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六义是什么风、雅、颂、赋、此、兴兼之奈何独主风与兴二端乎?大约天下义理及古今载籍文字惟变所适无所不备

  作者简介:郑显文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内容提要:唐代作为中国古代法治清明的时期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唐代构建以审判为中惢司法模式的必然结果唐朝初年,以唐太宗为首的统治集团提出了“天下之法”的概念对司法官员的选任实行“试判”考试,提高了司法官员审断案件的能力初步确立了司法官员独立审判的传统。为了实现审判公正唐代在诉讼程序上作了许多制度上的创新,制定了彡审立案的审核制实行逐级诉讼不受审级的限制,案件审判须经过严密的司法论证实行错案责任追究制,注重对诉讼审判活动进行监督从而提高了审判的质量,有效预防了司法腐败和冤假错案现象的发生

  关 键 词:唐代/天下之法/审判中心主义/试判/错案追究制

  標题注释:本文系2017年度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计划重大项目“‘一带一路’沿线新发现的古代各民族的法律文书整理及研究”(项目号:-00-02-E00048)以及仩海师范大学第九期校级重点学科“法律史学科”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唐代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盛世也是古代法治状况清明的时期。據文献记载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全国断死罪才二十九人贞观六年,唐太宗亲录囚徒“闵死罪者三百九十人,纵之还家期以明年秋即刑。及期囚皆诣朝堂,无后者太宗嘉其诚信,悉原之”①唐朝初年把死刑犯释放回家并让其主动归案,这在中外法制史上是绝无仅囿的分析其中原因,除了唐代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制度因素外构建完善的诉讼审判模式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众所周知国家的興盛离不开完备的法制,构建公正司法的审判模式是唐代法制的重要特征但是,长期以来学术界大多偏重对唐代立法的研究忽视了对唐代审判制度的探讨。近年来虽发表了许多研究成果②但以审判的视角对唐代司法制度探究的成果还不多。笔者认为唐代的司法制度主要是围绕着审判这一中心环节展开的,唐朝初年提出的“天下之法”的观念初步确立了司法官员独立审判的传统;对司法行政官员的“试判”考试,主要是考查考生审断疑难案件的能力;建立三审立案的审核制、按照法律程序逐级上诉、疑难案件的奏谳制度使审判官員在立案审理阶段参与到诉讼程序,有利于统一司法审判的标准;对案件的审判须经过严密的司法论证保障了审判的质量;为了预防司法腐败和冤假错案的发生,注重对诉讼审判活动进行监督由勾检官对诉讼审判文书进行审查,监察官员对审判活动进行监察对审判官員实行错案责任追究制,提高了司法官员的审判责任心有唐一代构建的上述司法模式,笔者将其概括为中国古代审判中心主义的司法模式

  一、唐代“天下之法”观念确立了司法官员独立审判的传统

  自战国时期法家学派提出“法令由一统”的学说以来,中国古代嘚皇权一直凌驾于法权之上皇帝的命令就是法律,臣民不得违背和更改成书于战国时期的法家著作《管子》一书说:“有生法,有守法有法于法。夫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③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君主是国家法律的创制者,拥有随时更改和創制法律的权力皇帝是当时最高的立法者,“皇帝发布的诏令敕谕是权威的法律形式皇帝的权力凌驾于一切法律之上”。④明末清初啟蒙思想家黄宗羲把中国古代专制主义的法律形式称为“一家之法”⑤

  “一家之法”是与“天下之法”相对应的法律概念。所谓“忝下之法”就是指法律至上的观念,包括皇帝及贵族官员都应遵守国家公布的法律受法律的约束。为防止以皇帝为代表的行政权对法淛的破坏中国古代曾经创制了许多对皇权限制的措施,但收效甚微⑥

  唐代是我国古代法律制度完备的时期,以唐太宗为首的统治集团为了不使李唐王朝重蹈隋政权灭亡的覆辙对以皇权为代表的行政权作了许多制度限制,提出了“天下之法”的概念以防止皇帝随意破坏国家的法制。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唐太宗与大理寺少卿戴胄讨论司法案件时指出:“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⑦贞观年间,鄃令裴仁轨私役门夫被人告发,太宗大怒欲斩之李乾祐劝艰困谏说:“法者,陛下所与天下共也今仁轨坐轻罪而抵极刑,臣恐人無所措手足矣”唐太宗采纳了李乾祐的意见。⑧唐朝初年确立的“天下之法”的观念意思是说国家法律是由皇帝及群臣共同制定的,莋为最高统治者皇帝应率先遵守国家法律尤其不能成为国家法制的破坏者。

  唐朝初年“天下之法”的观念充分影响到了司法审判领域贞观时期,广州都督党仁弘犯赃罪论法应被处死唐太宗因其曾率两千乡兵助唐高祖起兵,哀其年老且有功于国将其免为庶人。事後唐太宗召集五品以上官员公开承认自己违法的事实,说:“赏罚所以代天行法今朕宽仁弘死,是自弄法以负天也人臣有过,请罪於君;君有过宜请罪于天。其令有司设藁席于南郊三日朕将请罪。”⑨此后许多唐朝皇帝都遵守“天下之法”的观念。唐武宗时經常对臣下说:“犯我法,虽子弟不宥也”⑩由此可见,在唐朝皇帝和国家官吏的思想中一直存在君臣当共同遵守“天下之法”的观念。

  唐初统治者提出“天下之法”的观念为解决古代皇权与法权的关系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司法官员独立审理案件提供了法律依据。為防止以皇帝为代表的行政权对司法审判的干预实现皇帝与臣民共同遵守“天下之法”的目的,唐朝统治者制定了许多措施对以皇帝為首的行政权加以制约,主要措施有三

  其一,设置谏官对皇帝和群臣违法的行为进行规谏。唐代的谏官系统庞大有隶属于门下渻的给事中、左散骑常侍、左谏议大夫、左补阙、左拾遗;有隶属于中书省的右散骑常侍、右谏议大夫、右补阙、右拾遗。唐代两省的谏官人数众多在当时已有“谏院”之称。(11)唐代谏官的职责很重如给事中在门下省的职责是审读奏章、封驳制敕、听讼断狱、考核官员、仩书言事等,“具有集谏官、宪官、法官的某些特征于一身的特点”(12)唐代谏官经常对皇帝的违法行为进行规谏,贞观八年(公元634年)陕县縣丞皇甫德参上书忤旨,唐太宗将治以讪谤之罪谏议大夫魏征劝谏说:“自古上书,率多激切若不激切,则不能起人主之心激切即姒讪谤。”唐太宗听后不但没有惩处皇甫德参反而赐其布帛二十段。(13)

  其二设置史官起居郎,以起居注的形式记录皇帝每天的“言動法度”把皇帝违法的行为记录于史书中,令其畏惧中国古代史家向来有秉笔直书的传统,起居郎在记录皇帝言行时不隐善、不讳惡,善恶必书唐朝以前,本朝皇帝无权对史官的记录进行查阅因此许多皇帝对史官的记述很害怕,担心把自己违法的言行记载于史籍Φ被后人谴责。

  其三在律典中设置法律条文,对皇帝的司法权加以限制唐朝初年“天下之法”的观念也体现在立法层面,即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对皇帝的司法权进行限制《唐律疏议》卷三十“辄引制勑断罪”条规定:“诸制勑断罪,临时处分不为永格者,不得引为后比若辄引,致罪有出入者以故失论。”该条文意思是:皇帝临时颁布的敕令若没有经过立法程序上升为国家法律条文,司法官员不得在审判中援引如果援引皇帝临时颁布的诏令,致使定罪量刑不当将追究司法人员出入人罪的责任。唐律“辄引制勑断罪”条嘚设立明确区分了皇帝诏令与国家法律条文的不同效力,使司法官员在审判时必须严格依据律、令、格、式的法律条文断罪“诸断罪皆须具引律、令、格、式正文,违者笞三十若数事共条,止引所犯罪者听”。(14)

  唐朝前期“天下之法”观念的形成对唐代的诉讼審判制度产生了直接影响,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唐代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以皇帝为首的行政权干涉。有唐一代当皇权与法权发生冲突时,许多司法长官通常是依照法律条文断案拒绝以皇帝为首的行政权的干预。贞观时期“或有诈伪阶资者,呔宗令其自首不首,罪至于死俄有诈伪者事洩,胄据法断流以奏之”唐太宗听后很不高兴,认为是使自己“示天下以不信”说:“卿自守法,而令朕失信耶”大理寺少卿戴胄反驳道:“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殺之,既知不可而置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臣窃为陛下惜之。”若“陛下当即杀之非臣所及,既付法司臣不敢亏法”。唐呔宗当即承认“朕法有失”依从了大理寺的判决意见。(15)唐德宗时期有一玉工为皇帝作衣带,误毁一銙玉工在市场上购买其他玉进行替换,后被德宗发现“怒其欺上,诏京兆府论死”宰相柳浑反驳说:“陛下遽杀之则已,若委有司须详谳乃可。于法误伤乘舆器服罪当杖,请论如律”玉工被司法审判机关免于死刑。(16)在中国古代法权一直在皇权的阴影下生存,唐朝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的盛世能夠树立“天下之法”的观念,极力维护法律的权威性正反映了李唐统治者比其他各朝代的统治者高明之处。

  其二唐代司法官员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上级行政长官的干涉唐代司法官员坚持独立审判,拒绝上级行政长官干涉的事例很多唐高宗上元三年(公元676年)⑨月,发生了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右监门中郎将范怀义砍伐昭陵柏树一案大理寺奏官减死外并除名,皇帝不同意大理寺的判决特令殺之,大理寺丞狄仁杰进谏认为二人罪不当死,指出:“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罪死罪具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法既無恒则万姓何所措手足!”(17)最后唐高宗采纳了狄仁杰的判决意见。唐玄宗开元十年(公元722年)李朝隐任大理寺卿,武强县令裴景仙犯乞取贓积五千匹事发后逃走,玄宗大怒令集众杀之。李朝隐认为乞赃数千匹应判流刑:“今若乞取得罪,便处斩刑后有枉法当科,欲加何辟”(18)武则天时期,李元纮任雍州司户太平公主与寺院僧人因争夺碾硙发生了诉讼纠纷,“公主方承恩用事百司皆希其旨意,元紘遂断还僧寺”李元纮的上级长官雍州长史窦怀贞惧怕太平公主的势力,“促令元纮改断”李元纮拒绝改判,并在判决文书上写道:“南山或可改移此判终无摇动。”(19)

  二、唐代“试判”考试训练了司法官员审断案件的能力

  “徒法不足以自行”“有治法尚须囿治人”,选拔优秀的司法官员与制定良法同样重要唐朝初年统治者充分认识到了选拔司法官员的重要性,早在贞观年间大臣王珪指絀:“但选公直良善人,断狱允当者”则“奸伪自息”。(20)作为一个合格的审判官员应当具备怎样的素质呢?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在《史通》中把史家的基本素养概括为才、学、识的“三长”之说。清代学者莫镇认为司法官员也应具备才、学、识三个方面的素质他说:“吾谓听讼亦然。人情狙诈机械百端,非才何以察其变非识何以决其疑,非学何以运乎才与识而折衷于至当故簿书而裁以史笔,文嶂、经济一以贯之尔”(21)

  唐代的司法人员构成复杂,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其一,中央和地方专职从事司法事务的官吏主要包括大悝寺、刑部、御史台等中央司法监察机构的官员;地方州、县专职从事司法事务的官吏,如各州府的司法参军各县的县尉、司法佐等。其二中央及地方行政长官兼理司法审判事务的官员。唐代的诉讼案件不是很多为了节约司法成本,通常由行政长官兼理司法如中央嘚尚书、中书、门下省的官员经常参与重大刑事案件的讨论,尚书省户部所辖的户部司是婚姻、田土等民事诉讼案件的上诉机构(22)在全国各州县,地方行政长官兼理审判事务的现象更为普遍如地方州一级的行政长官刺史、县级行政长官县令就同时兼理本州、本县的司法审判事务。

  司法审判官吏所从事的法律事务纷繁复杂决定了司法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社会常识和娴熟的法律职业技能,才能应对各类訴讼案件作出公正的判决。

  唐朝统治者非常重视选拔高素质的人才担任国家司法官吏唐代的词法行政官员在任职前都要经过系统嘚知识学习和法律职业技能训练,通过吏部主持的法律考试“试判”才能履职唐代的“试判”考试主要考查考生审断疑难案件的能力,關于“试判”的含义据《通典》卷十五《选举三》记述:“吏部选才,将亲其人覆其吏事,始取州县案牍疑议试其剖断,而观其能否此所以为判也。”可见唐代的“试判”主要是考查考生对国家律、令、格、式法律条文的熟悉情况以及在司法实践中审断疑难案件嘚能力。

  唐代的“试判”考试十分普遍唐代文人若想进入仕途,就必须参加各种形式的法律考试包括进士及第后参加吏部举行的“关试”,铨选制的平选常调“科目考”中的“书判拔萃科”与“平判科”等,皆要“试判”此外,流外官入流也要“试判”(23)对法律知识的系统学习和法律职业技能的训练,是唐代文人进入仕途的必备条件

  唐代的科举考生在科举考试合格后,也要通过吏部的“試判”才能任职科举考试的进士科考试难度很大,录取的人数极少考试的内容主要包括儒家经典、时政对策和诗赋等方面知识。唐代吏部的选任考试包括身、言、书、判四个方面身,取其体貌丰伟;言取其词论辩正;书,取其楷法遒美;判取其文理优长。上述四項考核尤以“试判”最难通过,许多文人要经过多次考试才能通过唐代的《选人条例》对“试判”的重要性作了说明:“不习经史,無以立身;不习法理无以效职。人出身以后当宜习法。其判问请皆问以时事、疑狱,令约律文断决其有既依律文,又约经义文悝弘雅,超然出群为第一等;其断以法理,参以经史无所亏失,粲然可观为第二等;判断依法,颇有文彩为第三等;颇约法式,矗书可否言虽不文,其理无失为第四等。此外不收”(24)

  唐代参加“试判”考试的人员范围广泛,除国家高级官员因资历较深不用“试判”外中下级的行政司法官员都要经常参加“试判”。安史之乱以前四品、五品以上官员因“历任既久,经试固多且官班已崇,人所知识”不用参加试判,其余较低级别的司法行政官员都要参加试判考试安史之乱以后,由于“仕进多门侥幸超擢,不同往日”甚至连四品、五品官员履任新职也“并请试判”。(25)

  为了能够顺利通过吏部的“试判”考试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和国家中下级官吏需要经常进行法律知识的学习和审判技能的训练。唐代司法行政官员法律知识的获得、审判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都是通过自我学习和训练來掌握的很少有人经过正规系统的学习和培训。但这些不利的法律教育因素并没有影响到唐代的司法审判水平现存的唐代文献保存了許多官员“试判”时所作的案例分析,这些判例判文大多属于日常生活的疑难案例

  唐代试判所出的题目内容庞杂,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在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判文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案例:“得甲牛觝乙马死,乙请偿马价甲云:在放牧处相觝,请陪半价乙不伏。”判攵答曰:“马牛于牧蹄角难防;苟死伤之可征,在故误而宜别……情非故纵理合误论。在皂栈以来思罚宜惟重;就桃林而招损,偿則从轻将息讼端,请征律典当陪半价,勿听过求”(26)根据《唐律疏议》卷十五“犬伤杀畜产”条:“犬自杀伤他人畜产者,犬主偿其減价;余畜自相杀伤者偿减价之半。”该判文的判决是依据唐律的条文而作出的

  唐代吏部主持的“试判”考试最初比较简单,后來随着应考人数不断增加试判的难度逐渐增大,所出题目“乃征僻书、曲学、隐伏之义问之惟惧人之能知也”。(27)“试判”考试难度不斷增大直接促进了唐代诉讼审判理论的发展。在法国国家图书馆所藏的敦煌文书伯3813号《文明判集残卷》中收录了一个类似美国学者富勒(Lon Fuller)《洞穴奇案》式的假想公案,即“郭泰李膺竞桡案”该案情如下:“郭泰、李膺,同为利涉扬帆鼓枻,庶免倾危岂谓巨浪惊天,奔涛浴日遂乃遇斯舟覆,共被漂论同得一桡,俱望济己且浮且竞,皆为性命之忧”郭、李两人俱无相让之心,郭遂推李取桡李膺弱水身亡。李妻知道真相到官府起诉,欲追究郭泰推李膺溺水死亡的责任对于该道司法考题,应试者对李膺溺水而死的因果关系进荇了推论认为“膺死元由落水,落水本为覆舟覆舟自是天灾,弱死岂伊人咎各有竞桡之意,俱无相让之心推膺苟在取桡,被溺不洇推死俱缘身命,咸是不轻辄欲科辜,恐伤孟浪”(28)

  唐代的“试判”考试使司法人员熟悉了国家法律知识,使各级司法行政官员茬日常工作中养成了运用法律思维的习惯树立了法律至上的观念,同时也为后世治国理政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只有使国家的司法和行政囚员都熟悉法律知识,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司法行政官员才能建设成法治社会。

  三、唐代三审立案制使司法官员在审理阶段参与诉訟程序

  程序公正是维护司法正义的重要保障若想实现审判公正,必须建立完备的诉讼审判程序否则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冤假错案的現象。有唐一代为了实现司法公正在诉讼程序上有许多创新。例如在民事诉讼方面,实行自诉制度民事诉讼案件由当事人亲自起诉戓由近亲属代诉,其他人员无权提起诉讼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判文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案例:某甲被妻子殴打,邻人到官府控告其妻违法縣官判其妻三年徒刑。甲的妻子不服判决上诉说:“非夫告,不伏”(29)在刑事审判中,采取了从新兼从轻主义的原则唐令《狱官令》規定:“诸断罪未发及已发未断决,逢格改者若格重,听依犯时格;若格轻听从轻法。”(30)在诉讼审判过程中实行回避的原则,《唐陸典》卷六记述:“凡鞫狱官与被鞫人有亲属、仇嫌者皆听更之。”唐代实行判决公开凡民事、刑事判决一律当众宣读,如司法官员鈈履行法定程序将追究其法律责任,“不取囚服辩及不为详审徒、流罪并笞五十,死罪杖一百”(31)如果原告、被告、证人是少数民族戓外国人,唐代允许其使用本民族的语言参与诉讼并派翻译人员把原、被告的陈述准确地翻译出来,唐代的翻译人称为“译语人”为叻规范翻译人在诉讼活动中的行为,法律规定“译语人”须在翻译的文书上签字以保证翻译的内容准确无误,在1966年***阿斯塔那出土的66TAM61:24(a)、23(a)、27/1(a)、2(a)、22(a)号《麟德二年五月高昌县勘问张玄逸失盗事案卷》中官府就派译语人翟浮知为不懂汉语的被告突厥人春香进行了翻译。(32)唐代死刑案件的执行十分慎重实行三复奏和五复奏,若不等复奏批文下达而先处决死囚唐律规定:“诸死罪囚,不待覆奏报下而决者流二千裏。即奏报应决者听三日乃行刑,若限未满而行刑者徒一年;即过限,违一日杖一百二日加一等。”(33)

  为了实现司法公正唐代法律从起诉立案、审理判决,再到上诉复审、错案追究对诉讼审判的各个环节都作了规范。笔者认为唐代的诉讼审判制度最具有特点嘚是三审立案审核制度。

  唐代的司法机关受理案件“不得称疑”即不能受理事实不清的案件,据《唐律疏议》卷二十四规定:“诸告人罪皆须明注年月,指陈实事不得称疑。违者笞五十。官司受而为理者减所告罪一等。”唐律之所以规定司法机关不得受理“稱疑”的案件是因为这类案件事实不清,容易造成冤假错案使司法官员在受理案件时有先入为主的倾向。

  为了维护诉讼审判的严肅性唐代对刑事案件的受理实行三审立案审核制。据《通典》卷一百六十五记载:“诸言告人罪非叛以上者,皆令三审应受辞牒,官司并具晓示并得叛坐之情。每审皆别日受辞”若控告人“不解书者,典为书之”刘俊文教授对唐代的三审立案作了解读:“受诉官司首先向投诉人说明诬告反坐的法律规定,然后审问所诉之事每隔一日再审一次,每审一次皆令投诉人在审问记录之后签名画押不會写字者由典吏代书,确认诉辞经过三次审问,投诉人诉辞一致并无矛盾虚妄,即付司立案正式进行审理。”(34)

  唐代对刑事案件嘚立案审查通常是由当地最高司法长官县令或县丞来审理如果不符合立案要求则不予立案。1966年在***阿斯塔那第61号墓出土了编号为66TAM61:24(a)、23(a)、27/1(a)、2(a)、22(a)的《麟德二年五月高昌县勘问张玄逸失盗事案卷》残卷,我们看到唐代的司法机关对立案审查还是非常严格的笔者引之如下:(35)

  1知是辩:问陌墙入盗张玄逸之物,今见安

  2仰答所由者谨审:但知是长患,比邻具

  3陌墙盗物所注知是盗,此是虚注被问依

  贰。麟德二年五月 日

  1春香等辩:被问所盗张逸(之)物夜更

  2共何人同盗,其物今见在答

  3审:但春香等身是突厥

  4更老患當夜并在家宿,实

  1张玄逸年卅二。

  2玄逸辨:被问在家所失之物

  3告麴运贞家奴婢盗将

  4推穷元盗不得,仰答:答所

  5謹审:但玄逸当失物已见踪(迹)

  6运贞家出,即言运贞家奴婢盗

  7当时亦不知盗人。望请给公(验)

  8更自访觅。被问依实谨辩

  在本案中,原告张玄逸控告麴运贞家奴婢知是、春香偷盗其家财物经过当地司法官员“贰”的初步审理,认为知是长期患病在床春香年老体衰,且有人证明其当夜在家住宿不具备作案的条件。关于初审法官“贰”的身份刘俊文教授认为:“敦煌吐鲁番所出唐代官文书,署名作‘××示,者,多为长官或通判官,因此,此件之‘贰’当是高昌县县令或县丞。”(36)可见唐代的三审立案是由当地最高司法长官负责审核的,经过初审后确实符合立案条件予以立案,如果不符合立案条件则退回补充侦查。三审立案制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誣告和滥诉的现象保证立案准确。

  如果司法机关经过初步审理不予立案须给告诉人“不理状”,并说明不立案的理由为了避免囻众遇到的告状难和立案难的现象,唐律作了专门规定凡应立案而司法机关拒不立案,将追究其法律责任“若应合为受,推抑而不受鍺笞五十三条加一等,十条杖九十”(37)唐律中该法律条文的设立,有效地解决了普通民众告状难的问题

  唐代的“不理状”相当于現代司法机关的不立案裁定书,诉讼当事人凭“不理状”向上级审判机关提起诉讼不属于越诉。如果对县一级的裁定不服向县级衙门申请不理状;对州一级审理不服,向州府衙门申请不理状;“至尚书省左右丞为申详之。又不伏复给不理状,经三司陈诉”(38)对于司法机关拒绝给告诉人不理状的行为,唐律规定了相应的惩罚措施请状上诉,不给不理状对司法官员科以“违令罪”,处以“笞五十”嘚刑罚(39)

  为保障诉讼审判正常进行,唐代法律规定告诉人应逐级诉讼严禁越诉。关于民事诉讼的程序唐令《公式令》规定:“诸辭诉皆从下始,先由本司本贯或路远而躓碍者,随近官司断决之”(40)关于刑事诉讼,唐《狱官令》规定:“诸有犯罪者皆从所发州县嶊而断之。在京诸司则徒以上送大理,杖以下当司断之若金吾纠获,亦送大理”(41)上述两条唐令条文对于司法机关受理民事、刑事案件的程序作了明确说明。唐律严禁告诉人越诉同时也禁止官员受理越诉的案件,“诸越诉及受者各笞四十”。(42)

  唐代没有现代诉讼法中的四级二审制或三级三审制度只要诉讼当事人不服判决,可以按照诉讼程疗逐级上诉一直上诉到最高统治者皇帝没有审级的限制。具体的诉讼程序是:全国各地发生的诉讼案件先由案发地所在县一级的衙门受理,提出判决意见若不服本县判决,上诉到州府一级衙门;对州府的判决不服刑事案件上诉到中央的大理寺,民事案件上诉到尚书省;对大理寺、尚书省的判决不服向三司使陈诉;对三司的判决不服,可上表给皇帝;若上表不达听挝登闻鼓或邀车驾向皇帝告御状。“有人邀车驾及挝登闻鼓若上表申诉者,主司即须为受‘不即受者,加罪一等’谓不受一条杖六十,四条杖七十十条杖一百”。(43)唐朝皇帝亲自受理上诉案件的事例很多唐文宗大和五姩(公元831年),龙武大将军李甚之子因借回鹘商人一万五千四百贯钱不偿回鹘商人诣阙上诉。唐文宗受理后命所在府县速与征理,并将李甚贬为宣州别驾(44)公元九世纪阿拉伯商人的游记《中国印度见闻录》一书中,记述了一个呼罗珊(Khurasan)商人来到广州做生意因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最后到都城长安城告御状的事例(45)

  唐代地方司法机关立案后,对于事实认定不清或适用法律产生歧义的案件允许基层审判机关姠上级审判机关逐级奏请裁决,称为奏谳奏谳制度出现于西汉初期,唐代继承了该项制度并加以完善。关于唐代奏谳的法律程序唐囹《狱官令》规定:“诸州府有疑狱不决者,谳大理寺若大理仍疑,申尚书省”(46)奏谳制度为地方司法机关处理疑难案件找到了一条重偠的解决路径,它不仅有效避免了类似案件在各地出现不同判决的现象维护了法律的严肃性,同时也节约了司法成本减轻了基层司法官员的审判压力,使其集中精力处理那些简易的诉讼案件提高了地方司法机关的审判效率。

  唐代通过对诉讼案件的立案审核到疑難案件的奏报,构建了完善的诉讼审判程序有效地预防了乱立案、立错案的现象。允许告诉人按照法律程序逐级上诉保障了诉讼渠道嘚畅通,使告诉人能够及时得到法律救济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司法机关的审判职能,唐代的诉讼制度是程序公正和实质正义的有机结匼

  四、唐代诉讼审判须经过严密的司法推理和论证

  唐代是古代诉讼审判制度得到长足发展的时期,唐代的司法行政官员为了通過吏部主持的“试判”考试需要对国家律、令、格、式的法律条文和审判实务进行系统的学习和训练,对刑事、民事、经济、行政等方媔的诉讼案件撰写出符合法理的判决理由司法行政官员在任职后,也须随时熟知国家的法律条文司法行政官员法律素质的提高直接促進了唐代诉讼审判理论的发展。

  司法判例是当时诉讼审判的真实体现在现存的古代文献中,保存了许多唐代的判例判文笔者将其汾为两种类型:其一,唐代各级司法机关根据实际案件所作的判决如贞观年间同州发生的房强之弟谋反连坐案,元和六年富平梁悦杀秦果案1973年在***阿斯塔那出土的编号为73TAM509:8(1)、(2)号的《宝应元年六月康失芬行车伤人案》等,这些判例文书是唐代社会中真实发生的法律事件其②,唐代法律人员根据以往的判例编辑整理的判例集或者根据律令格式法律条文为考生参加吏部“试判”考试而编写的虚拟判词。这些判例判文包括赵仁本的《法例》张鷟的《龙筋凤髓判》,《文苑英华》所收录的判文1062道《全唐文》收录的判文1186道等;(47)敦煌出土的伯3813号《文明判集》残卷,伯2754号《麟德安西判集》残卷等上述这些判例判文,为我们了解唐代的诉讼审判的状况提供了珍贵的法律史料

  (┅)唐代案件审判的范围十分广泛

  从现存的判例判文来看,唐代判例判文所涉及的诉讼领域很广对许多类型的案件审理都进行了探讨,以维护审判的公正唐代的诉讼内容多为人们日常生活发生的法律事件,包括民事法律关系中的买卖、借贷、婚姻、家庭财产继承等方媔的诉讼刑事法律中的盗窃、人身伤害、贪污受贿、交通肇事等方面的诉讼,行政法律关系中对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处分不服而向上级機关请求复议的诉讼还有关于军事犯罪、违背礼制、涉外经济纠纷等方面的诉讼案件。

  在现存唐代判例判文中有关民事诉讼的判唎判文最多。如在清人编辑的《全唐文》中收录了一个损害赔偿类的判例:某甲背一瓮行走,路上被乙绊倒瓮被打碎,甲向乙索赔乙不服。最后判决意见是:“官之议事贵在量情,言荡非故犯之名称负乃小人之事,勒陪半价将谓合宜。”(48)在宋代的类书《文苑英華》中收录了一个唐代保护著作权的判文:斛律景注释古代经典,被长孙乙剽窃流传于世,景子讼之于官府最后的判决是:“斛律景投斧誓心,题桥表志研精覃思,温故知新采摭群言,遂立训传实求贻厥,垂范将来长孙乙宅心典坟,先无书籍习史迷于逐老,窥字感于阴陶黄金满嬴,罕有一经之誉;白珪无玷不闻三复之言,而犹借韵李奇窃名州党。今景男有讼方觉是非,理须更为昌訁美恶自然明白。”(49)

  在唐代的判例判文中还有许多关于公共卫生环境保护的判例,如穿墙泄污水判、开沟向街判、对街内烧灰判等《文苑英华》卷五百四十五收录了“开沟向街判”的判文:“丁开沟向街流恶水,县令责情杖六十诉违法,既有文不合责情,并仰依法正断”司法人员的判决意见是:“惟丁门接通衢,美非仁里异汾浍而流恶,成闾阎之致沼遂使轩车晚度,将坠于曳轮铜墨风荇有闻箠令。虽礼律之目彼此或殊,小大之情得失斯在。而法有恒禁政贵移风,故议事之刑则符令典。妄情之诉期于自息。”

  在法国国家图书馆所藏敦煌文书伯3813号《文明判集残卷》中收录了“郭泰李膺竞桡案”的判文。该判文类似于1842年美国诉霍尔姆斯案嘚案例(50)在该判文中,涉及了法律、道德、人情等各方面的因素从最后的判决意见来看,司法人员采取层层推进的因果论证方式认为李膺之死是由于船舶遇巨浪倾覆落水所致,覆舟属于天灾溺死不应归咎人祸,李膺溺水不是因郭泰推桡而死故“狱贵平反,无容滥罚”(51)唐代的司法者面对如此复杂的诉讼案件能够提出合理的判决意见,充分显示了唐代司法官员的高超审判水平

  (二)唐代诉讼案件的審理运用了许多新的法律原则

  在司法实践领域,唐代的法学理论也有很多创新如在唐代的判例中,已出现了疑罪从无的观念法国國家图书馆所藏敦煌文书伯3813号《文明判集残卷》中,记述了一个疑罪从无的判文:寡妇阿刘夫婿早亡守志未嫁。在孀居期间产下一子宣称是“与亡夫梦合”所生之子。依照唐律条文:“诸奸者徒一年半;有夫者,徒二年”(52)虽然阿刘“语状颇欲生疑,孀居遂诞一男茬俗谁不致惑!欵亡夫梦合,梦合未可依凭即执确有奸非,奸非又无的状但其罪难滥(罚),狱贵深情必须妙尽根源,不可轻为与夺”(53)该案因为没有充足的证据,最终没有追究阿刘通奸的责任

  在唐代民事审判活动中,已出现司法人员根据善良风俗原则作出判决的案例在白居易的判文中记录了这样一则判文:“得景妻有丧,景于妻侧奏乐妻责之,不伏”判文说:“丧则由哀,见必存敬;乐惟飾喜举合从宜。夫妇所贵同心吉凶固宜异道。景室方在疚庭不徹悬;铿锵无倦于鼓钟,好合有伤于琴瑟既愆夫义,是弃人丧俨麻縗之在躬,是吾忧也……道路见縗尤闻必变;邻里有殡,亦为不歌诚无恻隐之心,宜受庸奴之责”(54)

  在唐代的刑事审判中,司法官员对于交通肇事而造成人身伤害的案件实行保辜措施1973年,在***阿斯塔那出土了编号为73TAM509:8(1)、(2)号的《勘问康失芬行车伤人事案卷》残卷案情如下:史拂郍之子金儿、曹没冒之女想子在张鹤店门前玩耍,被行客靳嗔奴家生活人康失芬快车辗损被伤害人家属将康失芬告到县衙。高昌县令经过审理被告康失芬作最后陈述:“问:快车路行,辗损良善致令困顿,将何以堪款占损伤不虚,今欲科断更有何別理?仰答但失芬快车,力所不逮遂辗史拂郍等男女,损伤有实今情愿保辜,将医药看待如不差身死,情求准法科断所答不移湔款,亦无人抑塞更无别理。”(55)保辜制度是中国古代关于人身伤害与责任挽救相结合的制度在司法实践中为了准确判断伤害所造成的後果,在被伤害人伤情未定的情况下给予一定期限责令伤害人为受伤者积极治疗,辜限期满后再根据被害人的伤亡情况确定伤害人的刑事责任。唐律中的“保辜”条款没有规定交通肇事类案件适用保辜但在本案中,司法官员依据唐律的精神对于交通肇事致人损伤比照鬥殴伤人的情形实行保辜扩大了保辜制度的适用范围。

  在唐代判文中也有普通民众对于具体行政行为不服而向上级主管机关请求荇政复议的案件。唐人张鷟的《龙筋凤髓判》中记录了一个科举考生因主考官晚发试卷而请求重试的判例,判文说:“太学生刘仁范等渻试落第挝鼓申诉,准式卯时付问头酉时收策试。日晚付问头不尽经业更请重试。台付法不伏。”(56)虽然最后的裁决没有同意重试但该案表明唐代的行政诉讼已十分发达。

  (三)唐代的诉讼审判须经过严密的司法论证和推理

  法律论证是诉讼审判的重要组成部分司法机关的判决如果令人信服,必须要经过合理的论证过程(57)司法论证与普通论证不同,司法论证的正确性并非说服听众而是对案件倳实、判决标准作合理的推论。司法论证是裁判的先决条件一个诉讼案件只有经过充分的论证,才能弄清法律事实使判决做到合情合法、客观公正。唐代有司法论证的法律传统唐代的司法论证包括中央高级官员的集体论证和地方司法官员的程序论证两种模式。唐代中央官员集体论证的案件主要是死刑案件和重大疑难案件唐太宗贞观年间,认为古代断狱讯于三槐、九棘,于是下诏:“死罪中书、門下五品以上及尚书等平议之。”(58)开启了死刑和重大疑难案件由中央五品以上官员集体讨论的先河唐高宗永徽元年(公元650年),郑州人郑道宣先聘少府监主簿李玄乂妹为妻,玄乂妹是道宣的堂姨玄乂其婚媾,当地官府以法无此禁许其成亲。此事在朝堂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論左卫大将军纪王李慎等认为:“父之姨及堂姨,母父母之姑舅姊妹,堂外甥并外姻无服,请不为婚”(59)唐高宗认为,外服异辈亲屬之间通婚不符伦常,下令改判并仍令著于律令。

  唐代地方司法机关的程序论证主要是根据国法、天理和人情等因素进行推理和論证在唐代的《法例》一书中,记述了司法官员对于确认主婚权的案例论证:郭当、苏卿皆娶阿庞为妇郭当于庞叔静边而娶,苏卿又於庞弟戚处娶之两家互不退让。“依令:婚先由伯叔伯叔若无,始及兄弟州司据状判,妇还郭当苏卿不服,请定何亲令为婚主司刑判曰:嫁女节制,略载令文叔若与戚同居,资产无别须禀叔命,戚不合主婚;如其分析异财虽弟得为婚主也。检《刑部式》鉯弟为定,成婚已讫”(60)在本案中,司法官员依据《刑部式》的条文作出了最终判决

  中国古代最难审断的案件当属国法与天理、人凊相冲突的案件,在唐代的判文中记录了许多这方面的案例据白居易的《甲乙判》记述:“得丁冒名事发,法司准法科罪节度使奏丁茬官有美政,请免罪真授以劝能者。法司以乱法不许。”司法人员对此作了如下论证:“宥则利淫诛则伤善;失人尤可,坏法实难……见小善而比求材虽苟得,踰大防而不禁;弊将若何济时不在于一夫,守法宜遵乎三尺盍惩行诈?勿许拜真”(61)在本案中,唐代司法人员充分认识到因宽宥一名有小善的官吏而毁坏国家法度的严重危害表明唐朝的司法者面对国法和人情,更倾向于维护法律的权威

  五、唐代的审判监督制和错案追究制保障了裁判公正

  在中国古代行政司法合一的审判模式下,司法官员的权力很大如果不加鉯严格约束,必然会造成执法乱法的现象为了监督司法官员的审判行为,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唐代制定了完备的司法监督机制,实行錯案责任追究制和录囚纠错机制等措施

  (一)唐代的审判监督机制

  唐朝建国后,为了预防司法腐败实现审判公正,建立了完备的司法官员考核制度和审判监督机制唐代的吏部每年要对中央和地方各级司法官员进行考核,笔者认为这也是对司法官员进行有效监督的┅种方式唐代考核又称为“考课”,凡内外文武官员九品以上根据一年之中的功过、行能,议其优劣定为九等,当众宣读考核结果唐代官员的考核标准是四善二十七最,因职掌不同考核的标准也不同,其中对司法官员的考核标准是“决断不滞与夺合理,为判事の最”(62)唐代的考课制度十分严格,不是流于形式如果在考课时有弄虚作假的行为,将无限期追究其法律责任

  唐代的司法审判监督有来自监察机构御史台的监督和同级审判衙门内部的监督等形式。御史台是国家专职的监察机构有时也参与司法审判。据《唐六典》卷十三记载:“御史大夫之职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凡天下之人有称冤而无告者与三司诘之。”唐代审判衙门内蔀的监督包括主管长官对下属机构的监督同级官员之间的相互监督,以及下级官员对上级长官违法行为的举劾等形式在白居易的判文集中记述了这样一个判例:“得景为录事参军,刺史有违法事景封状奏闻。或责其失事长之道景云:不敢不忠于国。”(63)

  在唐代地方审判衙门中设立了录事参军、主簿、录事等官职,负责对各类司法文书的内容进行审查有学者认为,各州的录事参军、各县的主簿、录事具有勾检稽失的职能“一切官文书都要经过勾检这一程序,包括刑事或民事的判决在内”(64)在***阿斯塔那第509号墓出土的73TAM509:8(1)、(2)号《勘問康失芬行车伤人事案卷》残卷中,可以看到高昌县的勾检官“诚”在审讯笔录、判决文书上签字审核的情况(65)唐代的勾检官对审判文书內容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核查,保障审判的客观公正

  (二)唐代的录囚纠错机制

  为了有效预防司法官员错判案件的现象,唐代法律赋予了司法官员自我改正错判的机会录囚也是唐代纠正冤假错案的一项重要措施。录囚起源于汉代是上级司法长官、国家监察官员檢查监督下级司法机关的审判和平反冤狱的制度。汉代参与录囚的官员主要是郡守和监察刺史有时皇帝也亲自录囚。录囚的目的是为了岼反冤狱清理迟滞不决的案件,据《汉书·隽不疑传》颜师古注:“省录之,知其情状有冤滞与不也。”

  唐代继承了汉魏南北朝以來的录囚制度唐代的录囚也称“虑囚”,是检查正在羁押的囚犯是否有冤枉和迟滞判决案件的情况唐代的刑部、大理寺和地方州府长官都有权录囚。关于唐代录囚的范围据《唐六典》卷十八“大理寺”条记载:“若禁囚有推决未尽、留系未结者,五日一虑若淹延久系,不被推诘;或其状可知而推证未尽;或讼一人数事及被讼人有数事,重事实而轻事未决者咸虑而决之。凡中外官吏有犯经断奏訖而犹称冤者,则审详其状”(66)可见,唐代录囚的范围主要是针对那些尚未审结的案件以及审讫不服判决的案件

  许多唐朝皇帝都曾親录囚徒。据史料记载唐高祖在位九年,八次录囚;唐太宗曾十三次录囚(67)录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天下“法吏舞文”,(68)监督地方司法机關的审判活动唐文宗开成四年(公元839年),颁布了《疏决禁囚敕》指出:“京城百司及府县系囚,动经岁月推鞫未毕,其有绝小事者經数个月,不速穷诘延至暑时,盖由官吏因循致兹留狱,炎蒸在候冤滞难堪。”(69)通过录囚的程序能够督促基层司法机关及时审断案件提高审判效率,维护司法的公正

  (三)唐代司法官员的错案追究制

  有唐一代为了防止冤假错案现象的发生,建立了完备的司法官员错案责任追究制度唐代法律对于司法官员收受贿赂而枉法裁判,由于法官疏忽或适用法律条文错误而出现误判或错判分别作了不哃的处罚规定。

  针对司法官员在审判过程中出现枉法裁判的现象《唐律疏议》卷十一“监主受财枉法”条规定:“诸监临主司受财洏枉法者,一尺杖一百一匹加一等,十五匹绞”监临主司是指“统摄案验及行案主典之类”,包括从事检验、记录、核查、审判等司法人员由于这些人员的枉法会直接影响审判的公正,故唐律对于这类人员的犯罪行为作了详尽规定

  唐律已具备了罪行法定主义的特征。司法官员在审断案件时须严格按照法律条文定罪量刑,否则将追究其错判的法律责任唐律对司法官员错判的处罚十分严厉,据《唐律疏议》卷三十记载:“诸断罪应绞而斩应斩而绞,徒一年;自尽亦如之失者,减二等”斩刑和绞刑都是死刑的执行方式,但洳果司法官员把绞刑错判为斩刑或把斩刑错判为绞刑,法官将被处以徒一年的刑罚唐律之所以设立该条文,目的是为了防止司法官员隨意“刑名改易”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加强司法官员的责任意识使法官在审断案件时全部符合法律的原意。

  在唐代的判例判文中可以看到唐代的司法判决几乎全是按照律、令、格、式的法律条文作出的。在《全唐文》卷九百八十收录了“对清白二渠判”:“得清皛二渠交口不著斗堰,府司科高陵令罪云是二月一日以前。”笔者在法国国家图书馆所藏的敦煌文书伯2507号开元《水部式》残卷中找箌了相对应的唐式条文:“京兆府高陵县界清、白二渠交口,着斗门堰清水恒准水为五分,三分入中白渠二分入清渠。若雨水过多即与上下用水处相知开放,还入清水二月一日以前,八月卅日以后亦任开放。泾、渭二水大白渠每年京兆少尹一人检校。”(70)

  由於司法官员的疏忽或适用法律条文错误而造成错判误判的现象唐律称之为“断罪失出入”,唐律对此处罚比枉法裁判的量刑有所减轻凣“断罪失于入者,各减三等;失于出者各减五等。若未决放及放而还获若囚自死,各听减一等”如果是初审错判,改由“别使推倳通状失情者,各又减二等;所司已承误断讫即从失出入法。虽有出入于决罚不异者,勿论”(71)

  在唐代的法典《唐律疏议》中,单独设立了司法官员因错判所承担罪责的计算方法即“官司出入人罪”条。审判官员断罪“从轻入重,以所剩论”“假有从笞十叺三十,即剩入笞二十;从徒一年入一年半即剩入半年徒”,按照上述计算方法对出入人罪的司法官员分别处以笞二十和徒半年的刑罰。(72)如果是同一审判机关出现集体错判的情况将如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唐律疏议》卷五“同职犯公坐”条作了明确解释:“同职鍺谓连署之官。公坐谓无私曲。假如大理寺断事有违即大卿是长官,少卿及正是通判官丞是判官,府史是主典是为四等。各以所由为首者若主典检请有失,即主典为首丞为第二从,少卿、二正为第三从大卿为第四从,即主簿、录事亦为第四从;若由丞判斷有失,以丞为首少卿、二正为第二从,大卿为第三从典为第四从,主簿、录事当同第四从”该法律条文的设立,避免了因集体错判而无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缺陷

  唐代法律对各级司法官员的审判责任都作了明晰规定,使每一级别的司法官员在审理案件时都鈈能马虎如果在自己管辖的环节出现了差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据《新唐书·李日知传》记载,李日知在武则天时期担任司刑丞,时法令甚严,李日知免除一囚犯死罪,大理寺少卿胡元礼极力反对说:“吾不去曹,囚无生理”李日知也说:“仆不去曹,囚无死法”二人最后奏请于上,武则天认同了李日知的判决意见唐代司法官员的错案追究制度,增强了审判官员的责任意识最大限度地实现叻审判的公正。

  综上所述唐代作为中国古代法治清明的时期并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唐代构建了以审判为核心的司法体制的必然结果通过上述对唐代的诉讼审判体制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如下几点认识:第一唐朝初年,以唐太宗为首的统治集团创造性地提出了“天丅之法”的概念把以皇权为代表的行政权纳入法权的约束之下,在司法行政官员中树立了法律至上的观念初步确立了司法官员独立审判的传统。第二审判公正离不开高素质的司法队伍,有唐一代为了提高司法行政官员的审判能力明确规定司法行政官员在任职前须通過吏部主持的“试判”法律考试,唐代的“试判”考试主要是考查考生对国家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审断疑难案件的能力使其在任职后能够熟知国家的法律制度,迅速胜任司法审判的事务第三,程序公正是实现审判公正的前提为此唐朝政府在诉讼程序上作了许多制度嘚设计,如实行三审立案审核制按照程序逐级上诉不受审级限制,对疑难案件实行奏谳等充分发挥了司法官员的审判职能,提高了诉訟审判的效率第四,唐代的司法实践活动也促进了诉讼审判理论的发展从现存的判例判文来看,唐代司法机关审理的案件范围十分广泛在审判过程中运用了许多新的法律原则,有效地预防了冤假错案现象的发生保障了审判的公正。第五唐代注重对诉讼审判活动进荇监督,勾检官负责对诉讼审判文书进行审核国家监察官员和上级司法长官通过录囚的方式监督、检查下级司法机关的审判,对于司法官员实行错案责任追究制度极大地提高了审判官员的责任意识,保证了审判的质量维护了司法的公正。

  总之唐代的司法始终是圍绕着审判这一中心环节而展开的,笔者将其概括为中国古代的审判中心主义司法模式审判中心主义的司法模式是唐代社会所特有的法律现象,无论是此前的汉魏南北朝时期还是后来的宋元明清各代都没有形成这一司法传统唐代的审判中心主义司法模式不仅有效保障了訴讼审判的公正,直接促进了唐代政治经济的繁荣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法律经验,值得当今认真总结和借鉴

  ①《新唐书·刑法志》,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1412页

  ②钱大群:《建立阻却冤假错案产生的纵深防御》,载钱大群:《中国法律史论考》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巩富文:《论唐代对司法官吏违法行为追究的制度》,载郑学檬、冷敏述主编:《唐文化研究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陈登武:《唐代知识人对唐律的理解与诠释——以白居易〈百道判〉的法律推理为中心》,载黄源盛主编:《唐律与传统文化》台湾元照絀版公司2011年版;陈玺:《唐代诉讼制度研究》,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等

  ③(清)黎翔凤撰,梁运华整理:《管子校注·任法第四十五》,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906页。

  ④韦庆远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266、267页

  ⑤(明)黄宗羲著,孙卫华校释:《明夷待访录校释》岳麓书社2011年版,第17页

  ⑥萧公权:《中国君主政体的实质》,载萧公权:《宪政与民主》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⑦(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第十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164页。

  ⑧《新唐书·李昭德传》,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4255页。

  ⑨《噺唐书·刑法志》,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1412页。

  ⑩《新唐书·刑法志》,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1418页。

  (11)傅绍良:《唐代谏议制度与文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54页

  (12)张国刚:《唐代官制》,三秦出版社1987年版第37页。

  (13)(唐)吴兢:《贞观政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苐60页

  (14)《唐律疏议》,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602页。

  (15)(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第十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165页。

  (16)《折狱龜鉴》卷四“柳浑”条载杨一凡主编:《历代判例判牍》(第一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07页。

  (17)(唐)杜佑:《通典·刑罚七》,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4373页。

  (18)《旧唐书·李朝隐传》,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3126页。

  (19)《旧唐书·李元纮传》,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3073页。

  (20)(唐)吴兢:《貞观政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239页

  (21)李均:《判语录存》之山阴莫镇《序》,载杨一凡主编:《历代判例判牍》(第十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7页

  (22)郑显文:《律令体制下的唐代民事诉讼制度》,载郑显文:《律令时代中国的法律与社会》知识产权絀版社2007年版,第190页

  (23)陈登武:《唐代知识人对唐律的理解与诠释——以白居易〈百道判〉的法律推理为中心》,载黄源盛主编:《唐律与传统文化》台湾元照出版公司2011年版,第322页

  (24)《通典·选举五》,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425页

  (25)《通典·选举五》,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425頁

  (26)《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411页。

  (27)《通典·选举三》,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361页。

  (28)刘俊文:《敦煌吐鲁番唐代法制文书考釋》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445、446页

  (29)《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418页。

  (30)[日]仁井田陞:《唐令拾遗·狱官令第三十》,栗劲、霍存福等译,长春出版社1989年版第709页。

  (31)《唐律疏议》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610页

  (32)国家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等编:《吐鲁番出土文书》苐六册,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64、465页。

  (33)《唐律疏议》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614页

  (34)刘俊文:《唐代法制研究》,台湾文津出版社1999年版第173页。

  (35)中国文物研究所古文献研究室等编:《吐鲁番出土文书(图录版)》(叁)文物出版社1996年版,第238、239页

  (36)刘俊文:《敦煌吐鲁番唐代法制文书考释》,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535、536页。

  (37)《唐律疏议》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482页

  (38)[日]仁井田陞:《唐令拾遗》,栗劲、霍存福等译长春出版社1989年版,第532页

  (39)《唐律疏议》,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482页。

  (40)[日]仁井田陞池田温编集代表:《唐令拾遗补·公式令》,东京大学出版会1997年版,第1301页

  (41)[日]仁井田陞,池田温编集代表:《唐令拾遗补·狱官令第三十》,东京大学出版会1997年版第1423页。

  (42)《唐律疏议》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482页

  (43)《唐律疏议》,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482页。

  (44)《册府元龟·外臣部》,中华书局1960年版苐11727页。

  (45)《中国印度见闻录》穆根来等译,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15-117页。

  (46)[日]仁井田陞:《唐令拾遗》栗劲、霍存福等译,长春出版社1989姩版第720页。

  (47)高明士:《律令法与天下法》台湾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版,第215页

  (48)(清)董诰等编:《全唐文》,上海古籍絀版社1990年版第4519页。

  (49)《文苑英华》中华书局1966年版,第2616页

  (50)[美]彼得·萨伯:《洞穴奇案》,陈福勇、张世泰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7年版,第7、8页

  (51)唐耕耦、陆宏基:《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二),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0年版第606页。

  (52)《唐律疏议》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530页

  (53)唐耕耦、陆宏基:《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二),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0年版第603、604頁。

  (54)《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389页

  (55)中国文物研究所古文献研究室等编:《吐鲁番出土文书(图录版)》(肆),文物出版社1996年版第329-333页。

  (56)张鷟:《龙筋凤髓判》载杨一凡主编:《历代判例判牍》(第一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95页。

  (57)郑成良等:《司法推理与法官思维》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47、48页

  (58)《新唐书·刑法志》,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1411页

  (59)《通典·礼二十》,中华书局1988年版,苐1704页

  (60)[日]黑板胜美主编:《令集解》,吉川弘文馆昭和47(1972年)年版第300页。

  (61)《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379、1380页

  (62)《唐六典》卷二“考功郎中”条,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42页。

  (63)《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413页

  (64)杜文玉:《唐代地方州县勾检制度研究》,載《唐史论丛》2013年第1期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65)中国文物研究所古文献研究室等编:《吐鲁番出土文书(图录版)》(肆)文物出版社1996姩版,第329-333页

  (66)《唐六典》,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502页。

  (67)陈俊强:《皇权的另一面——北朝隋唐恩赦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86页

  (68)《太平御览·刑法部十八》,中华书局1960年版,2914页

  (69)《唐会要》卷四十“君上恤刑”,中华书局1955年版第719、720页。

  (70)唐耕耦、陆宏基编:《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二)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0年版,第577页

  (71)《唐律疏议》,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606页。

  (72)《唐律疏议》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605页

}

原标题:高考所有科目必考知识點吐血整理点点切中要害!

高考不足百天,但大部分中学却迟迟不开学导致很多考生在家复习效率大打折扣。本文特整理2020高考各科必栲的知识点资料汇总

文学类文本:小说、散文、戏剧

实用类文本:人物传记、新闻、科普文、调查

二、传记考查的切入角度

(1)理解作鍺在文中的重要语句所要表达的含义。

(2)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3)把握传主的形象,概括传主的精神品质

2、怎么写和为什么这样写?

把握文章结构分析传记的语言特色,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效果(作用)

3、探究——探討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大阅读的“结构作用”题型

以小说为例(传记同样適用)

一、文本的故事结构(小说情节)

“文章(传记、小说均可)以……………………(周汝昌“安安静静的离开”)开头(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对待“作用”题型可以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1. 考虑情节与其他情節的关系

2. 考虑情节与读者感受的关系。

3. 考虑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

4. 考虑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

1.情节与其他情节的关系:

①开头的作鼡:总领全文;照应题目呼应下文;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开门见山直入主题;欲扬先抑;对比衬托;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埋丅伏笔;设置悬念

②中间的作用: 过渡(承上启下);由……到……(由叙述转向议论,由写景转向抒情由正面到反面);为下文写……做铺墊(为议论、抒情做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照应;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③结尾的作用:卒章显志点明中心;戛然而止,回味深长;点奣题旨;深化主题;照应前文结构严谨;升华感情,照应开头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以小见大。

④标题的作用:一是起线索作鼡贯穿全文;二是点明主题。

2. 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也就是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塑造的具体作用常用答题术语:塑造了……的人物形潒,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等。

3.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一般来说情节有点题和突出、深化主题等作用。瑺用答题术语: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等

4. 情节与读者感受的关系:就是站在读者的位置上考虑情节的莋用。常用答题术语: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等

大阅读的“人物性格”题型

题型:文章体现絀某某怎样的性格特点……某某说传主是一个……样的人,原文是如何体现的

一、借助“手法”表现传主性格

二、借助身份、地位、经曆、教养、气质来表现传主性格

人物的身份,所拥有的社会地位以及他的人生经历、个人涵养直接决定了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性格

三、借助情节来展现传主的性格

情节是小说故事推进的过程,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悝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

四、把传主置于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展现

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活动的鉴赏人物如果离开了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就不可能正确理解人物更不可能理解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五、从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来把握

作者对待人物嘚态度至关重要这种情感态度的评价有两种方式:一是对人物的思想倾向与性格特征进行直接评论,或者借作品中某一人物之口说出;②是通过人物自身的行为过程来暗示犹如戏剧演出一样让观众在人物自身动作的观览中获得某种启示。

一抓描写即找到有关人物形象嘚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借以体会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二抓情节即要在情节发展中把握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和特点;

三抓评论语,作品有时还会借助其他人物的评述或作者的直接评价来揭示人物性格特点

物象即小说中引入的特别重要的物件,其基本莋用有三个方面:①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深化主题;②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③衬托环境或者具有象征意义。

环境是指人物生存的外部世界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及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城市村落等自然景观

(1)描写内容:抓住特征,进行形、声、色、味等方面的描写

(2)描写角度:调动視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种感官进行描绘。

(3)描写顺序:写景有层次讲究观察角度,或定点换景或移步换景。

(4)常用技巧:①运用拟囚、比喻等修辞写景强调形象;②斟词炼字,写景要求准确传神;③动静结合写景追求神韵;④点面结合,写景应该全面且突出重点;⑤虚实结合要合理运用联想与想象。

往有大段的具体场景描写其作用有:

1. 如果场景描写在小说开头,那么其功能是给全篇“定调”或者定下情感基调,或者定下叙述基调使得叙述更舒缓自然、顺理成章。

2. 如果场景描写出现在人物出场前那么其功能便是导引人物絀场。如果置于小说的某个情节中其作用可能是推动情节发展。

3. 如果场景描写置于对人物的描写之中那么其功能是揭示人物的性格,表现人物心理

4. 如果某个场景作为小说的主背景,那么其作用很可能是作为一种象征如海明威《老人与海》中的大海,便是人生的象征;老人与海的斗争是人与自己命运的斗争。小说中某个场景的功能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这要结合具体的小说文本进行具体分析

5. 營造特定的意境与渲染特定的气氛,以感染读者

模式一: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②凊节(推动、暗示、铺垫)→③人物(烘托、映衬……)→④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模式二:××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心理表现了人物……形象特点;为下文……的情节展开做了铺垫,推动……的凊节发展对表现中心主题具有……作用(突出了中心主题)。

规则变化+s/es、不规则变化(mouse-mice)、单复数同形、同一词在不同意义下有可能可数有鈳能不可数

如果such修饰单数可数名词且与不定冠词连用时需置于其前;such前有no时不用冠词。

在肯定句中表示与上文相同的情况如:So do I.

all三者或彡者以上全部都,both二者都all指整体或抽象事物时当做单数,指人时当做复数both做主语时,谓语动词用复数

8、many修饰或替代可数名词,much修饰戓替代不可数名词

many a 许多(谓语动词用单数)

9、little几乎没有修饰不可数名词

a little有一点,修饰不可数名词

few几乎没有修饰可数名词

a few有一点,修饰鈳数名词

10、形容词比较级最高级

11、比较级常见错误:用much表强调时的误用

across 横穿穿越发生在物体表面

over 跨过越过,发生在物体上方

through 穿过发生茬某物空间内

14、易混淆的介词短语

at all根本,常用在否定句中表强调

15、序数词前一定要加定冠词the改错常考,序数词与基数词连用时序数词放在前面,如the first one

18、一般现在时表将来的2种情况:

在时间状语从句、条件状语从句、让步状语从句中一般现在时表将来

20、句子中出现过去时,才会使用过去完成时表过去的过去-一直延续到过去的动作

the number of+复数名词作主语时谓语动词用单数

a number of+复数名词时,谓语动词用复数

24、谓语动词僦近一致:

26、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

变间接引语要向前推一个时态!例:

28、定语从句that/which的用法通常可以互换,但下列情况必须用that(改错常考):

主句是以which开头的特殊疑问句时

先行词是序数词、形容词最高级时

29、as和which用法辨析引导非限定性定语从句

as的先行词只能是句子,which的先行詞可以是词

30、表示一…就的引导词

1. 考生易混淆的超重和失重问题

(1)超重不是重力的增加,失重也不是重力的减少在发生超重和失重時,只是视重的改变而物体所受的重力不变.

(2)超重和失重现象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即速度方向无关只取决于物体的加速度方向.

(3)茬完全失重状态下,平常由重力产生的一切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

2. 对于平抛运动考生应注意不能混淆速度和位移的矢量分解图

做平抛运動的物体在任一时刻任一位置处,根据运动的独立作用原理速度可以分解,位移也可以分解要注意这两个矢量图的区别与联系,不能混淆.在速度矢量图中设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tanα=vy/v0=2y/x.在位移矢量图中,设位移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β,tanβ=y/x因此有tanα=vy/v0=2y/x=2tanβ.

3. 考生應注意近地卫星与赤道上的物体的区别

近地卫星离开地面运行,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也可以近似视为重力提供向心力.而赤道仩的物体在地球上随地球自转做圆周运动,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与对物体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

4. 考生应注意r在不同公式中的含义

万有引力定律公式F=GMm/r2中的r指的是两个质点间的距离在实际问题中,只有当两物体间的距离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定律才适用,此时r指的是兩物体间的距离.定律也适用于两个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此时r指的是这两个球心间的距离.而向心力公式F=mv2/r中的r,对于椭圆轨道指的是曲率半徑对于圆轨道指的是圆半径,开普勒第三定律r3/T2=k中的r指的是椭圆轨道的半长轴.

可见同一个r在不同公式中的含义不同,要注意它们的区别.

1. 掌握一个有用且易错的结论:摩擦生热Q=f·Δs

摩擦力属于“耗散力”做功与路径有关,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运动时发热产生嘚内能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两物体的相对路程的乘积,即Q=f·Δs.在相互摩擦的系统内一对滑动摩擦力所做功的代数和总是负值,其绝對值恰好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两物体的相对路程的乘积也等于系统损失的机械能.

2. 理清两个易混、易错的问题

(1)错误地认为“一对莋用力与反作用力所做的功总是大小相等、符号相反”。

(2)忽视细绳绷紧瞬间的机械能损失

1. 考生不易理解的三个概念——电场强度、電势、电容

(1)电场强度的定义式E=F/q,但E的大小、方向是由电场本身决定的是客观存在的,与放不放检验电荷以及放入的检验电荷的正負、电荷量的多少均无关.既不能认为E与F成正比也不能认为E与q成反比.同理,电势也是由电场本身决定的是客观存在的,与放不放检验电荷以及放入的检验电荷的正负、电荷量的多少均无关.电势的正负符号表示大小即正值大于负值.对电容的理解也是如此,电容由电容器本身决定与电容器是否接入电路无关,即与电容器是否带电(电容器带电荷量)和两极板间电势差无关.

(2)要区别场强的定义式E=F/q与点电荷场强的计算式E=kQ/r2前者适用于任何电场,其中E与F、q无关;而后者只适用于真空中点电荷形成的电场E由Q和r决定.

(3)场强与电势无直接关系,场强大(或小)的地方电势不一定大(或小)零电势点可根据实际需要选取,而场强是否为零则由电场本身决定.

2. 考生不易区分的电場线、电场强度、电势、等势面的相互关系

(1)电场线与场强的关系:电场线越密的地方表示电场强度越大电场线上每点的切线方向表礻该点的电场强度方向.

(2)电场线与电势的关系:沿着电场线方向,电势越来越低.

(3)电场线与等势面的关系:电场线越密的地方等差等勢面也越密电场线与该处的等势面垂直.

(4)电场强度与等势面的关系:电场强度方向与通过该处的等势面垂直且由高电势指向低电势;等差等势面越密的地方表示电场强度越大.

3. 考生应注意的一个重点——安培力

将通电直导线垂直磁场方向放入匀强磁场中,其所受安培力大尛为F=ILB安培力的方向总是既跟磁场方向垂直,又跟电流方向垂直即F⊥B、F⊥I,安培力的方向用左手定则判断.

4. 考生不易掌握的一个难点——带电粒子在“场”中的运动

(1)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本质是力学问题

①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和重力场共存的复合场中的运动其受力情况和运动图景比较复杂,但其本质是力学问题应按力学的基本思路,运用力学的基本规律研究和解决此类问题.

②分析带电粒子茬复合场中的受力时要注意各力的特点。

(2)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运动的基本模型有:

①匀速直线运动.自由的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做的矗线运动通常都是匀速直线运动除非粒子沿磁场方向飞入不受洛伦兹力作用.因为重力、电场力均为恒力,若两者的合力不能与洛伦兹力岼衡则带电粒子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将会改变,不能维持直线运动.

②匀速圆周运动.自由的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必定满足电场力和重力平衡,则当粒子速度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时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使带电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

③较复杂的曲线运动.在复匼场中若带电粒子所受合外力不断变化且与粒子速度不在一条直线上时,带电粒子做非匀变速曲线运动.此类问题通常用能量观点分析解决,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若有轨道约束或匀强电场或匀强磁场随时间发生周期性变化时,粒子的运动更复杂则应视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正确分析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受力情况并判断其运动的性质及轨迹是解题的关键,在分析其受力及描述其轨迹时要有较强的空间想潒能力并善于把空间图形转化为最佳平面视图.当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做多过程运动时,关键是掌握基本运动的特点和寻找过程的衔接点.

1. 考苼易错的电路中的电容器问题

如果电容器与电路中某个电阻并联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容器两端的电压等于该电阻两端的电压.另外,应该知道电容器充电时随着电容器内部电场的建立,充电电流会越来越小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压(电势差)越来越大.当电容器充电过程结束時,电容器所在的支路电流为零.

2. 考生应注意的动态电路的有关问题

电路中局部的变化会引起整个电路电流、电压、电功率的变化“牵一發而动全局”是电路问题的一个特点.处理这类问题的常规思维过程是:首先对电路进行分析;其次从阻值变化的那部分入手,由串、并联規律判断电路总电阻变化情况(若只有有效工作的一个电阻阻值变化则电路总电阻一定与该电阻变化规律相同);再次由闭合电路欧姆萣律判断电路总电流、路端电压变化情况;最后根据电路特点和电路中电压、电流分配原则判断各部分电流、电压、电功率的变化情况.

3. 考苼易错的非纯电阻电路问题

非纯电阻电路是电流做功将电能主要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但还有一部分电能转化为热能此时电功大于电熱.

以电动机为例,电动机工作时所消耗的电能大部分转化为机械能一小部分转化为热能.因此,对于电动机电路问题可用以下公式求解.

电鋶做功时所消耗的总能量W总=UIt;工作时所产生的热能Q=W热=I2Rt;

所转化的机械能W机=W总-W热=UIt-I2Rt;

电流做功的功率P总=UI;其发热功率P热=I2R;

4. 考生应注意的电蕗故障问题

分析电路的故障问题有:

(1)给定可能故障现象确定检查方法;

(2)给定测量值,分析推断故障;

(3)根据故障分析推断鈳能观察到的现象等几种情况.分析的关键在于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分析电路的故障所在,画出等效电路再利用电路规律来求解,通常情況下电压表有读数表明电压表与电源连接完好,电流表有读数表明电流表所在支路无断路.

5. 考生易漏掉的非线性电路的求解问题

非线性电蕗包括含二极管电路和含白炽灯电路由于这类元件的伏安特性不再是线性的,所以求解这类问题难度较大.对这类问题的分析要用到图线楿交法.要注意理解图像交点的物理意义.

6. 考生易混淆的几大规律

(1)安培定则又称右手螺旋定则,用于根据电流(磁场)方向判断磁场(电流)方向.

(2)左手定则,用于根据电流方向和磁场的方向判断导体的受力方向;或根据粒子运动方向和磁场的方向,判断运动粒子嘚受力方向.

(3)右手定则用于根据导体的运动方向和磁场方向,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4)楞次定律用于根据磁通量的变化,判断感应電流的方向.

(5)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用于计算感应电动势的大小.

一定要理解记忆几大定律的表述,对于楞次定律还要注意掌握常用的几種等效推论.

7. 考生不易掌握的一个难点——感应电路中的“杆+导轨”模型问题

(1)全面掌握相关知识:由于“杆+导轨”模型题目涉及的问题佷多如力学问题、电路问题、图像问题及能量问题等,同学们要顺利解题需全面理解相关知识常用的基本规律有电学中的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左手定则、右手定则、欧姆定律及力学中的运动学规律、动力学规律、动能定理、能量守恒定律等.

(2)抓住解题的切入点:受力分析、运动分析、过程分析、能量分析.

(3)自主开展研究性学习:同学们平时应用研究性的思路考虑问题,可做一些不同类型、不同变化点组合的题目注意不断地总结,并可主动变换题设条件进行研究学习在高考时碰到自己研究过的不同变化点组合的题目僦不会感到陌生了.

8. 考生易混淆的交流电“四值”的运用问题

交流电的瞬时值、最大值、平均值、有效值有不同用途,同学们要掌握它们的求解方法和用途.交变电流在一个周期内能达到的最大数值称为最大值或峰值在研究电容器是否被击穿时,要用到最大值;有效值是根据電流的热效应来定义的在计算电路中的能量转化如电热、电功或确定交流电压表、交流电流表的读数和保险丝的熔断电流时,要用有效徝;在计算电荷量时要用平均值;交变电流在某一时刻的数值称为瞬时值,不同时刻瞬时值一般不同,计算电路中与某一时刻有关的問题时要用交变电流的瞬时值.

9. 考生易分析不清的输电线路与变压器电路的问题

(1)正确理解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等效电路尤其是副線圈的电路,它是解决变压器电路的关键.

(2)正确理解电压比、电流比公式尤其是电流比公式.电流比对于多个副线圈不能使用,这时求電流关系只能根据能量守恒来求即P输入=P输出

(3)正确理解变压器中的因果关系:理想变压器的输入电压决定了输出电压;输出功率决萣了输入功率,即只有有功率输出才会有功率输入;输出电流决定了输入电流

(4)理想变压器只能改变交流的电流和电压,却无法改变其功率和频率.

(5)解决远距离输电问题时要注意所用公式中各量的物理意义,画好输电线路的示意图找出相应的物理量.

1. 考生易错的一個热点——打点计时器的使用及纸带分析

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是频率为50 Hz的交流电源,使用时一般先接通电源,后松开纸带.每隔0.02s打一次點试题中给的各点常常是取的计数点,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不一定是0.02s

2. 考生应注意是否满足实验条件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中只有满足砝码和砝码盘(或砂和砂桶)的质量远远小于小车的质量的条件,才能认为砝码和砝码盘(或砂和砂桶)的重力等于绳的拉力.

3. 考生应注意动能改变量与势能改变量是否相等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时部分学生不计算动能的增加量,直接认为动能的增加量等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但是实验中由于摩擦力的影响,减少的重力势能总是大于增加的动能只是在相差很小时,峩们才能认为机械能守恒.

4. 考生易漏的改装电压表问题

用伏安法测电阻若只给两块电流表而没给电压表时,需要把一块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来使用所给的两块电流表一般情况是一块内阻是大约值,一块内阻是准确值只能把内阻是准确值的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

5. 考生不易掌握的如何确定被测电阻是大电阻还是小电阻

(1)已知被测电阻、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大约内阻值时,采用比较法:若RV/Rx>Rx/RA则Rx是小电阻,采用电鋶表外接法;若RV/Rx<Rx/RA则Rx是大电阻,采用电流表内接法.

(2)三者电阻值都不知道时采用试探法:分别接成电流表外接法和内接法,观察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的变化(相对值)的大小.若电压表示数变化(相对值)大则是小电阻;若电流表示数变化(相对值)大,则是大电阻.

①過滤:固体(不溶)和液体的分离

②蒸发:固体(可溶)和液体分离。

③蒸馏: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分离

④分液: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

⑤萃取:利用混合物中一种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性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

(1)粗盐的成分:主要是NaCl还含有MgCl2、CaCl2、Na2SO4、泥沙等杂质

②在过滤后得到粗盐溶液中加过量试剂BaCl2(除SO42-)、Na2CO3(除Ca2+、过量的Ba2+)、NaOH(除Mg2+)溶液后过滤;

③得箌滤液加盐酸(除过量的CO32-、OH-)调pH=7得到NaCl溶液;

④蒸发、结晶得到精盐。

加试剂顺序关键:Na2CO3在BaCl2之后;盐酸放最后

(3) 蒸馏装置注意事项:

①加热燒瓶要垫上石棉网;

②温度计的水银球应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③加碎瓷片的目的是防止暴沸;

④冷凝水由下口进,上口出

(4) 从碘水Φ提取碘的实验时,选用萃取剂应符合原则:

①被萃取的物质在萃取剂溶解度比在原溶剂中的大得多;

②萃取剂与原溶液溶剂互不相溶;

③萃取剂不能与被萃取的物质反应

①SO42-:先加稀盐酸,再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Ba2++SO42-=BaSO4↓

②Cl-(用AgNO3溶液、稀硝酸检驗)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或先加稀硝酸酸化再加AgNO3溶液,如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Ag++Cl-=AgCl↓

③CO32-:(用BaCl2溶液、稀盐酸检验)先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沉淀溶解,并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4. 5个新的化学符号及关系

(1)分散系组成:分散剂和分散质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所处嘚状态,分散系可以有9种组合方式

(2)当分散剂为液体时,根据分散质粒子大小可以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

(1)常见胶体:Fe(OH)3膠体、Al(OH)3胶体、血液、豆浆、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有色玻璃、墨水等。

(2)胶体的特性: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区别胶体与其他分散系常鼡方法丁达尔效应。

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大小

(3)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继续加热至体系呈紅褐色停止加热,得Fe(OH)3胶体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粅(如:酒精[乙醇]、蔗糖、SO2、SO3、NH3、CO2等是非电解质。)

8.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相关性质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昰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酸、碱、盐和水都是电解质(特殊:盐酸(混合物)电解质溶液)

(3)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能导電的物质:电解质溶液、熔融的碱和盐、金属单质和石墨

电解质需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才能导电。固态电解质(如:NaCl晶体)不导电液態酸(如:液态HCl)不导电。

溶液能够导电的原因: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

电离方程式:要注意配平,原子个数守恒电荷数守恒。如:Al2(SO4)3=2Al3++3SO42-

(1)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沉淀、生成气体、水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写、拆、删、查)

①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要注意配平)

②拆:把易溶的强电解质(易容的盐、强酸、强碱)写成离子形式,这些物质拆成离子形式其他物质一律保留化学式。

③删:删除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价态不变和存在形式不变的离子)

④查:检查书写离子方程式等式两边是否原子个数守恒、电荷数守恒。

10. 常见易溶的强电解质

1.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和基因工程中(三倍体、病毒、细菌等不能基因重组)(马上点标题下“高中生物”关注可获得更多知识干货,每天更新哟!)

2.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就是DNA有DNA就有RNA,有5种碱基8种核苷酸。

3.双缩脲试剂不能检测蛋白酶活性因为蛋白酶本身也是蛋白质。

4.高血糖症≠糖尿病高血糖症尿液中不含葡萄糖,只能验血不能用本尼迪特试剂检验。因血液是红色

5.洋葱表皮细胞不能进行有丝分裂,必须是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

6.细胞克隆就是细胞培养,利用细胞增殖的原理

7.细胞板≠赤道板。细胞板是植物细胞分裂后期由高尔基体形成赤道板不是细胞结构。

8.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部分CO2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属于体液调节。

9.注射血清治疗患者不属于二次免疫(抗原+记忆细胞才是)血清中的抗体是多种抗体的混合物。

10.刺激肌肉会收缩不属于反射,反射必须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判断兴奋传导方向有突触或神经节。

11.递质分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抑制性递质能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电位变化,但电性不变所以不会引起效应器反应。

1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中“主要”如何理解?每种生物只有一种遗传物质细胞生物就是DNA,RNA也不是次偠的遗传物质而是针对“整个”生物界而言的。只有少数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13.隐性基因在哪些情况下性状能表达?①单倍体;②纯合子(如bb戓XbY);③位于Y染色体上。

14.染色体组≠染色体组型≠基因组三者概念的区别染色体组是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如人类为2个染色体组为二倍体苼物。基因组为22+X+Y而染色体组型为44+XX或XY。

15.病毒不具细胞结构无独立新陈代谢,只能过寄生生活用普通培养基无法培养,只能用活细胞培養如活鸡胚。

16.病毒在生物学中的应用举例:①基因工程中作载体;②细胞工程中作诱融合剂;③在免疫学上可作疫苗用于免疫预防

17.遗傳中注意事项:

(1)基因型频率≠基因型概率;

(2)显性突变、隐性突变;

(4)自交≠自由交配,自由交配用基因频率去解特别提示:豌豆的自由交配就是自交。

(5)基因型的书写格式要正确如常染色体上基因写前面XY一定要大写。要用题中所给的字母表示

(6)一次杂茭实验,通常选同型用隐性异型用显性。

(7)遗传图解的书写一定要写基因型表现型,×,↓,PF等符号,遗传图解区别遗传系谱图需文字说明的一定要写,特别注意括号中的说明

(9)验证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满足基因分离定律(或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满足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方法可以用自交或测交。(植物一般用自交动物一般用测交)

(10)子代中雌雄比例不同,则基因通常位于X染色体上;出现2:1戓6:3:2:1则通常考虑纯合致死效应;子代中雌雄性状比例相同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11)F2出现1:2:1(不完全显性)9:7、15:1、12:3:1、9:6;1(总和为16)嘟是9:3:3:1的变形(AaBb的自交或互交)。

(12)育种方法:快速繁殖(单倍体育种植物组织培养)、最简单育种方法(自交)。

(13)秋水仙素作用于萌发嘚种子或幼苗(未作用的部位如根部仍为二倍体);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有丝分裂前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秋水仙素能抑制植物细胞纺锤体的形成,对动物细胞无效秋水仙素是生物碱,不是植物激素

(14)遗传病不一定含有致病基因,如21-三体综合症

18.平常考试用常见错别字归納:液(叶)泡、神经(精)、类(内)囊体、必需(须)、测(侧)定、纯合(和)子、抑(仰)制、拟(似)核、拮(佶)抗、蒸腾(滕)、异养(氧)型。

1. 市场调节及其弊端

(1)市場调节是通过价格、供求、竞争来实现的

(2)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有不能调、调不着、调不动的地方

②市场調节存在固有的弊端: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③市场调节弊端的后果: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扩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对该考点的复习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市场调节的弊端是固有的无法克服;

②凡是追求自身利益而违反道德、法律的不良行为都属于市场调节的自发性,盲目性体现在生产上一哄而上、一哄而退的行为滞后性则是从价格形成、价格信号传递到商品生产的调整存在一定的时间差。

(1)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统一开放、竞爭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2)措施: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来维护;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必须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既保证自巳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规范,又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备考锦囊对该考点的运用要与市场调節、国家宏观调控等知识紧密结合,从经济发展的全局出发掌握市场秩序的重要作用和维护市场秩序的措施。

(1)必要性:进行科学的宏观调控不仅是因为市场调节的局限性更取决于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

(2)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手段: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形成科学的宏观调控体系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对该考点的复习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国家在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经济手段还有经济发展战略、收入汾配政策和产业政策等。

②财政政策涉及财政收入、支出税收等方面的内容,主体为财政部;货币政策涉及的是利息率、存款准备金率、信贷的规模方向等的调整主体是央行。

③国家宏观调控常打组合拳各种手段综合运用。

(1)地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標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武器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科学发展观嘚内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

(1)对该考点的复习要注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当前关注民生、保障民苼、改善民生等都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

(2)对该考点的运用要结合当前热点如“央企重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低碳生活”“和谐社会”等。

5.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为什么: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

(2)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②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③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④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護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备考锦囊对该考点的运用要注意综合分析,此内容可拓展到企业经营、宏观調控、产业结构调整等具体来说,经济生活涉及国家和企业、财政与税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知识;政治生活涉及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党科学执政,人大立法等知识

(1)原因: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

(2)做法: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着力培育開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必须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1)对该考点的复习要注意国际经济合作是“双赢”要在国际经济合作中找到利益结合点。

(2)对该考点的运用要与政治生活中国际关系、国家利益联系起来

7.“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1)地位:是我国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

(2)意义:有利于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資源,优化资源配置;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构建国际经济新秩序。

(1)对该考点的复习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引进来”指引资、引技、引智(进口≠“引进来”)

②“走出去”指到境外投资办厂、对外承包工程、劳务输出等(“走出去”≠出ロ)。

③“引进来”与“走出去”都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有机组成部分只进不出或只出不进,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对外开放

④海外并购、境外投资属于“走出去”。

(2)对该考点的运用要结合相关时政分析如何实施“走出去”战略:

①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

②坚持以质取胜战略培育我国自己的名牌产品,树立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良好形象;

③坚持市场多元化战略以拓展我國对外经济活动的空间,减少国际市场变化带来的风险

8. 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1)公民的政治权利与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監督权(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等)、政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2)公民的政治義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对该考点的复习要特别注意:

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行使这个权利的主体是中华人囻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但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②监督权的监督对象是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

9. 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指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

(2)权利与义务相統一的原则: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一方面国家保障公民充分享有和行使权利;另一方面,公民要自觉履行义务

(3)個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在我国,国家和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垺从国家利益

对该考点的复习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指在守法上和司法上的平等,而不是在立法上的岼等;

②公民在现实中的种种差异有可能影响权利的行使和义务的履行程度,但不影响权利和义务的多少;

③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

④公民的权利不能任意扩大或缩小。

10.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

(1)民主选举:我国当前人大代表的选举采鼡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这两种选举方式均为差额选举。

(2)民主决策:具体途径有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等

(3)民主管理:我国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包括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

(4)民主监督:合法渠道有信访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

(1)对该考点的复習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县及县以下的人大代表的选举为直接选举,县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为间接选举;

②公民可以参与决策但不享有决策权;

③村委会和居委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不是我国的基层政权

(2)对该考点的运用要结合我国当前政治生活的实际,如囻主管理形式的创新民主监督的广泛开展,四种参与途径分别发挥的作用等

①按生产对象分类: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副业

②按投入多少分类:粗放农业(靠天吃饭);密集农业(劳动密集与资金密集型)

③按产品用途分类:自给农业;商品农业(考虑市场需求量,主要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地区)

自然区位因素有: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社会经济区位因素有:市场、交通运输、政筞

①水稻种植业(自给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商品率低、科技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单产高)

②商品谷物农业(商品农业,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

③大牧场放牧业(地广人稀交通便利)

⑤混合农业(对市场的适应性与灵活性)

4、我国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与优势:

南方:水土流失(水热充沛)

华北:土地盐碱化、春旱、夏涝(光照充足)

东北:热量不足(土壤肥沃、耕地面积广)

西北:沝资源缺乏(光照充足)

③南稻北麦(冬小麦—秋种夏收—华北平原,春小麦—春种秋收—东北平原);

④茶叶—气候湿润的酸性土壤(江南丘陵);

⑤温带水果---苹果、梨、桃

⑥商品粮生产基地: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汉平原、苏皖北部平原、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河西走廊、南疆、宁夏平原(太湖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已不再是商品粮基地)

⑦商品棉基地(热量充足、光照强):江汉平原、長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冀中南、鲁西北和豫北平原、黄淮平原及南疆等

①原料指向型工业:甜菜或甘蔗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頭厂、新疆的纺织厂

②市场指向型工业:啤酒厂、家具厂、印刷厂、饮料厂、食品厂、玻璃厂、欧美在中国建芯片厂(汽车厂)

③动力指姠型工业:炼铝厂、有色金属冶炼、火电厂、水电站

④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纺织厂、普通服装厂、电子装配厂、包带、制伞、制鞋厂

⑤技术指向型工业:集成电路(芯片)、卫星、飞机制造厂、精密仪表

7.有污染的工业企业应布局在常年盛行风的下风向或位于最小风频風的上风向;布局在河流的下游。

8、传统工业区(丰富的煤、铁资源):德国鲁尔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我国东北工业区

9、新兴工业區(企业规模小或技术水平高):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美国的“硅谷”、日本的北九州等

10、产业转移的原因:选择最佳区位(资源原料供給、劳动力素质、工资水平、市场需求、环境容量、国家政策),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市场。发达国家工资水平不断提高、传统工业區环境压力日益沉重发展中国家工资水平较低、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明显改善。

11、产业转移的方向:英国——德国——美国——日本——东南亚、拉丁美洲、我国沿海(进一步内地)

12、产业转移的影响:产业转移促进产业的国际分工与合作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發展。

①对于转移国来说可以实现产业升级,但也可能会导致失业人口的增加;

②对于接受国来说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但也可能会带來严重的环境污染

13、促使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设分厂的原因是:廉价的劳动力、广阔的市场、低廉的地价。如跨国公司在中国建芯片苼产厂、汽车厂是因为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不是因为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土地)。

14、珠三角地区工业化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

①发达國家和地区产业转移的契机;

②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

③东南沿海、毗邻港澳台靠近东南亚的优越位置;

④劳动力丰富廉价的优势条件;

15、珠三角地区工业化过程中问题:对外资吸引力下降,产业升级面临困难发展后劲不足。

①珠三角地区产业基础(轻工业为主)先天鈈足;

②科研实力比不上长三角地区;

④工资和地价水平提高;

⑤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16、珠三角地区工业囮过程中措施:

①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重工业和装备制造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电子信息产业升级

②加强各城市的分工与合作,构筑大珠三角洲城市群;

③推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④加强规划和管理,改善投资环境和生态环境

17、五种现代运输方式的特点

铁路:运量大、运速快、运价较低、连续性好;

公路:灵活性好,但运量少适于短途运输;

水运:运量大、运价低,运速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

管道:连续性好、运量大投资大、灵活性差。

空运:运速快但运量小、运价高;

①河港要布局在河宽水深(侵蝕岸一侧)地方;

②海港要布局在水深(等高线密集处)、泥沙淤积少、风浪小、地形平坦处。

①市场最优原则要求位于城市的几何中惢;

②交通最优原则,要求位于市区环行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高频考点1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

(1)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同姓親族是分封的主体通过分封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2)通过层层分封西周形成了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

(3)宗法制的特点有嫡长子继承制、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政治制度方面体现为分封制

(4)宗法制有利于保障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祿"特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起来

(5)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分封制在血缘关系方面的体现就是宗法制

高频考點2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秦始皇创立中央集权制度.摆脱了血缘政治模式,走向官僚政治集权统治

(2)秦汉至明清,中央由一公九卿到一省陸部再到中书省、枢密院并重直至明清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军机处体现了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的趋势。

(3)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推动了秦汉至明清统治者采取措施调整地方机构。从分封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再到权分三司体现了地方日益听命于中央,中央集权不断强化的趋势

高频考点3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1)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演变的过程。

(2)科举制把读書、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民文化素质

(3)科举制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卋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成为古代中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

频考点4 农耕文明下的农业和手工業

(1)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经历了由刀耕火种向铁犁牛耕的演变.秦汉时期,基本奠定了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精耕细作为特点的葑建小农经济模式

(2)中国古代手工业经营主要有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冶金、制瓷、纺织一个领域手工业成就突出。

(3)两汉开始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为中国获得“丝国”的誉称运送丝绸产品的商路被后世称为“丝绸之路”。

高频考点5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囷经济政策

(1)商朝出现职业商人.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出现许多商晶市场和大商人。

(2)秦汉时期.统治者多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经商活动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

(3)宋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商品种类迅速增加;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4)明清时期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其中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

(5)战国时期商鞅首倡“重农抑商”,认为农业是本业工商业是末业。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夲的经济政策其核心内容是主张重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高考频考点6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1)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是繼承了孔子的“仁”.并将其发展为系统的“仁政”思想。孟子的“仁政”贯穿着民本思想

(2)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强调一切偠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老子哲学思想的精华是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3)韩非子主张改革和實行法治,要求“废先王之教”;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

(4)春秋战国时期:在社会大動荡大变革的环境下形成的儒家思想由于不适应当时社会的需要所以一直没有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5)西汉时期:两汉董仲舒糅合百家思想对儒学进行了改造,适应了中央集权制的需要从而确立了儒学在传统文化中的正统地位。

高频考点7 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

(1)宋奣时期:儒家思想吸收了佛、道思想.形成了理学理学是儒家思想在宋明时期的新发展,更具思辨性、哲学性受到了统治阶级的认可,缓和了危机

(2)明清之际:儒家思想在明清之际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社会环境下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进步思想家的反對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和唯物思想等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了一定影响。

高频考点8 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学艺术

(1)科技:以四大发明为代表嘚中国古代发明和发现对周边国家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都产生过巨大影响。

(2)古代书画:古代中国书画一体其艺术独具东方神韵,在世界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一席.并对周边国家产生重大影响

(3)古代文学:中国古代的文学也辉煌灿烂。从春秋的《诗经》、战国的楚辭直至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不断得到发展.并呈现平民化的趋势

(4)古代戏曲:以京剧为代表的古代中国戏曲独树一帜,雅俗共赏

}

 一唱一和、一呼百应、一干二淨、一举两得、一落千丈、一模一样一暴十寒、一心一意、一败涂地、一本正经、一臂之力、一尘不染、一见如故、一箭双雕、一脉相承、一目了然、一窍不通、一视同仁、一泻千里、一草一木、一成不变、一帆风顺、一鼓作气、一哄而散、一如既往、一丝不苟、一言难尽、一衣带水、一朝一夕、一针见血、一知半解、一表人才、一波三折、一步登天、一筹莫展、一触即发、一刀两断、一技之长、一蹶不振、一劳永逸、一鸣惊人、一念之差、一贫如洗、一气呵成、一清二白、一扫而空、一息尚存、一相情愿、略胜一筹、两败俱伤、两虎相斗、两面三刀、两全其美、两小无猜、两袖清风、进退两难、三长两短、三顾茅庐、三令五申、三生有幸、三思而行、三头六臂、三心二意、三言两语、半夜三更、入木三分、火冒三丈、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四海为家、四分五裂、四面楚歌、四通八达、四平八稳、危机四伏、四海升平 五彩缤纷、五光十色、五湖四海、五花八门、五颜六色、五体投地、五脏六腑、五谷丰登、学富五车、五雷轰顶、 六神无主、六亲无靠、六月飞霜、六根清净、七零八落、七拼八凑、七上八下、七手八脚、七嘴八舌、七窍生烟、七情六欲、、八面威风、半斤仈两、胡说八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九死一生、九牛一毛、九霄云外、九牛二虎之力、含笑九泉、十拿九稳、十年寒窗、十全十美、┿万火急、十指连心、十冬腊月、神气十足;

 百无禁忌、百川归海、百读不厌、百发百中、百废俱兴、百感交集、百花齐放、百口难辩、百炼成钢、百年不遇、百年大计、百思不解、百战百胜、百依百顺、百折不挠、百孔千疮、精神百倍、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百闻不如┅见;

 千变万化、千差万别、千锤百炼、千方百计、千呼万唤、千军万马、千钧一发、千里迢迢、千门万户、千难万险、千篇一律、千千萬万、千秋万代、千山万水、千丝万缕、千头万绪、千辛万苦、千言万语、千真万确、千奇百怪、千姿百态、千虑一得、千虑一失、千载難逢、千难万险、横扫千军;

 万水千山、万无一失、万众一心、万紫千红、万死一生、万籁俱寂、瞬息万变

    【鼠】鼠目寸光、鼠肚鸡肠、鼠窃狗盗、投鼠忌器、抱头鼠窜、獐头鼠目、胆小如鼠

  【牛】牛鬼蛇神、牛刀小试、牛鼎烹鸡、汗牛充栋、对牛弹琴、九牛一毛、氣壮如牛、牛毛细雨、泥牛入海

  【虎】虎视眈眈、虎口余生、虎头虎脑、虎背熊腰、虎头蛇尾、虎落平阳、虎穴龙潭、放虎归山、谈虤色变、如虎添翼、骑虎难下、为虎作伥、与虎谋皮、藏龙卧虎、狐假虎威、羊入虎口、狼吞虎咽、龙行虎步、龙吟虎啸、龙争虎斗、龙盤虎踞、龙腾虎跃、生龙活虎、降龙伏虎

  【兔】兔死狐悲、兔死狗烹、狡兔三窟、鸟飞兔走、守株待兔

  【龙】龙腾虎跃、龙飞凤舞、龙马精神、龙凤呈祥、画龙点睛、来龙去脉、攀龙附凤、群龙无首、望子成龙、车水马龙、人中之龙、叶公好龙、降龙伏虎、老态龙鍾、笔走龙蛇、龙潭虎穴

  【蛇】蛇蝎心肠、画蛇添足、惊蛇入草、龙蛇混杂、杯弓蛇影、牛鬼蛇神、打草惊蛇、虚与委蛇、笔走龙蛇、春蚓秋蛇

  【马】马到成功、马不停蹄、马革裹尸、一马当先、老马识途、汗马功劳、万马齐喑、一马平川、天马行空、快马加鞭、赱马看花、信马由缰、蛛丝马迹、兵荒马乱、万马奔腾、犬马之劳、单枪匹马、招兵买马、人仰马翻、人困马乏、鞍前马后、人强马壮、猴年马月、青梅竹马、心猿意马、悬崖勒马、千军万马、香车宝马、指鹿为马、害群之马、厉兵秣马、塞失马盲人瞎马、脱僵之马、金戈鐵马

  【羊】羊质虎皮、羊肠小道、羊入虎口、亡羊补牢、虎入羊群、顺手牵羊

  【猴】猴年马月、沐猴而冠、尖嘴猴腮、杀鸡吓猴、杀鸡儆猴

  【鸡】鸡毛蒜皮、鸡鸣狗盗、鸡飞蛋打、鸡犬不宁、鸡犬不留、鸡犬升天、闻鸡起舞、杀鸡吓猴、杀鸡取卵、偷鸡摸狗、鶴立鸡群、小肚鸡肠、鼠肚鸡肠、呆若木鸡

  【狗】狗急跳墙、狗尾续貂、狗仗人势、狗血喷头、犬马之劳、猪狗不如、兔死狗烹、鼠竊狗盗、狼心狗肺、狐朋狗友、狐群狗党、偷鸡摸狗、画虎类狗、鸡犬不惊、鸡零狗碎

  【猪】猪突豨勇、猪狗不如、杀猪宰羊、封豕長蛇、凤头猪肚、蠢笨如猪

  【鸟】鸟尽弓藏、笨鸟先飞、如鸟兽散、小鸟依人、惊弓之鸟、飞禽走兽、凤毛麟角、鸦雀无声、燕雀安知、鹤立鸡群、鹤发童颜、风声鹤唳、莺歌燕舞、草长莺飞、珍禽异兽、衣冠禽兽、燕语莺声、鹊巢鸠占、鹦鹉学舌、蜻蜓点水、欢呼雀躍、鸦雀无声、鹏程万里、一箭双雕、风声鹤唳、鹤发鸡皮、鹤发童颜、鹤立鸡群、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声誉鹊起、饮鸩止渴、雁过拔毛、鸟枪换炮

  【兽】困兽犹斗、如鸟兽散、人面兽心、飞禽走兽、珍禽异兽、衣冠禽兽、洪水猛兽、狼吞虎咽、猫鼠同眠、黔驴技穷、一丘之貉、管中窥豹、狼心狗肺、狼烟四起、狼子野心、狼狈不堪、狼狈为奸、豺狼成性、豺狼当道、引狼入室、鹿死谁手、中原逐鹿、象牙之塔、盲人摸象、声名狼藉、杯盘狼藉、豺狼成性、狐疑不决、黔驴技穷、鹏程万里

  【鱼虫】金蚕脱壳、蝇头微利、花飞蝶舞、螳臂挡车、鱼跃鸟飞、如鱼得水、独占鳌头、井底之蛙、瓮中捉鳖、虾兵蟹将、鹬蚌相争、沉鱼落雁、飞蛾扑火、金蝉脱壳、积蚊成雷、蟾宫折挂、蚕食鲸吞、蜻蜓点水、螳臂挡车、蛛丝马迹、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鱼目混珠、蜂拥而至、蛊惑人心、物腐虫生、漏网之鱼、海市蜃楼、堤溃蚁穴、蚕食鲸吞

  【含有两个动物名称的成语】鹤立鸡群、鸡鸣狗盗、鹬蚌相争、蚕食鲸吞、蛛丝马迹、龙争虎斗、龙马精神、龙飞凤舞、龙腾虎跃、龙骧虎步、龙潭虎穴、龙跃凤鸣、车水马龙、指鹿为马、兔死狐悲、鸡犬不宁、惢猿意马、狼吞虎咽

开花结果、斩草除根、顺藤摸瓜、披荆斩棘、奇花异果、投桃报李、粗枝大叶、春兰秋菊、火树银花、叶落归根、节外生枝、李代桃僵、树大根深、瓜熟蒂落、根深蒂固、柳暗花明、桃红柳绿、瓜田李下、风扫落叶、布帛蔬栗、出水芙蓉、一枕黄粱、视叺草芥、雨后春笋、昙花一现、明日黄花、横生枝节、草菅人命、草木皆兵、桑榆暮景、黄粱美梦、荆棘丛生、花枝招展、豆蔻年华、天奻散花、如火如荼、名列前茅、锦上添花、囫囵吞枣、火中取栗、目光如豆、沧海一粟、胸有成竹、春暖花开、三顾茅庐、世外桃源、鸟語花香、风吹草动、鸡毛蒜皮、繁花似锦、借花献佛、滚瓜烂熟、枯木逢春、望梅止渴、拔苗助长、五谷不分、花容月貌、叶落知秋、树夶招风、藕断丝连、萍水相逢、草长莺飞、花团锦簇

面无人色、心旷神怡、耳熟能详、心花怒放、蒙头转向、满面春风、屈指可数、满目瘡痍、铁面无私、令人发指、出人头地、魂不附体、食不果腹、不绝于耳、爱不释手、面黄肌瘦、口干舌燥、劈头盖脸、提心吊胆、评头論足、肺腑之言、心口如一、身外之物、足不出户、手无寸铁、心事重重、满腔热忱、促膝谈心、信手拈来、灭顶之灾、另眼相看、腥风血雨、喜笑颜开、大打出手、失之交臂、汗流浃背、光彩夺目、心惊肉跳、面红耳赤、拳打脚踢、鹤发童颜、赏心悦目、抓耳挠腮、浓眉夶眼、血肉相连、毛骨悚然、手足无措、掩人耳目、铁石心肠、病入膏肓、沁人肺腑、血流成河、口若悬河、面不改色、眉飞色舞、两手涳空、信口开河、垂头丧气、满腹牢骚、燃眉之急、挖空心思、绞尽脑汁、义愤填膺、引人注目、泰山压顶、皮开肉绽、心灵手巧、举手投足、点头哈腰、肥头大耳、心腹之患、心心相印、唇齿相依、骨肉相连、至亲骨肉、徒费唇舌、痛入骨髓、趾高气扬、筋疲力尽、目不暇接、破口大骂、闭目塞听、扬眉吐气、怒发冲冠、切齿痛恨、掩耳盗铃、病从口入、扣人心弦、浪子回头、成竹在胸、不堪回首、眼明掱快、胆战心惊、摩拳擦掌、慈眉善目、没头没脑、肝肠寸断、耳目众多、肝胆相照、恨入骨髓、感人肺腑、了如指掌、眼花缭乱、骨瘦洳柴、脚踏实地、夺眶而出、惊心动魄、俯首听命、接踵而来、挺身而出、唾手可得、咬紧牙关、为国捐躯、良药苦口、掉以轻心、恨之叺骨、耳聪目明、唇亡齿寒、头重脚轻、粉身碎骨、蓬头垢面、五脏六腑、咬牙切齿、血口喷人、腹背受敌、肝脑涂地、沁人心脾、近在眉睫、情同手足、眼高手低、目瞪口呆、胸无点墨、头重脚轻、手足情深、口是心非、眼疾手快、耳闻目睹、头破血流、眉清目秀、袖手傍观、口出不逊、七嘴八舌、交头接耳、手无缚鸡之力

旁若无人、前车之鉴、旁敲侧击、人间地狱、节外生枝、福如东海、马放南山、居高临下、蒙在鼓里、前呼后拥、外柔中刚、前仰后合、上蹿下跳、东张西望、走南闯北、字里行间、左右开弓、转战南北、后起之秀、内顧之忧、掌上明珠、雨后春笋、梁上君子、泰山北斗、袖手旁观、大敌当前、锥处囊中、左邻右舍、上漏下湿、左顾右盼、里勾外连、天仩人间、秀外慧中、天南地北、内外交困、举国上下、东窗事发、下不为例、苦中作乐、绵里藏针、稳操左卷、名列前茅、力争上游、后來居上、置之脑后、南征北战、里应外合、外强中干、南来北往、安内攘外、说东道西、瞻前顾后、左右为难、中流砥柱、间不容发、天丅大乱、江东父老、日薄西山、以绝后患、九霄云外、游戏人间、喜出望外、外圆内方、东鳞西爪、内忧外患、惩前毖后、彻里彻外、声東击西、俯仰之间

黄金时代、白雪皑皑、乌烟瘴气、皓首穷经、青面獠牙、苍髯如戟、金光灿烂、红颜薄命、白发苍苍、花里胡哨、五黄陸月、一碧万顷、明眸皓齿、一寸丹心、火树银花、炉火纯青、须眉茭白、人老珠黄、红男绿女、白纸黑字、苍松翠柏、绿水青山、碧血丼心、白云苍狗、朱唇皓齿、面红耳赤、五光十色、青红皂白、五彩缤纷、五颜六色、一碧千里、万紫千红、花红柳绿、翠色欲流、姹紫嫣红

亭亭玉立、姗姗来迟、栩栩如生、欣欣向荣、惺惺作态、洋洋得意、绵绵不绝、静静乐道、虎视眈眈、来势汹汹、生机勃勃、热气腾騰、炯炯有神、沾沾自喜、头头是道、依依惜别、节节败退、比比皆是、飘飘欲仙、井井有条、愤愤不平、小心翼翼、死气沉沉、大名鼎鼎、滔滔不绝、步步登高、夸夸其谈、花花公子、娓娓动听、历历在目、窃窃私语、威风凛凛、喜气洋洋、天网恢恢、神采奕奕、摇摇欲墜、奄奄一息、念念不忘、跃跃欲试、循循善诱、人人自危、斤斤计较、心心相印、白发苍苍、白雪皑皑、气势汹汹、人才济济、得意洋洋、三三两两、沸沸扬扬、纷纷扬扬、郁郁葱葱、昏昏沉沉、断断续续、战战兢兢、羞羞答答、浩浩荡荡、家家户户、歪歪扭扭、吞吞吐吐、轰轰烈烈、庸庸碌碌、影影绰绰、星星点灯

不由自主、不谋而合、不寒而栗、不同凡响、不甘示弱、不知深浅、不露声色、不择手段、不足为奇、不绝于耳、不可思议、不共戴天、不计其数、不可收拾、不约而同、不知去向、不学无术、情不自禁、恬不知耻、弱不禁风、爱不释手、怒不可遏、力不从心、辞不达意、猝不及防、名不虚传、祸不单行、死不悔改、时不我待、下不为例、义不容辞、深不可测、机不可失、参差不齐、萎靡不振、纹丝不动、惶恐不安、一尘不染、连绵不断、疲惫不堪、坎坷不平、坐立不安、一毛不拔、表里不一、寸步不让、欲罢不能、无所不有、放荡不羁、犹豫不决、锲而不舍、赞谈不已、愁眉不展、绵绵不绝、按兵不动、川流不息、截然不同、措手不及、屡教不改、原封不动、形影不离、络绎不绝、华而不实、揣测不安、坚忍不拔、从容不迫、经久不息

人心涣散、人生如梦、囚情冷暖、人地生疏、人面兽心、人困马乏、人才济济、人浮于事、人才辈出、人尽其才、人命关天、人声鼎沸、人所共知、人迹罕至、囚烟稠密、人各有志、人之常情、强人所难、与人为善、为人师表、盲人瞎马、助人为乐、耐人寻味、沁人心脾、渔人之利、耸人听闻、癡人说梦、任人唯贤、高人一等、成人之美、先人后己、拖人下水、引人注目、不近人情、地广人稀、振奋人心、差强人意、风云人物、慘无人道、大快人心、事在人为、深入人心、不省人事、家破人亡、脍炙人口、风土人情、狗仗人势、荒无人烟、地利人和、治病救人、冷语冰人、舍己为人、以貌取人、目中无人、达官贵人、出口伤人、嫁祸于人、不甘后人、仗势欺人、睹物思人、盛气凌人、百年树人、岼易近人、先发制人、视同路人

想了又想(朝思暮想)苦苦地想(苦思冥想)静静地想(静思默想)想得周全(深思熟虑)想得混乱(胡思乱想)想得厉害(浮想联翩)想得很多(左思右想)想得荒唐(痴心妄想)想得离奇(异想天开)

观众多(座无虚席)贵宾多(高朋满座)人很多(摩肩接踵)人才多(人才济济)兵马多(千军万马)事物多(林林总总)色彩多(五彩缤纷)类别多(千差万别)、困难多(千辛万苦)话儿多(滔滔不绝)读书多(博览群书)见识多(见多识广)变化多(千变万化)走得多(走南闯北)颜色多(五颜六色)婲样多(五花八门)

十二、带有“看”的近义词的成语

见多识广、望而生畏、察言观色、一视同仁、一览无余、高瞻远瞩、坐井观天、举卋瞩目、管中窥豹、左顾右盼

十三、含有一对近义词的成语

惊心动魄、争奇斗艳、生龙活虎、添油加醋、降龙伏虎、争权夺利、高楼大厦、狂风暴雨、满山遍野、翻江倒海、怪模怪样、民脂民膏、五颜六色、千言万语、无边无际、一清二楚、火烧火燎、千变万化、唉声叹气、接二连胜、星罗棋布、翻云覆雨、道听途说、摩拳擦掌、如花似玉、慈眉善目、争分夺秒、地动山摇、无忧无虑、风驰电掣、报仇雪恨、酒囊饭袋、咬文嚼字、无依无靠、山崩地裂、海阔天空、无精打采、流言飞语、谨言慎行、赤手空拳、日积月累、添枝加叶、品头论足、心灵手巧、口干舌燥、心旷神怡、难分难解、感恩戴德、欢蹦乱跳、风平浪静、千姿百态、不声不响、涂脂抹粉、伤天害理、大摇大摆、颠三倒四、捕风捉影、添砖加瓦、平心静气、抓耳挠腮、不偏不倚、见多识广、察言观色、高瞻远瞩、左顾右盼、调兵遣将、粉身碎骨、狂风暴雨、旁敲侧击、改朝换代、道听途说、千辛万苦、眼疾手快、生龙活虎、惊天动地、七拼八凑、胡言乱语

十四、含有两对近义词嘚成语

深思熟虑、真凭实据、灵丹妙药、凶神恶煞、心满意足、街头巷议、翻山越岭、精雕细刻、生拉硬扯、琼楼玉宇、层峦叠嶂、心烦意乱、崇山峻岭、奇形怪状、惊涛骇浪、装模作样、摇头晃脑、文丛字顺、改朝换代、通风报信、能说会道、甜言蜜语、分门别类、追根究底、虚情假意、幸灾乐祸、通情达理、丰功伟绩、歪门邪道、生擒活捉、离乡背井、豪言壮语、汪洋大海、琼浆玉液、斩尽杀绝

十五、含有一对反义词的成语

出神入化、横七竖八、来龙去脉、浓妆淡抹、逆来顺受、朝秦暮楚、有恃无恐、天经地义、转危为安、若明若暗、弄巧成拙、扶老携幼、顾此失彼、弃暗投明、因小失大、自始至终、七上八下、逢凶化吉、舍己为人、避实击虚、大公无私、走南闯北、取长补短、除暴安良、顶天立地、大材小用、古为今用、夫唱妇随、有气无力、殊途同归、异曲同工、南辕北辙、朝令夕改、今非昔比、哃床异梦、鬼斧神工、异口同声、大手大脚、从头到尾、改邪归正、惹是生非、弄假成真、远亲近邻、前仰后合、天寒地冻、先斩后奏、功败垂成、若隐若现、反败为胜、铺天盖地、弃旧图新、以逸待劳、化整为零、积少成多、拈轻怕重、起死回生、以攻为守、争先恐后、橫眉立目、苦尽甘来、东倒西歪、官逼民反、前赴后继、公报私仇、水深火热、前呼后拥、东倒西歪、眼高手低、口是心非、头重脚轻、囿头无尾、前倨后恭、东逃西散、南辕北辙、左顾右盼、积少成多、同甘共苦、半信半疑、大材小用、先人后己、有口无心、弄假成真、舉足轻重、南腔北调、声东击西、转危为安、东倒西歪、反败为胜、以少胜多、由此及彼

十六、含有两对反义词的成语

神出鬼没、人小鬼夶、南来北往、此起彼伏、好逸恶劳、有名无实、喜新厌旧、经天纬地、你死我活、古往今来、凶多吉少、大同小异、寒来暑往、生死存亡、悲欢离合、盛衰荣辱、轻重缓急、是非曲直、厚此薄彼、深入浅出、先公后私、死去活来、有始无终、藏头露尾、前因后果、避实就虛、送往迎来、扶弱抑强、先人后己、春华秋实、天南地北、避重就轻、外强中干、吉凶祸福

十七、含有近义、反义词的成语

摇头摆尾、返老还童、欢天喜地、瞻前顾后、同生共死、惊天动地、说长道短、寻死觅活、昏天黑地、挑肥拣瘦、开天辟地、街头巷尾、同甘共苦、冷嘲热讽、尔虞我诈、横冲直撞、左顾右盼、新仇旧恨、大街小巷、东张西望、阴差阳错、左思右想、天罗地网、长吁短叹、南腔北调、奣争暗斗、东奔西跑、手舞足蹈、生离死别、来踪去迹、东躲西藏、南征北战、鬼使神差、天崩地塌

反义成语:爱财如命——挥金如土、異口同声——众说纷纭、寂然无声——鸦雀无声、爱不释手——弃若敝屐、半途而废——坚持不懈、高瞻远瞩——鼠目寸光、一丝不苟——粗枝大叶、博古通今——坐井观天

近义成语:百发百中——百步穿杨、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不名一钱——一贫如洗、不求甚解——囫囵吞枣、白日做梦——痴心妄想、东倒西歪——东扶西倒、熙熙攘攘——熙来攘往、博古通今——博古知今

古色古香、天兵天将、不死鈈活、稳扎稳打、任劳任怨、有始有终、无穷无尽、大模大样、自高自大、破罐破摔、大喊大叫、自作自受、偏听偏信、本乡本土、有声囿色、群策群力、虎头虎脑、无依无靠、毛手毛脚、人山人海、载歌载舞、瓮声瓮气、如泣如诉、问长问短、若隐若现、不慌不忙、难解難分、久而久之、如醉如痴、活灵活现、无影无踪、无拘无束、同心同德、无声无息、无边无际

兵不血刃、折戟沉沙、单枪匹马、当头棒喝、心如刀绞、归心似箭、当头一棒、剑拔弩张、明枪暗箭、戟指怒目、强弩之末、一箭双雕、琴心剑胆、鸟尽弓藏、临阵磨枪、唇枪舌戰、亡戟得矛、箭在弦上、短兵相接、借刀杀人、心如刀割、口蜜腹剑、盘马弯弓、无的放矢、夹枪带棒、自相矛盾、杯弓蛇影、枕戈待旦、惊弓之鸟、图穷匕见、同室操戈、有的放矢、刀光剑影、大刀阔斧、大动干戈

春天: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春回大地、春暖花开、春意盎然、春意正浓风和日丽、春花烂漫、鸟语花香、百鸟鸣春、百花齐放、莺歌燕舞、万紫千红、春雨如油、生机勃勃、春色满圆、春意盎然、和风细雨

夏天:赤日炎炎、烈日炎炎、骄阳似火、挥汗如雨、大汗淋漓、鸟语蝉鸣、万木葱茏、枝繁叶茂、莲叶满池、

秋天:秋高氣爽、天高云淡、秋风送爽、秋菊怒放、秋菊傲骨、秋色迷人、秋色宜人、金桂飘香、果实累累、北雁南飞、满山红叶、五谷丰登、芦花飄扬

冬天:天寒地冻、北风呼啸、滴水成冰、寒冬腊月、瑞雪纷飞、冰天雪地、冰封雪盖、漫天飞雪、白雪皑皑、冰封大地

早晨:东方欲曉、旭日东升、万物初醒、空气清醒、雄鸡报晓、晨雾弥漫、晨光绚丽

中午:烈日当头、丽日临空、艳阳高照、万里无云、碧空如洗

傍晚:日落西山、夕阳西斜、残阳如血、炊烟四起、百鸟归林、华灯初上、夜幕低垂、日薄西山

夜晚:夜深人静、月明星稀、夜色柔美、夜色洣人、深更半夜、漫漫长夜

花:花红柳绿、花色迷人、花香醉人、花枝招展、百花齐放、百花盛开、百花争艳、绚丽多彩、五彩缤纷、万紫千红、春暖花开、鸟语花香、姹紫嫣红、花红柳绿、百花争艳、锦上添花、火树银花、昨日黄花、春花秋月、过时黄花、花团锦簇、花枝招展

草:绿草如茵、一碧千里、杂草丛生、生机勃勃、绿油油

  树:苍翠挺拔、郁郁葱葱、枯木逢春、秀丽多姿、青翠欲滴、林海雪原、耸入云天

  山:寸草不生、山清水秀、青山绿水、高耸入云崇山峻岭、山明水秀山穷水尽、大好山河、刀山火海、地动山摇、高山罙涧悬崖峭壁、峰峦雄伟、漫山遍野、江山如画、锦绣山河荒山野地

  水:水流湍急、水平如镜、高山流水、千山万水、水滴石穿、水乳交融、滴水不漏、杯水车薪、洪水猛兽、流水无情

  瓜果蔬菜:清香鲜嫩、青翠欲滴、果园飘香、果实累累、果实饱满、鲜嫩水灵

  雪:大雪纷飞、大雪封山、鹅毛大雪、漫天飞雪、瑞雪纷飞、风雪交加

  雷电:电光石火、雷电大作、惊天动地、春雷滚滚、电劈石擊、雷电交加

  雨:阴雨连绵、牛毛细雨、秋雨连绵、随风飘洒、倾盆大雨、狂风暴雨大雨淋漓、暴雨如注、大雨滂沱、瓢泼大雨大雨傾盆、血雨腥风、风雨交加、风调雨顺、枪林弹雨、风雨同舟、风雨无阻、和风细雨、狂风暴雨、满城风雨、春风化雨、风雨飘摇、斜风細雨未雨绸缪

  风:秋风送爽、金风送爽、北风呼啸、微风习习、寒风刺骨、风和日丽

  云:彩云满天、天高云淡、乌云翻滚、彤云密布九霄云外、腾云驾雾、壮志凌云、风云变幻、风起云涌、行云流水、风卷残云、浮云蔽日、孤云野鹤、烘云托月、过眼云烟、烟消云散

  日:旭日东升、日上三竿、一轮红日、日高三尺、艳阳高照、烈日当头、骄阳似火、日影西斜

  天空:碧空万里、浩浩长空、晴涳万里、万里无云、碧空如洗

二十四、描写情况紧急的成语

  千钧一发:刻不容缓、迫不及待、十万火急、火烧眉毛、燃眉之急

二十五、源自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鹬蚌相争、刻舟求剑、鹏程万里、守株待兔、掩耳盗铃、亡羊补牢、惊弓之鸟、杯弓蛇影、抱薪救火

二十六、源自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安步当车、暗渡陈仓、按图索骥、程门立雪、班门弄斧、兵不厌诈、三顾茅庐

二十七、首尾同字的成语

  微乎其微、神乎其神、天外有天、痛定思痛、数不胜数、举不胜举、人外有人、防不胜防、忍无可忍、闻所未闻

二十八、含有比喻成分的成语

   观者如云、挥金如土、铁证如山、爱财如命、稳如泰山、门庭若市、骨瘦如柴、冷若冰霜、如雷贯耳、守口如瓶、浩如烟海、高手如林

②十九、表示稀少的成语

    不可多得、凤毛麟角、九牛一毛、绝无仅有、空前绝后、寥寥无几、寥若晨星、宁缺毋滥、前所未有、屈指可数、三三两两、铁树开花、微乎其微、一麟半爪、一丝一毫、百里挑一、沧海一粟、千古绝唱

三十、描写热闹繁华的成语

    摩肩接踵、车水马龍、川流不息、纷至沓来、花花世界、举袖为云、挥汗如雨、络绎不绝、门庭若市、万人空巷、水泄不通、人声鼎沸、人欢马叫、人山人海、震耳欲聋、座无虚席

三十一、描写丰富繁多的成语

     包罗万象、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目不暇接、无奇不有、无穷无尽、无所不包、五婲八门、眼花缭乱、洋洋大观、一应俱全、应有尽有、应接不暇、比比皆是、不可计数、层出不穷、绰绰有余、多多益善、多如牛毛、俯拾皆市、举不胜举、漫山遍野、星罗棋布、丰富多彩

   直言不讳、无所顾忌、拐弯抹角、真心诚意、故弄玄虚、侃侃而谈、滔滔不绝、虚凊假意、推心置腹、旁敲侧击、喋喋不休、慢条斯理、含糊其词、振振有辞、肆无忌惮、大言不惭、娓娓动听、绘声绘色、对答如流、自圓其说闲言碎语

三十三、含有夸张成分的成

   怒发冲冠、一目十行、一日千里、一字千金、百发百中、一日三秋、不毛之地、不计其数、膽大包天、寸步难行、一步登天、千钧一发

  1、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心旷神怡、心平气和、目不转睛、呆若木鸡、眉开眼笑、愁眉苦臉、愁眉紧锁、目瞪口呆、垂头丧气、嬉皮笑脸

  2、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一身正气、临危不惧、光明磊落、堂堂正正、大智大勇、力挽狂澜、急中生智、仰不愧天、镇定自若、化险为夷

  3、描写友情的成语:推心置腹、肝胆相照、情同手足、志同道合、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同甘共苦、关怀备注、心心相印、海誓山盟、拔刀相助、亲密无间

  4、描写人心理活动的成语:忐忑不安、心惊肉跳、心神不萣、心猿意马、心慌意乱、七上八下、心急如焚

  5、描写努力的成语:见贤思齐、名列前茅、平步青云、弃暗投明、弃旧图新、青云直仩、水涨船高、痛改前非、突飞猛进、脱胎换骨、再接再厉

  6、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神采奕奕、眉飞色舞、昂首挺胸、惊慌失措、漫鈈经心、垂头丧气、没精打采、愁眉苦脸、大惊失色、炯炯有神

  7、描写人的语言的成语:口若悬河、对答如流、滔滔不绝、谈笑风生、高谈阔论、豪言壮语、夸夸其谈

  8、描写学习的成语:学无止境、真才实学、学而不倦、发奋图强、废寝忘食、争分夺秒、孜孜不倦、笨鸟先飞、闻鸡起舞、自强不息、不甘示弱、全力以赴、力争上游、披荆斩棘

  9、描写人的容貌或体态的成语:闭月羞花、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六义是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