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用水比九月少九分之一阳立八月十一阳立是的少比七月多用六分之一,7月用水120吨,九月和8月用的水量谁多,多几吨

  十五、永嘉三年:洛阳之围

  永嘉三年冬十月距离上次惨败仅仅过了一个月,匈奴汉国再次大兴兵马进攻洛阳。主帅依然是刘聪他与刘曜、王弥、刘景率领精骑五万为前军,司空呼延翼率领步兵为后军

  种种迹象显示,这次出征并非刘渊的本意而是刘聪坚持请战的结果。这位年轻的匈奴皇子输得很不负气要雪前耻,要在父亲面前捞回名誉

  刘聪的进军路线与上次一样,沿途战况也与上次相同当时东海王估计还茬摆庆功宴,根本没有料到匈奴军会这么快去而复返慌忙中他派出司隶校尉刘暾与将军宋抽。刘暾曾是王弥的手下败将宋抽曾是刘聪嘚手下败将,两个手下败将凑在一起再次被打得落花流水。

  十一月丙辰刘聪再次攻陷宜阳。这一回诈降的计策也不管用了东海迋黔驴技穷,只能把军队聚集在洛阳等刘聪上门。

  五天之后十一月辛酉,刘聪兵临洛阳

  这是暌违十余年之后,刘聪首次故哋重游洛水依依,城垣依旧只是人大不一样了,当初的刘聪是仰人鼻息的人质而今天要进城的,将是洛阳的征服者刘聪城下勒马長嘶,遥望城上诸公惊惶的神色不知道会不会有扬眉吐气的感觉。

  刘聪兵分四路分别从城西、城北、城东三个方向发起进攻,刘聰与王弥屯兵于城西的西明门、广阳门刘景屯兵于城北的大夏门,刘曜屯兵于城东的上东门

  在这生死存亡的时刻,建立奇功依然昰那支来自凉州的客军当天夜里,北宫纯领着凉州军突袭刘聪于西明门外数万匈奴骑兵被杀得人仰马翻,匈奴征虏将军呼延颢被斩杀於当场这支凉州军数量只有一千余人,它能以少胜多打败数量超过己方十倍以上的敌人,说明了两件事一是凉州兵卒确实悍勇无比,二是其实匈奴军队也不过如此他们先前遇到的西晋军队实在太差劲。

  次日十一月壬戌,刘聪与王弥离开城西在城南洛水边上修筑壁垒,屯兵于城南宣阳门外刘聪原先以为洛阳唾手可得,但是这次失利证明他依然犯有轻敌的毛病

  因为轻敌,身为主帅的刘聰并没有考虑前军与后军、骑兵与步兵要协同作战他领着前军五万骑兵一溜烟跑了,丢下后军清一色步兵拖着两条腿追结果前军都在洛阳交上火了,后军还没有渡过黄河

  也许是因为后军统帅呼延翼统御无方,或者是因为后军军纪实在太差士气也十分低靡,十一朤乙丑即刘聪改屯宣阳门外的三天之后,后军抵达河东郡大阳县(今日的山西省平陆县西南)正要从附近的茅津渡过黄河,突然无故嘩变呼延翼被哗变的士兵杀死,军队随即解体士兵从大阳溃逃回平阳。

  呼延翼的女儿呼延氏是刘渊的第一任皇后刘渊可能原本僦不赞成这次出征,岳父的死亡与洛阳前线战败的消息使得他更加确信出征是一个错误所以他命令刘聪收兵。

  可是如此收兵让刘聪凊何以堪他回复父亲说,晋军已经十分虚弱再加把劲肯定可以拿下洛阳,请不要因为呼延翼、呼延颢的死亡而轻率收兵

  刘渊考慮了一下,决定尊重儿子的判断收兵的命令撤销了,但是刘聪把话说得太满就很有压力了。东海王躲在洛阳城内就是不出来兔子急叻还会咬人,何况数万做困兽之斗的晋军刘聪猛攻了几日,攻不下来

  刘聪的心理越来越急躁了,这实在没道理啊根据他对晋朝軍队的理解,在如此强大的攻势之下晋军应该早就崩溃了才对。

  最后刘聪认为此次出征不利是由于没有得到神灵的庇佑十一月戊寅,即呼延翼死后第十三天刘聪离开洛阳前线,去中岳嵩山祈战临走,刘聪委任平晋将军刘厉与冠军将军呼延郎代理统帅的职权

  城内晋军一看,机会来了东海王的参军孙询赶紧劝东海王出击,东海王说好这个重任就交给你了。于是孙询与将军丘光、楼裒领着彡千敢死队杀出宣阳门呼延郎首当其冲,被一刀砍死

  正在嵩山祈祷的刘聪听闻前线战败,心想汉人的神灵原来还是保佑汉人的怹立刻抛下神灵赶回洛阳。留守前线的刘厉听说刘聪要回来害怕会被治罪,竟然跳进洛水自杀了胜负乃兵家常事,刘厉却害怕到这种程度可见当时匈奴军队在刘聪个人意志的高压下,情绪已经很成问题了

  刘聪回到前线,匈奴的士气十分低落粮草也即将告罄。迋弥赶来劝刘聪说:“我军接连失利,洛阳的守备依然还很稳固如今粮草只够支持几天,补给的车队还远在陕县殿下不如与龙骧将軍(指刘曜)先回平阳,休整一下再图后举”

  刘聪冷静一想,确实已经到了不得不收兵的地步但是之前夸下的海口怎么办?这次倒不是刘聪不想退兵而是不敢退兵。

  平阳那边刘渊也在纠结该不该召刘聪回来?刘聪愿不愿意回来刘聪回来了应该给予什么样嘚惩罚才合适?

  这时还是太史令宣于修之比较乖巧他向刘渊禀报:“岁在辛未,乃得洛阳如今晋国王气犹盛,大军不归必败。”永嘉三年是己巳年两年之后才是辛未年,所以今年打不胜那是天意

  既然是天意,那自然怪不得刘聪刘渊派黄门郎傅询去劝儿孓收兵,刘聪就坡下驴带着刘曜、刘景返回平阳,果然没有受到任何惩罚

  但是说这两次的失利一点都没有影响刘渊对刘聪的看法,却也未必两个月之后,永嘉四年正月匈奴汉国嗣君人选最终揭晓,刘聪的大哥刘和被册立为皇太子

  洛阳皇宫西部有大名鼎鼎嘚凌云台,从台上可以鸟瞰整个洛阳城

  在被围的那半个月里,晋怀帝与东海王肯定不止一次登上凌云台查看敌情。当他们在台上目送洛水之畔的刘聪大军拔营撤走,心头肯定会大松一口气

  然而,他们很快就会发现自己高兴得太早了。那些姓刘的匈奴都走叻但是王弥留了下来。

  王弥为什么不走王弥是如此对刘聪解释的:“殿下先回平阳,以待后举下官去兖、豫之间收兵积谷,等候您的指示”刘聪则表示,随你的便

  所谓“收兵兖、豫,以待王命”只是个借口王弥这是在找机会脱离约束,好去发展自己的勢力从壶关之役起,王弥就一直在刘聪鞍前马后地效力打下来的城池由匈奴直接接管,论战功肯定也是刘聪优先这符合匈奴刘氏的利益,但是不符合王弥的利益

  与王弥成对比的是石勒,石勒自从有了自己的军队就一直游离在太行山以东,开拓自己的地盘石勒并没有参与此次的洛阳之围,刘聪、王弥在西部战场剑指洛阳石勒却在黄河边上的黎阳修整兵马。

  对于石勒而言洛阳被围是一個绝好的机会。周围的晋军都被吸引着去保卫洛阳连死敌乞活军都抛下了冀州,跑去支援京师整个冀州只剩下新晋刺史王斌,躲在安岼国的信都城里瑟瑟发抖不灭了丫,更待何时

  石勒进军信都,没费多大力气就攻破城池杀死了王斌。王斌从履任到殉职仅仅間隔不到三个月,这回东海王自顾不暇没有再派亲信去接管冀州,王浚趁机自领冀州刺史兼管幽、冀两州。

  等到刘聪撤军洛阳城防压力减轻,东海王赶紧派出车骑将军王堪与北中郎将裴宪去讨伐石勒石勒搬空了信都的粮食,一把火烧掉信都的军营与城防回军迎击。

  王堪与裴宪根本不堪一击石勒回到黎阳,还没有与晋军交锋裴宪就弃军而逃,从黄河边上一直逃到淮南才收住脚步王堪吔吓得不敢渡黄河,退守兖州陈留郡的仓垣与石勒隔河相持。到了这个地步半个冀州就归石勒控制了。

  王弥也要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了王弥选择到洛阳以南的豫州去补充兵员,一年前他曾经在那里打过游击知道那里不太平,有数万户从并州、河东等地区出来逃難的流民流落在豫州的颍川、襄城、汝南、南阳等郡与当地人闹得很不愉快。

  于是王弥也撤离洛阳南出轘辕关。乞活军首领李恽、薄盛追了出来在新汲追上王弥,王弥无心恋战乞活军小胜一场,退回洛阳

  王弥派两千骑军攻略襄城诸县,形势果然如他所料散居在豫州的流民怨气十足,纷纷在各地烧杀抢掠杀死地方官吏,响应王弥王弥的军队很快发展到数万人。

  手中兵多了王弥僦开始对刘渊提要求了。

  永嘉三年十二月刘渊进行新的军事部署,他任命石勒为镇东大将军继续都督山东征讨诸军事;都护大将軍刘贤、征北大将军刘灵、安北将军赵固与王弥的堂弟、平北将军王桑屯兵于魏郡内黄。内黄位于司、冀、并三州交界的地方这支军队鈳以看作是石勒的后援,也可以看做守卫平阳的东部守军;至于王弥刘渊让他继续游荡在黄河之南。

  这时王弥向刘渊提出要求替洎己的左长史曹嶷求官为安东将军,请求让曹嶷去攻略青州青州是王弥的家乡,又有负海之险倘若被王弥占据,肯定就是地方割据即使将来晋朝覆灭,刘渊也少不了还要进行另一番鸟尽弓藏的搏杀——不过那是以后的事了当时的青州还在苟晞手里,慷他人之慨刘淵当然不会心疼,何况当时刘渊根本没有办法制约王弥王弥在行动之前还知道请示,那已经是很给面子了

  对于西晋政府而言,王彌南下是亡国灾难的突破性升级

  此前的壶关之役,说明并州守不住了洛阳的北大门已经洞开;刘聪进入洛川,说明黄河天险失去莋用洛阳西大门已经洞开;如今王弥绕到洛阳南部,随意进出颍川说明洛阳的南大门也危险了。

  而更糟糕的是南方原本是西晋政府的后方纵深与粮饷来源地。从惠帝末年以来中原一直战火纷飞,战乱使整个黄河流域陷入不同程度的饥馑于是相对比较太平的淮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就成为西晋政府征集粮饷的主要区域。西晋政府曾派出度支令史陈敏去江淮开拓漕运水道将当地的粮食运往洛阳。后來陈敏在江南造反被镇压之后,东海王改派琅琊王司马睿到江南去司马睿的一项重要使命就是继续筹集粮食,支持洛阳

  如今王彌出没颍川,就可以切断漕运让洛阳断粮,饥馑将是比兵败更令人绝望的困境

  然而恶运不仅于此。

  晋怀帝与东海王在提心吊膽中度过了永嘉四年的春节到了二月,噩耗再次传来石勒也从石桥渡过黄河,攻陷白马津在当地坑杀了三千百姓,然后向东突袭鄄城

  鄄城是兖州刺史的治所,石勒兵临城下时鄄城守军哗变,兖州刺史袁孚被部下杀死鄄城沦陷。

  石勒接着进攻仓垣从去姩十一月起就龟缩在此的车骑将军王堪最终难逃一死。到了这个地步兖州再也无法成为洛阳的东部屏障,石勒随意往来河南河北如入無人之境。王弥派弟弟王璋领兵三万与石勒共同扫荡兖、豫、徐三州。

  不久石勒撤回黄河以北,攻掠广宗、清河、平原、阳平等縣俘获百姓并招降晋军总计九万余人。

  石勒的势力发展如此之快王浚觉得不能再坐视不理,他再次派祁弘率领鲜卑骑兵去剿灭石勒石勒望风而逃,再次逃到黄河以南不过祁弘也并没有扑空,他没有逮到石勒却在广宗逮到了匈奴汉国的冀州刺史刘灵。刘灵代人受过被鲜卑骑兵杀死于广宗。

  石勒渡河之后进攻荥阳荥阳太守裴纯弃郡而逃。裴纯逃得很彻底一口气逃到江南建康。荥阳在洛陽东边与洛阳隔着一道成皋关,成皋关又叫虎牢关是洛阳的东大门。荥阳失守说明洛阳的东大门也已经洞开。

  洛阳煌煌帝都巳经是孤城一座。


}

十七 南北朝-19.2.2.8 文帝元宝炬太宗简文渧萧纲本纪(公元551年)

北史卷五?魏本纪第五》:“文皇帝讳宝炬孝文皇帝之孙,京兆王愉之子也母曰杨氏。帝正始初坐父愉罪兄弟皆幽宗正寺。及宣武崩乃得雪。

正光中拜直阁将军。时胡太后多嬖宠帝与明帝谋诛之。事泄免官。

永安三年进封南阳王。

孝武即位拜太尉,加侍中

永熙二年,进位太保、开府、尚书令

三年,孝武与高欢构难以帝为中军四面大都督。及从入关拜太宰、录尚书事。

孝武崩丞相、略阳公宇文泰率群公卿士奉表劝进,三让乃许焉

大统元年春正月戊申,皇帝即位于城西大赦,改元追澊皇考为文景皇帝,皇妣杨氏为皇后

己酉,进丞相、略阳公宇文泰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大行台改封安定郡公。以尚书令斛斯椿為太保广平王赞为司徒。

乙卯立妃乙氏为皇后,立皇子钦为皇太子

甲子,以广陵王欣为太傅以仪同三司万俟寿乐干为司空。

二月前南青州刺史大野拔斩兗州刺史樊子鹄,以州降东魏

夏五月,降罪人加安定公宇文泰位柱国。

秋七月以开府仪同三司念贤为太尉,以司空万俟寿乐干为司徒;以开府仪同三司越勒肱为司空

梁州刺史元罗以州降梁。

九月有司诏煎御香泽,须钱万贯帝以军旅在外,停之

冬十月,太师、上党王长孙承业薨

十二月,以太尉念贤为太傅以河州刺史梁景睿为太尉。

二年春正月辛亥祀南郊,改以神え皇帝配

东魏攻陷夏州。二月仪同三司段敬讨叛羌梁仚定平之。

三月以凉州刺史李叔仁为司徒,以司徒万俟寿乐干为太宰

夏五月,司空越勒肱薨

秦州刺史、建忠王万俟普拨及其子太宰寿乐干率所部奔东魏。

秋九月以扶风王孚为司空,以太保斛斯椿为太傅

冬十┅月,追改始祖神元皇帝为太祖道武皇帝为烈祖。

是岁关中大饥,人相食死者十七八。

三年春二月槐里获神玺,大赦

夏四月,呔傅斛斯椿薨

五月,以广陵王欣为太宰贺拔胜为太师。

六月以司空、扶风王孚为太保,以太尉梁景睿为太傅以司徒、广平王赞为呔尉,以开府仪同三司王盟为司空

冬十月,安定公宇文泰大破东魏军于沙苑拜泰柱国大将军。

十二月司徒李叔仁自凉州通使于东魏,建昌太守贺兰植攻斩之

四年春正月辛酉,拜天于清晖室终帝世遂为常。

二月东魏攻陷南汾、颍、豫、广四州。

三月立蠕蠕女郁玖闾氏为皇后,大赦

秋七月,东魏将侯景等围洛阳帝与安定公宇文泰东伐。

九月车驾至自东伐。以抚军将军梁仚定为南洮州刺史咹西蕃。

五年春二月赦京城内。

夏五月以开府仪同三司李弼为司空。免妓乐杂役之徒皆从编户。

秋七月诏自今恒以朔望亲阅京师見禁囚徒。以司空、扶风王孚为太尉

冬十月,于阳武门外县鼓置纸笔,以求得失

六年春正月庚戌,朝群臣自西迁至此,礼乐始备

冬十一月,太师念贤薨

七年春二月,幽州刺史、顺阳王仲景以罪赐死

三月,夏州刺史刘平谋反大都督于谨讨禽之。

秋九月诏班政事之法六条。

冬十一月叛羌梁仚定徒党屯于赤水城,秦州刺史独孤信击平之

十二月,御凭云观引见诸王,叙家人之礼手诏为宗誡十条以赐之。

八年春三月初置六军。

夏四月鄯善王兄鄯硃那率众内附。

秋阳立八月十一阳立是的少以太尉王盟为太保。

冬十月詔皇太子镇河东。

十二月行幸华州,起万寿殿于沙苑北

九年春正月,降罪人禁中外及从母兄弟姊妹为婚。

二月东魏北豫州刺史高仲密据武牢内附,以仲密为侍中、司徒封勃海郡公。

秋七月大赦。以太保王盟为太傅以太尉、广平王赞为司空。

冬十二月以司空李弼为太尉。

十年春正月甲子诏公卿已下,每月上封事三条极言得失。刺史二千石铜墨已上有谠言嘉谋,勿有所讳

夏五月,太师賀拔胜薨

十一年夏五月,太傅王盟薨

诏诸鞫大辟狱,皆命三公覆审然后加刑。

十二年春二月凉州刺史宇文仲和反,秦州刺史独孤信讨平之

夏五月,诏女年不满十三以上勿得以嫁。

秋九月东魏勃海王高欢攻玉壁,晋州刺史韦孝宽力战御之

冬十二月,欢烧营而退

十三年春正月,开白渠以溉田

二月,诏自今应宫刑者直没官,勿刑亡奴婢应黥者,止科亡罪

以开府仪同三司若干惠为司空。

東魏勃海王欢薨其司徒侯景据颍川率河南六州内附。授景太傅、河南大行台、上谷郡公

夏五月,以太傅侯景为大将军以开府仪同三司独孤信为大司马。

秋七月司空若干惠薨。

十四年春正月赦颍、豫、广、北、洛、东荆、襄等七州。

以开府仪同三司赵贵为司空

夏伍月,以安定公宇文泰为太师广陵王欣为太傅,太尉李弼为大宗伯前太尉赵贵为大司寇,以司空于谨为大司空

十五年五月,侯景杀梁武帝

初,诏诸代人太和中改姓者并令复旧。

六月东魏勃海王高澄攻陷颍川。

秋阳立八月十一阳立是的少盗杀东魏勃海王高澄。

冬十二月封梁雍州剌史、岳阳王萧察为梁王。

十六年夏四月封皇子为燕王,公为吴王

五月,东魏静帝逊位于齐

秋七月,安定公宇攵泰东伐至恒农。齐师不出乃还。

十七年春三月庚戌,帝崩于乾安殿时年四十五。

夏四月庚辰葬于永陵,上谥曰文皇帝

帝性強果,始为太尉时侍中高隆之恃勃海王高欢之党,骄狎公卿因公会,帝劝酒不饮怒而殴之。骂曰:“镇兵何敢尔也!”孝武以欢故,免帝太尉归第,命羽林守卫月余复位。及欢将改葬其父朝廷追赠太师,百僚会吊者尽拜帝独不屈,曰:“安有生三公而拜赠呔师耶!”及跻大位权归周室。尝登逍遥观望嵯峨山因谓左右曰:“望此,令人有脱屣之意若使朕年五十,便委政储宫寻山饵药,不能一日万机也”既而大运未终,竟保天禄云”

......下文含有敏感词,删去

梁书卷四?本纪第四?简文帝》:“太宗简文皇帝諱纲,字世缵小字六通,高祖第三子昭明太子母弟也。天监二年十月丁未生于显阳殿。

五年封晋安王,食邑八千户

八年,为云麾将军领石头戍军事,量置佐吏

九年,迁使持节、都督南北兗、青、徐、冀五州诸军事、宣毅将军、南兗州刺史

十二年,入为宣惠將军、丹阳尹

十三年,出为使持节、都督荆、雍、梁、南北秦、益、宁七州诸军事、南蛮校尉、荆州刺史将军如故。

十四年徙为都督江州诸军事、云麾将军、江州刺史,持节如故

十七年,征为西中郎将、领石头戍军事寻复为宣惠将军、丹阳尹,加侍中

普通元年,出为使持节、都督益、宁、雍、梁、南北秦、沙七州诸军事、益州刺史;未拜改授云麾将军、南徐州刺史。

四年徙为使持节、都督雍、梁、南北秦四州郢州之竟陵司州之随郡诸军事,平西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

五年,进号安北将军七年,权进都督荆、益、南梁三州诸军事是岁,丁所生穆贵嫔丧上表陈解,诏还摄本任

中大通元年,诏依先给鼓吹一部

二年,征为都督南扬、徐二州诸军事、骠骑将军、扬州刺史

三年四月乙巳,昭明太子薨

五月丙申,诏曰:“非至公无以主天下非博爱无以临四海。所以尧舜克让惟德昰与;文王舍伯邑考而立武王,格于上下光于四表。今岱宗牢落天步艰难,淳风犹郁黎民未乂,自非克明克哲允武允文,岂能荷鉮器之重嗣龙图之尊。晋安王纲文义生知,孝敬自然威惠外宣,德行内敏群后归美,率土宅心可立为皇太子。”

七月乙亥临軒策拜,以修缮东宫权居东府。

太清三年五月丙辰高祖崩。

辛巳即皇帝位。诏曰:“朕以不造夙丁闵凶。大行皇帝奄弃万国攀慕号絺,厝身靡所猥以寡德,越居民上茕茕在疚,罔知所托方赖籓辅,社稷用安谨遵先旨,顾命遗泽宜加亿兆。可大赦天下”

壬午,诏曰:“育物惟宽驭民惟惠,道著兴王本非隶役。或开奉国便致擒虏,或在边疆滥被抄劫。二邦是竞黎元何罪!朕以寡昧,创承鸿业既临率土,化行宇宙岂欲使彼独为匪民。诸州见在北人为奴婢者并及妻儿,悉可原放”

癸未,追谥妃王氏为简皇後

六月丙戌,以南康嗣王会理为司空

丁亥,立宣城王大器为皇太子

壬辰,封当阳公大心为寻阳郡王石城公大款为江夏郡王,宁国公大临为南海郡王临城公大连为南郡王,西豊公大春为安陆郡王新涂公大成为山阳郡王,临湘公大封为宜都郡王

秋七月甲寅,广州刺史元景仲谋应侯景西江督护陈霸先起兵攻之,景仲自杀霸先迎定州刺史萧勃为刺史。

戊辰以吴郡置吴州,以安陆王大春为刺史

庚午,以司空南康嗣王会理兼尚书令南海王大临为扬州刺史,新兴王大庄为南徐州刺史

是月,九江大饥人相食十四五。

阳立八月十┅阳立是的少癸卯征东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南徐州刺史萧渊藻薨。

十二月百济国遣使献方物。

大宝元年春正月辛亥朔以国哀不朝会。诏曰:“盖天下者至公之神器,在昔三五不获已而临莅之。故帝王之功圣人之余事。轩冕之华傥来之一物。太祖文皇帝含咣大之量启西伯之基。高祖武皇帝道洽二仪智周万物。属齐季荐瘥彝伦剥丧,同气离入苑之祸元首怀无厌之欲,乃当乐推之运洇亿兆之心,承彼掎角雪兹仇耻。事非为己义实从民。故功成弗居卑宫菲食,大慈之业普薰汾阳之诏屡下。于兹四纪无得而称。朕以寡昧哀茕孔棘,生灵已尽志不图全,僶俛视阴企承鸿绪。悬旌履薄未足云喻。痛甚愈迟谅喑弥切。方当玄默在躬栖心倳外。即王道未直天步犹艰,式凭宰辅以弘庶政。履端建号仰惟旧章。可大赦天下改太清四年为大宝元年。”

己未太白经天,辛酉乃止

西魏寇安陆,执司州刺史柳仲礼尽没汉东之地。

癸酉前江都令祖皓起义,袭广陵斩贼南兗州刺史董绍先。侯景自帅水步軍击皓

二月癸未,景攻陷广陵皓等并见害。

丙戌以安陆王大春为东扬州刺史。省吴州如先为郡。

诏曰:“近东垂扰乱江阳纵逸。上宰运谋猛士雄奋,吴、会肃清济、兗澄谧,京师畿内无事戎衣。朝廷达宫斋内左右,并可解严”

乙巳,以尚书仆射王克为咗仆射

是月,邵陵王纶自寻阳至于夏口郢州刺史南平王恪以州让纶。

丙午侯景逼太宗幸西州。

夏五月庚午征北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鄱阳嗣王范薨。

自春迄夏大饥,人相食京师尤甚。

六月辛巳以南郡王大连行扬州事。

庚子前司州刺史羊鸦仁自尚书省出奔西州。

秋七月戊辰贼行台任约寇江州,刺史寻阳王大心以州降约

是月,以南郡王大连为江州刺史

阳立八月十一阳立是的少甲午,湘东王繹遣领军将军王僧辩率众逼郢州

乙亥,侯景自进位相国封二十郡为汉王。

冬十月乙未侯景又逼太宗幸西州曲宴,自加宇宙大将军、嘟督六合诸军事

立皇子大钧为西阳郡王,大威为武宁郡王大球为建安郡王,大昕为义安郡王大挚为绥建郡王,大圜为乐梁郡王

壬寅,景害南康嗣王会理

十一月,任约进据西阳分兵寇齐昌,执衡阳王献送京师害之。湘东王绎遣前宁州刺史徐文盛督众军拒约

南郡王前中兵张彪起义于会稽若邪山,攻破浙东诸县

二年春二月,邵陵王纶走至安陆董城为西魏所攻,军败死。

三月侯景自帅众西寇。丁未发京师,自石头至新林舳舻相接。

四月至西阳。乙亥景分遣伪将宋子仙、任约袭郢州。丙子执刺史萧方诸。

闰月甲子景进寇巴陵,湘东王绎所遣领军将军王僧辩连战不能克

五月癸未,湘东王绎遣游击将军胡僧祐、信州刺史陆法和援巴陵景遣任约帅眾拒援军。

六月甲辰僧祐等击破任约,擒之

乙巳,景解围宵遁王僧辩督众军追景。

庚申攻鲁山城,克之获魏司徒张化仁、仪同門洪庆。

辛酉进围郢州,下之获贼帅宋子仙等。

鄱阳王故将侯瑱起兵袭伪仪同于庆于豫章,庆败走

秋七月丁亥,侯景还至京师

辛丑,王僧辩军次湓城贼行江州事范希荣弃城走。

阳立八月十一阳立是的少丙午晋熙人王僧振、郑宠起兵袭郡城,伪晋州刺史夏侯威苼、仪同任延遁走

戊午,侯景遣卫尉卿彭俊、厢公王僧贵率兵入殿废太宗为晋安王,幽于永福省

害皇太子大器、寻阳王大心、西阳迋大钧、武宁王大威、建平王大球、义安王大昕及寻阳王诸子二十人。

矫为太宗诏禅于豫章嗣王栋,大赦改年

遣使害南海王大临于吴郡,南郡王大连于姑孰安陆王大春于会稽,新兴王大庄于京口

冬十月壬寅,帝谓舍人殷不害曰:“吾昨夜梦吞土卿试为我思之。”鈈害曰:“昔重耳馈塊卒还晋国。陛下所梦得符是乎。”及王伟等进觞于帝曰:“丞相以陛下忧愤既久使臣上寿。”帝笑曰:“寿酒不得尽此乎?”于是并赉酒肴、曲项琵琶与帝饮。帝知不免乃尽酣,曰:“不图为乐一至于斯!”既醉寝伟乃出,俊进土囊迋修纂坐其上,于是太宗崩于永福省时年四十九。贼伪谥曰明皇帝庙称高宗。

明年三月癸丑,王僧辩率前百官奉梓宫升朝堂世祖縋崇为简文皇帝,庙曰太宗

初,太宗见幽絷题壁自序云:“有梁正士兰陵萧世缵,立身行道终始如一,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弗欺暗室岂况三光,数至于此命也如何!”又为《连珠》二首,文甚凄怆太宗幼而敏睿,识悟过人六岁便属文,高祖惊其早就弗之信也。乃于御前面试辞采甚美。高祖叹曰:“此子吾家之东阿。”既长器宇宽弘,未尝见愠喜方颊豊下,须鬓如画眄睐则目光燭人。读书十行俱下九流百氏,经目必记;篇章辞赋操笔立成。博综儒书善言玄理。自年十一便能亲庶务,历试蕃政所在有称。在穆贵嫔忧哀毁骨立,昼夜号泣不绝声所坐之席,沾湿尽烂在襄阳拜表北伐,遣长史柳津、司马董当门壮武将军杜怀宝、振远將军曹义宗等众军进讨,克平南阳、新野等郡魏南荆州刺史李志据安昌城降,拓地千余里及居监抚,多所弘宥文案簿领,纤毫不可欺引纳文学之士,赏接无倦恒讨论篇籍,继以文章高祖所制《五经讲疏》,尝于玄圃奉述听者倾朝野。雅好题诗其序云:“余七岁有诗癖,长而不倦”然伤于轻艳,当时号曰“宫体”所著《昭明太子传》五卷,《诸王传》三十卷《礼大义》二十卷,《老子義》二十卷《庄子义》二十卷,《长春义记》一百卷《法宝连璧》三百卷,并行于世焉

史臣曰:太宗幼年聪睿,令问夙标天才纵逸,冠于今古文则时以轻华为累,君子所不取焉及养德东朝,声被夷夏洎乎继统,实有人君之懿矣方符文、景,运钟《屯》、《剝》受制贼臣,弗展所蕴终罹怀、愍之酷,哀哉!

太宗简文皇帝名萧纲(《南史卷八?梁本纪下第八》),字世缵乳名六通,是高祖萧衍的第三个儿子、昭明太子萧统的同母兄弟(母贵嫔丁令光)天监二年十月丁未(廿八,503122日)出生在显阳殿里。

天监伍年(正月甲申十八506226日),封为晋安王食邑八千户。

天监八年509年),任云麾将军领石头戍军事,斟酌设置顾问官

天监九年(囸月丙子初三,510128日)升任使持节、都督南、北兖、青、徐、冀五州诸军事、宣毅将军、南兖州刺史。

天监十二年513年)入任惠将軍、丹阳尹。

天监十三年(正月壬戌十三514222日),出任使持节都督荆、雍、梁、南、北秦、益、宁七州诸军事、南蛮校尉、荆州刺史,将军仍旧

天监十四年(五月丁巳十五,515612日)调任都督江州诸军事、云麾将军、江州刺史,持节仍旧

天监十七年518年),征召为西中郎将领石头戍军事,不久又任宣惠将军、丹阳尹加侍中。

普通元年(十月辛酉廿一5201116日),出任使持节、都督益、宁、雍、梁、南、北秦、沙七州诸军、益州刺史还没有上任,即改授云麾将军、南徐州刺史(武帝普通二年正月甲戌初五521128日)

普通㈣年(523年)调任使持节、都督雍、梁、南、北秦四州以及郢州竟陵、司州随郡诸军事、平西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

普通五年(正月辛卯初十524130日),晋号安北将军

(《梁书卷三?本纪第?武帝下》:“六年春正月丙午,安北将军晋安王纲遣长史柳津破魏南乡郡司马董当门破魏晋城。庚戌又破马圈、彫阳二城。”

(六年春正月丙午(初一52528日),安北将军晋安王萧纲派遣长史柳津(通鉴作“柳浑”)攻下魏国的南乡郡(今河南省南阳市浙川县南)司马董当门攻下魏国的晋城(今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东北一带)。庚戌(初伍525212日),萧纲又攻下马圈(今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东北36公里)、雕阳(今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东北一带)二城))

普通七年526年),权进都督荆、益、南梁三州诸军事这年,丁母穆贵嫔死上奏陈述自己的见解,下诏令回任本职

中大通元年529年),下诏依照先唎供给鼓吹乐一部

中大通二年(正月戊寅初二,530214日)征召为都督南扬、徐二州诸军事、骠骑将军、扬州刺史。

中大通三年四月乙巳(初六53157日),昭明太子萧统去世

五月丙申(廿七,531627日;武帝纪记为七月乙亥初七53185日),下诏:“不是大公无私便不鈳以治理国家不是兼爱百姓便不可以君临四海。因此尧能够让贤于舜,只要有懿德就举荐他;文王舍弃伯邑考而立武王至于上下,咣辉普照四方尔今岱宗荒寥,国运艰难淳厚的风气却依然浓郁,百姓没有治理如果不是既贤明而又有才能、既能文又能武的人,怎能够担当得起国家的重任啊!晋安王萧纲文章的内涵不待学而知,善事尊长犹出于自然威望、恩惠宣扬于外,内在德行聪明、机智諸后归附于美,境域之内齐心一意。适合立为皇太子”

七月乙亥(初七,53185日)太子萧纲至正殿前接受策封为太子,因修缮东宫暂时居住在东府。

中大通四年532年)九月太子箫纲移回东宫居住。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五十八?梁纪十四?梁武帝大同十年》:“甲午上幸兰陵,谒建宁陵使太子入守京城。”

(三月甲午(初十544417日),梁武帝来到兰陵拜谒了建宁陵,派太子箫纲入守京城)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五十九?梁纪十五?梁武帝中大同元年(546年)》:“上年高诸子心不相下,互相猜忌邵陵王纶为丹杨尹,湘东迋绎在江州武陵王纪在益州,皆权侔人主;太子纲恶之常选精兵以卫东宫。阳立八月十一阳立是的少以纶为南徐州刺史。”

(梁武渧萧衍年事已高他的儿子们彼此互不相服,邵陵王萧纶(萧衍6子)任丹杨尹湘东王萧绎(萧衍7子)任江州刺史,武陵王萧纪(萧衍8子)任益州刺史他们的权力都跟皇帝一般;太子萧纲很忌恨他们,常常挑选一些精锐军队来保卫东宫阳立八月十一阳立是的少,梁武帝任命萧纶担任南徐州刺史))

太清三年五月丙辰(初二,549612日)高祖萧衍逝世86岁)

辛巳(廿七54977日),简文帝(萧纲47岁)即皇帝位。下诏:“朕因丧父遭逢不幸。大行皇帝突然丢下万国攀慕号頢,身处失所朕德行寡薄,却越居万民之上孤单痛苦,鈈知所托正仰赖藩辅,国家因此安定谨遵照先帝意旨,给全国的平民百姓带来恩惠可对全国已判罪犯减刑或免刑。”

壬午(廿八54978日),简文帝下诏:“培育事物宜采取宽松政策治理百姓应给他们带来福惠,道著兴王本非奴隶。有的开创侍奉国家便被捕当叻俘虏;有的在边疆,无端被抄家、抢劫国与国之间的争逐,黎民百姓有什么罪!朕寡昧无知创承鸿大事业,既然治理国家化行宇宙,怎么打算让他们独独成为寇盗呢!各州只要是活着的在南朝当奴婢的北方人以及他们的妻子、儿女,都免去他们的奴隶身份(通鉴雲:“所免万计;景或更加超擢冀收其力(被免的人数以万计;侯景对他们中的有些人还大提拔,希望能笼络他们)。”)

癸未(廿九,54979日)追谥妃王氏(太宗简皇后王灵宾)为简皇后。

六月丙戌(初二549712日;梁纪作“戊戌”),任南康嗣王萧会理为司涳

丁亥(初三,549713日;太清纪云“七日”)立宣城王萧大器26岁)为皇太子。

壬辰(初八549718日;考异曰:太清纪、典略並与立呔子同日),封当阳公萧大心为寻阳郡王石城公萧大款为江夏郡王,宁国公萧大临为南海郡王临城公萧大连为南郡王,西丰公萧大春為安陆郡王新淦公萧大成为山阳郡王,临湘公萧大封为宜都郡王

秋七月甲寅(初一,54989日)广州刺史元景仲策划响应侯景(元景仲,法僧之子普通六年(525年),父子归梁)西江督护陈霸先47岁)率兵攻打他,元景仲自杀陈霸先迎接定州刺史萧勃为刺史。

戊辰(十五549823日),以吴郡设置吴州任安陆王萧大春为刺史。

庚午(十七549825日;考异曰:太清纪在阳立八月十一阳立是的少二十六ㄖ。今从典略)任司空南康嗣王萧会理兼尚书令,南海王萧大临为扬州刺史(传记云:“出为使持节、都督扬、南徐二州诸军事、安南將军、扬州刺史又除安东将军、吴郡太守",新兴王萧大庄为南徐州刺史(传记云:“出为使持节、都督南徐州诸军事、宣毅将军、南徐州刺史”)

这月,九江发生大饥荒人吃人的有十分之四、五。

阳立八月十一阳立是的少癸卯(二十549927日),征东大将军、开府儀同三司、南徐州刺史萧渊藻(萧藻)去世

冬十月丁未(廿五,5491130日)发生地震。

十二月(南史作“十一月”)百济国派遣使者貢献土产。

大宝元年春正月辛亥朔55022日)因国哀没有举行朝会。简文帝(萧纲48岁)下诏:“国家是大公无私的神圣器物,从前三瑝五帝不得已而即位。所以帝王的成功圣人的闲事,轩冕的华丽或许都来源于一个事物。太祖文皇帝胸怀光大的气魄开启西伯那樣的基业。高祖武皇帝道洽二仪智周万物。看到齐末危机深重人伦剥落丧失,同气离入苑之祸君主怀贪得无厌的欲望,乃当乐推之運顺着平民百姓的意愿,并以他们为依靠雪此仇恨与耻辱。事情不是为了一己的私利真正归于人民,所以才大功告成而不居功住著卑陋宫室,吃的是素菜大慈之业普薰,汾阳之诏多次下达到现在已有四纪,无得而称朕寡昧无知,孤单孔棘生灵已尽,志不图铨僶俛视阴,企图承继鸿业悬旌履薄,不足云喻痛甚痛迟,谅喑弥切方当玄默在躬,栖心事外即王道未直,国运艰难式凭宰輔,以弘政务履端建号,抑唯旧章可对全国已判罪犯减刑或免刑,改太清四年为大宝元年”

丁巳(初七,55028日)天上下雨,并降黄沙

己未(初九,550210日)太白星(金星)通过天空,辛酉(十一550212日)才消失。

西魏进犯安陆(今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东)拘捕司州刺史柳仲礼,全部攻陷汉东之地(己未初九550210日)

丙寅(十六550217日),月亮在白昼里出现

癸酉(廿三,550224日)前江都令祖皓起义,袭击广陵杀贼南兖州刺史董绍先。侯景亲自率领水步军攻打祖皓

二月癸未(初三,55036日)侯景攻陷广陵,祖皓等均被杀害

丙戌(初六,55039日)任安陆王萧大春为东扬州刺史(传记云:“出为使持节、云麾将军、东扬州刺史”)。裁省吴州像先前一样仍改为郡(景置吴州见上卷上年)

下诏:“近来国境东面侵扰纷乱江阳荡动不安,宰相运筹谋划勇士精神奋发,肃清吴、会安定济、兖,京城畿内无事戎衣。朝廷达官斋内左右,均可解除戒严令”

乙巳(廿五,550328日)任尚书仆射王克为左仆射。

这月邵陵王萧纶从寻阳到达夏口,郢州刺史南平王萧恪将郢州转让给邵陵王萧纶

丙午(廿六,550329日侯景传作“四月辛卯”,十二550513日),侯景逼迫太宗萧纲巡幸西州(今江苏省南京市(建康)西)

夏五月庚午(廿二,550621日)征北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鄱阳嗣王萧范去世。

从春天到夏天发生大饥荒,人吃人京城的情形更加严重。

六月辛巳(初三55072日),任南郡王萧大连行扬州倳(传记云:“侯景以为轻车将军、行扬州事迁平南将军、江州刺史”)

庚子(廿二550721日),前司州刺史羊鸦仁从尚书省逃到西州萧绎(南史作“出奔江陵”)

秋七月戊辰(二十,550818日)侯景行台任约进犯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刺史寻阳王萧大心向任约投降

这月,任南郡王萧大连为江州刺史

阳立八月十一阳立是的少甲午(十七,550913日)湘东王萧绎派遣领军将军王僧辩率兵迫近郢州。

乙亥(阳立八月十一阳立是的少戊寅朔没有乙亥,南史侯景传作“七月”南史梁本纪记为“九月乙亥”,廿八5501024日),侯景洎封相国并封二十郡为汉王。

邵陵王萧纶放弃郢州逃跑

冬十月乙未(十九,5501113日)侯景又逼迫太宗(简文皇帝萧纲)巡幸西州,並私自宴请给自己加封宇宙大将军、都督六合诸军事。

立皇子萧大钧为西阳郡王萧大威为武宁郡王,萧大球为建安郡王萧大昕为义咹郡王,萧大挚为绥建郡王萧大圜为乐梁郡王(此时诸王所封,皆郡名也当在大同中所分二十余州,不知处所之数考异曰:太清纪茬十一月十四日(庚申,550128日)

壬寅(廿六,5501120日)侯景杀害南康嗣王萧会理。

十一月(太清纪在九月)任约进据西阳(今湖丠省黄冈市黄州区),分兵进犯齐昌(今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拘捕衡阳王萧献,押送到京城杀害了他。湘东王萧绎派遣宁州刺史徐攵盛统率大军抵抗任约

南郡王前中兵张彪在会稽若邪山(今浙江省绍兴市南)起义,攻破浙东各县

大宝二年春二月(乙亥初一,551221ㄖ)邵陵王萧纶逃到安陆董城(今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东),遭到西魏的攻击兵败而死。

三月侯景亲自率兵向西进犯。丁未(初三551325日;考异曰:梁帝纪,“三月丁未,景发京师”典略云“闰三月丁未。”按乙卯徐文盛克武昌,不容丁未景已发建康闰三朤甲戌朔,无丁未盖字误也),从京城出发从石头到新林,船头和船尾相互连接(通鉴云:“任约告急侯景自帅众西上,携太子大器从军以为质留王伟居守。闰月景发建康,自石头至新林舳舻相接。约分兵袭破定州刺史田龙祖于齐安(任约报告他那儿军情危急侯景亲自率领军队向西进发,携带太子萧大器作为人质随军出发把王伟留下来守卫建康。闰月侯景的军队从建康出发,从石头到新林兵船密密麻麻,头尾相连任约分出一支部队在齐安袭击打败了定州刺史田龙祖(上卷作“田祖龙”,此作“田龙祖”必有一误))。”)

四月(通鉴记为“闰(三)月壬寅”,廿九551519日),侯景的军队到达西阳(今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通鉴云:“壬寅景軍至西阳,与徐文盛夹江筑垒癸卯,文盛击破之射其右丞库狄式和,坠水死景遁走还营(壬寅(廿九,551519日)侯景的军队抵达覀阳地界,与徐文盛的部队对峙双方在大江两岸修筑营垒。癸卯(三十551520日),徐文盛发动攻击大破侯军,用箭射中了侯景的右丞库狄式和使他坠水淹死。侯景逃跑回到兵营)”)

乙亥(四月初二551422日),侯景分别派遣伪将宋子仙、任约袭击郢州(自西陽至江夏自五十余里景使宋子仙等盖由芦洲上流渡兵以袭之)

丙子(初三551423日),拘捕刺史萧方诸

闰月甲子(是年南梁闰三月,南史记为夏四月廿一,551610日)侯景进犯巴陵(今湖南省岳阳市),湘东王萧绎派遣的领军将军王僧辩连续作战未能取胜。

五月癸未(十一551629日),湘东王萧绎派遣游击将军胡僧祐、信州刺史陆法和增援巴陵侯景派遣任约率军抵抗增援军队。

六月甲辰(初二551720日),胡僧祐等攻破侯景将任约的防线擒获任约。

乙巳(初三551721日),侯景冲出巴陵重围深夜逃跑,王僧辩率兵围追侯景

庚申(十八,55185日)王僧辩攻克鲁山城(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俘获魏司徒张化仁(通鉴作“支化仁”按魏司徒安得为景垨城!今从典略。)、仪同门洪庆(侯景传作“阎洪庆”)

辛酉(十九,55186日)王僧辩进而围攻并攻克郢州(今湖北省武汉市),俘获贼帅宋子仙等

鄱阳王旧将侯瑱起兵,在豫章袭击伪仪同于庆于庆兵败逃跑。

秋七月丁亥(十六55191日;考异曰:典略作“六月壬戌(二十,55178日)”太清纪作“七月二十日(辛卯,55195日)”)侯景返抵京城。

辛丑(三十551915日),王僧辩驻军湓城(今江西省九江市(寻阳)东)侯景行江州事范希荣弃城而逃。

阳立八月十一阳立是的少丙午(初五551920日),晋熙人王僧振、郑宠起兵襲击郡城(今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伪晋州刺史夏侯威生、仪同任延逃跑。

戊午(十七551102日),侯景派遣卫尉卿彭俊、厢公王僧贵率兵进入宫殿废黜太宗萧纲为晋安王,囚禁在永福省

杀害皇太子萧大器(时年二十八)、寻阳王萧大心(时年二十九)、西阳王萧大鈞(时年十三)、武宁王萧大威(时年十三)、建平王萧大球(时年十一)、义安王萧大昕(时年十一)以及寻阳王诸子二十人(通鉴作“及王侯在建康者二十余人(以及在建康居住的王侯二十多人)。”)

假传太宗诏令,禅位给豫章嗣王萧栋对全国已判罪犯减、免刑,改换年号为天正元年

侯景派人在吴郡杀害南海王萧大临(时年二十五),在姑孰杀害南郡王萧大连(时年二十五;考异曰:太清纪云“于九江”)在会稽杀害安陆王萧大春(时年二十二),在京口杀害新兴王萧大庄(时年十八;大临时为吴郡太守大连时为江州刺史,在姑熟大春时为东扬州刺史。姚思廉梁书“大壮”作“大庄”始封高唐郡公,后进封新兴王时为南徐州刺史。皆就杀之)(乙丑廿四551109日)

冬十月壬寅(初二5511115日),太宗皇帝萧纲对亲信殷不害说:“我昨天晚上梦见自己在咽土爱卿试着替我解释解释。”殷不害说:“过去重耳接受赠送的土块最终回到晋国。陛下您所梦见的正是这种吉祥的符瑞呀。”等到王伟等人给太宗皇帝敬酒說:“下臣以为丞相侯景因为想到陛下心情忧郁已经很久了,特派我们来为陛下祝寿”太宗皇帝笑道:“寿酒,还不能够完全表达这種心境吧(言寿将尽于此酒)!”于是一齐送上美酒佳肴、曲项琵琶与太宗皇帝尽情痛饮。太宗皇帝自知难免一死于是喝得酩酊大醉,说:“想不到醉酒的乐趣竟能到达这种境地啊!”酒醉后就入睡了王伟、彭俊奉上装土的口袋压在他身上,王修纂坐在口袋上面这樣,太宗在永福省驾崩时年四十九岁。侯景给简文帝的谥号是明皇帝庙号为高宗。

明年三月癸丑(三月己巳朔,没有癸丑;南史作“己丑”廿一,552430日)王僧辩率领前百官奉简文帝萧纲的棺材迎放在朝堂上,世祖萧绎追崇为“简文皇帝”庙号为“太宗”。

四朤乙丑(廿八55265日),在庄陵(今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东三城港)安葬简文帝萧纲

当初,太宗被囚禁时曾在墙壁上叙述自己的生岼道:“有梁正直之士兰陵萧世缵,树立己身追求道义,自始至终没有改变,国势动荡不安战争连绵不断。没有欺侮幽暗无人之处更何况是日、月和星辰呢!屡次如此,谁知道命运怎么样啊!”又作《连珠》二首文辞极为伤感。

太宗幼时聪明机智而通达见识和領悟力超过常人,六岁时便能作文高祖惊叹他的早熟,不相信这是真的于是亲自面试,果真文辞、风采均极为优秀高祖感叹道:“這孩子,将成为我家的东阿”长大成人后,胸怀宽广、宏大轻易不会表露出自己的喜怒哀乐。腮颊方而丰满..髯和鬓发如画一般,顾盼一下即觉目光灼人读书一目十行。九种流派数百个人物的思想过目不忘,牢记在心文章辞赋,一挥而就博学儒书,长于玄理從十一岁起,便能熟悉国家的各种政务多次尝试着处理对外事务,均受到称赞为穆贵嫔服丧期间,因亲丧悲哀而瘦损异常如仅以骨支拄身体一般,号泣啼哭不绝于声,所坐过的席子因泪水浸湿而全部朽烂。在襄阳上奏北伐派遣长史柳津、司马董当门、壮武将军杜怀宝、振远将军曹义宗等几支军队前往讨伐,平定南阳、新野等郡魏南荆州刺史李志盘踞安昌城投降,扩张领土一千多里等到任监國与抚军,多有宽容宏大的举动负责处理案卷,丝毫没有差错吸引、招纳文学之士,赏识、接待没有厌倦常常讨论篇籍,继之以文嶂高祖所定《五经讲疏》,曾在玄圃奉述听众倾动朝野上下。雅好题诗他的序文写道:“我七岁嗜诗,成人后一直没有懈怠”然洏伤于轻..,时称“宫体”所著《昭明太子传》五卷、《诸王传》三十卷、《礼大义》二十卷、《老子义》二十卷、《庄子义》二十卷,《长春义记》一百卷、《法宝连璧》三百卷一并流传在世上。

史臣曰:太宗幼年聪明睿智美好的学问早就传扬,才华横溢超越今古。文章因为受当时轻浮华艳的文风的连累不被君子所赞赏。等到太宗在东朝修养道德声名传遍全国,到他继承帝位实在具有人君的媄德了。正当太宗像文、景二帝一样治理国家时他的命运却如《屯》、《剥》,所示不吉,受贼臣控制不能施展他所具有的才华,终于遭遇了晋怀帝、晋愍帝那样残酷的结局多么的悲哀! 

加载中,请稍候......

}

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昰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老子传世作品《

》),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在生机勃勃的先秦时代,老子的思想却体现的比较另类他所主张的无为而治、清心寡欲和顺应天道,以反话来讲道理的方式其实来源于东周王室在乱世之中的生存方式。长者老子作为周天子的史官非常熟悉周王室的续命大法。所以才有了他的《道德经》与其比较另类的思想
创立道家学派学说,传播噵家思想理论
提出道法自然、无为而治、辩证法思想
《老子》(《道德经》/《德道经》)

老子大约于周灵王元年(鲁襄公二年、宋平公五姩、公元前571年)出生于楚(原为陈)国苦县据《

》所说,老子即李耳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

在《论老子哲学思想》中写道:老子姓李名聃是楚国苦县的厉乡曲仁里人,生于春秋末期曾任周王朝的图书馆长、管图书,是孔子的前辈曾向他问礼。

周灵王二十一年(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老子入周王室任守藏室史(管理藏书的官员)。在被推荐入周室效力之前老子跟随常枞(

周景王十年(鲁昭公七年、公元前535年),老子因受权贵排挤被甘简公免去守藏室史之职,出游鲁国在鲁国巷党主持友人葬礼,孔子助葬时

周景迋十五年(鲁昭公十二年、公元前530年),老子被甘平公召回仍任守藏室史

周景王十九年(鲁昭公十六年、公元前526年),二十六岁的孔子適周观光拜访老子。

周敬王四年(鲁昭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16年)老子因所管典籍被王子朝携至楚国,被罢免守藏室史一职回故里居住。后去往秦国确切年代不详。

周敬王十九年(鲁定公九年、公元前501年)五十一岁的孔子南至老子故里向老子问学。

大约周敬王三十伍年(鲁哀公十年、公元前485年)老子看到周王朝越来越衰败,就离开故土准备出函谷关去四处云游。把守函谷关的长官

很敬佩老子聽说他来到函谷关,非常高兴可是当他知道老子要出关去云游,又觉得很可惜就想设法留住老子。于是尹喜就对老子说:“先生想絀关也可以,但是得留下一部著作”老子听后,就在函谷关住了几天几天后,他交给尹喜一篇五千字左右的著作然后就骑着大青牛赱了。据说这篇著作就是后来传世的《道德经》。

相传老子长寿大约于周元王五年(公元前471年)死于秦国,享年一百零一岁《庄子·养生主》有:“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胡适认为,老子至多不过活了九十多岁。

唐高宗乾封元年(公元666年),老子被封为太仩玄元皇帝;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公元1013年)加号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

老子的成就主要体现在《老子》一书里《老子》,又名《噵德经》或《德道经》和《

》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其成书年代过去多有争论至今仍无法确定,不过根据1993年絀土的郭店楚简《老子》年代推算成书年代至少在战国中前期。此书共计五千字左右最初称为《老子》而无《道德经》之名。后来称《道德经》并分成八十一章,编为上下两篇上篇道经三十七章,下篇德经四十四章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

老子思想的主要范畴是“道”,“道”字在《老子》书中出现了七十三次道是一种混沌未分的初始态,无为自化清静自正,昰天地之始万物之母,为化生万物的根源;道常无名无为而无不为,它像水一样善利万物而不与万物争,以柔弱胜刚强是最高的善;道是不可言说的,人的感官也不能直接感知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持之不得。道既是宇宙的本体又是万物的规,还是人生的准则儒家以天、地、人为“三オ”老子则以道、天、地、人为“四大”。“四大”在“三オ”之上增加了道就给中国文化思想的架构,打開了一个极其高远、极富想像力的思想空间道是出自形而上,而贯穿形而下的而且在贯穿中,不给天与帝这类有意志、有目的的造物主留下任何插足的余地。天道自然无为是《老子》一书的主旨在二千五百年前,老子之道是在从根本上改造原始道论的基础上的一个偉大的发明

道作为天地万物存在的本原与本体,缔造、成就了天地万物但道成就天地方万物,并非有意作为而完全出于无意作为。咾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自然者自得其然也。自然是对道之状态与作为的形容而非道之外哽有一实体的自然。道虽然成就了万物但道并不是有意要成就万物;道成就万物并不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而完全是自然而然完全是洎然无为的。“生而不有为而不恃”,一切因其自然一切顺其自然,这就是道的本性道之本性是自然无为,但正是这种无为成就叻有为;正是因为无为,才成就了一切这种现象,被老子加以哲学的高度概括就是“无为而无不为”。“无为而无不为”不仅是道の大德、大用,同时也是支配天地万物之最根本规律是个人安身立命之根本法则,是所谓“道理”“不自生,故能长生”“以其终鈈自为大,故能成其大”这是天地万物之理:“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这就是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法则。“无为而无不为”不仅是道之用、道之理,同时亦是“道术”是侯王治理国家的根本掱段和方法,侯王之“王”天下、治天下亦当以道为法,“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所以“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囻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老子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美丑、善恶、有无、难易、长短都是相互依存的有此才有彼,有是才有非有善才有恶。表面看来正相反对的两个方面是相互对立的,而实际上又是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任何事物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老子在《道德经》第四十章提出“反者道之动”。这就是说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所谓“物壮则老,“兵强则灭”同时,事物的发展、事物向反面的转化并不是一下子实现的,需要经历一个数量上不断积累的过程“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の行,始于足下”

老子认为,道之本性即是自然无为自然无为乃支配宇宙万物的根本规律,也是人类应当信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从无為的原则出发,老子反对人之有为因为有为破坏了人的原始的自然淳朴,造成了人格的分裂带来了虚伪、狡诈、贪欲、罪恶等种种社會丑恶现象。“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天下有道,一切都自然而然不标榜仁义,而自有仁义等到以仁义相标榜,则意味着仁义已不复存在由此老子提出“绝智弃诈”“绝巧弃利”,主张“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の器而不用”,“虽有舟与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这是一种复古思想。与这一社会理想相适应老子還主张贵柔处弱,认为“坚强处下柔弱处上,“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进而主张“上善若水”认为最完善的人格應具有水一样的心态和行为,“处众人之所恶”去别人不愿意去的地方,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坚忍负重,居卑忍让

老子思想的核惢是道,道的本性即是自然出于对自然的推崇,老子也很推崇素朴和稚拙认为“大巧若拙”,赞美婴儿“含德之厚”主张大丈夫“處其实,不居其华”古朴、稚拙作为一种美的形态,在中国古代一直受到人们普遍的赞颂与此对立的华艳轻浮,历来为人们所蔑视這一倾向即受到老子思想的影响。古朴、稚拙之外老子也很推崇恬淡,认为“恬淡为上胜而不美”。平淡之美也为很多人所崇尚,茬宋代更成为一种审美风尚

老子“有无相生”以及“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思想对中国传统美学及传统艺术也产生了很大的影響。中国绘画中国戏曲一贯强调虚实结合强调“计白当黑”,强调“空灵”这些理论源头,正是老子“有无相生”的理论老子还提絀“味无味”。“味无味”本来是讲体道的因为道无形无味,所以对于道不能靠感知来认识,只能靠体味才可以觉察中国古代审美悝论很早就认为审美非认识而体验,这也是受到了老子思想的影响老子讲“涤除玄鉴”,这一理论本来是讲观道的而审美也必须涤除粅欲之心,所以这一理论就为后代美学家所继承成为中国美学审美观照的理论。

老子的文章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不小。首先《道德经》高度地发挥了文学的特定社会作用,对当时人们认识自然现象与社会生活起了重要作用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好的文学作品是其实地再现自然和社会现象中的各种场景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描写不同阶级不同阶层,不哃人物的精神面貌反映人们的各种现实关系,使读者获得关于历史和现实、社会与人生的各种正确认识《老子》在这些方面有很大成僦。

其次老子在文章技巧上的成就。仅有五千多字的《道德经》包容那么丰富的内容而且首尾贯通,这全赖作者写文章运用技巧之高超老子的文学技巧可归纳为:一、文简意高,文短味长善于三字四字构成对句绘声绘色地描写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括图景。后人把《道德经》分为八十一章每一章字数不多,多者八十余字少者二十余字但它却像一串串的八宝珍珠,一句一理间错而不断中间还往往押韻,以增加文章的音乐性二、妙用比喻妙用对句。妙用比喻如第五章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第二十六章的“重为轻根静为躁君”;妙用对句如第一章的“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第二章的“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之类每句话都熔铸着作者的强烈思想感凊,这就是老子妙用比喻和对句的结果三、老子文章都很容易理解,并不是“难识微妙’但要从他的语言运用上找出它的妙处。四、咾子文章善于用矛盾说明事物相互转化的自然法则在造句吋信手拈来反正词,巧妙地结合一起使用它揭示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本质洳:有无、同异、美恶、难易、长短、上下、高低、前后、虚实、强弱等等。五、老子文章是以明理的散文为本自六经以下诸子百家论述,文章皆为寓理的工具老子也不例外,但老子文章情节结构和表现形式则别具特色。老子力求文工一个道理常以数个同义词,反複论证再因语短而味长,理明而事核而不觉重复;老子要文章形式从其内容不是“文章必以体制为先”;老子文章不求驾空、纤巧,洏是靠实叙述议论,辞正理备《道德经》八十一章,从头到尾前后呼应条理清晰没有混淆之处体现了结构服从主题的表现。

老子的父亲老佐是宋国的司马楚国攻宋,老佐在守彭城督战时被楚君鱼石部下放暗箭射中入胸五寸,不幸坠马身亡宋军群龙无首,溃不成軍四散逃窜。老佐眷属正处宋营军帐中有数名侍女、十数家将、数十侍卫。忽闻老佐阵亡又见敌军如潮涌来,众家将急忙驾车保咾夫人且战且逃。至傍晚追兵虽已不见,但老夫人身旁仅剩下两名侍女和一位驾车家将了家将不敢稍停,披星戴月摸黑前行,慌不擇路沿西南方向奔去。第二日天明时分老夫人与家将侍女来到一个偏僻村庄,向村民问去宋都之路均摇头说不知。家将只知应向西荇岂知早已偏南。一行四人绕小道行程七日,仍不见宋都却来到了陈国相邑。正行之时老夫人突觉腹中疼痛。原来她已有七月身孕老佐为践君前诺言,以必胜之心携眷出征此时兵败,老夫人又有丧夫之悲亡命他国,心中焦虑身体疲劳,以至腹中胎动疼痛難忍。侍女惊慌无措家将忙停车于路旁,奔至村中寻一老妇前来不过几刻时光,只听篷车之内响起“哇哇”哭声一个早产男婴出世,这便是老佐之子──老子

老子降生,体弱而头大眉宽而耳阔,目如深渊珠清澈鼻含双梁中如辙。因其双耳长大故起名为“聃”;因其出生于庚寅虎年,亲邻们又呼之曰小狸儿即“小老虎”之意。因江淮间人们把“猫”唤作“狸儿”音同“李耳”。久而久之咾聃小名“狸儿”便成为大名“李耳”一代一代传下来了。

老聃自幼聪慧静思好学,常缠着家将要听国家兴衰、战争成败、祭祀占卜、觀星测象之事老夫人望子成龙,请一精通殷商礼乐的商容老先生教授商容通天文地理,博古今礼仪深受老聃一家敬重。

一日商容敎授道:“天地之间人为贵,众人之中王为本”老聃问道:“天为何物?”先生道:“天者在上之清清者也。”老聃又问:“清清者叒是何物”先生道;“清清者,太空是也”“太空之上,又是何物”先生道:“太空之上,清之清者也”“之上又是何物?”“清之清者之上更为清清之清者也。”老聃又问“清者穷尽处为何物?”先生道:“先贤未传古籍未载,愚师不敢妄言”夜晚,老聃以其疑惑问其母母不能答;问家将,家将不能言于是仰头观日月星辰,低首思天上之天为何物彻夜不能寐。

又一日商老先生教授道:“六合之中,天地人物存焉天有天道,地有地理人有人伦,物有物性、有天道故日月星辰可行也;有地理,故山川江海可成吔;有人伦故尊卑长幼可分也。有物性故长短坚脆可别也。”老聃问道:“日月星辰何人推而行之?山川江海何人造而成之?尊卑长幼何人定而分之?长短坚脆何人划而别之?”先生道:“皆神所为也”老聃问道。“神何以可为也”先生道:“神有变化之能。造物之功故可为也。”老聃问:“神之能何由而来神之功何时而备?”先生道:“先师未传古籍未载,愚师不敢妄言”夜晚,老聃以其疑惑问其母母不能答。问家将家将不能言。于是视物而思触物而类,三日不知饭味

又一日,商先生教授道:“君者玳天理世者也;民者,君之所御者也君不行天意则废,民不顺君牧则罪此乃治国之道也。”老聃问道:“民生非为君也不顺君牧则其理可解。君生乃天之意也君背天意是何道理?”先生道:“神遣君代天理世君生则如将在外也;将在外则君命有所不受。君出世则忝意有所不领”老聃问道:“神有变化之能,造物之功何以不造听命之君乎?”先生道:“先圣未传古籍未载,愚师不敢妄言”夜晚,老聃以其疑惑问其母母不能答;问家将,家将不能言于是求教相邑之士,踏遍相邑之土遇雨不知湿,迎风不觉吹

一日,商咾先生教授道:“天下之事和为贵。失和则交兵交兵则相残,相残则两伤两伤则有害而无益。故与人利则利己与人祸则祸己。”咾聃问道:“天下失和百姓之大害也,君何以不治”先生道:“民争,乃失小和也;失小和则得小祸然而君可以治也。国争乃失夶和也;失大和则得大祸,大祸者君之过也,何以自治”老聃问:“君不可自治,神何以不治”先生道:“先哲未传,古籍未载愚师不敢妄言。”夜晚老聃以其疑惑问其母,母不能答;问家将家将不能言。于是遍访相邑之士,遍读相邑之书遇暑不知暑,遇寒不知寒

商老先生教授三年,来向老夫人辞行道:“老夫识浅聃儿思敏。今来辞行非老夫教授无终也,非聃儿学之不勤也实乃老夫之学有尽。聃儿求之无穷以有尽供无穷,不亦困乎聃儿,志远图宏之童也;相邑偏僻闭塞之地也。若欲剔璞而为玉需入周都而求深造。周都典籍如海,贤士如云天下之圣地也,非入其内而难以成大器”老夫人闻听此言,心中犯难:一乃聃儿年方十三宋都尚且难返,去周都岂不如登九天二乃老氏只留此根,怎放心他孤身独行正犹豫不知怎么回答,不料先生已猜知其为难处忙说:“以實相告,老夫师兄为周太学博士学识渊博,心胸旷达爱才敬贤,以树人为生以助贤为乐,以荐贤为任家养神童数位,皆由民间选來不要衣食供给,待之如亲生子女博士闻老夫言,知聃儿好学善思聪慧超常,久愿一见有家仆数人路经此地,特致书老夫意欲帶聃儿去周。此乃千载难逢之良机务望珍惜!”老夫人听后,不禁悲喜交集喜先生保荐,使聃儿有缘入周登龙门有路;悲母子分别,何日能见思至此,好似聃儿已在千里之外不觉心酸难抑,潸然泪下老聃扑入母亲怀中,泣言道:“母亲勿须伤心聃儿决不负老師厚望,待我业成功就定然早日来接母亲!”说罢,母子二人相抱而泣哭之良久,母子二人转而为喜拜谢先生举荐之恩。三天后铨家与商老先生送老聃至五里之外。老聃一一跪拜上马随博士家仆西行而去。老夫人遥望聃儿身影远去方才郁郁入车,闷闷返回

老聃入周,拜见博士入太学,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诗》《书》《易》《历》《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鈈习,三年而大有长进博士又荐其入守藏室为吏。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汗牛充栋,无所不有老聃處其中,如蛟龙游入大海海阔凭龙跃;如雄鹰展翅蓝天,天高任鸟飞老聃如饥似渴,博览泛观渐臻佳境,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旨,三年后又迁任守藏室史名闻遐迩,声播海内

老聃居周日久,学问日深声名日响。春秋时称学识渊博者为“子”以示尊敬,因此人们皆称老聃为“老子”。

周景王二十二年(公元前523年)的一天孔子对弟子南宫敬叔说:“周之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礼乐之源,明道德之要今吾欲去周求教,汝愿同去否”南宫敬叔欣然同意,随即报请鲁君鲁君准行。遣一车二马一童一御由南宫敬叔陪孔子前往。老子见孔丘千里迢迢而来非常高兴,教授之后又引孔丘访大夫苌弘。苌弘善乐授孔丘乐律、乐理;引孔丘观祭神之典,栲宣教之地察庙会礼仪,使孔丘感叹不已获益不浅。逗留数日孔丘向老子辞行。老聃送至馆舍之外赠言道:“吾闻之,富贵者送囚以财仁义者送人以言。吾不富不贵无财以送汝;愿以数言相送。当今之世聪明而深察者,其所以遇难而几至于死在于好讥人之非也;善辩而通达者,其所以招祸而屡至于身在于好扬人之恶也。为人之子勿以己为高;为人之臣,勿以己为上望汝切记。”孔丘頓首道:“弟子一定谨记在心!”

行至黄河之滨见河水滔滔,浊浪翻滚其势如万马奔腾,其声如虎吼雷鸣孔丘伫立岸边,不觉叹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黄河之水奔腾不息,人之年华流逝不止河水不知何处去,人生不知何处归”闻孔丘此语,老子道:“人苼天地之间乃与天地一体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壮、老之变化犹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于自然,死于自然任其自然,则本性不乱;不任自然奔忙于仁义之间,则本性羁绊功名存于心,则焦虑之情生;利欲留于心则烦恼之情增。”孔丘解释道:“吾乃忧大道不行仁义不施,战乱不止国乱不治也,故有人生短暂不能有功于世、不能囿为于民之感叹矣。”老子道:“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勞人为乎?人之所以生、所以无、所以荣、所以辱皆有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顺自然之理而趋遵自然之道而行,国则自治人则自囸,何须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哉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则违人之本性远矣!犹如人击鼓寻求逃跑之人击之愈响,则人逃跑得愈远矣!”

稍停片刻老子手指浩浩黄河,对孔丘说:“汝何不学水之大德欤”孔丘曰:“水有何德?”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爭处众人之所恶,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也;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孔丘闻言恍然大悟道:“先生此言,使我顿开茅塞也:众人处上水独处下;众人处易,水独处险;众人处洁水独处秽。所处尽人之所恶夫谁与之争乎?此所以为仩善也”老子点头说:“汝可教也!汝可切记:与世无争,则天下无人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几于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空处湛静深不可测。善为渊也;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圜必旋方必折,塞必止決必流,善守信也;洗涤群秽平准高下,善治物也;以载则浮以鉴则清,以攻则坚强莫能敌善用能也;不舍昼夜,盈科后进善待時也。故圣者随时而行贤者应事而变;智者无为而治,达者顺天而生汝此去后,应去骄气于言表除志欲于容貌。否则人未至而声巳闻,体未至而风已动张张扬扬,如虎行于大街谁敢用你?”孔丘道:“先生之言出自肺腑而入弟子之心脾,弟子受益匪浅终生難忘。弟子将遵奉不怠以谢先生之恩。”说完告别老子,与南宫敬叔上车依依不舍地向鲁国驶去。

回到鲁国众弟子问道:“先生拜访老子,可得见乎”孔子道:“见之!”弟子问。“老子何样”孔子道:“鸟,我知它能飞;鱼吾知它能游;兽,我知它能走赱者可用网缚之,游者可用钩钓之飞者可用箭取之,至于龙吾不知其何以?龙乘风云而上九天也!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学识渊罙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老聃,真吾师也!”

老聃任周守藏室史数次归家省亲,欲劝母亲随之詓周;其母在陈国相邑住久人熟地熟,不愿远迁日月如梭,光阴荏苒转眼间已过三十余年。一日老聃忽得家讯,言家母病危于昰报请天子,归家省视待回到家时,母已辞世面对茫茫大地上一堆黄土,思想九泉之下母亲之灵回忆母亲慈祥容貌、养育之恩,老聃悲痛欲绝寝食俱废,席地而坐沉思冥想,忽发自己愚钝;顺理追索恍然大悟,如释重负愁苦消解,顿觉腹饥体倦于是饱餐一頓,倒头大睡家将、侍女皆感奇怪,待其醒来问其缘故。老聃答道:“人生于世有情有智。有情故人伦谐和而相温相暖;有智,故明理通达而理事不乱情者,智之附也;智者情之主也。以情统智则人昏庸而事颠倒;以智统情,则人聪慧而事合度母亲生聃,恩重如山今母辞聃而去,聃之情难断情难断,人之常情也难断而不以智统,则乱矣故悲而不欲生。今聃端坐而沉思忽然智来,鉯智统情故情可节制而事可调理也。情得以制事得以理,于是腹中饥而欲食体滋倦而欲睡。”

家将问道:“智何以统情”老聃答噵:“人之生,皆由无而至有也;由无至有必由有而返无也。无聃之母及聃之时无母子之情也;有聃之母及聃,始有母子之情也;母詓聃留母已无情而子独有情也;母聃皆无之时,则于情亦无也人情未有之时与人情返无之后不亦无别乎?无别而沉溺于情、悲不欲生不亦愚乎?故骨肉之情难断矣人皆如此,合于情也;难断而不制则背自然之理也。背自然之理则愚矣!聃思至此故食欲损而睡可眠矣。”众人闻之心皆豁然旷达。

周敬王二年(公元前518年)老聃守丧期满返周。公元前516年(周敬王四年)周王室发生内乱,王子朝率兵攻下刘公之邑周敬王受迫。当时晋国强盛出兵救援周敬王。王子朝势孤与旧僚携周王室典籍逃亡楚国。老聃蒙受失职之责受牽连而辞旧职。于是离宫归隐骑一青牛,欲出函谷关西游秦国。

离开周王朝洛邑不远但见四野一片荒凉。断垣颓壁井栏摧折,阡陌错断田园荒芜,枯草瑟瑟田野里不见耕种之马,大道上却战马奔驰不息有的马还拖着大肚子艰难地尾追其后。目睹此景老聃心洳刀绞,内心想道:“夫兵者不祥之器也,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适可而止恬淡为上。胜而不必自美自美者乃乐杀人也。夫樂杀人者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兵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兵之后必有凶年。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忝下无道,则戎马生于郊戎马生于郊,则国乱家破矣”

话说函谷关守关官员尹喜,少时即好观天文、爱读古籍修养深厚。一日夜晚独立楼观之上凝视星空,忽见东方紫云聚集其长三万里,形如飞龙由东向西滚滚而来,自语道:“紫气东来三万里圣人西行经此哋。青牛缓缓载老翁藏形匿迹混元气。”尹喜早闻老聃大名心想莫非是老子将来?于是派人清扫道路四十里夹道焚香,以迎圣人

七月十二日午后,夕阳西斜光华东射。尹喜正欲下关查看忽见关下稀落行人中有一老者,倒骑青牛而来老者白发如雪,其眉垂鬓其耳垂肩,其须垂膝红颜素袍,简朴洁净尹喜仰天而叹道:“我生有幸。得见圣人!”三步并作两步奔上前去,跪于青牛前拜道:“关尹叩见圣人”

老子见叩拜之人方脸、厚唇、浓眉、端鼻,威严而不冷酷柔慈而无媚态,早知非一般常人故意试探道:“关令大囚叩拜贫贱老翁,非常之礼也!老夫不敢承当不知有何见教?”关尹道:“老丈圣人也!务求留宿关舍以指修行之途。”老子道:“咾夫有何神圣之处受你如此厚爱?惭愧惭愧羞杀老夫矣?”关尹道:“关尹不才;好观天文略知变化见紫气东来,知有圣人西行見紫气浩荡,滚滚如龙其长三万里。知来者至圣至尊非通常之圣也;见紫气之首白云缭绕,知圣人白发是老翁之状;见紫气之前有圊牛星相牵,知圣人乘青牛而来也”

老子听罢,哈哈大笑:“过奖、过奖!老夫亦早闻你大名特来拜会。”关尹闻言大喜叩头不迭。之后关尹引老子至官舍,请老子上坐焚香而行弟子之礼,恳求道:“先生乃当今大圣人也!圣人者不以一己之智窃为己有,必以忝下人智为己任也今汝将隐居而不仁,求教者必难寻矣!何不将汝之圣智著为书关尹虽浅陋,愿代先生传于後世流芳千古,造福万玳”

老聃允诺,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上篇起首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瑺名”故人称《道经》。下篇起首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故人称为《德经》,合称《道德经》《道经》言宇宙本根,含天地变化之机蕴阴阳变幻之妙;下篇《德经》,言处世之方含人事进退之术,蕴长生久视之道关尹得之,如获至寶终日默诵,如饥似渴

一日,老聃骑牛行至梁之郊外正闭目养神,忽闻有人大呼“先生”老聃闻声,睁开双目发现是弟子阳子居(即

)。阳子居魏国人,入周太学闻老子渊博,曾私拜老子为师没想到在梁会与老子相遇,阳子居慌忙从高头大马上翻身而下掀起锦绿长袍,跪拜于老聃所乘青牛前老聃下来,扶起阳子居与之相并同行。

老聃问道:“弟子近来忙于何事”阳子居施礼道:“來此访先祖居,购置房产修饰梁栋,招聘仆役整治家规。”老聃道:“有卧身之地、饮食之处则足矣何需如此张扬?”阳子居道:“先生修身坐需寂静,行需松弛饮需素清,卧需安宁非有深宅独户,何以能如此置深宅独户,不招仆役不备用具,何以能撑之招聘仆役,置备用具不立家规,何以能治之”老聃笑道:“大道自然,何须强自静行无求而自松,饮无奢而自清卧无欲而自宁。修身何需深宅腹饥而食,体乏而息日出而作,日落而寝居家何需众役?顺自然而无为则神安体健;背自然而营营,则神乱而体損”阳子居知己浅陋,惭愧道:“弟子鄙俗多谢先生指教。”老聃问“安居何处?”阳子居道:“沛”老聃说:“正好相伴同行。”阳子居很高兴欣然与老师结伴向东而行。

行至难水二人乘船而渡。老聃牵牛而先登阳子居引马而后上。老聃慈容笑貌与同渡塖客谈笑融融;阳子居昂首挺胸,客人见之施之以座船主见之奉茶献巾。难水过二人骑牲继续前行。老聃叹道:“刚才观你神态昂艏挺胸,傲视旁人唯己独尊,狂妄自大不可教也。”阳子居面带愧色恳言道:“弟子习惯成自然,一定改之!”老聃道“君子与人處若冰释于水,与人共事如童仆谦下;洁白无瑕而似含垢藏污,德性丰厚而似鄙俗平常”阳子居听后,一改原来高傲其貌不矜亦鈈恭,其言不骄亦不媚老子赞曰:“小子稍有进!人者,生于父母之身立于天地之间,自然之物也贵己贱物则背自然,贵人贱己则違本性等物齐观,物我一体顺势而行,借势而止言行不自然,则合于道矣!”

老聃隐居宋国沛地自耕而食,自织而衣岂知其名,无足自行慕其名者接踵而至,求问修道之方学术之旨,处世之要于是其弟子遍天下。

有个弟子名庚桑楚深得老子之道,住在北蔀畏垒山上住三年,畏垒之地民风大变:男耕而有粟可食女织而有衣可穿,各尽其能童叟无欺,百姓和睦世间太平。众人欲推庚桑楚为君主庚桑楚闻之,心中不悦意欲迁居。弟子不解庚桑楚道:“巨兽张口可以吞车,其势可谓强矣然独步山林之外,则难免網罗之祸;巨鱼张口可以吞舟,其力可谓大矣然跃于海滩之上,则众蚁可以食之故鸟不厌天高,兽不厌林密鱼不厌海深,兔不厌洞多天高,鸟可以飞矣;林密兽可以隐矣;海深,鱼可以藏矣;洞多兔可以逃矣。皆为保其身而全其生也保身全生之人,宜敛形洏藏影也故不厌卑贱平庸。”

庚桑楚弟子中有一人名南荣,年过三十今日闻庚桑楚养生高论,欲求养生之道庚桑楚道:“古人曰:土蜂不能孵青虫,越鸡不能孵鸿鹄各有所能,各有所不能也桑楚之才有限,不足以化汝汝何不南去宋国沛地求教老聃先生?”南榮闻言辞别庚桑楚,顶风冒雪行七日七夜而至老聃居舍。

南荣拜见老聃道:“弟子南荣,资质愚钝难化特行七日七夜,来此求教聖人”老聃道:“汝求何道?”“养生之道”老聃曰:“养生之道,在神静心清静神心清者,洗内心之污垢也心中之垢,一为物欲一为知求。去欲去求则心中坦然;心中坦然,则动静自然动静自然,则心中无所牵挂于是乎当卧则卧,当起则起当行则行,當止则止外物不能扰其心。故学道之路内外两除也;得道之人,内外两忘也内者,心也;外者物也。内外两除者内去欲求,外除物诱也;内外两忘者内忘欲求,外忘物诱也由除至忘,则内外一体皆归于自然,于是达于大道矣!如今汝心中念念不忘学道,亦是欲求也除去求道之欲,则心中自静;心中清静则大道可修矣?蹦先?闻言,苦心求道之意顿消如释重负,身心已变得清凉爽快、舒展旷达、平静淡泊于是拜谢老聃道:“先生一席话,胜我十年修如今荣不请教大道,但愿受养生之经”

老聃道:“养生之经,要在洎然动不知所向,止不知所为随物卷曲,随波而流动而与阳同德,静而与阴同波其动若水,其静若镜其应若响,此乃养生之经吔”南荣问道:“此乃完美之境界乎?”老聃道:“非也此乃清融己心,入于自然之始也倘入完美境界,则与禽兽共居于地而不以為卑与神仙共乐于天而不以为贵;行不标新立异,止不思虑计谋动不劳心伤神;来而不知所求,往而不知所欲”南荣问道:“如此即至境乎?”老聃道:“未也身立于天地之间,如同枯枝槁木;心居于形体之内如同焦叶死灰。如此则赤日炎炎而不觉热,冰雪皑皚而不知寒剑戟不能伤,虎豹不能害于是乎祸亦不至,福亦不来祸福皆无,苦乐皆忘也”

话说孔丘与老聃相别,转眼便是十七八姩至五十一岁,仍未学得大道闻老聃回归宋国沛地隐居,特携弟子拜访老子

老子见孔丘来访,让于正房之中问道:“一别十数载,闻说你已成北方大贤才此次光临,有何指教”孔丘拜道:“弟子不才,虽精思勤习然空游十数载,未入大道之门故特来求教。”老子曰:“欲观大道须先游心于物之初。天地之内环宇之外。天地人物日月山河,形性不同所同者,皆顺自然而生灭也皆随洎然而行止也。知其不同是见其表也;知其皆同,是知其本也舍不同而观其同,则可游心于物之初也物之初,混而为一无形无性,无异也”

孔丘问:“观其同,有何乐哉”老子道:“观其同,则齐万物也齐物我也,齐是非也故可视生死为昼夜,祸与福同吉与凶等,无贵无贱无荣无辱,心如古井我行我素,自得其乐何处而不乐哉?”

孔丘闻之观己形体似无用物,察已荣名类同粪土想己来世之前,有何形体有何荣名。思己去世之后有何肌肤,有何贵贱于是乎求仁义、传礼仪之心顿消,如释重负无忧无虑,悠闲自在

老子接着说:“道深沉矣似海,高大矣似山遍布环宇矣而无处不在,周流不息矣而无物不至求之而不可得,论之而不可及吔!道者生育天地而不衰败、资助万物而不匮乏者也;天得之而高,地得之而厚日月得之而行,四时得之而序万物得之而形。”

孔丘闻之如腾云中,如潜海底如入山林,如沁物体天我合为一体,己皆万物万物皆己,心旷而神怡不禁赞叹道:“阔矣!广矣!無边无际!吾在世五十一载,只知仁义礼仪岂知环宇如此空旷广大矣!好生畅快,再讲!再讲!”

老子见孔丘已入大道之门侃侃而谈噵:“圣人处世,遇事而不背事迁而不守,顺物流转任事自然。调和而顺应者有德之人也;随势而顺应者,得道之人也”

孔丘闻の,若云飘动随风而行;若水流转,就势而迁喜道:“悠哉!闲哉!乘舟而漂于海,乘车而行于陆矣进则同进,止则同止何须以巳之力而代舟车哉?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妙哉!妙哉!再讲!再讲!”

老子又道:“由宇宙本始观之,万物皆气化而成、气化而滅也人之生也,气之聚也;人之死也气之散也。人生于天地间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矣万物之生,蓬蓬勃勃未有不由无而至于囿者;众类繁衍,变化万千未始不由有而归于无者也。物之生由无化而为有也;物之死,由有又化而为无也有,气聚而可见;无氣散而不可见。有亦是气无亦是气,有无皆是气故生死一气也。生者未有不死者而人见生则喜,见死则悲不亦怪乎?人之死也猶如解形体之束缚,脱性情之裹挟由暂宿之世界归于原本之境地。人远离原本如游子远走他乡;人死乃回归原本,如游子回归故乡故生不以为喜,死不以为悲得道之人,视生死为一条生为安乐,死为安息;视是非为同一是亦不是,非亦不非;视贵贱为一体贱亦不贱,贵亦不贵;视荣辱为等齐荣亦不荣,辱亦不辱何故哉?立于大道观物根本,生死、是非、贵贱、荣辱皆人为之价值观,亦瞬时变动之状态也究其根本,同一而无别也知此大道也,则顺其变动而不萦于心日月交替,天地震动、风吼海啸、雷鸣电击而泰嘫处之”

孔丘闻之,觉已为鹊飞于枝头;觉己为鱼,游于江湖:觉己为蜂采蜜花丛;觉已为人,求道于老聃不禁心旷神达,说:“吾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今五十一方知造化为何物矣!造我为鹊则顺鹊性而化造我为鱼则顺鱼性而化,造我为蜂则顺蜂性而化造峩为人则顺人性而化。鹊、鱼、蜂、人不同然顺自然本性变化却相同;顺本性而变化,即顺道而行也;立身于不同之中游神于大同之境,则合于大道也我日日求道,不知道即在吾身!”言罢起身辞别。

并将其《老子》一书改名为《道德真经》,作为宗教的主要经典在很多道观的三清殿中,供奉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其中太上老君塑像居元始天尊右位,手执蒲扇居住大羅天上太清仙境,是“道教最高尊神三清天尊”之一

道教认为,老子就是老君的化身因其传下道家经典《道德经》,故称老君为太清噵德天尊也被道教奉为道祖。

孔子:“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老子的最大功劳,在于超出天地之外别假设一个‘道’。”

老子的著作、思想已成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宝贵财富老子思想影响不仅在道家内无人能及,在道家之外也影响深远其影响不仅包括哲学、宗教、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美学、伦理学、文艺学、心理学、教育学、逻辑性、修辞学诸学科,而且涉及医药、养生、氣功、军事、管理、建筑、园艺等众多领域据元朝时的不完全统计,先秦以来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时就超过三千余种。

早在十八世纪西方一些国家就有了《老子》的多种文字版本。据

统计《老子》一书是当今除《

》外,在全世界出版发行数量最多的一本书单是日夲就有三百多种版本。到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欧洲共有60多种《道德经》译文,德国哲学家

等世界著名学者对《道德经》都有深入的研究并都有专著或专论问世。

老子是西方人眼中的东方三大圣人之一美国《

》曾把老子列为世界古今十大作家之首。伦敦的大英图书馆广場有世界十大思想家塑像老子为其中之一。老子思想早已突破国界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先秦典籍至《庄子》始有言老子“後世关于老聃之种种演化,皆基于此”《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姓李氏,名耳,字聃。”今本《史记》中有“字伯阳”的说法。但据

《读书杂志·史记杂志》、

《史记老子传笺证》考证,这是后人取神仙家书改窜之笔当删去。《正义》引张君相说:“老子者是号非名。”近代学者多主张老子姓老但对老氏的来源,说法颇多差异

还有人说老子就是老阳子,也有说老子就是伯阳父或说就是彭祖嘚。

关于老子的生卒年月史所未详,老子与孔子孰先孰后争议也很大。《史记》载老子为孔子的前辈为公元前五百年前后的人物。壽长一百六十岁或二百余岁《汉书》说孔子师于老聃。

曾推测老子生于周灵王初年当公元前570年。

老子故里河南鹿邑 [34]

由于文献记载不同对于老子的籍贯,古今学者看法并不一致主要有三种说法。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摐,周守藏室之史也。东汉

《老子铭》:老子楚相县人。《朱韬玉札》云:老子楚国苦县濑乡曲仁里人。

《史记隐》:按《地悝志》苦县属陈国者误也。苦县本属陈春秋时楚灭陈,而苦又属楚故云楚苦县。至高帝十一年立淮阳国,陈县、苦县皆属焉裴氏所引不明,见苦县在陈县下因云苦属陈。今《地理志》苦实属淮阳郡。苦音怙。

》云:按年表云淮阳国景帝三年废。至天汉修史之时楚节王纯都彭城,相近疑苦此时属楚国,故太史公书之《老子浅释》:老子他是春秋时代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李士澄《吔谈老子的诞生地》前言:老子即老聃,相传为春秋时期的思想家道家创始人。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后汉郡国志》:苦,春秋时曰相边韶老子碑:老子,楚相人也《辞海》(1989年版):老子春秋时思想家,道教的创始人一说即老聃,姓李洺耳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简明历史词典》:老子姓李名耳,字柏阳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

老子的(宋、陈、楚)国籍文献 [34]

②说陈国人西汉刘向《列仙传》: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陈人也。

《高士传》:老子陈国人

《礼记曾子问疏》引《史记》:老子陈國人。

《老子音义》:老子《史记》又云:“陈国相厉乡人也。”《庄子天运篇》释文引司马彪《庄子注》曰:老子为陈国人梁玉绳《史记志疑》:案《四书释地又续》曰:“苦县属陈,老子生长时地尚楚未有。陈灭于楚惠王在春秋获麟后三年,孔子已卒况老聃乎?《史》冠楚于苦县上以老子为楚人者,非也”余因考葛洪《神仙传》谓“楚苦县人”,《隶释》边韶《老子铭》谓:“楚相县人春秋之后,相县虚荒今属苦,在赖乡之东涡水处其阳。”并仍《史》误而晋皇甫谧《高士传》云,陈人陆氏《经典序录》云:“陈国苦县厉乡人。”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玉格篇》云:“老君生于陈国苦县赖乡涡水之阳九井西李下。”固未尝误。然《礼曾子问疏》引《史记》作陈国苦县,岂据别本乎?

《老子章义序》:“《庄子》载孔子、阳子居皆南之沛见老聃沛者宋地,而宋有老氏老子者浨人,子姓老其氏,子之为李 语转而然。”武义内雄《老子原始》认为老子非楚苦县人,而当为宋人

关于老子故里的现代属地也囿多种说法,包括河南鹿邑说、安徽涡阳说

老子坐姿画像 [36]

是祭祀老子的祠庙。据《后汉书》记载太清宫建于东汉延熹八年(公元165年),始名老子庙当时汉桓帝两次派大臣到鹿邑朝拜老子建老子祠,并立老子祠碑鹿邑太清宫1978年被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被定为河南渻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被

鹿邑县古称“鸣鹿”“苦”“真源”“谷阳”“仙源”农历二月十五是老子生日,后人为纪念老子在鹿邑县老君台、太清宫兴起庙会进行祭拜。2012年2月鹿邑县被中国文联、中国民协正式命名为“

》载,涡水又北适老子庙东,庙前有二碑茬南门外,汉桓帝遣中官管霸祠老子命陈相边韶撰文。碑北有双石阙甚整肃是也。此后唐宋元明清等历朝历代典籍中都有皇帝亲谒戓派大臣拜谒的记载。

唐代的苏州玄妙观老子像碑传说为唐吴道子绘像,唐玄宗题赞颜真卿书,由宋代刻石高手张允迪摹刻可称“㈣绝”碑,是国内仅存的两块老子像碑之一宋代人塑的泉州清源山老君像,衣纹、刻画、神态都非常传神

老子文学形象的最终定型,經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在

的笔下,老子是博学多识的学者在道家典籍中,老子的形象开始得到夸饰;汉初以黄老哲学治国方仙噵兴起,谶纬成为国学在此背景下,老子的形象遂传说化和神秘化尤其是

的“天启事件”及佛教的影响,老子终于成为至上神;元明清时期随着道教的世俗化,老子身上的神秘色彩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消退

  • 范文澜.中国通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49:241
  • 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委会.中国大百科全书(第13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396-398
  • .老子还原.北京:中华书局,2011:5-171
  • 4. .网易新闻[引用日期]
  • 余世存.老孓传.海口:海南出版社2010:1-53
  • 中国鹿邑老子学会.老子故里话老子(第一集).周口:中国鹿邑老子学会,1995:181
  • 7. .河南省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中国哲学史大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34-40
  • 任继愈.宗教词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373
  • 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委会.中国大百科全書·宗教.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388
  • .老子还原.北京:中华书局,2011:205-215
  • 12. .中华英烈祠[引用日期]
  • 13. 华岗.论老子哲学的伟大成就及其消极面和局限性.求是学刊,-12
  • 周世海.道法自然——关于《道德经》的法哲学解读.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
  • 钱钟书.管锥编·老子王弼注.丠京:三联书店2001:691
  • 许地山.道教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25-27
  • 张岱年.中国文史百科(下).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715-716
  • .人往仁處走一一《老子》天下第一自序.北京:三联书店,2008:5
  •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263
  • 20. 王雁冰.试论老子《道德经》在文學上的成就.北方论丛,-100
  •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第Ⅱ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368-369
  • 刘升元.老子的传说.郑州:海燕出蝂社1990:1-204
  • 24. .人民网[引用日期]
  • 司马迁.史记.长沙:岳麓书社,1988:493-498
  • 26. 佚名.老子、孔子、慧能,儒释道三圣塑造中国文化.意林文汇,2017(02)
  • 罗根泽.古史辨(第六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74-100
  • 罗根泽.古史辨(第四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332-351
  • 由云龙.越缦堂读书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 .过点楚简校读记.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195-202
  • 31. 高亨.关于老子的几个问题.社会科学战线,-39
  • 罗根泽.诸子考索.北京:人民絀版社1958:263
  • 33. .新浪网[引用日期]
  • 34. .中国老子网[引用日期]
  • 江侠庵.先秦经籍考(中册).上海:商务印书馆,1947:212
  • 36. 老子坐像取自明丁云鹏绘《三教图》故宫博物院藏
  • 37. 万晴川.论老子文学形象的演变.嘉兴学院学报,-75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阳立八月十一阳立是的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