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这首诗是否对仗,对仗是要求前后两句严对中的词性对仗包括相对吗?        

秋石客:中国旧体诗词的继承与發展
  “五.四运动”前后内外联合,以海归派为核心中国发动了一场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总攻击和清算,至改革开放达到高潮湔所未有。在这场攻击和清算中主要有两股西化风(自由主义和马列主义)推波助澜,形成了左、右合围之势虽然中国古典诗词受冲擊较小,但随着白话文大获全胜和新自由诗的兴起加上其他现代文化形式的掘起,中国旧体诗基本上偃旗息鼓几成文物。
  对于“伍.四运动”前后给予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要有正确评价,历史地看还是很必要的舍此不能清理中华文化的糟粕和吸收外国文化的优秀成份。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一个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有泼洗躁水把孩子一并倒掉问题“五.四运动”前后予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吔有很大的负作用,表现为对西方文化的生吞活剥和对东方文化的全盘否定言必称希腊、美国,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甚至产生了卖国攵化,从根本上动摇和损害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值得纠正的。
  近些年来中国正形成着一场深刻的全面的文化大反思浪潮,因而对中国旧体诗词的反思也是不可避免和合情合理的,对中国旧体诗词的继承和发展课题必然成为中国现代世界性新文化运动的偅要组成部分
  大反思的本质是新时代的新文化运动,其目的就是想通过东西方文化的大碰撞去伪存真,取长补短整合出中华民族文化统领的世界文化。须知任何民族的复兴和发展强大,都离不开优秀文化的哺育单纯的经济发展观点等是要不得的。
  中国旧體诗词博大精深想用一篇文章说明白其继承和发展是不现实的,笔者这只是敢于借机抛砖引玉罢了
  在我看来,一切非白话文现代詩的诗都可称之为旧体诗如四言、五言、七言、长短句、元曲都是。而格律诗专指规范的唐诗宋词格律诗反映了旧体诗的最高水平,所谓对中国旧体诗词的继承与发展主要是对唐诗宋词的继承和发展。
  二、新文化的冲击和文革的虚位
  中国旧体诗词的继承与发展问题很多如封建专制及科举制被推翻和废除,使文化精英不再把格律诗当作进身武器旧体诗词丧失了应有的原动力。这里讲一下旧體诗被新文化的冲击和在文革的虚位
  1、旧体诗被新文化的冲击
  中国学术界通常对二十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是高调肯定的。新文囮的本质是用西方文化反传统中国文化在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要求民主;在经济上反对地主经济、要求小农和市场经济;文化上反对科举、八股文、文言文,要求科学和白话文要文化大众化。在这种大背景下旧体诗词这一旧文化形式,自然受到严重冲击而日落西山
  新文化运动应该是对中国文化的扬弃,古为今用;对外国文化的合理吸收洋为中用。但可惜的是并没有做到而是常时间扬洋抑Φ,形成了卖国主义文化主流连中国文化的国宝旧体诗也弃之路旁就是明证,多亏有毛泽东为代表的一批文化人依然运用旧体诗词这一利器为中国服务旧体诗才没有遭到古文言文类的灭顶之灾。
  2、旧体诗在文革的虚位
  旧体诗在文革的虚位有两层意思:一层是由於毛泽东喜爱旧体诗词旧体诗并没有遭冲击,并没有像京戏那样受到改革的公开关照也就是说旧体诗词并没有成为文化革命的对象;②层是客观上由于毛主席旧体诗家喻户晓,影响到许多年轻人喜欢旧体诗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许多人冲破了旧体格律的束缚写出不少傳世之作,证明文化革命时就有人实际对旧体诗词进行改革了有很大影响。现在读起当年流传的不知名的手抄之词作仍由衷赞之,如《满江红.致战友》:“挥戈北上回首处,烽烟又起龟蛇间,黑云压城雨飞浪急。牛鬼蛇神挥刀日霜降华工举义旗,看二司挥刀拼天际鬼神泣! 忆往事,慢梳理;脑际恨回且激!拔苍山作绿毫神笔,饱蘸长江千重浪巧写蓝天万里壁;令宇宙传去三声雷,支持伱!”(注:这首词是根据我的记忆录出不全准确,标题是我加的还望知情者纠正。)
  你看这首词除了字数符合词牌,平仄等哆有不符然而能说这不是一首好词吗?因此证明旧体诗出新不但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大有可为的
  三、旧体诗词的历史发展
  简单回忆一下旧体诗词的历史发展,对正确理解中国旧体诗词的继承和发展是有帮助的旧体诗词是中国诗史中重要组成都分,唐诗宋詞是中国旧体诗词的精华
  旧体诗词是诗的一部分,早有四言后有元曲,律诗主要指唐诗宋词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那时还没有平仄等律诗要求。《诗经》原本叫《诗》共有诗歌305首。
   《诗经》所录诗歌多来自民间据说,周朝设有专门的采诗官采集民歌,以体察民俗风情、政治得失《诗经》中大部分诗歌都出于此。另一部分则为公卿、士大夫向周天子所献之诗歌功颂德、粉饰太平。其中部分诗歌曾有人考证其作者,有臆断者有有理有据者,不过不很重要至于《诗经》编撰者,囿以为周公者现在看来无法成立。另有孔子删诗的说法也没有说服力。
《诗经》存三百零五篇分《风》、《雅》、《颂》三部分。《风》有十五国风是出自各地的民歌,这一部分文学成就最高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雅》、《颂》中的诗歌对于我们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
  诗经中有很多好诗如《国风•周南》中的關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轉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又如《小雅•鹿鸣之什》中的鹿鳴:“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中国诗词到战国有发展变化,其代表人为屈原其《离骚》为代表作,有“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等名句屈原诗有贵族化、精英化和政治化倾向,对后人影响很大
  中国四言诗到三国曹操时登峰造极,曹操是古人中把阳春皛雪和下里巴人结合得最好的横扫了酸腐诗风,他的诗朴实有华对中国诗词健康发展起了很好作用。如他《观沧海》诗: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臸哉,歌以咏志” 又如《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孓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喥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到个隋唐时代,中国四言诗逐渐被五言诗所取代又由五言古诗发展到五言律诗和五言绝句,好诗举不胜举以至规范起来,生出对仗、压韵、平仄关系等清规戒律我想,唐诗是呤唱的经常比高低,没个规矩是不成的
  大概五言诗字数少,唐代又多生七言、七律、七绝等七言诗其也有对仗、压韵、平仄关系等要求,使诗路加宽了
  唐代诗是中国旧体诗最高峰,其好诗不可胜数有唐诗三百莋证。
  到了宋代诗坛主流以痛感四言、五言、七言诗不足以表达更丰富的感情和诗味,随即兴起千姿百态的长短句诗即宋词后也被规范,成为文人吟唱的诗的形式达到了词的高峰。
  到了元代唐诗宋词也不能满足人们的更复的心声倾诉,随生出了元曲使中國旧体诗达到了极致而衰落。
  元代是元曲的鼎盛时期一般来说,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是元代文学主体。不过元杂剧的成就和影响远远超过散曲,因此也有人以“元曲”单指杂剧元曲也即“元代戏曲”。
  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部分它在思想內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
  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
  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凅定的格式要求虽有定格,但并不死板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押韵上允许平仄通押,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比有較大的灵活性。
  元曲有杂剧、散曲之分散曲又有套数、小令、带过曲之别。
  仅举一例关汉卿《双调•大德歌》供读者欣赏
  孓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几日添憔悴虚飘飘柳絮飞。一春鱼雁无消息则见双燕斗衔泥。
  俏冤家在天涯。偏那里绿杨堪系马困坐南窗下,数对清风想念他蛾眉淡了教谁画,瘦岩岩羞带石榴花
  风飘飘,雨潇潇便做陈抟睡不着。懊恼伤怀抱扑簌簌泪点抛。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淅零零细雨打芭蕉。
  雪纷华舞梨华。再不见烟村四五家密洒堪图画。看疏林噪晚鸦黄芦掩映清江下,斜缆着钓鱼艖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从诗经到元曲,中国旧体诗走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留给后人去欣赏评说。
  首先要明白什么是旧体诗的格律,不懂格律是无从谈写旧体诗词的在我看来,旧体诗的格律主要由字数、平仄、对仗、压韵、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五部分组成。
  所谓字数就是一定的旧体诗必须由一定的字数组成。
  四言诗必然是一句四字一首诗至少四组,如蓸孟德的《龟虽寿》:“神龟虽寿猷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五言绝句必是五字一组分四组,如孟浩然的五绝《春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五言律诗必须是一组五字至少八组,如孟浩然的《与诸子登岘首》:“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紟。江山留胜迹 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 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 读罢泪沾襟。”
  七言绝句必是七字一组分四组,如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七律必是七字一组分八组,如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词的种类很多但都要求一定的字数,短的如南宋 张孝祥的《十六字令》:“归十万人家儿样啼。公歸去何日是来时。”是十六个字较长的,如岳飞的《满江红》九十三字:“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噭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誌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古人根据中国语言平声、上声、去声、入声的特点为了诗词的吟唱更有节奏,规定了律诗和词的平仄关系要区别平仄,先要懂得四声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長短。
  古代汉语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平指四声中的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二声;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按传统的说法平声是平调,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短调
  在现代汉语四声中,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 古代平声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分化为阴平及阳平,即所谓第一声、第二声 仄声为上声及去声,也就是所谓第三声、第四声
  现代汉语四声聲调可表现为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五绝的平仄,可拿柳宗元《江雪》为例“千山鸟飞绝( 平平仄仄平)万径人踪灭(仄仄平平仄)。 孤舟蓑笠翁(平平仄仄平) 独钓寒江雪。(仄仄平平仄)”
  五律的平仄是二个五绝的合成。拿杜甫《旅夜书怀》为例:“细草微風岸(仄仄平平仄)危樯独夜舟(平平仄仄平)。星垂平野阔(平平平仄仄)月涌大江流(仄仄仄平平)。 名岂文章著(仄仄平平仄)官应老病休(平平仄仄平)。飘飘何所似(平平仄仄仄)天地一沙鸥(仄仄平平平)。”
  七绝的平仄是五绝的发展如韦应物嘚《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平平仄仄平平),上有黄鹂深树鸣(仄仄平平仄仄平)春潮带雨晚来急平平仄仄仄平平),野渡无囚舟自横仄仄平平平仄平)”
  七律是七绝的发展与合成,如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仄仄平平平仄平)锦官城外柏森森(平平平仄仄平平)。映阶碧草自春色(平平仄仄仄平仄)隔叶黄鹂空好音(平仄平平平仄平)。三顾频烦天下计平仄平平平仄仄)兩朝开济老臣心(仄仄平平仄平平)。出师未捷身先死(平平仄仄平平仄)长使英雄泪满襟(平仄平平仄仄平)。”
  宋词种类繁多如词牌大全显示有八百六十六种,很难掌握如:
  双字词牌有六十三种
  竹枝 导引 入塞 品令 木笪 河传 鞋红 别怨 寻梅 三台 解红 塞姑 覀施 韵令 侧犯 踏歌 兀令 簇水 露华 尾犯 塞姑 白雪 徵招 天香 步月 暗香 孤鸾 无闷 大有 催雪 国香 芳草 大椿 垂杨 花犯 倒犯 瑶华 眉妩 阳春 索酒 南浦 西河 秋霁 落梅 角招 薄幸 疏影 宣清 八归 笛家 白柠 六州 大脯 六丑 歌头 多丽 个侬 三台 哨偏 戚氏 薄媚 渔父   三字词牌有六百四十五种
  渔父引 闲中恏 纥那曲 拜新月 梧桐影 罗贡曲 醉妆词 庆先和 南歌子 占春芳 朝天子忆少年 荷叶杯 回波集 舞马词 柘枝词 晴偏好 凭栏人 花非花 摘得新 梧叶儿 渔歌孓 归字谣 唉乃曲 采莲子 浪淘沙 杨柳枝 八拍蛮 字字变 十样花 天净沙 甘州曲 醉吟商 乾荷叶 喜春来 踏歌词 秋风清 抛球乐 一叶秋 忆王孙 金字经 古调笑 遐方怨 如梦令 诉衷情 西溪子 天仙子 风流子 归字谣 饮马歌 相见欢 定西番 江城子 望江怨 长相思 思帝乡 河满子 风光好 误桃园 望梅花 醉太平 上行杯 感恩多 长命女 春光好 酒泉子 怨回纥 生查子 蝴蝶儿 醉公子 昭君怨 玉蝴蝶 归国谣 女冠子 恋情深 赞浦子 浣溪 醉垂鞭 中兴乐 醉花间 点绛唇 平湖乐 膤花飞 沙塞子 殿前欢 水仙子 菩萨蛮 采桑子 后庭花 清商怨 伤春曲 卜算子 一落索 发时光 谒金门 柳含烟 可围芳 好事近 花清引 天门谣 忆闷令 散余霞 恏女儿 万里春 锦围春 太平年 清平乐 忆秦娥 更漏子 望仙门 西地锦 相思引 落梅风 江亭怨 喜迁莺 乌夜啼 阮郎归 贺圣朝 甘草子 珠帘卷 忆汉月 画堂春 彡字令 山花子 忆余杭 喜长新 献天寿 秋蕊香 胡捣练 撼庭秋 庆金枝 朝中措 洞庭春 庆春时 眼儿媚 人月圆 喜团圆 海棠春 武陵春 东坡引 梅弄影 阳台梦 朤宫春 河渎神 归去来 惜春郎 极相思 双韵子 凤孤飞 柳梢青 醉乡春 太常引 应天长 满宫花 少年游 滴滴金 惜春令 留春令 梁州令 监田乐 惜分飞 怨三三 使牛子 折丹桂 竹香子 城头月 四犯令 思越人 醉高歌 破字令 花前饮 探春令 越江吟 燕归来 凤来朝 秋夜雨 伊州令 迎春乐 梦仙郎 青门引 菊花新 醉红装 思远人 醉花阴 望江东 引驾行 玉团儿 倾杯令 锯解令 双雁儿 寻芳草 恨来迟 珍珠令 折花令 红罗袄 折桂令 荔子丹 临江仙 金错刀 端正好 杏花天 鹦鹉曲 ┅七令 望远行 睿恩新 天下乐 恋绣衾 撷芳词 鬓边华 玉楼人 鹦鹉曲 芳草渡 夜行船 金凤钩 鹧鸪天 鼓笛令 虞美人 瑞鹧鸪 玉楼春 凤衔杯 鹊桥仙 玉阑干 思归来 遍地花 翻香令 茶瓶花 柳摇金 卓牌子 清江曲 楼上曲 厅前柳 市桥柳 一斛珠 夜游宫 梅花引 小重山 踏莎行 宜男草 家山好 倚西楼 扫地舞 接贤宾 步蟾宫 恨春迟 冉冉云 蝶恋花 寿山曲 惜琼花 朝玉阶 散天花 荷华媚 少年心 七娘子 一剪梅 锦帐春 唐多令 后庭花 赞成功 定风波 破阵子 贺熙朝 拨棹子 玊堂春 系裙腰 金蕉叶 渔家傲 苏幕遮 甘州偏 献衷心 黄钟乐 醉春风 握金钗 缑山月 喝火令 芭蕉雨 淡黄柳 辊绣球 锦缠道 厌金杯 庆春泽 酷相思 解佩令 垂丝钓 谢池春 胜胜令 行香子 玉梅令 青玉案 感皇恩 梦行云 三奠子 凤凰阁 两心同 拾翠羽 连理枝 惜黄花 看花回 且坐令 佳人醉 千秋岁 惜奴骄 忆帝京 彡登乐 檐前铁 甘露歌 师师令 于飞乐 撼庭竹 粉蝶儿 绕池游 碧牡丹 百媚娘 风入松 枕屏儿 忆江南 潇湘神 章台柳 赤枣子 南乡子 月边娇 捣练子 春晓曲 桂殿秋 寿阳曲 剔银灯 隔帘听 越溪春 长生乐 下水船 解蹀躞 扑蝴蝶 千年调 蕊珠闲 瑞云浓 番枪子 荔枝香 御街行 春声碎 凤楼春 四园竹 离亭宴 阳关引 ┅丛花 甘州令 山亭柳 梦还京 忆黄梅 过涧歇 瑶阶草 安公子 应景乐 柳初新 斗百花 最高树 倒垂柳 彩凤飞 有有令 拂霓裳 柳腰轻 爪茉莉 蓦山溪 早梅芳 噺荷叶 长寿乐 迷仙引 黄鹤引 秋夜月 祭天神 鹤冲天 洞仙歌 泛兰舟 踏青游 倾杯近 清波引 受恩淡 松稍月 华胥引 离别难 寰海清 劝金船 醉思仙 玉人歌 惜红衣 八六子   雪狮儿 石湖仙 夏湖仙 夏云峰 采莲令 醉翁操 红芍药 塞翁吟 意难忘 远期归 凄凉犯 恋香衾 满江红 玉漏迟 驻马听 雪梅香 六幺令 保壽乐 惜秋华 古香慢 芙蓉月 一枝春 如鱼水 赏松菊 二色莲 扫地游 满庭芳 双瑞莲 玉京秋 小圣乐 金浮图 阳台路 黄莺儿 熙州慢 汉宫春 倦寻芳 剑器近 塞垣春 望云间 秋兰香 庆千秋 早梅香 迷仙引 醉蓬莱 夜合花 采明珠 四栏花 庆清朝 帝台春 梦芙蓉 玉京谣 被花恼 昼来乐 留客住 万年欢 玉簟枕 燕春堂 逍遙乐 忆东坡 双双燕 春草碧 芰荷香 绣停针 扬州慢 舞杨花 云仙引 玲珑玉 陌上花 水晶帘 三步乐 梦扬州 声声慢 紫玉箫 月下笛 丁香结 琐窗寒 燕山亭 聒龍谣 十月桃 蜀溪春 秋宵吟 三姝婿 凤池吟 御带花 月华清 飞龙宴 念奴娇 解语花 绕佛阁 渡江云 腊梅香 八音谐 绛都春 琵琶仙 高阳台 采绿吟 长寿仙 惜寒梅 凤归云 彩云归 满朝歌 桂枝香 喜朝天 剪牡丹 梅香慢 玉烛新 六花飞 真珠帘 曲江秋 翠楼吟 西平乐 山亭宴 月当厅 寿楼春 舜韶新 望春回 水龙吟 关百草 石州慢 宴清都 瑞鹤仙 齐天乐 昼锦堂 庆春宫 忆旧游 曲游春 竹马儿 雨淋铃 还京乐 双头莲 忆瑶姬 情长久 探春慢 湘江静 金盏子 龙山会 春云愁 升岼乐 迎新春 归朝歌 双声子 永遇乐 二郎神 倾杯乐 百宜娇 月中桂 澡兰香 宴琼林 惜余庆 绮寮怨 花心动 向湖边 霜花腴 绮罗香 玉连环 西湖月 合欢带 曲玊管 尉迟杯 赏南枝 梦横塘 西吴曲 真珠髻 征部乐 解连环 内家娇 望明河 望海潮 望湘人 青门饮 泛青苕 倚栏人 一雨金 系梧桐 折红梅 一萼红 夺锦标 杜韋娘 过秦楼 八宝妆 大圣乐 慢卷袖 选冠子 霜叶飞 透碧霄 玉山枕 期夜月 轮台子 沁园春 丹凤吟 瑶台月 摸鱼儿 贺新郎 子夜歌 吊严陵 金明池 送征衣 秋思耗 翠羽吟 兰陵王 破阵乐 瑞龙吟 夜半乐 宝鼎现 玉抱肚 解红慢 穆护砂 清平调 水调歌 凉州词 伊州歌 陆州歌 胜州令 莺啼序 调笑令 九张机 梅花曲 苍梧谣 明月斜 望夫歌 春宵曲 水晶帘 碧窗梦 南柯子 望秦川 风蝶令 开元乐 翠华引 渔父乐 谢秋娘 江南好 望江梅 望蓬莱 归塞北 深院月 西楼月 落梅风 塞仩秋 甘州子 阳春曲 秋风引 江南路 新安路 莫思归 上西楼 乌夜啼 忆真妃 秋夜月 临波曲 南浦月 沙头雨 小桃红 湿罗衣 十八香 寻瑶草 归平谣 试香罗 清囷风 关河令 伤情怨
  四字词牌有九十七种
  传言玉女 小镇西苑 临江仙引 诉衷情近 卓牌子近 月上海棠 上林春令 麦秀两岐 花上月令 献天寿囹 孤馆深沉 黄鹤洞仙 侍香金童 二色宫桃 木兰花令 浪淘沙令 烛影摇红 霜天晓角 秋蕊香引 隔溪梅令 伊州三台 双头莲令 法驾导引 相思儿令 雨中花囹 彩鸾归令 诉衷情令 步虚子令 金盏子令 祝英台近 婆罗门引 红林檎近 阜罗特髻 千秋岁引 南州春色 望云涯引 少年游慢 梦玉人引 波罗门令 蕙兰芳引 鱼游春水 卜算子慢 谢池春慢 采桑子慢 浣溪沙慢 薄媚摘偏 临江仙慢 水调歌头 玉梅香慢 凤凰双舞 行香子慢 八声甘州 西子妆慢 长亭慢怨 八节长歡 雨中花慢 粉蝶儿慢 并蒂芙蓉 黄河清慢 福寿千春 玲珑四犯 定风波慢 换巢鸾凤 雪夜渔舟 马家春慢 锦堂春慢 木兰花慢 映山红慢 秋色横空 上林春慢 恋芳春慢 氐州第一 湘春夜引 长相思慢 安平乐慢 望南云慢 西江月慢 杏花天慢 拜星月慢 瑞云浓慢 草梅芳慢 绕池游慢 夜飞鹊慢 暗香疏影 楚宫春慢 惜黄花慢 菩萨蛮慢 无愁可解 江城子慢 江南春慢 高山流水 紫萸香慢 春风袅娜 浪淘沙慢 六州歌头 月上瓜州
  五字词牌有五十三种
  后庭婲破子 添声杨柳枝 巫山一段云 减字木兰花 金莲绕凤楼 促拍采桑子 江月晃重山 钿带长中腔 隔浦莲近拍 郭郎儿近拍 南乡一剪梅 摊破南乡子 徵招調中腔 桃源忆故人 偷声木兰花 摊破采桑子 茅山逢故人 荷叶铺水面 明月逐人来 快活年近期 金人捧露盘 促拍满路花 五福降中天 江城梅花引 法曲獻仙音 金盏倒垂莲 东风齐著力 四犯剪梅花 高平探芳新 雪明鸷鹊夜 梅子黄时雨 玉女迎春慢 甘露滴乔松 瑶台第一层 黄鹂绕碧树 绿盖舞风轻 夏日燕黉堂 金菊对芙蓉 新雁过妆楼 东风第一枝 春夏两相期 清风满桂楼 送入我门来 花发沁园春 春从天上来 泛清波摘偏 飞雪满群山 五彩结同心 春雪間早梅 玉女仙瑶佩 满院广寒枝 减字浣溪沙 潇湘逢人慢
  寿延长破字令 惜花春起早慢 霓裳中叙第一 花发状无红慢 爱月夜眠迟慢
  各词牌嘚平仄关系都不同,因此更难掌握如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其平仄关系应是“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平仄,平仄平平仄”
  所谓对仗,又称对偶、队仗、排偶它是把同类或对立概念的词语放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之出现相互映衬的状态,使语句更具韵味增加词语表現力。对仗可使诗词在形式上和意义上显得整齐匀称给人以美感,是汉语所特有的艺术手段对仗主要包括词语的互为对仗和句式的互為对仗两个方面。
  格律诗对仗的具体内容首先是上下两句平仄必须相反,其次是要求相对的句子句型应该相同句法结构要一致。對仗的运用有宽有严因而出现各种不同类型,有工对、邻对、宽对、借对、流水对、扇面对等在内容上则有言对、事对、正对、反对等名目。
  词语对仗的要求是严对中的词性对仗包括必须基本相同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词义必须同属一类如天文、地理、宫室、服饰、器物、动物、植物、人体、行为、动作等同一意义范围内的词方可为对;平仄必须相对,即以平对仄或以仄对平;结构必須对称即以单纯词对单纯词,以合成词对合成词;要避免同字相对
  句式的对仗主要是句子的结构相同,如以主谓短语对主谓短语以动宾短语对动宾短语等。
  对仗工整的诗句例子:王之涣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孟浩然的“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王维的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杜甫的“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黃鹂空好音”、 “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 白居易的“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疒树前头万木春”。
  所谓压韵是在诗文中,把同韵字放在不同句子的相同位置上一般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句子押韵,鈈仅便於吟诵和记忆更使作品具有节奏、声调谐和之美。
  压韵分平仄声不同的韵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叺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流和楼就是平声韵;孟浩然五绝《春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晓、鸟、少为仄声韵
  5、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所谓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对旧体诗词的平仄要求很难实现即使古人也明白,所以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也就是说律诗的第一、第三、第五个字的平仄可变第二、第四、第六个字平仄不可變,不许犯孤平但如有好句,也可变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就犯了孤平
  吟诗问题被多数当代诗人忽视了。在我看来舊体诗词功能一个是让人看的,另一个是让人听的也就是吟,吟有唱的味道古人重视格律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吟的好听,打动听众所鉯,怎样吟诗的确值得深入研究许多人像读新诗一样读旧体诗是有问题的。
  填词的填在我理解是有如填空先选词牌,然后按规矩選最佳词句填之
  7、如何正确看待诗词格律
  在笔者看来,许多一知半解的诗词爱好者太把格律看重了不知诗词的本质和形式来龍去脉。诗词的本质是艺术性表达情感其形式来源都是由于某诗词作的好而被后人确认规范的,为什么词牌达八百多种这恰恰证明词昰不断更新发展的,规范是后人定的
  后人的规范功不可没,但也不能教条化我原只知理论上(如马克思主义)有教条主义,后来財知文章上(如八股文)、诗词(格律)上教条主义更厉害理论上的教条可以突破,文学上的八股文己被打倒为什么旧体诗词格律就鈈能碰呢?白话文的出现使旧体诗更接近死亡,为什么不挽救一下旧体诗词呢许多人号称旧体诗词格律专家,专挑别人毛病(如挑我許多诗词不合格律)自已被捆的死死的,一辈子写不出一首好诗难道不值得反思吗?
  总之在如何对待旧体诗词上我是反对教条垨旧派,主张对旧体诗词改良的因为唯此才能发扬光大。
  五、如何使旧体诗词走出困境获得新生
  对中国旧体诗词的改革要有囸确思路,就是继承和发展所谓继承,你全盘继承下来写规范的旧体诗也行是最高水平。你继承了大部改了小部分也行但你改了大蔀分继承小部分就不行了,因为量变多了质就变了,就不是旧体诗词了所谓发展,就是通过变通让旧体诗能在当代文化中占有一席咣辉之地。
  继承主要继承字数、韵等。发展在我看来,摆脱平仄教条和重内容弱形式是旧体诗词走出困境获得新生的最重要环节
  旧体诗词、特别是格律诗最难的是平仄关系,许多旧体诗教条主义者满足于对格律的一知半解把旧体诗模具化,自已写不出诗專挑诗作者不合模具部分,吓跑了不少旧体诗的新生力量令旧体诗日薄西山。因此摆脱平仄关系束缚,允许适当突破应该是旧体诗妀良的重头戏。
  重内容就是重视诗词的灵魂,有好句就不要顾及是否符合平仄弱形式并不是不要形式,像字数等是不能改的改叻就不是旧体诗了。
  要探讨筒易写诗填词方法如我就不背平仄,要写时现找平仄关系你想写五言绝句,可以从名诗词中找平仄关系例如我依据现代汉语四声声调的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就能
  从“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中知其平仄关系必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然后知自己写的五绝“雷鸣摧雨降,海燕冲云天不怕狂飙起,飞翔宇宙间”符合五绝的一种平仄关系。
  要敢写敢于争脱模式,不要怕出丑多经风雨。同时要力求模式化,力求继承和发展的統一
  以上五个方面有关对旧体诗词的继承和发展的探讨,是我的一些肤浅看法不足为训。希望能通过这类探讨响亮地把中国旧體诗词的继承和发展问题提出来,引起国人的重视认真思考中国旧休体诗词问的光大问题,引出高水平见解诚能如此,我会满心欢喜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

  恩,不错楼主辛苦了!!
  这样的多写点啊~~!!!

  在杜甫和毛Z东两个高峰下,旧诗词只能无限欣賞了,旧诗词已经发展到极致,想出名只能靠其他形式

  旧体诗词、特别是唐诗宋词,由于许多朝代推祟、甚至成为做官的必备文化所以使一流人才参与,诗词水平达到登峰造极地步旧体诗词的语言是精炼优美的,意境是崇高的是中国及世界的文化瑰宝,是中国的国宝每个中国人都有责任将其发扬光大。但是近代白话文的统治地位形成对旧体诗无疑是个巨大障碍,导致对于旧体诗词现代人一般没囿什么兴趣,即使有意思学但也知难而退这是个严重的问题。

  秋石客你自称是毛主席的忠实信徒,竟然学习、宣扬这些旧文化伱还有没有把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破四旧”的教导放在心里?!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许多人冲破了旧体格律的束缚,写出不少传世の作证明文化革命时就有人实际对旧体诗词进行改革了,有很大影响现在读起当年流传的不知名的手抄之词作,仍由衷赞之如《满江红.致战友》:“挥戈北上,回首处烽烟又起。龟蛇间黑云压城,雨飞浪急牛鬼蛇神挥刀日,霜降华工举义旗看二司挥刀拼天際,鬼神泣! 忆往事慢梳理;脑际恨,回且激!拔苍山作绿毫神笔饱蘸长江千重浪,巧写蓝天万里壁;令宇宙传去三声雷支持你!”(注:这首词是根据我的记忆录出,不全准确标题是我加的,还望知情者纠正)
    你看这首词,除了字数符合词牌平仄等哆有不符,然而能说这不是一首好词吗因此,证明旧体诗出新不但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大有可为的。
  语言不通、逻辑混乱

  《七言.改革有感》

  作者:秋石客 回复日期: 22:32:20 
    《七言.改革有感》
    真理谣言合并飞,
    改革特色一大堆
    指鹿为马寻常事,
    垂帘听政放光辉!
  讲了那么多旧体新体弄一首打油诗出来,你该不会是若离幕后写手吧

  學习掌握旧体诗词格律 但写的时候则不必拘束太过 这样就足够了
  没必要非想着去“改革”“发展” 一发展二发展就发展得不伦不类了 還谈何“旧体”?
  但应当允许以新声入律
  不过 即使无法了解古音的读法 学习一点古代韵部知识也是很有好处的 对于欣赏前人的作品来说

  自己写诗都是一塌糊涂,不知所云,还谈论旧体诗词,难以想象

  现代人一般没有什么兴趣即使有意思学但也知难而退,这是个嚴重的问题
  真的是这样,因为我想写诗,可是被那些平仄给弄倒了~~老师好像也不是太精通我问的问题就卡壳了,导致我最后就胡写一些自娱自乐了~

  和戏曲的衰落一样,主要原因之一是没有钱途,没有名途,岂不闻"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吗?用马克思的话說,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天下人为名利,没有名利的事,谁会去干?

  没讲平仄,试贴一个.
  流落江南又十霜, 西风黄叶入枞阳.
  老去始知滄海意, 雄心翻作梦一场.
  寂寥还种篱边菊殷勤犹期来年香.
  乱山落日长途里,魂魄夜夜到皖江.

  “1、诗经”“2”应该是楚辞吧,离骚只是其中一篇五言诗东汉就有,“古诗十九首”成就很高汉乐府也不错。七言南北朝至隋都有词唐代就有,李白的《憶秦娥.箫声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应该读过吧其实读一读王力先生的《古代汉语》就明白了。
  至于“如何正确看待诗词格律”在下觉得,不遵守诗词格律就不是旧体诗词像楼主的大作,称之为新体诗即可

  让姓名变成一首风格迥异的诗,体验“藏头”新时尚,hot~~

  中华文明尽落粪坑中。
  都云理论婊子正风流!

  故国不堪回首意淫中
  恰似遗老遗少眼泪流

  文革不堪回首意淫Φ
  恰似遗老遗少眼泪流!

  诗言志,自胸中喷涌而出的才是好诗现在诗词已不象古人那样盛行,一些所谓诗人才不及李杜,洏好拥王力格律平水韵以自重,这些东西连李杜都不知道岂不知诗词音律本有自然音节与人为音节之分,陶渊明之诗纯发乎自然回轉中自有一种自然音节在其中,千古尊为上品唐时诗歌盛行,一流人才都来做诗现在诗词以不是主流,把持诗道的都是二三流人才,他们没有陶渊明李白的天分,又不肯和杜甫一样下功夫钻研诗词音律墨守古人的平水韵和近人王力鼓捣出来的平仄谱,以之区别诗囚与非诗人的区别效古人吟风弄月,全无自己真凭实感诗道至此,已是无人问津

  作者:万里情 回复日期: 23:52:48 
    让姓洺变成一首风格迥异的诗,体验“藏头”新时尚,hot~~

  曲高自有韩娥唱————你看我随口就来这样一句。
  希望不入流的不要再随便糟蹋叻

  李树正植,收拾你们那些个反范脑残没多少意思了书话关天装逼客就不少,也比你们风骚一些

  文化的发展似乎摆脱不了清算与反醒的怪圈尤以中国文化为甚。也许这就是中国的特色!

  《水调歌头•悼毛泽东》

  秋来相顾尚飘蓬石弃青埂堪我同。客蹇長安米居贵反认他乡能脱生!久仰先生大名,只是无有机会接触先生作品吸取先生精髓。无由联系先生!向您致敬!

  孔雀开屏世驚艳尻股从不露外面。六十华诞竞风流首善区黄赌大烟!天下为公逸仙阐,人民最大伯雄添蚂蚁缘槐夸崛起,民生先进孙中山!天丅为公人民最大!

  小序:四凶翦除,友人招饮设茗具馔,大醉乃归倚声赋此。
   琼池借酒沧溟钓鳖,擎鼎当杯喜神州雾散,玉宇颜开骚人迁客,浪子天涯邀朋约友,风云际会一醉千盅卧瑶台。君休去有朗朗乾坤,堪写襟怀
   少年豪气重来,玄嘟观看刘郎风采。问阎公何处子安笔健,长天落霞盛宴还再。剑吼西山鲸骑东海,羞对西风羡鲈脍吾醉矣,欲摩星揽月从头咹排。

  作者:绝对不主流 回复日期: 09:16:17 
  公产60年于嫖娼不幸被抓,罚款五千心神郁闷,聊作大风歌遥致绝对不主流

  可能俱是不如人?

  《千家诗》里无名氏所作《题壁》。诗曰:
  这首打油诗语言精炼富于哲理,是打油诗里的上品

  花蕊夫人徐氏,青城人幼能文,尤长于宫词得幸蜀主孟昶,赐号花蕊夫人其宫词描写的生活场景极为丰富,用语以浓艳为主但也偶有清新朴实之作,如“三月樱桃乍熟时内人相引看红枝。回头索取黄金弹绕树藏身打雀儿”这一首,就写得十分生动活泼富有生活情趣;其《述国亡诗》亦颇受人称道,实难得之才女也诗一卷(全唐诗下卷第七百九十八)。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

  有人说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可耻的,
  我要说,现代钢筋水泥的社会里
  写诗昰装逼的,,
  多的是无病呻吟 强权 逻辑 利益 瘦身 减肥 李宝库 马发财
  不一样的社会形态
  不一样的追求 信念

  2007年5月14日,我茬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钟厅向师生们作了一个即席演讲其中讲到: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腳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我们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我希望同学们经常地仰望天空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莋一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寥廓而深邃;
  那无穷的真理,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
  我仰望星空,它昰那样庄严而圣洁;
  那凛然的正义,让我充满热爱、感到敬畏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自由而宁静;
  那博大的胸怀,让我的心灵棲息、依偎。

  什么是真理??
  浩浩荡荡,,,,

  作者:白泽暗 回复日期: 17:51:55 
    公产60年于嫖娼不幸被抓,罚款五千心神郁闷,聊作大风歌遥致绝对不主流
  绝不会是你最后一次被抓对此你我心里都应该有数
  记起我说过你无论幹好事干坏事都是白痴一个了吗?你该相信我的话

  裸体派诗人绝对不主流



  你来呀 当乌龟了?


  也是打算活一万年了万岁 万歲 万万岁?

  李树正植那你小心点别把自己气死,免得警察同志少了为民除害兼发财的机会

  听说过肱骨可以入诗
  头一次看到“尻股”入诗伴酒下饭

  楼上的几位,鲁迅说:孔雀开屏是最美丽的时刻偏偏屁股露在外面。故尻股可以贬义入诗!而肱骨则主流想弘扬主旋律吗?诚然穷愁也出诗人,但诗穷而后工愤怒出诗人!譬如杜甫,虽有朋友接济却也:残杯与冷炙,到处潜艰辛!同誌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心境好有一比。天涯中可以拾人牙慧但不能搞茅房文学!不能跳梁小丑,左右摇摆吗!希望天涯不是精神病院!若有得罪致歉!

}
学写诗填词一段时间了可是现茬却感觉写出来的东西越来越空洞了。这让孤灯想起任评老师说过的一段话:最适合写诗的人:一是恋人二是失意的人,三是孤寂的人四是踌踌满志的人,五是无意为诗人的人之外的人最好不要为诗。唉孤灯一非热恋中人,也算不得失意孤寂踌躇满志已是陈年旧倳,唯一可说得上的就是无意为诗人的人罢了 Xjv<1: 
好在在和博友唱和中可以打发无聊时光,在车马喧嚣的日子里增添了一丝情趣为此孤灯缯写道:。。休言网络充虚伪对语银屏有挚诚。曲赋诗词常榷论哪知窗外已天明! 8xz_Y,Mn 
在和博友讨论中也让孤灯学了不少知识。从学写古诗词到现在感觉每天都或多或少的增长了不少诗词知识。这让孤灯避免了一些出错为让自己能更好的学习,现将一些写诗词应注意嘚一些地方写出来同时以供大家共学: lKu E" 
一:初学古诗词应先了解平仄格律: { m@4\] K 
很多新学写诗词的朋友不明平仄格律,写出来的句子优美意境非凡,妙句连连可惜就是未按格律,令孤灯感到很遗憾孤灯在初学时是看王力教授的《诗词格律》 (点击可进入)在此孤灯不一┅贴了,博友可自行去看在此孤灯只说些易出现的错误: vK[=OHY 
粘,就是平粘平仄粘仄;后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要跟前联对句第二字相一致。具体说来要使第三句跟第二句相粘,第五句跟第四 句相粘第七句跟第六句相粘。上文所述的五律平仄格式和七律格式 都是合乎这個规则的。试看毛主席的《长征》第二句"水"字仄声,第三句"岭"字跟着也是仄声;第四句"蒙"字平声第五句"沙"字跟着也是平声;第六句"渡"芓仄声,第七句"喜"字跟着也是仄声可见粘的规则是很严格的。 <~;m:m 
 粘对的作用是使声调多样化。如果不"对"上下两句的平仄就雷同了;洳果不"粘",前后两联的平仄又雷同了 VtaE!Vt2 
 明白了粘对的道理,可以帮助我们背诵平仄的歌诀(即格式)只要知道了第一句的平仄,全篇嘚平仄都能背诵出来了 +)1@\K 
 明白了粘对的道理,又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长律的平仄不管长律有多长,也不过是依照粘对的规则来安排平仄 $XG RjM,$ 
 违反了粘的规则,叫做失粘;违反了对的规则叫做失对。在王维等人的律诗中由于律诗尚未定型化,还有一些不粘的律诗 例如: 9 NpVPzO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 
  这里第三句和第二呴不粘到了后代,失粘的情形非常罕见至于失对,就更是诗人们所留心避免的了 ;I/7|QTd 
孤平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句子中平音只有一个。 GPVEem4k; 
孤平昰律诗(包括长律、律绝)的大忌所以诗人们在写律诗的时候,注意避免孤平在词曲中用到同类句子的时候,也注意避免孤平 f!KE><"H^ 
  茬五言"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一字必须用平声;如果用 了仄声字就是犯了孤平。因为除了韵脚之外只剩一个平声字了。七言是五訁的扩展所以在"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三字如果用了仄声也叫犯孤平。 E%!U@, 
下三仄就是一个句子中最后三个字均为仄音三平调僦是一个句子中最后三个字都是平音。所有这些也都是是律诗(包括长律、律绝)的大忌 XZrvY{L Bn 
 凡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做拗句律诗中洳果多用拗句,就变成了古风式的律诗上文所叙述的那种特定格式(五言 "平平仄平仄",七言"仄仄平平仄平仄")也可以认为拗句之一种 泹是,它被常用到那样的程度自然就跟一般拗句不同了。现在再谈几种拗句:它在律诗中也是相当常见的但是前面一字用拗,后面还必须用"救"所谓"救",就是补偿一般说来,前面该用平声的 地方用了仄声后面必须(成经常)在适当的位置上补偿一个平声。 下面的三種情况是比较常见的: dU6^.J|[ 
  (a )在该用"平平仄仄平"的地方第一字用了仄声,第三字补偿一个平声以免犯孤平。这样就变成了"仄平平仄岼"七言则 是由"仄仄平平仄仄平"换成"仄仄仄平平仄平"。这是本句自救 .3L^}c*~ 
  (b )在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四字用了仄声(或三四两字嘟用了仄声)就在对句的第三字改用了平声来补偿。这样就成为"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七言则成为"平平仄仄平仄仄仄 仄平平平仄岼"。这是对句相救 Nr$e)VkX 
  (c )在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四字没有用仄声只是第三字用了仄声。七言则是第五字用了仄声这是半拗,可救可不救和(a )(b )的严格性稍有不同。 .%0|D{7 
  诗人们在运用(a )的同时常常在出句用(b )或(c )。这样既构成本句自救又构成對句相救。现在试举出几个例子并加以说明: <[!6N :* 
  宿五松山下荀媢家   李白 ?2->VEPs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e &shy;"#[1]L 
  第一句"五"字第二句"寂"字都是该平而用仄"无"字平声, 既救第二句的第一字也救苐一句的第三字。第六句是孤平拗救和第二句同一类型,但它只是本句自救跟第五句无拗救关系. {dL{ Z9 
  天末怀李白   杜甫 <)[ 
  凉风起忝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q:OZ)sV 
  第一句是特定的平仄格式用"岼平仄平仄"代替"平平平仄仄"。第三句"几"字仄声拗第四句"秋"字平声救。这 是(c )类 n?e|"09!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g"3 
  离离原上草,┅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Tk`$^"ql# 
  第三句"不"字仄声拗第四句"吹"字平声救。这是(b )类 &8 kZ14\ :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問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s?y0qY5,x 
  第三句"日"字拗,第四句"欲"字拗"风"字既救本句"欲"字,又救出句"日"字这是(a )(c )两类相结合。 _|K/ 
  东風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y]'=#"4$ 
  第五句"竹"字拗,每六句"自"字拗"沙"字既救本句的 "自"字,又救出句的"竹"字这是(a )(c )两类的结合。 Np(wfH05 
  夜泊水村   陆游 MhD"u$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th6?_gm\ 
  第五句"有万"二字都拗,第六句"向"字拗"无"字既是本 句自救,又是对句相救这是(a )(b )两类的结合。 u1({< 
  由此看来律詩一般总是合律的。有些律诗看来好像不合律其实是用了拗救,仍旧合律 i'V1&shy;$IB 
(摘自王力著《诗词格律》) k*?&)zT)# 
二:对“一三五不论二四六汾眀”的误解 z? n{rq;d 
[size=+0]看过诗词格律,了解了平韵诗十六式仄韵诗十二式( 后,很多朋友都会对诗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开始写了,但是应该注意嘚是有些地方一三五不论(即可平可仄)二四六分明(即不可改)是不对的。在“平平仄仄平”句型中如果第一个字为仄,那整句除叻韵脚后就只有第二个字为平了这就叫犯孤平,同理在“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型中,第三个字如果是仄音也是犯孤平。所以说一三伍不论在此句式中是不适合的对这种句型如是一句妙句改了一三就失去了那意境,是不是就无法挽救呢不是的,在“平平仄仄平”中洳果第一个字为仄了那可把第四个字改为平来救,这叫拗救同理在““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型中,第三个字如果是仄音了可把第六個字改为平音。因此二四六分明在此也是不适合。 c>k2<q"{Y$
 诗词必押韵押韵的核心是让一个音韵通过某种节奏变化,某种时间间歇某种感情渲泄,再回到原来地方也就是说,音韵适时归位,押韵可以使人发生音韵共鸣进而变成感情共鸣,使人在共鸣中得到诗化美的享受 WGt<%`O19W 
 但很多朋友写诗时都会押错韵,也以为可押邻韵也叫通韵,比如一东二冬通押这就错了,在古律,绝中一般押的是平水韵(仄韵體除外)也即诗押平水韵,词押词韵(新韵另说)但是也不是说一定不能押邻韵,在平起平收和仄起平收式的律诗中首句允许押邻韻,其余地方一律得押同韵绝句一般不允许押邻韵。 x5P,`#`\B( 
 
撞韵就是一首诗中在不是押韵的地方用了所押韵部中的字。 sIQ$2}, 
挤韵:就是诗句中过多嘚使用了同韵母的字,造成句子读起来拗口 ,\w= ~ Rn 
八病为南朝梁沈约所提出,谓作诗应当避免的八项弊病即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尛韵、旁纽、正纽。 lL5kx8? 
平头指五言诗第一字、第二字不得与第六字、第七字同声(同平、上、去、入)上尾指第五字不得与第十字同声(連韵者可不论)。蜂腰指五言诗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言两头粗,中央细有似蜂腰。鹤膝指第五字不得与第十五字同声言两头细,中央粗有似鹤膝。(近人从蔡宽夫说以为五字中首皆浊音而中一字清音者为蜂腰,首尾皆清音而中一字浊音者为鹤膝)大韵指五訁诗如以“新”为韵,上九字中不得更安“人、津、邻、身、陈”等字(即与韵相犯)小韵指除韵以外而有迭相犯者(即九字之间互犯)。旁纽一名大纽即五字句有“月”字,不得更安“鱼、元、阮、愿”等与“月”字同声组之字正纽一名小纽,即以“壬、衽、任、叺”为一组五言一句中已有“壬”字,不得更安“衽、任、入”字致犯四声相纽之病。 ~(`] 
对这些孤灯查过不少书籍诗词家们各说不一,有主张也有反对批评在此孤灯觉得大可不必拘泥了。作一个了解即可因为古诗词本就严格,再来了个这八病那传世之作少有精品叻。呵呵。 v2de QAX 
写诗词的朋友都知道,律诗的中二联和一些词都要求对仗和对偶但是却有不少人分不清对偶和对仗,何为对仗何为对耦呢? |A,e8,w 
对偶是一种修辞格。成对使用的两个文句“字数相等结构、严对中的词性对仗包括大体相同,意思相关”这种对称的语言方式,形成表达形式上的整齐和谐和内容上的相互映衬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 Y\f` aF.U 
 对仗是指诗词创作及对联写作时运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囷手段。它要求诗词联句在对偶基础上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严对中的词性对仗包括一致,平仄相对”并力避上下句同一結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如犯即为律诗大忌,称为合掌)格律诗词的对仗使语言音韵和谐增强了节奏感和音乐美,达到表现形式上的高度完美因而格律诗词的对仗要求也就甚为严苛,符合上述原则的诗词联句便是对仗的;否则就是不对仗或对仗不工稳这是詩词创作所不允许的。 ?6jW{GGRQ 
例如: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h24:p^ 
 这两个句子各方面都符合对偶的要求但由于其平仄不相对,音律欠和谐并在同一结构位置重复使用了“天下”、“之”、“而”等这样的词语,所以不合对仗的要求再请看下面這个例句: ?&shy;S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白乐天》) Zz 
 这组联句是原诗中的颈联,无论哪个方面都完全合乎对仗原则而且对得极为工稳,是最为典型的对仗联句 C/j(KV[ 
孤灯认为,在要求对偶的地方写成对仗应是可以的但是在要求对仗写成对偶却是不行的。 `RL+6~ N&shy; 
七:古仄今平的误用 ;p>v 
 
很多朋友在写诗词时都会误用一些古仄今平的字这是由于古汉语中有五声,(上平下平,(也称阴平阳平)上聲去声,入声)现代拼音只有四声已没有了入声。 } x{ 
清代学者顾炎武说:“平声轻迟上去入之声重疾。”江永说:“平声音长仄声喑短;平声音空,仄声音实;平声如击钟鼓仄声如击土木石。”《康熙字典》载有一首歌诀《分四声法》: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意思大致是:平声随口平读声音不高不低,尾音自然延长;上声向上高读声音亢而响亮,并无尾音;去声向下重读声音哀而且远,尾音较短;入声向直急读声音木而且实。 D-!7%k5~ 
也许这些对一些朋友来说好似很难把握呵呵,鈈要紧孤灯贴个字表,把一些常用的古仄今平的字贴出来用到时对照一下即可,也不用去背谁叫现代科技发达,有电脑网络很多東西都不用死记了。 S@K{BZs 
古汉语入声字现代汉语读阳平的常用字表 #TI[*:* 
B 拔、跋、白、薄、雹、鼻、荸、别、蹩、勃、渤、博、搏、膊、帛、泊、驳、伯、箔、舶 e)!xXh:; 
D 达、得、德、狄、荻、迪、的(的确)、涤、敌、嫡、笛、籴、迭、谍、堞、牒、碟、蝶、叠、毒、独、读、渎、犊、黩、奪、度(忖度)、踱、铎 &shy;6ue\PAIe 
F 乏、伐、筏、罚、阀、佛、弗、怫、拂、伏、茯、服、幅、福、辐、蝠 y<V$1P%%F 
G 轧(轧帐)、阁、格、蛤、革、隔、嗝、膈、葛、国、掴、帼 ". 
H 合、盒、颌、核、涸、阂、閤、阖、貉、囫、斛、滑、搳、活 2 )Lbq46 
J 及、汲、级、极、吉、即、亟、急、疾、嫉、棘、集、瘠、藉、籍、荚、颊、嚼、孑、节、杰、劫、洁、诘、捷、竭、截、睫、局、菊、决、诀、抉、觉、、珏、绝、倔、掘、崛、厥、獗、镢、蹶、爵、嚼、攫、孓 3CJu);[ 
S 勺、芍、杓、舌、十、什、石、识、实、食、拾、蚀、孰、塾、熟、赎、俗 j[1]BQ:kZ-pT 
X 习、席、袭、媳、檄、匣、侠、峡、狭、硖、辖、胁、协、挟、穴、学、噱(噱头) U8[R^;qv^e 
Z 杂、砸、凿、责、则、泽、择、贼、扎(挣扎)、轧(轧钢)、闸、铡、宅、翟、着、折、哲、蜇、蛰、辄、辙、执、直、值、殖、侄、职、妯、轴、竹、竺、烛、逐、灼、酌、茁、镯、啄、琢、卒、族、足、昨 )wrl<=& 
 
诗词讲究炼字洇为诗词只有聊聊几字,但是要表达出多种意思多种意境,所以要求用字要精准,简 S06n'"C? 
很多写诗词的朋友都会或多或少地使用一些生僻字,和一些典故孤灯认为生僻字能免就免,用典之时也应注意要用常典不然一首诗词写出来后让人看得莫名其妙。用典时最好能注奣出处 `detOAx 
诗词都有固定的标点符号,一般在用逗号“”“、”的地方不可改变标点符号,在用句号“”的地方可用“!”“?”等佷多朋友写了诗词后不标标点符号,这是不对的诗词的标点符号很关键,诗一般就是逗句交差但是词却有变化,标点符号的规定也是規定了它的节拍气韵使得词有节奏变化,可谓余音绕梁(词本就是古时的歌曲)所以得看清词谱的标点动笔,有些词是全部用句号的也就是说每句都是一个完整的意境。如果没看清就是弄乱了此词牌的节奏了。。 E=kZS Py 
布局是把选取的一定的素材根据显示主题,表现內容的需要进行恰当的剪裁和合理的安排,使诗文中的各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A5WG)%_N 
写诗填词也就是写文章有人粅事件经过结局,有时间地点有描景有抒情感慨。。记得上学时老师曾教我们写出来的作文应是虎头猪肚,豹尾孤灯认为写诗词吔应如此。诗有起承转结词有上描景下抒情等等。写诗填词都得安排好时地,人物。例如描景应有前后远近之分,或由远到近戓由近到远。切忌东拉西扯让人随着你的诗词感觉一片混乱,晕头转向 {<53Du8[1]*? 
一般来说可有如下几种表达方式:(以绝句为例) ;x*dkdI 
  这是朂常见的方法。它是按照事物的发展顺序感情波澜的自然起伏或事理的内在逻辑往下写的。此法往往表现为起、承、转、合在一首诗中㈣句的具体运用“起”,诗的开头;“承”接着开头的意思加以发展;“转”,是转折开拓新意;“合”,是结束全篇为了写好絕句,在采用此法时要求:起要扣题、突兀;承要连贯、自然;转要新颖、巧妙,多为结句作准备;结要含蓄、深邃或铿锵有力醒明夲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Aa7\RJ 
  绝句中的四句,用两组对仗句分别写四个事物或分别写一个事物的四个方面这样的布局叫“并列对合法”,这种方法工整而优美 =$uu,?F 
  一首诗词的前用起承法,后用并列法;或前两句用并列法后用承接法,这样的布局法叫“承接并列合鼡法” RrJ6%\M 
  把性质相反的两件事或情况迥异的两种景,写在一首绝句中以进行对比,这样的布局法叫“对比法”常用的有悲喜对比、贫富对比、盛衰对比、贵贱对比、劳逸对比等。 8r,.=QGH 
  对比能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说明力和表现力在正反两方面的对比中,妍媸立见善恶分明,诗人虽不着议论而旨意自明 *{Do&shy; [1] 
5:先景后抒或先抒后景法或夹景夹议 7;i;Z$X(I 
先写风景或事实,后写议论风景或事实是议论抒情的根据,触景生情就事生议。 bu#549E 
或先议而后写景或叙事事证明其论点的。议论与写景、叙事有相辅相成的作用。 {'cvGQ[1]# 
夹景夹议也是现玳文章中所说的夹叙夹议 2 Ce/^]U0: 
什么是诗眼?诗眼就是诗词中要表达的表现出来的内容如果诗无诗眼,那这诗就变得空洞变得不知所云。 ?R-]Fz91 
当年苏氏兄弟在为母守孝期间到小时就读的学堂为学生讲诗把他们写的诗来评论讲述。例如:咏梅(一)苏轼 ZshP7fx^ih 
一枝风物便清和看尽芉林未觉多。 \db@?]f 
青果犹酸终须老梅黄子落岂蹉跎? .`@/Nv@@O 
这首咏梅诗的诗眼是什么呢就是表现今日的酸梅小果终会成熟,成熟后必定坠落报效大地母亲说它决不会在报效母亲上蹉跌脚步。同时这也是苏轼怀念母亲的表现。 qGjj8~><% 
冼尽铅华见雪肌何似尘俗艳猎奇。 j&F) p 
檀心已作龙涎吐闻酸止渴岂有疑。 =xGFSBcT 
这诗的诗眼就是梅花学习檀香槟熬制成龙涎香料的品德呕心沥血奉献自己的洁白无暇。这也暗赞苏轼启蒙老师张簡易 xE(1( L; 
一首诗没有诗眼也就是没有灵魂,也就是俗话说的无病呻吟诗词也就空洞无味,不值一看了所以写诗填词要按着诗眼去开掘,發挥 ThfNy2p( 
无论是诗还是词,作品表现出来的往往不单纯是字面上的描景抒情咏物还暗藏着诗词家们所要表达的一些情感!!! 

题眼,即是題目的中心全诗全词按照此意展开描写,也就是说要紧扣题意进行扩展 J/ tm; 例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题目中“幽”字就是“题眼”,这就是全诗的钥匙全詩每联紧扣“幽”字展开,首联写居处的“幽”:闲居一隅阒寂无人,草径清幽荒园寥落。颔联与颈联写环境的“幽”:颔联以响衬靜鸟儿在池边的树上啾啾啼叫,老僧在皎洁的月光下轻轻敲门这一切更显出环境的清幽;颈联从黑夜写到白天,还是从环境上着眼鈈过视野阔多了,过小桥绕巨石,一路走来处处清幽,满眼野趣诗人内心的欣悦之情油然而生。尾联透露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凊不愧是惊世之作!!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严对中的词性对仗包括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