软件在汽车座舱内的偅要性日益加强其复杂度和开发难度也一并上升。

除了芯片模组之上更为复杂的驱动程序与部署于 各类屏之上的操作系统用以支持多屏多设备之间互动的中间件以及如语音、 视觉、情感识别等智能算法愈发的重要;而且,随着空调、座椅等车内设施趋 于智能化软件对車内硬件的控制范围也进一步扩大。

3)是软件定义汽车的重要构成从更为根本的产业技术趋势来看,汽车的功能定位将从传统的移动出荇工具逐步进化为一个融合娱乐、办公、生活等多类属 性为一身的移动智能空间——即智能汽车

相比于传统“功能汽车”以动力传动和底盘系统为核心,智能汽车的功能更加多元化其核心能力由灵活的软件定义,并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获得额外的赋能

结合电动化、智能网联化、自动驾驶化的长期趋势和现阶段发展方向来看,下一阶段的汽车 EEA 至少应会形成动力总成、智能驾驶舱、智能驾驶三个DCU

另根据 NVIDIA 嘚展望,在未来的智能汽车中智能驾驶舱芯片、自动驾驶芯 片将成为最为重要的两类车载芯片,且两类芯片近年的市场空间体量也大致楿当

相应的,无论是用于驱动座舱的操作系统及智能算法还是用以控制车身的自动驾驶实时操作系统,均将是下一发展阶段汽车中最為重要的软件构成

综上,在软件定义汽车的大趋势下智能驾驶舱是汽车基础架构革命的一部分。

全球智能座舱市场快速增长中国市場增速抢眼 2015 年后,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大批风险资本开始关注人工智能在交通出行方向的应用。

在自动驾驶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消费者在汽车中有了更大的自由度,所以提高整个乘坐品质和行驶体验的智能座舱产品逐步走进大众的视野相关市场也得到较快发展。

铨球智能座舱行业市场保持快速增长中国市场增速抢眼。根据 ICVTank 公布 的数据显示2019 年全球智能座舱行业市场规模达 364 亿美元,同比增长10.3%随著人们乘车体验要求的提高,智能座舱将加速普及全球智能座舱行业市场规模将保持快速增长,预计到 2022 年全球智能座舱行业市场规模囿望达 461 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8%

中国作为全球汽车行业发展潜力最大的市场,2019 年中国智能座舱行业市场规模达 441.1 亿元随着中国市场消費升级,智能座舱加速应用中国智能座舱行业的市场规模将保持高速增长,预计到 2025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1030 亿元 年均复合增速达 13%,高于全球增速

硬件设备渗透率将不断提高。智能座舱的硬件主要分为4 大部分:中控大屏(包 括车载信息娱乐系统)、流媒体中央后视镜、抬头显礻系统 HUD、全液晶仪表

中控屏是智能座舱的主要硬件之一,目前汽车中控屏在新车中的渗透率已经达 到 80%是智能座舱硬件设备中渗透率最高的设备,预计到 2025 年其渗透率 将达到 100%

流媒体中央后视镜、抬头显示系统的渗透率分别为 7%和 10%, 预计到 2025 年两者的渗透率均会提升至 30%;全液晶儀表目前渗透率为 30% 预计到 2025 年其渗透率将提升至 70%。

语音控制将逐渐成为标配2019 年国内汽车智能语音市场规模为 14.8 亿元, 其新车渗透率到 2019 年底巳达到 53%目前科大讯飞以市占率 55%占据国内第一,其 2019 年汽车智能语音出货量 600 万套收入3.7亿元。

未来语音控制渗透率有望逐步提升,预计 2020 年語音控制新车渗透率将达到 60%语音控制将逐渐成为智能座舱的标配。

中科创达推出 E-Cockpit 智能互联驾驶仓 4.07 年先发优势突出

中科创达早在 2013 年就前瞻性布局新一代智能网联汽车业务。近年来国内外知名车企纷纷与公司签订长期合作协议。

2016 年公司通过收购专业车载系统厂商北京爱普新思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和北京慧驰科技有限公司,以及芬兰 Rightware 公司 100%股权外延补充公司汽车业务的技术短板。

集成软件平台、操作系统、Kanzi、机器视觉形成的完整智能驾驶舱解决方案这也是中科创达现阶段主要商业化落地的产品。

内生外延相结合中科创达打造全球领先的智能驾驶舱软件解决方案。公司从 2014 年开始正式进军汽车行业经过 5 年的努力和沉淀,内生外延并举打造了基于多操作系统(Android、 Linux、QNX、T-KERNEL 等)、哆平台(高通 TI,NXP瑞萨,英特尔等)面向智能驾驶舱的中控娱乐信息系统、数字仪表、 高级辅助驾驶等软件平台解决方案核心产品和技术包括 UI/UE 工具、Kanzi 人机交互引擎、车内互联方案、Kanzi Connect、FOTA、自动化测试、嵌入式人工智能引擎和智能视觉等,从而帮助 Tier1、OEM 客户在早期开发和验证應 用以及 UI/UE提升多方协同开发的效率,缩短研发周期

围绕“Kanzi ”,打造智能汽车生态结合自身的智能终端操作系统技术 +Righware Kanzi 3D 开发技术+智能视覺技术,公司形成了完整的智能驾驶舱生态平台

1)E-Cockpit 智能互联驾驶舱 4.0:这套驾驶舱解决方案包括一块全液晶仪表、 一块中控大屏和一块副駕驶屏幕。

其特点优势在于:基于硬件虚拟化 (Hypervisor)技术实现了一芯片双操作系统环境让全液晶数字仪表端运行 在安全的操作环境上,而Φ控和副驾娱乐运行在 Android P 系统;进行了系统 性能的深度优化使得整个智能驾驶舱系统启动时间大大缩短;

实现了包括 Cluster、IVI、PSE、HVAC 以及智能终端嘚多屏互联软件方案;融合了 Face ID 人脸识别技术,可自动识别驾驶员身份DMS 驾驶员状态监测可以识别驾驶者 闭眼、低头、转头等影响驾驶安全嘚行为状态,并通过语音报警进行提醒

2) Kanzi:一款为智能驾驶舱量身打造的 HMI 开发工具,Kanzi UI 是其核心工具

Kanzi UI 将仪表盘从以往的机械式、单色液晶屏式升级为数字仪表盘, 使其拥有动态 3D 图像显示和多种人机交互功能

3) Kanzi Connect:是一个完整的跨平台的 UI 解决方案,能够帮助实现多屏互动功能甚至个人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在汽车仪表盘的 IVI 控 制台上展示。

其中数字仪表盘和 IVI 以 Rightware 的 Kanzi3D 开发工具作为引擎创建的,具囿丰富功能和炫酷视觉 体验的人机界面;

利用 Kanzi Connect 实现全数字仪表盘、IVI、手机互联等 多屏联动;并通过 QNX Hypervisor 2.0 操作系统虚拟化技术实现将数字液晶 仪表、IVI 信息娱乐系统、信息化高级驾驶员辅助系统等多个操作系统合并到单一的高通 820 芯片系统(SoC)上大大缩短了系统设计成本、尺寸、重量和 功率;同时实时和安全管理应用并分离关键应用和普通应用。

发布智能驾驶舱解决方案之后公司持续产品迭代,截止 2020 年 1 月公司智能驾驶舱解决方案已经升级到 4.0 版本。

从智能座舱到第三生活空间逐步转变升级

随着汽车行业高速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已经由过供给端的产品和技术驱动逐步 转换为不断提高的客户需求驱动。

消费者对汽车的认知也逐渐从“单一的交通 工具”向“第三空间”转变而座舱则是實现空间塑造的核心载体。

同时5G、 AI、大数据、人机交互(HMI)、汽车芯片与操作系统技术的进步将推动智能座舱未来的发展,甚至引发变革

智能座舱系统的开发也并非一蹴而就,它是经过一整套研发测试流程循序渐进、不断完善的。

展望未来智能座舱将会有三大趋势:

多模化人机交互。除了传统的触觉外还包括国内视觉、语音识别、增强/虚拟 现实等多种感知手段,并且在底层将各类信息充分融合茬安全的前提下,将最有效的信息呈现打造最舒适的座舱氛围。

贯通式应用场景随着物联网的深入发展,智能座舱将与智能家居智能办公, 智能娱乐等场景打通让用户真正体验到万物互联。

管家式个性服务大数据时代到来,通过对用户数据的不断获取和分析智能 座舱对用户提供更具针对性、更具个性化的“私人管家式”服务将成为趋势。

市场政策双驱动ADAS 获井喷发展

感知、决策和执行,ADAS 三大工莋原理 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简称 ADAS,是利用安装于车上的各式各样的传感器 在第一时间收集车内外的环境数据, 进行静、动态物体的辨识、侦测与追踪等技术上的处理 从而能够让驾驶者在最 快的时间察觉可能发生的危险,以引起注意和提高安全性的主动安全技术

ADAS 采鼡的传感器主要有摄像头、雷达、激光和超声波等,可以探测光、热、 压力或其它用于监测汽车状态的变量 通常位于车辆的前后保险杠、侧视镜、 驾驶杆内部或者挡风玻璃上。早期的 ADAS 技术主要以被动式报警为主当车 辆检测到潜在危险时, 会发出警报提醒驾车者注意异常嘚车辆或道路情况对于最新的 ADAS 技术来说,主动式干预也很常见

ADAS 主要由三大系统构成:

1)负责环境识别的环境感知系统:其中负责感 应嘚传感器主要包括摄像头、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夜视仪等;

2)负责计 算分析的中央决策系统:负责分析的主要是芯片和算法,算法昰由 ADAS 向 无人驾驶进步的突破口核心是基于视觉的计算机图形识别技术。

3)负责执行 控制的底层控制系统:执行主要是由制动、转向等功能的硬件负责按照系统功能可以将 ADAS 分为主动安全系统和被动安全系统,被动安全系 统又可以分为监测系统和预警系统

在 SAE 的阶段划分中,L0 发挥作用的主 要为被动安全系统它可以辅助或提前警告驾驶员完成操作任务,如夜视辅助 (Night Vision)和车道偏离预警(Lane Departure Warning)但是无法取 代驾駛员进行操作;

在 L2 主动安全系统和被动安全系统 相互协作,一起参与控制驾驶员的工作变为监控周围环境。

感知、决策和执行ADAS 三大工莋原理。ADAS 工作原理模仿人体的生理机制主要分为感应、决策和执行三个方面。

汽车的各类传感器(五官)收集关 于周围环境不同种类的數据如图像、距离等,进行标志、行人的辨识、侦测与追踪并将信息传输到中央处理芯片(大脑),再结合导航仪地图数据利用相關算法进行计算(思考),根据计算结果做出反馈通过汽车部件(肢体)执行,完成汽车的驱动、制动或转向等功能

首先是环境感知:不同的系统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车用传感器,包含摄像头、 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红外传感器、CCD/CMOS 影像传感器及轮速传感器 等来收集整车的工作状态及其参数变化情形,并将不断变化的机械运动变成 电子参数(电压、电阻及电流)

这下传感器数据作为下一步运算分析和预警及控 制的依据。

举例来说车道偏离警告系统使用 CMOS 影像传感器、夜视系统则使用红外线传感器、适应性定速控制通常使用雷达、停车辅助系统则会使用超声波等。

其次是运算分析与指令下达:电子控制单元或域控制器会在针对传感器所收集 到的信息进行运算分析处悝然后再向控制的执行装置下达动作指令。

最后则是执行动作:包含油门、刹车、灯光、声响等系统都是属于执行器的范畴内会依据控制器输出的讯号,来执行各种反应动作让汽车安全行驶于道路上。

有效降低交通事故率ADAS 为旅程保驾护航 2019 年全国交通事故统计死亡人數 200113 人。

中国只拥有全世界 1.9%的汽 车引发的交通死亡事故却占了全球的 15%。

事实上交通事故发生很多都无法详细记载。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所占总死亡人数的百分比为 1.5%但国外特 别是发达国家的交通事故致死率却大大低于我国。

1)我国的交通状况比其他国家复杂突发的交通凊况较多。

2)是 我国目前的交通法律法规还需继续完善

3)是我们广大驾驶人的各种不良驾驶 习惯造成的。

按发生事故原因分析驾驶员違章占70%—80%,机动车机械故障原因小于5% 道路及相关设施占 1%,行人违章占 15%绝大多数的交通事故发生,和驾驶 人的不良驾驶习惯有非常大的關系

目前,无人驾驶还处在初级阶段ADAS 作为一种安全辅助驾驶系统,对于提升行车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提高安全性:主动和被式咹全系统有助于降低骂驶风睑,并最终实现事故零 死亡的目标

2)校正驾驶员不良驾驶习惯:校正驾驶员变道时不提前开启转向灯的不良習惯, 变减少因无故变道让后方车辆误判而发生事故。

3)保持安全行车距离:驾车时应该随巷一些外界环境的改变来调整安全距离 比洳天气变化,上下坡弯道视野不濟的路口,路边的停车等任何时候一旦 觉得有潜在危险,这个提醒的意义重大谁也不能保证驾车过程精神高度集中。

4)记录行车过程:提供声音和图像同步记录为事故取证提供参考依据。

新车装配率不断提升市场渗透率也将看齐欧媄,空间巨大在国内 2017 年的销售汽车中就有 2869361 辆入市的新车安装有 ADAS 的主要功能,涉及到的车型高达 728 款在所有车辆中的装配率为 13%,与 2017 年相比到 2018 年又有大幅度增长,仅在 2018 年上半年中就有 1808483 辆 入市的新车装配上 ADAS 的主要功能共涉及到 889 款车型,这个数已经超过 了 2017 年全年的量在装配率上也比 2017 年进一步提升到了 16.42%。

还有欧美市场 ADAS 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参透率目前是 10%-15%每年增长率 为 30%左右,中汽协预计国内将于 2020 年达到欧美水平所以说国内 ADAS车主仅有两年的窗口期。

国内营运客车已提前一步进入 ADAS 阶段下一阶段就是货运物流、乘用车及私家小汽车也将带来更多的机遇。

相关政策推动 ADAS 发展美国:自 2011 年起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 NHTSA 就宣布将汽车前撞预警 FCW 纳入车辆安全评分并规定自 2018 年开始五星安全标准车輛必须配备自 动紧急制动 AEB 和碰撞预警系统。

欧洲:欧洲新车碰撞测试项目 NCAP 同样在汽车安全评分中列入了自动紧急制 动 AEB、自适应巡航 ACC 、车道偏离预警 LDW 等

中国:中国虽然在 ADAS 相关标准立法比较滞后,但在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快速 发展的推动下其相关安全法规也在日趋完善。

2017 年 3 月 發布的《营运客 车安全技术条件》中明确提出 9 米以上的营运客车需要加装 LDW 和 FCW, 而符合规范要求的营运客车在2019年4月1日需要强制安装AEB系统

所以, 部分 ADAS 功能的普及背后其实是法规在推动。

据中国产业调研网估计2025 年全球 ADAS 市场规模将达 275 亿欧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 17%

市场对 ADAS 的需求还在持续增长,不但是因为用户对安全驾驶和安全出行越来越重视也是因为监管机构要求的逐步收紧。

中国持续高增速的汽车销售量以及较低的 ADAS 渗透水平为 ADAS 提供了广阔的蓝海市场 据预测,2020 年中国 ADAS 市场规模将达到 963 亿元 平均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52%,远超国际市场增速

现階段,ADAS 系统主要还是被 ABCD 四大厂商(Autoliv博世(Bosch),大 陆(Continetal)德尔福(Dephi))以及 Mobileye 把控,国内市场由于汽车工业起步晚起点低,对于代表先進汽车技术的驾驶辅助系统开发力度不足目前国家尚未出台推动驾驶辅助系统技术发展的相关计划。

而国内汽车生产厂家 受资金与研发實力的限制在先进驾驶辅助系统研发方面的投入较少。政策方 面目前中国也没有出台先进驾驶辅助系统相关技术的强制性安装法规,泹针对在国内市场安装的日间行车灯和胎压监测系统国家已经出台了强制性技术法规,并予以实施

持续精进的行业龙头——特斯拉 Autopilot 细汾领域龙头,无死角的辅助驾驶系统特斯拉作为 ADAS 领域标杆,是各大 新势力造车甚至传统车企在 ADAS 领域发展过程中几乎都会对标的品牌和系統

特斯拉目前在 ModelS 和 Model X 上面采用的自动辅助驾驶系统集成了超声波传感器、前置摄像头、前置雷达和卫星高精密地图,用来侦测周围环境

茭付过程中,OTA 成为了关键Tesla 虽然在所有车上面内置了自动辅助驾驶的硬件,但是真正把完整的自动辅助驾驶交给用户其实是一个不短的过程而这其中促成这一切的关键是 OTA 空中更新——最初的 Tesla 只是拥有道路辅助警告,依靠每一辆 Tesla 都拥有免费的无线 3G/4G LTE 网络通过 OTA 来获取最新的软件和功能进一步扩展辅助驾驶的潜力。

包括 Model 3 在内的所有 Tesla 车辆都具有实现完全自动驾驶功能所需的硬件

特斯拉汽车通过空中软件更新不断妀进,引入了新功能并改善了现有功能使 汽车变得更安全、更强大。

ADAS 产品力特斯拉遥遥领先:

据“42 号车库”公众号测试测试车型为特斯拉 Model 3 HW3.0 / 宝马 X5 / 蔚来 ES6 / 理想 ONE,以下直接以车厂名称简称:

过弯能力测试:通过直道入弯的项目检测车辆居中能力。通过测试结果来看 Model 3 可以保持 60km/h 嘚速度稳定入弯,而蔚来ES6 在 40km/h 的速度下才能准确入弯该项测试结果:特斯拉>理想>宝马>蔚来

拥堵性能测试:分为四个项目:最低开启速度、最长启停时间、刹停相隔距离、 跟车响应速度。

这些项目能够测试出汽车在拥堵环境下的使用方便程度以及是否容易被加塞。

通過测试来看 Model 3 出刹停相隔距离较弱其他各项均最 接近人类驾驶,该项测试结果:特斯拉>理想>宝马>蔚来

自动辅助变道测试:此项目不昰 L2 自动辅助驾驶的标配但是直接影响了驾车体验。

宝马 X5 未配置该项功能未参与测试特斯拉通过 6.2s 内最快完成变道 动作,并且可以识别道蕗虚实线位居第一该项测试结果:特斯拉>理想>蔚来

特殊场景稳定性测试:特殊场景会对自动辅助驾驶的稳定性产生一定影响。

在雨忝的状况下Model 3、X5 和 One 均表现良好,但是 ES6 频繁需要驾驶员 介入该项测试结果:特斯拉>理想>宝马>蔚来。

特斯拉成为 ADAS 领域龙头中国车企具有较大发展空间

特斯拉硬件性能强大、实际产品力出众。特斯拉搭在了当前最强大的全自动驾驶硬件 Hardware 3.0芯片算力达到 144Tops,远远超过竞争品牌

并且在现阶段车型的车辆实际的测评当中,也是以各项结果冠军的成绩毋容置疑地成为了 ADAS 领域标杆。

优秀的算法技术充足的行驶數据。截止 2020 年 2 月自动驾驶日上特斯拉 AI 总监透露,特斯拉已经累积了超过30 亿英里 Autopilot 行驶的数据对于车企而言,足够大的数据量可以帮助企業非常高效地优化算法目前特斯拉积累的路况数据是所有企业都无法企及的,所以在自动驾驶视觉识别算法上特斯拉也拥有绝对的优勢。

深耕本土特色化研发成为国产车企的突破口。交通环境中交通法规和当地人 民的驾驶习惯都是极具地方特色的特斯拉作为一家美國车企,简单粗暴地把美式 Autopilot 的工作逻辑搬到中国肯定是有所不适的

中国车企虽然在硬件和算法上有一定落后,但是也有时间空窗期抓住地方特色为突破口,成为未 来发展方向

智能汽车发展日趋完善,促进 ADAS 应用普及为了保障驾驶安全减少交通事故:交通运输部和工信蔀先后发文公布 9 米以 上营运车 ADAS 强制安装规定和 ADAS 国家标准研究制定推进工作”,吹响国内 ADAS 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普及号角

1)在所有在售车中,360 喥全景影像、自动紧急刹车 AEB/前向碰撞预警 FCW 搭载率最高;5-10 万元低端车型也有相应 ADAS 配置

3)政策硬性要求、主机厂打造产品差异化和消费者对噺技术青睐是助推 ADAS 市场发展的三大决定性因素。

4)ADAS 技术已由高端向中低端市场不断渗透新能源汽车更具搭载 ADAS 的价值。此外本土供应商崛起将是 ADAS 爆发增长期的一大看点。

建议关注终端软件解决方案供应商

随着软硬件和新技术的共同发展汽车行业由最初的“机械定义汽车”逐步转 变为“软件定义汽车”,SDV 已成为未来行业发展趋势

在软件定义汽车时代, 产品价值链被重塑传统汽车核心竞争要素将会被硬件、软件和服务所取代, 供应链生态也将变革汽车行业的重点将从依靠硬件驱动的产品逐步进行转移, 当下的新产品应当是由硬件+软件哃步驱动的产品 汽车新四化的发展OTA 市场增速迅猛,中国智能座舱作为首个核心应用市场 潜力巨大预计 2025 年规模破千亿,市场政策双驱动ADAS 获井喷发展。

据中国产业调研网估计2025 年全球 ADAS 市场规模将达 275 亿欧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 17%

终端软件解决方案提供商的盈利模式也有望發生转变。大部分传统汽车厂商缺少软件基因在软件定义汽车领域需要寻求外部供应商的合作。

供应商多以项目开发的形式开展业务目前正逐步增加 Royalty 收费(按销售量和单价的一 定比例分成)、升级服务费等盈利模式,市场量、价空间逐步打开空间巨大。

我们建议关注Φ科创达、四维图新、道通科技、德赛西威、科博达、中国汽研、 华阳集团等相关上市公司

中科创达:智能汽车业务爆发式增长,商业模式逐步升级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智能操作系统产品和技术提供商公司以智能操作系统技术 为核心,聚焦人工智能关键技术助力并加速智能软件、智能网联汽车、智能 物联网等领域的产品化与技术创新,为智能产业赋能

布局完整的智能驾驶舱生态平台,业务爆发式增长公司自 2013 年开始布局 智能网联汽车业务;2017 年 2 月,公司完成对 Rightware 公司的收购

经过并购整合,公司已建立围绕“Kanzi”的智能汽车业务生态:结合公司智能终端操 作系统技术+Righware Kanzi 3D 开发技术+公司智能视觉技术形成完整的智 能驾驶舱生态平台;迭代至今公司推出 TurboX Auto 平台 4.0,主要的特点是平 台本身是支持虚拟化和多个 OS在一个芯片上打造智能座舱的域控制器,并在 上面集成 DMS(驾驶员监测)、环视、人脸识别、行车记录仪等多个功能相 当于整个 AI 相关的技术逐步的集成到一个域控制器当中,便于汽车软件不 断升级

公司汽车操作系统持续深耕,产品已经得到了国内外的主流大客户的 认可公司与超过 40 家全球领先的汽车品牌车厂和数十家一级零部件供应商在 操作系统平台技术和智能驾驶舱平台方面展開合作。

公司智能汽车业务 2016 年至 2019 年复合年均增长率高达 118.37%汽车业务收入在公司业务收入中 的占比亦逐年提升,由 2016 年的 5.45%提升至 2019 年的 26.33%,业务 歭续高速增长商业模式升级及产品逐步趋于成熟,未来毛利率弹性较为可观

相比传统的智 能手机业务盈利模式按项目收取开发费用的方式,公司汽车业务未来将采取版 税模式产品服务按车厂安装车辆台数计价收费,有望提升公司毛利率水平

未来随着公司智能驾驶舱、嵌入式 AI 等产品逐步趋于成熟,公司的边际成本将逐步降低毛利率弹性较为可观。智能座舱龙头公司维持“买入”评级。预计 20/21/22 年归母淨利润 3.43/4.75/6.37 亿对应 EPS 为 0.85/1.18/1.58 元,维持“买入”评级

四维图新:高精度地图落地标杆案例,深度受益自动驾驶发展趋势

公司提出“数字地图+车联网+洎动驾驶+大数据+芯片”五位一体的“智能汽车大脑”战略在传统导航业务基础上,逐步拓展车联网、自动驾驶、汽车电子芯片、位置大數据等业务板块

树立宝马汽车高精度地图标杆,对公司业务持续拓展意义非凡公司于 2019 年 2 月与宝马汽车公司签署了自动驾驶地图及相关垺务的许可协议,公司将为 其在中国销售 年量产上市的宝马集团所属品牌汽车提供 Level3 及 以上自动驾驶地图产品和相关服务

一般而言一家车廠只选用一家图商,公司 树立龙头厂商宝马汽车的标杆案例有利于公司业务拓展,意义非凡此外, 高精度地图单价远超普通地图为公司打开巨大的成长空间。

公司车联网业务主要包括提供 ADAS 地图、HD 地图数据、高精度定位产品 及自动驾驶整体解决方案

合作厂商方面,公司完成了互联网企业、传统车企 和 Tier1 供应商的全面布局其中互联网公司包括腾讯、华为、滴滴等,车企 包括宝马、大众、奔驰等Tier1 包括 Denso、Panasonic、Pioneer 等。

车载芯片业务短期承压不改长期发展趋势。公司在积极开拓 IVI 车载信息娱 乐芯片前装市场的同时相继发布 AMP 车载功率芯片、MCU(BCM)车載控 制芯片,丰富了产品品类逐步成为国内重要车载芯片提供商。芯片业务短期 受到国内汽车销量下滑影响但长期趋势不改。维持“買入”评级预计 20/21/22 年归母净利润 3.34/5.06/6.48 亿,对应 EPS 为 0.17/0.26/0.33 元公司高精度地图龙头地位稳固,标杆案例逐步落地车 载芯片业务和高投入使短期业绩承壓,不改长期发展趋势维持“买入”评级。

道通科技:优质汽车诊断龙头开启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新篇章

公司是汽车综合诊断寡头之┅,以软件/云服务能力为核心面向汽车维修店进行 销售智能维修云服务的提供将带动公司云收入和硬件单价持续提升,并向数 字化配件茭易、门店管理、个人服务、行业评估逐步拓展打开成长天花板

此外,TPMS 传感器及匹配工具、ADAS 标定等智能化业务高成长持续公司凭借细汾领域 NO.1 的产品能力构筑高技术壁垒,全球化经销渠道布局领先竞争对手

智能化维修的需求持续增加,同时在新店开设和非原厂化设备普忣趋势下行 业保持稳定增长。公司在细分领域为寡头之一

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在全球汽 车修理店共 100 万家中公司产品终端覆盖 40 万家;對新一代综合诊断解决 方案、新一代云平台和智能电池分析系统等进行研究和开发;

在覆盖面和诊断准确性方面保持领先优势;已积累上萬维修案例库、协议库、核心算法库,综 合具备较强技术和渠道壁垒

公司秉持着“30%超越”的产品性能理念,Q2 末 新品(Ultra 等)发布即成为爆款硬件和软件/云服务单价有所提升,三季度开始放量可期

在 TPMS 领域,公司是全球唯一以自主研发方式且可同时提供胎压传感器及匹 配工具的厂家二者相互促进形成生态,有力促进公司竞争力

2019年全球汽车销售量约 9000 万计,故预测至 3-5 年 TPMS 普及后市场有望年新增需求 3-4 亿颗;全浗汽车保有量超过 10 亿辆,以 10 年车龄每五年换一次计, 故考虑存量替换以及新增市场预计市场容量有望达到每年 7-8 亿颗,市场规模有望达箌 700-800 亿元

中国市场开展较晚,2020 年开始强制安装需求逐步释放。公司 ADAS 标定设备在产品的覆盖面、维修效率等具有全球竞争力

公司 2019年推出叻新一代轻便型、可折叠、可快拆的 ADAS-MA600 新型标定主架,通过配合双激光定位方式能快速,精准的完成校准定位

随智能化技术普及, 近 2 年Φ高档车逐渐覆盖ADAS 后装需求实现爆发式增长,带动公司业务高 增长是公司成长最快的产品线。

公司将持续深耕智能化业务新产品有朢陆 续推出。维持“增持”评级公司内生强、空间大、成长快,预计公司 20/21/22 年归母 净利润 4.33/6.27/9.14 亿元对应 EPS 为 0.96/1.39/2.03 元,公司 Q2 末汽车诊断新品发布即成為爆款验证成长逻辑,“质地+赛道”优良维持“增持” 评级。

德赛西威:国内车机龙头智能驾驶推进有序

国内车机龙头,受益于产品升级 德赛西威沿袭德国西门子技术基因主营产品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空调控制器、 驾驶信息显示系统等前装车机产品,车机处于从传統按键式向触摸屏分区式 向一体化变革的时期,集成价值量从一两千向四五千升级兼具消费属性,是汽车上的优质赛道(类比车灯)

德赛西威目前是国内自主车机龙头企业,市占率在 10%以上ROE 和盈利能力远超同业。

客户订单持续突破合作造车新势力研发 L3 级别产品 2018 年公司获得多个新老客户的新项目订单,包括一汽-大众、上汽通用、吉利汽车、长安汽车等

2018 年 6 月公司与小鹏汽车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 哃合作于智能驾驶汽车 L3 级别的产品研发

提前布局智能驾驶,多产品推进有序德赛西威早于 2009 年便布局智能驾驶辅助(ADAS),坚持以高比例研发投入 维护行业领先地位2018年公司研发投入约5.2亿,研发在收入占比9.6% (2017 年研发占比 7%)

公司在智能驾驶、智能驾驶舱以及车联网方面均取嘚阶段性 成果,2018 年公司与英伟达和小鹏汽车联合开发 L3 级别智能驾驶系统并计划 于 2020 年量产;公司自主研发的全自动泊车系统、24G 雷达已获得项目订单 并将于 2019 年量产;77G 雷达预计在 2019 年达到可量产状态;智能驾驶舱 和车联网 V2X 产品已获得项目订单

同时,为了布局智能驾驶、智能驾驶舱囷车联网三大业务群公司协议收购德国先进天线公司 ATBB 公司。稀缺日系产业链兼智能驾驶标的维持“增持”评级 德赛西威作为国内车机龍头,考虑其 2019Q4 营收利润略超预期且新客户、 新产品持续突破,我们维持公司盈利预测维持 20/21/22 年公司利润分别 3.9/5.6/7.5 亿,对应 EPS 分别为 0.71/1.01/1.36 元维持“增持”评级。

科博达:一体两翼汽车电子核心标的

投资逻辑:汽车控制器领域龙头,汽车电子核心标的 科博达是国内为数不多汽车智能、节能电子部件制造商深耕汽车控制器领域 多年,核心客户突破南北大众、大众全球等一流车企短期受益于车灯 LED 化趋势量价齐升,长期受益于汽车电子装载率提升下的产品品类扩张

主业介绍:一体两翼,汽车电子业务多管齐下

公司当前业务一体两翼车灯控制器:电機控制器:车载电子电器约 2:1:1 营 收比例,其中车灯控制器作为公司传统优势业务(国内市占率约 10%)行业受益于 LED 化市场扩容,全系 LED 化后國内市场空间近 200 亿全球市场空间近 600 亿;电机控制器和车载电子电器业务在汽车智能化电动化趋势下单车使用量逐渐提升,市场前景广阔

逻辑一:汽车电子渗透率提升,带动公司产品品类扩张 目前汽车电子在紧凑车型中的成本占比为 15%左右在中高端车型中的成本占 比可达 30%-40%,而纯电动车中汽车电子成本占比高达 65%,随着汽车新 能源、智能化趋势我国汽车电子成本占比仍将持续提升,预计汽车电子行业 全球 15000 億、国内 6000 亿市场科博达在产控制器产品市场前景广阔,募投项目新增 1.4 倍产能汽车电子研发中心启动建设,未来品类有望持续扩张

逻輯二:车灯产业链核心环节,受益于未来车灯 LED、智能化趋势 当前车灯主流光源分为卤素-HID-LED 三类LED 车灯是未来车灯主流,科博 达车灯控制器主偠在 HID/LED 产品上应用

车灯控制器在 LED 车灯成本中占 比 15%-20%,车灯 LED 化过程中主控制器单元核心受益

1)前大灯:科博达 LED 主光源控制器收入占比快速上升,毛利率有望改善

2)后尾灯:LED 尾 灯控制器试产大众、在研宝马。

3)氛围灯:氛围灯控制器全车使用量提升

投资建议:客户优质、发展前景广阔,维持“增持”评级 作为具备优质客户的汽车电子标的受益于车灯结构升级和汽车智能化,发展 前景广阔预计 20/21/22 年 EPS 1.30/1.67/2.22 元,维持“增持”投资评级

中国汽研:掌握核心技术的智能检测龙头

技术服务短期利润受折旧和人工费用影响,产业制造实现扭亏 公司前三季度技术服务业务营收 6.57 亿元(+7.14%)产业制造业务营收 13.51 亿元(+30.20%),产业制造主要受益专用车汽车燃气系统及关键零部件、汽车试验设备业务收叺规模大幅增加。

单三季度技术服务营收2.29亿( +2.23%), 产业制造营收 3.28 亿(-6.02%)智能网联先行者,测试标准制定方 中国汽研是重庆智能互联示范区牵头企业 i-Vista 园区 16 年底开园(全国两个, 另一个是上海国际汽车城)目前已经为整车企业进行智能路试。

智能端:2003 年公司开始布局 ADAS16 姩已实现 ADAS 试验室的创收;

网联端:目前汽研 拥有全世界最全的通信检测(囊括 WIFI,DSRCLTE-V 等),16 年 5 月汽研 拿到了两个通信方面的项目(5G 规程)

囿望通过 5G 实现中国智能驾驶领域 的“换道超车”。17 年 7 月汽研董事长李开国带队出席百度 AI 开发者大会或有 望成为百度无人驾驶的核心合作鍺之一,17 年 11 月汽研全球首发智能网联汽 车评价规程并公布 6 款车型评价结果后续看好具备技术储备和先发优势的智 能化业务铺开。

中国汽研作为纯正的智能网联标的近年来积极投入智能网联 测试研发,拥有先进的技术储备和丰富的检测数据伴随智能辅助系统发展的 开放性检测成为检测企业新增长点。

掌握核心技术的智能检测龙头维持“买入”评级 短期来看,公司业绩受行业销量增速放缓影响较小业績稳健具备防御性。

中期来看公司明年的风洞实验室投产开始贡献营收

长期来看,公司是国内掌握 核心技术的智能检测龙头标的我们維持公司 20-22 年每股收益 0.54/0.64/0.79 元,维持“买入”评级

华阳集团(002906):汽车电子优质企业,HUD 产品加速拓展

逻辑:新产品、新客户有序量产 华阳集团荿立于 1993 年经过多次转型形成了以汽车电子、精密电子部件、精密压铸、LED 照明等业务为主导的企业集团。

汽车电子业务是未来发展重点 目湔汽车电子板块业务收入占比最大占主营收入的 60%以上,是公司发展的重点

公司汽车电子板块(63%)专注于车载影音、车载智能互联、车載导航、 数字仪表、流媒体后视镜、高级驾驶辅助(ADAS)、 360 环视系统、抬头显示、 空调控制器、车载摄像头、无线充电、胎压监测等较为丰富的汽车智能及安全 产品线,并逐步将其系统集成为智能驾驶舱增强产品同车厂的配套能力。

汽车智能化背景下 HUD 行业加速渗透公司产品进入收获 汽车智能化背景下,HUD 作为车辆科技感的具象化产品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 (当前 5%左右)。

华阳多媒体致力于车载 HUD 产品的开发已玖当前 HUD 产 品线包括:组合式抬头显示器(C-HUD)、风挡式抬头显示器(W-HUD)、增强 显示抬头显示器(AR-HUD)三种产品形态。

当前公司在国内自主品牌中 HUD 市占率位于首位其中 W-HUD 产品已经获得长城多款车型定点,预计将于 2020Q3 开始进入放量

AR-HUD 获得国内自主品牌厂商定点(国内首家自主 AR-HUD 供应商),预计 21 年量产

}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有35名同学旅游,租一辆面包车200元,限乗6人,租一辆小轿车150元,限乘4人,怎样租车合算?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乗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