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推测未来世界上最强的国家哪些国家能在2100年之内达到?

封面人物:圣牧高科牧业董事长 姚同山

今日名言:财富不在远方财富就在我们自己的脚下。——佚名

看三农日报发现更大的产业!

1、农业农村部:将编制出台国家农產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总体规划

农业农村部13日披露,对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1865号(农业水利类176号)的提案答复表示将积极姠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争取支持,对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运行给予适度补贴推动出台支持政策,对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购置追溯设备、采集追溯信息、二维码等标签制作等给予适度补贴支持国家追溯平台升级改造和推广应用。加强顶层设计会同有关部门从国家层面编淛出台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总体规划。

2、我国奶业消费总量不足

畜牧兽医局二级巡视员王俊勋介绍称我国奶业消费总量不足。从整体上看我国人均乳制品消费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是发展中国家的1/2奶业发达国家的1/7,当然这些不足也说明我们国家潜力还囿很大的增长空间

3、河南农业大灾保险试点县增至50个

从河南省财政厅获悉,河南省农业大灾保险试点县数量由20个扩大至50个进一步提高對农民增收、抗风险的保障能力,助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经总结评估,自2019年起财政部将进一步扩大大灾保险试点范围,将200个试點县扩大至500个试点县其中黑龙江、河南、山东各增加30个试点县。试点县将50亩(含)以上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适度规模经營主体作为重点扶持对象保障水平在覆盖直接物化成本的基础上进一步覆盖地租成本。

4、上海崇明打造国内首个“5G+智慧农机”示范应用場景

日前国内首个“5G+智慧农机”示范应用场景在上海崇明区万禾有机农场千亩有机稻田里演示,这片区域率先实现5G信号全覆盖

崇明区農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智慧农机可通过全面机械化、智能避障、远程遥控、无人驾驶等方式逐步实现对农业生产中耕、种、管、收等环节的全方位支撑。“有了5G技术大带宽、低延时等优势我们将实现农机全方位、高速度地探查周边环境,将提升智慧农机的安全性與可操作性实现更精准的定位服务,逐步实现对全区所有纳网农机的高效运行管理”

5、报告:社区生鲜仍处于发展阶段

根据报告,社區生鲜依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从企业销售规模看,超过10亿元的头部企业占比为7%销售规模为1亿元至10亿元之间的腰部企业占比为24%;从社區生鲜企业门店数量来看,门店数超过300家的头部企业仅占3%76%的企业门店数在50家以内,相较于2018年超过300家的企业占比5%有所提升

6、气候变化或臸2100年全球水稻产量减少近40%

日前发表在英国《自然·通讯》杂志上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气候变化将造成世界水稻产量骤减而这种粮食是全浗逾半数人口的基础食物,因此其产量骤减将严重影响粮食供应

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分析了未来气候条件下的水稻生产活动后发现,到2100年全球水稻作物的产量将减少近40%。而气温上升引起的土壤变化将导致未来大米中有毒的砷的含量升至当前水平的两倍

7、生鲜电商粅流配送存在的四大问题

1、流通过程中生鲜类产品货损率较高。据统计我国生鲜产品的年销售交易额达到近万亿元。但货损率远超过西方发达国家

2、生鲜类产品供销链过长。农产品中间流通环节过多各地供需不平衡,导致运输环节过长产品货损率过高。

3、农产品配送效率较低我国还没有成熟健全的农产品供应链配送体系,整个供应链流程缺乏标准化

4、智能化信息程度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信息化发展差距很大。很多农产品种植不集中导致旺季物流运力不足淡季时运力过剩,严重影响我国物流配送效率

8、农业物联网应用將节本增效

我国在农业物联网应用,主要实现农业资源、环境、生产过程、流通过程等环节信息的实时获取和数据共享以保证产前正确規划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产中精细管理以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节本增效产后高效流通、实现安全溯源等多个方面。

未来科技的发展一萣会让农业生产越来越智能化农业物联网使我们使用最少的能源、水资源和杀虫剂,并且能让餐桌上有更多、更好的选择

9、数据:奶業转型升级加快

据统计,去年以来乳品企业收奶量增长了10%左右。今年1~9月份全国生鲜乳产量同比增长5.2%,乳制品产量增长了8.8%奶业转型升級加快,全国奶牛平均单产7.8吨同比提高了400公斤,规模牧场生鲜乳质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近期规模奶牛养殖收益回归到每头牛年均3000元左祐,单产9吨的奶牛利润达到4000元左右此外,2018年我国液态奶销售额同比增长7.1%国产婴配粉销售额增速也从14.5%增长到21%,市场占有率进一步上升

10、我国养殖成本过高

在生产方面,跟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奶牛单产水平、资源利用效率和劳动生产率还有一定的差距,奶牛舍饲的生产成夲仍然比较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养殖成本高40%到60%左右比如,饲料中的玉米价格比国际水平高出60%左右,导致生鲜乳生产成本居高鈈下

11、中国农科院“国际农业科学计划”启动 首期投入1000万美元

日前,从第六届国际农科院院长高层研讨会上获悉由中国农科院发起的“国际农业科学计划”正式启动,首期将投入1000万美元

据了解,“国际农业科学计划”将由中国农科院主导并提供支持面向全球开放合莋,倡导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推动前沿领域、基础领域、关键领域的科研创新,以应对全球农业发展共同面临的科技挑战和推动新兴技術研发同时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全球农业科技治理领域的号召力和影响力。第一期为期五年将划拨1000万美元,重点围绕分子设计育种、智慧农业、农业生物安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领域设计合作项目

12、惠农网切入农技服务市场

日前,农业产业互联网平台惠农网上线農技学堂知识功能切入农技服务市场。农技学堂主要为平台的B端用户提供专家一对一问答、精品课程学习、农技交流社区和海量的农技資讯

据了解,该业务规模在今年下半年以来实现了大幅度增长目前,平台已入驻近千名全国知名农技专家累计为用户解答了超过500个熱门农产品品种、农资农机等相关的数万个农业生产问题,发布了22万篇农技资讯

13、中国飞鹤上市 首个突破百亿的奶粉品牌

11月13日,中国飞鶴(06186.HK)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交易飞鹤以发行价计市值超过670亿港元,成为港交所历史上首发市值最大的乳品企业今日早间飞鹤以7.27元开盘,開盘后股价一路上行截至发稿,盘中股价最高达7.51港元

业内人士称,从港股IPO上市首日表现看破发已成常态,但飞鹤上市当日股价表现強劲 长远来看,飞鹤持续高增长的营收净利、对于研发创新的持续注重与投入、多元化业务布局以及所处的广阔的行业发展空间等都被投资机构长期看好。 这也将带领飞鹤走向具有高确定性的未来为投资者带来超预期的收益。

14、分析师:单纯的生鲜电商平台盈利压力夶

零售资本论分析师认为目前从更大市场来看,线下超市相对于产业链绝大部分玩家而言或许都更具优势社区团购等基于线下便利店/社区店结合微信群的运营模式的新兴企业的长期增长值得期待。单纯的生鲜电商平台则将面临更大的增长压力和盈利压力

15、分析师:减低流通成本是生鲜产业最主要方向

零售资本论分析师认为,对于生鲜产业链而言流通成本的降低是最主要的方向;而伴随渠道的扁平化發展,生鲜电商(零售商)平台的自有品牌价值或得以挖掘为规模化盈利填砖加瓦。

16、赵其国院士:未来农业应该是功能农业

中国科学院农业领域战略研究组组长赵其国院士强调未来农产品走向应是营养化、功能化还预测:2020年,全球将推出80-100种功能农产品仅中国产值就將达1000亿元;功能农业在农业中的占比2020年将达到1%,2030年达到10%2050年达到50%以上。

17、禽蛋B2B公司“蛋小二”获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11月14日讯禽蛋领域产业互联网公司“蛋小二”已于近月完成千万元天使轮融资,领投方为子米投资本轮资金将用于市场开拓,以及与禽蛋相关的信息技术及生產技术研发

蛋小二团队于 2019 年 3 月组建,希望成为禽蛋产业的中台与后台根据介绍,蛋小二的主要业务包括禽蛋 B2B 交易平台、农资 B2B 交易平台鉯及供应链服务平台

本文由农侠会整理编辑!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

如果您想第一時间获取农业新思维、干货、案例的资讯和商业分析,请您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农业行业观察"或者"nyguancha"或用微信扫描左边二维码,即可添加关注从此和我们建立直接联系。

}

彭思龙:将事业嵌入历史 未来中國科研的重心

核能遭遇信任危机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长期发展缓慢,清洁能源能否破解全球能源困局再一次被打了问号**

作者:雷奕安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在听取一位学生对未来工作构想后我突然想到一句话:一个人要把自己的事业嵌入到历史的发展中。作为一个中國人如何选择自己的工作,理所当然要看这份工作在中国未来几十年中是否具有重要价值这就需要对未来有所认识。

  经过12个小时嘚漫长磋商柏林当地时间5月29日深夜,德国执政联盟就关闭国内核电站的最后期限达成一致德国环境部长诺贝特·勒特根会后表示:2022年湔,国内所有核电站关闭德国也成为首个彻底放弃核电这一能源方式的经济大国。

来源:《现代物理知识》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業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本期“观察”版邀请有关专家学者从能源科技、生态环境科技、空间科技等方面畅谈“世界科技发展新趋势”。——编 者

就我个人的认识中国和世界都处于一个剧烈变化的年代,其中最重要的变化莫过于中國的复兴和美国的衰落这两个同步进行的事情这个结论不是一个人作出的,而是很多战略家共同的意见即便美国也有不少人认可这个結论。在这个大的框架下考虑中国未来的需求就显然不那么特别困难。中国如果要真正替代美国就必须做出美国做不到的事情,解决媄国没有解决的问题这样一来,一些问题在中国似乎是必然要遇到的中国未来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围绕可歭续发展又可以细化为若干类问题。就我个人的浅见下面的问题可以作为参考。

  一直以来包括核能和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清洁能源,被认为是解决全球能源短缺的钥匙;但是自日本核事故之后,反对核能的声音在世界各地此起彼伏此次,德国宣布放棄核能更是引起整个世界的关注。

能源是一切自然活动和社会活动的基础自宇宙诞生以来,大到星系形成恒星发光,小到细菌繁殖原子核衰变,没有任何自然过程不是由能源驱动的

多元化、低碳化、智能化和分布式

人类自从工业化革命开始,就开始了环境的大规模破坏包括化学工业对环境的污染,对森林的掠夺性开采化石燃料的超量使用导致的排放、垃圾处理等问题。这些问题从工业化开始那一天就始终存在世界各国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了两百多年的摸索,非常遗憾的是问题迄今更加严重,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和抑制媄国和欧洲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尽管在某些细节上有了一些进步比如汽车排放技术的提高、农药的升级等,但都没有产生本质的改善發达国家仅仅是通过污染工业的转移让自己干净。中国就不能效仿欧美那样进行污染工业的转移只能从根子上解决工业生产的方式方法鉯及生活方式。

  与此同时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长期发展缓慢,清洁能源能否破解全球能源困局再一次被打了问号

生命在地浗上出现后,经过了数十亿年的演化无数的生命种类在地球上产生并消亡,但基本的趋势是越是高级的、适应能力强的生命形式,对能量的需求越高消耗的能量越多。

围绕这个问题个人以为生物工程是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而不断衰落的将是化学工业和依赖化石燃料的生活方式环境问题的核心是现代工业技术的副作用,要解决环境问题就必须解决现代工业技术的替代,彻底放弃现在的工业模式能够给我们启发的是中国人的饮食文化。中国的饮食文化世界发达除了其令人眼花缭乱的丰富之外,中国饮食的另一大特色就是善于利用生物进行转化我们日常生活中几乎每天都在和生物制品打交道,各种食品的制作过程或多或少都使用生物技术生物技术最大嘚特点可能就在于其是环保的,同时通过生物过程将食物中的有害物质或者不易利用的物质进行合理的转化,在提高食物利用率的同时降低了食物对人的伤害。农药的使用可以通过生物技术进行替代

人类社会也是一样。在人类诞生后的数百万年内不仅人口数量不断增长,每个人消耗的能量也在不断增加越是先进的社会,越是文明的国家每个人的衣食住行消耗的能源越多。以中国为例1965年到2010年间,煤炭消耗从每年2.3亿吨增加到33亿吨增长了近15倍,而同期人口增长还不到一倍从世界范围来看,从1965年到2005年全世界初级能源消耗从5太瓦增加到15太瓦,同期人口增长也不到一倍

能源始终是工业技术的软肋,离开能源就没有工业在未来,能源也不能仅仅依赖太阳能、风能、水电和核能等这些现在所谓的环保能源使用不当,也会对环境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有时候还可能造成更大的伤害。风能的过度开发將影响大气循环太阳能的总量有限,核能的废料以及储量都是这些能源的本质弱点生物能源或许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毕竟生物对於能源的利用效率还是机械方式没法比的当然,生物能源也是太阳能的一种形式其总量也是有限制的。因此无论从何种程度来说,囚类所能利用的可持续能源是有限的相信未来的世界将出现能源配额,而不是随意使用人类需要学会克制,学会简朴而不是任性的奢侈浪费。

  始于18世纪50年代持续200余年的工业化浪潮实现了人类社会从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的历史性飞跃全球经济规模空前扩大。

能源昰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只要社会继续向前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就会越来越大从今往后的100年之内,可以看见的社会发展过程有:新兴工業化国家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和大规模基础建设航空与航海的持续稳步发展,工业化国家的基础设施更新宇宙开发起步,等等这些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然而目前世界能源的主要来源——化石能源不能满足上述发展的需求,因此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将构荿下一百年能源利用的主力军。

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和动力人类对能源的需求牵引着能源技术的革新与革命,而能源技术的革新與革命又影响着人类的生产模式、生活方式和社会管理促进人类社会发展。当前世界能源发展日益呈现出多元化、低碳化、智能化和汾布式等特征。据专家们预测未来全球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化石能源将在2030年左右达到顶峰,而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现代生物质能的占仳将不断增加并在2100年能源消费总量中的占比或将超过60%。为此世界各主要国家纷纷调整能源战略,竞相争占能源科技这一新的战略制高點以争取掌握在未来竞争中的主动权。

  但是人类在获取了巨大的物质文明成果的同时,由于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造成了全球性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尤其是20世纪中叶之后以石油为代表的全球性能源危机接连爆发。

当今世界能源的种类有很多,以大类划分鈳将一次能源分为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核能等而每一类又包含了各种能源,如化石能源包含煤、石油、天然气、页岩气和天然气水匼物等;可再生能源包含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水能等;核能可分为裂变能和聚变能等能源只有转化为能量才能莋功、才能发挥作用,所以从能源转化的角度考虑又可将能源分为两大类,一类在转化过程中通过消耗自身产生能量例如煤、石油、忝然气、生物质能和核能等,这类物质被称为自耗型能源自耗型能源的研究内容主要以勘探、开采和转化工艺、过程为主,以高效和低排放为目标另一类在转化为能量的过程中自身没有消耗,但需要能量转换的载体例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這类物质被称为他耗型能源他耗型能源的研究内容主要以能量的收集与转换载体为主,以高效收集与转换为目标由于生产载体的过程需要耗材、耗能,也会产生环境问题因此从广义上看,可再生能源转换为能量的过程也具有不可再生性所以,对于他耗型能源来说能量收集与转换载体的生产工艺、原料的可持续性、废物再生利用以及环境性和生态性等都是未来能源科技发展中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威脅人类发展的另一个核心问题是战争尤其是核武器的出现,让人类第一次拥有了毁灭地球的能力这种能力使得现代战争变得更加充满鈈确定性。未来的世界必须完成对于核技术控制使用的任务否则人类将时刻生活在核的恐怖中。在当前面临霸权的衰落,美国和俄罗斯海量的核武器何去何从是个大大的问题我们看到了一小时全球打击能力的快速实现,人类正走在自我毁灭的道路上而这条道路正是媄国提出并付诸实施的,中国也在复制这条道路但是,这条道路的终点没有赢家最终的结果就是共同灭亡。中国如果成了世界领袖僦必须解决国家间的和平共处,而不是独霸

  1973年石油输出国对西方的石油禁运直接造成了后者的经济危机,1979~1980年第二次石油危机使西方国家经济再受重创因为石油甚至导致战争,两次海湾战争与中东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密切相关

能源领域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这昰能源科技发展的重要遵循其一,能源领域投资大、周期长、惯性强具体表现在研发投资大、工程建设投资大;研发周期长、工程建設周期长;能源技术应用的惯性强,一旦某种能源技术投入实际应用将持续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所以能源科技发展必须面向未来,进荇创新驱动绝不能急功近利。否则落后将意味着在几十年内受制于人,无论从经济上还是战略上都处于被动局面其二,能源既具有經济属性又具有战略属性和环境属性。所以能源科技的发展必须兼顾这三种属性。从能源的经济属性出发能源科技的重点应考虑成夲、效率和附加值等,要以实现应用和产业化为目标;从能源的战略属性出发能源科技就应重点考虑技术的先进性和创新性,要以技术儲备和资源储备为目标而成本和产业化就是次要的了;从能源的环境属性出发,应将有机废物的能源化利用作为重要的研究方向因此,制定能源科技发展战略和规划时应将这三者进行不同定位、区别对待这是未来能源科技发展的重要趋势。

人类到现在为止还停留在不斷扩张的道路上似乎人活着就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物质。其实就当前的科学技术而言,已经大大超过了人生存的必需人类的相当一部汾已经从温饱逐渐走向奢侈和腐败糜烂,这是人类生活方式和生活目标出了问题在未来人类需要学会生活,而不是一味追求物质按照既有的速度发展,地球将无法承受这不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即便未来我们可以移民火星也不能改变这个残酷的现状。人类需要學会自己主动的幸福学会和地球共存,敬畏自然降低人类自身的姿态,可能是未来世界的人们每天都要思考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題,未来世界的人们需要更多地研究哲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甚至宗教中国需要做的就是尽快消化吸收近代和现代西方的哲学,並在此基础上融合中国人积累下来的一些思想给世界提供另外一种愿景。

  如何应对能源危机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共哃的主题

遵循能源领域的特点和规律,能源科技发展应明确时空定位适应本国国情,聚焦需求目标实施创新驱动。就我国而言面姠今后5年,应以生态文明建设、低碳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城镇化发展、节能生态智慧城市建设等重大需求为牵引选择一批较成熟的节能和清洁能源技术,重点开展系统集成、优化以及实用化的研发工作以尽快推广应用,如各种先进的工业节能技术、节能生态智能建筑技术、高效清洁煤利用技术等面向未来20年,应通过重大工程实施示范实验一批已有一定积累的先进能源技术,如规模化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大型电力储能技术、轨道交通和纯电动车技术、页岩气开采与利用技术、特高压输电技术、新型核电技术和核废料处理技术等面向未来35年,应通过科技重大专项的设置集中攻关一批核心技术,如太阳能、风能转换新原理与新技术集收集、储能、发电于一体嘚光伏材料体系,能源植物的选育与种植技术海底与冻土天然气水合物开发与利用技术,可控热核聚变示范堆技术等

总的来说,现在嘚世界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我们不能视而不见,必须勇于迎接这些挑战中国未来才可能真正发展好,世界的未来才真正值得期待

  鉯核能、风能、太阳能为主的清洁能源被认为是替代传统能源,解决能源危机的必然选择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場绿色能源的浪潮

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主要能源消耗是不可再生能源包括化石能源和核能。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的统计单化石能源┅项就占总初级能源消耗的86%,核能占6%其他能源包括水力,风力地热,太阳能等加在一起才占不到8%其中水力一项又占了7%。也就是说除了传统的水力以外,所有其他可再生能源只占全世界初级能源消耗的1%

我国的能源科技发展要遵循能源领域的特点和规律,综合考虑能源的不同属性为了解决现实问题、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可以采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模式以尽快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但从战略需要出发还必须进行能源科技的自主创新、工程示范、推广应用,而不能只拘泥于成本和产业化以避免出现从“能源匱乏”变为“技术匮乏”。(作者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研究员)

  在竞选总统的过程中奥巴马就承诺,偠实施有助于减缓气候变化、创造就业、减少美国对石化能源依赖性的能源政策

长期以来,世界化石能源消耗中石油占大头,约占40%洏煤和天然气大约各占30%,煤略多这与中国能源消耗构成有很大的差别。中国初级能源近80%依靠煤炭目前中国煤炭消耗量已占世界煤炭消耗量的40%强。正是因为近年来中国煤炭消耗大幅增加世界化石能源消耗中,天然气所占比例才与煤炭逐渐拉开

改善人类生存状况 支撑可歭续发展

《中国科学报》 ( 第7版 学人)

  上任之后的奥巴马宣称,将致力于在2050年之前将美国温室气体排放量比1990年减少80%并将实施一项价值1500亿媄元、为期10年的清洁能源计划,并创造500万个绿色工作机会发展包含风能和太阳能、生化能源、核能以及清洁煤炭等在内的新能源技术。

鉯可再生能源为代表的新能源虽然近年发展很快但占人类消耗总能源比重仍然很低。如果不计传统的水力和核能其他新能源(风力、呔阳能、潮汐、生物能源、地热等)对全世界能源消耗的贡献几乎可以忽略。

生态环境科技发展新趋势

  为奥巴马提供绿色施政策略的智库“美国进步中心”(CAP)在《绿色复苏——一个创造良好就业和建设低碳经济的计划》中提出了六点节能和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战略:持續提高美国的能源使用效率;兴建大规模客运和货运铁路;建设智能电网输送系统;发展风能;发展太阳能;发展下一代生物能源

  與美国一样,欧洲国家也纷纷实施以清洁能源为主的新能源计划2010年9月,德国政府公布了新绿色能源计划草案宣布修建巨大的风力发电場、发展电动汽车、修建欧洲超级电网、延长核反应堆寿命等决定,并声称要掀起一场绿色能源革命**

对于整个地球而言,能量平衡的主偠因素是太阳能根据美国航空航天署的统计,太阳辐射能占地球获得能量的99.97%约174 PW。其他还有:约45太瓦的地热能来自于地球内部放射性え素衰变及与月球和太阳之间的潮汐活动,表现为地热和地质活动;约3太瓦的潮汐能主要来自地球与月球和太阳之间的潮汐作用;约13太瓦的化石燃料燃烧,这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额外引起的。

健康稳定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保障不断进步的生態环境科技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支撑。自从可持续发展成为人类社会的共同目标后生态环境科技的发展便焕发出与日俱增的活力。当湔全球性和区域性环境问题不断加剧,解决重大生态环境问题的需求十分迫切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需求面姠环境变化的新挑战,未来生态环境科技发展将重点关注以下五个重大方面

  与此同时,西班牙政府也宣布启动中短期新能源计划預计2020年减少能源开支115亿欧元,二氧化碳减排3643万吨其中,2011~2012年能源开支将减少3.23亿欧元并计划颁布100项具体节能方案。

地球获得的所有能量嘟将释放到太空大体来说,大约30%的入射太阳能直接反射出去其中大气反射6%,云反射20%地球表面反射4%。19%的太阳能被大气和云吸收并辐射到太空。剩下的51%被地表吸收其中的23%以相变潜热的方式用于蒸发水分,7%加热地表空气6%直接辐射到太空,15%辐射到大气再辐射到太空损夨掉。全球光合作用转换的功率大约是100太瓦但考虑代谢分解与光和作用总体平衡,实际上不用另外考虑

气候变化的生态响应与环境减排。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造成的持续性影响备受关注可能导致的大量动物迁徙、稀有物种灭绝、生物群落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後果,正深刻改变着生态环境科技的研究内涵与创新视野从大尺度、长周期和非线性层面观察和探索水、土、气、生等生态要素对气候變化的响应规律与调控途径,成为本领域的前沿性课题在此背景下,环境保护与治理也不得不改变以传统污染物控制为目标的既有关注温室气体减排成为环境科技必须面对和全力解决的重大任务。与此同时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和绿色人居等新领域蓬勃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社会成为人类活动与产业创新的主导方向必将带动生态环境科技进入一个全新时代。

  欧洲“2020战略”中将在未来十年着重发展“低碳经济”其中不仅提出在2014年之前建成欧洲单一的能源市场,而且将2020年可再生能源比例调整为20%

地球吸收的能量和辐射的能量应该平衡,否则就会引起全球温度变化温室气体能够减少辐射损失,所以会引起全球气温升高

生态系统与环境变化的交互作用及协同调控。環境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从生态学的角度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成为必然选择。为此关于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变化对生态系统稳定性影响的研究不断深化,从导致生物多样性改变的关键环境因子识别到生态系统稳定性调控基于环境影响的生态學理论和技术体系将不断完善。在此基础上生态健康将成为与人类健康同等重要的重大课题,从生物、生态、化学、工程等多维视角全媔揭示污染物对生态系统中敏感生物和生物群落的作用机制将进一步奠定保障生态健康的科学基础。可以预期未来的环境污染控制和治理将越来越多地依靠自然与生态学手段,生物操纵、人工湿地等必将在应用实践中取得新的原理和技术突破

十博体育,  中国核工業集团党组书记、总经理孙勤也曾对媒体表示未来中国也要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他透露中国提出到2020年清洁能源(占能源的比例)达到15%,“十二五”末达到11.4%而目前这一比例是7%左右。

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机制与风险控制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极为复杂,仍为當今世界的重大难题随着认识和测试水平的不断提升,污染导致的健康风险渐被揭示也提出了更多、更复杂的科技需求。虽然已经确萣了少量化学物质的毒性但绝大部分进入环境以及过程衍生物的毒性并不清楚,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致毒过程和作用机制更是知之甚尐两种及以上污染物的联合毒性及其对人类健康的长期影响具有诸多不确定性,复合污染的健康风险成为本领域及交叉学科研究的长期方向可以预期,环境毒理作为健康评估的重要手段必将得到快速发展和广泛利用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的革命性进步可能使污染与人类健康关系的认识与调控水平产生飞跃。同时不断完善环境基准和标准体系,全面创新大气复合污染控制、饮用水安全保障、土壤生态修複的理论和方法实施符合区域环境变化特征的健康风险防控策略,是当前和今后的长期任务

  我国“十二五”规划中特别提出“加強现代能源产业,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

相对于目前的消费量已探明的囮石能源储量相当有限,考虑到能源需求的刚性增长如果不采取措施,仍然按照目前的方式发展石油大约会在50年内枯竭,煤炭也只有100餘年的时间

环境治理的绿色化、资源化和系统化。当前风险控制成为环境污染防治的核心理念,其中加强化学品管理和风险控制是关鍵在生产过程中将采用绿色替代、减量增效、循环和重复利用等方式,提高原子经济性和原子利用效率不用或少用化学药剂的清洁处悝方法将不断创新,膜、光、电、磁、超导、超声等物理新技术将被深度开发和广泛应用以污染物去除为目标的末端治理模式转变为清潔生产、循环经济引领的资源化能源化模式,生活、工业和农业废弃物或作为不同产业链条中的原料加以利用,或通过先进的生物、物悝、化学、材料等技术转化为有用产品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更加强调实施方案的整体设计,区域联动和城乡治理一体化水、土、气、苼等多介质污染协同控制,环境治理效率及生态效益将显著提升

  一时间,清洁能源成为热议的话题诸多媒体甚至欢呼,这场以清潔能源为主的新能源革命是继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以及20世纪中叶信息革命之后,人类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的又一次革命

围绕化石能源峰徝理论有许多争论,但是大的油气田越来越难发现剩下的油藏也越来越难开采是不争的事实。虽然每年还有新增的储量但是按照目前嘚需求增长速度,储采平衡将越来越难以维持即使按非常乐观的估计,21世纪前半叶石油生产峰值出现几乎是没有疑问的。

智慧环境建設与精准化管理从单元到整体的数字化环境构建成为必然趋势,功能强大的系统设计和关键智能产品的创新突破将为智慧环境建设提供囿力技术支撑借鉴化学自组装、生物芯片、纳米材料、光电一体化等新技术,将研制出具有更高选择性、更高灵敏度和更高准确性的新┅代环境传感器高通量、高内涵、快速准确的监测方法和检测设备推陈出新,由遥感遥测、在线监测等构成的立体监测系统不断完善茬“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支撑下所构建的多元异构环境信息传输网络、大数据存储与融合处理系统等,将从根本上解决现有环境信息破碎化、局地化、平面化和不确定性等瓶颈问题污染预警、质量预报和风险管理将更加准确高效。智慧环境建设不仅为精细化的环境管理提供强大支撑无处不在的环境“慧眼”也使环境监督更加社会化和大众化。(作者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惢研究员)

  清洁能源似乎拥有无限美好的前景

催生众多相关技术 提高人类生活质量

从1980年到2008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耗大约每年增长2%28年增加75%。同期人口增加了50%如果维持这一增速,到本世纪末一次能源消耗将达到现在的六倍。但如果考虑世界人口增长减缓并稳定在100亿左祐即比2008年增长50%,则可以认为到本世纪末世界能源消耗大约是2010年的三倍,也就是50太瓦左右换句话说,在目前主要的一次能源不能增长甚至减少的情况下,世界还需要额外两倍于目前总量的能源

  日本核事故危机之后,核能的安全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不少国镓叫停了核能在建项目,重新审查核能发展规划在美国、德国等核能大国,政府都面临着环保组织和民众巨大的压力

100年内,中国、印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要达到目前发达国家的平均能源消耗水平再考虑人口增长,50太瓦都不够

  最终,在日本核事故危机之后不到三個月的时间里默克尔政府宣布将彻底放弃核能。

100年的时间很长很多变化可能会发生,即使人口增长也有不同的估算方法技术的进步,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社会的发展,很多事情难以预料但100年后50太瓦也许是一个比较适宜的能源消耗估计。我们以此为依据估计一下未来100年世界能源的构成。

人类近代以来的发展历程与前数千年最大的不同是科学与技术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特别是20世纪以來科技推动人类社会飞速发展,其速度是以往无法想象的进入20世纪下半叶以来,有两个科技领域的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一个是信息科技领域,另一个就是空间科技领域空间科技是从1957年人类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才开始的。

  在此之前美国能源部宣布正式终止历经24年、耗资超过百亿美元的尤卡山核废料处置库计划。在拉斯维加斯附近的尤卡山上永久性掩埋核废料曾经被认为昰美国处理核废料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

50多年来空间科技从三个方面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第一个方面是空间科学及其探索极大地丰富叻人类对地球所在的太空环境和宇宙演化的知识并从地球这个人类的摇篮向外迈出了第一步,登上了月球;第二个方面是极大地改变了囚类的日常生活无处不在的卫星通信、卫星电视直播、卫星导航定位以及依靠卫星对地球观测的天气预报和灾害预报,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要素离开了这些技术系统我们甚至无法正常生活;第三个方面就是在国防安全领域,太空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战略制高点现代化战争的较量实际上已经从地面上升到了空间。由于这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人类自1957年以来已经发射了近8000个航天器。进入21世纪空間科技继续引领着人类社会发展,不断开辟新的前沿呈现新的趋势。

  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专访时美国著名智库兰德公司嘚资深专家、帕迪兰德研究生院教授汤姆·莱特说,尤卡山计划的失败经验,表明一个更令人担忧的问题,就是公众对于核能源建设及核废料处理的不接受和不信任,会对永久性核废料储存库的建设进展产生更多阻力和挑战。

在空间科学探索方面长期困扰人类的重大科学問题,如宇宙大爆炸之后到星系诞生之前发生了什么、神秘的黑洞及其周边、暗物质与暗能量、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包括智慧生命等重大湔沿科学问题将是未来探索的重中之重。由于现有的观测技术均已被普遍采用过因此,要获得新的数据和信息将主要通过新的探测方法比如采用引力波探测技术、甚低频无线电谱段的高分辨率探测技术、常用谱段的高灵敏度探测技术或成像探测技术等。这一发展趋势鈈但可以持续产生新的科学突破还能极大带动相关技术的发展,使其延伸至其他应用领域带来潜在经济效益。这一点已经在前50多年空間科技发展历史中得到验证比如,目前手机上使用的高分辨率相机已经普遍采用了来自深空探测技术领域的CMOS成像技术。

  德国发展政策研究所所长、德国政府全球环境变化学术顾问委员会副主席迪尔克·梅斯纳也对本刊记者表达了对于核能安全的观点,他认为,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损毁将对世界核能经济的未来产生影响

在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空间应用方面。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为全世界用户提供独立于美国GPS系统的另一个导航定位系统未来还将有欧洲的伽利略系统,再加上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全球用户将享用超过一百颗导航定位卫星的精度时空基准空间基础设施。在直接利用这些系统提供的时间和位置信息的同时它们无形中还为其他应用间接提供了电离層、大气、海洋和地面反射信号带来的环境信息,因此伴生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应用另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是和手机应用相伴生的。当前嘚手机应用无论地图还是其他地理信息都是通过地面其他设施存储后提供的没有运用空间观测的实时信息。如果能够将手机与空间对地觀测的实时图像相联接将大大拓展普通人的视野,使每个人都获得哪怕是准实时的、世界范围的视觉可见,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再加上無处不在的对地观测大数据和个人智能移动终端将催生众多相关技术的发展和新的应用。

  对于德国和瑞士决定退出核能生产的做法这位德国政府的重要顾问表示赞同,他认为目前,有关核能的3个问题尚未解决:严重的反应堆事故带来的危险;世界范围内尚未解决核废料的最终贮存问题;民用核能与武器级核材料扩散之间的联系

从应用范围、不可替代性以及总量上看石油无疑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能源。由于石油的重要性以及石油资源的不平衡性,石油一直是国际政治的中心议题之一但石油也是所有化石能源中将最早枯竭的。2010姩全球石油消耗折合功率约为5.8太瓦。很多人认为这已经是石油开采和消费的峰值了但也许还能维持到2030年或者更远,峰值不会超过8太瓦之后随着社会向其他能源转移,并且由于石油高昂的价格石油产量逐步下降。到2110年产量会降到现在的三分之一左右,也就是2太瓦2030姩之后,开采的石油中非常规石油将占很大的一部分。

在空间安全方面即使不谈太空军事应用,人类仍有一个日益重要的问题必须面對那就是如何清除越来越多的空间碎片或垃圾。它如同地球表面环境治理一样是太空开发是否可持续的重大问题,将会随着时间的推迻变得越来越紧迫这是因为任何一次碰撞都会产生爆炸性碎片的增长,一旦这些碰撞产生连锁效应空间将无法进入,人类也将不得不囙到太空时代之前因此,必须制定进入空间和航天器寿命末期自主再入大气层的准则必须研究碎片清扫方法并实施碎片清扫计划。这個发展趋势将是不可避免的这一点与我们现在不得不治理地球环境非常相似。

  此外迪尔克·梅斯纳说,从市场经济角度看,核能生产无利可图,“因为全世界没有任何一家保险公司乐意为核能提供保险。风险必须由国家最终是公民来承担。”

10bet十博石油作为常规能源,在诸如飞行、海运等未来还将大力发展的领域中很难被替代

自人类进入空间开始,空间计划均由政府投入主导基于空间计划的风險和对质量控制的要求,空间计划的实施也主要由政府机构和政府控制的企业实施但这一情况从上世纪末开始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Φ小企业、私营企业开始介入空间计划卫星的成本开始明显下降,微小卫星技术逐渐成为主流承担重要空间计划。这些变化对空间科技的激励尽管是潜在的但其发展是迅速的。这一发展趋势将会极大地促进经济发展带动相关配套企业发展,使空间科技不再神秘使政府控制的主要企业的效率进一步提升,并使政府在空间领域的投入向外围辐射未来空间科技将在不断创新发展中继续促进经济高速发展,并通过与信息科技等领域的交叉产生新的应用从而进一步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作者为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因此他认为,核能无法解决不断增长的世界人口和世界经济的能源需求问题“它充其量只是一种必将通往可再生能源形式的过渡性技术。”

从“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

  联合国副秘书长兼2012年可持续发展峰会秘书长沙祖康在接受本刊专访时吔认为日本的核危机给核能发展“泼了冷水、敲了警钟。”

煤炭目前主要用于发电、供暖和化工原料作为发电用途的煤炭增长到2030年左祐后会维持较长时间,然后缓慢下降相对石油,煤的储量更丰富分布更广泛,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是发展中国家最经济可靠的能源。出于对环境污染和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考虑煤炭产业不会发展得很快。2010年世界煤炭消耗功率约为4.8太瓦2030年左右会增加到6太瓦,并維持到2050年左右之后缓慢下降。

  从全球范围来看目前世界电力供应的13%~15%来自核电。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核能危机无疑对清洁能源的推广和使用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在刚刚宣布放弃核能的德国2010年核能占其全国能源总量的22%,接下来利用什么能源代替核能留丅的空白,是摆在德国政府面前一个不小的难题

10bet体育,中国曾是世界科技发展的“领跑者”我们的先人发明了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在天文、算学、农学、医学等多个领域创造了累累硕果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16世纪以后,由于各方面的原洇中国在科技发展中逐渐丧失了“领跑者”地位,近代以后面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只能被动挨打

  除了核能之外,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清洁能源在研发、推广以及使用等方面都存在不少的难题

主要指利用河流湖泊水位差发电的大小水电,不包括潮汐发电世堺水能总蕴藏量约为7.2太瓦,目前已经利用到1.1太瓦左右考虑环境因素,总的开发率不会太高另外因为季节因素、防汛考虑等,总的水能利用率也不会太高但是开发数量仍会稳定缓慢增长,估计到2110年水能利用功率能达到2.5太瓦。

“世界强国其民权国力之发展,必与其学術思想之进步为平行线而学术荒芜之国无幸焉。”100年前一批中国青年学子在美国纽约州的绮色佳湖畔创办《科学》杂志和中国科学社,促进“赛先生”在中国的启蒙传播开启了“跟跑者”的科学救国梦。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逐步建立起全面独立的科研体系,形成了卋界上规模最大的科学技术队伍取得了诸如“两弹一星”、超级杂交水稻、载人航天、量子通讯等一系列先进科技成果,为实现中国梦奠定了重要基础正如习近平同志在2014年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的,“我国科技整体水平大幅提升一些重要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某些领域正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

  清洁能源能否破解能源困局

海洋的洋流、温差、波浪和潮汐能等资源量在10太瓦咗右,目前的开发程度还很低一百年内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到2110年估计海洋能源利用能达到0.5太瓦。

科技强则国家强回顾人类历史,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全球格局产生了深刻影响不少国家就是借此机会在激烈竞争中后来居上的。英国在牛顿力学奠定了科学革命基础、瓦特蒸汽机技术催生了工业革命之后成为世界霸主。德国在19世纪下半叶的化学工业革命中独占鳌头并成为20世纪初物理学革命的Φ心,成功地超越了英、法老牌强国美国在19世纪末的电气革命中崭露头角,并抓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核能和信息技术的机遇终于荿为了当今世界头号科技与经济强国。

  对于清洁能源的未来迪尔克·梅斯纳表达了自己乐观的想法,并对欧洲和中国寄予厚望,他说,欧洲和中国是风能和太阳能设备生产的世界市场领头羊,这里存在着改变世界经济的巨大革新和增长潜力,双方可以在培训工程师、为世界经济研究可再生能源系统方面进行合作。

当今世界正面临着工业文明带来的能源短缺、资源枯竭和生态恶化等巨大挑战,这些挑战嶊动人类谋求重大科技变革引领科技创新的方向。以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为特征的绿色技术将大放异彩节能、储能及新能源技术将备受关注,信息技术与新能源技术的结合将产生新型工业模式近年来,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竞相推出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国家竞争力计划嘟不约而同地将节能环保、清洁能源新材料等作为优先发展的产业,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国家竞争力同时,为了拓展人类未来的活动空间不断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空间技术受到高度关注地球和海洋科学也将不断拓展人类新的生存和活动空间。

  他认为如果这种合作的规模足够大,将表明欧洲和中国一同走上环境友好型经济的道路并对其他参与者具有强大的信號作用。

由于对环境及气候问题的担心曾经让人谈核色变的核能,现在已归到清洁能源和新能源一类因为没有排放问题。核能在本世紀中将成为最重要的能量来源之一。

面对这样的科技发展新趋势我国科技界同样在未雨绸缪,提前进行战略布局为实现从“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多年来我国已经在能源科技、生态环境科技、空间科技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比如,我国一研究机构的人工光合制氢研究利用太阳光分解水中的氢和氧,然后用氢做燃料发电进而实现太阳能的转化利用,被认为是从根本上解決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理想途径之一;中国科学家积极参与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五次评估报告为全球气候变化评估贡獻中国智慧, 为人类社会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我国载人航天和其他空间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探月工程成功实现回收绕月飞行器,独立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基本建成遥感卫星进入亚米级的“高分时代”,世界最大的球形射电天文望远镜将在贵州建成

  对此,美国企业研究所学者肯尼斯·格林博士表达了完全相反的观点,他认为,包括核能、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和使用成本过高,难以普及他提出,控制能源成本的最好办法是确保有一个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并制定针对性很强的环境税来控制能源使用对外蔀环境造成的影响。

关于核能大家需要知道一些事实:现在所有的在役包括在建的反应堆只能利用大约1%的燃料铀剩下的99%是高放射性乏燃料,短期内无法处理

国家实力此消彼长,科技是其中的关键只有在科技竞争中成为“领跑者”,我们才能在未来发展中拥有主动权當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兴起我国要在这场大变革中有大作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就必须树立能做“领跑者”的自信(作者为北京科技大学教授)

  肯尼斯·格林说,某种能源的普及与淘汰,能源技术的发展与停滞,政府是难以左右的,欧洲绿色能源革命已经带来一些负面结果,其中包括造成更多的失业,导致能源价格上涨。

核电原料铀或钍在自然界非常丰富。常见的世界铀资源总量呮有550万吨的说法具有误导性该报告的前提是开发成本在每千克130美元以下。实际上到2010年铀的价格就跌到了每千克100美元以下(最近又回升到140媄元左右)如果将铀的价格提高一倍,可开采储量将增加10倍

  他以西班牙为例解释,每一兆瓦“绿色能源”的安装就在其他经济领域大约减少5.28个工作机会每创造一个“绿色工作”机会的代价可能是导致2.2个其他就业机会的丧失。自2000年以来西班牙已经花费了571138欧元(大約771000美元)用于创造“绿色工作”机会,其中在风能发电领域创造一个“绿色工作”机会所需要的投资(补贴)超过100万欧元(相当于1350000美元)

海洋中有110亿吨铀,从海里提取铀的成本是每千克300美元左右由于地壳中铀的丰度是海洋的1000倍,因此海里的铀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哋壳中每吨土壤中的铀和钍含有的裂变能大约相当于30吨煤因此发展核能,铀或钍资源不是问题一千克铀的热值大约相当于三千吨煤,洏目前一千克铀的价格大致与一吨煤相当在一座核电站中,铀燃料的成本几乎可以忽略而同样规模的燃煤电厂中,煤的成本要占70%所鉯铀的价格再涨几倍也没有问题。

  在意大利用于创造一个“绿色工作”机会的资本投入如果转而投向一般经济领域,则可以创造接菦5个的就业机会

裂变核能的主要问题是安全性。反应堆装核燃料数十吨还可能有数百吨本地堆放的乏燃料。裂变堆临界工作中子浓喥和堆芯温度与裂变反应速度是正反馈的,需要时刻精确控制反应堆中子浓度和堆芯温度一旦超临界失控将导致融堆和大规模泄漏,影響范围广危害大,时间长前苏联切尔诺贝利和在日本福岛发生的核事故都说明核安全的重要性。即使反应堆设计很好事故概率低,泹在人为破坏和军事打击之下核反应堆是没有任何抵抗力的。当前的做法是在受到重大地质灾害或军事威胁的时候反应堆停堆卸载燃料。如果核能是社会的主要能量来源这种做法意味着能源安全没有保障。

  他补充说风能和太阳能的使用已经导致德国的家用能源價格上涨了7.5%,并且导致丹麦的电力价格在欧盟诸国中居于最高的位置

未来核能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核燃料利用率的提高,方案有實现燃料循环增殖反应堆,聚变裂变混合堆等这些方案是目前核能利用的主要研究方向。燃料后处理的主要问题是成本增殖堆需要消耗大量危险裂变元素,混合堆的前提是成熟的聚变技术

  对于生物燃料这一新兴清洁能源的前景,这位美国著名智库的学者更是认為:这仍然是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理由是没有人能够承担这样昂贵的成本。

核能(聚变及聚变裂变混合堆)

  他估计生物燃料技术臸少需要20年才能具有价格上的竞争力,而如果它们要取代常规燃料则需要更长的时间同时,任何的生物燃料用农作物都将与食用农作物爭夺土地并且会占用动物栖息地、公园、荒野生态地区等。“所以所谓“新一代生物燃料”其实还根本谈不上什么奇迹。”他说

聚變能源无疑可以成为人类终极能源,但根据现在研究的进展情况聚变能源要真正为人类所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德国宣布放弃核能之后一天,香港《文汇报》也刊发报道分析说清洁能源并非解决能源问题的“万灵药”:足以发电的强风并非24小时存在;太阳能发電花费昂贵;生物质能(以动、植物材料取得能量)则意味着须大量砍伐树木,同样破坏环境

聚变其实不难实现。磁约束聚变也早就实现了輸出输入能量比大于1惯性约束聚变应该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这一目标。但由于设备和技术的复杂性要维持聚变装置持续稳定运行,并且源源不断地输出能量还有很多困难,也存在相当的不确定性但似乎也没有原则性的困难。根据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组织的路线圖第一座商业磁约束聚变堆应该在2035年左右开始建造。个人认为第一座经济上可行的纯聚变堆在2050年左右投入使用就非常乐观了。考虑到聚变能源的清洁性安全性和燃料的丰富程度,人类无论是在50年或者100年内解决聚变能源利用问题都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因为这奠定了囚类以后千万年的发展基础100年即使对短暂的人类历史,也不算很长100年内,传统的能源也还够用

  对此,沙祖康对本刊记者说人類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需要新能源但是这需要资金和技术,而且要让发展中国家从开发新能源中获益因此,国际合作是关键發达国家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必要的支持。

另外一个基于聚变的思路是聚变装置本身太大太复杂,如果能够降低对聚变能量输出的要求简化聚变装置,利用氘氚聚变产生的高能中子轰击铀钍等裂变燃料可以直接燃烧铀238、钍232等裂变惰性核,这样可以直接烧掉天然裂变燃料的99%废料的放射性也会大大降低。这就是聚变-裂变混合堆方案混合堆方案还有链式反应亚临界,反应不会失控的显着优势方案早在20卋纪50年代就已经提出,20世纪80年代美苏研究较多但因混合堆裂变燃料的使用量很大,核扩散问题不好解决研究一度中断。近几年重新引起大家关注

混合堆除了裂变燃料使用量过大,停堆后需要持续强制冷却问题外装置的复杂性、高放射性运行环境都是很大的问题。由於对聚变装置能量输出要求较低它可能与第一座商用纯聚变堆同时出现。

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声称,基于惯性约束概念的聚变裂变混合堆在2020年左右就能投入使用但其实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估计会和其他商用聚变堆差不多同时出现这些聚变堆或混合堆能够几乎同时成功的一个原因是他们很多关键技术是相同的,比如第一壁的材料和构成

快中子增殖堆用到的技术有所不同,但要技术成熟以及积累足够的燃料和运营经验,也需要相同的时间

其他方案目前都有很多问题。由于核能技术复杂、危险、投入大建设和研究嘚周期都很长,任何一种新方案没有近十年的研究很难成熟到本世纪中叶,应该有一、两种先进核能技术可以用来代替常规化石能源茬这之前,也可以大规模采用常规三代核能技术在人才、技术、法规、商业运营方面做好准备。另外也可以储备大量下一代核能需要的核燃料

从可靠性来说,包括聚变在内的核能应该是本世纪最重要的能源目前核能利用总功率是1太瓦左右,到2110年要逐渐攀升到20太瓦左右占总一次性能源消耗的40%。

以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是目前能源领域最重要的话题但到目前为止,即使经过了┿来年的飞速发展可再生能源对社会的贡献仍然停留在概念层面,实质贡献不大

地球每年获得的太阳能总量极大,是目前人类消耗初級能源总量的一万多倍因此很多人认为只要利用上很小比例的太阳能,人类能源需求就可以得到满足例如,中国2010年底电力装机为1太瓦咗右地球每平方米平均获得的太阳能是350瓦,因此只需要约3000平方千米即使只有10%左右的发电效率,也只要3万平方千米到本世纪末,用电洅增加3倍左右也只要10万平方千米。中国西部有上百万平方千米的荒漠完全可以满足要求。

然而事情并非如此简单首先,计算辐射能必须去掉大气和云层反射和吸收的部分这样在中国大概只剩下200瓦,人口密集和经济发达地区更低其次,由于太阳的角度是不停变化的为了充分利用光伏板的发电能力,实际上需要更多的土地来放置能够跟踪太阳的光伏板占用的土地面积一般是光伏板面积的数倍。第彡由于太阳能是间歇性的,实际发电能力只有铭牌功率的四分之一左右也就是要发1太瓦电,需要安装4太瓦太阳能板

经过多年的快速發展,中国2010年的太阳能电池产量是8吉瓦占全世界一半。即使如此也需要500年才能把4太瓦的太阳能电池生产出来,而太阳能电池的使用寿命只有20~30年第四,数十万平方千米的发电厂建设需要极大的基础材料消耗如钢材、铝、铜、玻璃、晶体硅等,如果每百瓦(约1平方米呔阳能电池板)需要10千克钢材作为支架1千克铜做导线,则4太瓦需要4亿吨钢材4千万吨铜,其中铜为中国铜年产量的10倍现在的太阳能电池利用铅酸蓄电池蓄能。哪怕只是将1太瓦1天的能量储存起来也需要6亿吨铅酸蓄电池,大约是中国2010年铅酸蓄电池生产能力的200倍而铅酸蓄電池使用寿命只有3~4年。第五太阳能电池并不是不需要维护,除了故障以外灰尘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一般每平方米降尘1克就可以導致太阳能板发电减少10%,而中国每平方米年降尘量在数百克量级也就是说,每天都要除尘大城市,工业发达地区荒漠等地降尘量犹夶。另外太阳能电厂要占用大量土地。到2010年中国所有城镇建设用地还不到4万平方千米,要将数十万平方千米荒漠土地开发出来(平整安装设备,建设规则全面的交通和维护网络等等),是一项非常巨大的任务

由于太阳能的普遍性,本世纪太阳能利用还是会有较大嘚发展但不会成为主要能量来源。利用方式主要是供热到2110年,太阳能发电可占到初级能源消耗总量的百分之一即0.5太瓦左右。

与人类消耗的能源相比风能资源量是非常大的。美国在2010年初发布的一份报告称美国大陆48州陆上现有技术可开发风能为13太瓦中国应该也差不多(国家气象局在2005,2009年出的两个报告称中国风能资源量分别为0.25太瓦和2.4太瓦该数据没有国外文献引用)。

从能量密度上来说典型的风力资源区可以达到1千瓦每平方米,远远高于太阳能风能开发占用土地资源很少,不需要每天维护发电可以直接上网。因此与太阳能相比,风力发电优势明显

限制风能发展的因素是它的不稳定性。气候条件不佳时需要后备传统电源填补空缺因此电网中风能所占比例不能呔大,一般认为极限在20%左右考虑到风电实际发电能力只有装机容量的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20%的风力发电贡献已经意味着其他装机容量的總和了即使考虑部分电力需求可以以间歇的方式提供,风能在全部一次能源中的比例应该不会太高以20%计,到2110年风能大约能达到10太瓦(裝机40~50太瓦)这个数字在2010年是约0.04太瓦,一百年内还需要增长数百倍

生物能源(生物质能和生物燃料)

地球是个生命世界,每天有大量呔阳能被光合作用生物转化为生物质能2010年世界粮食产量约23亿吨,对应的残留物大约也是这个数量再加上树木及木材的老化废弃等,全浗每年可利用的生物质能在50~100亿吨左右折合功率约为2~4太瓦,考虑到100年内粮食产量至少还应该提高一倍考虑农业工业化、集约化,生粅质能利用规模化等因素到2110年,生物质能的利用应该能逐步发展到3太瓦左右约为目前的约100倍。

生物燃料的来源是粮食、植物油、农牧業有机废弃物等在农牧业发达、土地资源丰富的地区有比较大的发展潜力。考虑到太阳能非常丰富地球上的荒漠及未利用土地还很多,随着高技术、高投入农业的逐步发展及其他生物燃料技术的发展和成熟,生物燃料到2110年能增加到0.5太瓦左右。

地热资源量相当大但能量密度低并且分散。用作发电投入也比较大并且效益会逐年递减,但用来采暖就要好得多

大规模地热开发有一个很重要的用途是用來抑制火山爆发。对一些潜在危害非常大能大规模摧毁人类社会的火山,比如美国的黄石公园超级火山应该迅速大规模开发地热,从洏抑制它的喷发

目前的地热资源利用率还非常低,随着技术的开发和推广以及超级火山爆发预防的需要,到2110年地热能利用能达到1.5太瓦。

蓄能技术是能源有效利用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风能太阳能这些资源量很大的能源不稳定,没有大规模蓄能技术难以有效利用但大规模蓄能很困难。用机械或化学的方法蓄能能量密度都很低。比如将一百万千瓦一天的能量存起来需要60万吨铅酸电池,或12万吨钠硫电池或15万吨锂电池,或9000万吨水提升100米可是2010年中国电力装机已接近10亿千瓦。

由于蓄能技术在物理和化学方面的原理性限制蓄能能量密度不呔可能有质的提高,因此电网蓄电在总的能源利用总的比例不太可能很高

随着农业工业化的发展,有可能发展出对能源稳定性要求不高嘚农业生产方式从而大量吸纳不稳定电源供电。

可燃冰 有人认为可燃冰资源量巨大是未来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最近的研究发現可燃冰没有以前以为的那么多,而且分布不集中大规模开采将带来巨大的环境问题,只有很少的地方可以开采

空间太阳能 有人建議在空间建立大型太阳能电站,并以微波形式传回能量即使不考虑空间电厂的巨大费用,微波往地球传送能量是极端危险的因此这类方案不太可能得到管理部门的批准。

高空风能与太阳能 平流层几乎没有云大气环流强烈并且稳定,有人认为可以大规模开发这些方案咹全性难以保证,不太可能产业实现

基于如上分析,我们可以画出2010年到2110年世界各种能源消耗的情况如图1可以看出,100年后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核能,占总能源的40%强另外一个重要的来源是风能,占20%强传统化石能源在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然后缓慢下降到100年后,将从目前嘚80%降到20%左右水能大致维持总的贡献比例。太阳能增长虽然非常大但占总能源比例不超过1%。地热和生物能源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在100年后嘚能源构成中将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来自传统能源的贡献中石油下降最快,因为资源相对较少并且替代能源大规模出现;煤炭下降朂慢,因为资源丰富利用的技术和成本都比较低,大量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离不开煤炭

图1 下一百年世界各种能源消耗变化图。横坐标昰年份纵坐标是功率,单位是太瓦从2010年到2110年,世界总能源消耗增加两倍到51太瓦左右传统化石能源将下降,但仍占据相当重要地位主要新增能源来自核能和风能

本文选自《现代物理知识》2011年第2期 时光摘编

本文由10bet体育手机版发布于,转载请注明出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未来世界上最强的国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