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激发初中肥胖学生体育运动有哪些的兴趣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通过随机抽取金华市肥胖中学生和正常体重的中学生各200名进行调查,认为引导肥胖中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主要策略为:开展有效利用课余时间的教育,加强全社会对中学生肥胖严重后果的认识,加强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建设,改善学生体育锻炼基础条件,科学合理的安排日常生活,积极开展心理指导等。
  【关键词】肥胖;中学生;体育锻炼;策略;方法
  本文通过对金华市200名肥胖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对肥胖中学生体育锻炼策略进行分析,并提出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方法,以期为广大肥胖中学生成功减肥提供相关参考和借鉴。
  1.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以肥胖中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以随机抽取的200名金华市肥胖中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并随机抽取200名正常体重的中学生作为对比。
  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浙江师范大学图书馆搜集有关肥胖中学生与体育锻炼方面的参考文献200余篇,进行认真整理,为本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设计肥胖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情况的调查问卷,并通过专家对问卷的信度进行了总体评价和修改,认为问卷设计内容比较合理。随机抽取的金华市肥胖中学生和正常体重中学生各200名进行问卷发放。将回收的问卷材料输入spss17.0软件,以获取相关数据,并对问卷相关数据进行一般统计学处理。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肥胖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情况
  卢元镇教授在《体育社会学》一书中对体育人口进行了界定,必须同时满足一,每周身体活动频度3次以上;二,每次身体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三,每次身体活动中等程度以上这三个条件才可以称得上体育人口。[4]因此本研究中对肥胖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情况的调查,从体育锻炼次数,每次体育锻炼所持续的时间以及体育锻炼后自身对体育锻炼强度的主观感受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2.1.1 肥胖中学生与正常体重中学生每周参加体育锻炼次数对比
  本文将参加体育锻炼次数每周在3次以上(不包括体育课)的中学生当做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者,而低于3次的视为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者。如表1所示,经过调查可以发现,在200名肥胖学生中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只有24人,占总数的12%,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则多达占176人,占总数的88%。而在接受调查的200名正常体重中学生中,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到达164人,占总数的82%,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仅为36人,占总数的18%。这表明肥胖中学生与正常体重中学生相比,平时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较少,而且每次体育锻炼的时间也没有得到很好的保证。
  表1 两组中学生每周参加
  类别 经常参加 不经常参加
  正常体重中学生 12%
  2.1.2 肥胖学生与正常体重中学生每次参加体育锻炼持续时间对比
  本文将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划分为三个标准,即低于30分钟、30-60分钟之间和长于60分钟,因此只有每次进行体育锻炼持续时间长于30分钟的学生属于正常标准。由表2可以发现,正常体重学生每次参加体育锻炼时间大于30分钟人数为170人,所占比率为85%,而肥胖中学生的则仅仅只有44人,所占比率为22%。这表明肥胖中学生与正常体重中学生相比,每次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明显偏少。
  表2 两组中学生每次参加体育锻炼持续时间统计
  类别 低于30分钟 30-60分钟之间 60分钟以上
  正常体重中学生 78%
  2.1.3肥胖中学生与正常体重中学生体育锻炼后的主观感受对比
  本文将中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后对锻炼强度的主观感受分为三个标准,即低强度(呼吸和心率都变化不大)、强度适中(呼吸和心率稍微加快,出汗少量)、强度较大(呼吸和心率加快,出汗量多),并每次进行体育锻炼活动在强度适中以上为合格。通过对吉林省长春市400名中学生的调查可以发现,每次进行体育锻炼在适中强度以上的肥胖中学生人数为176人,占肥胖中学生总数的88%,高于正常体重中学生的71%。
  表3 两组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后的主观锻炼强度对比
  类别 强度较小 强度适中 强度较大
  正常体重中学生 12%
  2.2 肥胖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障碍分析
  调查可知,阻碍肥胖肥胖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的原因有很多,排在前七位的依次为:“作业较多,没时间”、“惰性”、“学习太累”、“没兴趣”、“怕受嘲笑”、“缺乏场地设施”、“没有人组织”。而正常体重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的障碍排在前7位的次为:“作业较多,没时间”、“学习太累”、“惰性”、“没有场地”、“没有人”、“没有人指导”、“没兴趣”。
  2.3肥胖中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方法
  2.3.1运动项目的选择
  肥胖中学生的体育锻炼项目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体育兴趣与爱好以及居住地点的周围环境等方面进行选择,而且所选的既可以是多人参与的团体运动项目,又可以是单人的体育锻炼项目。此外,肥胖中学生的体育锻炼应尽可能的选择一些体能消耗适中,技术要求不高,经济负担小较小,时间要求宽松的项目。
  2.3.2注意营养和休息
  为了不影响锻炼效果,应在控制饮食的基础上,科学安排膳食进行营养补充。于此同时,还要有良好的生活作息制度,按时作息,保证睡眠。
  2.4 引导肥胖中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策略
  通过对金华市部分肥胖中学生的调查可以看出,金华市肥胖中学生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阻碍其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有很多,为了改善这种不良现状,应当积极采取以下措施。
  2.4.1 充分有效利用课余时间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绝大多数肥胖中学生对于课余时间和休息时间不能够进行充分有效地利用,取而代之的则是睡觉、吃零食、看电视、上网等,缺少在课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的观念和意识。因此,学校老师和家长们应该对其进行相关教育,引导其科学有效的利用课余时间。
  2.4.2 不断完善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所需的基础条件
  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馆设施是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主要场所。在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公共体育场馆设施的基础上,政府应不断加强对社区体育设施的建设,从而达到改善居民体育锻炼基础条件的目的。
  2.4.3合理安排日常生活规律
  有研究显示,久坐的人肥胖风险更高;每天站立或散步达2小时的人,肥胖危险减少会9%;每天快步走1小时的人,肥胖危险减少24%。而且,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能够有效的预防肥胖。因此,一方面,学校应制定出相应措施增加学生在校期间体育锻炼时间;另一方面,家长在矫正学生自身的不良习惯(如偏食、挑食、吃零食等)的同时,还要身体力行,做好模范。
  肥胖中学生与正常体重中学生相比,肥胖者平时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较少,每次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明显偏少,其体质较弱。引导肥胖中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主要策略为:开展有效利用课余时间的教育,加强全社会对中学生肥胖严重后果的认识,加强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建设,改善学生体育锻炼基础条件,科学合理的安排日常生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积极开展心理指导等。
  [1]马莉芳.以运动处方促进肥胖学生参与体育课堂学习的探索[J].浙江体育科学,):60-63.
  [2]张学研,等.对珠江三角洲地区肥胖少年儿童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35.
  [3]卢元稹.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体育锻炼次数统计.

}

  摘 要 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健身意识,尤其是培养肥胖学生的体育意识、行为及能力,同时还应有计划地指导肥胖学生利用直接有效、健康合理的体育运动处方,进行减肥健身,帮助他们提高锻炼的意识。
  关键词 体育锻炼 引导 肥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营养过剩,饮食方法不科学,再加上缺乏体育锻炼,导致肥胖的学生逐渐增多。近几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很大原因是由于学生肥胖引起。这些肥胖的学生在参加体育运动时所表现出的协调性差、反应慢,运动水平能力低下,使他们心理产生阴影,对自己不自信,害怕别人取笑他们,从而更不愿意参加体育活动。长此下去,对他们心理、生理体质健康发展极为不利。只有让学生自觉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体质健康水平才能得到提高。因此引导肥胖学生上好体育课是非常重要的。
  一、导致学生肥胖的原因
  所谓肥胖是指一定程度的明显超重与脂肪层过厚,是体内脂肪,尤其是甘油三酯积聚过多而导致的一种状态。饮食过量,缺乏科学性;运动量小,不能长期坚持是导致青少年超重(肥胖)的主要原因。当前我国学生的学习压力非常大,学生的绝大多时间都是坐在课桌前学习,而难得有休息时间,却很少有人去运动,大多数学生选择看电视和电子游戏,缺乏足够的体育锻炼。据一份调查结果显示:儿童肥胖率随着看电视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平均看电视每增加一小时,肥胖率约增加1.5%。
  二、针对肥胖学生采取策略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学生认识。
  通过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肥胖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
  加强健康课教学,提高学生对肥胖的危害的认识,教给学生健康饮食、运动锻炼的相关知识,教给学生行之有效的减肥方法。组织肥胖学生“趣味运动会”,肥胖学生及家长共同参与,通过搬重物、换物跑等有趣的活动,体会肥胖带来的痛苦,从而引起家长对学生身体健康的关注,与家长就学生减肥达成共识,取得家长的支持。学校举行肥胖学生“我承诺”活动,与肥胖学生签订承诺书,督促肥胖学生注意健康饮食,加强体育锻炼,锻炼健康的体魄。
  通过各种活动宣传,让肥胖学生清醒认识肥胖的危害,让减肥势在必行的观念得到学生充分认可,使学生在思想上做好减肥的准备。通过科学的运动锻炼方法,让学生从行动上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学生运动的多起来了,健康饮食习惯深入人心,肥胖学生逐渐少了。
  (二)坚持体育锻炼,促进运动减肥。
  对肥胖的干预,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是必不少的手段。学校先从迈开腿开始,让孩子通过运动燃脂减肥。学校通过认真研究,科学制定体育锻炼标准,合理组织体育活动,通过活动促进学生运动减肥。
  学校保证了体育课时数,同时配备的专业体育教师保证了体育课的质量,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运动量,每节课学生的实测心率平均数都要达到120~200次/分钟这个区间。在教法上注意具备灵活性、多样性、创新性和趣味性的特点,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课的兴趣。肥胖的学生在技能要求比较高的项目练习时,常受到同学的嘲笑,这些学生虽然喜欢上体育课,但又怕遭到同学的嘲笑,久而久之,便疏远了体育活动,成了体育课上的旁观者。教师努力去关爱这些特殊学生,多给他们关心和信心,经常在同学面前表扬他们,经常鼓励他们,寻找他们的闪光点。鼓励他们回到体育课上,回到体育活动中,努力锻炼,恢复健康体魄。
  学校坚持每天一小时的大课间活动时间,使每一位学生动起来、玩起来,增强学生体质、体能,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长、内容丰富、组织形式多样:上午半小时进行两套学生体操,一套武术拳及队列练习。下午半小时进行“2+1”特色活动,集体进行锻炼的项目为绳操、校园舞蹈、军体拳和快板学校安排的“2+1”活动除大面积开展的活动外,学校鼓励孩子自己掌握适合自己的、自己喜欢的体育艺术项目,如乒乓球、篮球、羽毛球等,尤其是肥胖学生,贴近学生的实际,发展学生的个性,达到项目训练的目的。
  对于肥胖的孩子,活动中学校对他们进行特殊的安排:安排各班体育好的学生,进行一对一帮扶,帮助、监督肥胖学生完成活动任务,对有困难的学生则进行鼓励,让学生在团队中完成锻炼任务,达到减肥的效果。对肥胖学生项目的选择,体育教师进行帮助,根据学生肥胖程度为他们选择合适的体育活动方式,达到运动锻炼的目的。
  学校定期开展大型的踢跳活动比赛,以赛促练,保证学生有长期的兴趣支持。学校每月进行一次体育比赛,如踢毽子比赛、花式跳绳、拔河、圆圈接力、小篮球赛等,丰富的比赛活动既锻炼学生身体,同时又反过来刺激肥胖学生,更让肥胖学生认识到自身肥胖的劣势,自己肥胖的不方便,认识到肥胖的不足,巩固学生持续减肥的决心与毅力,直到锻炼成健康的体魄为止。
  (三)家庭学校联动,确保全程管理。
  对学生肥胖干预,仅仅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学生毕竟在家的时间要长,一日三餐也是在家吃,所以要取得效果要得到家长的支持,让家长配合管住学生的嘴,督促学生迈开腿。
  学校通过致家长信、召开家长会的形式,宣传肥胖的危害,提高家长对肥胖危害的认识水平,对学生减肥达成共识,取得家长对肥胖学生减肥活动的支持,家长要做好家庭在减肥活动中的工作。建立家校联系册,定期沟通学生减肥情况。
  学校定期组织家长进行健康知识讲座、健康饮食讲座,播放预防肥胖的宣传片,解决家长饮食技术方面的问题。与家长签订协议书,要求家长在家管理好孩子,督促学生在业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增加热量消耗,对有条件的家长,学校鼓励家长陪同孩子一起进行锻炼,锻炼形式则因地制宜,如做减肥体操、游泳、跑步、爬山、饭后散步等各种活动,要求每周至少让孩子锻炼三次以上,同时应有一定的运动量,每次锻炼至少要有三十分钟,并坚持锻炼持之以恒。减少孩子在电视、电脑前的逗留时间,让孩子动起来,到室外去,呼吸新鲜空气,亲近大自然。同时要合理安排作息制度,睡眠时间不要过多,饭后不要马上看书或看电视,晚饭与上床睡觉之间最好有3小时的间隔。
  总之,让肥胖学生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终身体育锻炼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我们的肥胖学生就会越来越乐观,处处充满自信和朝气,更加积极主动的追求体育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

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山西省肥胖初中生体育教学相关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旨在全面了解山西省肥胖初中生体育教学现状及其规律,分析其影响因素,以便为学校领导部门规划学校体育工作和体育教育工作者提供依据和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山西省肥胖初中生的体育教学目标主要是提高身体素质、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培养意志品质;肥胖学生上体育课的目标主要是提高身体素质、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降低体重和减去脂肪。肥胖学生有降低体重、减去脂肪的需求,而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对他们这种需求重视不够。(2)教师和学生对教学中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遵循实施状况存在一些矛盾。多数体育教师认为自己在教学中对肥胖初中学生实施了区别对待原则,而学生认为没有。(3)初中体育教师针对肥胖学生采用的全是常用的体育教学方法,而没有借鉴运动训练学中的一些方法:如减难法、诱导练习法,针对肥胖初中生在分班形式上应该以健康减肥分班组织教学。(4)山西省肥胖初中生技能课教学内容主要是以田径、体操项目为主,理论课的内容主要是体育项目专业基础知识。(5)半数以上肥胖初中学生不喜欢体育课;肥胖学生上体育课的第一动机是升学的需要;多数肥胖学生因怕累不愿参加体育锻炼,他们感到和老师的关系比较紧张,在体育学习中较少或没有被表扬和鼓励过;肥胖学生考试时比较紧张,体育学习压力很大。(6)山西省初中学校对肥胖初中生的体育学习评价重视不够,评价内容多数是体育知识和体育技术技能;评价方法主要是终结性评价;评价形式是以体育教师评价为主。没有开展对肥胖初中学生体育学习评价特殊性的研究。(7)学校对课间操比较重视,但对课外体育活动重视不够,学校开展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基本上是30分钟以内。肥胖初中学生喜欢学校组织的体育竞赛,但是有很少部分学生能真正参与学校组织的体育竞赛。(8)多数学校领导对初中生的肥胖问题关注不够,家长对肥胖初中生子女的父母的体育锻炼也不够关注。 建议:(1)体育教师在设计肥胖初中生体育教学目标时,要考虑肥胖学生降低体重和减去脂肪需求。(2)要在对肥胖初中生体育教学中很好地实施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原则,应该首先从教学组织形式上体现,实施健康减肥分班,这样能够对他们有效地进行肥胖干预,而且能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能够提高教学效果。(3)在教学方法上要借鉴运动训练学中的一些方法:如减难法、诱导练习法等创造性地开展体育教学工作。(4)肥胖初中生喜欢的项目比较集中,在安排体育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到肥胖初中学生的感兴趣项目。(5)采用符合肥胖初中生特点的体育教学评价。评价内容中要突出学生的行为、态度、努力程度;评价方法要终结性和过程性评价想结合;评价形式是以体育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6)借鉴外省市的做法,利用课外体育活动时间组织锻炼,有组织、有计划地对肥胖初中生进行肥胖干预。(7)学校领导、家长、社会各界都应切实关心肥胖中学生群体,学校要重视体育活动,家长积极参与和配合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科学合理的安排孩子的饮食、锻炼、睡眠,纠正其不科学的生活方式。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健康时报记者 文雯 左娇蕾;[N];健康时报;2012年
东营市广饶县实验中学 张华营;[N];中国体育报;2007年
王从容,杨锡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4年01期
刘坚,杜国海,刘华;[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陆作生,吕菊,董翠香;[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孙全洪;[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韩桂凤,张红;[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季成叶,孙军玲;[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年02期
潘昊,胡嘉鸿;[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3年06期
刘秀荣,赵涛,王星火,刘枫,张新,韩梅,张澄;[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4年06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体育运动有哪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