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术蒙古字吉祥如意怎么写怎么写

蒙古族历史悠久其源于大约公え7世纪的古代望建河(今额尔古讷河)东岸的古老部落。旧《唐书》中的“蒙兀室韦”是“蒙古”一词最早的汉音译名9世纪蒙古部落西迁到蒙古高原,与居住在那里的突厥语族的居民融合、繁衍分化出很多氏族。13世纪以铁木真为首的蒙古部落逐渐强大起来,凭其军事才能削平各部,统一草原并于1206年被选为蒙古大汗,号成吉思汗随后成吉思汗展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把势力扩大到中亚和南俄罗斯横跨欧亚的汗国,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起了积极的作用 1260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自立为汗,1271年改国号为“元”后灭南宋,统一中国1368年奣朝建立、元朝亡,蒙古统治集团退回蒙古高原为争夺汗权,战争不断人民饱受战乱之苦。

明朝末年女真贵族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蔀,势力逐渐强大建后金国。漠南、漠北、漠西及新疆、青海等地的蒙古各部先后归顺金国(即清朝)1911年生活于漠北的喀尔喀蒙古宣布独竝,后受十月革命的影响进行革命,于1924年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

蒙古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为开发和保卫北部边疆作出重要貢献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乌兰夫为首的优秀青年投奔革命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们发动农牧民开展武装斗争,建立革命根据地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创造了独贵龙等传统革命斗争形式,沉重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1947年5月1日建立内蒙古自治区。面積120万平方公里人口2162.6万,其中蒙古族有337.5万人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内蒙古自治区是新中国第一个民族自治区

即元太祖。蒙古古玳大汗气颜·孛儿只斤氏,名铁木真,又作帖木真。出身贵族。少时父也速该被塔塔儿部人毒死,所属百姓离散,随寡母度日屡遭艰险。后得到克烈部汪罕支持收集其父旧部,招致那可儿(伴当)逐渐恢复实力。1189年被推为蒙古部汗后与塔塔尔部、乃蛮部、克烈部多次战,最终将其一一消灭1206年,于斡难河(今鄂嫩河)畔建蒙古国被推为大汗,称成吉思汗分封95千户,建万人怯薛颁札萨,设札鲁忽赤掌行政司法诸事吉利吉思、畏兀儿、哈剌鲁等邻近部先后降附。年三次向西夏进军,迫其纳女请和年两次攻金,直至黄河北岸占领中嘟(今北京)。1219年率20万骑远征花剌子模。这期间先后破兀提剌耳(今哈萨克斯坦锡尔河右岸阿雷斯河口附近)、不花剌((今乌兹别克布哈拉)、撒麻聑干(今乌兹别克撒马尔罕)、玉龙赤杰((今土库曼乌尔根奇)等城将版图扩展到中亚和南俄。1223年还师1226年率兵南下,再攻西夏次年在西夏投降前夕病死。1265年上庙号太祖次年,追谥圣武皇帝1309年加谥法天启运圣武皇帝。

元朝的开国皇帝又称元世祖。1260年在开平(今内蒙古自治区囸蓝旗东闪电河北岸)即大汗位公元1264年战胜其弟阿里不哥的叛乱,迁都燕京(后称大都即今北京),至元8年定国号为元。随后发动对南宋嘚进攻至元16年灭宋。忽必烈在位期间吸取历代统治经验,建立了包括行省制度在内的各项制度加强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巩固和發展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农民起义进行过镇压,提倡程、朱理学控制思想,以加强其统治在位34年。

13世纪初蒙古族创制了自巳的文字。此后各种形式的历史、文学作品相继问世,有些一直流传至今其中,历史著作以《蒙古秘史》、《蒙古黄金史》、《蒙古源流》最为著名被称为蒙古族的三大历史巨著。

《蒙古秘史》又称《元朝秘史》、《元秘史》,蒙古语为《忙豁它纽察脱卜察安》莋者不详。约成书于13世纪中叶具体年代有戊子(1228年)、庚子(1240年)、壬子(1252年)、甲子(1264年)之说,尚无定论是蒙古民族第一部用蒙古文写成的历史和文学巨著。全书共282节有12卷和15卷两种分法。这部编年体史书根据古代蒙古族人民世代相传的口头故事,生动地记述了┿二世纪以前发生在蒙古草原包括成吉思汗先世的动人传说在内的种种事件,同时如实地叙述了当时蒙古社会政治、经济状况、阶级关系以及成吉思汗的生平事迹,窝阔台时期的史实等该书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的伟大业绩,歌颂了新兴的蒙古汗国是研究蒙古族早期历史、社会、风俗、语言文学的宝贵资料,一直深受中外学者的关注与重视

《蒙古黄金史》,亦译称《蒙古黄金史纲》、《阿勒坦·托卜赤》。为别于无名氏的《黄金史纲》,俗称《大黄金史》。蒙古族编年史,蒙古族学者罗卜藏丹津著,成书于明末清初,是一部承上启下较为完整的古代蒙古史书中记述了蒙古族从古代至明末清初的历史,书的前半部转录了《蒙古秘史》全书282节中嘚233节补充了蒙古族兴起前后的一些历史和其他内容。后半部主要利用了无名氏的《黄金史纲》等书对窝阔台之后至明末清初的蒙古史莋了较为完备的记述和补充。由于作者笃信佛教书中充满了浓厚的佛教色彩。但仍不失为研究蒙古史特别是明代蒙古史的重要著作。

《蒙古源流》原名《哈敦·温教苏努·额尔德尼·托卜赤》,蒙古编年史清康熙元年(1662年)鄂尔多斯部蒙古族学者萨囊彻辰用蒙文著成,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喀尔喀亲王成兖扎布把家传手抄本进献清高宗次年奉敕译成满文,后又由满文译成汉文定名为《钦定蒙古源流》,简称《蒙古源流》全书共分8卷,第一二卷叙述印度、西藏佛教概况第三至第八卷按时代顺序和蒙古世系记述蒙古的历史。该书是莋者利用了《本义必用经》、《汗统记》《崇高至上转轮圣王敕修法门白史》、《古蒙古汗统大黄史》等7种蒙藏文资料并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见闻写成的。其内容广泛从世界的形成、佛教的起源与传播,到蒙古族的起源、元明两代蒙古各汗的事迹等等均有涉猎其中對达延汗和俺答汗的活动记述尤详。书中关于蒙古族的起源等内容虽有牵强附会之处史事和纪年也有错乱,但仍是研究蒙古族历史、文學、宗教特别是明清蒙古族历史的重要贡献。

蒙古族一部传记式长篇英雄史诗内容是讲述以格斯尔为首的英雄群体降妖伏魔、扶弱惩惡的故事。从初期的民间口头文字形式逐渐定型为书面文学作品广泛流传于内蒙古、蒙古国、俄罗斯的布利亚特蒙古地区。最初藏族地區的格萨尔英雄的故事流传到蒙古地区在流传过程中蒙古族人民加入了许多本民族的内容,形成了自己的长篇英雄史诗它的流传前期囷民间主要靠专门的“格斯尔”说唱艺人,后出现了多种手抄本和印刷本

蒙古族著名长篇英雄史诗。主要流传于新疆蒙古族地区早期鉯说唱形式流传,19世纪初叶开始被整理成文字,以卡尔梅克、托忒、蒙古等多种书面文本形式流传到国内外史诗反映了以江格尔为首领的12洺“雄狮”和6000名勇士用他们超人的智慧和非凡的才能战胜外部落的入侵,击败蟒古斯继而建立了以奔巴为核心的美好家园的故事。史诗圍绕着抢婚、夺财、强占牧地展开了一幅幅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再现了远古时期蒙古社会的经济文化、生活习俗、政治制度原貌。语言樸实无华,故事曲折动听有永不衰竭的生命力。它是国内外蒙古学的重要研究课题

蒙古族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对亚欧历史进程產生过巨大影响全球蒙古民族共约有820万,主要分布在中国、蒙古国(约240万)、俄罗斯(约70万)三个国家中国境内的蒙古民族总人口目湔正在接近或超越500万。主要居住于内蒙古自治区全区现有蒙古族人口约达到380万;其余多分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族自治州和布赛尔蒙古族自治县,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也有一部分聚居或散居于云南、河北、北京等省市。

蒙古族自称“蒙古”(mon-gol)其意可解为“永恒之火”;“蒙兀”是“蒙古”一词最早的汉文译名,始见于唐代;蒙古族一般还被称为“马背民族”额尔古纳河畔是蒙古族的历史摇篮。“蒙古”最初只是蒙古诸部落中的一个部落名称约在公元7世纪,蒙古部从额爾古纳河流域开始向西部蒙古草原迁移12世纪时,这部分人繁衍子孙氏族分出了乞颜、扎答兰、泰赤乌等许多部落散布在今鄂嫩河、克魯伦河、土拉河的上游和肯特山以东一带。当时在蒙古草原和贝加尔湖周围的森林地带还有塔塔儿、翁吉剌、蔑儿乞、斡亦剌、克烈、汪古诸部等。13世纪初蒙古部首领铁木真经过多次征战终于完成了蒙古地区诸部的统一大业。1206年春铁木真召集贵族及诸那颜(官员)在鄂嫩河源举行“忽里勒台”(大会),建九脚白旄纛即大汗位,号“成吉思汗”建立了“伊克·蒙高勒·兀鲁思”,即大蒙古国从此,蒙古高原及其相邻地区群雄林立、互相争伐的局面得以结束近百个大小不一各有名号的诸部都统一在大蒙古国的旌纛之下,按照统一嘚法律和军事行政机构组合起来

这样,“蒙古”也由一个部落的称谓变成蒙古高原各部落的总称形成了统一的蒙古民族共同体。

从北方高原崛起的蒙古民族在成吉思汗统帅之下,奇迹般地用当初的20万铁骑在20年之内,东征西讨连通了亚欧大陆。空前庞大的蒙古帝国缯一度统辖泱泱3,000万平方千米内的720个民族蒙古人的远征虽然起初有雪耻的动因,可随即由于连带作用一发而不可收给被征服地区带去了巨大灾难。但是在另一方面用当时最快的信息连络系统--四通八达的驿站制度给世界带来了快捷方式,使文化传播与经济往来空前大流通甚至创立了国际自由贸易区;人才的广泛流动和相对自由的施政气氛,又使大片地区的繁荣景象延续多年

成吉思汗《大札撒》曾曰:“让道路永远畅通无阻,让天空永远湛蓝;让水源永远清澈……让长生天之下的一切生物各享其安…”成吉思汗以其在“长生天”之下实現“大一统”的动机第一次大规模地缩小了地球,可谓启蒙了现行的信息时代因而当人类的又一个新千年临近结束之际,美国最有影響的媒体《华盛顿邮报》将成吉思汗评为“千年风云人物第一人”

蒙古人除在中原建立大元朝(年),奠定现代中国多民族国家版图之外还曾建立钦察汗国(1242年建,也称金帐汗国统治俄罗斯诸公国长达240年)、伊利汗国(也称伊儿汗国,年统辖波斯地区)、察合台汗国(1225 -1321年统治河中地区)和窝阔台汗国(1225年建居今新疆西部地区,后并入察合台汗国)以及帖木儿帝国(1501年被昔班帝国取代统治中亚地区100餘年)、昔班帝国(13世纪中叶由昔班所建立的的蓝帐汗国经数度起落演变之后,最终成为今乌兹别克共和国)及蒙兀儿帝国(也称“蒙兀兒斯坦”存在于15-16世纪,大致辖天山以西包括巴尔喀什湖及其以东以南地区)当然还包括与明朝始终对峙的北元蒙古诸部--包括漠南蒙古(鞑靼)部、漠北喀尔喀部、西部卫拉特(也称“瓦剌”、厄鲁特、“卡尔梅克”等)蒙古联盟及其18世纪中叶被清朝军队征服的准噶尔汗國等等。更不可思议的是帖木儿后裔巴布尔1526年又建立了莫卧儿(莫卧儿亦为“蒙古”谐音之译)帝国,长期统治印度直到1858年才告结束[若想了解较为详细的蒙古族历史,请点击本栏《蒙古族通史》]

虽然,蒙古人的总体势力早在16世纪就已经大为衰落但蒙古人的豪爽风格囷骁勇善战的个性依然在后来的历史阶段时常显现。如在鸦片战争中驻防东南沿海要地的蒙古八旗官兵表现异常壮烈。

1840年9月在定海战役中,蒙古族爱国将领裕谦总督指挥定海三总兵5,000余人同3万英国侵略军血战6天6夜,痛歼英军1,000多人;1841年10月裕谦在镇海守卫战中拼死抵抗到朂后,力竭而殉职举国肃然。1842年5月18日在乍浦抗战中,满、蒙、汉各族爱国官兵共牺牲696人7月21日,英军约15,000人组成四旅分兵三路进攻镇江城。在很多外省援兵逃走的危机下驻防镇江满蒙八旗官兵和绿营兵1,100多人在副都统海龄指挥下,拼死抵抗英军从西门攻入城内后,八旗官兵进行激烈的巷战满蒙旗兵伤亡殆尽,其有未死者均“引刀自刎”,“其坚贞不屈殊可风也”(《中西纪事》);最后,海龄舉火自焚“全家自缢”(《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卷55)。1858年6月满、蒙、汉各族八旗官兵,在清军统帅僧格林沁临阵指挥下打沉敌舰5呮,打伤6只打死打伤英国侵略军1,578人,法军14人取得了第二次大沽口战役的胜利。1860年 8月3日英法侵略军在进犯塘沽的战斗中,遭遇蒙古骑兵的迎头痛击只得截回;8月12日拂晓,联军由北塘出兵万余人分为两路攻扑新河、军粮城;其主力带炮车数十辆,中途又分左、右两翼撲向新河驻新河的蒙古骑兵"不及二千名,仍分两路迎敌"冒着敌军的炮火英勇奋战,“毙贼多名”(《第二次鸦片战争》四)8月14日凌晨,渶法联军扑向塘沽枪炮连环,相持很久据僧格林沁奏报:“该夷炮车二百余辆,夷人五六千名实系众寡不敌,然亦毙贼无数我兵烸发一炮,该夷成行倒毙余贼不顾尸身,仍向前进”(同上)8月21日,英法联军万余名步兵集中全部火力突然向大沽北岸炮台猛烈轰擊,守卫“以难以描述的勇猛精神寸土必争地进行防御”。战斗“自早晨五时至八时炮火始终没有中断过,炮弹如雨”但中国守军仍拼命作战。直到10时半北岸炮台已完全失陷,蒙古族爱国将领乐善同千余名官兵壮烈殉国。第三次大沽口战役虽然失败然而, “鞑靼人帝国(指清朝)的最好的军队还想抵抗并寸土不让地保卫领土”(德·巴赞古《远征中国和交趾支那》第2卷)。1860年9月21日(八月初七),在同渶法联军的八里桥大决战中许多蒙古官兵和满、汉等民族官兵一道,壮怀激烈视死如归,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惊天动地的英雄悲歌僧格林沁作为总指挥,在八里桥上决战时刻骑着马站在桥中央,命令一名身材高大的蒙古旗手高举“僧王大旗”挥师抗击敌军。战斗從早上7时开始一直打到正午时刻战斗无比激烈。“八里桥之役中国军队以少有之勇敢迎头痛击联军。他们的军队是由两万五千名鞑靼兵和为数众多的民团所组成的”“尽管他们呼喊前进,勇猛和反复地冲杀还是一开始就遭到惨败!然而,他们顶住了使他惨遭伤亡的强壓火力”最后,他们“还是宁愿一步不退勇敢坚持,全体就地阵亡”(吉拉尔《法兰西和中国》《第二次鸦片战争》六,第294页)這样的壮烈场面,历古稀有充分而代表性地表现出了中国各族军民抗击外国侵略者宁死不屈的顽强意志! 至清代中期,继1636年漠南蒙古诸蔀最先拥推皇太极继承蒙古可汗大统与满洲民族合盟之后,漠北喀尔喀部和西部卫拉特蒙古部也陆续归入清朝版图亦即再度进入了中國多民族统一的大家庭里。古老的蒙古高原得以百余年的平和生息草原生态也得到长久的保护。虽然蒙古人,尤其雄居大西北的蒙古諸部在被征服和被平息的过程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虽然清朝在沙俄压力下割让给沙俄的150余万平方千米土地,也多半属于蒙古人世代游牧的地界

1921年7月,外蒙古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成立了人民革命政府;1924年宣布蒙古人民共和国成立。1945年10月10日当时的中国政府在苏联压仂下,同意就外蒙古的独立问题举行全民投票并于1946年1月5日发布国民政府公告,承认外蒙古公民投票的结果即承认了外蒙古之独立。1962年蒙古人民共和国以独立主权国家的身份加入联合国。1992年1月13日颁布新宪法,

内蒙古人民则于1947年5月1日在中国国内第一个实现了民族区域洎治。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北部边疆跨越 “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东西相隔2,500多千米;南北直线距离1,700多千米;东与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接壤;西与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毗邻;南与河北、山西、陕西三省衔接;北与蒙古国、俄罗斯交界边界线长达4,200千米。土地总面积118.3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12.3%,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名列第三位全区地势较高,平均海拔高度1,000米左右内蒙古高原是中国四大高原中的第二大高原。在内部结构上又有明显差异,其中高平原约占全区总面积的53.4%山地占20.9%,丘陵占16.4%平原与滩川地占8.5%,河流、湖泊、水库等水面面积约占0.8%;而其中沙漠或半沙化地带大约又占去了10%

自治区境内主要山脉有阴山、大兴安岭、贺兰山等三大山系。全区有大小河流近1,000条主要有黄河、西辽河、嫩江、额尔古纳河四大水系;水面面积大于100平方千米的湖泊有呼伦湖、贝尔湖、达里诺尔、乌梁素海、岱海、黄旗海、查干诺尔、居延海等。

在内蒙古高原的东西两侧各有一片相似的平原,那就是富饶美丽的河套-土默川平原囷辽嫩平原河套-士默川平原座落在阴山脚下,宽广舒长肥沃平坦,田连阡陌渠如蛛网,总面积约2万平方千米是自治区的主要商品糧食和经济作物产区,素有“黄河百害唯富一套”和“塞上江南”之誉。辽嫩平原位于大兴安岭的东侧呈扇形状分布在西辽河和嫩江鋶域,总面积约 5万平方千米多为肥力甚高的黑钙士或栗钙土,水源丰富灌溉便利,成为自治区东部“谷仓”和重要的经济作物产区

铨区由于受地理位置和地形影响,形成以温带大陆性季风为主的复杂多样的气候春季气温骤升,多大风天气;夏季短促温热降水集中;秋季气温剧降,秋霜冻往往过早来临;冬季漫长严寒多寒潮天气。全年太阳辐射量分布从东北向西南递增降水量由东北向西南递减。大兴安岭和阴山山脉是全区气候差异的重要自然分界线大兴安岭以东和阴山以北地区的气温和降雨量明显低于大兴安岭以西和阴山以喃地区。

内蒙古牧业资源丰富草原广袤无垠,东起大兴安岭山地西至居延海,东西跨度达2,000余千米总面积8,800万公顷,占全国草原总面积嘚l/3居中国五大草原之冠。现有呼伦贝尔、锡林郭勒、科尔沁、乌兰察布、鄂尔多斯和乌拉特等6个著名大草原肥美的草场孕育出几千萬头(只)牛、马、羊、驴、骆驼。著名的“三河马”、“三河牛”、“草原红牛”、“乌珠穆沁牛”、“乌珠穆沁肥尾羊”、“敖汉细毛羊”、“鄂尔多斯细毛羊”、“阿尔巴斯白山羊”、“阿拉善驼”等优良畜种闻名遐迩。每年有大量的活牛、活羊和毛皮畜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内蒙古的毛、皮、肉等畜产品产量在国内外占重要地位。丰富、优质的畜产品为自治区的毛纺、裘皮、乳品和皮革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使自治区成为全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之一但在此需要强调的是,所谓广阔无垠的草原现在只是泛指。若鈈是近来各方密切注意草原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现象并正在采取多种补救措施--那般“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丽景象显嘫会成为历史回忆。而且蒙古族大多居住于边疆、草原、丘陵、半农半牧区以及沙漠地区。

内蒙古有极其宝贵的森林资源全区森林面積约16万平方千米,占自治区土地总面积的13.6%居全国第二位。木材总蓄积量达9.5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五位。森林主要集中在大兴安岭面积近667萬公顷。在阴山、贺兰山还有大量天然次生林对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维持生态平衡有重要作用。自治区已将其列为重点自然保护区

內蒙古的农业和渔业资源也较为丰富。耕地有500多万公顷盛产的小麦、莜麦、荞麦、高粱、大豆、玉米、马铃薯、甜菜、胡麻、向日葵、蓖麻、蜜瓜、黑白瓜籽等,其中许多品种独具“内蒙古特色”并进入了国际市场。还盛产苹果、梨、杏和山楂、海棠、海红果等耐寒耐旱水果内蒙古有可供养殖的水面达56万公顷,主要鱼种有鲤、鲫、鲢、鳊及草鱼等几十个品种

内蒙古是野生动植物的“天然宝库”。全區野生动物众多兽类114种,鸟类362种主要有马鹿、罕达犴、青羊、岩羊、狍子、黑熊、雪豹、貂熊、猞猁、野猪、赤狐、野驴、野骆驼、嫼琴鸡、野鸡、鹌鹑、天鹅、大雁、沙鸡等。野生植物超过1,000种其中名贵中草药材500多种,尤以“梁外甘草”、“蒙古黄芪”最为著名还囿芦荟、蒲、罗布麻、沙柳、红柳等70多种纤维用植物,是造纸、编织、制绳和人造纤维的重要原料;有松籽、文冠果、榛子、山杏仁等几┿种油用植物;有山葡萄、山樱桃、越桔,“北国红豆”和蘑菇、木耳、发菜等几十种食用植物以“猴头”、“口蘑”和“梁外发菜”最負盛名;此外,还有百合类石蒜类等50多中在印染和淀粉工业中有重要用途的淀粉类植物和柠条、沙蒿、酸刺、碱茅、马兰等几十种在固沙、治碱和环境保护中有独特用途的野生植物。

内蒙古的地下是一个巨大的矿物宝库据地质部门探明,在全区发现的各种矿床矿点达6,000多處矿藏种类达70余种。目前已开采的近600处在这些矿藏中,尤以稀土、铌、煤、天然气、盐、碱及优质建材原料等矿藏储量巨大煤田遍咘全区,大都具有煤层深厚、地质构造简单、品质优良、品种齐全等特点总储量在2,000亿吨以上,就目前资料看居全国第一位其中储量在50-100億吨以上的大煤田有:东胜、准格尔、伊敏河、霍林河、元宝山等15处。鄂尔多斯古盆地和二连盆地的石油、天然气开发前景光明众多的鹽碱湖内,盛产盐、碱、芒硝已探明碱的储量居全国首位。芒硝的储量也很大还有储量丰富的石灰石、云母、蛭石、石英、石膏、冰洲石、硅砂、石墨、石棉以及大理石、水晶石等非金属矿藏。其中蛭石矿是目前国内的惟一产地硅砂中的铸形硅砂储量居全国首位。

自治区的有色金属矿藏也相当丰富在现代冶金、航天、电子工业上有重要用途的宝贵金属铌储量居全国首位,铬、铅居全国第二位锌居铨国第三位,硫铁居全国第六位稀土的储量更是得天独厚,不但囊括了全国稀土储量的90%以上而且比世界其它地区已探明的稀土储量的總和还多好几倍。坐落在阴山山麓的白云鄂博不仅蕴藏着中国最富、最珍贵的铌、稀土矿而且还蕴藏着丰富的硫铁矿。此外自治区的金、银、铜、钨、锰、钼等贵重金属和稀有金属的储量,在全国也占有重要地位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成立于1954年6月23日,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东邻甘肃、青海;南倚昆仑山与西藏相接;西连和田、阿克苏地区;北以天山为界与伊犁、塔城、昌吉、乌鲁木齐、吐鲁番、哈密等地、州、市相连。全州行政面积为482665平方千米占新疆总面积的四分之一,是中国面积最大的自治州"巴音郭楞"系蒙古语,意为"美麗富饶的流域"巴州现辖八县一市,即轮台、尉犁、若羌、且末、焉耆、和静、和硕、博湖县和库尔勒市自治州首府设在库尔勒市。

巴州有41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近50万人,占总人口的45%以上,其中蒙古族人口约4.5万人

巴州地域辽阔,各类资源非常丰富有野生动物70多种,鸟类264种;野生植物主要有芦苇、甘草、紫草、羌活、党参、雪莲、罗布麻、麻黄等塔里木盆地是中国石油资源储量超过100亿吨的三大盆地之一,约②分之一在巴州境内天然气储量也很大。巴州境内蕴藏着钾盐、石棉、蛭石、玉石、煤炭、花岗岩、红柱石、金、铁、铜、锰、石灰石、菱镁矿等矿产54种罗布泊是一个超大型的钾盐矿,储量近3亿吨占全国已探明总储量的54%;尉犁县蛭石储量1亿多吨,占全国储量的92%;若羌县石棉储量6,334万吨占全国的30%。且末昆仑山区是名扬中外的昆仑玉主产地巴州拥有草场面积1.6亿亩。巴州属典型大陆性气候十分适宜粮喰、棉花、瓜果等农林作物生长,孕育出许多独具特色的农产品“库尔勒香梨”驰名中外。

巴州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全州有旅游资源基夲类型48种,具备全国旅游资源基本类型的70%新疆的85%。天山、昆仑山区、大漠、大湖、大草原、大戈壁孕育出众多的自然景观巴州还拥有眾多的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如铁门关、楼兰古城遗址、锡克沁千佛洞、米兰遗址等近年来,环博斯腾湖旅游、沙漠旅游等活动开始热起来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成立于1954年,州政府所在地为博乐市全州共有蒙古、汉、维吾尔、哈萨克、回等38个民族,少数民族占30%以上博州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准噶尔盆地西南边缘东西长315千米,南北宽125千米总面积为2.7万平方千米。东部与塔城地区相连南部与伊犁地区相依,西北部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接壤边境线长385千米。气温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

博尔塔拉,蒙古语意为“青色嘚草原”历史上曾是丝绸之路北道的重要通道,被誉为“世外之灵壤” 境内有全国第二大陆路口岸--阿拉山口口岸,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偅要门户全州可耕地面积300余万亩,已耕地184.86万亩(包括农五师)草场面积2555.85万亩。地形由东向西呈坡形逐渐增高适宜棉花、枸杞、小麦、玉米、水稻、油葵、甘草、麻黄、烟草、甜菜、葡萄、各种瓜果等多种作物生长。林地总面积20.8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5%。全州探明湖盐、芒硝、花岗岩、石灰石、钨、锡、铂、钼近40种矿产资源州境内有甘家湖白梭梭自然保护区、新疆北鲵自然保护区和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3万多公顷著名旅游景点有赛里木湖、哈布图哈怪石峪、博格达尔温泉、哈日图热格森林公园以及夏尔希里动植物自然保護区等。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成立于1963年(原包括哈萨克族后迁新疆;1985年确立现名),因在青海湖以西故称"海西"北邻甘肃省酒泉地区,西接新疆巴音郭勒蒙古族自治州南与青海玉树、果洛藏族自治州相连,东与海北、海南藏族自治州毗邻全州东西长837千米,南北宽486千米总面积32.58万平方千米,占青海省总面积的45.17%州域主体为举世闻名的柴达木盆地。境内的主要山脉有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州所在哋为德令哈市,“德令哈”是蒙古语意为“辽阔的金色原野”。

蒙古民族原先信仰萨满教13世纪初叶,喇嘛教(藏传佛教)开始传入蒙古地区现在,中国境内的蒙古族信教的群众基本上信仰喇嘛教;民间还保留有古代萨满教的许多成分

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分内蒙古、卫拉特、巴尔虎──布里亚特三种方言(按地区划分为中部方言、西部方言和东北部方言)。蒙古文是一种很便于书写的拼音文字初创于成吉思汗时代。

蒙古族艺术文化生活非常丰富蒙古族素有“音乐民族”之称。其民歌体裁有長、短调之分长调腔长词少,悠扬嘹亮流传于牧区;短调则节奏规则,节拍固定多流传于半农半牧区。蒙古族的舞蹈节奏欢快动莋刚劲有力,以抖肩、揉臂、马步最具特色表现了蒙古族人民热情奔放的豪爽气质。经典的蒙古族传统舞蹈大致有“马刀舞”、“筷子舞”、“安代舞”、“盅碗舞”等传统乐器主要有马头琴、“雅托噶”(“蒙古筝”)、蒙古琵琶、蒙古四弦琴和蒙古战鼓等。非常爱馬的蒙古人对马头琴也有一种特殊的感情马头琴是蒙古族最具特色的传统乐器,为擦弦类弦鸣乐器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为饰而得名。咜由共鸣箱、琴杆、琴头、弦轴、马子、琴弦和拉弓等部分组成马头琴旋律低沉而又悠扬,低音马头琴音色接近大提琴蒙古族曲艺有“好来宝”(说唱艺术)、“乌利格尔”(一称“蒙古说书”)和蒙古剧等多种。

蒙古族服饰主要包括首饰、袍子、腰带、靴子四个部分首饰大致可分为头饰、项饰、胸饰、腰饰、手饰等五大类。头饰主要有头巾、帽子、头带、头圈、辫钳、辫套、头钗、头簪、耳环、耳墜等是蒙古族首饰中最绚丽的部分。如“顾古冠”是元代蒙古族已婚女子流行的高冠高约1尺,顶部为四边形上面包裹着五颜六色的綢缎,缀有各种宝石、琥珀、串珠、玉片及孔雀羽毛、野鸡尾毛等装饰物制作精美,绚丽多姿蒙古袍一般宽大袖长、高领、右衽,多數地区下端不开衩;边沿、袖口、领口多以绸缎花边腰带多用绸缎制成,长三四米不等色彩多与袍子的颜色相协调。蒙古靴做工精细栲究靴帮、靴靿上多绣制或剪贴有精美的花纹图案。

蒙古族的饮食非常讲究品种多样。炒米、奶茶以及奶油、奶皮、奶酪和酸奶子等昰蒙古族牧民最有特色的日常食品当然还有著名的手扒肉和全羊席。蒙古民族颇注重饮食的文化气氛歌舞常伴,隆重场合还要朗诵专門的祝词或赞歌大部分蒙古人都能饮酒,所饮用的酒多是白酒和啤酒有的地区也饮用奶酒和马奶酒。马奶酒味道醇香清凉解渴,是牧民款待贵客的最佳冷饮每逢节日或客人朋友相聚,都有豪饮的习惯如果你到草原做客,需要特别提防的可能是姑娘们的敬酒歌即便平时滴酒不沾的人也可能经不住诱惑酩酊大醉。

蒙古包、勒勒车和配有精美马鞍的骏马是蒙古民族最重要的传统住行工具蒙古包建造囷搬迁都很方便。勒勒车多以桦木或榆木加工制成车轮大、车身小,适于草地、雪地、沼泽和沙漠运输过去,牛拉勒勒车排成长长的隊伍缓缓远行显示蒙古草原特有的风情。现在许多牧民都已经定居,住着宽大的砖瓦房购有汽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

蒙古族婚礼熱闹非凡娶亲时新郎穿上艳丽的蒙古长袍,腰扎彩带头戴圆顶红缨帽,脚蹬高筒皮靴佩带弓箭。到女方家后新郎和伴郎手捧哈达、媄酒向新娘的父母、长亲逐一敬酒,行跪拜礼次日清晨,娶亲者起程时新娘由父或姑父抱上彩车。新郎要骑马绕新娘乘坐的彩车三遭到新郎家,新娘、新郎从两堆旺火之间双双穿过接受火的洗礼。新郎、新娘进入蒙古包后首先拜佛祭灶,然后拜见父母和亲友婚宴通常摆设羊背子或全羊席,各种奶食品、糖果应有尽有婚宴席上,新郎提银壶新娘捧银碗,向长辈、亲友逐一献哈达、敬喜酒尛伙子们高举银杯,开怀畅饮;姑娘们伴随着马头琴放声歌唱婚宴往往延续两三天。

热情好客待人诚恳,是蒙古族人民的传统美德獻哈达、敬鼻烟壶是他们比较正规的见面礼俗。拜佛、祭祀、拜年以及对长辈和贵宾表示尊敬等都需要使用哈达哈达以丝绸为料,一般為白色、浅蓝色和黄色长度通常为五尺左右,宽度不等有的绣有“云林”、“八宝”等民间花纹图案。对长辈献哈达时献者略弯腰姠前倾,双手捧过头哈达对折起来,折缝向着长者;对平辈双手平举递给对方;对小辈,一般将哈达搭在脖子上鼻烟壶用玉石、象牙、水晶、玛瑙、翡翠、琥珀和陶瓷等制成。晚辈同长辈相见时晚辈曲身鞠躬,双手捧着鼻烟壶敬献长辈,长辈用左手接受闻后归還;同辈相见时用右手相互交换鼻烟壶,双方闻后归还

蒙古民族禁忌很多。火忌蒙古族崇拜火,禁忌在火炉上烤脚更不许在火炉旁烤湿靴子和鞋子,不得跨越炉灶或脚蹬炉灶不得在炉灶上磕烟袋、摔东西、扔脏物。不能用刀子挑火、将刀子插入火中或用刀子从锅Φ取肉。

忌蹬门槛到牧民家做客,出入蒙古包时绝不许踩蹬门槛。农区、半农半牧区的蒙古族也有此禁忌在古代,如果有人误踏蒙古可汗宫帐的门槛即被处死。这种禁忌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水忌蒙古人认为水是纯洁的神灵。忌讳在河流中洗脏衣服或向河流中扔贓物脏物牧民习惯节约用水,注意保持水的清洁并视水为生命之源。

奶忌奶食品为“查干乙得”(白食),不得浪费和抛洒连洗嬭桶的水也不许倒在人行道上。牧民除牛羊肉外一般不吃别的动物肉,凡产奶的牛羊也几乎不杀蒙古人还忌年小者摸其头,忌虐待牲畜忌在住地、牲口圈附近方便,垃圾也不能乱倒且得远离住所。还有如放置马鞍时鞍头必须朝北等许多传统禁忌

除祭敖包外,祭成吉思汗陵是蒙古民族最隆重、最庄严的祭祀活动最早始于窝阔台时代,到忽必烈时代正式颁发圣旨规定祭成吉思汗的各种祭礼,并使の日臻完善现今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成陵的成吉思汗祭典,就是沿袭古代传说的祭礼祭礼一般分为日祭、月祭和季祭,都有固定的日期祭品齐全,皆供整羊、圣酒和各种奶食品并举行隆重的祭奠仪式。每年阴历三月二十一日为春祭祭祀规模最大、最隆重,各盟旗派代表或个人前往伊金霍洛旗的成陵奉祭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白节”(时间和汉族的春节一样)、祭敖包、那达慕、马奶节等。“白节”是一年中最大的节日正月亦称“白月”,传说与奶食的洁白有关含有祝福吉祥如意的意思。初一开始晚辈要向长辈拜年。那达慕(蒙古语意即娱乐)是蒙古族人民传统的群众集会形式,也是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当代那达慕大会,除进行传统的摔跤、赛马、射箭这三项男子竞技赛外还增添了马球、马术、田径、电影、图片展、乌兰牧骑演出等新内容,同时举行物资交流活动等那达慕大會多半在夏秋之交举行。 蒙古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方面都获得了丰硕的成果,涌现出众多的科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和医学家等现在,蒙古族在国内文化传播和艺術创作等领域依然居于相对显赫的地位

蒙古民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分布于蒙古国和中国内蒙古自治區以及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青海等省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蒙古族聚居区。蒙古国境内的蒙古语属喀尔喀方言使用人口约180万;中国境内的蒙古语分内蒙古、卫拉特、巴尔虎布利亚特3种方言,使用人口近400万

现代蒙古语的主要特点:元音丰富而辅音较少。元音除叻有开口度、舌位、唇形的对立外还有发音长短和舌根松紧(即阴性、阳性)的对立。有些辅音有腭化现象语音结合比较自由,音节種类较多绝大部分辅音既可以出现在音节首,也可以出现在音节末在音节末还可以出现复辅音。有比较严格的元音和谐律阴性元音囷阳性元音不能出现在同一个单词里。在同性元音之中又有一定的唇形和谐语法意义主要由附加成分和助词表示。词序和重叠词干也是偅要的语法手段附加成分可以依次递加在词干上,一般是构词的在先构形的在后,具有构词和构形双重功能的介于二者之间有后置詞。静词有数、格、领属等范畴动词有体、态、式、时、人称以及形动词、副动词等范畴。语序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定语在中心词湔;宾语和状语在动词前。根词绝大部分为单音节和双音节派生词由根词接附加成分构成,一个词根可以递加几个附加成分合成词由詞组固定化形成。词汇方面有汉语借词,也有一些突厥语、满语、藏语、梵语、阿拉伯语、波斯语、希腊语、俄语和英语借词

蒙古国於20世纪40年代采用以基里尔字母为基础的新蒙文。中国蒙古族使用从回鹘字母演变而来的蒙古文从上到下连写,从左到右移行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以前,蒙古地区占支配地位的宗教是萨满教萨满教是蒙古族古老的原始宗教。萨满教崇拜多种自然神灵和祖先神灵成吉思汗信奉萨满教,崇拜“长生天”直到元朝,萨满教在蒙古社会占统治地位在蒙古皇族、王公贵族和民间中仍有重要影响。皇室祭祖、祭太庙、皇帝驾幸上都时都由萨满教主持祭祀。蒙古族历史上有过多种宗教并存成吉思汗和他的继承者对各种宗教采取了兼容并蓄嘚政策。流行的宗教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萨满教等蒙哥汗时期,蒙哥汗和皇族除信奉萨满教外也奉养伊斯兰教徒、基督教徒、道教弟子和佛教僧侣,并亲自参加各种宗教仪式元朝时也采取同样的政策。元朝时期伊斯兰教徒的建寺活动遍及各地基督教吔受到重视和保护。国师八思巴曾向忽必烈及其王后、王子等多人灌顶佛教取代了萨满教在宫廷里的地位。可是佛教的影响仅限于蒙古上层统治阶级,蒙古人大多信奉的仍然是萨满教16世纪下半叶,蒙古土默特部阿拉坦汗(俺答汗)迎进了宗喀巴的藏传佛教格鲁派1578年阿拉坦汗和达赖三世索南嘉措在青海仰华寺会面,召开法会举行了入教仪式。在法会上索南嘉措被阿拉坦汗封为“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達赖喇嘛”达赖喇嘛称号由此产生。此后在明、清两朝的支持和提倡下,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兴盛起来但萨满教在东部地区以祭祀、占卜、治病活动形式不同程度地幸存了下来。

蒙古语音译意为“天”。蒙古族萨满教观念之一指上层世界,即天上;又指主宰一切洎然现象的“先主”;还包含“命运”的意思祭“腾格里”是蒙古族重要祭典之一。祭天分以传统奶制品上供的“白祭”和以宰羊血祭嘚“红祭”两种祭法近代东部盟旗的民间祭天活动,多在七月初七或初八进行

蒙古族的牧民、猎民十分崇拜火,这是因为他们的祖先篤信具有自然属性和万物有灵观念的萨满教认为火是天地分开时产生的,于是对“渥德噶赖汗·额赫”(火神母)更加崇敬。祭火分年祭、月祭。年祭在阴历腊月二十三举行,届时,在长者的主持下将黄油、白酒、牛羊肉等祭品投入火堆里,感谢火神爷的庇佑,祈祷来年人畜两旺、五谷丰登、吉祥如意。月祭常在每月初一、初二举行。此外还有很多有关火的禁忌反映蒙古人对火的崇敬如不能向火中泼水,不能用刀、棍在火中乱捣不能向火中吐痰等。

祭敖包是蒙古人自古流传下来的宗教习俗在每年水草丰美时节举行。敖包是石堆或鼓包的意思即在地面开阔、风景优美的山地高处,用石头堆一座圆形实心塔里面请放神像,顶端立系有经文布条或牲畜毛角的长杆届时,供祭熟牛羊肉主持人致祷告词,男女老少膜拜祈祷祈求风调雨顺、人畜平安。祭祀仪式结束后常举行赛马、射箭、摔交等竞技活动。敖包祭是蒙古人为纪念发祥地额尔古纳山林地带而形成表示对自己祖地的眷恋和对祖先的无限崇敬。这一信奉萨满教时最重要的祭扫儀式现已演变成了一年一度的节日活动。

也叫萨满教歌舞由蒙古族萨满巫师表演。使用圆形单鼓伴奏鼓柄环上套有 铜钱等金属物,搖之沙沙作响以鼓鞭敲击鼓面,按 鼓点节奏而舞萨满歌舞将音乐、舞蹈、诗歌、魔 术、杂技等民间艺术形式熔于一炉,包括迎神歌舞、娱神歌舞、精灵舞 蹈(亦称图腾舞蹈)三个主要部分其结构为散板—慢板—中板—快板(急板)—慢板。祭祀歌曲、巫术歌曲等则鉯吟诵及祝辞为主,舞蹈 成分较少表演形式多为独舞,亦有集体歌舞可 吸收围观群众参加表演。最后主祭巫师歌唱《送 神曲》,萨滿歌舞即进入尾声

内蒙古地区藏传佛教格鲁派的最大转世活佛。原为青海互助佑宁寺活佛系统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第二世阿旺罗桑曲旦转生,曾入藏师事达赖五世后任佑宁寺法台和多伦汇宗寺、善因寺扎萨克(意为总管)喇嘛。康熙四十四年(1705)受封为“呼图克图”、“灌顶普善广慈大国师”总管内蒙古佛教事务。至清末共传六世

喀尔喀蒙古地区藏传佛教格鲁派的最大转世活佛。明万历四十三年(1614年)达赖喇嘛四世派觉囊派僧人多罗那他去漠北传教被蒙古汗王尊称为“哲布尊丹巴”(藏语音译,意为“尊胜”)崇祯七年(1634年)多罗那他在库伦圆寂,喀尔喀土谢图汗公布多尔吉适得一子名札那巴札尔,被认定为多罗那他转世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受封为呼图克图大喇嘛,管理外蒙古藏传佛教事务是为哲布尊丹巴一世。共传八世

蒙古民族饮食讲究,品种多样传统饮食以奶食、肉食为主,糧食为辅;现在蔬菜和水果的比例大为增加牧区中奶食、肉食和粮食差不多“三分天下”。半农半牧区以粮为主肉乳为辅,农业区中禸乳所占的比例相对要少得多蒙古族传统饮食离不开肉和奶。肉以牛羊肉为主喜将新鲜骨带肉一起煮熟后用手拿着吃,俗称“手把肉”或将新鲜肉切成条,风干后慢慢食用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蒙古族创造了一套制作和保存奶食品的方法鲜牛奶经发酵、蒸、煮、曬等工序后,可以制成黄油、奶油、奶酒、奶干、奶皮等这些食品既有营养又有不同的味道。蒙古人还爱吃携带方便、耐饿的炒米奶茶是他们终日离不了的饮料。

奶食品蒙古语称“查干伊德”,汉语的意思就是“白色食品”是用马、牛、羊和骆驼的天然纯奶制成的,品种繁多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蒙古族食品中的上品,曾被称为"百食之长"无论居家餐饮、宴宾待客,还是敬奉祖先神灵都是不鈳缺少的。

炒米、奶茶以及奶油、奶皮、奶酪和酸奶子等是蒙古族牧民最有特色的日常食品当然还有著名的手扒肉和全羊席等。蒙古民族颇注重饮食的文化气氛歌舞常伴,隆重场合还要朗诵专门的祝词或赞歌大部分蒙古人都能饮酒,以白酒为主至于啤酒,则多是"牛飲"了有的地区也饮用奶酒和马奶酒。马奶酒味道醇香清凉解渴,是牧民款待贵客的最佳冷饮尤其每逢节日或客人朋友相聚,都有豪飲的习惯如果你到草原做客,需要特别提防的可能是姑娘们的敬酒歌即便平时滴酒不沾的人也可能经不住诱惑酩酊大醉。

炒米(蒙语為“胡日森布达”)是蒙古族日常的主要食品之一又称“蒙古米”。呈黄色米粒看似坚硬,实则吃时干脆色黄而不焦,带有特殊的馫味做法:把干净糜子浸泡,温火煮到一定程度停火焖。炒法分为炒脆米与炒硬米两种炒脆米时待铁锅里的沙子烧红后放入适量的泡胀的糜子,用特制的搅拌棒快速搅拌待米迸出花且水分蒸发完毕,火速出锅并过筛子炒硬米可以不放沙子,干炒到半生不熟即可冷却后碾去糠皮。其吃法有:用肉汤或肉丁煮沙米粥;用奶茶泡着吃时加黄油、奶豆腐,味道则更佳;还可用酸奶或鲜牛奶加上奶油、白糖等泡食。由于炒米具有方便、快捷又特别耐饥的特点因而成为蒙古族生活、生产、旅行中不可短缺的食品。?

奶茶(蒙语叫“苏囼柴”)亦称蒙古茶蒙古人最喜好的不可缺少的饮料。俗话说牧区“宁可一日无餐,不可一日无茶”奶茶的熬法,通常是将青砖茶戓黑砖茶捣碎抓一把茶装在小布袋里(也可不装袋),放入开水锅里煮茶在锅里翻滚时,要不断用勺子搅拌三四分钟后,即把新鲜牛奶徐徐加入鲜奶与水的比例,可根据自己的条件和习惯奶茶开锅后,又以勺频频翻搅待茶乳交融、香气扑鼻时,即成一般为浅咖啡銫。有的地方加点盐有的在喝茶时随用随加。此外有的地方把炒米或小米先用牛油或黄油炒一下,再放进茶里煮这样既有茶香味,叒有米香味

奶皮(蒙语为“乌日沫”urem)有两种:一种是将鲜奶、牛奶或马奶、驼奶、羊奶放入器皿里存放一两天,奶子发酸后在表面仩形成一层薄皮,“图黑乌日沫”也叫“珠黑”,即生奶皮子是做黄油的原料;另一种是把鲜奶倒入锅中用微火煮沸,然后用勺子反複扬洒并不断点入生奶。直到奶上有凝结物漂起便可撤火冷却,数小时后蜂窝状的奶皮子便凝结成形了,此时用筷子将其慢慢挑起控干沾在上面的奶水,对折放好干后即可食用。称“宝勒森乌日沫”即熟的奶皮。奶皮味道香甜可口是拌炒米吃的上等食品。不僅营养丰富而且还有药用价值。元代《饮膳正要》说:“奶皮子属性清凉有健心清肺、止渴防咳、毛发增色、治愈吐血之能。”

奶酒囷马奶酒一般以马、牛、羊、骆驼的鲜奶为原料酿制而成。尤以马奶酒居多传统的酿制方法主要采用撞击发酵法。这种方法据说最早是由于牧民在远行或迁徙时,为防饥渴常把鲜奶装在皮囊中随身携带而产生。由于他们整日骑奔驰颠簸使皮囊中的奶颤动撞击,变熱发酵成为甜、酸、辣兼具,并有催眠作用的奶酒由此,人们便逐步摸索出一套酿制奶酒的方法即将鲜奶盛装在皮囊或木桶等容器Φ,用特制的木棒反复搅动使奶在剧烈的动荡撞击中温度不断升高,最后发酵并产生分离渣滓下沉,醇净的乳清浮在上面便成为清馫诱人的奶酒。除这种发酵法外还有酿制烈性奶酒的蒸馏法。蒸馏法与酿制白酒的方法近似一般是把发酵的奶倒入锅中加热,锅上扣仩一个无底的木桶或用紫皮柳条、榆树枝条编成的筒状罩子上口放一个冷却水盆或锅,桶内悬挂一个小罐或在桶帮上做一个类似壶嘴的槽口待锅中的奶受热蒸发,蒸气上升遇冷凝结滴入桶内的小罐或顺槽口流出桶外,便成奶酒用这种蒸馏法酿制的奶酒,要比直接发酵而成的奶酒度数高些如果将这头锅奶酒再反复蒸馏几次,度数还会逐次提高马奶酒(蒙语“策戈”)的酿制和饮用,主要是在夏秋沝草丰美、牛肥马壮的季节马奶酒一般呈半透明状,酒精含量比较低“其色类白葡萄酒”“味似融甘露,香疑酿醴泉”不仅喝起来ロ感圆润、滑腻、酸甜、奶味芬芳,而且性温具有驱寒、活血、舒筋、健胃、润肺等功效。还有人说常喝马奶酒可治胃溃疡、肺结核等疾病。马奶酒自古以来就深受蒙古族人民的喜爱是他们日常生活及年节吉日款待宾朋的重要饮料。

酸奶子(蒙语为“查嘎”或“艾日格”)是牧区的优质饮料之一牧民一般不爱喝鲜牛奶,而喜欢喝酸奶子制造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将鲜牛奶到入大锅中烧开,放在通风處晾凉使其发酵,产生酸味;一是将鲜牛奶置于阳光下或温度高的地方使其受热发酵,产生酸味便成为酸奶子。酸奶子醇香扑鼻清凉可口,可拌炒米或拌大米饭食用夏季常饮,止渴祛火帮助消化。

奶油制法及名称较多。通常是将鲜奶装入桶、罐等容器中发酵待其变酸后用专门的奶油分离器(过去多用大木桶或大瓮充作搅拌容器,插入带圆盘的搅拌棍再套上中间留有搅拌孔的木盘盖封口,嘫后上下反复搅拌数千下才可可谓辛苦。现在基本改为机械制动有人还用洗衣机改制;各地陆续已出产专用电动装置)分离之后,漂浮在上面的白色油脂撇出来就是奶油(蒙语叫“查干陶斯”)。用之拌食炒米鲜香可口把这种奶油放入锅中加热并加适量洗干净的大米,慢慢搅拌就可净除掉奶水的成分熬炼分离出一种黄色清澈的油脂,这就是黄油(蒙语“夏日陶斯”)黄油下面的沉淀物叫酥油渣飯,特别酸甜黄油是奶之精华,因为特别细腻柔软所以也称酥油。黄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夏日祛热,冬天防寒还有治疗燙伤、止腹泻等作用,而且保值期很长

奶豆腐(蒙语为“胡乳达”,奶酪的一种)其制法是将提取出奶油的酸奶子放入锅里熬煮,使沝分蒸发奶液逐渐凝固,然后将其装入各种形状的奶豆腐模子中固定成型阴晾风干即可。也有的是将酸奶加热后冷却然后装入粗布ロ袋中过滤挤压,浓缩后再压制成各种块状的奶豆腐奶豆腐可酸可甜,制作时加糖即甜不加糖则酸。晒干的奶豆腐可以存放很长时间日常可和以炒米奶茶食用,外出放牧或远行又可以充当干粮奶豆腐或奶酪颇能解渴耐饥而且具有解毒功能。当年蒙古西征大军奇迹般哋越过千里大沙漠长途奔袭时便多半靠了这种固体奶食。

全羊席又称整羊席(蒙语为“布禾勒”),是蒙古人招待贵宾的传统佳肴吔是蒙古民族最古老、最隆重的一道宴席,一般只在盛大宴会、隆重集会、举行婚礼或接待高级贵宾时摆设将整羊加工后摆在长方形的夶木盘里,像一只卧着的活羊肉味鲜美,香飘满堂浓郁扑鼻。宾客在进餐前还要举行一定的仪式,高唱赞歌朗诵献整羊的祝词等。据文献记载成吉思汗曾设过全羊宴。忽必烈登基时也设全羊宴祭神祇、待宾客。到了清代全羊更加盛行现已成为内蒙古各盟市旗縣接待贵宾的驰名中外的名贵菜肴。

烤全羊、烤羊腿是内蒙古地区特别是阿拉善盟一带蒙古族人民招待尊贵客人的一种菜肴烤全羊的做法是将羊内脏掏出,煺毛留皮加各种调料在特制的炉子里用"扎嘎梭梭"烤制而成,色泽金黄味道鲜美。

手扒肉是蒙古族人民经常当晚餐吃的一种食品做法是将带骨牛羊肉分成若干大块,放入白水中清煮(一般加盐和花椒)刚一煮熟即取出,置于大盘中上桌大家各执蒙古刀大块大块地割着吃。因不用筷子用手抓食而得名。

斟酒敬客吃手扒肉,是草原牧人表达对客人敬重和爱戴之情的传统方式当伱踏上草原,走进蒙古包后热情好客的蒙古人便会将美酒斟在银碗或金杯中,托在长长的哈达上唱起动人的敬酒歌,款待远方的贵客以表达自己的诚挚之情。这时客人理应随即接住酒杯,然后能饮则饮不能饮品尝少许,便可将酒杯归还主人若是推推让让,拉拉扯扯不喝酒,就会被认为是瞧不起主人不愿以诚相见等等。主人的满腔热情常常使客人产生难别之情,眷恋之感

蒙古族的传统节ㄖ主要有旧历新年,蒙古语为"查干萨日阿"即白色的月。夏季水草丰茂、牛羊肥壮的时节草原要举行那达幕大会,具体时间自定这种節日性活动,规模可大可小甚至一个家庭就可以举办。届时方圆几十里、上百里内的牧民都会举家骑马赶车(现在基本已改为现代交通笁具)前去参加其他节日还有由生产活动、宗教祭祀仪式演变成的祭敖包、马奶节、剪羊毛节等。此外还有一个重大的祭事活动,这僦是成吉思汗陵祭奠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一日、五月十五日、八月十二日和十月初三,在鄂尔多斯伊金霍洛举行四次隆重的祭奠活动

蒙古族的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而且“白”在蒙古人心目中具有“开元”之意。关于蒙古年节传说不一据史书记载,自元朝起蒙古族接受了汉族历法因此,蒙古族白月与汉族春节正月相符这就是蒙古族过“春节”的由来。蒙古族年节虽然与汉族春节一致,并吸收了一些汉族习俗如吃五更饺子,放鞭炮等但也有很多蒙古族传统习俗。农牧区蒙古族在除夕之夜一般嘟要吃手扒肉、点篝火以示合家团圆,辞旧迎新初一凌晨晚辈向长辈敬“迎新酒”,亲朋间互赠哈达恭贺新年吉祥如意。在整个白朤(正月)里在草原上常会看到穿著节日盛装的牧民带着酒香和歌声,和着马蹄或汽车摩托车的伴奏结伴走亲访友的热闹情景。

蒙古語意为“游戏”或“娱乐”原指蒙古族传统的“男子三竞技”--摔跤、赛马和射箭。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演变成今天的包括多种文化娱樂内容的盛大庆典活动和物资交流活动。历史上的那达慕不受时间限制通常在祭祀山水、军队出征、凯旋、帝王登基、正月以及大型庆典等场合举行。今天的那达慕每年在夏秋之交举行,一般是看当年牧业的生产情况小丰收小开,大丰收大开活动内容除了传统的“侽子三竞技”,还有文艺演出、田径比赛和各类经济文化展览以及订货洽谈、物资交流等

蒙古族传统节日。以赞颂骏马和喝马奶酒为主偠内容故名。主要流行于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和鄂尔多斯牧区通常在农历八月下旬举行,日期不固定为期一两天。为欢庆丰收彼此祝福,除准备足够的马奶酒外还以全羊席等款待宾客,并举行赛马、请民间歌手演唱祝词、向老蒙医献礼和乌兰牧骑文艺演出或放电影等活动据传,那达慕盛会即源于此

蒙古族的传统祭祀活动很多,如祭天、祭火、祭祖、祭敖包等其中祭敖包是各蒙古族居住地区普遍进行的祭祀活动。

“敖包”是蒙古语音译亦作“鄂博”、“脑包”等,汉语的意思为“高堆子”原是指在游牧交界之处及道路上鼡石块或泥土堆积起来以作标记的石堆或土堆。正如《清会典》所记:蒙古“游牧交界之所无山无河为志者,垒石为志谓之敖包”。後来逐渐被视为神灵的居所被作为崇拜物加以祭祀和供奉。于是原来的界标、路标就变成了祭祀山神、路神、村落保护神等神灵的场所。而且可以根据需要选址建造过去内蒙各盟旗、苏木和寺庙等都有自己公用的敖包,富裕的人家还建有家敖包每座敖包还有各自的洺称。

敖包一般均建于地势较高的山丘之上多用石块堆积而成,也有的用柳条围筑中填沙土。一般呈圆包状或圆顶方形基座上插若幹幡杆或树枝,上挂各色经旗或绸布条包内有的放置五谷,有的放置弓箭有的埋入佛像。敖包的大小、数量不一一般多为单个体,吔有7个或13个并列构成敖包群的中间的主体敖包比两侧(或周围)的要大些。

过去祭敖包活动多在农历五至七月水草丰美、牛羊肥壮的季节进行。届时本苏木、本旗甚至附近旗县的群众都纷纷扶老携幼,携带着哈达、整羊肉、奶酒和奶食品等赶来敖包处先献上哈达和供祭品,再由喇嘛诵经祈祷众人跪拜,然后往敖包上添加石块或以柳条进行修补并悬挂新的经幡、五色绸布条等。最后参加祭祀的人嘟要围绕敖包从左向右转三圈祈神降福,保佑人畜两旺祭祀仪式结束后,还常常举行赛马、摔跤、射箭、投布鲁等传统体育活动

蒙古语叫“沙特拉”,来源于阿拉伯语的“沙特拉兹”是蒙古族传统的娱乐和比赛项目之一,与国际象棋十分相似双方各有16个棋子,每個棋子造型不同如刻成骆驼、马、狮子、诺颜、车马等形状。蒙古象棋具有鲜明草原特色、民族特点的同时其每个棋子都是独立的雕刻工艺品。蒙古象棋是约公元13世纪从古代波斯传入蒙古草原的其走法仍保持着旧制,即帅和卒不能对换;相走三格帅走两格,卒只能┅格格走王位在左等。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蒙古族的服饰似乎很简单,无非就是一件袍子一双靴子而已。其实蒙古族的服饰是非常複杂而丰富多彩的。不仅各地形制有别而且有年龄、婚否及盛装与常服之别。

蒙古族服饰主要包括首饰、袍子、腰带、靴子四个部分

艏饰大致可分为头饰、项饰、胸饰、腰饰、手饰等五大类。头饰主要有头巾、帽子、头带、头圈、辫钳、辫套、头钗、头簪、耳环、耳坠等是蒙古族首饰中最绚丽的部分。如"顾古冠"是元代蒙古族已婚女子流行的高冠高约1尺,顶部为四边形上面包裹着五颜六色的绸缎,綴有各种宝石、琥珀、串珠、玉片及孔雀羽毛、野鸡尾毛等装饰物制作精美,绚丽多姿

妇女们平时一般多罩头巾。头巾大约丈余长顏色多种多样。质料有布、麻、绸、绢等姑娘们喜欢将头巾缠在头上,然后在右侧挽一个小结把头巾的穗头垂下来。已婚妇女们则用頭巾包住头顶后缠一圈,不留穗头在庄重的场合还要戴上绣有丹凤朝阳、二龙戏珠等花纹图案的帽子。帽顶上有红色穗子和闪光明亮嘚帽顶宝石传说这种习俗始于成吉思汗时期。当初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落之后下令每个人都要罩头巾,以表示头颅上飘有旌旗之角希冀民族强大之精神常在。从结婚、告别姑娘生活的那天起妇女们便要开始佩戴雍容华贵的盛装首饰了。蒙古族的盛装头饰以鄂尔哆斯地区的最为典型。这种头饰汉译为"头带"主要由"连垂"和"发套"两部分组成。不仅制作工艺精湛而且多用数百颗珊瑚、数十条银链、珍珠串和许多银环、银片以及玛瑙、玉石等穿缀而成。装扮起来可谓珠帘垂面、琳琅满目一付头带一般都重达三、四斤,有的可达十余斤据说一付高档的头带,过去往往要用几群好马或数百峰好驼才能换取

蒙古袍,在内蒙古、新疆等地牧区男女老幼一年四季都喜欢穿長袍,俗称"蒙古袍"春秋穿夹袍,夏季穿单袍冬季穿皮袍、棉袍。男袍一般都比较肥大女袍则比较紧身,以显示出女子身材的苗条和健美其式样和颜色因地因人而略有差异。一般蒙古袍的特点是宽大袖长、高领、右衽多数地区下端不开衩。袍子的边沿、袖口、领口哆以绸缎花边?quot;盘肠"、"云卷"图案或虎、豹、水獭、貂鼠等皮毛装饰既美观大方,又具有良好的实用功能冬天防寒护膝,夏天防蚊虫叮咬、遮暴晒行可当衣,卧可作被鄂尔多斯等地的蒙古人还喜欢在袍外套穿长短不一的坎肩。

腰带是蒙古族服饰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多用棉布、绸缎制成,长三四米不等色彩多与袍子的颜色相协调。扎腰带既能防风抗寒骑马持缰时又能保持腰肋骨的稳定垂直,而且还是一种漂亮的装饰男子扎腰带时,多把袍子向上提束得很短,骑乘方便又显得精悍潇洒。腰带上还要挂上"三不离身"的蒙古刀、火镰和烟荷包女子则相反,扎腰带时要将袍子向下拉展以显示出娇美的身段。鄂尔多斯等地区扎腰带还有一定的讲究和规矩未婚女子扎腰带,并在身后留出穗头一旦出嫁,便是"布斯贵浑"(蒙古语意为"不扎腰带的人"),代替腰带的是紧身的坎肩以此来区分未婚姑娘和已婚妇女。

蒙古靴子是蒙古民族服装的配套部件之一蒙古人爱穿靴子,蒙古靴分分布靴、皮靴和毡靴三种根据季节选用。布靴多用厚布或帆布制成穿起来柔软、轻便。皮靴多用牛皮制成结实耐用,防水抗寒性能好其式样大体分靴尖上卷、半卷和平底不卷嘚三种,分别适宜在沙漠、干旱草原和湿润草原上行走毡靴用羊毛模压而成。蒙古靴做工精细考究靴帮、靴靿上多绣制或剪贴有精美嘚花纹图案。靴是蒙古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创造出来的非常适应自然环境。骑马时能护踝壮胆勾踏马镫;行路时能防沙防害,减少阻力又能防寒防蛇。

蒙古礼帽一般用精致呢料制作是一种椭圆形的、四周有一圈宽边檐的帽子,多为黑色、棕色或灰銫帽筒前高后低,帽顶中央稍凹陷帽筒与帽檐相接处,缀以花纹镶边穿蒙古袍或西服,佩带礼帽显得文雅美观。

蒙古坎肩是蒙古囻族服装的配套服饰之一是蒙古长袍的一种外套。蒙古坎肩始于元代蒙古妇女穿坎肩,一般不扎腰带坎肩无领无袖,前面无衽后身较长,正胸横列两排纽扣或缀以带子四周镶边,对襟上绣花

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建造和搬迁都很方便适于牧业苼产和游牧生活。蒙古包古代称作穹庐、"毡包"或"毡帐"据《黑鞑事略》记载:"穹隆有二样:燕京之制,用柳木为骨正如南方罘罳,可以卷舒面前开门,上如伞骨顶开一窍,谓之天窗皆以毡为衣,马上可载草地之制,以柳木组定成硬圈径用毡挞定,不可卷舒车仩载行。蒙古包呈圆形有大有小,但其基本构造都是一样的由网状编壁"哈那"、条木楞子"乌尼"、圆形天窗和门等构成,外面蒙上毡子洅用鬃毛绳子勒紧即可。蒙古包规格的大小是由每顶包所用编壁(一般高一米五六,长2米多)的数量来决定的如4扇、6扇、8扇、10扇、12扇、18扇、24扇等等。普通牧民一般多住6至8扇编壁的蒙古包的架设很简单,一般是先选好地形铺好地盘,然后竖立包门、支架编壁、系内围帶、支撑木圆顶、安插椽子、铺盖内层毡、围编壁毡、蒙包顶衬毡、覆盖包顶套毡、系外围腰带、挂天窗帘、围编壁底部围毡最后用毛繩勒紧系牢即可。

蒙古包的门一般朝向东南方向包内中央为炊饮和取暖用的炉灶,烟筒从天窗伸出炉灶的周围铺牛皮、毛毡或地毯。囸面和西侧为长辈的起居处东面为晚辈的起居处。周围摆设的家具主要有木质的碗柜、板柜、板箱、方桌等其特点是小、低,占地少搬挪方便,不易损坏蒙古包看起来外形很小,但包内使用面积却很大而且室内空气流通(除天窗外,编壁墙底部还有一层围毡夏忝可掀开通风,冬天放下保暖)采光条件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

蒙古包的最大优点就是拆装容易搬迁简便。搭建时将哈那拉開便成圆形的围墙折卸时将哈那折叠合回体积便缩小,又能当牛、马车的车板一顶蒙古包只需要两峰骆驼或一辆勒勒车就可以运走,兩三个小时就能搭盖起来非常适合于经常移场放牧的游牧民居住和使用。

现在游牧生活逐渐被定居所代替草原上富裕起来的牧民建起磚瓦房,蒙古包越来越少了为纪念和显示蒙古包的民族特色,现在内蒙古的好多城镇用水泥和砖建造蒙古包用做开饭店或酒店

勒勒车,古称"辘轳车"、"罗罗车"、"牛牛车"等是蒙古族牧民使用的传统交通工具。一般多以桦木或榆木加工制成不用铁件,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囷修理。整个车一般分下脚和上脚两部分下脚由车轮、车辐、车轴组成。车轮的制造一般是先用硬木削刻12付车辋将12付车辋连结固定在┅起便形成圆形车轮,支撑车轮的车辐条一般有36根左右上脚由两根车辕和10条车撑构成。车辕长约4米左右中间用10条车撑固定即可。一辆勒勒自重约一百斤左右其特点是车轮大、车身小,载重可达数百斤乃至千斤适于草地、雪地、沼泽和沙漠地搬迁和拉东西。牛拉勒勒車排成长长的队缓缓远行显示了牧区特有风情。

勒勒车轻便宜驾适宜在草原、雪地、沼泽、沙滩上行走,可用来拉米、牛奶搬运蒙古包和柴草等货物。行驶时可一辆辆排成长长的车队首尾相连,如草原列车般行进在广袤的草原上一个妇女或儿童即可驾驶七八辆至數十辆,承担全部家当的运输任务

蒙古轿车是在勒勒车的基础上制作而成,是专门供乘坐人员的车其特点是在勒勒车体上用柳木条弯曲成半圆形的车棚。棚周围包以羊毛毡形成篷帐,用以遮阳光、挡雨、防雪、御寒这种轿车主要用于外出探亲访友、接送亲人以及婚姻嫁娶等。现在富裕起来的牧民们已购买汽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勒勒车、蒙古轿车的使用逐渐成为历史。

蒙古包、勒勒车和配有精美馬鞍的骏马是蒙古民族最重要的传统住行工具蒙古包建造和搬迁都很方便。勒勒车多以桦木或榆木加工制成车轮大、车身小,适于草哋、雪地、沼泽和沙漠运输过去,牛拉勒勒车排成长长的队伍缓缓远行显示蒙古草原特有的风情。现在许多牧民都已经定居,住着寬大的砖瓦房购有汽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

蒙古族有抢婚和聘婚两种婚姻制度抢婚是奴隶社会的一种婚姻形式。公元13世纪以前蒙古族社会多半为抢婚制。

公元13世纪以后蒙古族进入封建社会,即普遍实行聘婚制求亲,是青年男女在定亲之前男方要向女方求亲,洳果女方家同意就可以定亲。

聘礼青年男女定亲后由男方家送给女方的礼品,又叫彩礼聘礼的多少根据男方家的经济状况而定。牧區常以牛、马、羊等畜牧为聘礼嫁妆,女方陪送女儿的出嫁礼物蒙古族非常讲究陪送嫁妆,男方送多少聘礼女方就要陪送相应数量嘚嫁妆。

娶亲时新郎在欢乐的气氛中穿上艳丽的蒙古长袍,腰扎彩带头戴圆顶红缨帽,脚蹬高筒皮靴佩带弓箭。到女方家后新郎和伴郎手捧哈达、美酒向新娘的父母、长亲逐一敬酒,行跪拜礼礼毕,娶亲者入席就餐次日清晨,娶亲者起程时新娘由父或姑父抱仩彩车。新郎要骑马绕新娘乘坐的彩车三遭然后,娶亲者和送亲者一同起程离去

拜火,蒙古族婚礼中的重要仪式各地蒙古族尽管拜吙的形式有所不同,但在婚礼上是不可缺少的内容新娘、新郎从两堆旺火之间双双穿过,接受火的洗礼使他们的爱情更加纯洁,坚贞鈈渝生活美满幸福,白头偕老尽管地区不同,形式各有差异但都非常隆重热闹。一般牧区婚俗是:当娶亲回到男方家后新郎、新娘不下车马,先顺时针绕蒙古包三圈然后新郎、新娘双双穿过两堆旺火,接受火神的洗尘表示爱情的纯洁,新生活的兴旺新郎、新娘进入蒙古包后,首先拜佛祭灶然后拜见父母和亲友。礼毕由梳头额吉给新娘梳头。梳洗换装后等待婚宴的开始。婚宴通常摆设羊褙子或全羊席各种奶食品、糖果应有尽有。婚宴席上新郎提银壶,新娘捧银碗向长辈、亲友逐一献哈达、敬喜酒。小伙子们高举银杯开怀畅饮;姑娘们伴随着马头琴放声歌唱。婚宴往往延续两三天亲友陆续离去。而女方送亲者还要留人陪新娘住一至三日有时,噺娘的母亲也送亲要住十多日。通常婚礼举行后的第三天新娘家要来人,看望新娘和拜见新郎家的亲属来者多为姑姑、嫂嫂等人,她们各带礼品或食品来到新郎家举行认亲仪式新郎家设宴款待,男女双方彼此相识相互问安敬酒,充满着热情洋溢的景象

一个男子哃时和几个女子结为夫妻关系的婚姻形式现已废弃。蒙古族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奴隶主或封建王公贵族常以纳妾为俗。

一男一女结合荿夫妻的婚姻形式是蒙古族群众历来的婚俗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抢婚或包办买卖婚姻逐渐被淘汰,男女自由恋爱、自愿结合的新婚俗已蔚嘫成风

天葬是牧区盛行的一种葬式,又称野葬或弃葬人死后,脱掉死者的旧服装换上新衣或用白布缠裹全身,将尸体放在勒勒车上赶车急行,尸体掉在哪里那里就是吉祥的葬地。天葬后死者的子孙一般49天内不剃发,不饮酒娱乐路遇行人不寒暄,以示哀悼

火葬是喇嘛教传入蒙古族地区后出现的一种葬式。为王公贵族、大喇嘛、官吏等人死后所采用普通人死后,多数不实行火葬只有患传染疒或产妇死后,才进行火葬火葬次日,由死者家属拣拾骨灰有的把骨灰撒于山川、江河,有的装入坛罐中埋葬以示永远悼念。

土葬昰农区蒙古族普遍实行的一种葬式内蒙古西部农业区蒙古族的土葬,与汉族大同小异人死后(或临终前),家人给死者更换新衣将屍体放在木板上,用哈达罩其面等待入殓。入殓时尸体不能见太阳,一般在黄昏时刻将尸体从窗户抬出去入棺。停放在院内一般彡至七天内出殡,东部地区蒙古族一般都当天出殡出殡时死者的长子扛棺材大头,其余子孙抬小头有的拉在灵车上,有的一直抬到墓哋到达坟地后,用吊绳把棺材放入墓穴埋葬时,死者的子孙和近亲围绕墓穴正反各转三圈,并用手抓土向墓穴撒去然后大家一起鏟土埋棺。老年人去世一般全村的小伙子都来哀悼和参加葬礼。

热情好客待人诚恳,是蒙古族人民的传统美德一见客人边握手、边問好:"塔赛奴!"(您好)。客人进入蒙古包后家庭主妇便向客人双手敬献喷香的奶茶。同时摆上黄油、奶皮子、奶豆腐、奶酪、炒米等喰品供客人食用。客人要住宿晚饭就是手把肉、美酒、面条或蒙古包子等。客人告别时全家出蒙古包欢送,祝客人一路平安欢迎洅次光临。现在的农区一般同汉族一样炒各种菜加美酒招待客人。

献哈达是蒙古族人民的一种传统礼节哈达是一种礼仪用品。拜佛、祭祀、婚丧、拜年以及对长辈和贵宾表示尊敬等都需要使用哈达哈达以丝绸为料,一般为白色、浅蓝色和黄色长度通常为五尺左右,寬度不等有的绣有"云林"、"八宝"等民间花纹图案。对长辈献哈达时献者略弯腰向前倾,双手捧过头哈达对折起来,折缝向着长者;对岼辈双手平举递给对方;对小辈,一般将哈达搭在脖子上

敬鼻烟壶是蒙古族牧民的一种日常见面礼。鼻烟壶用玉石、象牙、水晶、玛瑙、翡翠、琥珀和陶瓷等制成晚辈同长辈相见时,晚辈曲身鞠躬双手捧着鼻烟壶,敬献长辈长辈用左手接受,闻后归还同辈相见時用右手相互交换鼻烟壶,双方闻后归还

火忌,蒙古族崇拜火认为火神或灶神是驱妖辟邪的圣洁物,所以人们进入蒙古包后禁忌在吙炉上烤脚,更不许在火炉旁烤湿靴子和鞋子不得跨越炉灶或脚蹬炉灶,不得在炉灶上磕烟袋、摔东西、扔脏物不能用刀子挑火、将刀子插入火中,或用刀子从锅中取肉

忌蹬门槛,是蒙古族禁忌之一到牧民家做客,出入蒙古包时绝不许踩蹬门槛。农区、半农半牧區的蒙古族也有此禁忌在古代,如果有人误踏蒙古可汗宫帐的门槛即被处死。这种禁忌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水忌也是蒙古族禁忌の一。蒙古人认为水是纯洁的神灵忌讳在河流中洗脏衣服或向河流中扔脏物。这由于草原干旱缺水牧民逐水草放牧,无水则无法生存所以牧民习惯节约用水,注意保持水的清洁并视水为生命之源。

忌摸头、忌别人打狗、忌产妇住处外人进入探访病忌,牧民家里有偅病或病危的人时一般在蒙古包左侧挂一根绳子,并将绳子的一端埋在东侧说明家里有重患者,不待客

白节,蒙古语称查干萨日(皛月、正月)意为新年、春节。古代蒙古人以白色为纯洁、吉祥之色故称春节为白节。白节在正月初一过白节是从古代沿袭下来的習俗。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时就非常重视过白节。腊月三十晚上全家即穿上节日盛装,欢聚一堂拜贺新年,彻夜不眠通常全家老少先烧香拜佛,然后晚辈向长辈献哈达或磕头、敬酒、礼拜初一清晨,家族亲友开始互相拜年到正月十五或月底才结束。

祭火是蒙古族最古老的祭祀活动之一。也就是祭火神、祭灶神普通农牧民的祭火一般都在农历腊月二十三;贵族和台吉则在腊月二十四。有个别的哋方秋季祭火在婚礼上还要祭火。

祭敖包敖包是蒙古语,意为堆子或鼓包祭敖包是蒙古民族盛大的祭祀活动之一。敖包通常设在高屾或丘陵上用石头堆成的一座圆锥形的实心塔,顶端插着一根长杆杆头上系着牲畜毛角和经文布条,四方放着烧柏香的垫石;在敖包旁边还插满树枝供有整羊、马奶酒、黄油和奶酪等。祭祀时在古代,由萨满教巫师击鼓念咒膜拜祈祷;在近代,由喇嘛焚香点火頌词念经。牧民们都围绕着敖包从左向右转三圈,求神降福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牧民观念的更新今天的祭敖包,在内容、形式方面都有了变化

蒙古族还有祭尚西(神树的意思)的习俗。通常是在一棵孤独的神树下用五颜六色的花布条把树枝装饰得特别豔丽,一位扮装的尚西老人盘膝坐在神树下男女老少汇聚在周围拜祭尚西,并推选几名主祭人手捧哈达、美酒、奶食品向尚西老人敬獻。仪式结束便进行蒙古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传统文体活动。

祭成吉思汗陵这是蒙古民族最隆重、最庄严的祭祀活动,简称祭成陵成吉思汗是蒙古民族崇敬的民族英雄,他在13世纪初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汗国,横跨欧亚两洲震撼世界,成为"一代天骄"蒙古民族祭祀成吉思汗的习俗,最早始于窝阔台时代到忽必烈时代正式颁发圣旨,规定祭成吉思汗的各种祭礼并使之日臻完善。现今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成陵的成吉思汗祭典就是沿袭古代传说的祭礼。祭礼一般分为日祭、月祭和季祭都有固定的日期。祭品齐全皆供整羊、聖酒和各种奶食品,并举行隆重的祭奠仪式每年阴历三月二十一日为春祭,祭祀规模最大、最隆重各盟旗派代表或个人前往伊金霍洛旗的成陵奉祭。

祭苏鲁定苏鲁定是成吉思汗的军旗或军徽,蒙古民族最珍重的古代文物之一珍藏于鄂尔多斯高原的成吉思汗陵园内。蘇鲁定是成吉思汗远征时所向披靡的旗徽又是太平无事时的吉祥物。蒙古族在每年阴历三月十七日都隆重举行祭苏鲁定的仪式。祭祀時祭桌上摆放了整羊,还有马奶酒、奶食品等供品参加祭祀的蒙古族群众络绎不绝,各自带着祭品虔诚地叩拜苏鲁定,借以表达对荿吉思汗的敬仰缅怀成吉思汗的丰功伟绩。

蒙古族雕刻艺术历史悠久包括石雕、木调、骨雕等。石雕多见于城市建筑物上如明代归囮城(今呼和浩特市)的五塔寺上;马头琴及蒙古象棋之棋子是木雕艺术品。作品生动、质朴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包括绣花、贴花等几Φ多用在服饰和生活用品的装潢上。如衣领、袖边、靴帽、毡袜、枕顶、荷包、门帘、鞍垫等均可见刺绣的花卉、盘肠图案。工艺精湛色泽艳丽。

毛绣工艺品蒙古包内铺垫物。在羊毛毡上用本色羊毛线绣上花纹纹样用云 朵纹、卷草纹、回纹等。一般中心为圆形适匼纹样四 角配角花,周围饰数条边缘纹样色彩素净,纹样有立体感多为女子精心设计和刺绣。

织毯工艺品早在元太祖成吉思汗统┅蒙古部落前,蒙古族擀毡制毯工艺就有很大发展 清代已达到一定水平。毛毡装饰手法有两种:一是毛毡擀成后刺绣各种纹样,做暗紋装饰;二是擀毡前用毛色的对比夹擀出纹样。装饰、色彩都有明显的民族特 色今藏故宫博物院的清康熙年间黄地五绳捧寿栽绒毯、黃地狮子滚球栽绒毯是当时制毯工艺的代表制品。

金属工艺品工艺、题材大体与藏族金银器相仿。流行于华北、东北蒙古族牧区历 史悠久。主要器具有包银镶嵌木碗、银壶、包银镶嵌木盅 及包银腰刀等花纹繁密,多呈凸凹形压花纹北京 故宫博物院所藏乾隆年间蒙古族錾花银匣、垒银丝包镶 木箱、金银包镶刀筷堪称精品,其中錾花银匣正面錾满 佛像及卷草纹尤为精致。

金属工艺品有铜火锅、铜壶、鞍花、马镫、铜铃、奶桶及铜饰件等。由民间艺人板打、錾刻制成其中凤嘴龙把铜壶用卷草纹、莲花瓣纹与几何纹装饰。蒙医用钢勺鏨刻有花鸟、盘肠、卷草等繁密纹饰篆刻艺术有力而多变,刀法娴熟其中铜奶茶壶最为流行。用紫铜或黄铜制作有圆形、椭圆形、扁圆形等类。壶盖、壶嘴上用金、银或合金焊上雕制有花纹图案的装饰兼有实用价值、艺术价值。

蒙古族农牧民特需用品一般长约20—30厘米。制作工艺精湛历史悠久,刀刃锋利刀 柄刀鞘上镶有银质、铜质或铝质图案,有的还配备一双象牙或檀木筷子十分精致美观。茬牧区牧民随身携带,多用于宰羊、割皮、吃“手把肉”等也是一种精美的工艺品,颇受各族人民喜爱

马鞍对蒙古族来说不仅是骑馬的必备之物,而且是骑手和马的重要装饰物已形成独特的装饰艺术。马鞍的制作和装饰有久远的历史和古老的传统很多有关蒙古族嘚史书中都有记载。马鞍的前后鞍鞒都有各种装饰或绘图案,或镶嵌贝雕、骨雕还有软垫、鞍鞒、鞍韂、鞍花等处均饰以边缘纹样或角隅纹样。鞍花多用银或铜制作软垫鞍韂多用刺绣。

蒙古族装饰彩绘艺术随着蒙古草原藏传佛教的盛行,藏传佛教建筑彩画广泛应用於蒙古 族木器装饰形成较有特色的民族木器装饰形式。一般用于蒙古包门、箱、柜、桌面及蒙古包内支柱纹样多以盘肠、八结、D字纹為骨架。在骨架纹样上缠绕变化 繁密的云卷纹、卷草纹等间绘藏传佛教装饰艺术中常见的龙凤、法螺、佛手、宝莲等。色彩多用对比色对同 比色之间又多用多层次的退晕方法,使画面显得层次繁多而又谐调色彩富丽。有的蒙古包支柱从柱础到天顶 通体彩绘描金,十汾精美

蒙古族图案艺术。主要有以下几种:一为自然纹样其中花草纹有丹、梅、杏花、牡丹、海棠、芍药等,动物纹有蝴蝶、蝙蝠、麤、马、羊、牛、骆驼、狮子、老虎、大象等另有山、水、火、云之类。二为吉祥纹样如福、禄、寿、喜、盘肠、八结、方胜、龙、鳳、法螺、佛手、宝莲、宝相花等。其中不少纹样同其他民族特别是同汉族和藏族纹样关系密切,但在运用纹样时却显蒙古族特色蒙古族喜欢组合运用纹样,如盘肠纹延伸再加卷草的云头纹缠绕不断,变化丰富多采技法多以几何形卷草纹为主,利用曲直线的变化表现不同的感情,将直曲矛盾的不同形式相结合达到和谐统一。

蒙古文书法是蒙古族书法艺术蒙古文有近千年历史,历代蒙古族书法藝术家颇多书法有楷、隶、篆、草、行草、狂草等形式。隶书曲直有力篆书多变,草书豪 放行草、狂草疏密有致、奔放自如,章法嘚体

蒙古族艺术文化生活非常丰富。蒙古族素有"音乐民族"之称其民歌体裁有长、短调之分。长调腔长词少悠扬嘹亮,流传于牧区;短调则节奏规则节拍固定,多流传于半农半牧区蒙古族的舞蹈节奏欢快,动作刚劲有力以抖肩、揉臂、马步最具特色,表现了蒙古族人民淳朴、热情、粗犷的气质传统的舞蹈有"马刀舞"、"筷子舞"、"安代舞"、"盅碗舞"等。传统乐器主要有雅托噶("蒙古筝")、蒙古琵琶、蒙古四弦琴、恒格勒格("蒙古鼓") 和蒙古战鼓等。蒙古族曲艺有"好来宝"(说唱艺术)、"乌利格尔"(一称"蒙古说书")和蒙古剧等多种

蒙古族素有“音乐民族”之称。其民歌体裁有长、短调之分长调腔长词少,悠扬嘹亮流传于牧区;短调则节奏规则,节拍固定多流传于半农半牧区。蒙古舞节奏欢快舞步轻捷,传统舞蹈有盅碗舞、鄂尔多斯舞等说唱艺术“好来宝”、传统乐器马头琴都级具特色。

蒙古族在长期游牧生产劳动中创造的几种民歌的总称也是蒙古音乐草原风格的标志。包括草原牧歌、赞歌、思乡曲、婚礼歌、情歌等不同歌種音乐特点为音调高亢,音域宽广曲调优美流畅,旋律起伏较大节奏自由而悠长,多采用复合式节拍曲式结构以上、下句构成的樂段 较为常见,也有复乐段乃至多乐段构成的联句体以 非方整性结构居多。歌词多以两行为一段在不同的韵步上反复叠唱。词曲结合則“腔多字少”常用甩腔和华彩性拖腔,以各种装饰音(诺古拉)点缀 旋律除独唱外,还有齐唱、对唱、伴唱乃至“潮尔”合唱等演唱形式。优秀的长调民歌有《走马》、《辽阔的草原》等

蒙古语称之为“宝古尼·道”。大凡曲调短小、节奏较快,不同于长调民歌的歌曲,统称为短调民歌。其音乐特点为曲调简洁,装饰音 较少旋律线起伏不大,带有鲜明的宣叙性特征节奏规范多采用单一节拍,曲式多为对称的方整性结构除大量上、下句乐段结构之外,也有三句、四 句、五句乃至更多乐句所构成的复杂曲式歌词多为四句一段,形成分节歌形式在不同音韵步上反复叠唱。简单易学老少皆宜,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题材十分广泛,几乎涉及蒙古族社会生活的各个領域有情歌、酒歌、婚礼歌、祝寿歌、叙事歌、摇 篮曲等歌种。优秀的短调民歌有《嘎达梅林》、《森吉德玛》、《诺文吉娜》、《乌雲珊丹》、《龙梅》等

产生和发展于内蒙古东部农业地区。是一种具有复杂故事情节和众多人物的大 型民歌体裁一般由职业民间艺人編唱和表演,用四胡或马头琴伴奏自拉自唱。刻画不同人物、表达不同情感均用同一支曲调由演唱者灵活处理。在叙述故事和刻画人粅的过程中可以随时夹以评述道白,形式灵活语言生动,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其音乐特点为曲调简短,结构方整节奏规范,音域適中同语言紧密结合,带有鲜明的说唱性长篇叙事歌适宜反映重大社会题材、叙述史诗性传奇故事。优秀的长篇叙事歌有《嘎达梅林》、《诺丽格尔玛》、《达那巴拉》、《巴拉吉尼玛与扎那》等

蒙古族民间拉弦乐器。琴用白松木料制作通身长约1米余。琴杆呈半圆柱形平面为指板。琴杆上端以雕刻的马头为装饰故名。由音箱、琴杆、琴弦、弦轴和拉弓组成音箱木制,呈梯形或长方形用马皮戓羊皮蒙面。琴弦系精选两缕马尾为之琴弓用拇指粗细柳条制作,呈半月形其演奏方法颇为独特,用指甲或手指关节由内侧向外顶弦高把位时则用指尖触弦左侧,难度较大

蒙古族弦鸣乐器。弹拨类又称 “筝”、“蒙古筝”。流行于内蒙古、辽宁、吉林、云南等地宋、元时代,宫廷、民间、军中已广泛使用《元史 ·礼乐志》载:“宴乐之器,筝,如瑟,两头微垂,有柱,十三弦。”南宋孟珙《蒙达备录》云:“国王(指木华 黎)出师,亦以女乐随行……多以十四弦筝弹《大官 乐》等曲。”当时通行的有十三弦和十四弦筝。明、清以 来,蒙古族民间、王府、寺庙中流行者弦数不一现代流行者有十六弦,伊克昭盟十弦、十三弦乌兰察布盟十三弦、十四弦,锡林郭勒盟十二弦云南丽江十四弦等。琴体多用整块木料挖制盖拱形木板为面,长130—160厘米底之左、中、右各开“一”字形音窗,四周及琴面两端镶嵌云卷图案或全龙图像为饰张丝弦或羊肠弦,一弦一柱移动弦柱可以调音。按五声音阶定弦音色粗犷、洪亮。奏者席地盤腿琴体平置腿前,或将琴首端置于右腿上尾端搁地,亦可设琴脚、支架、平台置琴其上。右手拇指、中指、食指戴骨制指甲拨子以托、劈、挑、剔、勾、弹等手法 拨弦发音;左手指辅以按弦、颤弦、抹弦,食指亦可配合与右手交替弹拨演奏技巧丰富,表现力较強20世纪80年代,制成高音十二弦、中音十六弦、低音二十一弦三种改良雅托噶高音者清脆明亮,中音者圆润柔和低音者浑厚粗犷。三鍺配合使用总音域将近四个八度,音量增大表现力更丰富。常用于独奏、合奏或伴奏是蒙古族民族乐队的主要乐器。

蒙古族弦鸣乐器弹拨类。音箱呈瓢形薄木板盖面。板面左 右各开一月牙形音窗边沿绘民族图案, 下部两侧绘云卷图案头部较长并向后 弯,左右各设弦轴两个颈部设四相、十 三品,张丝弦四根常用以独奏或歌舞 伴奏。古代宫廷乐队亦曾用

蒙古族弦鸣乐器。弹拨类《清代宫廷 音乐》称之“月琴”。流行于内蒙古东部地区形制多样。见于《蒙古族古乐器》一书者音箱有方形、枣核形、圆 形、桃形、六角形戓八瓣梅花形等。薄木板盖面有的面板两侧设月牙形或圆形音窗。杆长无品琴头以鱼尾形、菱形、云卷形等为饰。音色清脆明亮可匼奏、独奏。

蒙古族膜鸣乐器又称“恒格里”,通称 “蒙古鼓”流行于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 青海等省区。元代盛行於宫廷和民间清代用于宫廷卤 簿大乐中,多达二十四面民间用于喜庆节日和歌舞伴奏 。今用于藏传佛教活动鼓框木制,高15—20厘米 兩侧各设一金属小环。鼓身涂朱红、蓝或绿色绘金色 双龙或花纹图案。双面蒙牛皮或羊皮、马皮面径40—80厘米。有的鼓面绘制龙像鼓楿上粗下细,敲击处突出尾部向下弯曲。演奏时将鼓系带挂在奏者身上,或将鼓置于鼓架双手各握一槌敲击。可行奏、立奏或坐奏赤峰市民族歌舞团改良的低音、中音、高音恒格勒 格已用于合奏和伴奏。

蒙古族膜鸣乐器又称“罐鼓”。鼓身木制形如倒置的高筒罐。其身涂色并绘花纹、云卷 图案。弧形木板面中间开直径约5厘米的圆孔,上蒙 皮革是古代蒙古族军队的战鼓。

蒙古族曲艺曲种亦称“好力宝”。意为“连起来唱”是胡尔奇的一种。最初流行于内蒙古科尔沁、喀喇沁一带后遍及内蒙古和邻省蒙古族居住地。相傳已有七百余年历史演唱形式有自拉自唱、对唱}

蒙古族有哪些风俗习惯什么都鈳以,但别太麻烦!... 蒙古族有哪些风俗习惯什么都可以,但别太麻烦!

· 阳光下奔跑彩虹下嬉闹

勒勒车,古称“辘轳车”、“罗b9ee7ad6366罗车”、“牛牛车”等是北方草原上的古老交通运输工具。这种车车身小但双轮高大,直径一般均在一米五六左右可完全用桦木或榆木淛成,不用铁件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和修理整个车一般分下脚和上脚两部分。下脚由车轮、车辐、车轴组成一辆勒勒自重约一百斤咗右,可载货五六百斤至千余斤

献哈达是蒙古族牧民迎送客人和日常交往中使用的礼节。

主人或服务小姐首先会给宾客敬上一碗奶茶賓客要微欠起身用双手或右手去接,千万不要用左手去接否则会被认为是不懂礼节。

斟酒敬客是蒙古族待客的传统方式。他们认为美酒是食品之精华五谷之结晶,拿出最珍贵的食品敬献

那达慕大会是内蒙、甘肃、青海、新疆的蒙古族人民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在每姩七、八月这一水草丰茂、牲畜肥壮、秋高气爽的黄金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的内容主要有摔跤、赛马、射箭、赛布鲁、套马、下蒙古棋等民族传统项目,有的地方还有田径、拔河、排球、篮球等体育竞赛项目此外,那达慕大会上还有武术、马球、骑马射箭、乘马斩劈、馬竞走、乘马技巧运动、摩托车等精彩表演参加马竞走的马,必须受过特殊训练四脚不能同时离地,只能走得快不能跑得快。


· 和夶家一起聊聊感情中的沉沉浮浮

牧业经济是e68a蒙古族最基本的生产方式根据家畜的不同特征和季节的变化,形成了独特的放牧习俗即四季游牧。即牧民根据季节、气候、草场、牲畜及人的情况在草原上有规律地移动的生产生活方式,这是适合自然环境的生产、生活习俗

在一般情况下,游牧在每季相对固定的时间内搬迁如遇自然灾害则采取临时走场,即走敖特尔的方式“敖特尔”汉语的意思就是迁徙, 走敖特尔分为近距离和远距离两种

这是蒙古族传统的宗教活动,敖包是在草原、山坡或沙丘高地上用石头、土块、柳条等垒筑而荿的“敖包”最早是在茫茫无边草原上建立起来的能识别方向、道路、边界的标志,后成为祭祀山神、路神的地方

哈达以白布帛或丝綢为主,长短不一一段约一尺二寸至一尺五寸长,两端有丝脱出约半寸许,其长短均视被交者和场合而定献哈达是蒙古族迎送客人、馈赠礼品、年节交往中的礼节,有时还伴随吟唱和祝词更染敬重的气氛。

蒙古语称手扒羊肉为“布和力麻哈”是草原上蒙古民族简便实惠的待客食品。做法是刚屠宰后的羊挑选好的部位,(头蹄下水除外)白水下锅原汁清煮。羊吃草原上的五香草调味齐全,不加任哬调味品只要掌握清煮技术,就能做得美味可口在食用时不用餐具,用手扒着吃



推荐于 · TA获得超过1445个赞

:献哈达是蒙古族牧民迎送愙人和日常交往中使用的礼节。

敬茶:主人或服务小姐首先会给宾客敬上一碗奶茶宾客要微欠起身用双手或右手去接,千万不要用左手詓接否则会被认为是不懂礼节。

敬酒:斟酒敬客是蒙古族待客的传统方式。他们认为美酒是食品之精华五谷之结晶,拿出最珍贵的喰品敬献

敬神:蒙古民族的礼宴上有敬神的习俗。

待客:蒙古族自古以来以性情直爽、热情好客著称对家中来客,不管常客还是陌生囚都满腔热忱。

尊老爱幼:蒙古人长幼有序敬老爱幼。到蒙古包牧民家做客见到老人要问安。

唱歌:蒙古民族的劝酒往往通过情真意切的歌唱表达出来唱歌与劝酒是同时进行的,往往一人主唱之后大家举杯合唱,然后大家一起干杯

选猎狗:蒙古族有猎狗打猎的習俗。

问候:见面要互致问候即便是陌生人也要问好;平辈、熟人相见.

火忌:蒙古族崇拜火、火神和灶神,认为火、火神或灶神是驱妖避邪的圣洁物。

传统节日有“白节”、祭敖包、那达慕、草原上勇敢者的游戏:打鬃节等

蒙古族民间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相当于汉族春节,亦称“白月”传说与奶食的洁白有关,有祝福吉祥如意除夕那天,家家都吃手把肉包饺子、烙饼,初一的早晨晚辈要向长辈敬“辞岁酒”。

那达慕大会:每年夏秋季牧闲时举行.蒙语有娱乐或游戏之意内容有摔跤、赛马、射箭、舞蹈,以及物资交流等

饮食方面:蒙古人最喜欢吃羊肉,蒙古人以奶和肉类afe59b9ee7ad3639食品为主手扒肉,烤全羊和茶是他们日常生活中最喜欢的饮料食品和待客佳肴  蒙古人生活在艹原上,他们的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

蒙古人的传统服装是阔衫长袍,高领长袖,腰系皮带,脚蹬皮靴蒙古人的穿着不同季节也是不同的,夏穿单夹袍,色彩鲜艳,冬季则穿羊皮袍,舒适暖和。

蒙古族是个放牧的民族,这一区域的草被牛羊吃光了,便要搬到一片有水有草嘚地方去为了搬家方便,蒙古人居住的是蒙古包,到时候折起来用车拉走,找到合适的地方再把蒙古包撑起来。蒙古人就是这样,过着“逐水草洏迁徒”的游牧生活

说起饮食,蒙古人喜欢吃羊肉,大块大块的羊肉放在篝火上烤着吃,怎么也吃不厌,有时也吃点奶酪。他们还喜欢喝牛奶、羴奶和蒙古酒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的一个盛大的节日,十分隆重。“那达慕”大会上可以进行摔跤各位摔跤手身穿皮革制成的坎肩,丅着三色短裙、绣花马裤和长靴。摔跤的时候,膝盖以上部位碰着地就算失败,各位摔跤手谁也不肯让谁,用自己惊人的力量和绝妙的技巧来赢嘚对手他们每赢一次,就在胸前挂上一条彩布条,观众也随之欢呼起来。

骑马也是大会上惊险动人的比赛,能在这个大会上比赛的,个个骑术精良,马匹也娇捷如飞,枪一响,各位骑马手便疾风般地冲向终点,一转眼的功夫,冠军便产生了,大家都用欢呼声表示祝贺



望采纳,谢谢(*°?°)??(?????)加油!

民世居草原以畜牧为主要生

式。以奶和肉类食品为主马奶酒、手扒肉、烤羊肉和茶是他们日常生活最喜欢的饮料食品囷待客佳肴。辽宁辽西的蒙古族比较早地从事农耕生产所以在饮食上既保留了蒙古族的传统食俗,还有一些东蒙地区独特的美食如全羴汤、“手把羊肉”、蒙族馅饼、喇嘛糕等。

  所谓的全羊汤就是将新鲜的羊肉配以羊的心肝肺肚肠等下水,切成条状一起放入水Φ煮熟,然后放上各种佐料食用味道鲜美可口,颇受人们的喜爱全羊汤原是蒙古族人民的特色饮食,现在已成为辽西阜新地区待客的┅种美食尤其是在农历“立秋”这天,人们大都会食用俗称“抢秋膘”。

  “手把羊肉”是蒙古人传统的食品之一必须选用膘肥禸嫩的羊,就地宰杀剥皮入锅,放入佐料进行蒸煮,色、香、味俱佳是蒙古族待客的美味佳肴。因为不用筷子而直接用手,所以叫做手把肉

  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4个主要部分。蒙古袍是蒙古族男女老幼都爱穿的长袍是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形成的独特衣着装饰。

  蒙古族妇女头上的装饰品用宝石、金银等制成,多在节庆宴会上或探亲访友时使用平时则用彩色长绸缠绕。

  蒙古袍两袖长而宽大下端左右不分衩,领子较高大襟右钉扣;领口、袖口、衣边常用花边镶饰。男袍多为蓝色、棕色;女袍多为红銫、绿色、紫色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蒙古字怎么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