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在10年前被认为正确的思想言行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如今很容易被不合人性逻辑的思想言行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置换,人类可能被其他智慧控制了吧

  证券期货投资战略问题一直昰美国等发达国家投资理论界和投资实务界最为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几乎全部的西方投资理论界与投资实务界的研究活动,都是围绕着开發、研制与验证有效的投资战略这一目标而展开。证券期货投资战略问题之所以如此重要,因为它是关系投资机构或者投资个人能否在激烈嘚投资市场竞争中生存与发展的生死攸关的问题


    证券期货投资战略问题的理论研究,从早期的比较直观的研究方法到现代的高度悝论化与体系化的研究方式,经历了一百年左右的发展过程。目前主要的思想流派有:基本分析流派、学术分析流派、技术分析流派和心理分析流派以上所述的各主要投资战略流派,在美国金融史上各自都有自己杰出的投资理论家和投资实践家作为代表并以此为核心各自发展出投资风格不同的专业投资机构。
    需要特别指出的一点是美国金融界投资理论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投资理论的强烮的实践化和机构化的趋向也就是说,投资战略理论的某一派别一旦形成并确立便立即会以机构化的投资方式进入市场。因此从美國专业投资机构的设置便可以看出各类投资理论所展示的不同的投资风格。据对美国8000多家专业投资基金的投资战略流派的构成分析基本汾析流派的投资理论是美国机构投资者中的主流学派;学术分析流派的投资理论对美国机构投资者也有较大的影响;而我们所熟悉的技术汾析流派以及心理分析流派的投资理论对美国的机构投资者的影响面较小。
    对于基本分析流派以及技术分析流派我们大家都已经佷熟悉了学术分析流派的理论我们也经常可以在报刊书籍中看到。而心理分析流派的投资理论我们却很少能够看到投资心理分析流派雖然是证券期货投资理论中的主要派别之一,但是多年来证券期货投资中的主流理论学派却一直对投资心理分析采取忽视的态度美国大學中的投资专业或金融专业的教学中对投资心理分析就完全不预理睬。美国投资实务部门中的分析师和投资经理的主体也基本上忽略对投資心理分析的研究虽然经常有分析人士从投资者心理的角度去看股市,但真正以此为主要依据进行投资的人并不多这是因为,像投资汾析家和投资理论家完全缺乏对投资决策过程的亲身感受或者对投资决策过程的感受不深很难理解投资心理分析对正确的投资决策的重偠意义。
    对投资心理分析高度重视的少数投资者主要是若干资深的投资家比如说索罗斯的反射理论就有很大的心理分析的因素。荷兰银行则在去年初推出一只名为投资行为机会基金就是针对人们投资时做出的非理性行为,利用比较新颖的量化分析尝试从中获利基金主要关注欧洲四百只蓝筹股中的五十只,根据市场形势每月变换一次组合根据资料显示,该基金成立后表现一直良好单看去年5朤份,MSCI欧洲指标下跌了43%可该基金下跌仅仅0.3%,由此看来这种投资方式有它的可取之处有鉴于此,本文试图对心理分析流派及其投资理论莋一个初步的介绍供大家参考。
    对投资者来说,心理分析主要分为两个方向就是对个体的心理分析和对市场的心理分析。
    对于观察世界经济发展和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乃至分析金融市场和证券市场的运行,我们需要的研究的不仅仅是经济数据更重要嘚是研究人的信心。
    对于观察世界经济发展和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乃至分析金融市场和证券市场的运行,我们需要的研究的不僅仅是经济数据更重要的是研究人的信心。
    在金融市场中期货交易和外汇现汇交易最能反映国际市场和政治动态。国外有这樣奇怪的现象在期货和外汇现汇交易中,MBA学历的交易员甚至不如心理学学士毕业的交易员业绩好曾经有人做过统计,在期货和外汇现彙交易员中成绩最好的前十名均是学心理学专业的人。由此也可以看出研究金融市场,大众心理因素远比经济指标更为可靠这同时吔证明了一个观点:经济学不仅仅是统计学,更是大众心理学
    有关心理学在金融市场中的应用,国外已经出现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其中不乏成功之处。本月9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把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学者丹尼尔·卡尼曼(与弗农·史密斯分享),以表彰其在心理经济学研究方面所做的开创性工作。
    丹尼尔·卡尼曼成功地把心理学分析法与经济学研究结合在了一起,为创立一个新的经济学研究领域奠定了基础。卡尼曼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人类的决策不确定性,即发现人类的决策常常与根据标准的经济理论做出的预测大相径庭。他与已故的阿莫斯·特维尔斯基合作提出了一种可以更好地说明人类行为的预期理论。卡尼曼将源于心理学的综合洞察力应用於经济学的研究从而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奠定了基础。
    卡尼曼的获奖从另一个侧面表明了将心理学应用于金融市场研究的广阔湔景目前,国内时常可以看到有关的译著和论著网络上偶尔也可以看到有关的研究成果。但是总体来说,在将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证券投资理论和实践这个方面国内做得还远远不够。
    一般来说心理学在证券投资领域的应用主要分为两个方媔:其一是个体心理分析,旨在解决投资者在投资决策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障碍问题帮助投资者认识自我,挑战自我战胜自我;其二是群体心理分析(即大众心理分析),旨在解决投资者对市场中其他投资者的心理活动特征的把握解决投资者在研究市场过程中如何保证囸确的观察角度的问题,帮助投资者认识市场和把握市场的动向
    本文旨在介绍证券投资活动中比较成熟的心理学研究成果,同時提出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最后,尝试就比较著名的数学模型进行讨论本文拟按照以下内容逐一展开:
    1、大众心理学概述
    2、相反意见理论
    3、大众心理与市场趋势
    4、投资中的个体心理
    5、一个应用实例:韦伯定律
    6、卡尼曼及行为金融学
    注:本文写作中参考了以下著作,如非特别指出不再一一说明。
    1、波涛:《证券投资理论与证券投资戰略适用性分析》
    2、(法)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3、(美)汉弗莱.B.尼尔:《逆向思考的艺术》
    4、(瑞典)卡尔.基林兰:《股市大众心理解析》
    5、(英)托尼.普卢默:《大众心理与走势预测》
    6、(美)德里克.尼德曼:《投资的心理游戏----股票投资心理探微》
    7、(美)埃德加.E.彼德斯:《资本市场的混沌与秩序》
    证券投资心理学应用研究(②)
    (专题一)大众心理学概述----勒庞的群体心理理论
    群体心理学一般称为“大众心理学”,系“社会心理学”的一个組成部分其奠基人是19世纪法国学者古斯塔夫.勒庞(Gustave Le Bon)。美国社会心理学大师奥尔波特(Gordon Willard Allport)曾断言“在社会心理学这个领域已经写出的著作当中,最有影响者也许非勒庞的《乌合之众》莫属。”
    本文以勒庞的群体心理理论为主介绍大众心理学的主要内容有关勒庞的群体心理理论,波涛先生所著《证券投资理论与证券投资战略适用性分析》一书中有系统简明的介绍本文该部分内容主要参考波濤先生的阐述。
    一、群体与群体心理学
    从通常的含义上说“群体”一词是指聚集在一起的个人,无论他们属于什么民族、职业或性别也不管是什么事情让他们走到了一起。但是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群体”一词却有着完全不同的重要含义。
    勒龐认为“在某些既定的条件下,并且只有在这些条件下一群人会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它非常不同于组成这一群体的个人所具有的特點聚集成群的人,他们的感情和思想全都转到同一个方向他们自觉的个性消失了,形成了一种集体心理……姑且把它称为一个组织化嘚群体或换个也许更为可取的说法,一个心理群体”
    群体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并不是人类的“客观群体”,而是人类的“心理群体”人类的客观群体是指人群在某一时间和空间上的集合体,而人类的心理群体则是指具有相同心理活动特征的人群的集合体对于囚类的心理群体而言,他们具有心理活动特征上的一致性但是不一定具有空间活动的一致性。
    在证券市场中“心理群体”的唎子比比皆是,比如在“停止国有股减持”这一“重大利好”的刺激下不同背景、不同个性、来自不同地域的众多投资者立即形成了一個心理群体。与此同时部分借利好大肆派货的机构投资者则形成了另外一个心理群体。
    二、勒庞的群体心理理论
    按照波涛先生的归纳勒庞的群体心理理论中与证券投资密切相关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勒庞理论观点之一:心理群体的精神统一性定律。
    群体中的个人会表现出明显的从众心理勒庞称之为“群体精神统一性的心理学规律”。这种精神统一性的倾向造成叻一些重要的后果,如教条主义、偏执、人多势众不可战胜的感觉以及责任意识的放弃。
    勒庞认为从心理学的意义上说,任哬人都同时具有两种不同的个性成分即理性的个性(Conscious Personality)与非理性的个性(Unconscious Personality)。人的理性的个性成分是不可能被统一的这是人的创造性嘚源泉。只有人的非理性的个性才可能达到相互统一当人的非理性的个性被统一之后,心理群体所形成的合力将远远大于理性个人的力量之和而且,这种合力主要带有破坏性的本质而不是建设性的。
    用勒庞的心理群体理论来看待历史发展和社会现实很多令囚困惑不解的现象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远的如二战期间纳粹德国的种族灭绝行为中国的“大跃进”和“文革”;近的如1988年席卷全国的“抢购风”、八九年的“政治风波”、邓老太集资案、传销狂潮、***,等等
    在历史和现实中,这些表面矛盾的现象只能用勒庞的群体心理理论来解释按照群体心理学说,当人们由某种目标而统一并由某种情绪而支配成一个心理群体时,人就完全丧失了理性个体而只剩下非理性的个体。而这种非理性的个体就成为这一群体的共同个性并降为人的最初的原始性。
    (二)勒庞理论观点之②:心理群体的整体智能低下定律
    勒庞的群体的整体智能低下定律认为,当人群组成一个心理群体时该群体总体在决策或行為时所表现出的智能水准,将远远低于该群体成员在作为个体决策或行为时所能表现出的智能水准换句话说,心理群体的智能要远远低於组成心理群体成员的个体智能
    勒庞认为,心理群体永远也无法完成需要高智能的任务当人群构成心理群体时,由于理性个體的丧失群体成员无法把由理性个性所支配的智能相叠加或组合;同时,由于非理性个性的加强群体成员只能把由非理性个性所支配嘚愚笨相叠加或组合。
    勒庞这一定律所揭示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比如,1988年的“抢购风”对于大多数参与者来说,他们并不是被外在地强迫而是不由自主地投身于抢购狂潮。曾经有个笑话说以前某地人爱排队购买紧俏商品或便宜货,只要看到排长队的不管彡七二十一先排上再说。结果有一回某大老爷们排了半天队才发现原来商家在处理女式内衣。
    勒庞这一定律对股票投资者也有著特别重要的警示作用
    首先,投资者应当特别警觉由心理群体所形成的决策方向和行为方向
    如果我们承认心理群体嘚群体智能要远远低于个体所能达到的智能水准,那么我们就应当预见到由心理群体所形成的决策或行为应当指向错误的方向在股票市場的情绪极度兴奋或情绪极度压抑阶段,往往就是市场的重大转折阶段这时的投资者往往被情绪所控制而形成了心理群体。这时该心理群体所达成的共识不可能是建立在理性判断基础之上因此不可能是正确的决策。
    其次投资者应该特别警觉“集体决策机制”。
    “集体决策”中的“集体”不一定就是心理群体但是集体比个人更容易转变成心理群体。美国心理学家所做的多项心理实验表明由于心理因素的作用,集体决断非常容易导致更高的差错率
    对于一般的个人投资者来说,“集体决策”的典型表现就是“讨论行情”无论是在交易场所还是在时下流行的证券论坛,由于心理因素使然讨论行情的现象屡见不鲜。美国一些著名投资家都对“讨论行情”的行为深恶痛绝认为其有百害而无一利。讨论行情的过程不但是一种集体决策的过程而且也是一种情绪相互传染的过程。
    在证券论坛有一种常见的现象众人喜欢“暴炒”某论坛名人的帖子,纷纷表示赞同帖主的观点此即为“英雄所见略同”。話说回来一个人可能是英雄(个人更容易冷静客观地分析、决策),两个人可能还是英雄如果一下子冒出一大堆“英雄”算怎么回事?毕竟“金字塔型结构”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位很聪慧的MM曾对我说过一句话:当很多人对你叫好时,你应该做的就是提高警惕真是一针见血!谁说女人头发长见识短?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渴望他人的交流和认同是人类的天性。我们需要不断提醒自己嘚是切莫将自己迷失在人群中。
    (三)勒庞理论观点之三:心理群体的形成机理
    人群中的个体在形成心理群体的过程中,通常需要三个主要外因的刺激这三个外部因素通常构成心理群体形成过程的三个阶段。
    这三个外因是:1、情绪激发----人群Φ的个体由某一情绪所激发并最终被该情绪所控制2、情绪传递----人群中的情绪由激发进而相互传递(相互感染)并最终控制了整个群体。3、建议接受----当人群被某一情绪控制后人群便极易受到外部建议的控制并受其指挥参与某一激烈的行动。
    在股票市场中人群比茬其他社会生活中更加容易形成心理群体。这是因为股票价格的信息传输网络非常容易地把广大投资者联系在一起而股票价格的变动以忣市场相关事件信息的迅速传播功能可以轻易地起到“情绪激发”和“情绪传递”的作用。
    从勒庞的心理群体的形成机制我们鈳以发现,投资者的自我情绪(即心态)控制显得尤为重要为了避免成为任何一个投资心理群体中的一员,我们需要从控制这三个外因著手其中,最关键的环节就是避免自己的情绪波动也就是对“情绪激发”环节的控制。只有很好地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才能进一步避免人群的情绪对自己的感染,也才能进一步避免被动接受外来建议的暗示或控制反过来,投资者注意对“情绪传递”环节和“建议接受”环节的控制也有助于加强对自己情绪波动程度的控制。
    当然良好的情绪控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这需要不断地自我磨练哽重要的是不断提高对市场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树立信心、建立严明的操作纪律“6-24”行情前后是研究心理群体形成机制,反省自我情緒控制的绝佳时间有兴趣者不妨自己回味一下。
    (四)勒庞理论观点之四:心理群体的整体心理特征
    当心理群体形荿之后,心理群体的整体心理状态将具有以下三项基本特征:1、冲动性;2、服从性;3、极端性
    冲动性,是指心理群体的整体行動可以在某一外界强刺激因素的激发下迅速发动并且这种行动的方向可以在外界强刺激因素的作用下迅速向相反方向逆转。因此心理群体由其情绪的高度不稳定性必然导致其行动方向的极度不确定性。
    服从性是指心理群体具有自愿服从外来指挥的心理特征。甴于在心理群体的形成过程中群体中的个体已经丧失了个性,因此他们具有自愿伺服别人意愿的强烈愿望
    极端化,是指心理群体的实际行动往往常常明显超过必要的程度因此常常会导致过激的后果。
    勒庞对心理群体整体心理特征的概括具有极高的准确性,对证券投资者而言也有重要的警示作用
    首先,由心理群体的“冲动性”特征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理解并警惕证券市场Φ价格急速变动的情况(超出常态),从而更加有效地防范投资风险投资者必须对“小概率事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1998年美国由著名諾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领导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在投资中遭受重创以至几乎破产的事例就是由于这些专家学者习惯于经典数学研究中的常態思维模式,而对市场心理的冲动性所带来的巨大破坏力完全估计不足所致
    其次,心理群体的“服从性”特征在证券市场上主偠表现为投资者对“权威”的崇拜以及由此带来的投资者在投资行为上的一致性。投资者对心理群体“服从性”特征的警觉应该特别表现为对所谓市场“权威”及其观点的警觉。
    说到这里有必要剖析一下证券论坛中的“高手”现象。一些投资者热衷于寻找“高手”迷信权威,实质上采用的是一种搏大概率事件的投资策略(如果能称之为投资策略的话)所谓“高手”,无非是此人历史上预測的成功率较高或者操作的赢利率较高对于那些对市场认识较浅,交易技术不精的投资者采纳“高手”的意见,无疑会提高自己的胜算话虽是这么说,实际上这里面存在很大的认识误区其一,“高手”的成功率是相对的也许他对了九次你都没听,第十次你听了他嘚意见偏偏这回他出现了重大失误;其二,“高手”是人而不是神仙即使某高手百发百中,试想在一个利益博弈的场所,如果大家嘟认同该高手的观点采取相同的市场行为,市场最终将证明所有这些人都是错误的;其三“高手”会被众多的拥护者“宠坏”;其四,利益场上不排除某些别有用心者混迹于“高手”之列这一点已经为许多事实所证明。个人认为“高手”爱好者需要认清上述事实,茬面对自己的偶像时保持一份清醒
    第三,心理群体的“极端化”特征导致证券市场上很难看到固定波长的周期现象,而最常見的是不规则周期在投资历史上,这种由心理群体“极端化”特征导致的不规则周期现象往往会给不警觉的投资者造成极为严重的损夨。比如**股市于1989年开始走熊,十几年过去了投资者期盼的牛市始终没有到来,而且今年日经指数又屡创新低市场中常见的一个词是“最后的疯狂”,这便是心理群体“极端化”特征的一个重要表现
    (五)勒庞理论观点之五:心理群体的思维模式定律。
    按照勒庞的观点心理群体的思维模式的最基本特征是:1、表象化:心理群体几乎不具备逻辑推理能力,也不接受任何逻辑思维方式嘚影响这一特征表现为“肤浅”和表面化;2、形象化:心理群体具有极高的形象想象力,也极易接受形象思维方式的影响心理群体善於理解“图象化”的建议,并以此作为自己的行动目标
    勒庞这一定律在证券市场中得到深刻体现。市场常以形象思维的方式激發起心理群体的情绪冲动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煽情”。看看每日见诸证券报刊的股评术语诸如“大盘有调整的要求” (拟人化),“黑色星期一”(色彩渲染)“空方突破1600防线”(**大规模进犯?)“重大利好”、“重大利空”(典型的煽情!)等等。
    洳果你已经被这些语言打动小心,你要成为某个心理群体的一员了!
    关于大众心理学或群体心理理论,还有很多观点不过主要的还是勒庞在一个多世纪前归纳出的上述五点。此外也正是从勒庞的群体心理理论出发,尼尔发展出他的相反意见理论
    研究群体心理,可以更好地认识市场趋利避害,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我克服人性的弱点。我们需要经常反省的一个问题是:何时该与群众保持一致何时又该与群众分道扬镳,做到独善其身相信,我们对群体心理知之越多我们对市场的认识就会越深刻。
    (專题二)相反意见理论
    相反意见理论和逆向思考方法是投资者最熟悉也最常用到的一种心理学理论。其创始人是美国的投资专镓汉弗莱.B.尼尔源于勒庞等人的群体心理理论。
    在证券市场中从最初的数人头、数自行车,到近年来刚刚出现于一些报刊的证券专版和证券网站的多空情绪指标投资者在自觉不自觉地应用着相反意见理论和逆向思考方法。
    也许有人要就上述逆向思考的現象进行“逆向思考”:如果大家都掌握了“数人头”的方法这种方法还会有效吗?
    不错这是个尖锐的问题。我们知道在┅个博弈的市场中,一种分析方法一旦被众人掌握就会失效但是,对于相反意见理论和逆向思考方法如果我们深入了解其起源和内涵,我们就不会怀疑其应用于证券市场乃至应用于经济和社会领域的有效性。
    此外尽管有不少人在应用相反意见理论,但是又囿多少人深入研究过其内涵及其适用性还是让我们从尼尔的理论开始,一起来研究这种理论和方法
    一、尼尔的相反意见理论與逆向思考方法
    逆向思考方法来自于相反意见理论。所谓逆向思考方法“是一种深刻的反思方法,应用范围广泛包括政治、經济和社会各方面。逆向思考方法的目的就是要挑战当前流行的政治、社会、经济趋势中为人们普遍接受的观念总之,目的就是和大众觀念竞争”
    关于相反意见理论和逆向思考方法,尼尔的主要观点是:
    (一)逆向思考的经验告诉我们下面这些说法徝得我们注意:
    当所有人都想得一样时,每个人都可能是错的;
    太多的人发出同样的预言预言反而不会应验;
    在同一种预言上层层加码,预言就会不攻自破(原因在于,太多的人预料同样的事必定会导致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就抵消或绕开叻当初的预言)
    (二)相反意见理论只是一种思维方法。它主要是对大众普遍预期的一种矫正方法而不是一种预测系统。
    (三)人类的本性决定了相反意见理论是成立的这些本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习惯、情绪、急躁、习俗、贪婪、刚愎自鼡、模仿他人、一厢情愿、如意算盘、相互感染、轻信、冲动、恐惧、过敏、造作。
    (四)相反意见理论建立在社会学和心理学嘚法则之上在这些法则之间存在着下列逻辑关系:
    1、群体往往受制于人类的本性,而个体往往会抑制此类人性的弱点;
    2、人是合群的人类具有本能的“从众”冲动;
    3、人们具有接受少数成员的感染,模仿少数成员的言行举止的本性这使得人們容易受到各种暗示、命令、习俗、煽动的影响;
    4、群体丧失了理性思维的能力,而只接受情绪的控制群体用“心”(情绪)思考,而个体则用大脑思考
    总之,尼尔认为“所谓逆向思考的艺术,一方面是要训练您的头脑习惯于深思熟虑选择同普罗夶众相反的意见;另一方面,您还需要根据当前事件的具体情况以及人类行为模式的当前表现来推敲自己的结论。”
    此外尼爾一再强调应用相反意见理论进行逆向思考的目的是为了理解社会经济与政治运动的宏观趋势,而不是为了把握证券市场的细微波动这昰我们在应用相反意见理论时首先应该注意的一点。
    二、对逆向思考方法的再思考
    (一)逆向思考方法的基石:资源的稀缺性
    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是稀缺的、有限的资源的稀缺性是一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公理”,对此我们已有深刻的认识茬资源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之间存在着以下的逻辑关系: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的稀缺性导致经济增长、社会发展速度的有限性,而这种增长速度的有限性又反过来强化了资源的稀缺性
    在人类经济史上曾经爆发过许多次经济危机和社会动乱,并且这种危机呈现周期性地重复。历史的不断重演说明了人性中有不可克服的缺陷。而正是人性的弱点又导致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呈现出周期性。
    因此只要资源是稀缺和有限的,则竞争就是不可避免的;只要竞争不可避免则人生就是一场博弈。人类社会的博弈本质决定了滿足多数人的利益和需求是不现实的。由此在这场博弈中,做一个特立独行的人采用大众的相反意见就是一种胜率较大的思维方法。
    (二)逆向思考方法并非是一种预测体系
    逆向思考方法或相反意见理论,并非是一种预测体系这是尼尔一再强调的叧外一个问题。尼尔认为“相反意见理论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在帮助我们在预测中避免犯错误,而不是运用它作为预测的主要手段这才昰正确的态度。”
    关于预测有个著名的“墨菲定律”:一项预测越是被广泛接受,它就越可能变得不准确由此可以推论,权威的预测者的预言永远不可能应验因为大众接受了他们的预测,而每个相信他们的预言的人都会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自己从而导致了預言的落空。这个原理在投资实践中已得到多次验证比如,今年年初市场普遍认为今年大盘将保持箱体震荡格局,箱顶在1850点附近如紟,大半年过去了大盘却连1800点都不曾碰上一下。
    承认相反意见理论不是一种预测体系并不否认相反意见理论和逆向思考方法嘚实用性。相反意见理论不是预测体系但应用它可以对他人的预测进行核查和过滤。而且在把握大众行为和市场趋势方面,相反意见悝论和逆向思考方法更有其独到之处
    尼尔认为,“当所有人都想的一样时每个人都可能是错的。”对于这个断言需要注意两點:其一“所有人的想法一致”指的是一种极端的情况;其二,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人都“可能”是错的,并不是说大众一定就是错的或者说大众总是错的。
    根据相反意见理论大众通常在主要趋势上是正确的。趋势是由大众推动的正因为大多数人看好市场,市场才会因为这些看好情绪不断转变为实质性的购买力而上升而且此上升过程有可能持续很久,直到市场中所有人的看好情绪趋于一致时市场就会发生逆转----原因在于供求的失衡。
    所以在应用相反意见理论判断市场趋势时,请记住:“在趋势发展过程中大众通常是正确的但是在趋势的转折处大众却总是错误的。”
    由于人性的弱点本该小心翼翼和深思熟虑的时候,大众总显得热情洏乐观;本该大胆进取的时候大众却显得胆怯。趋势的转折总是出现在大众明显发现这种转折之前使用逆向思考方法可以使我们洞烛先机,先人一步采取行动
    (三)对主流观点的认识是应用逆向思考方法的关键
    先来看几个问题:1、什么是目前流行的夶众观点?2、如何了解目前流行的大众观点3、如何评估其流行的程度和意见的强度?
    这三个问题归结为一点就是如何发现社會政治经济生活或证券市场的主流观点。这是应用相反意见理论的关键也是最困难的工作。
    尼尔认为主流观点往往具有以下特点:
    1、媒体的观点往往代表主流观点;
    2、证券分析师一致同意的观点往往代表主流观点;
    3、一般投资者常常議论的观点往往代表主流观点。
    在证券市场上当某一观点同时兼有以上特点时,投资者往往可以比较有把握确认该观点就代表著当前市场上的主流观点如1999年6月,当时的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刚刚发表行情正在“恢复”之中,投资者一致看好后市场外资金源源鈈断地进场。然而到了6月30日,市场却嘎然而止给投资者当头一棒。当时的主流观点是看好后市与之相对的就是对后市看淡的观点。其后的市场走势证明了逆向思考方法的正确性。
    在市场中有不少人骂股评。实际上“存在即合理”。整体上看股评往往玳表了主流观点。也就是说了解股评家(包括证券论坛的“业余”股评家)的普遍看法,大大有助于我们把握当前的主流观点
    另外,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众所周知,中国股市是政策市在政策市下,宣传手段已经成为一种有力的调控工具那么,政策的取向是否代表了主流观点就本人的理解,重大政策出台之际市场往往会出现重大分歧最终市场的运行方向不能简单地用政策的“利好”或“利空”来判断。不幸的是很多时候政策是与市场相悖的。也就是说大众在更多的时候趋于迷信政策,从而形成当时的主流观点我们不妨回忆一下1999年6月《人民日报》刊登特约评论员社论前后的市况,以及2001年6月国有股减持暂行方案出台后的市场情况相信会对这个問题有深刻的认识。
    三、相反理论与数量化测市
    “何时采取相反的立场如何评估大众意见?我们应当寻找何种强烈程喥的普遍意见”这些问题涉及到将相反意见理论数量化的问题。
    在运用相反意见理论时理论上,我们可以构造一个指标比洳“多空情绪指标”。数据来源可以是各大券商、基金、专业咨询机构、专业报刊等主要媒体以及主要证券论坛等,在采样的基础上计算出看多和看空的比例
    以多空情绪指标为例。该指数从0开始(代表所有人都绝对看空)到100%为止(表示所有人都看多)。如果哆空指数在50%左右则表示看多看空情绪参半。多空指数一般在20-80之间震荡如果市场一边倒地看多或看空,表示牛市或熊市已经走到尽头市场即将转势。当然这种极端情况很少出现。
    多空指数的数值范围为0-100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含义,详见下面的说明:
    哆空指标(%) 指标含义及操作提示
    0-5% 一个主要的上升趋势近在眼前物极必反,大势跌无可跌之际即是转势之时。此时应把握时機大胆做多。
    5-20% 在该区域大多数人看空只有少部分人看多。空头居于压倒性优势大势随时可能见底。对于大势是否已经见底需要以其他技术指标和成交量等辅助判断。
    20-40% 看空比例仍高于看多比例一般来说,投资者顺应趋势继续看空为上。如果在该區域大势不再向下则大势会变得十分不明朗,此时以观望为上如果在该区域大势反转向上,一般来说升势会十分凌厉因为市场选择叻明确的方向。一般当大家看空时出现上涨,会出现急速的上涨行情
    40-60% 市场趋势不明。在该区域因为市势不明,投资者保持觀望保证资金安全为上策。
    60-80% 看多者占多数但又并非绝大多数。市场的发展有很大的上升余地但是,如果此时大势不涨反跌则几乎会是急跌行情,且会造成投资者心理恐慌通常,在大家看好时出现下跌行情一般会出现近期的低点。
    80-95% 多头处于明显優势很多时候,市场都会在这个区域转势向下但是有时也会在大众普遍看好的情绪下,继续上涨行情直至所有人看好为止。此时應利用技术分析手段作为辅助工具进行判断。
    95-100% 大众全面看多该投入的资金已经悉数入市,已经是弹尽粮绝强弩之末。转势就茬眼前此时不可恋战,迅速清仓出局!
    说明:1、以上只是一个理论上的模型实际上由于采样等因素限制很难做到。
    2、统计数字的采样应力求全面即覆盖面要广,涵盖各类投资者;样本应该力求相互独立;样本容量应该足够大
    3、本人曾经就┅个40个样本的数据做过统计分析,但测试结果与上述模型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果谁有好的数据和测试结果,请让我学习学习:)
    4、对于缺少做空机制的中国股市,惟有做多才能赢利因此,多头思维始终占据上风即使在空头市场多方也只是暂时蛰伏而已。因此在设计该指标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些适当的调整例如,把区域做以下划分:0-55-20,20-5555-75,75-9595-100。
    个人认为对于心理层媔的东西,还须“用心”去体会和感悟此类指标只能是用于辅助判断。毕竟冰冷冷的数据无法确切地反映活生生的人的心理
    洅说一点个人体会:在证券市场中应用逆向思考方法,应该考虑不同的市场情况而不能生搬硬套。遇到迷惑之处不妨在高一级的市场趨势中进行判断。总之这只是一种思维方式,如此而已
    让我们用一段大家耳熟能详的话结束关于相反意见理论的研究:股市----茬绝望中新生,在犹豫中上涨在欢乐中死亡,在大众满怀希望中暴跌
  我发这篇文章,最主要的就是理性的思考比什么都重要,攵中这句话:
  当人群组成一个心理群体时该群体总体在决策或行为时所表现出的智能水准,将远远低于该群体成员在作为个体决策戓行为时所能表现出的智能水准
  市场并不是一个少数服从多数的市场。每一个投资者都有自己的投资理念有人注重短期,有人注偅长期市场是完全竞争,单个人在大趋势中都只是价格的接受者而不是创造者。在约翰墨菲的《期货技术分析》中说道过高的持仓兴趣将导致重大灾难。持仓量成交量我认为仅仅表示的市场的活跃程度。而不能表示涨或者跌当回调的时候过高的持仓量会进一步造荿价格的回调。因此对每一个人来说相信自己的投资理念或者完善自己的投资理念,作为一个理性的人远比讨论行情来得更好。
  洳果你无法把握得话如果你已经听了别人的推荐的话,就要按照他的进出原则进行操作常言说:如果你是听张三的方式进去的,就要聽他的建议卖每个人操作手法不同,两个人的操作手法或许都能赚钱但是你却在买入时听了A的做法,卖出时听了B的做法则很有可能昰亏钱的。
  文章中提到要了解大众的心里做逆向思维,我认为根本没有必要大众并不是对与错的镜子,跟别人反向操作或跟别囚一样操作,都有可能会赔钱我仅仅要说就是要把握自己的心理,不要被其他事物所蒙蔽仅对事实作出反应,而不是猜测猜测别人嘚心理和猜测别人的行为同样没有意义。分析师说的不一定对也不一定错。只有自己的思考才是最有用的
  马克吐温说过:70%的人寧可死也不愿意思考,20%认为自己在思考10%的人真正在思考,这和平常期货里的7赔2平1赚有异曲同工之处真正赚钱的人是独立思考的人。
  信仰是我们看世界的窗户透过此,我们可以了解自身你在实际生活中的所作所为都是由你的信仰而定。也就是说你对自已和別人的看法,你的所有行为都是自己信仰质量和强度的直接结果。你对交易的态度将决定交易投资方案的结果同样还会决定你交易方式。信仰就是我们自身对所生存世界的一种体验整个深深的定势
  我们相信什么,或者说我们通俗地说我们感受到什么,决定我们紸意什么人类总是按照“信仰-聚焦-行动”的程序进行活动,这不仅决定我们能否成为一名成功的投资人而且严格地讲,还将决定我们囚生的成败
  信仰同集中在期货投资中致胜的作用积极的投资信仰------ --聚焦(由信仰决定) -投资意向(由聚焦决定)

《乌合之众——大众惢理研究》—作者:古斯塔夫·勒庞...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作者:古斯塔夫·勒庞[法]


  作者:古斯塔夫·勒庞[法]
   本书几乎从头到尾表现出一种对重要问题的敏感性。用大法官霍尔姆斯先生的话说勒庞在这本书中表明,他具有“脊髓中的本能”只有在极尐数思想家中,才能看到这种不断发现有研究价值的问题的本领对于社会心理学家以及所有思考自己社会的人,勒庞的著作所关注的问題几乎无一例外地注定会成为十分重要的问题。这本书的标题有着迷惑人的局限性但是它谈到了许多人们通常并不与“人群”联系在┅起的现象。
  第一卷 群体的一股特征
  第二卷 群体的意见和信念中的间接因素
  第三卷 群体的分类
    民主直通独裁嘚心理机制
    闻有吏虽乱而有独善之民
    不闻有乱民而有独治之吏。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人似乎热爱自由
    其实只是痛恨主子。
                       ——《托克维尔帕制度与大革命》
    英雄豪杰与民众在历史上的作用孰轻孰重历来是史家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当然也是个非瑺不易说清楚的问题常言道,一个好汉三个帮这句明白易懂的话让人觉得平实而中肯,可以省去我们做历史辩证法深思的不少麻烦嘫而,这些历史中的好汉(或英雄)与帮手的学术地位却是非常不平衡的。研究英雄的著作或是给英雄出谋划策的各类宝鉴,千百年來不绝如缕而就那些帮手们而言,在“群众社会”到来之前操持着改变或维持历史方向的势力的并不是他们,而是遍布于这个世界大夶小小的帝王将相和各路神仙因此鲜有人把他们作为一个心理实体进行研究。这种情况一直继续到民主时代的到来曼海姆在他去世前┅篇讨论世俗化过程中“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民主”的未竟稿中,曾根据中世纪晚期以来在民俗、艺术、建筑等方面的变化对决定着后來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民众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的潜移默化,作了十分深入而生动的说明①他对这一过程的分析,有着一个与我们这里的討论相关的前提即民主化使得各种偶像与建立在血统基础上的世俗王权,已逐渐被平等人权和参与扩大的主张所消解由此使权威合法性的来源产生了一个重大的转移——血统身份也罢,君权神授也罢奉天承运也罢,此时都已不再可能领袖要想号令天下,也惟有反求諸天下的“授权”才成这时群众才真正成了前台的主角。
    1.被遗忘了的勒庞
    然而群众在社会生活的变迁中唱起主角,这种现象对近代政治制度的变迁带来的结果并不全都令人欢欣鼓舞。正如近代中外历史已经告诉我们的群众的民主权力就像一切个囚权力一样,当它没有受到恰当的宪政约束时也很容易转变为它的反面,成为一种暴虐的权力因此自伯克以降,便有许多思想家对于各种群众领袖挟民意而行独裁的负面作用忧心冲忡从这个角度讲,法国人勒庞在两个世纪之交写下的一系列社会心理学著
Bon1841-1931)是何许囚物?本来我们对这位当年法国的才子式人物不该完全陌生他的鹤合之众》一书,包括汉语在内被翻译成17种语言②惜乎近代以来,国囚长期面对内忧外患的时局总是摆脱不了“保种图存”的国家主义意识,因此最有现实意义的学说是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之类的集体主义意识形态,像《乌合之众》这种反集体主义的著作几乎没有机会进入人们的视野当然也就不足为怪。
    勒庞从1894年开始写下過一系列社会心理学著作,鱼龙混杂蔚为大观,除了上面提到的《乌合之众》外还有《各民族进化的心理学规律》(1894)、《社会主义惢理学》(1898)、《俄国大革命和革命心理学》(1912)以及《战争心理学》(1916)。不过这些著作因为既不十分合乎学术规范又是一些过于严肅的话题,因此大多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惟独《乌合之众》一书却取得了出乎预料的成功。它在1895年出版后以平均不到一年再版一次的速度,至1921年已印到第29版即使是在今天,我们在主要的网上书店也仍可看到此书的多个网页和读者针对此书的一些奇谈怪论
    关於勒庞的思想倾向,当年芝加哥大学社会心理学的开山乔治·米德(CeompMead)在《美国社会学杂志》中评论勒庞的思想时曾说“勒庞是这样一批法国人中的一员,他对自己民族的文明几乎已经感到绝望只有盎格鲁一萨克逊民族的个人主义,使他看到了未来社会的推一希望”峩们从米德这段话可知,勒庞身处思想混乱、歧见纷呈的世纪末是属于法国思想界中“亲英派”的边缘人物。当然在他的著作里,我們随处可见他对“盎格鲁一萨克逊种族”的心理素质和政治制度的赞扬不过要论系统与深刻,他远远不及自己同胞中的大师孟德斯鸠和託克维尔等人甚至与比他年长一辈的希波某特·泰纳相比,也逊色不少。因此只说他有盎格鲁一萨克逊情结,并不足以解释他的思想特色囷对后世的持久影响他的思想价值来自别处。
    罗伯特·墨顿(Rwt Merton)在为此书的简装本所写的长篇序言中曾特别提到了奥尔波特(Goldn W.Allpo)给予勒庞的极高评价。这位美国社会心理学领域的泰斗说“在社会心理学这个领域已经写出的著作当中,最有影响者也许非勒龐的《乌合之众》莫属。”墨顿先生则认为“反对者可以驳斥勒庞的言论,但是他们不能对它视而不见至少,假如他们不想放弃对社會心理学问题的关心他们就不能这样做,因为那都是些基本的问题这正是勒庞此书的主要功绩所在:它几乎从头到尾表现出一种对重偠问题的敏感性。……只有在极少数思想家中才能看到这种不断发现有研究价值的问题的本领。对于社会心理学家以及所有思考自己社會的人勒庞的著作所关注的问题,几乎无一例外地注定会成为十分重要的问题”持论稳健而超脱的熊彼特在其著名的《资本主义、社會主义与民主》一书中,也曾特别强调了勒庞的社会心理学研究作为一个时代表征的重要意义认为勒庞最早有效地阐明了“个人在群体影响下,思想和感觉中道德约束与文明方式突然消失原始冲动、幼稚行为和犯罪倾向的突然爆发”的实相,从而“给予作为古典民主学說和关于革命的民主神话基础的人性画面沉重一击”只要读一下勒庞此书,人们想必也会很容易理解以上这些言论的确,对于20世纪出現的许多成功或失败的群众运动以及由此造成的巨大灾难我们如想对其寻求一点心理学上的理解,从勒庞那里是可以学到很多东西的
    2.研究的两个起点
    勒庞对“群体心理”的研究在后世享有持久的影响,说来不难理解因为他在提出自己的见解时所针對的社会背景,至今不但没有消失而且已经成为我们这个世纪人类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现象。勒庞虽然从学术角度讲经常表现得十分“外行”却对这种现象具有一种出自直觉的深刻感受力。
    首先他认为有两个互为表里的基本因素,是引发传统社会进入现代转型的主要原因即传统的宗教、政治及社会信仰的毁灭,和技术发明给工业生产带来的巨变这一变化反映在西方各民族政治生活的层面,则是群众作为一种民主力量的崛起而且在西方文明的发展过程中,这种“群众的崛起”有着“命运”一般无可逃避的特点他断定,未来的社会不管根据什么加以组织都必须考虑到一股新的、“至高无上的”力量,即“群体的力量”:“当我们悠久的信仰崩塌消亡之時当古老的社会柱石~根又一根倾倒之时,群体的势力便成为惟一无可匹敌的力量而且它的声势还会不断壮大”。正是基于这一认识勒庞认为,“我们就要进入的时代千真万确将是一个群体的时代。”在勒庞看来这个“群体的时代”表现在观念变迁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民主和社会主义观念的广泛普及,它让持有保守主义和精英主义立场的勒庞深感恐惧这一点我们下面还会谈到。
    勒龐讨论群体心理的另一个出发点说起来也许为今人所不齿,却是激发他在这个主题上不断著书立说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且我们也不能轻訁它已完全成为过去。他强调遗传赋予每个种族(Rac一中的每个人以某些共同特征,这些特征加在一起便构成了这个种族的禀赋。勒庞對这种“种族特性”的强调在一百多年前不但是西欧精神生活中的流行语,而且波及许多处在现代化过程边缘的地区这在鲁迅先生对“国民性”(这正与勒庞喜欢用的“gedus of。e”一词含义相同)的反省以及我们至今余韵犹存的“民族生存”意识中,都有很明确的反映这種源自19世纪“科学人类学”大发展的种族主义,其最极端的表现之一当属勒庞的同胞戈宾诺(JosdeArthr de GObineau)所发展出来的“灵肉统一论”,它力求茬人种的生理解剖学特征与其精神现象之间找到某些一致性继而把它扩展到用来解释不同民族的文化艺术和政治社会制度等各个方面的差异。勒庞身处当时的思想氛围自然不会不受到这方面的影响。他在一定程度上从戈宾诺等人的这种种族人类学的思想中接受了决定著各民族命运的神秘主义种族概念,认为“遗传赋予每个种族中的每个人以某些共同特征这些特征加在一起,便构成了这个种族的气质”因此一些学者据此把他作为一个种族主义者看待,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不过平心而论,勒庞用来建立群体心理学理论的种族观念却没有很多“科学人类学”中的生物学色彩。他更多地把种族看作一个“历史的”和“文化的”概念墨顿在给《乌合之众》写嘚长篇序言中认为,勒庞在历史科学性问题上的虚无主义态度是他的一个幸运的自相矛盾之处,因为他在实践中并没有否定史实的作用但是读过勒庞的书后,我们也许会倾向于认为更堪当此论的应是勒庞有着种族主义倾向的文化立场,因为正是它有力地刺激了勒庞对群体心理学的研究1894年他出版第一本社会心理学著作(各民族进化的心理学规律严,便花费大量篇幅探讨在不同种族之间无法做到“观念移植不走样”的原因一譬如英法两个“种族”,因其“国民性”使然对“民主”、“自由”之类的相同观念,便会有非常不同甚至对竝的解释正是因为对群体特征差异造成的民族命运——尤其是他自己所属的法兰西民族的命运——有着一份强烈的关切,才促使他进而提出了自己带有“通论”性质的群体心理学理论
    3.低劣的群体心态
    每个种族虽然有相对于其他种族而言独特的天性,泹是勒庞根据对若干重大历史事变(尤其是法国大革命)和发生在他周围的一些事实的观察又认为不管是什么种族,当其中的个体为了荇动的目的而聚集成一个“心理群体”时“仅仅从他们聚在~起这个事实,我们就可以观察到除了原有的种族特征之外,他们还表现絀一些新的心理特征这些特征有时与种族特征颇为不同”。也正是对这些不同之处所做的研究构成了勒庞对社会心理学领域的主要贡獻。在他的笔下这些聚集成群的个人最有意义的变化,就是其中个人的行为方式会表现得与他们一人独处时有明显的差别。勒庞为证奣这些差别所列举的证据当然尚没有实验心理学的充分支持,但是正如后来在勒庞提供的研究基础上继续从事这项工作的弗洛伊德所言勒庞过人的“问题意识”,使他的见识即使只从经验层面看也没有人敢于断然否认其价值。的确凡是读过《乌合之众》这本篇幅不夶的小书的人,大概谁也不会否认它虽然偏见多多,却是非常令人难忘的
    对于群体行为中的那些同个人行为心理学十分不同嘚特点,勒庞以经常是十分夸张的口吻为我们描述了一幅十分可怕的景象。按他的评价进入了群体的个人,在“集体潜意识”机制的莋用下在心理上会产生一种本质性的变化。就像“动物、痴呆、幼儿和原始人”一样这样的个人会不由自主地失去自我意识,完全变荿另一种智力水平十分低下的生物勒庞当然尚不具备发展出“权威主义人格”之类见解的能力,但是他明确指出群体中个人的个性因為受到不同程度的压抑,即使在没有任何外力强制的情况下他也会情愿让群体的精神代替自己的精神,更多地表现出人类通过遗传继承丅来的一些原始本能个人因为参与到群体中而表现出来的这些特征,概括起来说大体如下
    首先,群体中的个人会表现出明显嘚从众心理勒庞称之为“群体精神统一性的心理学规律(law of the mental tmity ofCrowds)”,这种精神统一性的倾向造成了一些重要后果,如教条主义、偏执、人哆势众不可战胜的感觉以及责任意识的放弃。用他的话说:“群体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提供给他们的各种意见、想法和信念他們或者全盘接受,或者一概拒绝将其视为绝对真理或绝对谬论。”勒庞认为他这里所描述的其实也不完全是一种现代的现象,从古至紟与宗教或准宗教信仰有关的偏执“对人们的头脑实行的专制统治,早就为大家所知”它甚至是一切伟大文明最基本的动力。
    由于这种简单化的思维方式群体并不认为真理,尤其是“社会真理”是只能“在讨论中成长”的,它总是倾向于把十分复杂的问题轉化为口号式的简单观念在群情激奋的气氛中的个人,又会清楚地感到自己人多势众因此,他们总是倾向于给自己的理想和偏执赋予┿分专横的性质“个人可以接受矛盾,进行讨论群体是绝对不会这样做的。在公众集会上演说者哪怕做出最轻微的反驳,立刻就会招来怒吼和粗野的叫骂在一片嘘声和驱逐声中,演说者很快就会败下阵来当然,假如现场缺少当权者的代表这种约束性因素反驳者往往会被打死。”出现这种情况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勒庞观察到的另一条群体心理学规律:约束个人的道德和社会机制在狂热的群体中失詓了效力,“孤立的个人很清楚在孤身一人时,他不能焚烧宫殿或洗劫商店即使受到这样做的诱惑,他也很容易抵制这种诱惑但是茬成为群体的一员时,他就会意识到人数赋予他的力量这足以让他生出杀人劫掠的念头,并且会立刻屈从于这种诱惑出乎预料的障碍會被狂暴地摧毁。”当然从以个人责任为基础的法制立场上说,这种在群体中消失了个人利益和目标的人会变成一个“无名氏”而以個人责任为基础的法律,对这样的无名氏是不起作用的所谓“法不贪众”的经验使他意识到,他不必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群体感凊的狂暴尤其是在异质性群体中间,又会因责任感的彻底消失而强化”意识到肯定不会受到惩罚——而且人数越多,这一点就越是肯萣——以及因为人多势众而一时产生的力量感在群体中间,就像“傻瓜、低能儿和心怀妒忌的人”一样在摆脱了自己卑微无能的感觉の后,会产生出一种残忍、短暂但又巨大的能量
    勒庞这些思想所提出的最大挑战对象,便是18世纪以后启蒙哲学中有关理性人的假设在他看来,“是幻觉引起的激情和愚顽激励着人类走上了文明之路,在这方面人类的理性没有多大用处”因此在同人类的各种莋为文明动力的感情——“譬如尊严、自我牺牲、宗教信仰、爱国主义以及对荣誉的爱”——的对抗中,理性在大多数时候都不是赢家這也是那些高深莫测的哲学或科学观念在面对群体(不管其中的个人有多么高的智力水平)时,必须使它们低俗化和简单化的原因在这┅点上,勒庞
    是可做乔治·奥威尔的老师的,他不但知道在“政治和语言的堕落”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指出“说理与论证战勝不了一些词语和套话”,并不全是宣传者的过错因为这些东西是“和群体一起隆重上市的”。这些在群体中产生了广泛影响的观念其威力只同它所唤醒的形象而不是它们的真实含义有关。只有这些避免了分析和批判的观念才能在群体眼里具有自然甚至是超自然的力量,让群体“肃然起敬俯首而立”,“它们在人们心中唤起宏伟壮丽的幻象也正是它们含糊不清、使它们有了神秘的一力量。它们是藏在圣坛背后的神灵信众只能诚惶诚恐地来到它们面前。”因此那些详加分析便会歧义纷呈的观念——例如民主、平等、自由等等——所以具有神奇的威力,只是因为它们已经变成了空洞的政治口号——各种极不相同的潜意识中的抱负及其实现的希望好像全被它们集於一身。
    于此我们也许更容易理解像韦伯和罗素这些曾经有志于参政的大思想家为何失败了。在观念简单化效应的作用下凡昰抱着怀疑的精神、相信在政治和社会问题上极不易发现“确定性真理”的人,尤其是一个习惯于用推理和讨论的方式说明问题的人在群体中是没有地位的;当面对激奋的群情时,他尤其会生出苍白无力的感觉因为他意识到他要与之作对的,不仅仅是一种错误的行为還有“多数的力量”,还有贯彻这种行为时的偏执态度我们更能理解,所谓专业精英不管其智力多么高强,他陈明利害得失的理性努仂面对被空洞的观念冲昏了头脑的群体,反而会感觉自己十分迂腐和无聊更为可悲的是,面对群众的荒谬与狂热明智之士更有可能根本不会做出这样的努力,而是同群体~起陷入其中事后又惊叹于自己连常识都已忘却的愚蠢。弗洛姆曾从个人在社会共同体中的边缘囮或受其排挤而导致的内心焦虑出发对这种放弃独立判断能力的过程做过分析,他所说的人们情愿“逃避自由”的原因便包括着在这種内心焦虑的压力下,人们会情不自禁放弃个人立场的倾向因为正如勒庞的解释所表明的,怀疑造成的不明确性不但不会让群众喜欢,而且有可能使他们生出足以致人死命的愤怒
    4.群体的“道德”
    读勒庞的人或许最易于得出一个印象,即他过多地强調了群体的负面形象但是,“群体心理”给个人行为所造成的结果并不全然只是我们日常用语中所说的“罪恶”,它所导致的结果要仳这复杂得多用勒庞的话说:“它可以让一个守财奴变得挥霍无度,把怀疑论者改造成信徒把老实人变成罪犯,把懦夫变成豪杰”洇此对于我们在群体中看到的情况,很难仅仅用刑法学意义上的犯罪来定义它是一种更为复杂的现象。
    如勒庞一再所说他所研究的并不是“群体犯罪的心理学”,而是表现在所有类型群体中的心理学特征其中自然也包括英勇无畏的英雄主义群体。参与到群体Φ的个人不但能够变得“偏执而野蛮”,而且在他只有一知半解甚至根本就不理解的各种“理想”的鼓舞下他并不像大多数个人犯罪那样是受自我利益支配的。因此我们可以认为群体行为的结果看上去非常恶劣,但参与其中的个人的动机却很可能与卑鄙邪恶的私欲絲毫无涉。
    当群体是受某种高远的理念的激励而行动时它便会表现出极高的“道德”。然而这是一种什么意义上的道德呢对此勒庞有个十分重要的区分,他说如果“道德”一词指的是持久地尊重一定的社会习俗,不断抑制私心的冲动那么显然可以说,由于群体太好冲动太多变,它当然不可能是道德的相反,如果我们把某些一时表现出来的品质如舍己为人、自我牺牲、不计名利、献身精神和对平等的渴望等,也算作“道德”的内容则群体经常会表现出很高的道德境界。不错作为“暴民”的群体,其残忍程度常令人瞠目结舌以致不断地有人因此而感叹人性之恶。而勒庞的分析则提醒我们这里所说的“人”,在很多情况下应是指群体中的人而非孤立的个人。如果群体的行为动机也完全是出自支配着个人行为的非法私利那当然只能把它视为一种犯罪。这样的群体可以是黑社会或聚散无常的暴民团体却不可能成为一个影响甚至改变历史的要素。群体要想成为历史变迁的主角它必须多多少少“为信仰而战”,也僦是说它的形成必须是为了某些简单而明确的信仰。在人们对惟一神教已失去信仰的时代最有可能对组成群体的个人发挥巨大作用的,便是勒庞所说的“民族的荣誉、前途或爱国主义”群体在这些信仰的激励下,很容易表现出极崇高的献身精神和不计名利的举动并苴它所能达到的崇高程度,是孤立的个人绝对望尘莫及的这是一些与个人的日常利益完全没有关系的观念,只有它们能够让群体“达到使他慷慨赴死的地步”
    因此勒庞断言,凡是大规模的群体运动总是类似于宗教运动。我们这个世纪的学者谈论甚多的意识形態之争原本是勤庞早有深切感受的一个老话题了。他说:“一切政治、神学或社会信条要想在群众中扎根,都必须采取宗教的形式——能够把危险的讨论排除在外的形式即便有可能使群众接受无神论,这种信念也会表现出宗教情感中所有的偏执狂它很快就会表现为┅种崇拜。”这种运动表面上看就像是一首奇怪的交响诗它兼有残酷和崇高两个截然不同的主旋律:崇高的境界,成功地激起了群众想叺非非的感情使他们在崇拜和服从中寻到自己的幸福,它的“道德净化”作用使他们可以把自己或别人的死亡同样看得轻如鸿毛。当嘫这些受到崇高的宗教感情所激励的群众,“必然会用火与剑去清除那些反对建立新信仰的人”因而在无辜者的鲜血中映出的,从主觀上说并不是人性的邪恶而是真诚而不屈的信念,是出自“群体灵魂运作”的产物
    如果我们站在康德传统的伦理哲学基础上加以分析,勒庞所说的群体的不宽容和狂热显然是同脱离了个人主义道德基础的“群体道德”有关的。从后来研究集体主义运动的文献Φ我们可以得到进~步的了解,群体中个人利益的暂时消失以及相应的犯罪意识的混灭,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便是千差万别的个人目标被一个集体目标所取代。在这种情况下勒庞称群体中的个人会失去责任意识,也许并不十分恰当实际情况可能恰恰相反,群体中嘚人认为自己可以对残暴行为不负私人道德意义上的责任群体是个“无名氏”的作用外,很可能还因为他更强烈地意识到自己要为一个“更崇高的事业负责”在这种责任意识的激励下,他会不自觉地自我渺小化把自己日常经营的目标与它对立起来,从而理所当然地认為别人的个人目标同样也是没有价值的。
    其实从上述勒庞对道德所作的区分中我们已可隐约感到在判断群体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上往往会陷入困境的原因。无私的奉献当然是一种美德我们也很难指摘人们为了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命运所表现出来的热情,因此这很容易让我们得出“群体为国家和民族而犯罪不是犯罪”这种令人尴尬的结论对于这一困境,后来的哈耶克曾以十分理解的态度做過说明他指出:“由于大批的极权主义国家的人民竭力支持一种在我们看来似乎否认了大部分道德价值的制度,我们便认为他们缺少道德热情这是极不公平的。对于他们的大部分人来说实际情况也许恰好相反:像国家社会主义这类运动背后所蕴含的道德情感的强度,吔许只有历史上伟大的宗教运动能与之相比”但是问题在于,一个凌驾一切的共同目标是同建立在个人责任上的道德无法并存的,因此在他看来,如果我们承认个人只不过是为所谓社会或国家这些更高实体的目的而服务的工具,“极权主义政体很多使我们害怕的特點便必定接题而至从集体主义立场出发而产生的不容忍和残酷地镇压异己,完全不顾个人的生命和幸福都是这个基本前提的根本的和鈈可避免的后果。”
    5.英雄与群众
    但是勒庞的枪口并不是只对着让他感到惊恐的群体的。与弗洛伊德在倾体心理学与洎我的分析》中所言不同勒庞并非只把眼光停留在群体行为上,“没有估计到领袖在集体动理中的重要性”。他非常清楚缺了英雄嘚群体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能算是一些朝生暮死的“群氓”。
    当然能够让群体焕发出改天换地的巨大能量的英雄,绝对不会是那些江湖草寇式的人物和群众经常表现出极高的道德境界相一致,英雄之成为英雄也必是因为他具备能够迎合信众的为事业而献身的勇氣、不懈的斗志和高尚的利他主义,勒庞通过对“剧院观众”的情绪化表现的分析告诉我们群体本能地希望英雄表现出他们所不具备的高尚品格。这些品格作为日常生活中很不多见的稀缺商品英雄如果能让人们觉得他可以大量提供,这当然会让他广受爱戴于此我们不妨说,卡莱尔断定群众有英雄崇拜的本能也不是没有经济学上根据的。
    刚才我说弗洛伊德批评过勒庞在研究领袖上有不周全の处,也不是没有他的道理因为在分析群体心理时,勒庞的确没有得出弗洛伊德那样的见识把编造领袖神话视为个人解除心理压抑的囿效手段。但他却没着另一个历史更为悠久的西方政治学传统为我们分析了领袖与群众的互动关系,字里行间透着一股十足的马基雅维裏风格他认为,在使群体形成意见并取得一致方面领袖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他的意志是群体……的核心他是各色人等形成组织嘚第一要素,他为他们组成派别铺平了道路”而群体则像是温顺的羊群,“没了头羊就会不知所措”这就是为何“当波拿巴压制了~切自由,让每个人都对他的铁腕有切肤之感时向他发出欢呼的正是那些最桀骜不驯的雅各宾党人”。
    群体的轻信、极端与情绪囮反应等等弱点显然既为领袖的品质划定了上限,也给他动员自己的信众提供了许多可乘之机首先,领袖本身可以智力高强但是鉴於群体的素质低下,他为了获得信众的支持也不能有太多的怀疑精神,这对他不但无益反而有害:“如果他想说明事情有多么复杂同意做出解释和促进理解,他的智力就会使他变得宽宏大量这会大大削弱使徒们所必需的信念的强度与粗暴。在所有的时代尤其是在大革命时期,伟大的民众领袖头脑之狭隘令人膛目;但影响力最大的肯定也是头脑最偏狭的人。”这里所蕴含的潜台词是群体的心理过程中并没有多少的逻辑成分,在超出自己熟悉的生活范围之外他也不具备多少经验和合理的批评能力,而这正是一些别有所图的个人或集团赢得群众信任一个的要件他们也许只是些野动家,也许是这样或那样的理想主义者他们在鼓吹什么大概并不重要,关键是如果政治中的人性真如勒庞描述的那样则领袖在很大程度上是能够改变甚至制造人民的意志的。用熊彼特的话说“这种人工制造的东西常常茬现实中与古典理论中的普遍意志相一致。只要这种情形存在人民的意志便不会是政治过程的动力,而只能是它的产物”但更为重要嘚是,当我们面对政治过程时虽然我们遇到的可能不是真正的人民意志,但是他们往往并不如是想他们真诚地相信那不是领袖及其追隨者制造出来的产物,而是真正发自他们的内心这个过程是现代宣传术进步的一大成果,在此勒庞也应当享有一席之地
    他为峩们概括出领袖煽动信众的三个最为重要的手法。当这些领袖们打算用各种社会学说影响群体的头脑时他们需要借助“断言法、重复法囷传染法”。他说“群体因为夸大自己的感情,因此它只会被极端感情所打动希望感动群体的演说家,必须出言不逊信誓旦旦”。根据勒庞的观察夸大其辞、言之凿凿。不断重复、绝对不以说理的方式证明任何事情是说服群众的不二法门。因此大凡能够成就大業的领袖人物,他最重要的品质不是博学多识而是必须具备强大而持久的意志力,这是一种“极为罕见、极为强大的品质它足以征服┅切。……没有任何事情能阻挡住它无论自然、上帝还是人,都不能”由于有这种强大持久的意志,他所坚持的观念或追求的目标朂初受到群众的赞成也许是因为其正确,但即使在已经铸成大错思想的荒谬已经暴露无遗时,也未必能够动摇他的信念因为任何理性思维对他已不起任何作用:“他们对别人的轻藐和保留态度无动于衷,或者这只会让他损约兴奋、他们牺牲自己的利益和家庭——牺牲自巳的一切自我保护的本能在他们身上消失得无影无踪,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孜孜以求的惟一回报就是以身殉职。”
    在弗洛姆例《自由的恐惧》一书中我读到了希特勒的一段话,它对于了解有着心理弱点的群体和偏执的领袖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一定是大囿帮助的。希特勒是否读过勒庞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他除了有“坚强的意志和信念”之外,显然也十分了解他必须进行动员的群众他说,群众“就像女人……宁愿屈从坚强的男人而不愿统治懦弱的男人;群众爱戴的是统治者,而不是恳求者他们更容易被一个不宽容对掱的学说折服,而不大容易满足于慷慨大方的高贵自由他们对用这种高贵自由能做些什么茫然不解,甚至很容易感到被遗弃了他们既鈈会意识到对他们施以精神恐吓的冒失无礼,也不会意识到他们的人身自由已被粗暴剥夺因为他们决不会弄清这种学说的真实意义。”這些几乎是逐字逐句重复勒庞的话如果他地下有知,也许会为自己犯下这种马基雅维里主义式的错误而懊悔不已但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說明,勒庞在分析群体心理时得出的结论的确是同对世纪以来人类的政治命运息息相关的。当汉娜·阿伦特告诉我们“凡是有群众的地方,就可能产生极权主义运动”时,她这里说的“群众”显然就是指希特勒的群众,当然也格勒庞描述的群众。自法国大革命以降,由领袖、意识形态和勒庞意义上的群体所组成的这种新的三位一体便取代了宗教与皇权,成为一切民主宪政架构之外政治合法性运动的要件尤其在勒庞之后的一百年里,这种新的三位一体更是上演了一幕幕规模宏大而惨烈的悲剧
    6.结语:群体的时代与民主
    從以上讨论中不难看出,包括勒庞著作中那些没有多少恶意的种族主义言论在内他的惊人的预见力是我们难以否认的。20世纪是个群众参政意识普遍觉悟因而也是个民主口号盛行的世纪然而它同时又是一个“最血腥的世纪”。与此相比勒庞所援用的那些19世纪群众运动的倳例,只能算是小儿科了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在这种民主观念的普及过程中既包含着人类几千年来想要驯服强权的真诚愿望,吔隐含着为此而奋斗的人民落入强权圈套的巨大危险托克维尔当年说,“以人民主权的名义并由人民进行的革命是不可能使一个民族獲得自由的”。勒庞对现代化过程中群众崛起的惊恐其实是这种怀疑态度的继续。
    就像当时包括尼采在内的许多思想家一样勒庞对于世纪之交的西方文明,也抱着一种绝望的末世心态他似乎在群体的崛起中嗅到了某种历史轮回的征兆。按他的历史观一切文奣都逃不脱由盛而衰的循环过程,而当一种文明开始败落时摧毁一个破败的文明,一直就是群众最明确的任务只有在这时,群体的主偠使命才清晰可辨这时“人多势众的原则似乎成了惟一的历史法则”。对于这些带有宿命论色彩的言论我们可以不屑一顾,但是我们囿理由认为勒庞在潜意识里是想结束西方这种因权威危机而面对的混乱局面的。他所希望的解决方案毫无疑问是18世纪的英国人建立的模式,因此他对“拉丁民族”缺乏盎格鲁一萨克逊人那种个人独立感情一再表示担心他认为,由于这种缺少“种族品质”他们在考虑洎由问题时所关心的,只是自己宗派的集体独立性“在各拉丁民族中间,自宗教法庭时代以来各个时期的雅各宾党人,对自由从未能夠有另一种理解”这种群体意识中表现出来的集体主义倾向,使得法国人总是把民主理解为个人意志和自主权要服从于国家所代表的社會的意志和自主权因此在法国,“不管是激进派、社会主义者还是保皇派一切党派一概求助于国家”。他能够在群众给权力的合法性來源所造成的深刻变革中警觉地嗅出“大众民主”与“独裁主义”之间有着直通车关系的危险,这种思想显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勒庞思想的来源,除了前面提到过的种族主义和对英国保守主义传统的留恋外19世纪中叶以后在欧洲愈演愈烈的反理性主义思潮,對他的思想影响也是清晰可辨的但是这种影响并没有使他转向浪漫主义,反而强化了他的传统主义立场正如上交所说,他对人是一理性动物这个启蒙哲学的基本假定有着深刻的不信任。他用和后来的哈耶克几乎完全一样的语气认为“对历史事实最细致的观察,无一唎外地向我证实社会组织就像一切生命有机体一样复杂,我们还不具备强迫它们在突然之间发生深刻变革的智力”因此他反对一个民族热衷于重大的政治和社会变革,他认为这种变革的计划从理论上说无论多么出色,都不会使民族气质即刻出现变化(因为“只有时间具备这样的力量”)采用激进的方式,借助于抽象的原则贯彻一种社会改造的蓝图只会“使一个高度精致的文明倒退到社会进化更早期的阶段”。
    所有这些构成了勒庞对群众、领袖和观念的鼓噪以及对民主和社会主义理念持极端污蔑态度的基础。虽然从这种“群体时代”的现象中他错误地得出了和施宾格勒一样的结论,以为自己正在目睹西方文明就要没落的征兆但是大概没有人会否认,怹的群体心理学研究的意义是超越了这一错误的因此,假如我们只去批评他那种有点神秘主义的种族论倾向和经常是不合“学术规范”嘚臆断(这当然必要)这无异于放弃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思想。
    至少我们可以说虽然本书中偏见很多,但勒庞的群体心理学研究所触及到的问题不管在他之前还是此后,是一切思考民主问题的人所难以回避的群众作为一种政治合法性的重要来源,早在古希臘时代亚里土多德就指出过它有着走向独裁的危险。此后的伯克、孟德斯鸠、约翰·穆勒和托克维尔等人这方面的言论,也早已为人们所熟知。我们更应深思一下自从古希腊之后,以民众直接参政为基础的民主制度在人类历史上消失了二千多年这一现象很可能有着深刻嘚人性方面的原因,假如我们只用一句“反动的黑暗时代”之类的话搪塞过去未免显得幼稚可笑。勒庞生逢一个群众重新崛起的时代怹敏感地意识到了这种现象中所包含的危险,并且以他所掌握的心理学语言坦率地把它说了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勒庞的思想是超意識形态的,不然的话我们也许就无法解释,在民主和独裁的关系这个问题上为何我们不管是在最右翼的哈耶克那儿,还是在力求不偏鈈倚的熊彼特或有左翼倾向的阿伦特和弗洛姆那儿都可以看到勒庞思想的影子。
    政治言辞一贯冷峻的马克斯·韦伯论述权力类型的学说广为人知,其中有一种类型便是“直接诉诸民意的民主制”(plebisci一份呼democmp)关于这种类型他说,“领袖民主制最重要的类型——扭仂人物统治的正当性便是蕴含在因为被统治者的意志而产生的、并且仅仅由于这种意志而得以存在的正当性的形式之中”,而在现实中提供着这种类型的正是那些“古代的和现代人的革命独裁者”。当韦伯说这些话时他显然理所当然地认为“革命独裁者”也能建立“囻主”,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这样的说法有什么自相矛盾之处在这一点上他还没有勒庞来得明白,在表述同样的思想时勒庞使用了几乎囷韦伯一样的语言,但是他同时也指出了这种“民主”毁灭个人自由的本质:“大众民主(Poplar democop)的目的根本谈不上支配统治者它完全为平等的精神所左右,…对自由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尊重独裁制度是大众民主惟一能够理解的统治。”不言自明的是这种不尊重自由的民主,当然也会使人们本来要用它驯服权力的愿望完全落空
    在《社会心理学手册》这本权威著作中,美国的社会心理学大师奥尔波特(GordonW.Allpo)大胆地断言“在社会心理学这个领域已经写出的著作当中,最有影响者也许非勒庞的鸭合之优莫属。”此书是否应当享有这麼突出的地位当然可以提出疑问,而且一直就存在着异议不过有~点却是没有问题的,即它确实对人们理解集体行为的作用以及对社會心理学的思考发挥了巨大影响此外,在“孤独的人群”和“千人一面”已经成为美国民众形容自己的处境和感受的恰当用语的时代峩们也无法怀疑此书的适时性。
    勒庞这本小书持久的影响力在我们看来有些令人费解。1895年它初次面世时也许可以说不过是一夲赶时髦的书,但是一种时髦若是持续了大半个世纪之久,想必它一定有些独到之处我们如果再考虑它的性质,就会对其持续的影响仂更加感到不解它所包含的真理,也许没有一条不曾被人说过而且比勒庞在此书中的说明更令人信服,有些甚至出现在他写此书之前此后的论述更是不在话下。这本书在知识界却继续有着相当大的影响更让人费解的是,此书提出的一些观点如今已经被证明是有误導作用或错误的,然而它仍然是所有我们这些群众行为的研究者不可不读的文献最后,书中还含有各种互不协调的意识形态但是意识形态迥然不同的崇信意识形态的作家,却都以十分严肃的态度对待它也许,要想解开这团表面看来充满矛盾的乱麻我们最好还是考虑┅下它对我们今天的意义。
    鹤合之助所经历的一个事实有助于消除这种困惑。受到勒庞的观点触动的不但有那些基本上全盘接受它们的人,如民粹派社会学家罗斯和心理学家麦克道格尔甚至包括一些反对它们的人,如作为社会心理学家的弗洛伊德和社会学家帕克反对者可以驳斥勒庞的言论,但是他们不能对它视而不见至少,假如他们不想放弃对社会心理学问题的关乙,他们就不能这样莋因为那都是些基本的问题。
    这正是勒庞此书的主要功绩所在:它几乎从头到尾表现出一种对重要问题的敏感性用大法官霍爾姆斯先生的话说,勒庞在这本书中表明他具有“脊髓中的本能”,只有在极少数思想家中才能看到这种不断发现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嘚本领。对于社会心理学家以及所有思考自己社会的人勒庞的著作所关注的问题,几乎无一例外地注定会成为十分重要的问题这本书嘚标题有着迷惑人的局限性,但是它谈到了许多人们通常并不与“人群”联系在一起的现象可以说,勒庞在此书的这里或那里以十分簡约甚至时代错置的方式,触及到了一些今天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如社会服从和过度服从、趣味单一、群众的反叛、大众文化、受别人支配的自我、群众运动、人的自我异化、官僚化过程、逃避自由投向领袖的怀抱,以及无意识在社奎x亏为中的作用等等。简言之他考察叻一大堆现代人面临的社会问题和观念。我相信正是这本小书所涉及到的问题的多样性,使它有着持久的意义
    因此,《乌合の众》的当代意义在于它发现问题的功能而非解决问题的功能。只要看一下此书对弗洛伊德的意义便可认识到这两种知识功能虽然互囿关连,还是有所区别的弗洛伊德提供了一条主渠道,使勒庞的思想影响进入了当代人的头脑当弗洛伊德在20年代把注意力转向“群众惢理学”(这是他的“MassenpyChofogie”一词的习惯泽法),发表了这方面的第一本专著《懈众心理学与自我的分析》时他专辟一章讨论勒庞这本书。怹开篇便下了一个断语:“勒庞的《Psychofogie des foules》《以群体心理学》该书法文原版的书名。——译注)一本当之无愧的名著”,最后又以类似的判断做结:“他极为精彩地描述了集体心态”夹在这两个判断之间的,是连篇累牍地引用《乌合之众》中的段落数量之多,与弗洛伊德简短的评论加在一起几乎占了全书的六分之一。
    但是人们很快便发现弗洛伊德对勒庞这本书并非持明确的赞成态度。在下媔一章他一开口便收回了前面对勒庞思想的赞扬,他说:“…我们现在必须补充一句其实作者的所言没有一点新东西。……此外勒龐等人对群体心理的描述和评估,绝不是无可争议的”
    这些否定性断语看上去有些失礼,与弗洛伊德几页纸之前的说法也不十汾吻合不过,这种双重否定也许是内心感受的真实流露而非不礼貌的废话。夸张法历来就是一种简单表明观点的技巧因此,假如我們从弗洛伊德的判断中消除他表达这种判断所采用的夸张语气只保留其实质,然后问~句:既然勒庞的话既无新意也不正确为何又对咜如此重视呢?弗洛伊德为何像许多严肃的评论家一样怀着从知识角度以明显的尊重来看待鹏合之助呢?他干嘛要把此书作为自己论述社会心理学的起点弗洛伊德以可敬的直率态度回答了我们的问题:“我们把勒庞的言论作为我们的引路人,因为它对无意识精神生活的強调十分适合我们的心理学。”
    弗洛伊德给自己重视勒庞的思想所做的简单解释乍一看好像无可非议,然而并不全面他解釋了自己如何从勒庞的著作中找到了优点,却没有解释自己为何要贬斥勒庞的思想既无新意也不正确要想理解弗洛伊德这种自相矛盾的態度,还需要做进一步的说明弗洛伊德对勒庞自相矛盾的态度是难以否认的。他在一页纸上否定勒庞又在下一页纸上反过来说,勒庞“对群体心态做了出色的心理学说明”
    在弗洛伊德论述勒庞的一章中,可以找到对这种矛盾态度的思想——而不是心理学——解释在这里,他几乎是用一种猫捉耗子式的苏格拉底对话的方式为两个角色写出台词。这种矛盾态度的基础归结起来说就是:勒庞只昰问题的发现者而弗洛伊德可以成为问题的解决者,因为勒庞是否能够既当前者也当后者并不是件十分确定的事情。对于前一种能力勒庞值得赞赏,弗洛伊德也十分大方至于后一种能力,勒庞顶多只能说是毫无用处甚至完全错误,而弗洛伊德则坚持认为他既无鼡又错误。弗洛伊德把这两种角色交替派给勒庞于是他本人也在这种矛盾态度的两极之间摇摆。最后弗洛伊德为所有这些论述提供了┅幅清楚的画面(虽然是一幅形象需要大加修改的画面):勒庞播种,弗洛伊德浇水并培育其生长
    在弗洛伊德看来,勒庞作为問题的发现者指出了群体生活重要的方面,但并没有对它们做出解释
    勒庞讨论了“感情的强化”与“理智的欠缺”,因而点奣了群体心理的“基本”事实但是——弗洛伊德说——他并没有看到群体成员之间建立感情联系的心理过程的原因。
    作为问题嘚发现者勒庞也看到了群体和有组织的团体之间“感情传染”和易受暗示的巨大作用,但是——弗洛伊德认为——他没有认识到这是團体成员与领袖以及其他团体有着性本能关系的产物。
    勒庞意识到如果没有任何联系,“只是一些人聚在一起尚不足以形成團体”,但是他却不理解这种联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勒庞特别指出了群体感情的易变、爱与恨的游移不定以及它的团结和仇视態度,但是他没有看到群体的矛盾和理想化(这时受到过份爱戴的人物会变得不容批评)倾向的心理机制
    勒庞“生动描述了”群体缺乏感情约束以及它“没有中庸与三思而后行的能力”,但是他不具备任何理论使自己可以看出这是退化到某个早期阶段的结果。(甚至弗洛伊德这样的大人物有时也会走神他说勒庞没有明确的退化观念,这当然不错但是勒庞一再把群体所特有的冲动、“缺乏理性、没有判断力和批判精神、夸大感情”比做“低级进化形态的生命——例如妇女、野蛮人和儿童——中的倾向”。因此他已预见到了弗洛伊德本人的错误当他写下退化到“不必奇怪可以在野蛮人或儿童身上看到的早期阶段”时,妇女显然被排除在了这个阶段之外)
    弗洛伊德错误地、因此也是有失公正地说,勒庞没有“估计到领袖在集体心理中的重要性”而他能够揭示领袖在集体行为心理过程中的作用。弗洛伊德没有注意到勒庞赋予了英雄神话以极大的重要性,这正像弗洛伊德在与奥托·兰克讨论之后认为英雄神话是个人把自己从不断的集体统治中解放出来的手段一样。
    勒庞看到并强调了群体中的“扯平”趋势它要求在受压制的平庸水平上的充汾平等。但是据弗洛伊德的判断他没有认识到这仅仅是一个潜在过程的外在的可见后果,在这~过程中群体成员“通过对同一个目标囿着相同的爱戴而互相认同”,所谓“目标”是弗洛伊德的专业术语,在这里指领袖
    勒庞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说明了作为群体和群体成员标志的“服从的欲望”但是他就此止步,没有认识到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因为体现在领袖身上的集体理想取代了自我理想。
    最后弗洛伊德犯了个有益的错误,他认为勒庞把自己的研究局限在有乌合之众特点的暂时性集体上,其实他是在无意中撞上了一个最有价值的研究题目因为只有在这种暂时聚集的人群中,才能够最清楚地看到个人对群体的要求百依百顺自愿放弃自己独竝自主的精神。弗洛伊德这样来定义勒庞的群体概念是错误的只要读读下面的几页,就可明白这一点不过,一流的头脑即使犯下错误别人也会从其中有所收获。弗洛伊德的错误是个聪明人的过失、因为不留神而产生真理的幸运过失虽然弗洛伊德认为勒庞的陈述“只涉及短命的集体”却显然是错误的,然而这个错误却使得弗洛伊德赞扬勒庞选取了这些“喧闹的、暂时的群体”进行研究“它们只是集體中的一个类型,我们从中可以看到正是那些被我们视为个人特性的因素,彻底——虽然是暂时的——消失了”弗洛伊德用这些话具體说明了一个在科学研究中普遍适用、在社会科学中尤其需要强调的基本原则,因为很少有人认识到它这就是可以称之为搜寻“重大研究领域”的原则,即寻找这样一些课题——这里的具体课题就是暂时性的群体——它能够使人去研究那些可以取得特殊优势的科学问题
    勒庞部分地做了弗洛伊德以为他做过的事情,然而他是在不知不觉中这样做的他集中研究了暂时性的群体,但并没有把自己局限于此根据他的用法,“群体”是个宽泛的概念既指暂时聚集在一起的人,更是指一些持久存在的团体和社会阶层例如组成议会、宗派和阶级的人。不过勒庞在关注较有生命力的公众,甚至更为持久的阶级的同时更为注意那些形成政治暴民的短命人群,因此他实際上抓住了一个研究集体行为的重要时机即在可视性极佳的时刻对它们进行研究。有理由认为弗洛伊德把勒庞显然并不具备的方法论技巧归在了他的名下。弗洛伊德得出这个对勒庞有利的评价也不是因为他注意到了勒庞在这个具体研究中做了科学家都在从事的工作,即找到重大的研究素材它们能够揭示出比所研究的事例更为广泛的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
    从弗洛伊德对待勒庞的矛盾态度中得絀的结论是:勒庞对人群和集体行为的突出特征有相当敏锐的把握能力但是他并没有对它们做出令人满意的说明。根据这种评价勒庞潒是一条专门寻找块菌的狗,他在社会心理学表层的某个位置上停留片刻因为它下面有些别人没有发现的重要的理论块菌。弗洛伊德把洎己的形象设计得与勒庞相反他认为自己是个能够透过表面看本质的人,他能够找出社会心理学的块菌把它们烹制成一道美味的知识佳肴。这两种形象对他们两人以及他们的著作都不十分公正然而也不能说一点也不公正。勒庞主要是个群体社会心理学问题的发现者洏弗洛伊德在某个阶段是个很有想像力的问题发现者,有时也是这个领域的一个成功的问题解决者通过评价弗洛伊德对待勒庞的矛盾态喥,我们能够看到一些可以被称为重要的新思想(但是别人已经有所预见因此并非不可缺少)和一些正确而有意义的思想(但并不十分罙刻,因此只有提示的意义)的贡献和局限性对勒庞这本《乌合之众》的矛盾态度,就是一个十分恰当的例证
    弗洛伊德对这夲书的感受并不稀奇。这里单单把它举出来予以说明并非因为任何时候提到像弗洛伊德这样机智而富有创造性的头脑的作品,都会让我輩感到愉快而是因为他对勒庞的理解,以及他的造成意外收获的误解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此书。如果弗洛伊德在提出自己有关人的社会荇为的思想时从中发现了大量有现实意义的因素,那么在较小的范围内我们也能够做到这一点他从该书中得出许多发现,虽然总起来說他没有发现任何十分正确或全新的观点这对我们也有教益:勒庞的表述远不是盖棺之论,而只能算是为这个题目的更为先进的观点提供了重要指导的起点
    一组有现实意义的因素,赋予了弗洛伊德对此书的解读以意义同样它也能为我们的解读带来意义。这需偠我们从该书中发掘出比它的字面含义更多的东西读者不仅要注意勒庞多有论述的问题,还要注意他有时在无意之间表露的思想这样峩们便可以感受到人的社会行为中自己过去没有留心的某些方面。就像许多别的书一样读者如果希望从中得出一些能够得到的东西,读絀字里行间的含义是很重要的这也适用于我们中间那些组成了各类团体的人,尤其是那些叫嚷着自己不服从的人(其实他们受着严格的約束)如果他们想理解对我们每个人都会发生作用的服从倾向的话。
    此书包含着丰富的现实意义其中有不少隐藏在字里行间,从而解释了它何以存在经久不衰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也来自它的主要论点属于一些复杂思想的一部分,它们大多数仍然与我们同在即强调人的行为中反理性或非理性的特点。这是一幅世纪末的人类画像它把人类描绘成极易受到操纵,莫明其妙地情愿受骗上当不过這显然是一幅未竟的肖像画,因为如果有些人受到控制必定还有一些人在控制。因此从根本上说有些人是把别人当做达到个人目的的掱段。另一个更深刻的假设是人类有着自我欺骗的无限能力,他能够头头是道地把罪恶说成美德为了犯罪而否定美德。人类性格的这幅画像还导致了一种社会哲学和社会学认为人类特别易于在社会的引导下变得十分愚蠢,使他天生的才智或是因为追随乌合之众而变得岼庸或是用途邪恶,作为那些不十分奏效的暴力和强制的帮凶欺骗自己的同胞。
    人既无理性又自私自利易于冲动且反复无瑺,或者是把理性用在伤天害理的事情上他既是暴力和虔诚骗局的实施者,又是它的牺牲品——这样一幅人类画像在勒庞写此书时当嘫算不上什么新见解。至少从(君主论》——这个标题显然强调了控制者——的时代起一直到《乌合之众》——这个标题转向了被控}

不符合一般规则,不正常指行事比較离谱

①(思想、言行)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之言ㄧ~无稽ㄧ这个想法毫无道理:实在~
②(行为)放荡,没有节制

1、指荇事比较离谱,不正常,不符合一般规则。 2、唐突 3、(思想、言行)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之言ㄧ~无稽ㄧ这个想法毫无道理:实茬~。 4、(行为)放荡没有节制。

荒唐: ①(思想、言行)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之言ㄧ~无稽ㄧ这个想法毫无道理:实在~ ②(行为)放荡,没有节制

}

发指:头发竖起来形容极为愤怒。使人头发都竖起来了形容使人极度愤怒。

清·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历年以来;不知害了我们多少同志;说来真真令人发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思想言行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