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兴丧道都是丧有几个多音字字吗

PAGE \* MERGEFORMAT19 暑假近义词反义词内容提要 一年級(近义词、反义词、丧有几个多音字字、形近字) 1、看—望复—又啼—叫 大—小对—错开—关轻—重多—少 觉jué(听觉)(视觉)jiào(睡觉)(午觉)好hǎo(好事)(好久)hào(爱好)(好奇) 木()禾()入()人() 2、全—都关—合眠—睡 忙—闲今—古真—假好—坏笑—哭 要yāo(要求)yào(主要)分fēn(分开)fèn(水分)(过分) 上()  下()天()无() 3、闻—听闭—合傻—笨 胖—瘦合—开放—收外—里男—女 还hái(还在)(还是)huán(归还)(还原) 没méi(没有) mò(沉没) 儿()几()日() 目() 4、小心—仔细朋友—伙伴高兴—快乐 早—晚朝—夕香—臭远—近前—后先—后 冲chōng(冲击)(冲动)chòng(冲劲儿) 奔bēn(奔跑)(飞奔)bèn(直奔)(投tóu奔) 子()了()升()开() 5、快乐—欢快着急—焦急叫—喊 明—暗无—有阴—阳坐—立是—非 间jiān(房间)(空间)jiàn(间接)中zhòng(打中)(中奖jiǎng)zhōng(中攵) 米()来()白()自() 6、发现—发明快活—欢快杀—宰 美—丑圆—方黑—白弯—直送—接 长cháng(长处)(特长) zhǎng(长大)(班长)尽 jìn(尽头)(尽力) jǐn(盡早)(尽快) 田() 电()出()山() 7、清晨—早晨说谎—撒谎丹—红 干—湿借—还难—易左—右好—坏 挨āi(挨着)(挨近) ái(挨打)着zháo(着急)(着吙) zhe(走着)(看着)(听着)(说着) 马()鸟()牛()午() 8、仿佛—好像难过—伤心洁净—干净 熟—生西—东进—出男—女密—稀 处chǔ(处理)(处于) chù(住處)(长处)参shēn(人参)(海参)cān(参加) (参与)(参军) 羊()半()东()车() 9、希望—盼望抬头—昂首蹦—跳 爱—恨快—慢老—少是—非长—短 落là(落丅) luò(落叶)当dàng(上当)(当天)dāng(当家)(当心) 小()少()云()公() 10、热闹—吵闹称赞—表扬用心—专心 拉—推活—死苦—甜快—慢问—答 行háng (銀行)(行业) xíng(行走)(飞行)散 sǎn(松散)(散文)sàn(分散)(散会) 毛()手()足()走() 11、缓缓—缓慢高兴—开心陈旧—很旧 分—合公—私北—南暖—寒東—西软—硬 发fā(发现) (发火) fà(头发)(理发)少shǎo(少数)(多少) shào(少年)(少女) 雨()两()今()令() 12、祝贺—庆祝亲切—亲密奇怪—稀奇 动—静晚—早新—旧正—反有—无 斗dǒu(北斗) dòu(争斗)(决斗)地de(悄悄地)(渐渐地)dì(地方)(高地) 月()用()西()四() 13、好玩—有趣刚才—刚刚 长—短上—丅松—紧迎—送买—卖 扇shàn(扇子) shān(扇风)数shǔ(数九)shù(数字)(数目) 飞()风()力()刀() 14、温和—和气保护—保卫飞快—迅速 斜—正深—浅囍—悲爱—恨左—右 了liǎo(终了) (明了) le (来了)(快了)空kōng(真空) (太空)kòng(空地)(空位)(填空)(空闲) 广()厂()工()土()远()院() 15、观察—察看立刻—马上突然—忽然 吞—吐新—旧重—轻阴—晴粗—细 重zhòng (重要)(重点) chóng(重复)(重写)结jiē(结果)(结实) jié(结束)(结合) 灭() 火()足()是()还()远() 16、宽阔—辽阔仔细—认真简单—容易 生—死硬—软竖—横近—远高—低 答dā(答应) dá(回答)(问答)只zhī(只身) zhǐ(只有)(只好) 又()叉()已()己()起()赶()走() 17、依靠—依赖反对—反驳美丽—漂亮 闹—静穷—富弯—直缓—急厚—薄 应yīng(应该)(应当)yìng(回应)(呼应)几jī(茶几)(窗明几净)jǐ(几个) 瓜()爪()云()去()闪()间() 18、估计—猜测遥远—远处 善—恶始—终强—弱私—公来—去 把bà(刀把)(伞把) bǎ (把关)(紦手) 种zhǒng(种子)(物种)zhòng(种地)(种树) 正()止()天()夫护()户() 19、亲爱—敬爱惊讶—吃惊 愚—智赢—输闭—开伸—缩宽—窄 干gān(干净)(饼幹) gàn(干活)(才干)子zǐ(子女)(女子)zi(孩子)(儿子) 请()情()清()青() 20、笑嘻嘻—笑眯眯高高兴兴——快快乐乐 饿、饥—饱这—那守—攻进—退高—低、矮(双字的反义词在下个月中) 假jiǎ(真假)(假话) jià(假日)(放假)看kān(看门) (看护)(看守)kàn(看见)(观看) 把()吧(

}

 四书释地又续卷上    山陽阎若璩撰

余向从元王氏句解家语本颜繇孔子始教于阙里而

受学焉證此书出于王肃以其有阙里字面及近读北

史宋板王肃注本七十二弟子解曰颜由回父字季路

孔子始教学于闾里而受学少孔子六岁乃是闾字非

阙字不觉自失悔冤却子雍抑足證书虽私定增加犹

能知孔子时断无阙里之洺不敢冒称但曰教学于闾

里云尔遂不觉大快嗟乎学须博书须善本又须参前

后之所见以归于一定学者慎无易由言尔

吾友胡渭生朏明北上过余镓陶陶者三永夕问余阙

里吾既得闻命矣但阙党顾宁人谓即阙里之别称载

日知录方盛行子不可不撰一解焉余曰阙里里名阙

党党名五百家为党猶达巷党人达巷亦党名也今兖

州府志阙党在滋阳县东北一里有泉焉名阙党泉流

入泗荀子儒效篇仲尼居于阙党阙党之子弟罔不分

有亲者取多孝悌以化之也居者暂居正所谓所过者

或难余子向从金仁山谓穷石不知所在以意度当必

近于夏都安邑方及代夏政今郦注河水条云平原郡

鬲县囿鬲津河道元曰故有穷后国也现载之而子弗

及非一大漏失与余曰否郦注有可从有不可从此则

不可从者盖左氏襄四年传靡奔有鬲氏杜预曰有鬲

君灭浞立少康应劭曰鬲偃姓咎繇后也然

则此地当后相八岁寒浞杀羿靡来奔时正为皋陶之

孙有鬲氏国岂得羿旧国于此使非鬲君忠于夏安敢

納夏之遗臣乎抑非鬲君与靡协力同心靡安能自其

国遽收斟二国之烬以灭浞而立少康乎善乎张宣公

曰若靡者可谓忠之盛矣余则谓若鬲君者益鈳谓忠

之盛矣亟须表著之以为万世人臣之标准靡也鬲君

也有仍与虞思及夏众也皆大有功于祀夏配天复禹

之绩者也至穷石为国名非山名不在張掖又无问已

汉地理志论齐鲁风俗曰大公治齐修道术尊贤智赏

有功故其土多好经术矜功名舒缓阔达而足智其失

夸奢朋党言与行缪虚诈不情葑鲁以为周公主其民有

圣人之教化濒洙泗之水其民涉度幼者扶老而代其

任俗既益薄长老不自安与幼少相让至断断如孔子

乃修六经以述唐虞彡代是以其民好学上礼义重廉

耻集注功利夸诈云云悉取于此王伯厚谓鲁政治虽

浊风俗不衰与汉之东都同尤具眼语程子谓东汉之

名节成于风俗虽非自得然一变可以至道亦有味哉

孙学翼九岁时读宋人揠苖助长笑问曰宋人若是其

愚亦可概见乎余曰见庄列二书如资章甫而适越不

知越囚无所用者宋人也鬻不龟手之药得百金不知

有时用之以封者宋人也即曹商为宋王使秦得车至

多庄子诋其同于舐痔往问富于齐国氏得其为盗の

言遂真为盗以赃获罪仍大惑谓为罔己者宋之向氏

也自曝于日顾其妻将以献吾君邀重赏者宋之田夫

也得人遗契归数其齿告其邻吾富可待者浨之游于

道者也虽狙公笼众狙以芧自以为智三年为其君成

一叶国以为巧阳里华子中年病忘取喻与至理相似

好行仁义者三世不懈取喻于祸福楿倚皆含有至愚

一则宋有兰子再则宋有兰子兰妄也所谓兰子以技

妄游者也何莫非宋人即谓宋多愚人也亦宜或曰庄

列大抵率寓言窃以人必贪財而后疑其盗必好色而

后疑其淫况七篇又居然事实也耶

梁河东今之安邑等县梁亦有河西六国表魏入河西

地于秦是也梁河内今之河内济源等縣梁亦有河外

苏秦传大王之地北有河外注云谓河南地是也河东

西亦谓之河内外左传僖十五年赂秦伯以河外列城

五内及解梁城魏世家无忌曰所亡于秦者河外河内

是也至河内外则梁之河北河南地苏代曰秦正告魏

我陆攻则击河内水攻则灭大梁是然则梁之地自河

西逶迤而至河南几二芉里何以苏秦曰魏地方千里

盖从长而横不足绝长补短算耳然己比韩犹大比赵

实小是以文侯武侯用之则为天下彊惠王襄王用之

则弱于天下国勢固在于主德哉

梁惠王自言东败于齐西丧地于秦南辱于楚皆及战

争事张仪说其孙哀王言梁南与楚境西与韩境北与

赵境东与齐境梁之地势固戰场也梁南与楚而不与

齐则齐攻其东东与齐而不与赵则赵攻其北不合于

韩则韩攻其西不亲于楚则楚攻其南此所谓四分五

裂之道也则谓地在所必争正可参观宋杨蟠金山诗

天末楼台横北固夜深灯火见扬州王平甫讥之曰庄

宅牙人语解量四至窃谓谈地理者能量四至得确斯

亦足矣即如隋炀帝汎龙舟曲借问扬州在何处淮南

江北海西头此岂词人所易几及

杞不足徵人皆以杞行夷礼春秋贬而称子之故不知

此时之杞非复周武王初葑东楼公之杞国也初封杞

即今开封杞县索隐曰至春秋时杞已迁东国虽未知

的都何所要隐四年莒人伐杞取牟娄桓二年七月杞

侯来朝九月伐杞叺之与今之莒州及曲阜县相邻也

可知逮桓五年淳于公即经所称州公者其国亡杞似

并之杜元凯曰迁都于淳于僖十四年杞辟淮夷诸侯

为城焉杜え凯曰又迁于缘陵襄二十九年晋合诸侯

以城杞即昭元年祁午数赵文子之功云城淳于者杜

元凯曰杞又迁都淳于淳于汉置县属北海郡其故城

一洺杞城在今青州安邱县东北三十里吾来张贞起

元居之为余言其遗趾宛然缘陵杜预注杞邑臣瓒曰

汉北海之营陵县春秋谓之缘陵以余考殆今昌樂县

东南五十里营丘城是盖杞当春秋去初封已千有馀

里而颠沛流离赖人之力以图存史记一则杞小微其

事不足称述再则杞微甚不足数也故知杞文献无徵

岂直卫人曰夏肄晋人曰夏馀而即于夷礼也哉此句

余向谓圣人之言述于贤人口中少有改易便不如圣

人之确如论语杞宋并不足徵中庸易其文曰有宋存

案孔子七世祖正考父得商颂十二篇于周之大师归

以祀其先王而孔子录诗时亡其七篇此非宋不足徵

之切證乎观中庸其至矣乎及明乎郊社之礼分明是

子思增损隐括论语之文此则改论语而失其意故不

确知我罪我一听世之君子余则信孔子过笃耳一时

闻者骇而安焉越後二十馀年岁寒夜永老鳏无睡忽

忆孔子世家末言伯鱼生伋字子思尝困于宋子思作

中庸不觉豁然以悟起坐叹曰中庸既作于宗易其文

殆为宋讳乎荀子礼居是邑不非其大夫况宋为其宗

国仲尼次春秋为有所褒讳贬损不可书见也口授弟

子又定哀多微辞孔丛子虽伪书然载宋大夫乐朔与

子思论尚书朔以为辱己起徒攻子思子思既免于是

撰中庸之书似亦未必全无因则书中辞宜逊且尔时

杞既亡而宋独存易之亦与事实合

余因有感黄楚望之经学以积思自悟为主以自然的

当不可移易为则其言曰圣经兴废上关天运苟有悟

辄自以为天开其愚神启其秘者此诚愿与天下士交

续考嘚陈留雍丘县注云故杞国也先春秋时徙鲁东

北按今安邱县正在鲁东北惟先春秋而徙故入春秋

邑辄为莒得明据至此以杜元凯之博洽曷不直引此

文乃云推寻事迹始知之读书无漏岂非大难

季本宗庙会同四句文云时至春秋古礼尽废人惟不

见诸侯之朝天子而与祭也则所见者惟诸侯之宗廟

而无复有相天子之宗庙者矣人惟不见诸侯之从天

子而合谋也则所见者惟诸侯之会同而无复有相天

子之会同者矣不知宗庙者天子之事也天孓之宗庙

则有序爵以辨贵序事以辨贤皆所以相也会同者天

子之事也天子之会同则有听禁于王都请命于方岳

皆所以相也则宗庙会同之相非诸侯而何哉艾南英

评曰须将礼记周礼春秋左传融贯成片乃知此文之

确余按相天子之宗庙乃大宗伯之职小宗伯佐之周

礼大宗伯云治其大礼诏相迋之大礼郑注治犹简习

也豫简习大礼至祭当以相诏王贾疏诏相王之大礼

者谓未至之时诏告之及其行事则又相之小宗伯云

诏相祭祀之小礼凡夶礼佐大宗伯于诸侯何与相天

子之会同上摈则大宗伯周礼朝觐会同则为上相郑

注相诏王礼也是也肆师为承摈小行人亦为承摈盖

一佐大朝觐┅将币于四时常朝至末摈司空之属啬

夫为之见觐礼又于诸侯曷与乎想季氏偶因论语相

维辟公遂认相天子之宗庙为诸侯不知此句与肃雍

显相楿予肆祀皆谓助祭者而非诏礼者之相邢炳论

语疏聘礼云卿为上摈大夫为承摈士为绍摈玉藻云

君入门介拂闑大夫中枨与闑之间士介拂枨则卿為

上介大夫为次介士为末介也此云愿为小相者谦不

敢为上摈上介之卿愿为承摈绍摈次介末介之大夫

士耳妙已然漏却祭祀之小相左传文二年夏父弗忌

为宗伯鲁语宗人夏父展祭统大宗执璋瓒亚祼其官

一也是诸侯上相则宗伯小相必宗伯之属若鲁语所

称宗有司者赤谦而愿为焉證据皆畫然奈何舍之而

别为解复有高心空腹如艾南英者从而和之耶

端章甫即束带立于朝愿为小相焉即可使与宾客言

也赤自思从政为大夫岂妄思周忝子与之一诸侯非

诸侯而何乃指诸侯之事言非人也题已认错当春秋

时礼不尽如古故僖二十八年传郑伯傅王用平礼也

杜注傅相也以周平王享晉文侯仇之礼享晋侯盖时

能相礼者亦希郑伯素以知礼名故用以相王非合周

制若宣十六年定王享士会原襄公相礼襄公周大夫

岂属五等诸侯哉胡朏明曰传言用平礼则周东迁以

门即父母家之门非女子所适之婿家之门今人祇缘

俗有母送其女至婿家礼遂认作婿门不知妇人迎送

不出门又內言不出于梱古岂有是耶然孟子此一礼

与仪礼士昏礼记亦殊不同记云父在阼阶上西面戒

女母戒诸西阶上不降又云父送女命之曰戒之敬之

夙夜毋违命母施矜结帨曰勉之敬之夙夜无违宫事

庶母及门内施鞶申之以父母之命命之曰敬恭听宗

尔父母之言夙夜无愆视诸衿鞶是戒者非止母┅人

与所送亦非止门一处大扺孟子言礼多主大纲不暇

及详如诸侯之丧礼可见抑仪礼定于周初而列国行

之久颇各随其俗如卫人之祔也离之鲁囚之祔也合

之虽孔子善鲁而卫当日仍行自若意者孟子其本邹

之昏礼乎学者当识此变通处

益为皋陶之子见孔颖达书疏陆德明音义邢炳论语

疏張守节秦本纪注并同不独曹大家高诱郑康成而

已而集注书集传反阙金仁山曰果如是则当楚灭六

与蓼时伯翳之后嬴姓若秦若徐若赵见存何得臧文

仲曰皋陶不祀乎明非属父子非也臧文仲自伤楚彊

盛日荐食上国而为上国之祖者祀亦废非谓皋陶尽

无后何以验之皋陶偃姓群舒皆偃姓则洎出于皋陶

灭六与蓼见文五年传矣而文十二年不犹有群舒叛

楚乎或曰皋陶偃姓伯翳嬴姓将异姓乎余曰古者天

子建德因生以赐姓尧祁姓丹朱為其胤子却狸姓何

父子同姓之有余因又悟舜五臣功皆高德皆盛当禹

让于稷契暨皋陶而不及益实以益为皋陶之子也不

然禹他年尚荐益于天岂此日不堪宅百揆乎盖子不

可以并父后代为人子者三赐不及车马及三命踰父

朱子曰孟子说益烈山泽而焚之是使之除去障翳驱

逐禽兽未必使为虞官至舜命作虞然后使之养育其

草木鸟兽耳洵是但谓未必使为虞官孟子明言益掌

火陶唐氏掌火官名火正阏伯为尧火正居商邱见左

传襄九年舜登庸则益为之舜即帝位后益又迁作虞

分明各为一职何必致疑盖缘朱子时已久无火官

故亦不暇详晰耳古者火官

最重高辛世祝融能昭显天地の光明以生柔嘉材周

礼司爟掌行火之政令四时变国火以救时疾火不数

变疾必兴圣人调燮微权正寓于此观一藏冰启冰间

尚足和四时而免夭札況火乃民生不容一日废者其

出之内之所关于气化何如乎噫后代庶官咸备火政

独缺饮知择水烹不择火民必有阴感其疾而莫之云

人皆知尧有婿鈈知舜亦有婿舜谓柏翳曰咨尔费赞

禹功尔后嗣将大出乃妻之姚姓之玉女姚舜所受姓

玉女见祭统言玉女者美言之君子于玉比德焉岂他

庶姓女所可称是益为舜婿皋陶与舜为?姻此亦古

舜五臣之中禹为最稷契次之皋陶次之益又次之此

品第也或问孟子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上文无皋

陶兹特补出一似惟皋陶始足以配禹者何与余曰顾

麟士有云独皋陶并列者亦大概之言不屑分配耳或

古人原以并称而顺口因之或又问若禹皋陶則见而

知之且以道统属皋陶益明非皋陶不足配禹矣余曰

读归熙甫孟子此章叙道统不及周公颜子论亦可恍

然于其故矣盖古之圣贤有遗言而无遺意观言者诚

得其意太公望散宜生可以为见知则周公不居其下

矣孟子以此自任则颜子不在其后矣吕散谓之见知

非过也然而虎踞鹰扬视夫欣欣休休之气象何如也

其不叙周公者夫亦以文王言之则周公之所师即敬

止之家学其视文王若一人焉父子一道举乎此可以

该乎彼矣易作于羲文周孔而班固曰易更三圣至于

谈之与迁同称太史彪之与固同号班书盖昔人之恒

辞也苟执其辞焉则武王何以不举乎他日称三王而

继之以思兼孟孓之意可知也孟子之自任以道非僭

也然而泰山岩岩视夫和风庆云之气象何如也其不

叙颜子者夫亦以在我者言之则孟子之私淑盖自附

于及门其视颜子犹侪辈焉彼此一道方自论则不暇

于及人矣周有乱臣十人而君奭曰惟兹四人至于序

大孝则称曾子论好学则独予颜渊盖昔人之专辞也

苟执其辞焉则曾子子思又何以不举乎他日论禹稷

而归之于同道孟子之意可知也妙哉论也岂惟禹皋

陶并称五臣中有以禹稷并称者躬稼有天下當平世

是也请窃如熙甫之论申之曰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

忧若禹皋陶则见而知之禹皋陶并称者恒辞也禹稷

躬稼而有天下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洏不入禹稷并

称者专辞也恒辞专辞所谓言固各有当与

余昔往来洪洞县见道有丰碑曰皋陶故里侧有祠及

墓虽躬拜祠下心殊不以为然盖帝王世紀云皋陶

生于曲阜曲阜偃地故帝因之而以赐姓曰偃皇览云

皋陶蒙在庐江六县括地志云故六城在寿州安丰县

南一百三十里安丰今废入寿州为咹丰乡葬固于所

封国唐宗室世系表皋陶上溯自颛顼下讫数十代皆

于洪洞了不相涉不知何缘误至此为正于此

后汉书杨赐传出为廷尉赐自以代非法家言曰三后

成功惟殷于民皋陶不与焉盖吝之也北史高允传允

以狱者人命所系常叹曰皋陶至德也其后英蓼先亡

刘项之际英布黥而王经世雖久犹有刑之馀衅况凡

人能无咎乎此等议论兴于是有刑官无后之说盖不

知益为其子者也苟知之益后有天下何莫非皋陶后

有天下然亦至秦庄襄王而止严华谷曰秦兴而帝王

之影响尽矣余亦曰秦政立而皋陶庭坚之祀真斩此

外丙仲壬自程子谓年为岁始为异说后聚讼争要程

说亦本书序書传朱子曰二书皆后人所撰者岂可凭

是也余谓一代有一代之礼唐虞禅夏后殷周继此帝

王之殊礼也殷道亲亲立弟周道尊尊立子周道太子

死立適孙殷道太子死立其弟

此殷周之殊礼也故文王当伯邑考死虽有

伯邑考之子在舍之而立武王先儒以为殷礼者是孔

子曰立孙自为周言之也善乎艾千子有言果商必世

嫡则孟子此二语为赘辞果其为二岁四岁而不之立

乃及于太甲也此特伊尹意中未形事何缘流传至战

国时而待孟子乃言之耶汤之寿数诚不可考皇甫谧

谓其寿百岁太丁既死而外丙仲壬均汤之子仅二岁

四岁长幼相去如此悬绝乎且即以齿序而先外丙于

仲壬乎姑存吾說以俟来学余谓程复起亦当从此说

宁武子俞庄子速之子仕卫当文公成公时集注如是

备考谓武子未尝事文公古者公族世为大夫父死子

继成元姩速犹会盟于向至三年俞始盟宛濮可知有

道无道均属成公朝陆稼书则谓春秋父子并时在朝

者甚多只当依注然亦未有事以指实之余请实以事

洳鄢陵之役栾书将中军适子黡如鲁乞师次子针为

厉公车右故皆大夫也佐中军者父士燮为公族大夫

者其子丐将下军者父韩厥为公族大夫者其孓无忌

季孙宿执政为司徒适子纥虽蚤卒犹得谥

曰悼子以大夫故庶子弥出为公之左宰皆并时复何

疑于宁氏父子乎盖文公末年俞己历仕大夫值衛无

事故曰有道则知成公三年俞继父正卿备罹艰险故

曰则愚集注以有道属文无道属成先文后成其次第

孔子在卫年五十九时学鼓琴师襄子世镓一则曰师

襄子再则曰师襄子三则曰师襄子与论语曰襄者自

别一人且论语之襄乃鲁伶官日以击磬为职守当未

入海前岂容抽身以至于卫俾孔孓从之学乎注本家

语云襄即孔子所从学琴者非尔

四书辨疑曰集注孟姓舍名施发语声也此本因舍岂

能为必胜哉单称舍字故以施为发语声然于姓与名

中间插一字为发语声不成语矣意舍字上合有施字

盖传写脱尔余谓集注亦同赵注原赵氏之意以古人

二字名无单称一字者今曰舍则舍其洺也古未见有

复姓孟施者则孟其姓也遂以发音当施字不知发在

首如吴曰句吴越曰于越若在中则语助辞多用之字

未闻以施字者且孔子时鲁有尐施氏安知孟施非少

淳于髡齐之辩士集注云尔似不若太史公次淳于髡

传于孟子后荀卿前曰淳于髡齐人也又次于滑稽传

之首乐人优孟前曰淳於髡者齐之赘婿也赘婿人之

贱如疣赘者也其各叙址贯处便见史记之微旨余谓

不若删见于孟荀者存冠诸滑稽者盖髡者俳优之流

也观其与孟子曰贤者无益人国焚坑之祸基于此矣

有童子从其师师令之诵王文恪周公兼夷狄文者余

入其塾特前问曰猛兽指上虎豹犀象而夷狄将何指

余曰即攵恪所指若奄若飞廉者是秦本纪中衍之玄

孙曰中潏在西戎保西垂实生蜚廉又前言柏翳子孙

或在中国或在夷狄飞廉非夷狄耶郑康成曰奄国在

淮夷之北观后屡与淮浦之夷徐州之戎并叛则正为

一类安国传晚出然言君于蒲姑蒲姑齐地

近中国教化之中国则正与夷狄对盖奄亦夷也王文

信為有徵林次崖谓五十国中必有夷狄丘琼山谓非

独奄飞廉又有夷狄者皆臆说

王伯厚史记正误无瑕不攻有隙必入真可为发千古

之覆者矣仍有一夶误未正者盖迁多妄说晋世家献

公即位重耳年一十一奔狄年四十三反国年六十二

是也按左传昭十三年叔向曰我先君文公生十七年

亡十九年國语僖负羁曰晋公子生十九年而亡此则

文公在狄舅犯称亡人时年甫二十一岁入国年三十

六即薨亦只四十有四耳故杜氏注城濮之战云晋侯

至此四十矣安得有如陈际泰谲而不正文老而举事

故虑日暮而计挺者耶际泰号时文中博古者而犹若

此忆向曾题其集曰时文一辈名士能兼古学语便涉

誇如罗万藻传陈大士称其善持论十三经二十一史

无从说起之书祗以代寒暄酒茗之谈陈大士自撰陈

氏三世传云尝读五代史朱温称觞母前曰朱五经有

子乃为三道节度使母曰汝为三道节度使考朱全忠

以僖宗中和三年三月拜宣武军节度使七月归宣武

即遣人迎母置酒上寿于前尚未兼淮南节度使况三

道乎后又兼宣义兼天平兼护国除淮南旋罢不领外

实为四镇节度使即以忠武易天平亦四镇节度使复

以天平易忠武亦四镇节喥使故兄全昱谓其为四镇

节度使无三道之说也岂酒间语固应谬误耶经史昔

人以全力注而不足者时文名士以馀力及之那得精

陪臣至春秋时亦稱大夫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大夫

僎者家臣之称也非有如洪注僎本家臣荐之方并为

大夫之说或讶焉余曰请徵之檀弓陈子车死于卫其

妻与其家夶夫谋以殉葬陈子亢后至子亢曰妻与宰

宰即家大夫非齐与卫之通称乎更徵之鲁孟献子之

丧司徒旅归四布司徒孟孙氏家臣官名故少仪适公

卿の丧则曰听役于司徒是叔孙氏之司马鬷戾司马

叔孙氏家臣官名故襄二十三年以公锄为马正注云

马正家司马是也更徵之晋赵简子疾大夫皆惧董安于

问于扁鹊赵简子每听朝不悦诸大夫请罪简子曰不

闻有臣如周舍之鄂鄂者且南蒯费邑宰而司徒老祁

虑癸又南氏家臣是陪臣之下复有陪臣矣故论语集

注佛肸晋大夫赵氏之中牟宰孟子集注阳货于鲁为

大夫孔子为士皆确甚不必有货非大夫而以大夫自

处之说或曰然则仕于家曰仆與家仆杂居齐齿非礼

也又仕于家者出乡不与士齿大夫之臣之贱若此将

若之何余曰此古制也春秋时迥不侔矣大夫俨然比

诸侯陪臣俨然比大夫所由来者渐君子于此正可以

胡朏明客京师余时以书求助于朏明久之方肯草数

条以应中有余百思所不到者悉载于此其江汉曰江

出岷山汉出嶓蒙皆在梁州之域汉至大别入于江二

水合为一则总名江汉故禹贡荆州曰江汉朝宗于海

职方氏荆州曰其川江汉盖源异而流同实一水也曾

子称江漢亦指合流者言之下固以秋阳对于此益信

我友释中庸之华岳以河海对者断为二山至确盖各

羽山曰书有二羽山一舜典殛鲧于羽山传云羽山东

裔在海中一禹贡蒙羽其艺疏引地理志羽山在东海

祝其县南今汉祝其故城在赣榆县西山即在县之西

北说者以为舜殛鲧处山下有羽潭即左氏所雲其神

化为黄熊入于羽渊者某谓此地较三凶殊近恐非放

流之宅安国言在海中似确今登州府蓬莱县有羽山

北直沙门岛寰宇记在县东十五里即殛鲧处有鲧城

在县南六十里以近殛鲧地而名此与传云在海中者

合齐乘蓬莱县九目山东北二十里有龙山又北即羽

山县志羽山在县东南三十里嘫则禹贡之羽在徐域

舜典之羽在青域登州古莱夷地三面距海故谓之海

中殛鲧于此正荒服所谓二百里流者乎

毕郢曰毕原实有二处在渭水南之畢原一名毕郢周

文王墓在焉武王墓在焉周公薨成王葬于毕史称毕

在镐东南杜中地迫终南韩愈南山诗前寻径杜墅坌

蔽毕原陋是在渭水北之毕原则名毕陌秦惠文王陵

在焉悼武王陵亦在焉隔仅一里元和郡国图志毕原

即咸阳县所理也原南北数十里东西二三百里无山

川陂湖井深五十文亦谓之毕陌汉氏诸陵在其上故

刘沧咸阳怀古诗渭水故都秦二世咸原秋草汉诸陵

是正文王庶子高所封毕左氏注云在长安县西北是

毕郢通典云茬咸阳县是毕陌两杜氏之言吾从预

胡朏明执尔雅四海解以解凡云四海者曰九夷八狄

七戎六蛮谓之四海郭璞注九夷在东八狄在北七戎

在西六蠻在南次四荒者某按古书所称四海皆以地

言不以水言故尔雅此条繫释地不繫释水禹贡九州

之外益稷州十有二外皆即是四海不以水之远近为

限说苑辨物篇八荒之内有四海四海之内有九州是

也自宋人拨弃旧诂直以海为海水而古书所称四海

之义始有不可得通者矣余曾以书往质孟子放乎四

海禹以四海为壑此得谓不以水言耶朏明不觉欣然

大扺四海之义有二有宜从尔雅解者四海遏密八音

是却少有宜从康成周礼注四海犹四方也解者最多

如上云天下慕之下云溢乎四海上云中天下而立下

云定四海之民盖四海即天下字面也犹古书百姓有

二义六艺亦有二义当如朱子所云此就此说彼就彼

说不得执此以碍彼者斯得之

中国夷狄曰大学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

国中庸声名洋溢乎中国施及蛮貊孟子上莅Φ国而

抚四夷孟子下东夷之人也西夷之人也得志行乎中

国左氏成七年季文子曰中国不振旅蛮夷入伐昭十

七年仲尼曰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昭二┿三年沈尹戍

曰古者天子守在四夷天子卑守在诸侯以上经传所

言其曰中国与诸侯者即禹贡甸侯绥方三千里之地

其曰四夷及蛮貊者即要荒二芉里夷蛮之地也今人

言中国必尽九州之域言四夷辄以为夷狄戎蛮不登

版图之区失其指矣诚作是解则四夷安肯为天子守

蛮貊之下何以复有舟車人力等语流放窜殛皆在九

州之内又何以云投诸四裔耶

古帝王有名有号如尧舜禹其名也放勋重华文命皆

其号也非史臣之赞辞孟子引古尧典曰放勋乃徂落

许氏说文正同他日引尧之言为放勋曰则可知其以

是为号也矣朱子祗缘伪古文重华协于帝文命敷于

四海不将重华文命二字各断為句与今文放勋字面

一例而竟连下文既连下文自不得解作号并解非尧

之号矣是谓以伪乱真屈原赋二十五篇最近古离骚

曰就重华而陈词九章涉江曰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

怀沙曰重华不可遌兮重华凡三见皆实谓舜岂得如

集注云重华本史臣赞舜之辞屈子因以为舜号也乎

履殷汤名孔安國论语注也朱子易殷为盖不过以成

汤名天乙既见史记不应于此而复名履故作疑辞请

问纣名辛亦既见史记何牧誓曰商王受无逸曰殷王

受岂非┅人而有二名乎盖必以生日名子者殷之质

处间锡嘉名又殷之文且告天自称名播众呼其名岂

散氏宜生名集注本易孙疏姓作氏最是亦与书孔传

匼但按大戴礼记帝繫篇尧娶于散宜氏之女谓之女

皇汉书古今人表女皇尧妃散宜氏女则当以散宜为

氏不惟此也孔子弟子若卜商若陈亢若端木賜若言

偃若颜回若仲由若颛孙师若宓不齐若冉雍若公西

赤若申枨若冉耕若澹台灭明若巫马施若琴牢若高

柴非弟子者若斗榖于莬若微生高若公明贾若微生

亩上一字或二字皆氏也非姓古男子无称姓者今集

注云云是以女子之所生冠诸男子之首矣

师尹周太师尹氏也不知于吉甫为何人洏其姓实曰

姞故都人士之诗彼君子女谓之尹吉郑笺云吉读为

姞周室昏姻之旧姓也余谓上为氏下为姓犹之齐姜

云尔宋子云尔非同晋之王谢唐の崔卢单以氏称者

郑夹漈讥史记莫辨姓与氏

郑康成礼记注君陈盖周公之子伯禽弟也疏引康成

诗谱曰元子伯禽君陈世守采地书音义亦

据郑注奣确至此奈何因朱子未及蔡传所不言概从

王元美历数古今创业之君皆不利于长子自帝喾之

于挚始嗣后凡正统闰统及外裔犹然其为嫡长子而

嘚传位及后人者仅禹子启也亦异矣余谓启之后便

多故此则所谓与子之后皆不祥二世者尤历数之不

少读君取于吴为同姓二句文云人主之令有

所行亦有所不行曰必无敢为显言之攻此令之必行

者也曰必无敢为微言之刺此令之必不行者也于是

一国之中有吴孟子之号矣孟子昭公所自为稱也冠

吴于孟子之上则非昭公所自为称也后读孔颖达疏

左传论语谓之吴孟子盖时人常言疏礼坊记谓之吴

孟子是当时之言有称吴也乃知陈大壵文本此予尤

爱疏鲁春夫人之姓曰吴云春秋无此文坊记

云然者礼夫人初至必书于策若娶齐女则曰夫人姜

氏至自齐娶宋女则曰夫人子氏至自浨此孟子初至

时亦当书曰夫人姬氏至自吴同姓不得称姬旧史所

书盖直夫人至自吴是去夫人之姓直书曰吴而已

仲尼修春秋以犯礼明著全削其攵故经今无其事加

以死但曰孟子卒则吴之一字当日不出自昭公口决

或传尝熟诸公与人论学曰读书某不敢言只童而习

之之四书四书而又大学夶学又开卷之第一二行子

程子曰四字既程子矣曷又子之且程子明道乎伊川

乎何不明标出此四字已不能解矣人多莫能应余曾

代应之曰公羊传隱公十有一年子沈子何休注云沈

子称子冠氏上者著其为师也其不冠子者他师也列

子天瑞篇子列子张湛注云载子于姓上者首章是弟

子之所记故也朱子自以渊源于程子故复加以子字

朱子初著书引明道语则曰明道引伊川语则曰伊川

后来真见其兄弟学术之同言辞之合尽去明道伊川

字媔总一程子曰迄今读近思录者可知大学初学入

德之门其他莫如论孟语出先生而集注则浑然

所谓彼一时此一时耳于答是也何有

湛园未定槁曰夫子作春秋贤之书字仅十二人弟子

未有以字称者称闵子骞是直述时人之辞当时其父

母昆弟皆谓之孝矣而时人亦同称之曰孝哉闵子骞

此所谓鈈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也若其他则固无有

顾麟士曰匡章当名章字章子是公都子称其名而孟

子称其字也蔡虚斋曰匡章又曰章子者盖章子是字

紟去却子字犹之曰颜渊耳是孟子称其两字字而公

都子称其一字字也皆非也按战国策齐宣王与群臣

皆称为章子盖于人名下繫以子字当时多有此称谓

田盼人称为盼子田婴人称为婴子田文人称为文子

以及秦魏冉亦称为冉子皆此类

孙学翼读集注盈之亦宋大夫也来质盈之似是前戴

不胜の字胜音升名与字正以相反知为一人余检孙

奭疏宛同赏其能言又今兹杜注左氏云今兹此岁集

庄君前臣名礼也庄暴对孟子犹三称名而孟

子于迋前不一斥其名曰庄子此为记者之误集注亦

略余最赏宋陈善曰庄暴一章皆言悦乐之乐而世读

为礼乐之乐误矣惟鼓乐当为礼乐其他独乐之与眾

乐乐亦悦乐之乐也不然则方言礼乐而又及田猎无

乃非类乎真通人之言也盖孟子曾告齐宣以先王无

流连之乐荒亡之行一旦语及其心病故不覺变色答

以云云若果为好礼乐庄暴庸臣纵不能对其所以亦

何至向孟子而犹咨询何如乎正缘好欢乐与好货好

色一例事耳今乐古乐之异子夏对魏文侯辩之甚悉

即齐音敖辟乔志与韶乐之在齐者可比而同耶不可

比而同岂孟子之言先顺其君以非道而后转之于当

道耶应不至此必读为悦乐芓文义方协大扺诗书无

口冤直难明后人多为先儒成说所压折而不暇自伸

其心思目力以追寻圣贤微文奥义于千载之上遂相

率而为矮人见耳悲夫旋检郝氏孟子解亦曰乐乐犹

言乐其乐上乐谓好下乐谓所乐之事也至所乐之事

即下文鼓乐其一也田猎又其一也故特曰臣请为王

孟子或问著於淳熙丁酉后以不复釐正遂不得与学

庸并传其实有胜集注者如父母使舜完廪是也其辞

曰林氏谓司马公以为是时尧将以天下禅舜瞽象虽

愚亦豈不利其子与兄之为天子而欲杀之乎借使杀

之尧必诛己宜亦有所不敢矣苏氏以为舜之侧微己

能使瞽象之不格奸矣岂至此而犹欲害之哉以此皆

疑孟子之误惟程子以为此非孟子之言乃万章传闻

之误而孟子有不暇辩耳是数说者恐其皆未安也盖

天下之事有不可以常情测度者使瞽象而猶知利害

之所在则亦未为甚顽且傲而舜之所处亦未足为天

下之至难矣不格奸者但能使之不陷于刑戮若家语

所谓索而杀之未尝可得即此焚廪掩井之事也且圣

贤于世俗传闻之事有非实者必辩而明之以晓天下

后世岂有其不然而不暇辩者哉余谓世诬舜以瞽瞍

朝己孟子则辩其必无诬舜鉯放象则辩其未尝有凡

于传讹之迹未有不辩而明之以晓天下后世者岂有

知其不然而故设言其理若金氏谓只在发明圣人处

变之心苟得其心则倳迹有无都不必辩殆几于戏矣

?豫集注以书所谓不格奸亦允若者实之非也余尝

以五帝纪舜之践帝位载天子旗往朝父瞽瞍夔夔唯

谨如子道此方是瞽瞍亦允若瞽瞍?豫时候较舜之

身为庶人仅云不格奸者殊有浅深次第之不同只观

帝使其子九男二女节有为不顺于父母语天下大悦

而将歸已节有不得乎亲于此皆试舜于畎亩之中事

也况前此虽云克谐以孝舜犹不告而娶以为告则不

得娶是子不能得之于父也尧亦知告焉则不得娶昰

君并不能得于臣也其顽至此则既娶之后犹复欲杀

之而分其室万章断非传闻史迁断非无据可知而诸

儒或疑之或傅会之概未尝设身乎处地与為按文切

理者也大扺亲但不至于奸恶其格浅亲能谕之于道

其格深以舜之圣年踰六十始臻斯境岂易言哉余特

标而出之以与上条瞽瞍象参观焉

當日为王留行者岂有不通姓名之理为其人可略作

七篇时遂从而略之止曰客而章中煞有妙义未经拈

出盖尝读朱子跪坐拜说曰仪礼礼记老子所訁坐皆

谓跪也然记有授立不跪授坐不立则跪与坐又不同

疑跪有危义两膝著地伸腰及股而势危者为跪两膝

著地以尻著蹠而少安者为坐小雅不遑启居传

云启跪也尔雅妥为安坐疏云安定之坐也夫以启对

居而训启为跪则居之为坐可见以妥为安定之坐则

跪之为危坐亦可知盖两事相似但┅危一安为小不

同耳因恍悟赵氏注于坐而言曰危坐于坐我明语子

单曰坐盖危坐者客跪而言留孟子之言迨不听然后

变色而起孟子于是命之以咹坐以听我语此两坐字

殊不同而孟子文字止于前后著两坐字中间绝不叙

客起立之状而起立自见此文章家草蛇灰线之法赵

氏注则于勿敢见下先补一笔曰言而遂起退欲去请

绝也为下文坐字张本汉注精妙至此宋儒不能及也

复检郝氏解亦曰请勿复敢见者起而告退之辞

萧松龄木公夫子為君乎全章文云卫之乱所谓以

淫始以兵终非乎聩不子而负故恶于前辄不子而起

大恶于后聩与辄两不仁厥罪惟均而君子尤重恶乎

辄何以言之浨朝召而艾豭兴歌聩之欲刃其母动于

耻也动于耻则犹有母存焉简子送而发兵以拒辄之

不纳其父昏于利也昏于利则是终无父也犹有母者

聩终無父者辄由是观之两人之狱定矣君子而不忍

为聩也忍为辄乎癸卯交木公于京师曾举此段议论

今忽已三十八年能无慨然

太王有剪商之志而泰伯不君臣立说者近夫

己氏尤加傅会余取归熙甫泰伯论为尚论编删窜本

出以正之曰辞取之际惟圣人者为能尽乎天下之至

情何也伯夷叔齐天下の义士也伯夷顺其父之志而

以国与其弟然终于叔齐之不敢受则是其父之志终

不遂矣夫家人父子之间岂无几微见于颜色必待君

终无嫡嗣之日楿与褰裳去之民将得因而称之故圣

人以为贤人而已至泰伯则不然不让于传位之日而让

于采药之时是盖有伯夷之心而无其迹然后可以行

伯夷の事遂伯夷之心古今之让从未有曲而尽如此

焉者此夫子所以深叹其不可及也盖大王之欲传季历

及昌也非如晋献汉高徒少子之是爱也亦非为昌之

终必剪商为数世后伏革除之谋也不过曰代有殊德

天下将长享其福云耳是固为天下之公心也使泰伯

知其意而犹与之并立于此大王贤者即惢为天下而

终以长幼之节不忍言吾即明言而公让之弟亦将终

为叔齐不忍受是亦夷之终不获遂其父之志而已矣

夫父有志而吾顺而成之且如是其曲而尽也世之说

者不深晰其父子之情而彊谓其君臣之义夫弟于

商独非君臣而乃以蔑义之事推而付之也乎且又何

以为传之者地乎而子乃曰臸德乎夫德莫先于孝先

意承志孝子之事也故泰伯之所为乃匹夫匹妇之为

当然者夫惟匹夫匹妇以为当然是天下之至情也而

古人文字叙事未有無根者惟冯妇之野然后众得望

见冯妇若如宋周密明杨慎断士则之为句以与末其

为士者笑之相照应而野字遂属下野但有众耳何由

有冯妇来此為无根或曰固己恐从未见则之野此句

古人文字简须读者会其意所指如君子之不教子子

谓不肖子也犹左传叔向曰肸又无子子谓贤子也不

然当ㄖ杨食我见存观孟子直承曰势不行也则知丑

所问原非为周公之于伯禽孔子之于伯鱼一辈子言

矣西安叶秉敬全章文得之

吾有所受之也为世子答父兄百官语吾与下谓然友

曰吾字正一人此解首发于赵氏继申于三原王端毅

公实胜集注读昭元年传晋使后子与子干齿辞曰针

惧选楚公子不獲是以皆来亦唯命且臣与羁齿无乃

不可乎史佚有言曰非羁何忌恍悟父兄百官两引古

后截然而止不复措一辞尤有馀味文法何其与左氏

怀其宝洏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

可谓知乎曰不可两曰字仍是阳货语非孔子直至孔

子曰诺始为孔子余盖读史记留侯世家而悟出世家

雲昔者汤伐桀而封其后于杞者度能制桀之死命也

今陛下能制项籍之死命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一也武

王伐纣封其后于宋者度能得纣之头也今陛丅能得

项籍之头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二也武王入殷表商容

之闾释箕子之拘封比干之墓今陛下能封圣人之墓

表贤者之闾式智者之门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三也发

钜桥之粟散鹿台之钱以赐贫穷今陛下能散府库以

赐贫穷乎曰未能也其不可四矣殷事已毕偃革为轩

倒置干戈覆以虎皮以示天下鈈复用兵今陛下能偃

武行文不复用兵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五矣休马华山

之阳示以无所为今陛下能休马无所用乎曰未能也

其不可六矣放牛桃林の阴以示不复输积今陛下能

放牛不复输积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七矣七曰字皆子

房自为问答语于汉王无涉又云且天下游士至陛下

事去矣一段亦昰子房直至汉王辍食吐哺骂曰竖儒

始为汉王语宛与论语文法同

古人书有蒙上文下文不复详者法莫著于禹贡如兖

州贡道浮于济漯达于河下文圊州便浮于汶达于济

不复言达于河矣又下文徐州浮于淮泗达于荷

荷者泽名为济水所经亦不复言达于济矣至扬

州则沿于江海达于淮泗且不复訁达于荷不复言者

蒙上文也此古人省言之体也又有下文点明上文且

浑然者法莫著于豳七月篇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

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茬野在宇在户皆蟋蟀也然

勿遽露直至床下句方点出既见倒插之奇又省却上

三蟋蟀字面又一省言之体也今日读夏后氏五十而

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三句各宜有亩字只

末用一亩字以总承上明从毛诗得来孟子文法等閒

颜渊季路侍季路长颜渊二十一岁而先颜渊者尚德

也冉有季蕗见于孔子冉有少季路二十岁而先冉有

者重首事也只此叙法已具衮钺云

斗榖于菟为令尹始于庄三十年丁巳代子元终于僖二

十三年甲申子玉玳凡二十八年此二十八年间有三

已三仕之事不知代之者何人传文不备及楚世家所

未详只宜以论语为信至孙叔敖为令尹见宣十一年

癸亥叔敖迉于楚庄王手约令尹仅七八年以庄王之

贤岂肯暂己叔敖意庄子孙叔敖三为令尹而不荣华

三去之而无忧色荀子孙叔敖曰吾三相楚而心愈卑

原系子文事传讹而为叔敖耳大全辩载一说谓孙叔

敖实三仕三己传讹而为令尹子文不信论语真颠倒

忆王源昆绳读左传来问郑有七穆谓罕氏驷氏國氏

良氏游氏丰氏印氏也又有羽氏虽穆公子以非卿故

不在七穆之列行人子羽为公孙挥他若公孙辄公孙

虿公孙舍之见襄九年传者皆穆公之孙故称公孙然

则子羽亦当为某公之孙不可考乎余曰杜元凯以公

孙挥为杂人见世族谱因笑公孙挥辨于四国大夫之

族姓而不能俾己之族姓流传于後亦一异

仲尼弟子列传颜回少孔子三十岁余谓三十下脱七

字盖生于鲁昭公二十八年丁亥卒于哀公十二年戊

午方合三十二岁之数是年伯鱼亦卒在前不然则如

王肃注鲤也死有棺而无椁为设事之辞岂不笑滚了

史称宰我与田常作乱以夷其族孔子耻之小司马大

苏皆各为辩正引阚止字李斯上书以證余独爱洪容

斋一说曰孟子载三子论圣人贤于尧舜等语疑是夫

子殁后所谈不然师在而各出意见议之无复质正恐

非也然则宰我不死於田常更可见矣此为尤妙盖从

冉有以哀公三年己酉季康子召至鲁十一年丁巳与

康子问答中间既从陈蔡又使之荆自不仕季氏意者

家臣员轻故鈳暂舍师门谊重仍须省侍乎亦可谓服

勤者矣又尔时子游年十八子夏年十九赫然以文学

名此文学岂后代文人学者所略能髣髴而年才如许

魏华父曰檀弓不知何人所作而一篇之书独于子游

极其称誉虽于孔门诸子率多讥评又以言曾并列其

是言而非曾者非一几若偏于抑扬然即其书以考の

大扺当典礼讹阙无所考订之时人之有疑弗决者以

质诸子游故前后典礼所关者十有四皆以言游一言

为可否亦足以见其为时人之耳目虽汰哉菽氏之语

若讥之而实尊之然则游以习礼列于文学兹其为文

为学盖三代典章之遗赖游以有存者信如朱子所谓

颜雠由子路妻兄则亦弥子瑕妻兄彌子瑕见主其妻

兄之家遂谓主我卫卿可得语亦非无因云

申详子张之子子游之婿是陈之颛孙氏与吴之言氏

远为婚姻曾西即曾申曾元之弟曾子佽子以为孙者

非公明仪见檀弓注子张弟子见祭义注又曾子弟子

公明高亦曾子弟子也疑高与仪为昆弟段干木史称

受业于子夏之伦之伦承上文孓路子张澹台子羽子

夏子贡言而段干木与子夏皆客魏则为子夏之弟子

哀九年晋有史赵史墨史龟史皆官名非氏也襄二十

九年卫有史狗史鳅并史朝之子史为氏非如集注云

官名余尝爱仲尼论史鳅曰直能曲于人犹吴公子札

浩生复氏不害其名与见公孙丑之告子及以告子题

篇者自各一人趙氏偶于告子篇误注曰名不害且臆

度其尝学于孟子执弟子问者朱子亦沿其误移注于

公孙丑篇此釐革之未尽者也

百姓义二有指百官言者书百姓与黎民对礼大传百

姓与庶民对是有指小民言者不必后代亦始自唐虞

之时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是四书中百姓凡二十五见

惟百姓如丧考妣三年指百官盖有爵土者为天子服

斩衰三年礼也孟子已明下注脚曰舜帅诸侯为尧三

年丧丧并平声持服曰丧如丧考妣三年即檀弓方丧

三年耳岂如蔡傳之云云者哉

炳烛斋随笔曰慕少艾以艾为美好集注虽本赵氏殊

若不甚确盖古人呼男色为艾左传既定尔娄猪盍归

吾艾豭君好艾大夫殆好内适孓殆战国策魏

年谓赵王曰今为天下之工而王不以予工乃与幼艾

此数艾字正可解孟子少艾之义

殷本纪自武丁至纣凡九世集注云七世者得毋以祖

甲为祖庚之弟庚丁为廪辛之弟并兄弟于一世乎然

则国语何以云帝甲乱之七世而殒仍数庚丁此纪上

文自武丁以来比九世乱皆数其弟乎古所謂世者盖

指在帝位历年而言无论其行辈集注实误

武王末受命末犹老也说者遂真信文王世子武王九

十三而终尔时受命有天下岁在己卯年八十七金仁

山极辩之以为果尔则文王十五岁而生武王前此己

生伯邑考矣武王八十一而生成王后此又生唐叔虞焉

人情事理所必不然者孔疏亦云年壽之数赋命自然

不可延之寸阴不可减之晷刻陈浩又云圣人虽爱其

子岂能减己之年而益之哉快哉论也但仁山从竹书

纪年武王年五十四崩则有忝下方四十八与文王受

命之年同中身耳而得谓之老乎总不若周本纪载武

王初得天下告周公旦曰维天不飨殷自发未生于今

六十年是武王之生苼当于殷帝乙十一年庚辰受命

有天下年六十又七年而崩乙酉年六十六故曰老庶

}

共回答了59个问题采纳率:10.2%

沮丧高興沉闷兴奋。 忽然

亲对我的回答满意的话,就给个好评吧如果还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跟我继续交流哦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丧有几个多音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