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支付怎么用借网友2万块,网友没能力一次性还,分期还,我报警有用吗

《爱用微信转账的人注意,千万别这样转账!》 精选一

最近,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的小琳(化名)有些郁闷,通过微信转账借给朋友小张2000元钱,对方没还钱也不见了人影。

小琳向象山法院提起了诉讼,也出示了转账截图的打印件,可法院近日以证据不足驳回了小琳的诉讼请求。

拿着微信转账截图打印件起诉,被驳回了

记者从象山法院了解到,该院刚审理了一起特别的纠纷案。

20多岁的小琳在寄送快递的过程中认识了快递员小张。小张30多岁,经常来小琳处取送快递。一来二去,两个人就熟悉了,也加了微信。认识一段时间后,小张说自己缺钱临时需要周转,向小琳借2000元。小琳在微信上给小张转了2000元。

事后,也没有让小张补一份借条。

说好只是周转几天,可小张却迟迟没有还款的意思。又过了一阵子,小张非但没有还钱,还玩起了人间蒸发。

无奈之下,小琳向象山法院提起了诉讼。

开庭了,小张仍然下落不明,没法到场。庭审过程中,小琳没法提供手机上转账给小张的原始页面,只出具了一份微信转账截屏的打印件。

更麻烦的是,这份打印件上显示的收款人竟然是一个网名——“重*再来”。因为是网名,没办法确认这个网名是不是被告小张。

小琳提供的微信转账截屏打印件虽然能当证据使用,但是却不能孤证定案,鉴于此,法院最终以证据不足驳回了小琳的诉讼请求。

微信上转给好友12万总是要不回来

“小琳的遭遇,很多人可能都会碰上。”浙江尚甬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律师陈翔告诉记者,微信转账虽然方便,但也容易带来麻烦。他最近也经手了好多起类似的案子。

孙先生找到陈翔时,忧心忡忡,两年来,他陆陆续续通过微信转账借给朋友丁先生12万元,没有借条。丁先生迟迟不肯还款。陈翔看其微信转账记录,丁先生的微信账号并非实名,而是一个公司名称。

“是啊,他一直没有用实名,是不是不能说明我把钱借给他了呀?”孙先生很忧虑,毕竟12万不是小数目。

“当时,孙先生有的也是类似于小琳的孤证,别的证据都没有。我建议他,要再尽快补充、固定证据。”在陈翔的指导下,孙先生分别在微信、短信里给对方发去信息,大致内容是:“丁***,我是***,我在***时借给你,合计***,请你尽快归还。”

庆幸的是,丁先生并不知道孙先生已经打算提起诉讼,也没有提防。在短信和微信上都回复:“有数了。”

随后,孙先生又给对方打去了电话,在电话里进一步确认的事实,并进行电话录音。

“这个案子处理得很顺利,从原来的孤证变成了完整的证据链。最后,孙先生的诉讼请求得到了法院的支持。到现在,钱也已经基本还清了。”陈翔说,遗憾的是,更多的案子中,证据很难补齐。比如,收到类似的短信,对方置之不理,没有任何回复。

钱可以在网上转,借条当面给

别偷懒,、转账附言要用好

审理小琳案件的法官分析,现实中微信转账金额的来源有两类:

一是与微信平台绑定的,这种方式可以根据相关的微信聊天记录、银行的存取款流水记录形成证据链来证明借款事实。

二是。一些手机的系统无法显示转出转入对方的昵称,仅有金额、交易日期、交易号码及“朋友已确认收钱”字样。仅凭转账记录根本无从证明已收款的“朋友”是否就是本人。

所以,必须要有微信运营商出具的相关的身份证明信息、或者借款人真人头像照片、聊天记录、录音等其他证据予以佐证,必要时还需要进行。

因此,法官建议尽量能采用传统的借条及银行转账交易的方式进行民间借贷比较靠谱。

“钱可以在网上微信转账,借条要当面给。”陈翔建议,不要因为麻烦、碍于面子等原因就不写借条。需要提醒的是,借条最好能附上借款人的身份证复印件,如果事后有纠纷,有明确的身份信息会好很多。现实中,律师们经常会碰到只有借条上借款人的名字,却没有其他信息,借款人却消失在茫茫人海中难以寻觅的尴尬。

如果碍于客观情况不方便立书面证据,那也要留心收集、固定电子证据了。生活中,很多人在给对方发微信红包、转账时都会用系统默认的附言,如“恭喜发财、大吉大利”等。

“别偷懒,红包、转账的附言功能要用好。”陈翔提醒,如果是通过微信转账等借钱给对方,务必在附言栏目里备注好钱款的性质。另外,还可以在沟通中再确定对方的身份信息、款项性质,减少后期可能引发的麻烦。

公司地址:广东省惠州市江北华贸大厦1单元12层07、08室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赚钱讯息

《爱用微信转账的人注意,千万别这样转账!》 精选六

生活中,总会遇到打借条的事。打借条其实也是有讲究的,可不是简单写几行字就行了,借条应该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且能够作为证据保护当事者的利益。那么,如何书写一张正确的借条?如何让借条更有法律效力?

以下这打借条的8大法律陷阱,你都知道么?

《爱用微信转账的人注意,千万别这样转账!》 精选七

原标题:大学生被同学借身份欠下7千:3个月背债35万决意自杀

22岁的小朱是淮南市一所高校的大三学生。11月4日,割腕自杀的他虽被父母从生死线上拉回来,但讨债的恐吓与威胁,却让一家三口惶恐不安。这些得从小朱为同学偿还1.7万元贷款说起。为还贷,小朱拆东墙补西墙,短短三个月就背上35万余元债务。 11月29日,小朱家人更是收到合肥一家平台催债人的威胁信息。目前,淮南警方已介入调查。

儿子自杀父母才知巨额欠款

朱先生和妻子徐女士是淮南的普通上班族。 11月4日上午,朱先生接到一个的电话称,自己欠了3000多元钱,不按规定日期还就要收取利息了。对此说法,朱先生徐女士都感茫然。于是,他俩打算中午问问儿子小朱。不料,二人推开儿子的房门后惊呆了,“儿子左手手腕上流了好多血,人已经昏迷了。”朱先生赶紧拨打了120,一番抢救后,小朱转危为安。

徐女士说,儿子养伤期间,做梦都在喊“要还钱”。而且,她和丈夫从儿子房间里找到一沓欠债单据,“单据中,儿子拖欠了20多家网贷平台的贷款,共计13万多元,剩余都是欠下的个人高利贷借款,本息加一起有22万多万元。”

面对儿子35万元的巨额债务,朱先生和徐女士惊呆了。朱先生不解地说,他不知道还是学生的儿子做了什么,会欠下这么多钱。

身份信息被同学借用贷款

29日,小朱表示,这还要从他为同学偿还1.7万元贷款说起。原来,去年6月,小朱的初中同学小张找到他,称女友过生日,想借用小朱的身份信息办校园贷,给女友买个手机,贷款也由小张自己偿还。小朱没多想就提供了自己的身份信息,“很快就放了款,这部手机一共贷款4800元,分12个月偿还,本息加一起共计7000元。”

小朱说,还贷首月,小张的确还了款,其间又向他借1万元现金,说过阵子会偿还。于是小朱从某网贷平台借了1万元给小张。不料,此后小张不但将他拉黑,还不再偿还此前买手机的贷款。找不到小张,两笔以小朱名义贷得的款,只能由其偿还。

今年7月,小朱终于把1万元的贷款还完了,但剩余的7000元,他无力偿还。就在此时,他通过网贷平台,认识了一位王先生,对方自称在合肥做分期贷款。还说合肥有家网贷平台的利息很低,借7000元每月只需还几十元钱就行。不过,小朱到合肥和王先生见面后得知,此前说的网贷平台在做网络维护。“王先生答应个人7000元,不过写欠条时,他写了一张9000元的欠条,又写了一张3万元的欠条。”小朱说。

边借边还三个月欠债超35万

小朱签过字后才明白,“如果我能一周内还清,加上2000元保证金,只要还给王先生9000元即可。如果还不上,他就拿那张三万元的欠条来找我。”一周后,小朱没能还款,但王先生却没让他立刻还三万元,而是与他立下“后每日偿还200元利息”的约定,并让小朱先偿还一部分本金。“见我为难,王先生把我介绍给合肥中环城的朱某某,说那边个人借款的利息低。”8月上旬,小朱与朱某某签了一张1.5万元的,但实际到手的只有1万元,剩余5000元是保证金。小朱还完此前因小张欠的钱后,才发现欠朱某某的款又要逾期了。“钱还不上,朱某某就用高利贷那一套给我立规矩,月利息达到了五毛,逾期本金翻倍,1.5万元变3万元。”签下字后,小朱发现每天光要还给朱某某的利息就要两百多元,还不算王先生的利息。

之后,小朱拆东墙补西墙,从奢分期、、任我花等20多家网贷平台上贷款还钱,还在朱、王两人的要求下,先后与郑某、陈某某、汪某某等多人签下了个人借款合同。小朱签订的借款合同显示,这些合同规定的月息至少五毛,逾期本金翻倍,是典型的高利贷借款模式。仅三个月,小朱在合肥、滁州、淮南等地所欠的网贷和高利贷本息金额超过35万元。

小朱在某公司贷款。 朱先生供图

不堪恐吓大学生选择自杀

徐女士发现,为了还债,儿子小朱在他们夫妻不知情的情况下,冒用他们的信息办理。事发前,她和丈夫在、借呗等平台的欠款也有近万元。

11月29日,朱先生来合肥到一家个人贷款平台还债。朱先生说,几经求情,该人终于决定只收回本金,并答应不再让催债人员去他家威胁、恐吓。

对此,该贷款平台的一名男子坦诚地说借给小朱的就是高利贷,“当时是跟他(小朱)签了两个条子,是因为钱借出去后,还得上是一说,还不上又是另一说。”该男子说,曾在借款合同上规定月息达五毛,还不上钱就会找催债公司的人上门要钱。

此外,小朱提供的淮南、滁州等地的催债人员发来的信息中,也充满了威胁、恐吓和诅咒的字眼,其父亲朱先生的手机还收到了多段欠债人遭催债人拖街群殴的视频。

朱先生说,如今,多地讨债人员几乎每天都会到他家催债,让一家人深感害怕和紧张。小朱说,他决意自杀是因无力承担巨额贷款,又收到恶意的催款短信和视频,重重压力之下才如此选择。日前,朱先生已就此事向淮南市田家庵公安分局报案。29日,当地警方表示,已收到报案材料,并介入调查此事。

若证明因追债被迫自杀警方应刑事立案

小朱签订的个人借款合同中约定的高额利息,是否受法律保护?小朱的割腕自杀行为,贷款的是否要承担相应后果?对此,北京盈科(合肥)律师事务所律师孙承龙称,按照现行法律规定的民间借贷约定的利息,月息不得超过两分,一旦超过,就得不到法院的保护和支持。孙承龙认为,从目前情况来看,不排除在实际的借款过程中,可能双方约定的利息超出了法律规定的标准,或实际出借的金额与借条里面载明的数字金额不相符。需要提醒的是,作为当事人,提起诉讼必须在法院规定的举证时间内提供证据或证据线索。

对于小朱所说,自己是收到催款短信和视频才被迫自杀的,孙承龙认为,目前的事件定性为民事纠纷引发的自杀事件,事件的发生是否是由于债权人的非法催债行为导致的,要进一步调查取证。如果有足够证据证明债权人在催债过程中采取暴力威胁的手段逼迫或最终导致当事人自杀自残的情况,公安机关掌握证据后应刑事立案。关于文章更多详细内容可以关注猎马网。本文由猎马贷款小编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爱用微信转账的人注意,千万别这样转账!》 精选八

如今,互联网已渗透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们所熟悉的借钱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只要一个语音或一个电话,别人就可以通过支付宝或微信立马把借款转到你的账上,而且大多数都不会开具借款证明了。今天小七带你看条微信借钱的新闻,给好心的你一个提醒:

据北京晨报报道,庚女士通过微信借给朋友杨某 1500 元,但在备注上写了“爱你”二字。日后,当她起诉到法院要求对方还钱时,被告却称这笔款是赠与。近日,该案正在通州法院审理中。

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信任呢?

庚女士说,今年 6 月,杨某因急用钱,口头向她借款 1500 元。她出于好心,通过微信向杨某转账 1500 元。事后,她要求杨某还款,但对方百般推脱,不予理睬。无奈,庚女士只好诉至法院,要求杨某偿还借款 1500 元。

庭审中,杨某辩称,他与庚女士系朋友关系,双方感情深厚。庚女士发微信红包和转账时并没注明借款,并且每个微信红包和转账后面都备注文字“爱你”,所以双方微信资金往来并不是借贷,而是赠予。杨某认为,庚女士主张双方系借贷关系没有事实依据,请求法院驳回其诉讼请求。

目前,此案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哪些情况下,“微信”能作证?

微信记录,能不能当证据?对此,法官分析,微信平台上的信息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存在,显然属于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据范畴,由于使用的普及性,目前在诉讼中作为证据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

但是,微信证据要成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并不容易,微信证据要得到采信,须满足这些条件:

一是要证明微信使用人就是当事人双方。

如何确认微信使用人的身份,对此,法官说,目前的司法实践主要有四个途径:对方当事人自认;微信头像或微信相册照片的辨认;网络实名、电子数据发出人认证材料或机主的身份认证;第三方机构即软件供应商腾讯公司的协助调查。

二是微信证据的完整性。这涉及微信证据的真实性及关联性,因微信证据为生活化的片段式记录,如不完整可能断章取义,也不能反映当事人完整的真实意思表示。例如本案中,应有聊天记录等作为证据链,综合证明借款性质。

三是能达到证明目的。例如本案中在微信借钱时,应备注“借款”“借钱”等字样。

郑常点儿:还有这么不要脸的?

全民飙车:1500,看破一个人挺值得

冷学长:只要不借钱,我们还是朋友。

大童小星:谁有我惨,借给过亲戚,朋友,战友和同学,都没有还~至此之后我再也不敢借钱,谈钱是真伤!

三思逍遥:没毛病,这就是爱的代价嘛。

武梦梦 i:然而我纳闷的是,为什么给朋友转钱还备注爱你。

奶爸教数学:如果是男的朋友,备注嫁妆是可以退的。

专注于为您推送精品理财内容及生活资讯,欢迎扫码关注。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领取期约所288元红包。

《爱用微信转账的人注意,千万别这样转账!》 精选九


据安徽商报报道,22岁的小朱是淮南市一所高校的大三学生。11月4日,割腕自杀的他虽被父母从生死线上拉回来,但高利贷债权人讨债的恐吓与威胁,却让一家三口惶恐不安。这些得从小朱为同学偿还1.7万元贷款说起。为还贷,小朱拆东墙补西墙,短短三个月就背上35万余元债务。 11月29日,小朱家人更是收到合肥一家个人贷款平台催债人的威胁信息。目前,淮南警方已介入调查。

儿子自杀父母才知巨额欠款

朱先生和妻子徐女士是淮南的普通上班族。 11月4日上午,朱先生接到一个网贷平台的电话称,自己欠了3000多元钱,不按规定日期还就要收取利息了。对此说法,朱先生徐女士都感茫然。于是,他俩打算中午问问儿子小朱。不料,二人推开儿子的房门后惊呆了,“儿子左手手腕上流了好多血,人已经昏迷了。”朱先生赶紧拨打了120,一番抢救后,小朱转危为安。

徐女士说,儿子养伤期间,做梦都在喊“要还钱”。而且,她和丈夫从儿子房间里找到一沓欠债单据,“单据中,儿子拖欠了20多家网贷平台的贷款,共计13万多元,剩余都是欠下的个人高利贷借款,本息加一起有22万多万元。”

面对儿子35万元的巨额债务,朱先生和徐女士惊呆了。朱先生不解地说,他不知道还是学生的儿子做了什么,会欠下这么多钱。

身份信息被同学借用贷款

昨日,小朱表示,这还要从他为同学偿还1.7万元贷款说起。原来,去年6月,小朱的初中同学小张找到他,称女友过生日,想借用小朱的身份信息办校园贷,给女友买个手机,贷款也由小张自己偿还。小朱没多想就提供了自己的身份信息,“很快就放了款,这部手机一共贷款4800元,分12个月偿还,本息加一起共计7000元。”

小朱说,还贷首月,小张的确还了款,其间又向他借1万元现金,说过阵子会偿还。于是小朱从某网贷平台借了1万元给小张。不料,此后小张不但将他拉黑,还不再偿还此前买手机的贷款。找不到小张,两笔以小朱名义贷得的款,只能由其偿还。今年7月,小朱终于把1万元的贷款还完了,但剩余的7000元,他无力偿还。就在此时,他通过网贷平台,认识了一位王先生,对方自称在合肥做分期贷款。还说合肥有家网贷平台的利息很低,借7000元每月只需还几十元钱就行。不过,小朱到合肥和王先生见面后得知,此前说的网贷平台在做网络维护。“王先生答应个人借我7000元,不过写欠条时,他写了一张9000元的欠条,又写了一张3万元的欠条。”小朱说。

边借边还三个月欠债超35万

小朱签过字后才明白,“如果我能一周内还清,加上2000元保证金,只要还给王先生9000元即可。如果还不上,他就拿那张三万元的欠条来找我。”一周后,小朱没能还款,但王先生却没让他立刻还三万元,而是与他立下“逾期后每日偿还200元利息”的约定,并让小朱先偿还一部分本金。“见我为难,王先生把我介绍给合肥中环城的贷款人朱某某,说那边个人借款的利息低。”8月上旬,小朱与朱某某签了一张1.5万元的借款合同,但实际到手的只有1万元,剩余5000元是保证金。小朱还完此前因小张欠的钱后,才发现欠朱某某的款又要逾期了。“钱还不上,朱某某就用高利贷那一套给我立规矩,月利息达到了五毛,逾期本金翻倍,1.5万元变3万元。”签下字后,小朱发现每天光要还给朱某某的利息就要两百多元,还不算王先生的利息。

之后,小朱拆东墙补西墙,从奢分期、借贷宝、任我花等20多家网贷平台上贷款还钱,还在朱、王两人的要求下,先后与郑某、陈某某、汪某某等多人签下了个人借款合同。小朱签订的借款合同显示,这些合同规定的月息至少五毛,逾期本金翻倍,是典型的高利贷借款模式。仅三个月,小朱在合肥、滁州、淮南等地所欠的网贷和高利贷本息金额超过35万元。

小朱在某公司贷款(图片由朱先生提供)

徐女士发现,为了还债,儿子小朱在他们夫妻不知情的情况下,冒用他们的信息办理款。事发前,她和丈夫在花呗、借呗等平台的欠款也有近万元。

11月29日,朱先生来合肥到一家个人贷款平台还债。朱先生说,几经求情,该债权人终于决定只收回本金,并答应不再让催债人员去他家威胁、恐吓。

对此,该贷款平台的一名男子坦诚地说借给小朱的就是高利贷,“当时是跟他(小朱)签了两个条子,是因为钱借出去后,还得上是一说,还不上又是另一说。”该男子说,曾在借款合同上规定月息达五毛,还不上钱就会找催债公司的人上门要钱。

此外,小朱提供的淮南、滁州等地的催债人员发来的信息中,也充满了威胁、恐吓和诅咒的字眼,其父亲朱先生的手机还收到了多段欠债人遭催债人拖街群殴的视频。

朱先生说,如今,多地讨债人员几乎每天都会到他家催债,让一家人深感害怕和紧张。小朱说,他决意自杀是因无力承担巨额贷款,又收到恶意的催款短信和视频,重重压力之下才如此选择。日前,朱先生已就此事向淮南市田家庵公安分局报案。昨日,当地警方表示,已收到报案材料,并介入调查此事。

若证明因追债被迫自杀警方应刑事立案小朱签订的个人借款合同中约定的高额利息,是否受法律保护?小朱的割腕自杀行为,贷款的出借人是否要承担相应后果?对此,北京盈科(合肥)律师事务所律师孙承龙称,按照现行法律规定的民间借贷约定的利息,月息不得超过两分,一旦超过,就得不到法院的保护和支持。孙承龙认为,从目前情况来看,不排除在实际的借款过程中,可能双方约定的利息超出了法律规定的标准,或实际出借的金额与借条里面载明的数字金额不相符。需要提醒的是,作为当事人,提起诉讼必须在法院规定的举证时间内提供证据或证据线索。

对于小朱所说,自己是收到催款短信和视频才被迫自杀的,孙承龙认为,目前的事件定性为民事纠纷引发的自杀事件,事件的发生是否是由于债权人的非法催债行为导致的,要进一步调查取证。如果有足够证据证明债权人在催债过程中采取暴力威胁的手段逼迫或最终导致当事人自杀自残的情况,公安机关掌握证据后应刑事立案。

《爱用微信转账的人注意,千万别这样转账!》 精选十

日常生活中,不少人都用过微信红包和微信转账的功能。但使用微信转账时,你可得小心了,如果转错账的话,想要拿回钱可能就没这么简单了。

和银行转错账不同,使用支付宝或微信转错账后,你可以和对方取得联系(电话或者App内的聊天功能),熟人自然会退给你;如果是陌生人,先与之沟通讲清楚后请对方再将钱转回给你。

若不幸遇上了坚决不退钱的人,不要一味跟对方死磕,赶紧拨打客服电话,向客服咨询求助。

对于收款人来说,这笔“飞来横财”属于不当得利。根据《民法通则》第九十二条规定: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如果发现微信转账有误,事主应该及时联系对方,说明情况,要求对方退还,对方负有返还的义务。

如果对方拒不退还,事主可以以不当得利向法院起诉对方。

需要提醒的是,按照相关法律规定,不当得利纠纷的管辖法院是被告住所地,事主所在地的法院是没有管辖权的,因此需要到被告户籍地或者经常居住地法院起诉。另外,一定要注意保存好微信转账记录和银行卡明细,这可以作为证据提交。只要事实清楚、证据完整,事主可轻松胜诉,追回自己的损失。

不知道对方身份信息怎么办?

1、如果对方是以手机号码注册,可以尝试通过手机号码找到其身份信息;

2、如果这种方式依然不能确定对方身份信息,可以尝试跟微信后台沟通,寻求工作人员帮助。

顺便要说明的是,微信转错账的受害人,是因自己的过错而造成的损失,微信本身并无过错,因此是无权要求微信赔偿损失的。

最后,再分享一个大招给你,让你防患于未然,甚至能够及时挽回损失,只要点击一个键就行了!

如果我们设置了微信转账延时到账,在意识到风险或者错误之前,我们可以找微信官方帮忙撤销转账,从而避免被欺诈或者误操作的风险。如何设置延时到账?

1 、进入微信中的“钱包” 。

2、 点击右上角三小点。

3、点击 : “支付管理”。

4、点击 “转账到账时间”,选择你需要到账的时间。

个人建议是2小时到账,既不会显得太久,也可以在转错账的情况下及时做出相应对策。

虽然延时到账的技巧不一定能百分百解决转错账或者欺诈风险,但是可以为我们报警处理或者联系微信官方处理赢得一定的时间。

提醒您:微信转账请谨慎!

}

原标题:微信扫码佯装支付 嫌疑人“障眼法”专抢香烟 

两名男子买烟时假装微信付款,忽然抢起香烟就跑,却被店主开车截停。正当民警审查二人时,听闻对方微信不停地响,原来是同伙儿频繁地问“到哪儿了?”话太多的同伙儿也就此落网。

案件发生在8月28日中午。在通州甘棠附近开超市的事主胡先生说,当时,一名男子进店买烟,他的同伴在外面的摩托车上等着。结账时,买烟男子提出微信付款,并将支付成功的界面给他看,还没等看清楚界面上到底是什么,对方突然拿起香烟,坐上店外等候的摩托车跑了。

胡先生立即拿出手机,发现根本没有收到付款,于是赶忙开车追出去。大约十多分钟后,在距离超市不远的地方发现这两名男子,随即将二人截停并报警。

民警很快赶到,正在对两人进行审查时,嫌疑人王某的手机频繁接收到微信消息,民警赶紧查看,发现原来有个人一直催问“你到哪了?怎么这么久?”一追问,两名嫌疑人供述,他们还有一名同伙刘某,此时正在案发地附近等二人回去。随即民警迅速将嫌疑人刘某抓获。

经审查,三名嫌疑人抢夺情况供认不讳,他们说,嫌疑人李某在买烟时都会佯装扫描店内微信二维码准备付款,实则扫描的是手机里保存的刘某的微信收款二维码,在将钱支付给刘某后将支付成功的界面给店主查看,趁店主不备拿走香烟乘坐王某驾驶的摩托车逃跑。此三人因涉嫌抢夺罪已被通州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

银卡会员, 积分 30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97 积分

微信扫码用信用卡支付,显示超限,但是当日并没有任何消费,第二天也不行,这是怎么回事

收藏是肯定,送花是美意,打赏是鼓励!

恭喜, 每10个回复奖励1个威望, 每贴最高奖励10威望。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信扫码支付怎么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