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华福文教育包,真的拜托,谢谢各位




工:中间的一竖代表尺子或木棍,上下两横代表尺子顶头或被加工的原材料。

在用具部分当中,我们讲到了武器、文器、杂器。现在我们该说“杂器”部分了。

我们多次提到工具的“工”字,在讲七字根的时候,说到上是“天”、下是“地”、左边一静为“木”、右边一动为“龙”、中间顶天立地是“人”,然后是人前边的“器物”部分,这第一个代表就是“工”,指工具。


从“工”的甲骨文来看,它有很多种形象。

甲骨文两种有代表性的形体和我们今天楷书的“工”基本接近。

关于甲骨文画的是什么?文字学家的意见并不一致。

有人认为这就是古人要做工,搞建筑用的,打地基时夯实地基用的夯,现在叫石锤、夯锤。

古代就用一个大石块固定在一个结实的木头上,上面有个把。

人们做工是用它来夯实地面。

夯锤打击地面时发出的声音就是“kong”,它的发音就此模拟而来了。

但是从甲骨文表现来看,上下都是一个横杠的样子居多,它应该就是一根棍子。


金文画得简洁,采取了甲骨文中的字形,表示一根棍子的可能性更大一点,使用更为广泛。

小篆时,也延续了这一字形。


隶书时稍有所改变,这根棍不是很直了,在中间稍有些弯曲,表明棍子没有那么直。

到了楷书,实际也是两个字、两个形体,有一个直的,有一个拐弯的。

那么这一根棍子是哪根棍子呢?

它不是随便撇一根树枝就行,它需要比较直,如果很粗就不好把握,所以往往用一棵“独树”,一个独立的树,粗细的大小用手把攥着比较合适,人们就把上面的枝杈部分和下面的树根部分切断,这就是最初“工具”。

上下两横表示各自截断的指示,就有了最初古文字的“工”字。



内容来源:白双法教授著《双法字理导论》


长按扫描二维码,进入微店,即可购买

【每日一字】示:不甘示弱

【每日一字】兆:瑞雪兆丰年

【每日一字】卜:求签问卜

【每日一字】册:史册犹存後世名

【每日一字】乐: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每日一字】声:此时无声胜有声



识字|读书|明理|做人

长按二维码,订阅华福文

◣华福文【每日一字】历史文章

}



“雁”指大雁,关于“雁”的声音“yàn”怎么来的,一种说法认为是大雁的叫声。大雁在天上飞行会发出叫声,“呀,呀······”,并用叫声鼓励飞行的同伴。人们模仿它的叫声就有了读音,那么在造字的时候用什么来表示声音符号呢?

造字时,人们先给了一个定义,它是一种大型鸟,于是用了一个鸟字,繁体字的“鴈”,后因笔画繁琐简写为“隹”,隹也是鸟,这就归了类。读音就用了“ān”音的“厂”来表示发音。

为什么用“厂”来表示声音而不用别的,原来大雁是水边生活的鸟类,善飞高空,水边高崖就是“厂”,这就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了。

其字形中间还加有一个人(亻),这是有意义的,说明这种鸟有人性,它们在河边上居住时,总有一只“雁”在值班,以保护其他的大雁休息,这一只大雁站岗放哨像人一样。

另外大雁飞行时也常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造字时加上人字表示它通人性。这样就有了“鴈”字,以及后面的“雁”字,表示一种生活在水边,通人性的大鸟。

唐代诗人杜甫曾留下《归雁》一诗,借大雁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万里衡阳雁,今年又北归。

双双瞻客上,一一背人飞。

云里相呼疾,沙边自宿稀。

系书元浪语,愁寂故山薇。

欲雪违胡地,先花别楚云。

却过清渭影,高起洞庭群。

塞北春阴暮,江南日色曛。

伤弓流落羽,行断不堪闻。

古人观察自然,认为野雁乃是禽中之冠,被视为“五常俱全”的灵物,仁、义、礼、智、信是为五常。雁有仁——照顾老雁;雁有义一照顾同伴;雁有礼——飞行有序;雁有智——孤雁放哨;雁之信——规范迁徙。


内容来源:白双法教授著《双法字理》


长按扫描二维码,进入微店,即可购买

【双法字理】厂字家族 -- 厓、崖、涯

【双法字理】厂字家族 -- 压、厌

【双法字理】厂和广字家族

【双法字理】丘字家族 -- 岳、兵

【双法字理】丘字家族 -- 邱、蚯



识字|读书|明理|做人

长按二维码,订阅华福文

◣华福文【双法字理】历史文章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福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