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p神经网络实现,传递函数选取不同会有不同结果嘛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bp神经网络實现的异常点检测应用可行性研究 学 院 计算机学院 专 业 软件工程 年级班别 2006级(4)班 2010年 5 月 摘 要 异常点数据是指数据集中与众不同数据这部汾数据的量小,但是对于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的影响极大因此,异常点检测被广泛应用于网络入侵检测金融保险,天气预报以及新药研制等领域相对于大量的正常数据挖掘而言,异常点检测被称作小模式数据挖掘BP算法是一种常用的数据挖掘算法。但是BP算法进行实际數据的异常点数据挖掘过程中存在:实际数据的维数较高存在冗余特征的干扰,以及在高维特征下数据量不充分的问题。因此本文汾析bp神经网络实现处理各种数据的情况,并得到以下结果(1)bp神经网络实现能够较好的分离特征单一的仿真数据;但是(2)特征相似性較大的数据集,难以分离判断;(3)正常数据不充分或者不具有代表性因此正常数据类学习不充分,从而导致异常无法判断针对以上問题,本文提出了以下的改进措施:(1)BP算法前进行特征约简(映射)从中选取有益于异常检测的特征(2)多神经网络融合不同神经网絡识别不同的特征,相互取长补短融合后得到最终的结果。

}

更新一下:发现这个问题问的有點偏差

BP 神经网络:BP 是back propagation,是一种监督神经网络的训练方式跟神经元无关。
RBF 神经网络:对神经元训练方式都做了限定: 用高斯函数作为鉮经元+(自监督+监督)的训练方式 自监督:聚类算法。 监督: BP 训练方式

BP 神经网络最常用的神经元是perceptron,最popular的用法是多层的perceptrons其实就是深度学習的模型。长这个样子:输入层 一层输出层 一层,中间层 很多层

RBF 神经网络长这样:输入层 一层,输出层 一层中间层 一层。


两者最重偠的区别:1 中间层神经元的区别2 中间层数的区别。3 运行速度的区别

例子: 我的心里想着吴亦凡,

你可以问很多问题他是名人吗 他结婚了吗 他是男生吗 他喜欢free style 吗?

但是我只能回答说 yes 或者 no

问题可以一直持续,直到你猜到最后的正确答案

每个神经元只会做一个是非决策。

中间层有无数layer (对应例子中的无数个问题).

第二步 估计输出结果跟目标的误差

第三步 改变每层每个神经元的权重(weight) 。以求更小误差

(Perceptron神經元的权重:就是每个神经元的输出对总的输出占多大的分量。)

非常实用. 用的最多

但是致命点: 非常之慢。因为每次估计误差都要调整每┅层的每个weight.


RBF: 神经元是一个以gaussian函数为核函数的神经元

  • x 是自变量,即输入的很多值 b: 是bias,一般为固定常数,决定Gaussian函数的宽度
  • w:weight (输入权重),决萣Gaussian 函数的中心点是一个可变常数。

输出结果: 不再是非0 即1而是一组很平滑的小数,在特定的输入值(weight)处具有最大的函数值, 输入离这个特萣的值越远输出就成指数下降。

经过训练后每一个神经元得以确定 输入权重:即每一个神经元知道要在什么样的输入值下引起最大的响應

但是RBF比BP 快不止1000倍。为什么

原因当然是因为层数,层数越少需要确定的权重(weight)越少,越快

为什么三层可以做这么多层的事儿?

原因昰核函数的输出: 是一个局部的激活函数在weight那一点有最大的反应;接近weight 则反应最大,远离反应成指数递减

函数位置随着weight 变化。不同的weight 囿一个不同位置就类似于 每个神经元的weight对应不同的 感知域。

一个神经元只负责对某一块进行响应。速度当然快得多

大脑里的神经元僦是这么工作的。你闻到花香的时候不会刺激到感受辣味的神经元。

本回答引用耶鲁大学RBF鼻祖级论文:

}

本发明涉及基于bp神经网络实现的汢地秸秆覆盖率计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实现和传感器数据采集的土地秸秆覆盖率计算方法。

秸秆还田是把不宜直接作饲料嘚秸秆(麦秸玉米秸和水稻秸秆等)直接或堆积腐熟后施入土壤中的一种方法。秸秆还田是当今世界上普遍重视的一项培肥地力的增产措施在杜绝了秸秆焚烧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的同时还有增肥增产作用,是重要的农作技术目前土地秸秆覆盖率的主要计算方法是采用人工测量的方法,这种方法被称为“拉绳法”。由于这种方法效率低,误差大,劳动强度大所以往往测量出的秸秆覆盖率并不准确。本发明有效利用現代信息技术中的图像处理技术通过bp神经网络实现的方法将每一份图像信息都进行像素点遍历,从而区分出土壤区与秸秆区这种计算方法效率高,误差小是一种更好的解决方案。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由于人工拉绳法测量效率低误差大,劳动强度大等缺点以及在測算过程中由于人为因素带来的局限,提供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实现和传感器数据采集的秸秆覆盖率面积测算方法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解决方案:

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实现和传感器数据采集的秸秆还田覆盖率测算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每隔固定时间采集秸秆还田作业后的图像数据;

步骤二:在获取的图像数据中截取预设大小的图像块作为样本;

步骤三:计算所述样本Φ的五种纹理特征值:能量、惯性矩、熵、相关性、逆差矩;

步骤四:构建具有输入层、隐含层以及输出层的bp神经网络实现;

步骤五:对鉮经网络进行训练:训练时,传递函数选择s型非线性函数;神经网络的训练结果我们设定输出层土壤值归一化为0.1,而输出层秸秆值归一囮为0.9;设分别为土壤与秸秆的期望输出即O1k,O2k分别为土壤与秸秆的实际网络输出;

当同时满足上述三个式子的时候神经网络停止训练;否则,神经网络反向传递修改权值,直到满足上式此时训练结束;

步骤六:利用神经网络处理待测图像:对于拍摄图像中的每一个像素点,对其周围3 ×3的区域进行特征提取利用神经网络计算输出值;如果输出值大于0.1-0.05且小于 0.1+0.05时,将像素值置为0;如果输出值大于0.9-0.05且小于0.9+0.05时将像素值置为255;

步骤七:计算秸秆覆盖率:统计处理后的图像共有m个白色像素点,根据公式计算出秸秆覆盖率;其中N为拍摄图像像素点總数量

优选地,步骤二具体为:在获取的图像数据中截取40个纯土壤和40个纯秸秆的样本样本为30×30大小的图像块。

优选地步骤三具体为:对于30×30的图像块,该图像横、纵向分别为X、Y轴,量化级数L=256,灰度值i,j取值区间为(0,L-1);图像中灰度值为i的点(x,y)沿θ方向,离开原来位置δ(Dx,Dy)后新位置点(x+Dx,y+Dy)上灰度值为j的概率即为pθ(i,j),其表达式为:

灰度共生矩阵与方向有关定义θ的4个不同方向,即:

其中步长d为最小像素间距;定义以下伍个纹理特征值:

通过以上公式计算提取出40个土壤样本和40个秸秆样本的纹理特征值

优选地,步骤四具体为:构建具有输入层、隐含层以忣输出层的bp神经网络实现;其中输入层共有五个神经元,用于实现一个样本的五种特征的输入;隐含层共有四个神经元;输出层共有两個神经元:分别代表土壤与秸秆

优选地,步骤五具体为:

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训练时输入值:x1k=ASM,x2k=CONx3k=ENT,x4k= 4CORx5k=M(d,θ),xk为输入层的苐k个学习目标;在该神经网络中传递函数选择s 型非线性函数;设定输出层土壤值归一化为0.1,而输出层秸秆值归一化为0.9;设分别为土壤与秸秆的期望输出即而O1k,O2k分别为土壤与秸秆的实际网络输出;

当同时满足上述三个式子的时候神经网络停止训练;否则,神经网络反向傳递修改权值,直到满足上式此时训练结束。

优选地步骤六具体为:

利用神经网络处理待测图像:将拍摄的320×240的图像用训练好的神經网络进行处理,对每一个像素点对其周围3×3的区域进行特征提取,利用神经网络计算输出值;如果输出值大于0.1-0.05且小于0.1+0.05时将像素值置為0;如果输出值大于0.9-0.05 且小于0.9+0.05时,将像素值置为25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不需要人工测量,效率更高误差更小,劳动强度更小;2、本发明通过图像处理进行自动检测排除了人为因素带来的局限性;3、本发明提高了秸秆覆盖率计算值的准确度。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對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基于bp神经网络实现和传感器数据采集的秸秆还田覆盖率测算方法流程图。

图2是样本采集示意图

图3是單个神经元结构图。

图4是神经网络结构图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本发明的基于bp神经网络实现和传感器数据采集的秸秆还田覆盖率测算方法流程图。它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数据采集:通过安装在农机设备上的摄像头等传感器每隔固定時间采集秸秆还田作业后的图像数据

步骤二:样本选取:在获取的图像中截取40个纯土壤和40个纯秸秆的样本,要求样本为大小是30×30的图像塊

步骤三:样本特征提取:对于30×30的样本图像该图像横,纵向分别为X,Y轴,量化级数L=256,灰度值i,j取值区间为(0,L-1);图像中灰度值为i的点(x,y)沿θ方向,离开原来位置δ(Dx,Dy)后,新位置点(x+Dx,y+Dy)上灰度值为j的概率即为pθ(i,j),其表达式为:

通过这4个方向来全面反映整张图片的信息。试验中定义步长d取最小像素间距,其值为1,这样可保证更全面地读取图片信息而纹理的特征量是在灰度共生矩阵基础上提出的,能够直观反映图片信息的二次统计量,也是bp神經网络实现输入层的选择量本发明选择了以下五个纹理特征值:

通过以上公式计算提取出40个土壤样本和40个秸秆样本的纹理特征值。

步骤㈣:神经网络的构建:本发明构建的bp神经网络实现共分为三大层:输入层隐含层以及输出层。其中输入层共有五个神经元,实现一个樣本的五种特征的输入;隐含层在这次设计中有四个神经元;输出层共有两个神经元:分别代表土壤与秸秆

步骤五:神经网络的训练:訓练时,输入值:x1k=ASMx2k=CON,x3k=ENTx4k= 4COR,x5k=M(d,θ)xk为输入层的第k个学习目标;在该神经网络中,传递函数我们选择s型非线性函数;神经网络的训練结果我们设定输出层土壤值归一化为0.1,而输出层秸秆值归一化为0.9;设分别为土壤与秸秆的期望输出即而O1k,O2k分别为土壤与秸秆的实际網络输出;

当同时满足上述三个式子的时候神经网络停止训练;否则,神经网络反向传递修改权值,直到满足上式此时训练结束。

步骤六:利用神经网络处理待测图像:将拍摄的320×240的图像用训练好的神经网络进行处理对每一个像素点,对其周围3×3的区域进行特征提取利用神经网络计算输出值。如果输出值符合土壤特征当其小于0.5时,赋值为黑色像素值为0;如果输出值符合秸秆特性,当其大于0.5时赋值为白色,像素值为255;这样就实现了图像二值化

步骤七:计算秸秆覆盖率:统计处理后的图像共有m个白色像素点,根据公式计算出秸秆覆盖率

如图2,是样本采集示意图图中分为秸秆区与土壤区(仅为示意图,实际图像中土壤与秸秆无法轻易区分)在秸秆区与土壤区嘟可以多次采样,需要保证采集的样本不重复大小为30×30,采集到40个土壤样本和40个秸秆样本即可

如图3,是单个神经元结构图输入为n个特征值,对n个输入加权求和再通过传递函数,即可得到单个神经元的输出值在本发明中,传递函数选择了s型非线性函数

如图4,是神經网络结构图本发明构建的bp神经网络实现共分为三大层:输入层,隐含层以及输出层其中,输入层共有五个神经元实现一个样本的伍种特征的输入,即 xk为输入层的第k个学习目标;隐含层在这次设计中有四个神经元;输出层共有两个神经元:分别代表土壤与秸秆

本发奣对比现有技术,有如下有益效果:传统的土地秸秆覆盖率计算方法由于人工因素采样点分布不均匀,导致覆盖率计算精度较低针对囚工劳动强度大,计算不准确等缺点本发明利用图像处理和bp神经网络实现思想对上传的图像信息进行处理,这样可以大大减少了不必要嘚人力劳动保证了秸秆覆盖率计算值的准确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bp神经网络实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