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上册知识点下,老师给的题,求解谢谢

a物竞生活就这么结束了,物理知识与思考即将被高考的题海所淹没。写点什么吧,算给我长期的孤独留个纪念。
第一次接触竞赛是在高一年级,班里有人在看程力,不时也从他与物理辅导班老师中听闻物理竞赛云云,感叹竞赛**高,但也并未深入了解,于是高一上下啥都不懂的在学校水了一年,过着悠闲哉哉的生活,某次,在完全兴趣使然中,接触了物理竞赛,老师讲了一道程电的一个静电的题目,我为之一震,感觉十分有趣,兴趣使然,决定学习物竞。,后来看了加来道雄和费曼的科普视频,更是加深了物理兴趣,买了两本程书,从最基础的抛体运动开始看起,到暑假时仅看到40来页,由于纯自学,加上当时的我并没有先修完高中课程,且学校没有竞赛老师,使得学习规划持续性拖延。高二上接触蔡子星老师的九阶课,正式开始学习物理竞赛,买了黑白皮,在外面上竞赛课,听闻物理竞赛需要广泛的数学知识便把高考的微积分和导数自学完了,后来买了同济大学的高等数学,不知不觉把考研的多元积分,偏微分,梯度散度旋度也都看了,由于学校高考占用时间较长,使得仍好一段时间都把高考放为主流,高二上学期结束,刷完了黑皮,算是学了第一轮,白皮边做边看,也做了半本。寒假时参加了质心营,感受到了竞赛学习的差距,在回家后,重新规划了自己竞赛的学习目标,每天抽空便学习竞赛,后来干脆停了课。学校没竞赛资源,开始看质心直播课,在家刷过金牌之路,后来刷程书连续刷了两遍,顺带着看了舒幼生老师的普物力学,做了半本,学习了初步建模的能力。在程电刷了部分后去了夏令营,培训了理论和实验。回来后基本刷完了高妙(部分题没做),继续完成了崔书和程电,快考试时以陈题旧题为主,佐以些许新题,崔书刷到了量子物理初步,偏振衍射听说考的不多略看了一下,重点放在了波动光学与热学和几何光学上,在九月份以前,所有知识都已学过三遍,做前几年的卷子+综合复习+整理错题反思,按每道题40分,偶尔会做到160分到180分,波动不大。心理上隐约开始浮躁起来,有时觉得竞赛套路也不过如此,有种看破红尘之感。出分后,又怎能想到物竞生活却最终以如此结局匆匆结果。
(2)竞赛中的心态差距远远大于实力差距
这次竞赛考试与往年风格诡异,加上我较为自信的热学因忽视了某个条件而解题不顺,导致一度规划的20分钟每道题越拖越久,焦虑感也逐渐叠加。尽可能想着第一问的分都不可丢,最后忙忙乎乎,失去了本应有的东西。
回想起来,若自己就3小时只磕自己把握百分百的呢三个题,不在运算上死,也就轻轻松松进了实验。。。(今年实验分还呢么底),所以真的做的竞赛题越多,也抵不过算对数有价值。
顺便,山东省物理学会方法与标答不同就不给分,服了呵呵
4200道竞赛题,1年的时间,半米多的手稿,成为泡沫。
虽然说着总会对以后科研的生活有帮助,但失败了就是失败了,委屈难受,却欲哭无泪。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物理上册知识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